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音乐学科(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
中国音乐史考点梳理
中国音乐史考点梳理不管是在音乐教师资格考试还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中国音乐史都是的内容,很多考生在准备这部分内容时显得慌乱无措,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一些中国音乐史中常考的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进行考点的梳理和总结,达到快速备考的效果,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今天中公老师将从古代音乐史总结到进现代音乐史。
(一)重点知识:贾湖骨笛;音乐起源:精神需要说、情感说、模仿说、劳动生产说;《弹歌》放映狩猎生活;《八阙》选自《吕氏春秋·葛天氏之乐》。
三大乐舞《云门》、《咸池》、《箫韶》。
《大夏》赞颂大禹治水的功绩;《大濩》歌颂商汤伐桀的功绩;兽面纹铜鼓是现存最早的铜鼓;虎纹石磬是体积最大的商磬;青铜铙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图片中的乐器,能够加以区分;(二)礼乐制度是周代建立的等级制度;春宫--第一个礼乐机构;六代乐舞中的《韶》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尽善尽美;尽善未尽美说的是《大武》;小舞等作为了解;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楚辞为第二部诗歌总集。
乐器八音也为重点知识;三分损益法;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乐记》为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著作,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著作。
(三)汉代乐府:汉承秦制;相和歌解释以及伴奏乐器。
清商乐:请商三调和清平三调;《声无哀乐论》作者嵇康;何承天的新律已经相当接近十二平均律了。
《碣石调·幽兰》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琴谱;(四)隋代的七部乐,唐代的梨园和教坊;音乐形式为歌舞大曲;变文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其他的乐器以及主要的音乐家作为了解即可;(五)宋元音乐中心:瓦子和勾栏;姜夔《白石道人歌曲集》;唱赚曲子的代表形式;由张五牛所创;诸宫调由孔三传所创;宋代曲子的解释要作为重点;元曲六大家;南戏的四大传奇和五大传奇为重点;《海青拿天鹅》为最古老的一首琵琶独奏曲。
音乐论著主要了解《乐书》、《梦溪笔谈》等论著地位为重点知识;(六)四大声腔为重点;京剧的三大伴奏乐器;以及汤显祖的四梦;其他知识作为了解内容;(七)民歌中的代表作、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八)学堂乐歌的特点:旧曲填词;沈心工,学堂乐歌之父,《体操-兵操》又称“男儿第一志气高”;李叔同《送别》改编美国的《旅愁》、《春游》我国最早的一首三声部声乐作品;曾志忞《和声学》最早介绍西方的和声丛书;(九)萧友梅创办的音乐院标志中国专业音乐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29年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赵元任:“中国的舒伯特”《海韵》第一个大型合唱,选自徐志摩的诗集;他是刘天华的哥哥,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国化”的音乐发展道路;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先驱,《麻雀与小孩》是中国第一部儿童歌舞剧;刘天华:“二胡的鼻祖”,是与萧友梅齐名的音乐奠基人;王光祈:“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编写中国第一部《中国音乐史》三大乐系:欧洲乐系(哈萨克族、俄罗斯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等)波斯阿拉伯(维吾尔族等)中国乐系(朝鲜、蒙古、越南、日本等);(十)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长恨歌》第一部清唱剧,改编白居易的《长恨歌》;《怀旧》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创作中最早的一部交响性管弦乐曲;贺绿汀《暴动歌》是我国最早一首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在亚历山大·齐尔品征集中国风钢琴作品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青主:代表作品《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出自电影《风云儿女》;《毕业歌》选自电影《桃李劫》,《开矿歌》出自电影《母亲之光》是我国最早的革命歌曲;《金蛇狂舞》根据广东音乐《倒八板》改写,采用“螺丝结顶”,第一部舞台剧《扬子江风暴雨》,反映工人阶级反帝反斗争的作品《码头工人歌》、《打转歌》、《打桩歌》、《前进歌》;冼星海,四大合唱《黄河》《生产》《九一八》《牺盟》,最后一部作品管弦乐《中国狂想曲》,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由殷承宗(首演)等改编《黄河大合唱》;(十一)马思聪,《思乡曲》选自《绥远组曲》第二乐章;中国近现代音乐主要了解四种唱法以及熟悉不同的音乐作品,能够达到听旋律知道歌曲的要求。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复习资料重点
中古音乐史要点整理一、中国古代乐律学1.三分损益法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
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
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
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
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
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
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
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何承天,南朝宋时郑(今山东郊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
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
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 8788寸),得差数为0. 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
即0. 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大一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大一中国音乐历史,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民俗习惯、哲学思想以及故土情怀。
本文将为大一学生总结中国音乐史的关键知识点,以便于大家了解和欣赏我国独特的音乐文化。
一、古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开始用骨、石等材料制作乐器。
《太平乐府》中收录的古代音乐记载了多种乐器的演奏方式和曲调,而《风水谱》也是目前为止最早的音乐乐谱记载。
古代音乐的发展受到礼乐观念的影响,并逐渐形成雅乐和俗乐两大类别。
雅乐是宫廷音乐,常见的乐器包括筑、钟、磬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礼记·乐记》中记录的九乐,这是中国古代音乐体系的基础。
与雅乐相对应的是俗乐,它是民间音乐和乡村音乐的代表。
民间音乐以山歌、民谣等为主,乐器种类繁多,如二胡、笛子、琵琶等。
二、舞蹈与音乐的结合中国古代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源远流长,舞蹈是通过身体语言表达情感和意义的艺术形式。
早在商朝时期,武宫舞就已经开始流行,而周朝的饰舞更是起到了娱乐和助兴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舞蹈逐渐分为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
宫廷舞蹈以端庄、优雅为主,常见的代表有《杨贵妃》、《十面埋伏》等。
