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课件
高三历史纪连海的公开课: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名师课件

材料四:二纪以来,不闻钟鼓之声 。 ——[北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
材料五:(宋太祖赵匡胤说) “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 止。”——《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Fra bibliotek济• 1.经营场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 2.经营手段:招牌幌子 • 3.经营时间:夜市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
• 1.经营场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 2.经营手段:招牌幌子 • 3.经营时间:夜市 • 4.经营理念:服务业 • 5.经营活动:八方辐辏 • 6.经营地域:“草市”
辽西夏的崛起和强大
辽
辽
西夏
北宋
• 材料七:“夫一赐乐业,立教祖师,阿无罗汉,
乃盘古阿耽十九代孙也。……出白天竺,奉命而
来。有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
石、黄、聂、金、张、左、白,七十姓等,进贡
西洋布于宋。帝曰:‘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
遗汴梁。’”
——《重建清真寺记》
北宋时通东京各运河图
以《清明上河图》为背景的家具
以《清明上河图》为背景的扑克
以《清明上河图》为背景的火花
赵太丞家药铺 柜台上的一把 十五档的穿档 算盘
《清明上河图》中 船的钉接榫合结构
从《清明上河图》 看北宋的城市经济
北京师大二附中 纪连海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 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
《宋史·卷三三 一·孙长卿传》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
• 1.经营场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 2.经营手段:招牌幌子 • 3.经营时间:夜市 • 4.经营理念:服务业 • 5.经营活动:八方辐辏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经济与文化

北安市第四中学刘琳韬(此课选自统编版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如何带领学生学习北宋历史,让历史更贴近他们的生活,首先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与相关历史文本,从中提取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切入点,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历史,了解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变迁,并且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史为鉴,学史用史。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发达的词曲文化,如果教师只是通过简单的描述性文字,让学生了解北宋的经济文化活动,势必会在学生心中形成扁平与刻板的印象,那么如何让这一课生动起来,让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北宋的兴趣呢?北宋时期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本册教材的封面就是《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画面中汴河拱桥上人来人往,各色人等纷纷登场,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全卷。
此画创作于北宋徽宗时期,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
画中约有800多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楼宇房舍30余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
此画人物、景物众多,却纷而不乱。
1.繁荣的都市经济教材封面只展现了《清明上河图》的一个片段,即使这样一个拱桥,上面也有卖各色商品的小贩,如卖鞋、卖绳的,商业气息浓厚。
透过这一个点可以展开全卷,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汴城郊外的风光、繁忙的汴河码头、热闹的市区街道。
每一个部分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体现了北宋都城东京经济的繁荣,慢慢展开画卷,师生共同欣赏,如汴河中穿梭往来的商船,首尾相接,满载货物,岸边拉纤的纤夫与卸货的劳力不停地忙碌着。
横跨汴河有一座木质拱桥,一艘大船正欲通过,有的忙着撑船,有的忙着放桅杆,感觉马上就要撞到桥了,邻船的人指指点点,桥上人也在围观大声地吆喝着。
从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北宋漕运发达,来往商运货船络绎不绝,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当时造桥与造船业的发达。
《东京梦华录》曾记载:“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撇,宛如飞虹”,故称虹桥。
由清明上河图看宋朝的商业繁荣和城市生活

由《清明上河图》解析宋朝的商业繁荣和城市生活之案例上海市南汇第二中学朱幸华一、案例背景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但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均相对有限,所以从方法层面讲,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初步掌握了解历史事实的基本方法。
比如,懂得历史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它来源于证据,历史教学非常讲求“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实物、文献、口传史料等都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证据,而小说、戏剧、绘画、建筑等也是人们了解历史的窗口。
在20世纪,以图像证史似乎成了历史学家天经地义的责任。
赫伊津哈明确指出,视觉图像是历史灵感的唯一源泉。
在他看来,历史意识是一种产生于图像的视像。
鉴于绘画的这一作用,我在上七年级《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这一课时便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为线索,加上一定的文献史料,以“画”说史!《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对于研究宋代的商业和城市生活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以下就是我在课堂上运用此画讲述本课的案例。
二、案例过程整堂课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以穿越时光隧道,进入画卷,回到宋朝进行一日游为情境,结合《清明上河图》及其他图画和文献资料,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讲述宋朝的商业和城市生活。
1、衣进入画面,设置情境:旁人用惊讶的目光看着你,为什么?生:我们穿着校服呢,和他们的衣服完全不一样!师:那他们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呢?出示《清明上河图》中的以下截图,同时出示《晋祠宋代彩塑》,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服饰,并与唐朝的服饰作一对比。
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能总结出宋女装的特点:对襟、瘦长、窄袖、交领(类似现在的高领);宋代男装的特点:一般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袖口短窄,腰部扎有腰带,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
师(设置情境):那你得赶紧换一身衣服,免得被围观了,在宋朝有卖衣服的店吗?出示以下截图,鉴于文字较小,故在画面上用文字标识。
《清明上河图》体现的北宋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简析

