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蒙学对当代学前教育的影响研究共6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一、蒙学的起源和发展蒙学是中国古代一种普及于民间的、以教育儿童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方式。

它起源于汉代,经唐代发展至盛行于明清时期。

在蒙学中,教师使用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古代读物,让学生通过朗读、默写和背诵等方式学习基础知识。

二、蒙学的基本特点1. 以家庭为单位蒙学是基于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

在古代中国,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亲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会教授一些基础的读写算术,而刻意的教育则需要请专门的先生。

2. 按年龄段授课蒙学按照年龄段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这与现代学前教育中按照儿童发展阶段分类教育是一致的。

在蒙学中,学生分为蒙童、幼童、小童、大童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教育内容和要求。

3. 重视口耳相传蒙学中的教育方式注重口头传授,在学生的记忆力聚焦,利于记忆和理解。

课文结构简单易懂,富有韵律美感,有助于吸收。

4. 教学内容单一古代的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受教育者只需学习一些简单的课文。

三、蒙学的启示1. 家庭教育重要性蒙学注重家庭教育,体现了“家庭是儿童第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

家长应该适时引导孩子学习,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尊重和帮助家人。

2. 年龄逐级分类教育蒙学按年龄段分类教育,这与现代学前教育中按照儿童发展阶段分类教育是一致的。

孩子从小学会分辨自己的年龄阶段,逐步学习适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为孩子选择适当的书籍、游戏和其他教育资源。

3. 口头传授是个好办法蒙学中的口头传授,在学生的记忆力聚焦,利于记忆和理解。

现代学前教育中,一些诗歌、童谣等的口头传授,能够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4. 把教材内容控制在适当范围古代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受教育者只需学习一些简单的课文。

现代学前教育中,也需要开展适合儿童的简单、易于掌握的教育活动,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四、结论尽管蒙学已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的地方。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古代蒙学教材是我国古代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方法和礼仪为人们所推崇。

蒙学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包含严谨的教学方法,从古代的教育方式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对于现代教育的启发和借鉴。

本文从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出发,探讨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如何将古代蒙学教材运用到现代教育中。

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蒙学教材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心智发展。

古代蒙学教材往往通过古诗词、经典故事、典籍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这对于现代教育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现代教育可以借鉴古代蒙学教材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蒙学教材强调了礼仪和文化传承。

古代蒙学教材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这一点对现代教育同样具有启示意义,现代教育也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国际化的竞争力和文化自信。

蒙学教材强调了家校合作和学生个性发展。

在古代蒙学教育中,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育人。

这对于现代教育同样具有借鉴意义,现代教育应该加强家校合作,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营造尊重人、尊重个性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可以看出,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意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综合能力,促进家校合作和学生个性发展。

如何将古代蒙学教材运用到现代教育中,成为我们亟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可以通过改编和创新古代蒙学教材,使其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古代蒙学教材大多是采用对联、成语故事等形式,现代教育可以借鉴这些形式,设计新颖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蒙学的当代意义课件.doc

传统蒙学的当代意义课件.doc

传统蒙学的当代意义课件.doc蒙学,是对中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

与小学、大学并列,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

古代,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

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

蒙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

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目前,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

古代,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

蒙学教育的基本的目标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些中国基本文化的常识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

另外蒙学也指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吴沃尧《历史小说总序》:“吾曾受而读之,蒙学、中学之书都嫌过简,至于高等大学或且仍用旧册矣。

”孔子的出现,被视为中国古代私人教育的开始,孔子的教育思想,源于对“性相近,习相远”的思考。

性,可谓生命的内在本质。

习,则指生命受外部环境的遮蔽而产生的变异。

所以,孔子的教育始终围绕着人性来展开,通过教育,将人类带进一个符合自然天道,富于礼乐文化的人文日常。

通过教育,使人有高度的自觉,使社会有纯正的良知。

这就是老有所养,幼有所爱,朋友有信的天下大同。

孔子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代的读书人。

他们接受教育的方式,虽然经历了许多变化,但教育的精神却不绝如缕,薪尽火传。

一儒家教育的主旋律:大学与小学1 大学(1)劳心与劳力的社会分工孔子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随笔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何剑云摘要: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对于中国古代幼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蒙学教材是古代实施蒙学教育的主要中介。

