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古诗词的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

古诗词的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

古诗词的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形象刻画和心理描写,诗人展现了古代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人性的深刻认识。

本文将从历史中选取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剖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描写,探讨其意蕴和美学价值。

一、岳阳楼记唐代文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岳阳楼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思考。

诗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特色。

譬如:“江陵城下又渔舟,又闻子规啼岸危楼。

多少楼台烟雨中,犹忆江南烟雨中。

”这段描写通过“闻子规啼岸危楼”的形象,将岳阳楼独特的环境气氛展现出来,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情感冲击。

同时,达到了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效果。

二、滕王阁序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以滕王阁为背景,描写了滕王的豪情壮志和人生境遇。

在描绘人物形象时,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以凸显滕王的激情和内心矛盾。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段描述呈现出滕王怀才不遇、志向难伸的内心痛苦,通过景物的映衬,使人们对滕王复杂的情感有了深入的理解。

三、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以写景和描写自身心理为主线,通过简洁而鲜明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安静夜晚里的人物形象和心理状况。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床前明月光”这个景物描写,诗人瞬间勾勒出一个人静夜思乡的心理状态。

这种直接而贴切的描写方式,丝毫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感受,对人物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乌衣巷宋代诗人白居易的《乌衣巷》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真实而细腻的刻画,表现了人生百态和沧桑世事。

诗中描绘的人物形象具有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例如:“白发谁家翁,读书种藜藿。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段描述通过白发的翁丈和读书种藜藿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个普通老人的形象,同时还融入了对人性的理解和感悟,以表现人物内心的寂寞和对知音的渴望。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有何特点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有何特点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有何特点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闻名于世。

其中,人物形象描写是构建古诗词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古诗词中人物形象描写特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首先,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通常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诗词的字数有限,作者通常以极简练的语言展现人物形象,但却能令读者产生深深的共鸣。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通过描写猿山的景色来烘托主人公的孤独和哀愁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无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通常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形容词来展现人物的特点。

古诗词以意象丰富、形容词精确的方式描绘人物,使其栩栩如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描写明月光的明亮和清冷,以及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一种忧郁而深远的氛围,使人物形象更具独特性和深度。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描写的另一个特点是意蕴深远,常常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思考和感悟。

古诗词往往不仅仅展示人物的外貌特征,更注重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例如,王昌龄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通过描绘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象,寄寓了人生追求卓越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人物追求进取、不断上升的精神境界。

另外,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往往具有独特的意境和感情色彩。

通过对自然景观、季节变化和人物行为的描绘,诗人能够把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意境和感情氛围。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对夜晚清冷的描写和牵牛织女的象征,诗句中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神秘的情感氛围,使人物描写更富有韵味。

综上所述,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具有印象深刻、意象细腻、意蕴深远和意境感情色彩等特点。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何特点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何特点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何特点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凝结了历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

在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中,人物形象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精心描绘和塑造,古诗词赋予了他们生动而深刻的特点,使他们成为读者心中永不磨灭的独特形象。

那么,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何特点呢?本文将从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具有鲜明的特点。

古人通过对人物外貌、言行举止、性格特点以及内心世界的描绘,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例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描写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的楼主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形象,清晰地展现了这位楼主人淳朴、质朴的生活态度。

又如,在杜牧的《秋夕》中,他以“银烛秋光冷画屏”开篇,通过细腻的描绘,使人们感受到了丰富的情感和柔和的氛围。

其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善于情感表达。

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描写,使其与读者产生共鸣,共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在杜甫的《登高》中,他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思念。

另外,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他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些动情的词句,准确地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悲伤和对生命永恒循环的思考。

最后,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也具有象征意义。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古诗词常常在细小的形象中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和寄托。

例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以贵妃杨玉环为形象,表现了他对唐朝衰落和社会动荡的深切思考。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且共从容白日下”一句,以苏轼自身形象表达了他对逆境和挫折的坦然面对与超越。

综上所述,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具有鲜明特点、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三个方面。

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性格特点,使其形象栩栩如生;通过情感的表达,使其与读者产生共鸣;通过象征意义,使其超越现实世界,引发更加深层次的思考。

常见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常见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常见古诗中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胸怀宽广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舍身保国)、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考点阐释: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学习目标:1、找到分析人物形象的思路、方法。