而民间舞蹈则更加欢快活泼,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葫芦娃》等。
三、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古代中国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五音”和“十二律”。
五音是指古代中国乐器发出的五个音域,即宫、商、角、徵、羽。
而十二律则是指在五音基础上的变化组合。
此外,中国古代音乐还重视模仿自然声音,如鸟鸣、风声等。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化,音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曲调和音色。
此外,古代音乐注重和谐与和声,通过多声部的运用来表达音乐的层次感。
四、古代音乐的影响与传承中国古代音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名的唐代音乐家月伶就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
他以“乐府”形式来创作音乐,使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
这种方式成为后世各代乐曲的代表。
与此同时,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也依靠于民间,从大江南北的民间艺人中可以找到丰富多样的音乐曲调和表演方式。
2020年音乐学科(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
2020年音乐学科(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中国音乐史1周代按照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这种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金类有钟、铙;石类有石磬、玉磬;土类有埙、缶;革类有土鼓、足鼓;丝类有琴、瑟;木类有柷、敔(y u);匏类有簧、笙;竹类有箫、管。
考题演练八音乐器分类法出现在哪个朝代?()A.夏B.商C.周D.秦2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今存《诗经》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十五国风,共有160篇。
为周南、召南、卫、王、郑、齐、魏、唐、秦等地的民间歌谣,就是各国的民歌;“雅”,共105篇,一般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共40篇,多半为古老的祭歌和舞曲。
2.《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实际上也是我国古代南方音乐文化的代表。
它以楚国的历史、风俗、音乐、方言等为其背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3.《成相篇》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应该从《成相篇》算起,其作者是卓越的哲学家荀况(约公元前298—前238)。
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他们改变作风,施行开明的政治。
《成相篇》的音乐形式取材于民间说唱和歌谣。
“相”是一种由舂米或筑堤的劳动工具发展而成的打击乐器,用以击节说唱。
“成相”是当时民间流传的一种说唱、歌谣形式。
考题演练《诗经》中属于民间音乐部分的是()。
A.风B.雅C.颂D.赞3古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保存于《神奇秘谱》。
嵇康擅弹《广陵散》。
考题演练描写战国时期工匠之子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是古曲()。
A.《十面埋伏》B.《广陵散》C.《潇湘水云》D.《胡笳十八拍》4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谱。
考题演练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是()。
A.《碣石调·幽兰》B.《广陵散》C.《流水》D.《梅花三弄》5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音乐史大一知识点总结手写
音乐史大一知识点总结手写音乐史大一知识点总结音乐史是音乐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研究音乐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音乐史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音乐古代音乐主要包括古埃及音乐、巴比伦音乐和古希腊音乐等。
古埃及音乐以宗教为中心,音乐与神圣仪式结合,具有强烈的宗教性质。
巴比伦音乐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器为主,古代巴比伦人通过音乐来表达对神的崇拜和向天地祈求丰收等。
古希腊音乐则是古代西方音乐的重要起点,其民俗音乐、宗教音乐和战争音乐等各具特色。
二、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音乐主要包括教会音乐和世俗音乐。
教会音乐以圣咏为主,采用了吟唱式的唱法,宗教性质浓厚。
世俗音乐则是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的结合,体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情感。
三、文艺复兴音乐文艺复兴音乐是16世纪欧洲音乐的特点,以人声为主,并在合唱、器乐和舞蹈音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发展。
文艺复兴音乐注重和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
四、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欧洲音乐的主流,它注重音乐的装饰性和情感表达,采用了复杂的和声和技巧性的演奏方式。
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品有巴赫的《赋格艺术》和亨德尔的《弥赛亚》等。
五、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突出了音乐的结构、风格和形式。
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家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
古典音乐以交响乐和室内乐为主要形式,丰富了音乐创作的表现手法。
六、浪漫音乐浪漫音乐是19世纪音乐的重要流派,它强调感情表达和个人创作风格。
浪漫音乐注重情感的宏大和激情的表达,常采用大型交响乐团和独奏家的配合。
肖邦的《军队进行曲》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都是浪漫音乐的代表作品。
七、现代音乐现代音乐是20世纪音乐的主要流派,它突破了传统音乐形式和风格的束缚,以探索新的音乐领域为特点。
现代音乐的代表作家有斯特拉文斯基、德彪西和肖斯塔科维奇等。
八、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乐府:乐府本是秦汉时掌管音乐的机关,因配有乐队,故名。
汉武帝时扩充其功能,它除了将文人诗辞和民间歌谣配乐演唱外,还承担采集民歌的任务。
魏晋以后乐府日渐衰落。
南北朝时乐府演变成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乐府最明显、最优秀的产物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2、相和歌:相和歌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是两汉乐府在“街陌谣讴”基础上吸收了“楚声”和“新声”而形成的一种有丝竹、歌唱及舞蹈之艺术表演形式。
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等地。
其曲式结构短小精悍,音调流畅优美,且舞曲居多,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形式。
3、八音:周代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将乐器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4、律:律是指特定乐音的高低标准,它规定了乐音的绝对高度。
律是由原始的自然法则产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律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标准音,以利于乐器的制造和使用。
5、十二律: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律。