通过对古代蒙学概念的研究及蒙学教材特点的分析,将会为当代幼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蒙学教材;幼童教育;现代价值一、古代蒙学教材的特点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先贤都十分注重蒙学教育及其教材的编撰,因此有众多教育家、文学家,如李斯、司马相如、杨雄、朱熹等都加入到蒙学教材的编写队伍中,这就使得中国古代蒙学教材质量得到保证。

而从第一本蒙学教材———西周时期的《史籀篇》问世开始,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在二千多年的蒙学教材编写过程中,出现的蒙学教材数量已经超过一千多种[1]。

纵览众多的蒙学教材,其特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内容丰富多样古人在编写蒙学教材的时候,并未将蒙学教材的内容局限在识字或道德教育方面,而是在一本教材中融汇了多方面的内容。

而这一特点恰恰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儿童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编写方式通俗易懂古人所使用的蒙学教材不仅内容上丰富多样,而且在语言的组织使用上能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三字经》、《弟子规》皆以三字为一句,句短音谐,和仄押韵,便于儿童的记忆;《千字文》则四字一句,两句一组,共125组,每组双句押韵,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蒙养诗教》、《小学诗礼》则是以诗歌的形式使得幼童在欢声笑语中受到道德教育,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树立志向的目的。

(三)功能实用性古人所使用的蒙学教材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样,而且还具备功能实用、多样的特点。

蒙学的教学目的有三个:识字、了解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懂得传统的封建道德,这三种目的在传统的蒙学教材中得到了很好地结合。

例如常见的蒙学教材———《三字经》,其内容包括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古代的礼教规范,古代的数目、四时、五行、六谷、六畜和历史朝代的更迭及众多榜样、先贤的示范作用,具备了识字和掌握知识的双重功能。

古代蒙学教材与当代学前教育

古代蒙学教材与当代学前教育
• 因此,利用儿童时期的记忆力去记下那些永恒的,最 有价值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 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页,共39页
• 所谓蒙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 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 古代,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现 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
学习顺序:
识字-读书写字-作对-习文
第五页,共39页
(一)西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西周—秦汉:以识字为主,姓氏名物的堆积 西周《史籀篇》,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
秦代《苍颉篇》《爰历篇》《博学篇》
汉代《急就篇》,我国现存最早的蒙书
• 魏晋南北朝:内容开始具有意义,语义更加鲜明 《千字文》
第六页,共39页
(二)隋唐五代时期
形式和内容上,均有突破
• 识字类课本——《开蒙要训》《上大人》 • 知识类教材——《蒙求》《兔园策府》 • 伦理类教材——《百行章》《太公家教》 • 历史类读物——《咏史诗》《古贤集》
第十六页,共39页
太公家教
• 开头: • 得人一牛,还人一马,往而不来,非成礼也
。 • 知恩报恩,风流儒雅,有恩不报,非成人也
故事和图画——《二十四孝图说》
介绍属对知识的教材。《笠翁对韵》《声律发蒙》 诗歌诵读教材。《神童诗》、《千家诗》 识字教材。《百家姓》《字课图说》
第十九页,共39页
《三字经》
• 宋人所作,最有影响的蒙学读物,几乎成为蒙书的代名词
。全文1086字。
• 成功的奥秘:
第一,内容丰富,知识密集。 第二,句子短小,便于诵读。
第十三页,共39页
• 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来就差了33天,多出一个月.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不符 了,十七年以后,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麽办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 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加闰月那年就叫闰年.平年是十二个月,闰年就是十三个 月.多出的这个月加在哪呢?加在有节没气的那个月.24节气中有12节、12气,平 分到每个月是一节、一气.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气.阴历的月律与年律有 日差,转三年以后就有一个月有节没气,因此设闰就加在这个月.三年一闰只消化 了30天,还多三天呢.五年闰两回,天数又不够,怎么办?