2、能准确地概括人物形象。

例题引路: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5分〕《江雪》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描写了一个不怕天寒雪大,专心钓鱼的渔翁形象。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这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方法总结: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把握人物特征。

2、分析人物所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1、什么形象〔概括形象〕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3、形象的意义〔形象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实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答复下列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人物形象古诗词

人物形象古诗词

人物形象古诗词
古诗词就像一个装满各种奇妙人物的大宝藏,每一首诗里都能挖出独特的人物形象呢。

先来说说李白笔下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己。

从这两句诗里,一个自信满满、豪放不羁,觉得自己有着非凡才华,不屑于平凡庸碌生活的形象就跃然纸上啦。

李白这家伙,那是相当的傲娇又潇洒,他觉得自己就不是那种只能在草丛里混日子的小人物,而是要干一番大事业,这种自信简直要冲破纸张。

再看看杜甫写的“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中的自己。

这里的杜甫啊,可怜巴巴的。

一群小屁孩都能欺负他,他年纪大了没力气,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拿走他的茅草,又气又无奈。

这时候的杜甫就是一个穷困潦倒、年老体弱,还饱受生活磨难的形象。

他满心的愁苦,连小孩子都不把他放在眼里,真是让人忍不住同情。

还有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中的自己。

辛弃疾这大英雄啊,喝醉了还不忘把剑拿出来看看,在梦里都想着回到军营,听着号角声冲锋陷阵呢。

这就塑造了一个壮志未酬、心系沙场,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将领形象。

他的那种渴望战斗、渴望收复失地的情怀,全在这几个字里体现出来了。

再看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自己。

李清照在思念丈夫的时候,人都变得像那秋风中的黄花一样消瘦。

这里就刻画出了一个多愁善感、思念亲人,被孤独和相思折磨得憔悴不堪的女子形象。

她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黄花之中,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她深深的思念和哀怨。

古诗词里的人物形象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不管是诗人自己还是他们笔下的其他人,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让我们透过千年的时光,还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呢。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人物形象

兰州一中模拟) (2010兰州一中模拟) 兰州一中模拟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条娟娟净, 红蕖冉冉香。 风含翠条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入手,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入手,对“狂夫”这一形象进行赏析。 狂夫”这一形象进行赏析。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狂 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后半部分则借对“狂夫” 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后半部分则借对“狂夫” 潦倒生计的描述,凸显出“狂夫”的狂傲之气。。 潦倒生计的描述,凸显出“狂夫”的狂傲之气。。 赏心悦目之景与可悲可叹之事, 狂夫” 赏心悦目之景与可悲可叹之事,将“狂夫”这一形 象刻画得立体鲜活起来。 象刻画得立体鲜活起来。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 吟留别》 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 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 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 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 称的写法。 称的写法。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 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 诗中的“ 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 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 有时又是同一的,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 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 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 中的渔翁, 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 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展示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性格特点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展示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性格特点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展示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性格特点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深刻的表达展示了丰富多样的社会角色和性格特点。

通过对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社会角色和性格特点的生动展示。

第一,文人雅士的风流潇洒。

在古代诗词中,文人雅士的形象常常以其才情出众、风度翩翩的特点而闻名。

例如,李白的诗作中,他常以自己豪放不羁的性格展示出文人雅士的风流潇洒。

诸如《赠卫八处士》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及《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文人雅士自信乐观、豪情万丈的形象,也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的追求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第二,宫廷女子的婉约柔美。

宫廷女子作为古代社会中地位显赫的一群人,她们的形象常以婉约柔美的特点被刻画。

比如,在唐代的《白头吟》中,卢照邻通过宫廷女子的形象来表达对于年迈的宠姬的眷恋之情,“白发几人伤,青春安得长”。

这样的描写显示了宫廷女子通常以其风华绝代、婉约柔美的外表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以及对她们流转时光的感慨和怀念。

第三,乡村农民的朴实真诚。

在古代诗词中,乡村农民的形象常以其勤劳朴实和真诚坚韧的品质被呈现。

在《咏柳》一诗中,作者刘禹锡表达了对乡村农民的赞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一描写既表现了乡村农民的朴实形象,也显示了他们的辛勤劳作和对春天的喜悦之情。

第四,武士将领的英勇果敢。

在古代诗词中,武士将领的形象常以其英勇果敢的特质而被塑造。

例如,在《出塞》一诗中,王昌龄以武士将领的视角描述了战场上的景象:“铁衣远戍边,单于犹未还。

大漠砺戈风沙暗,沙场秋点战血寒。

”这一描写既展示了武士将领们勇猛无畏的性格特点,也表达了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忠诚。