自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6、四声:传统音韵学关于声调的分类法。
即把汉字声调分为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上(降调)、去(升调)入(包括全入和半入)四类。
7、谱:乐谱是记录音乐的方法。
中国传统记谱法主要有工尺谱、减字谱和声诗谱三种。
8、琴曲:琴曲是指用琴来演奏的曲子,亦称“琴曲”。
琴曲的范围很广,有独奏曲,也有合奏曲;有文人创作的琴曲,也有整理和加工民间音乐的琴曲。
9、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的调子叫曲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等。
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平仄及用韵等规定。
10、曲牌:曲牌是元曲中一首诗(或一韵)小令所用的腔调(或说曲牌名称)。
同一曲牌的曲子可以由不同人演唱,但同一曲牌的平仄格律是固定的。
11、唱赚:唱赚是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体裁,也称“鼓板赚”、“鼓段”、“赚”。
由同一词牌的歌曲连缀而成,属于套曲体裁。
中国音乐史整合笔记
上学期一、六代乐舞:歌颂帝王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云门大卷》《大咸》《韶》《大夏》《大濩》《武》乐舞特点:(曲调篇幅短小,结构较为现整,常有很少歌词加入感叹词,节奏突出但旋律性不强,是氏族成员集体创作。
音乐尚无阶段性,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和传授物质生产知识。
组织生产活动,主要的音乐形式有乐舞和原始歌曲,诗,歌融合的乐舞形式居主要地位)二、贾湖骨笛:(河南舞阳县,可奏出完整的七音音阶。
)“巫”出现的意义:(它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艺术家和领导者表明了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音乐组织的利用那个、国家设领导人负责音乐活动的历史由此开始。
)雅乐——指郊庙祭祀、朝会典礼时演奏的音乐。
雅乐的性质:音乐有助于推广德行的教化,亦即向被统治阶级灌输封建论理,道德观念的作用,雅乐体系还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想过(通过)礼乐制度来显示对人民的威慑力量。
周公制礼作乐,严格的等级制度表现:乐队王宫县,诸侯轩县,大夫判县,大特县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演机构——周王朝的音乐领导,机构是“大司乐”。
八音分类方法:金——钟,石——磬,土——缶,革——鼓,丝——琵琶、湖、木——梆子,匏——笙,竹——笛子意义:1、第一次乐器分类法。
2、器乐艺术发展成熟的标志。
3、音乐文化较高层次的反映。
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意义。
1、青铜铸造工艺和高律科学达到一定高度,体现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音乐才能2、用实物驳倒“中国音乐就是五声音阶的说法”,3、宣告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人就已经制造出令现代人震惊,符合近代音乐音响学,乐律理论的一整套乐器4、音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标志当时高度发展水平。
三分损益法:又叫五度相生法,是我国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求律的方法,是按振动体长度计算的。
十二律:将一个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叫十二律。
蕤林夷难无应仲故夹太大黄宾钟则吕射钟启洗钟簇吕钟(十二律)从右至左,相邻的两个为“半音”,隔开一个的两个为“全音”。
鼓吹乐定义:是以击乐器和吹乐器的演奏为主的一种音乐。
2023年音乐史之最第一知识点归纳
学校★1923年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筹办旳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是最早旳专门培养艺术师资旳中级师范学校,分高等师范和一般师范两科。
★中国最早旳一所由国家兴办旳,较为正规旳高等师范专业音乐系科是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与体育专修科成立于1923年,1924年改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专修科。
★北京大学音乐专习所建立于1923年,蔡元培兼任所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
设本科、师范科、选科。
★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于1926年成立于北京。
★北京大学管弦乐队创立于1923年4月,是由中国人组建旳第一种较正规旳西洋管弦乐队。
★我国第一所独立旳高等音乐学府是开办于1927年11月旳上海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是我国自办旳体制和规模较为完备旳第一所独立旳高等专业音乐学院。
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从此进入了一种新阶段。
1929年7月改称“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我国第一种大型旳新式音乐社团是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我国最早出现旳艺术师范学校是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1923年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筹办)★1929年7月成立旳“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旳前身是国立音乐院,开办人是萧友梅。
★世界上第一所弱智小朋友学校建于1823年。
★世界上第一所聋童学校创立于1770年,学校设在巴黎。
★在我国近现代,第一所盲校开办于1874年。
★清政府正式将音乐列为学校旳必修科,从而以“学堂乐歌”为特性旳学校音乐教育来源是在1923年。
★1938年4月10日正式成立与延安旳一所综合性旳高等艺术学校—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是抗战初期由毛泽东、林伯渠、周恩来、成仿吾、艾思奇、周洋发起,系主任先后由吕骥、冼星海担任。
之“最”★西方最早旳复调音乐产生于9世纪,被称为奥尔加农。
★我国近代最早旳音乐刊物是《音乐小杂志》,开办者是李叔同。
★大司乐是周朝官职旳简称,重要任务是以音乐之事教育贵族子弟。
这是我国最早记载旳具有较完备体系旳音乐教育机构。
★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制定音乐史所使用最早旳生律法,也是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旳绝对精确高度及其互相关系旳措施,最初见春秋时期。
音乐史大一知识点归纳
音乐史大一知识点归纳音乐史是研究音乐发展和演变的学科,通过学习音乐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音乐形式、风格以及作曲家的贡献。
下面将整理大一学习中涉及到的音乐史知识点,以便复习和回顾。
1. 古代音乐古代音乐是指起源于古代的音乐形式,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音乐。
古代音乐常常伴随着宗教、庆典和战争等活动,以合唱和器乐为主要表现形式。
著名的古代音乐包括古希腊的庄严乐与民间乐、古罗马的角斗场音乐等。
2. 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音乐是指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音乐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音乐主要受到宗教的影响。
教会音乐成为主导,包括大教堂音乐、修道院音乐等。
中世纪音乐中最重要的作品是由名字不详的作曲家创作的圣歌。
3. 文艺复兴音乐文艺复兴音乐是指15世纪到17世纪初的音乐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音乐呈现出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特点。
多声部和复调成为主要的创作风格,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并存。
著名的文艺复兴音乐家包括巴赫、维瓦尔第等。
4.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是17世纪后半到18世纪初的音乐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是复杂、浓烈和装饰性高。