传统蒙学对儿童启蒙教育的现实意义

传统蒙学对儿童启蒙教育的现实意义

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儿童教育,早在《周易·蒙卦》中记载:“匪我求蒙童,蒙童求我。

”自先秦至清末,几千年蒙学教育绵延不绝,编写了大量文质兼美、适于教学的蒙学读物,如《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

这些以儿童启蒙教育为编写出发点,充满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儿童的成长教育大有裨益。

历代蒙学读物累世选出,早在周代就有了读书、识字、习字用的字书,最早的《史籀篇》据传是周宣王时的太史所作,唐宋以后,随着蒙学教育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发明,出现了分门别类的蒙学专书,至明清时期,形成了包括识字教育、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比较完整的蒙学教材体系。

据最新统计,中国古代各类蒙学书目多达两千余种,其各类之多,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决定性作用,故特别注重儿童少年期的早期教育。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颜氏家训》也提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原因是“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孩子思想还没有散滥的时候,及早进行教育,易达到预期教育的目的,能够“绝恶于萌芽,起教于微妙”。

蒙学教育的根本是道德教育。

蒙学德教为先首先表现在明人伦,教育蒙童明白人伦秩序,懂得长幼有别,树立正确的对待尊长的态度。

《三字经》开卷便说:“人之初,性本善。

”接着又提出“首孝弟,次见闻”的价值标准,接着又用典故加以强化“香九齡,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三字经》举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这些故事,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和敬爱兄长的品质。

教育蒙童做人的基本道理。

《弟子规》中也强调真诚与守信,“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奸巧语,秽污语,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

”儿童天真纯朴,求知欲旺,但思维能力较弱,知识较少。

故古人认为在启蒙教育阶段“只教之以事”。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蒙学,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教育传统之一,它不仅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也对学前教育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建议。

首先,蒙学强调诗歌传授。

古代国家实行典教,认为文学和音乐经典是接受教育的重点。

古代的教育方法多以诗歌的形式传授,特别是中国古代的“三百篇”、“千古百家”以及“文选”等诗歌语文。

以古人的《诗经》为例,它侧重野兽的教育原则,不仅表达了古代的思想情感,还具有浓郁的人类性,所以古人把它用在学前教育中更加合理。

其次,蒙学重视实践。

古代实践教育主要表现在教学环节中,其重要性也不可低估。

古代学前教育认为,实践是最好的考试和教学结果,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

孩子们可以通过实践,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经验来引导和指导孩子们,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世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蒙学注重言传身教,古代蒙学认为,古老的言传身教比单纯的语言更有效。

现代学前教育也表示赞同,用多种方式,以有趣的方式,传授孩子知识,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孩子们可以通过相应的展示和表演,获得学习的全方位体验,而不是单纯依靠灌输。

总之,中国古代蒙学具有以上主要特点,它不仅丰富了学前教育的形态,更重要的是,为学前教育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基础。

现代学前教育应把这些传统纳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把它们用到重要的地方,以古为鉴,促进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做出新的贡献。

古代蒙养教育对现代儿童教育方法的影响

古代蒙养教育对现代儿童教育方法的影响

古代蒙养教育对现代儿童教育方法的影响作者:李莹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2期一、古代蒙养教育及其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将8-15岁儿童的“小学”教育阶段,称为“蒙养”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称为“蒙学”。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具有悠久的教育传统的礼仪之邦,以教立国。

古代各类教育事业之发达,在当时的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

古代的学前教育是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蒙学。

二、古代蒙养教育的教育方法(一)在我国古代蒙养教育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点优秀的教学方法:1.愉快教学,顺应自然在古代蒙养教育中,主要强调以儿童的性情为主导,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鼓励,让儿童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这一原则与第一原则相对应。

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师者与学生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许多杰出的蒙师主张“量其资察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

3.宽严有节,爱教结合在对儿童进行蒙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过于严厉,却也不能过于放纵,在此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做到宽严有节、爱教结合。

4.熟读多练,及时巩固蒙学教师根据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读、牢记。

宋代理学家程颐认为:不要以为儿童没有记性,其实他们所经历的事一般都不能忘。

5.智德并进,养智举德私塾等蒙学机构在教学过程中,使儿童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将传统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意识融入思想之中,恪守终身。