总的来说,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性格特点。

文人雅士以其风流潇洒;宫廷女子以其婉约柔美;乡村农民以其朴实真诚;武士将领以其英勇果敢的形象,为我们呈现了古代社会中的多样性格和角色。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塑造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塑造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塑造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简洁、深邃的形象描写而著称。

古人通过诗词表达内心情感,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古诗词中,我们能够见证古人对人物形象的丰富描绘,他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人物的特质、情感和命运。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儿女情长般般入诗古诗中最常见的人物形象是男女之间的情感表达。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他们的相遇、相思、相思之苦以及无奈的离别。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描绘月光的明亮和寒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这种通过对情感的描绘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使得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有感。

二、奇特独特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也塑造了一些奇特独特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常常具有神秘感和幻想色彩。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描述的无足轻重的吟游诗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种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诗人塑造成一个背负命运并无悔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对他产生深深的敬仰。

三、反映社会现实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特点和现实问题。

杜牧的《秋夕》中塑造了贫民的形象,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形象表达了古代社会中底层人民的贫穷和艰辛,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

四、人物形象与自然景物的融合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经常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使形象更具生动感。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別》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通过描述草原的繁荣与枯萎,将人物的遭遇与自然的变化相比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

总之,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丰富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塑造而成的。

无论是男女之间的情感描写,还是奇特独特的形象,抑或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人物,以及人物与自然景物的融合,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都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情感。

古诗人物形象分析

古诗人物形象分析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人物形象
前不见古人,
01
念天地之悠悠,
03
后不见来者。
02
独怆然而涕下!
04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8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9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未 选 择 的 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古诗常见的人物形象

古诗常见的人物形象

古诗常见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李白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杜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隐者形象:陶渊明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苏轼5.矢志报国,愤世嫉俗:屈原、陆游6.保卫边塞,热爱和平:王昌龄7.别离之情,思念故乡: 张若虚8.爱恨情长:秦观古诗常见的物体形象:1.送别:柳:惜别,故乡,愁绪长亭:惜别,离愁别绪酒:排忧解愁,祝福2.思乡:月:团圆,分离,离愁别绪,传情鸿雁:思乡,思家,羁旅伤感代指书信捣衣:游子思乡3.爱情类:红豆:相思,莲子:情深似海4.战争:楼兰,玉门关,柳营,羌笛,长城,投笔从戎,请缨5.其他,浮云,梅子,骏马,丁香,杨花,乌鸦6.五柳:隐者,五柳先生陶渊明7.东离:隐居8.渔樵:归隐二.表达技巧1.表达手法:比兴,赋(工笔细描),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借古讽今,解雇抒怀),意象,言理,2.修辞手法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2)比拟(拟人,拟物)3)借代(部分代替整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身)4)夸大,缩小5)对偶6)排比7)设问8)反问9)反复10)双关11)互文12)叠词13)用典3.表达方式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暗示抒情,托物言志)3.正面渲染和侧面烘托4.衬托(正衬和反衬)5.虚实结合6.动静结合7.正面与侧面结合8.三面结合9.细节描写10.白描,工笔细描4.结构技巧1.开宗明义2.开头悬念3.伏笔和照应4.对比5.结尾表志6.欲扬先抑7.以小见大8.重章叠句三.古诗词常见情感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2.反映离乱3.同情人民的疾苦4.担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5.穷兵黩du武2.建功报国1.立业2.保家卫国3.山河沦丧4.壮志难酬5.抒发理想3.思想怀人1.羁旅愁死2.思乡年幼3.边关思乡4.闺妇思绪4.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2.和情深意切的勉励5.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和田园的悠闲2.惜盛今衰3.借古讽今4.青春流逝的伤感5.仕途失意6.告慰平生四.观点态度1.同情2.褒扬3.贬斥4.厌恶5.冷漠五.语言风格平淡自然,委婉含蓄,简洁洗练,华丽工整,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放,沉郁顿挫,悲壮慷慨,乐观旷达常见答题策略: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意境?2.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有何作用?一.1.描绘图景画面2.氛围特点3.思想感情二.1.写景的顺序:高低、远近、内外、整体局部、俯视和仰望、远眺和近睹2.描写景色的角度:声形色兼具使得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3.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1.渲染气氛、烘托心情2.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和环境3.衬托任务的气节和品质、性格4.奠定感情基调5.为下文做铺垫6.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征夫将士
▪ 矢志报国、转战沙场、建功立业、杀敌立功 ▪ 厌恶战争、反对征战、思乡思亲、孤独寂寞
游子
▪ 孤独寂寞、思乡思亲思归、羁旅愁思、漂 泊无依、漂泊多年、离愁别恨
思妇
▪ 离愁别恨(杨柳)、思念牵挂(寒衣、捣 衣、月亮)、孤独寂寞、难以入眠
寒士、儒士
▪ 怀才不遇、无可奈何、心忧天下、忧国忧 民、壮志难酬
少女
▪ 天真烂漫、热情大胆、聪明伶俐、活泼可爱、 羞涩
人物形象
▪ 此诗刻画了一个(具体特征、避世脱俗的 隐士形象。
▪ 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 ▪ 塑造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 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 游子、思妇、征夫、隐士、寒士……
隐士
▪ 自隐:厌恶官场、孤傲清高、高洁、傲岸 不羁、远离尘嚣、寄情山水、悠闲自得、 旷达闲适、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超凡脱 俗、超然物外、优哉游哉
▪ 被迫隐居:内心抑郁不平、无可奈何、落 寞失意、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英雄无用 武之地、想要有所作为,年华易逝,一事 无成。