教学琐谈JIAOXUESUOTAN《清明上河图》体现的北宋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简析湖南省湘潭市湘机中学王文华【摘要】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真实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汴京空前繁华的景象。
在这一幅极具历史价值的长卷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饮食出行、市场交易和各业活动的场景,也可获得街市、商业广告、税收管理、中外交流等历史信息。
北宋的确是中国古代商业高度繁荣的阶段。
商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科技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交融。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北宋城市经济《清明上河图》用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北宋徽宗时代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作品以长卷的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复杂的景物,人物的多样姿态、神情、衣着、活动容纳于统一而富有变化的画面之中,体现了丰富的戏剧性和浓郁的商业气息。
一、打破坊市界限,出现热闹街市唐代实行坊市分区制。
都城长安划分为大大小小不等的一百零八坊与东西二市,“坊”是居民区,不得开设商铺,“市”是指定的商业区,所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坊与市,都用高大的“坊墙”或“市墙”相互隔离。
官府对居民生活的管理,实行严格的晨钟暮鼓制度,黄昏开始至五更实行宵禁,违者“犯夜”,会受到拘禁。
市墙的四面有门,由司市负责掌管锁钥。
在市内,井字形的街道将市的排列分为九个部分,各市按照同类而聚的原则组织商业活动,若要在长安经商,必须在政府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摆上一个固定不变的摊位,才能出售经过政府批准的商品。
李白发出过“长安大道横九天”的感慨,从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坊市制的浩荡之势。
但它实质上是一种对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加以限制的封闭性集中式管理体制。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的逐渐增多,这种管理体制给居民的生活和商品交易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已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至中唐时,扬州等大城市已开始突破坊市的严格限制,不少商人在坊内开设店铺。
北宋汴京人口超过100万,而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十万人口,城市的发展要求拆除坊市墙。
从《清明上河图》透视北宋的繁荣与危机