(二)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其精华,亦必有其糟粕。

古代蒙养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的缺点是:1.中国古代蒙学教学方法呆板单一。

2.教学重注入,不重启发;重背诵,不重理解;重训练,不重兴趣。

3.规则极严,教师和学生不交谈言笑,还盛行体罚,罚立、罚跪、“打手心”、“笞臂”,完全是一种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

三、我国现行的教育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四)以陶冶情感和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1.陶冶教学法2.欣赏教学法(五)以引导探究和发现为主的方法1.发现法2.研究性学习四、古代蒙养教育对现代儿童教育方法的影响与启示(一)把爱种进儿童心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朱红【期刊名称】《陕西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对于中国古代幼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蒙学教材是古代实施蒙学教育的主要中介。

通过对古代蒙学概念的研究及蒙学教材特点的分析,将会为当代幼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与启示。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for young children in ancient Chi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formation of moralquality .And the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of Kindergarten is the core factor of the ancient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hat can implement this influence .T 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an ancient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We hope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today's young chil‐dren education and enlightenment development .【总页数】4页(P47-50)【作者】朱红【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陕西西安 7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19.2【相关文献】1.从《山西杂字》看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J], 赵爱荣2.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以《龙文鞭影》为例 [J], 杨娟3.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J], 朱红;4.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的“糟粕”辨析 [J], 李贺;陈茜子;5.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J], 何剑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蒙学对启蒙教育的作用分析-启蒙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传统蒙学对启蒙教育的作用分析-启蒙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传统蒙学对启蒙教育的作用分析-启蒙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蒙学中用于作为识字课本的,当时除了流传下来的《史籀篇》之外,又出现新的儿童蒙学课本《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之后这三篇经过整合,合成一篇《仓颉篇》。

然而,这一时期的儿童识字课本完整地保存到今天的只有《急就篇》,其集中识字、整齐押韵、读写结合、注重实用、知识面宽、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等特点影响到之后几千年蒙学教材的编写。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国家、社会长期处于状态、各民族之间大融合的复杂时期。

这一时期的教育———尤其是官学———总体来说呈现的是衰落的趋势。

但是,私学中的家庭教育却很盛行,成为这一阶段教育的显著特点,并留下了如《颜氏家训》这样重要的家庭教育著作。

蒙学在这一时期,往往在教授儿童识字的同时,向儿童进行知识教育和学习态度、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育。

《开蒙要训》和《千字文》是这一时期最流行的蒙学教材。

尤其是《千字文》流传到今天,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成为我国使用时间最长的一本蒙学教材。

另外,这一时期清谈、玄学的学术风气十分盛行,也影响到了蒙学的教学,儿童除了要阅读“五经”等经典书籍外,《老子》、《庄子》也进入了必读书目,形成了儒家思想中渗透老庄思想的教学理念。

隋唐时期,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局面,国家得到了大一统。

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便是和平、开放的文化教育政策,大力发展国家的文化、教育,加强同各民族、各国的文化交流,促使这一时期的中华文明呈现出辉煌灿烂的气象,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教育遗产。

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发展、完善,并一直沿用至之后的整个封建社会。

它改变了自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的选拔人才的办法,破除了家庭背景起主要作用的评价人才的体系,使得平民百姓也有机会得到任用,提高了广大普通人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国家文化、教育的发展,“学而优则仕”成了之后各个朝代读书人的普遍价值观。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摘要:我国历代重视蒙养教育,旨在对少儿实施知识和道德启蒙,依此规定教育内容多为识字和习惯的培养,还缩写出一系列蒙养教材。

无论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教材缩写,有许多经验值得当前教育改革所借鉴。

关键词:蒙养教育;蒙养教材;教育内容;启示我国古代向来重视蒙养教育,所谓“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就是要求当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正当教育,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大体相当于今日初中以前的儿童所应该接受的教育。