器乐音乐和合唱音乐都有显著的发展,音乐形式也得到了创新。
巴赫和亨德尔是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5.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音乐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音乐追求对称、平衡和和谐,对音乐形式和结构有着严格的要求。
莫扎特、贝多芬和海顿等是古典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6. 浪漫音乐浪漫音乐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音乐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音乐充满了情感和个性化的表达,追求独特和个别性。
肖邦、舒曼和柴科夫斯基等是浪漫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7. 现代音乐现代音乐是20世纪的音乐发展阶段,这一时期风格多样,充满了实验和创新。
現代音樂涵盖了诸多风格,如印象派、表现主义、串珠、迷你马利斯莉,等等。
斯特拉文斯基、德布西和巴尔托克等是现代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总结:通过对音乐史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中的变化。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一、中国古代乐律学 1.三分损益法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
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
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京房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
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
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西晋律学家荀勖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
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
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
前面五孔依次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何承天,南朝宋时郯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
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的理论。
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减去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得差数为,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
即÷12=,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何承天的这种“新律”,不但完全解决了古律仲吕还生不能得黄钟本律的问题,而且还缩小了古律大、小半音之间的差距,己接近十二平均律,是乐律史上一大贡献。
6.蔡元定“十八律”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建阳人,南宋律学刮虱理学家。
中国音乐史 总结
音乐:以声音为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曲调,通过人声演唱或乐器演奏来表达感情的艺术。
音乐史的划分:古代(远古--清末)是确立我国音乐风格和传统的时期。
分三个时期:1。
远古--春秋时期(上古钟磬乐时期,功利性,艺术性,审美性)突出现象:古乐舞曲。
2.秦--宋,中古伎乐时期,突出现象:娱乐性,艺术性较强的歌舞大曲3.宋--清末,远古俗乐时期,突出现象:戏曲音乐的发展和繁荣近代:是学堂乐歌的时期(清末1840--1919年)现代:是新音乐启蒙和发展时期(19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巫术说(宗教):指从欧洲传入中国的音乐《韶》:是一种宗教性的乐舞,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因此也叫“九辩”“九歌”伴奏乐器是用若干“管”编排起来的叫做萧(排箫)的乐器,内容歌颂龙凤呈祥,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承受“吴国季札”和孔子尽善尽美的评价。
舜时则有《韶》乐舞,因为它是用编管的萧作伴奏乐器,故也叫《萧韶》,因史料记载它有九个段落,所以也叫《九歌》,《九辩》。
古歌与古乐舞。
原始音乐的特点:1.形成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
2.创作具有集体性。
3.功利性强与艺术性《弹歌》被认位是最早的歌曲,记载:“昔葛天氏之乐。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八段)第二章周代的音乐标志:西周雅乐和雅乐制度的出现及春秋战国时期民间音乐的兴起。
周代的礼与乐:“郊社”“食祭”“王师大献”总结雅乐制度:不同的等级音用不同规模的乐队和舞队,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乐舞节目。
这一时期是我国音乐初步繁荣时期六代乐舞简称(六舞):黄帝时的《云门大卷》(云门)尧时的《咸池》(大咸)舜时的《大韶》(韶)夏禹时的《大夏》周初时的《大武》。
用途主要是为了祭祀天地,山川,祖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诗,歌,舞一体,而声调平缓,表现一种庄严,平和,中庸的情绪,具有严肃静穆之感。
颂乐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天子相见,大射,视学及其他重要的典礼之中,伴奏乐器是:瑟雅乐分大雅和小雅,风格典雅和平纯正。
中国音乐史笔记 精制整合版
第一章 远古及夏商的音乐1、劳动起源说—[奥]瓦勒谢克 [德]布赫尔“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站在这种观点基础上的学者则认为,“音乐起源于劳动”。
2、模仿说—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英国教育家克维斯特认为,人类从自然的音响中得到了灵感,继而模仿这些音响创作了音乐。
3、异性求爱说——[英生物学家达尔文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在观察鸟类时他看见雄性向雌性求爱时往往发出悦耳的声音,由此联想到人类音乐的起源,即认为其起源为男性向女性求爱时表达的美妙歌声。
4、巫术说——[英]爱德华 泰勒 法国音乐家孔百流,我国学者王国维起源于巫术。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巫,祝也。
女能事无形,也舞降神。
”5、游戏说——[德]席勒6、信号说——[德]斯顿普夫7、太一说——[中]《吕氏春秋 仲夏记》有载 8、潜意识说—— [瑞士]荣格9、情感表达说——[中]《诗序》 [法]卢梭法国思想家卢梭,英哲学家斯宾塞认为人在兴奋激动时所产生的抑扬语调即为歌曲。
诗、歌、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内容包括:狩猎:一首远古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表现原始人们用竹做弓,发射石弹狩猎的内容。
与自然斗争——部落战争——宗教——《咸池》——尧帝《韶》(箫韶、九歌、九辩)——舜帝《大濩》《桑林》——商代乐舞,歌颂商汤伐桀 《大武》周代乐舞,歌颂武王伐纣,是一部武舞,埙,角,籥,龢,言 贾湖骨笛: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20余支骨笛,用猛禽的翅膀骨制成,其中一支骨笛可测音,有七个音孔,吹出完整七声,碳十四测定,距今8000年,比河姆渡骨笛时间早,但比后者复杂完善。
打击乐器:鼓,磬,钟第二章 周代的音乐是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6个据说 从黄帝开始历代流传下来的代表性乐舞,是颂扬先秦不同 时期创业首领或帝王的文治武功,用途主要是为了祭祀天 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诗歌舞一体,声调平缓,表 现一种庄严和中庸的情绪,具有严肃静穆之感。
中国音乐史大一知识点