从《清明上河图》透视北宋的繁荣与危机《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的风俗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此画生动地描绘了九百年前的北宋徽宗时期东京(东京:北宋以开封为都城东京,又称汴京)市郊村野的美丽风光,车水马龙的的汴河码头、热闹非凡的市区街道以及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情况,是北宋时期社会现状、百姓生活的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自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以来,宋朝统治者致力于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风貌出现新气象。
《清明上河图》就像一部流动的历史,把当时的繁华景象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鳞次栉比的楼宇间店铺林立,不管是茶馆、酒楼,还是当铺、作坊,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川流不息的街道上各种各样的小商小贩沿街叫卖,招揽生意;络绎不绝的行人游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整幅画卷灵动鲜活,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其中,真切的感受到东京城内的市井喧嚣。
宋人孟元老见证了东京城的繁华,这样写道:“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意思是:天子脚下,太平盛世很久了,京城里人口密集,物产丰盛……全国各地的人都争相往京都汇集,世界各国的使者都和宋朝往来,汇集了四海的的奇珍异货,都在京城的集市上进行交易。
)(参见《东京梦华录》)可见,北宋徽宗时期的东京城作为全国的的政治经济中心,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社会秩序安定,人口众多,商品经济活跃的大都会。
画家张择端则用他的画笔真实生动的还原了当时的繁荣盛景,让后人得以通过这幅五米多长的画卷重拾对昔日盛世的美好追忆。
追根溯源,这幅灵动的画卷透视出来的繁华离不开北宋经济的发展。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在古代,农业更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农业发达就意味着经济发达。
细读北宋历史,不难发现,随着北宋对中原的再度统一,在稳定的社会秩序的保障下,我国农业出现新发展:耕地面积扩大,出现梯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等许多新形式的田地;农业生产工具进步,农民广泛使用新式水车龙骨翻车、筒车、代替牛耕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这种高效率的生产工具从事农业生产;宋真宗时大力推广从越南引进的耐旱、早熟的占城稻,提高了粮食产量;许多农业经济作物如甘蔗、棉花、茶树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城市经济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城市经济《清明上河图》⽣动记录了中国⼗⼆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民的⽣活状况。
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状况的写照。
中国⼗⼤传世名画之⼀的《清明上河图》,是⼀幅反应了北宋时期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画作。
这部作品,也是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物。
清明上河图如果要研究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船舶臸造、桥梁建造等,都需要借助这幅图。
它全⾯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张择端(北宋)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马,形象如⽣。
唐宋城市考接下来,就请⼤家跟随⼩编⼀起,从《清明上河图》对北宋的城市经济做进⼀步的了解。
说到城市经济,不得不提起⼀个词——“坊市”。
“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
唐代“坊市”在北宋之前的唐朝,居民区分为⼤⼩不等的114个坊,其中⾯积最⼩的坊只开⼀个坊门,⽽居中的坊东、西各有⼀个坊门,⾯积最⼤的坊是在东、南、西、北都开有⼀个坊门。
每个坊两个相对的坊门之间连接有道路,是坊内的主要街道,⼤坊的坊门间是两条相互交叉的⼗字街。
坊内这条横街和⼗字街以外的街道,称为“巷”或“曲”。
“坊”与“坊”之间,“坊”与“市”之间,都要⽤⾼⼤的“坊墙”或“市墙”隔开。
唐代长安城平⾯图唐长安就对居民⽣活实⾏严格的晨钟暮⿎制度。
每天早起鸣钟,各坊坊门随着城门同时开启,百姓可以上街活动。
每天⽇落⿎响,各坊坊门随着城门同时关闭,实⾏宵禁,禁⽌⾏⼈上街。
唐六典》记载:“凡市,违者称为“犯夜”,要受拘禁。
同样,“市”的聚散也依⿎钲⽽⾏,根据《唐六典》记载:以⽇中击⿎三百声⽽众以会。
⽇⼊前七刻,击钲三百声⽽众以散。
”唐朝主要有“东市”和“西市”两个商业区。
两市的四⾯都设有⾼⼤的“市墙”,与周边的“坊”隔开。
市墙四⾯设门,由司市掌管锁钥。
市内井字形街道将其分为九部分,各市按照同类⽽聚的原则进⾏商业活动。
《清明上河图介绍》PPT课件

说
记载。是书说这个汤勤还研究了画中麻
雀的那双上脚爪,它踏在两片瓦角上,
这怕是临摹者的败笔。汤勤斯人,名不
见经传,他所说是否真有道理?还需进
一步研究。
留
从作品的介绍大家得到什么启
给
示呢?
大
家 的 思
从作品厉尽劫难的过程,大家 的到什么启示呢?
考 :
结合自身,大家有什么想法呢?
作
究竟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
品 评 价
直不衰?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 •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 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 (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
《红楼梦、《水浒传中任何一部描
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大至原野、浩河、 商廊,小至舟车人物、摊铺、摆设、 市招文字皆统组一起,真实自然, 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整部作品长 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有 如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画家张择 端的过人笔力,不愧为中华艺术宝 库中的稀世珍宝。
热 街闹 道的 :市
区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 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 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 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 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 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 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 前。
作
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
品 影 响
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全 卷所绘人物房屋众多,道具无数, 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 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
:
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因为画中所
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
从《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看北宋汴京的城市经济