一、蒙养教育旨在“养”《新华字典》对“蒙”的解释是“愚昧,没有知识”。

如果“蒙”加以养,即养蒙、蒙养,使之变得聪明和文明,这便是蒙养教育或者称启蒙教育。

其理论依据是“正本”和“慎始”,“正本”就是要确立的发展方向,因为这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所以一开始就要特别慎重,即所谓“慎始”。

诚如《易经》云:“正其本,万物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这就告诉我们,人一出生就要接受教育,还必须是正确的教育,而且旨在“养”,包括知识之“养”和道德之“养”,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教育理念,自有文字便有记载,并且一直为后人所重视,在其支配下,使得我国的蒙养教育理论和实践日益成熟和完善。

二、蒙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端在基本常识蒙养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进行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常识的教学,因而每天的功课也就是背书、授新书、作对、写字、读诗等项以及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训练。

学童入塾后即先识字,每日教以识十字左右,日日反复温习,识至千字为好。

何以如此?“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

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

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

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

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

……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

”①在识字的同时还要进行写字训练,但是写字的进度跟认字的进度不要求一致,也就是说,并不要求认什么字就写什么字。

古代蒙学教育与当代学前教育之我见

古代蒙学教育与当代学前教育之我见

古代蒙学教育与当代学前教育之我见作者:李影胡孝忠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学的兴起,仿照古代各种蒙学教育机构和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在教材上、教学模式上当代学前教育与古代蒙学教育相比有其不同处;在教育理念上却也有其相通之处。

如何借鉴古代蒙学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如何使古代蒙学教材为我们当代学前教育所用,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许多教育者共同研讨的话题。

【关键词】蒙学教育;学前教育;传统文化;读物一、两者概念及受教育的儿童年龄之比较蒙学是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是古代教育中的一个阶段。

对于蒙学的界定目前有三种观点:一是一种教育机构;二是一个特定层次的教育;三是古代幼儿教育和儿童读物。

最后一种观点大致将其系统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定义。

广义上,泛指古代幼儿教育,有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等内容;狭义上,指启蒙教材,即儿童读物。

四岁是儿童学习的最佳年龄,因此儿童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

纵观学者们对于蒙学的研究来看,他们一致认为:蒙学即蒙学教育。

本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而认为蒙学与蒙学教育是不同的概念,蒙学教育是指我国古代教育者借助蒙学教材通过某种古代教育方式或者方法对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

主要是通过基础的认知和伦理达到开启迪儿童智慧、培养品行,使之成为君子的教育目的。

从我国古代典籍不難看出启蒙教育的学童其年龄段大致为四岁左右至15岁不等,这相当于当前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是儿童在正式入学前,由家长或老师用音乐、舞蹈、儿歌、游戏等方法和教具,开发儿童智力的一种教育。

受夸美纽斯、卢梭和裴斯泰洛齐三人教育思想的影响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学前教育理论。

当代学前教育是指3~6岁的幼儿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幼师教育。

本文认为:学前教育是指小学前的幼儿教育或幼儿园教育,其教育的目的通过基础的行为、认知和伦理道德教育开启儿童的智力,培养其“德、知、情、意”全面发展的学生。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摘要: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对于中国古代幼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蒙学教材是古代实施蒙学教育的主要中介。

通过对古代蒙学概念的研究及蒙学教材特点的分析,将会为当代幼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蒙学教材;幼童教育;现代价值作者:朱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陕西西安710100)一、蒙学教材概念的界定所谓蒙学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摘要: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对于中国古代幼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蒙学教材是古代实施蒙学教育的主要中介。

通过对古代蒙学概念的研究及蒙学教材特点的分析,将会为当代幼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蒙学教材;幼童教育;现代价值一、蒙学教材概念的界定所谓蒙学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取自于《易经·蒙卦》中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注云:“童蒙之来求我,欲火所或也”[1],这是中国古代最早关于蒙学的论述,也为后人对蒙学概念的论述提供了清晰的根据。

时至今日对蒙学定义的描述也存在着各自不同的观点。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做了如下叙述:蒙学也称“蒙馆”[2],是中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始于夏商,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习字、作文及封建道德教育。