中国音乐史大一知识点中国音乐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音乐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将介绍中国音乐史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音乐古代中国音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根据出土的乐器和文献记载,我们了解到古代中国音乐的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这被称为“五声音律”。
古代音乐常用的乐器包括筝、琵琶、笛子、鼓等。
在古代社会,音乐起着丰富民生、祭祀神明以及激励军队等多种作用。
二、古代音乐理论在中国音乐史上,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是冯梦龙和元代音乐家明代音乐家明代音乐家冯梦龙制定的音乐理论系统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古代音乐理论注重乐律的平衡和调和,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三、古代宫廷音乐宫廷音乐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自秦汉时期起,宫廷音乐逐渐成为帝王和皇后娱乐活动的一部分。
宫廷音乐以雅乐为主,雅乐中的乐舞和歌唱也培养了专业的音乐家。
唐代的乐府诗歌是宫廷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民间音乐中国民间音乐多样而丰富,不同地区和族群都有各自的音乐传统。
民间音乐以曲艺、民歌、戏剧音乐等形式存在。
中国民歌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情感内涵,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劳动和情感。
五、现代音乐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中国音乐逐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创作出了各种风格独特的音乐作品。
中国现代音乐家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六、中国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中国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一直是音乐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许多机构和学者致力于音乐教育和研究。
中国音乐学院等高等音乐院校培养了大量的音乐人才,他们在传统和现代音乐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中国音乐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独特的音乐形式之一,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代中国音乐、音乐理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现代音乐以及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都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知识点。
深入了解中国音乐史,有助于我们欣赏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汇总大一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汇总大一中国音乐史是一门学科,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情景,包括乐器、音乐形式、音律和音乐家等。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史的基本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和特点。
下面将对中国音乐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讨论。
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早的音乐形式可以追溯到巫术和宗教仪式。
这些音乐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大鼓、铜钟和编钟等乐器传达神秘的氛围和情感。
通过考古学发现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这些古老文明已经具备了咏史和咏唱的能力。
古代的中国音乐可以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个主要方面。
宫廷音乐是皇帝和贵族阶层的专属乐曲,它注重规范和庄重。
《雅乐》是宫廷音乐的代表,它秉承了古代乐律的规则,重视乐器和合奏的平衡。
而民间音乐则更加直接和自由,它代表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音乐在宋、明、清等朝代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革。
在宋朝,宫廷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新的乐器和演奏技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重视音乐的审美和技巧,许多经典音乐作品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到了明代,中国的音乐出现了更大的变化。
明朝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期,音乐界也不例外。
民间音乐和戏曲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民间乐器如琵琶、胡琴和笛子等开始广泛流行。
明代的音乐注重音律和曲调的变化,同时也融入了戏曲的表演要素。
清朝是中国音乐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清朝统治下,音乐受到了更多的官方干预和规范。
宫廷音乐的曲调和演奏方式都经过了大幅度的改变,与此同时,传统的宫廷乐团逐渐形成。
清朝后期,西方音乐和调式的影响也开始渗透到中国音乐领域。
20世纪初,中国音乐经历了一场革命。
早期的音乐改革者像胡思敬和聂耳一样,通过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和改革传统的音乐形式,使中国音乐更加现代化和国际化。
同时,传统宫廷音乐和戏曲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总结而言,中国音乐史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领域,到目前为止仍然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通过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中国音乐史I总结归纳
中国音乐史I总结归纳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自古至今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对中国音乐史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独特之处。
一、古代音乐时期(上古至秦汉时期)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尤其是先秦时代的音乐传承。
在这一时期,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宴会和军队活动等场合。
著名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兼音乐作品,其中的歌谣和诗词体现了当时音乐的形式和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音乐逐渐发展,特色越发鲜明。
在秦汉时期,乐府音乐成为主流,它是由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
乐府音乐注重以琴、瑟、筝等弹拨乐器为主,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成为后世音乐的重要源头。
二、中古音乐时期(魏晋至唐宋时期)中古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音乐呈现出多样的面貌。
在这一时期,宫廷音乐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统治阶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的乐舞《高阳台》是唐代宫廷音乐的代表之作,它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传达了华丽繁荣的氛围。