古诗人物形象分析五大角度

古诗人物形象分析五大角度

古诗人物形象分析五大角度一、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如杨炯《从军行》中的书生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如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诗歌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1.这两类形象有时出现在同一作品中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和“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2.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是同一个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在寒江中独自垂钓的蓑笠翁的形象即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二、考查角度高考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考查,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

高考重点是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典题剖析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意助读】楚地的酒香醇劲大,饮了连醉三日;醒后看到园中的花经雨之后,格外红艳。

没有人能画出我陈居士的形象,我在亭角迎风站立,在寻找诗情,风将我的衣袖吹起。

我喜欢手把山瓢痛饮,你不要笑话;心里发愁的时候,酒在助眠上有奇功。

酒醒后,我推门去寻觅诗情,只见明月辉映下乔木高峻突兀立在那里。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第一步:审。

仔细审题,明确鉴赏对象和要求本题鉴赏的对象是“陈居士”形象;鉴赏的要求是概括形象特点并“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注释①对“居士”的解释为“文人雅士”,据此就首先可以概括“陈居士”具有“文雅”的特点。

第二步:找。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为“我”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象类型: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例如___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出了他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例如___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以及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例如___的《登幽州台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4.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例如___和___的诗词反映出他们忠君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等。

5.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例如___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例如___的《凉州词》、___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___的《兵车行》则塑造了一个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艺术形象。

二、古代诗歌意境特点表解意境风格:豪放类、清幽类、伤感类、婉约类、超脱类、华美类。

意境特点:1.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2.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___是故乡的象征,青山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例如,___在《送柴侍御》中写到:“青山一道同___,___是两乡。

”___在《题稚川山水》中也写到:“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同时,青山也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如许浑的《金陵怀古》中写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___的《临江仙》中也写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诗词的人物形象

古诗词的人物形象

古诗词的人物形象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哲学、文学等诸多领域相互渗透。

在众多的古诗词作品中,人物形象是其中一大特色,他们或英俊潇洒,或温婉可人,或刚强正直,或阴险狡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人物形象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密不可分,让读者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李白——飞天之士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他的诗中常常描写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自然景物,彰显出浪漫主义的情感和豪放不羁的个性。

李白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他诗中所描绘的自己,他是一位不羁的、狂野的、飞天的诗人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将进酒》这首诗,诗中描述了李白喝酒的场景,他的形象就类似于飞天之士,“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种自由、奔放、不受拘束的状态,是李白形象的一个重要侧面。

二、杜甫——大气磅礴杜甫是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素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多切实反映社会的丑陋和人民的苦难,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倾向。

杜甫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他的豁达、大气、慷慨、爱民的性格上。

比如,《登高》这首诗,整篇诗中有一种崇高的情怀,表现出杜甫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特别是这首诗的题目“登高”,意味着杜甫要超越人生的局限,登高望远,探求人生的真谛,这种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也会激励读者。