而在《辞海》中的解释类似于《现代汉语词典》,为“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没有固定的年限,采用个别的教学,注重背诵、练习”[3]。

徐梓先生认为“蒙学是一个特定层次的教育,是特指对儿童所进行的启蒙教育,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学的方法等多方面内容”[4]。

陈汉才先生认为“我国古代教育家将幼儿从识字开始到15岁入大学之前这一阶段称为蒙学阶段,所谓蒙学教育即指这一阶段幼童和少年的教育,包括了幼儿学前教育和部分小学教育。

它是连接小学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启蒙教育”[5]。

试论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幼儿的影响

试论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幼儿的影响

试论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幼儿的影响作者:朱红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09期【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蒙学读本教材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素材,蒙学读本教材中的很多典型人物为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培养个体品质起到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有着重要启示意义【关键词】古代蒙学;个体品质培养;学前教育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9-0091-02中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中国文化早就意识到启迪儿童心灵和智慧的重要性。

蒙学取之于《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易·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在蒙昧无知之时,认真学习,修养正道,就能够成就至圣之功。

”《易》有蒙卦,象征儿童蒙昧无知,故该卦辞将童蒙称:“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1]。

”因蒙卦的卦辞中有“童蒙”的词语,所以后人逐渐将幼童的教育与此相联系。

幼童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力,但其对于社会、自然、人生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处于蒙昧无知、幼稚茫然的阶段,只有进行正确的启蒙教育,才能把他们引入正道,成就“至圣之功"。

在中国古代社会,蒙养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幼儿是人生教育的开端,这一阶段的幼儿心智还没有成熟,就像一张白纸,容易教化。

中国古代私学的蒙养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认为这一教育过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于“养”,通过“养”来实现教育目的。

非常重视通过日常的生活的教育,使幼儿养成其成人以后所应当具有的道德品质。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十分重视做人的教育。

“蒙养之始,德育为先”。

针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蒙学所采用的教材大都简单易懂,句式简单,易于朗诵。

例如《童蒙须知》、《弟子规》、《礼记》、《颜氏家训》、《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些文字简明流畅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教育不但宣扬了基本的道德规范,也使幼儿在现实实践方式中自觉地接受道德教化,从而“培其根,固其本”。

论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论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论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一种非常适合孩子们的教育方式。

那么,这种教育方式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有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法。

简单来说,蒙台梭利教育法就是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自己去探索、学习。

这种教育方式强调的是孩子们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望。

那么,蒙台梭利教育法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有什么影响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蒙台梭利教育法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所以,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在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也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这对于整个学前教育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动力。

2.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蒙台梭利教育法则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共同学习。

这种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得我国的学前教育更加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实际需求。

3. 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蒙台梭利教育法不仅对幼儿有很好的影响,对家长的教育意识也有很深的影响。

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关爱和引导,而不是严格的管教。

这使得我国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更加注重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意愿。

4. 促进学前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出现,使得我国的学前教育市场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幼儿园、托儿所等形式外,越来越多的家庭式、社区式、在线式的学前教育机构应运而生。

这些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既满足了家长们的多样化需求,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的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蒙台梭利教育法?如何让更多的学前教育机构真正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念?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中国古代蒙学教材那可是一座宝藏啊!里面藏着的智慧对现代学前教育来说,就像一盏盏明灯呢。

先说说《三字经》吧。

这《三字经》内容丰富得很呐。

它用三字一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唱歌一样好听。

里面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等好多知识。

现代学前教育里,孩子们不也需要这种丰富多样的知识启蒙吗?你想啊,现在的孩子要是从小就能像背《三字经》一样,轻松愉快地接触到这么多知识领域,那他们的小脑袋瓜得多灵活呀。

而且《三字经》里讲的那些做人的道理,什么“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这是在教孩子从小就懂礼貌,尊重师长,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呢。

这和现代学前教育强调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品德培养是一个路数啊。

再看《百家姓》,嘿,这就像是一本姓氏的小百科全书。

孩子读《百家姓》的时候,就像是在做一场有趣的姓氏之旅。

他们会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不同的姓氏,每个姓氏背后说不定都有一段故事呢。

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文化认同感和好奇心多有帮助呀。

现代的学前教育往往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百家姓》其实就是咱们中国自己的文化特色教育呀。