此外,唐朝还有大量的音乐理论著作问世,如《乐府琐腐集》和《乐府杂录》等,为后来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近现代音乐时期(元明至现代时期)元明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传统音乐逐渐走向衰落。
明朝后期,西洋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音乐的影响逐渐显现。
清朝时期,民间音乐大量涌现,各地方戏曲、民间歌谣等形式的音乐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到了现代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和创新。
当代的中国音乐凝聚了传统和现代元素,不仅保留了传统乐器和唱腔,还引入了西方音乐的技巧和理论。
中国音乐家如冼星海、聂耳等为中国音乐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归纳:在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古代音乐、中古音乐和近现代音乐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国音乐文化。
从古代的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的兴起,再到现代音乐的革新,中国音乐历经沧海桑田,不断融合变化。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中国音乐史是研究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和演变的学科,它探究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音乐风格、音乐创作技巧、音乐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二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一、古代音乐在大二中国音乐史中,古代音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古代音乐主要包括古代器乐、宫廷音乐以及民间音乐等。
在古代器乐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古代乐器的种类、演奏技巧以及乐谱记谱法等相关知识。
在宫廷音乐方面,了解古代宫廷音乐的起源、在宫廷中的地位以及传承等内容是必要的。
此外,了解一些古代民间音乐的流派、特点和影响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音乐理论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音乐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并能够理解和应用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了解五音、六律、宫商角羽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古代音乐调式的特点和分类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拍、各种表情符号以及音乐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三、曲艺和戏曲音乐曲艺和戏曲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京剧、豫剧、评剧等主要戏曲剧种的特点、音乐形式以及表演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了解曲艺形式如评书、相声等的音乐背景和技巧也是必要的。
四、现代音乐近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学生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近代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和他们对音乐创作的贡献,了解不同流派的兴起和发展,对于理解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了解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也是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以及从世界音乐中汲取的养分。
此外,了解一些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的作品,对于加深对中国音乐历史和世界音乐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大二中国音乐史的学习需要了解古代音乐、音乐理论、曲艺和戏曲音乐、现代音乐以及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中国音乐史核心笔记
中国音乐史核心笔记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乐舞:早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所以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
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修订过,故后世又称此乐为《韶虞》。
《箫韶》之名,是由于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对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
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六十四人,分为八行八列。
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
“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由于人们对种种自然现象不能给以科学的解释,所以就造成了这种观念的体现。
在无力反抗或反抗失败的情况下,就寄希望于借助某种超自然的法术来推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或能预知他们命运的吉凶。
瞽宗:一个起源于商代的音乐教育场所。
商代的音乐教育不仅教本国的贵族子弟,而且还有别国的学生。
天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律:1,既有旋律性的乐器(骨哨、骨笛、陶埙等),又有节奏性的乐器(摇响器、铃、鼓),说明旋律和节奏是最早的音乐中的两大要素;2,商代出土的编铙、编磬,虽然大小相近,但可以用不同的厚度调出不同的音高,说明商代人已经掌握了运用不同规格的钟体和磬体产生不同音高的技术;3,夏商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五声音阶的歌曲和乐曲。
中国音乐史总结
中国音乐史总结中国音乐史总结篇1中国音乐史总结中国音乐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漫长且丰富多彩。
以下是对中国音乐史的总结:1.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如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丰富的音乐活动。
在这个时期,音乐被用来祭祀、庆典和娱乐。
同时,还出现了多种乐器,如石磬、骨笛、琴瑟等。
2.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和《周礼》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民间音乐如歌谣、曲艺等也得到了发展。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秦汉时期,音乐成为了国家机构的一部分。
秦朝设立了“乐府”,负责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
汉朝的音乐发展更加繁荣,乐器种类增多,音乐风格也变得丰富多样。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成为了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声无哀乐论》和《乐府诗集》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民间音乐如山歌、小调等也得到了发展。
5.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至960年)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音乐的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多样,如唐大曲、琴曲、佛教音乐等。