从《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看北宋汴京的城市经济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北宋政权统治了一百六十七年(九六〇——一一二七年),在此期间,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一个发展比较突出的历史时期。
而要研究考察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对于北宋汴京(开封)城市经济的研究则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的研究,来考证距今近千年以前的北宋汴京的城市经济,以供研究北宋经济史者的参考。
一、《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在研究考察北宋汴京城市经济中的重要意义本文所要研究的北宋晚期汴京的城市经济,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然而在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宝库中,还保存着象《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这样珍贵的历史瑰宝,它们描绘了北宋汴京各阶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栩栩如生的画面,记录了当时商品经济发达的繁华景象,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形象史料和文献资料。
这里就来谈谈它们在研究北宋汴京城市经济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据这幅画后面保存下来的金代人张着的题跋说:“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
幼读书、游学于京师。
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
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
”这是现存有关这位画家最早的简要的记载。
元代杨准在至正十二年(一三五二年)的另一篇跋文中则说,《清明上河图》“卷前有徽庙标题”。
李祁的跋文也说:“静山周氏文府所藏《清明上河图》,乃故宋宣、政间名笔也。
”根据这些同时代人以及稍后的元朝人的题跋,可以肯定这幅画的作者张择端,是北宋末年人,曾在画院任职,擅长“界画”,特别善于画舟车、市街、城郭,桥径等,他在这幅画中所描绘的正是北宋徽宗赵佶政和、宣和年间(1111——1125)汴京城市的繁荣景象。
但画家所描绘的汴京城市的社会生活景象,究竟是当时汴京的什么地方呢?图中中心部位作者所精心刻划的那座大型木结构拱桥又是当年汴京的哪一座桥呢?弄清楚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探讨《清明上河图》的主题思想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生活面貌,都有很大的用处。
特级教师纪连海: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共41页PPT

辽西夏的崛起和强大
辽
辽
西夏
北宋
• 材料七:“夫一赐乐业,立教祖师,阿无罗汉,
乃盘古阿耽十九代孙也。……出白天竺,奉命而
来。有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
石、黄、聂、金、张、左、白,七十姓等,进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洋布于宋。帝曰:‘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
遗汴梁。’”
——《重建清真寺记》
北宋时通东京各运河图
• 材料六:“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 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 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 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 ——《东京梦华录》卷三,“天晓诸人入市” 条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
• 1.经营场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 2.经营手段:招牌幌子 • 3.经营时间:夜市 • 4.经营理念:服务业
特级教师纪连海:从《清明 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从《清明上河图》 看北宋的城市经济
北京师大二附中 纪连海
《清明上河图》中 船的钉接榫合结构
从《清明上河图》 看北宋的城市经济
北京师大二附中 纪连海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 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
• 1.经营场所: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 2.经营手段:招牌幌子 • 3.经营时间:夜市 • 4.经营理念:服务业 • 5.经营活动:八方辐辏 • 6.经营地域:“草市”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部编人教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23张PPT)

探究新知
二、手工业的兴盛
探究新知
南宋《耕织图》中的提花罗机
苏州丝绸博物馆复原的罗织机
提花罗机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它的 出现反映什么历史信息?
提花罗机专织绞经织物 , 在普通织机上使用特 殊的起绞装置就成了罗机。如果罗需要提花,除用 挑花织制之外,也可在罗机上装上提花装置,它的 出现反映了宋代南方的丝织业生产发达。
1974年在福建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 一艘宋代海船,船体甲板以上荡然无存,仅 残留底部,残长24.2米,残宽9.15米,复原 后长度为35米,宽约11米。船底尖,船身扁 阔,与文献记载“下侧如刃,贵其可以破浪 而行”相吻合。船侧板以上三层木板叠合, 底板以木板两层叠合。分13个隔舱。舱与舱 之间的木板,厚10—12厘米,隔板与船壳用 扁铁和钩钉紧紧相连,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 壁,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是 唐宋以来我国木造海船的特点之一,也是中 国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新知
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 方相对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较好。 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 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 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南方相对安定。 政策倾向: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 发展。
探究新知
材料一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长安中鬼 材料二 ……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 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南通一巷……并是金 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 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三 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 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四 二纪以来,不闻钟鼓之声。 ——(北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
清明上河图图解 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清明上河图》 石渠宝笈三编本
作者:张择端
PPT课件
28
23、悬空小舱:这条船设备不错。靠右 那个悬空的十分精致的小舱,研究者所, 有可能是用来解手的卫生间。船桅两侧 的绳索一边拉紧一边松弛,原来,该船 靠纤夫用绳索拉着桅杆缓缓向上游进发。
PPT课件
29
24、船的吃水:这船比较豪华,两面的 窗架做得十分精致,还设有门楼型的入 口。与右边的船相比,吃水很浅,显然 没有装重货。
37Βιβλιοθήκη 最后一部分PPT课件
38
31、进城:一人赶着五头驴,驮着货物 进城
PPT课件
39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22、汴水虹桥的风采:一条木船逆水而上,船头已进入桥洞,船桅杆还 未放倒,全船上下显得十分忙乱。这里是河面比较狭窄的一段河道,喝 水较为湍急,船上的船工怕有危险,都站在船甲板上、船篷上紧张地忙 碌着。桥上甚至有热心者不顾自己安危,跨越到拱形桥的栏杆外,一手 拉住栏杆探出身子,大声喊叫,挥舞着另一只手,居高临下,指挥着船 只顺利通过。画中人物大小仅寸许,但是神态毕现,继位生动,看着画 面,就好像身临其境一样。桥上描绘的任务有近百个,其承受负荷可见 一斑。主拱结构由两个木杆件拱骨架组成,纵骨靠横骨支撑,横骨又靠 纵骨依托,相互支撑成稳定的整体结构,像夏天雨过天晴的彩虹,横卧 在汴河两岸。今天的桥梁专家仍为这座古虹桥赞叹自豪,何能根据桥上 栏杆的比例大小、桥面上人物多少,推算出当年这座古虹桥的风采:跨 径20米以上,高出水面约6米。 这座木桥没有柱脚的支撑,居然单拱跨越过了宽达16.5米(据《宋会要》 记载)的汴河水面,而且它同时还承受了桥面巨大的载重。建造这座拱 桥时是运用了什么力学原理,使它不至于坍塌呢?而它轻灵飞动的巧妙 造型,在拱桥中更是独特少见。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课件(课件)导学案