孩子们了解自己国家的姓氏文化,就像在心里种下了一颗文化的种子,慢慢就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呢。

还有《千字文》也不得了。

它从自然景象写到人类社会,文字优美得像一幅画卷。

里面那些描写“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孩子读着读着仿佛就能看到云朵飘动、雨露凝结的画面。

这在现代学前教育中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热爱呀。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被电子产品包围着,要是能通过像《千字文》这样的蒙学教材,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那可比看那些动画片要有意义多了。

古代蒙学教材的编排方式也很值得现代学前教育借鉴呢。

它们大多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往上垒。

这种方式很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呀。

现代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也应该这样,从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开始教起,慢慢地增加难度,让孩子能一步步跟得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蒙学对当代学前教育的影响研究
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教育统称为蒙学。

《周易?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养正”即培养各种优秀的品格和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蒙以养正”正是延续华夏数千年文明的核心所在。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国人对“蒙学”概念越来越陌生,但却越来越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

如今,大多数城镇的学前教育并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家长舍得投入,是国人对待当代学前教育的一大特点,也表明了一种态度。

“蒙学”教育延续至今,学前教育、早教机构等掀起新时代的“蒙学”热潮。

国人重视学前教育并非无水之源,无根之谈,而是一以贯之的做法和行为,更是一种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一学前教育的文化根基在蒙学
1980年之后,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建设迈出了扎实的一大步,取得了斐然的成果。

在学习、引进和借鉴西方学前教育理论模式的基础上,一步步夯实了国内学前教育理论系统。

经过30年的持续发展,时至今日,人们对学前教育愈加重视,各类早教培训、公私幼儿园纷纷创办,供家长选择送读。

“蒙氏教具”“华德福幼儿园”“瑞吉欧”等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考虑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尊奉西方虽然是潮流,但能不能完全解决中国本土的问题。

教育是依据社会需求来培养人的过程。

这个社会需要就是具体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的需要,这个过程是个体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适应的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得到身心教育和发展,最终达到德才兼备。

同理,学前教育环环渗透、处处彰显着特殊的价值和文明,势必和所
在地域、民族、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有必然的联系。

现在,文化也是流行语,方方面面的研究与解读都渴求从文化这个最高级层面给予诠释,学前教育也不例外。

然而,反观学前教育发展史,我们知道中国学前教育的文化根底是以蒙学为代表的文化。

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不衰的原因便是一切生活、生产、教育和文化都是直指人心,回归人性。

时代不断变迁,但人性是永恒话题。

正是蒙学“蒙以养正”的核心观点造就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因此,我们说学前教育的根底在传统文化,在“蒙以养正”的蒙学教育,在直指人心的本土教育。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我们只有充分认知文化土壤,才能让学前教育这颗幼苗更加茁壮健康地成长。

二蒙学的文化传承在学前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蒙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时刻强调着教育要以人为本,落实到对人类灵魂的塑造,落实到培养具有文化根底的接班人上来。

薪火相传,中国文化才可以传承。

1.显性教育彰显传承
审视当今学前教育幼儿一日活动,从入园、集体教学活动、餐点、午休、游戏、离园等环节,无不重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性格的培养。

从先秦两汉到元明清,“蒙以养正”的蒙学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很具体的教育内容:(1)生活习惯方面,重视礼教,要求儿童对长辈必须谦卑、恭敬,不得恣情而行。

(2)文化知识方面,重视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知识,主张遇物而教,重视幼儿认识环境和发展语言。

(3)身体锻炼方面,要求按照幼儿生理发育的特点进行体育锻炼,“能坐、能行则扶持之,勿使倾跌也”。

2.隐形教育感悟传承
除了显性的教育手段和目的外,我们还可以感悟到蒙学时时以内在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中国的教育。

从学前教育从业者的角度看,对于自身深受以蒙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熏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在从业过程中体现的温文尔雅、谦卑自省足以显示对蒙学的深刻感悟与践行,只不过这种感受是内隐和无意识的。