此外,隋唐时期设立了“教坊”,对民间音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规范。
6.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至1368年)宋元时期,中国音乐继续发展。
这个时期的音乐形式以唱作为主,如词曲、戏曲等。
同时,乐器演奏和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宋代的“乐府”和元代的“行省”成为了重要的官方音乐机构。
7.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在明朝时期,中国音乐的发展与戏剧紧密相连。
这个时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等得到了繁荣发展。
同时,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8.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至1912年)清朝时期,中国音乐的风格趋向于世俗化和民间化。
这个时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等继续繁荣发展,同时,西方音乐也开始对中国音乐产生影响。
高考历史音乐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历史音乐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
在高考历史考试中,音乐史是一道重要的考题,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音乐发展历程。
下面将对高考历史音乐史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音乐史古代音乐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流派: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
古代东方音乐以中国音乐为代表,西方音乐则以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为代表。
1. 中国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发展轨迹。
其中,古代音乐可分为雅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三个层次。
雅乐是古代礼乐的代表,宫廷音乐主要是宫廷宴会和祭祀活动中使用的音乐,而民间音乐则是人民生活中的音乐表达形式。
2. 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对于西方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音乐以模式为基础,崇尚和谐美感;古罗马音乐则更加强调韵律和节奏的统一性。
这两种音乐形式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创作。
二、中世纪音乐史中世纪音乐是指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期间的音乐发展史。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通过教堂音乐(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民间音乐)来表现。
1. 教堂音乐教堂音乐是中世纪音乐的核心,它通过教堂礼拜来传播和演唱。
教堂音乐包括圣咏、圣歌、宗教剧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宣扬宗教思想和进行宗教仪式。
2. 世俗音乐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以民间歌曲、舞蹈音乐等形式为主。
这些音乐多以爱情、生活和自然为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三、文艺复兴音乐史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5世纪至公元17世纪)是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时期,它标志着音乐从中世纪到近代的转变。
1.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强调人声的美妙和和声的和谐。
由于技术的发展,乐器的使用也开始增多,音乐形式也逐渐多样化。
2. 文艺复兴音乐家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音乐家,例如约翰内斯·布拉姆斯、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等人,他们的作品对音乐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音乐学科(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中国音乐史1周代按照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这种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金类有钟、铙;石类有石磬、玉磬;土类有埙、缶;革类有土鼓、足鼓;丝类有琴、瑟;木类有柷、敔(y u);匏类有簧、笙;竹类有箫、管。
考题演练八音乐器分类法出现在哪个朝代?()A.夏B.商C.周D.秦2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今存《诗经》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十五国风,共有160篇。
为周南、召南、卫、王、郑、齐、魏、唐、秦等地的民间歌谣,就是各国的民歌;“雅”,共105篇,一般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共40篇,多半为古老的祭歌和舞曲。
2.《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实际上也是我国古代南方音乐文化的代表。
它以楚国的历史、风俗、音乐、方言等为其背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3.《成相篇》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应该从《成相篇》算起,其作者是卓越的哲学家荀况(约公元前298—前238)。
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他们改变作风,施行开明的政治。
《成相篇》的音乐形式取材于民间说唱和歌谣。
“相”是一种由舂米或筑堤的劳动工具发展而成的打击乐器,用以击节说唱。
“成相”是当时民间流传的一种说唱、歌谣形式。
考题演练《诗经》中属于民间音乐部分的是()。
A.风B.雅C.颂D.赞3古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保存于《神奇秘谱》。
嵇康擅弹《广陵散》。
考题演练描写战国时期工匠之子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是古曲()。
A.《十面埋伏》B.《广陵散》C.《潇湘水云》D.《胡笳十八拍》4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谱。
考题演练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是()。
A.《碣石调·幽兰》B.《广陵散》C.《流水》D.《梅花三弄》5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考题演练下列属于四大名旦的是()。
A尚小云B.荀慧生C.周信芳D.程砚秋6学堂乐歌,是指20世纪初随着我国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歌唱文化,一般是指学堂开设的乐歌课和课上所唱的歌曲。
学堂乐歌的内容主要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主义思想;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反映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等。
曲调特点是旧曲填词,主要选取欧美、日本的流行歌曲、军歌和学校歌曲,其次是选用中国传统乐曲或民歌小调,有少部分是当时的创作。
学堂乐歌是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开端,它使集体歌唱这一新形式得到确立和传播;普及了简谱,介绍五线谱和西方知识;其歌曲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很大;“乐歌运动”影响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所以这一切都具有启蒙时期的开创意义,它直接影响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