这些都显示了他的人物性格在诗中的表现。

三、苏轼——情感细腻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东坡先生”。

他的诗文以文辞华丽、情感细腻、擅长用典为主要特点。

苏轼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诗中他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上。

古诗词中的形象类型归纳

古诗词中的形象类型归纳

古诗词中的形象类型归纳古诗词中的形象类型归纳孔子说:“立象以尽意。

”这里的象,即形象,意则是内容。

诗人借诗词形象抒情言志,诗词形象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

所以鉴赏诗词的形象十分重要,这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诗词形象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大致说来,可以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一,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也指诗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塑造的形象)。

根据人物特点,常见有下列几种形象:1 隐者: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自然山水的钟情。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则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2 游子:多描绘离家在外的人物形象,表达对亲人故乡的思念,抒写漂泊羁旅的艰辛。

这类形象也称羁人。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在重阳佳节这天诗人旅居在外,孤身独处,思念亲人之情不能自已;元朝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语言凝炼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人在旅途的疲惫。

3 悲士:多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愤慨 ,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无人理解的知识分子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词都反映出他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剑。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主,便毛遂自荐: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 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分析特征]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3.明作用: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 “剑客”的形象里,借以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通过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
通过对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时光易逝而壮志难酬的感叹
“身 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游子形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将士形象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①[陆游]——抗金英雄
②[胡未灭,鬓先秋]——心系国家,壮志未酬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不受重用
方法四:理解典故识人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人物

形诗 词 鉴 象赏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3.掌握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方法
什么人?
人 物之分类
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形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傲岸不羁、 蔑视权贵的李白
2、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

古诗中人物形象

古诗中人物形象

古诗中人物形象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

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将:请。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高堂:高大的厅堂。

青丝:黑发。

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会须:正应当。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观名。

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纵情任意。

谑:戏。

径须:干脆,只管。

《将进酒》沿用乐府古体,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上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

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

酒是他个人反抗的兴奋剂,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

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态度,也流露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阐释: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学习目标:
1、找到分析人物形象的思路、方法。

2、能准确地概括人物形象。

例题引路: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5分)
《江雪》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描写了一个不怕天寒雪大,专心钓鱼的渔翁形象。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这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方法总结:
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把握人物特征。

2、分析人物所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
1、什么形象(概括形象)
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
3、形象的意义(形象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分析:
(1)陆鸿渐的居所环境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带郭
野径入桑麻
种菊
(2)请结合诗句,说说“西家”邻人交代了友人陆鸿渐什么行踪。

山中去
归来每日斜
(3)概括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人物形象。

幽僻、高雅的居所环境
每日都到山中去
(4)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
陆羽和皎然是好友。

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

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

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吐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层次分明,音调和谐。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例题引路
(2013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问题: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问题:找出描写外貌的诗句?
发短髯长眉有棱,
病容突兀怪于僧。

问题:赏析“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
霜侵雨打寻常事
仿佛终南石里藤
明末清初之际,在江山易代、风云激荡的严酷现实中,有些高尚正直的知识分子,维护民族尊严,以凛然正气面对满清贵族的血腥屠刀,这首词,就是词人以简洁劲拔的白描手法,通过对自己形象的写照为中国词史留下的一幅爱国词人的肖像画。

这位爱国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睁睁地睥睨环宇;一副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怪模怪样。

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

也就是这个爱国词人,时或轻拄手杖闲适地慢步远瞻;时或戏把鱼网以临水捕鱼而消遣光阴……请他出任官职吗?回答是:“干不了!”阵阵炎热的东南风呵,未能驱除池亭的溽暑;而他新作的词曲竟字字如冰,一派冷气。

方法总结:
刻画人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古诗刻画人物形象,展示性格特征的方法,主要有:(1)细节刻画法。

(2)烘托渲染法。

(3)对比衬托法。

(4)抒情寄托法。

实战演练
2012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课堂小结
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1、概括形象特点:(特征+身份)
(神态、行动、心理、处境、情感、喜好)+身份
[本诗塑了一个的()形象]。

(最关键)
2、具体分析表现:结合诗句有关描写手法,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手法+表现)
常用描写手法:细节刻画、烘托渲染、对比反衬、比兴牵引,借古、借物抒情寄托。

以总体特征为“中心论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特征。

3、指出形象意义:深层含义、特别寄托,
概括作者在该形象上寄寓的情感、理想、追求、品质。

检测反馈
(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问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检测反馈
(2012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