不过,当我们有意去研究和探索的时候,蒙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传承才是我们从业者需要深挖的根源。

另外,从教育功能而言,本身就是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各类人才。

教育活动本身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根本任务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推进教育者锤炼文化精髓,进一步提升传承水平。

因此,中国的学前教育必须以蒙学为代表的数千年传统文化为基础,吸取西方优秀理论和实践,理顺传统与现代的本质传承关系,重新焕发中国学前教育的文化张力与魅力。

三学前教育的文化引领在蒙学
教育承担着教书育人、服务地方的功能,同时也肩负着引领文化前行的重任,学前教育也不例外。

缺乏文化的学前教育,是教条、片面、枯燥的教育,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孩童精神的荒芜,从而导致整个民族的浮躁,培养出来的下一代只能是高分低能、有文凭没灵魂、有记忆没根底的怪人。

这一问题的解决与预防必须依靠学校,依靠学前教育,只有学前教育和从业者才能重新发现文化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学前教育存在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把那些自在的文化提升为自觉的文化。

文化自在与自觉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发展、螺旋式的过程。


化自觉引领文化前行也并非大学教育的专属,学前教育同样功不可没。

蒙学是民族的,是前辈数千年来优秀文化积累的结晶,势必永远鼓励、照耀我们勤于探索学前教育的民族话语,培育德才兼备人文探究本质的从业者,以自觉的文化担当意识和善于借鉴的开放态度,立足中国学前教育的现实,引领文化继续前行。

四蒙学的文化创新在学前教育
传统文化进校园已经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让孩子从小规范日常生活,学习礼貌和礼仪,让孩子们从小做一个知书达理,有教养,孝敬父母,讲道德的好孩子,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1.以园本课程为基石,发挥学前教育的创新合力
以蒙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涵盖较广,学前教育园本课程可汲取之处较多,例如国学经典诵读、剪纸、国画、书法、武术、戏曲等。

但是,因学校及教师对传统文化认知上的差异,导致文化创新处于散在格局,难免造成了盲人摸象式的主观性取舍。

重道轻艺者有之,鄙弃蒙学者有之,轻言糟粕武断否定者有之,不加分辨无以取舍颟顸而行者亦有之。

鉴于此,一定要遵循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的原则,一方面整体规划课程内容,各年龄段、各年级各类课程选择传统文化内容时要有基本要求,但同时要具备较大可选择性。

另一方面与现有课程有效对接,克服两张皮现象,如将孝顺长辈的好品德与古代二十四孝部分积极内容相结合。

最后,因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园本课程应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学科合力,从习惯养成、记忆与理解、养正与益智、做事与穷理等不同发展期的
侧重点,音、体、美、德、智等角度立体式建构,螺旋式展开。

2.以园本活动为平台,增添学前教育创新活力
园本活动因参与性强,能全面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直深受幼儿喜欢。

游戏作为园本活动的重头戏,发挥着寓教于乐的强大功能。

探索传统文化与游戏的有机结合,势必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体育游戏中开展“踩高跷”“跳房子”“鲤鱼跃龙门”等民间游戏,在听读游戏中诵读民间歌谣,在亲子游戏中进行陶瓷制作、彩绘等,在各类主题游戏中开展“民间剪纸”“绣花”“捏泥人”“编中国结”“写毛笔字”“画国画”等实践操作大比拼活动,让孩子通过多种材料、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自主、愉快的游戏中,使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

3.以家园共育为契机,辐射学前教育创新魅力
随着家长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大,家园共育渐渐从口号演变为现实,家园二者关系更加紧密。

在此过程中,家长不仅要有广阔的传统文化视野,还需较高的文化自觉意识,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否则,势必与幼儿园蒙学教育相脱节。

教育是相互的,幼儿能否成材需要家园的共同努力。

家园共育应利用亲子活动、运动会、家长会、微信等方式及时相互沟通,努力将双方打造成幼儿教育者、传统文化研究者、蒙学知识传承者,进而达到幼儿个体的创新,最终实现民族整体的创新。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