代表人物及作品:沈心工(学堂乐歌之父),《竹马》《体操—兵操》《春游》等填词歌曲;《革命必先革人心》《黄河》《军人的枪弹》《采莲曲》《铁匠》《卖布》《赛船》等创作歌曲:李叔同,《送别》《祖国歌》《西湖》《春景》等填词歌曲;《春游》《留别》《早秋》等创作歌曲;曾志忞,《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秋虫》等。
考题演练合唱作品《春游》的作者是()。
A.贺绿汀B.李中双C.李焕之D.李叔同7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道士之子。
他的二胡、琵琶演奏都有深湛的技巧,深受群众的喜爱。
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速记口诀】“二胡二泉听松寒,琵琶昭君大龙船”考题演练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的作者是___________。
8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
代表作品:合唱作品《抗敌歌》《旗正飘飘》;艺术歌曲《南乡子》《点绛唇》《花非花》《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儿童歌曲《西风的话》《雨后西湖》《踏雪寻梅》;管弦乐作品《怀旧》等。
创作了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
考题演练清唱剧《长恨歌》是作曲家_________根据元曲《长生殿》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创作的。
9原名聂守信,中国20世纪30年代杰出音乐家,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重要奠基人,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在群众歌曲方面,以《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电影《桃李劫》插曲)《前进歌》(这三首均为田汉作词)《自卫歌》等最为重要。
这些歌曲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最迫切的主题——人民大众反帝爱国的斗争。
其次,像《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打长江》等劳动歌曲,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些歌曲深刻揭示了当时处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双重压迫下,我国无产阶级劳动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在抒情歌曲方面,以《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梅娘曲》《飞花歌》等最具代表性。
歌曲所反映的题材内容,大多数也是当时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
在儿童歌曲方面,聂耳最著名的作品是《卖报歌》。
另外,聂耳还改编整理了《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昭君出塞》等民间器乐合奏曲。
《金蛇狂舞》是根据我国民间乐曲《倒八板》改编整理而成。
考题演练《毕业歌》是电影_________的插曲。
10冼星海在这部作品里,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的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诉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人民群众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敌人的壮丽情景。
《黄河大合唱》分为序曲和八个乐章。
分别为: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男中音独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合唱、混声合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重唱、混声合唱)、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齐唱、轮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速记口诀】“夫颂天谣对怨吼,不去保卫七没有”考题演练下列作品属于《黄河大合唱》的有()。
A.《保卫黄河》B.《黄水谣》C.《祖国颂》D.《黄河》11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
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著名。
《牧童短笛》荣获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一等奖。
考题演练《游击队歌》的曲作者是()。
A.冼星海B.聂耳C.贺绿汀D.李焕之12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家,也是近代最有影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三、四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小提琴曲,如《摇篮曲》(1935)、《内蒙组曲》(1937)、《第一回旋曲》(1937)、《西藏音诗》(1941)、《牧歌》(1944)、《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44)等作品。
《内蒙组曲》是马思聪1938年创作的一部小提琴组曲,原名《绥远组曲》。
全曲分3个乐章,即“史诗”“思乡曲”“塞外舞曲”。
第一乐章“史诗”采用了《跑马溜溜的山上》的旋律;第二乐章“思乡曲”主题采用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第三乐章“塞外舞曲”采用绥远民歌《叫大娘》的旋律。
马思聪在40年代还曾将这个组曲的两首(即“思乡曲”和“塞外舞曲”)改编成管弦乐曲。
考题演练小提琴独奏《思乡曲》选自()。
A.《在那遥远的地方》B.《草原之夜》C.《嘎达梅林》D.《城墙上跑马》131945年4月,在延安成功上演了由贺敬之等人编剧、马可等人作曲,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
《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又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
该剧在音乐创作上创造性地吸取了民间音乐,并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使该作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戏剧性,成为我国新歌剧的标志性作品,是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的诞生。
歌剧《白毛女》吸收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调,其中著名的唱段有《北风吹》《扎红头绳》《我要活》《太阳出来啦》《杨白劳》《大红枣儿甜又香》《哭爹》《十里风雪》等。
其女主角白毛女的首演者为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王昆。
歌剧《白毛女》的产生,推动了文艺工作者对歌剧创作的热情,随后又出现了《刘胡兰》《赤叶河》《王秀鸾》等歌剧作品。
考题演练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是()。
A.《洪湖赤卫队》B.《白毛女》C.《江姐》D.《党的女儿》14何占豪、陈钢于1959年共同创作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并由俞丽拿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
作品吸收了越剧的音调为创作素材,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运用到小提琴的演奏当中。
同时借鉴了西方的作曲技法,采用单乐章的奏鸣曲式结构,将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
这部作品是中国管弦乐创作的巅峰之作,是音乐创作领域“中西融合”的成功典范。
全曲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构成,呈示部中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展开部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再现部描述了“化蝶”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