A.人物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
课堂练习
2.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宋代,下列情景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 A.士大夫在酒楼上吃东坡肉 B.商人出门坐轿子 C.市民到娱乐场所瓦子听评书 D.老百姓普遍穿丝绸做的衣服
课堂练习
3.《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索北宋城市( )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新知讲解
据史料记载,当时,车、马、轿乃至婚嫁服饰、宴会器 具都可租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租赁活动的出现说明了当时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很 多专门化的服务行业为市民提供各种相关的服务。
新知讲解
坊市分离,市定时关闭
坊市结合,店铺布全城
西市
东市
唐朝长安都市布局
北宋东京都市布局
宋代的城市与唐代的城市在布局上有什么明显不同?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 市生活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历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上一个千年的中国(宋朝),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国家。
——美·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
宋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让我们从《清明上河图》看一下北宋的都市生活。
从《清明上河图》中,你能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吗?
解库旁边就有一个说书棚,围满了前来听说书的人。如果仔细的观察 的话,还可以看出他们的衣着不同于普遍的劳动阶层,显然是一些有 文化的儒生。
新知讲解
资料:人类城市发展究竟是走以生活文化导向为目标的道路,还是走以 促进技术无止境扩张为宗旨的道路?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对此进行 了讨论。在论及第一条道路时,他特别提到了中国的《清明上河图》: “各种各样的景观,各种各样的职业,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各种各样 人物的特有属性——所有这些能组成无穷的组合、排列和变化,不是完 善的蜂窝,而是充满生气的城市。”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

三、 汴京的商人和行会组织
• 北宋汴京是全国商业中心, 不但有本地的坐 商, 而且有外地的客商。这些客商既有南方 来的, 也有北方来的;不但有本国的, 而且 还有外国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正 在鱼贯而出东角子门的骆驼队, 就是来京做 买卖的北方客商。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 结队而行, 正反映了通过这些北方商人的媒 介, 北宋与当时西北地区如西夏、西辽之间 的商业往来和经济联系是何等的密切。
二、汴京城内商业的户数、种类
• 北宋汴京商业手的户数, 据元丰八年(1085 年)的材料说, 当时加入行会组织的“ 诸色 行户” , 总共有六千四百多户。据《续资治 通鉴长编》卷二六二, 熙宁八年四月癸未条 所记载, 汴京至少有一百六十多个行业。这 充分反映了当时汴京城内商业的内部分工 已相当细致, 同时也表明了商品经济的发达。 而在汴京的一百几十个行业中,尤以酒楼, 各种饮食店, 瓦肆和妓院最为旺盛。它的发 达也是汴京商业繁荣的一个反映。
综上所述, 说明汴京是当时国内外 贸易的中心。
四、坊市分区制的破坏
• 随着汴京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商人社会 地位的提高, 从唐代末年开始动摇了的所谓 “ 坊市分区制” , 在北宋年间被冲破了。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 汴京已经到 处设有商店, 商店都朝街巷敞开其门户。如 图中的旧京城内外, 到处店铺林立, 酒蟠招 展。不必说旧京城内是一家店铺连着一家 店铺, 就是旧京城外的汴河两岸也是店铺成 行, 兴旺非凡。由此说明当时汴京已不再存 在“ 坊市分区制” 了。
辽西夏的崛起和强大
辽
辽
西夏
北宋
北宋时通东京各运河图
北宋时期汴水运输量表
年代 汴水运输量 材料来源 马端临:《文献 通考· 国用考 三· 漕运》 马端临:《文献 通考· 国用考 三· 漕运》 《宋史· 卷三三 一· 孙长卿传》 宋太宗太平兴国 4000000石 六年(公元 981年) 宋太宗至道初年 5800000石 (公元995年) 宋仁宗时(公元 8000000石 1023年~ 1063年)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一.宋代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1、粮食作物: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和 长江下游成为重要粮仓,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宋代《耕获图》
第2页/共50页
这幅画描绘的是宋代农民从耕种到收获
的情景有人耕种、插秧,有人收割、打场、
舂米、入仓,不同季节的农业劳动,都画在
一张图上
第3页/共50页
南天
宋 谚 语
下 足
。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 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第10页/共50页
北宋至南宋初 ,植棉地区尚限 于广东和福建; 到南宋后期,棉 花种植区已向北 推进到江淮和四 川一带。南宋棉 织业发展到东南 沿海
第11页/共50页
二、手工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 江浙地区是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织 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第12页/共50页
第13页/共50页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 纺织工具的改进和棉纺织品品种的增加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是丝织生产发达。南宋 后期,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 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第14页/共50页
蜀锦
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
2.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
第49页/共5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50页/共50页
要的商业贸易区。
第31页/共50页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 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 业区,叫做草市;在城市 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 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 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 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部编版)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3.商业
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文献通考》记载: “(北宋时)初蜀人以 铁钱重,私为券,谓之 交子,以便贸易。”
思考:北宋为什么会出现纸币?
商品经济繁荣,贸易需 要,方便携带,成本低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宋代茶坊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 阅读教材,说一说宋代经济作物有 哪些品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1)茶叶:南方普遍种植茶叶,产 茶州县有所增加。 (2)棉花:种植地区从广东、福建 向北推进到江淮、川蜀一带。
南方经济作物种植超过北方。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2.手工业
王家罗明匹帛铺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2.手工业
结合6、7、8课所学思考, 为什么宋代海外贸易比陆 上贸易发达?
①北方战乱频繁,原有 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隔。 ②造船业发达。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3.商业
1172年,仅泉州、广州两市舶司的净收入就 达二百万贯,约占当时南宋年度财政收入的1\20。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市舶司
市舶司的外贸所得,在南宋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 地位。
南移速度加快 逐渐超过北方
国家经济,仰给东南。 ——《宋史》
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阅读材料,归纳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一:五代之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 、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南
宋①时北期方,战南乱方不基休本上,保南持方了相和对平稳安定定的;
环境。
材料二: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 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唐宋时期,北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欣赏ppt课件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一幅画认识 了一座城,了解了一段历史。在看图探 史的过程中,我们先看图中的人与物, 观察有什么;再分析人与物的状态,分 析怎么样;最后探究社会状况,还原历 史。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 素材,如史料记载、文物、艺术作品等, 彼此支撑,相互印证。希望今天这节课 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授课:陈华全8
《清明上河图》 赏析
一:了解作者及创作背 景
二:分析《清明上河图》 内容
三:名画与现代科技 的结合
四:课堂小结
9
赵张 佶择
端
张择端(1085年—1145年)北宋著名画家。他的风俗画《清明上 图》,是世界名画之一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 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现在的河南 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 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现在的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卢浮宫
1
《蒙娜丽莎》 达·芬奇
2
维纳斯
胜利女神 3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广东博物馆
《墨龙图》 陈容
5
中国馆(中华艺术宫)
6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内景)
7
《清明上河图》欣赏
北宋 张择端
11
谢谢观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