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综述

合集下载

【推荐下载】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推荐下载】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键入文字]
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兴起于西汉中期,盛行于东汉中期,至东汉末年衰落。

随着东汉的灭亡,汉画像石的雕刻制造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作为历史记载的汉画像石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殊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汉代丧葬祭祀风俗,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从载体上看,南阳汉画像石是一种独特的档案载体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档案载体形式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而演变。

龟甲兽骨、青铜石器、竹木简册、绵帛纸张等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作为主要档案载体被充分利用。

其中,石刻档案广泛存在,在留存至今的明清以前的中国古代历史档案中,石刻档案占据一定的比例,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石刻档案主要有刻石、碑、墓志、摩崖、宗教造像题记、石经等种类。

画像石是石刻档案的一部分,是由工匠以石为底、以刀代笔,运用多种雕刻手法雕刻而出的艺术品,主要用于墓碑、地下墓室、墓地祠堂、门阙、庙阙的建筑装饰材料。

画像石作为石刻档案的一种,主要是以图画形式(部分有文字)镌刻在石质载体上,它生动地保存了当时的社会活动信息。

1。

每周一品: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

每周一品: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

每周一品: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南阳汉代乐舞画像石(拓片),东汉,长150.0厘米;宽42.0厘米。

1973年南阳县王寨出土。

[1]原石现馆藏于河南南阳汉画馆。

深度品鉴该画像石,1973年出土于南阳县(今宛城区)一画像石墓中。

该画像石属于东汉早期。

该画像石位于一后室门楣左边。

画像中,右起一钟悬挂在簴架上,两旁各有一乐人,均以一手扶簨,一手执杖撞钟。

向左一大腹便便的赤身俳优叉腰跨步疾走作滑稽表演;中间一娇小玲珑之女性舞者,头顶一类似灯盏之物,一手托一易碎之盘,一手作为支撑,双腿逆势高高举起,单手倒立于橔上;左起一人吹埙,一赤身突腹俳优正在奔跑之中,左手播鼗摇播,右手抛跳12丸;一男子跽坐,双臂展开,作口吐火焰的幻术。

整个图像画面是一个大型乐舞百戏场面的浓缩。

文化解读汉画像石是刻画于汉代墓葬棺椁、祠堂四壁以及建墓构石上的画像。

画面中的内容涉及劳动、娱乐、神话、生活等方面,也关乎政治、经济、典章、制度、风俗人情等。

汉画像不但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史学家称之为汉代社会的“绣像史”。

而上图中所展示的就是反映汉代社会乐舞生活其一的百戏娱乐状况。

然而,这块看似普通的乐舞画像石,百戏画像石画面中,右边挂了一个巨大的青铜甬钟,两旁各有乐人扶簴敲钟。

与青铜甬钟合奏的还有左边的一个吹埙的乐人,三人共同和乐伴奏百戏。

其画面内容折射出汉代社会巨大变迁的信息,不但承载着汉代社会娱乐的文化信息,更是汉代社会礼乐转型变迁的缩影。

一方面,文献中铜钟仍具有礼仪性;另一方面,民俗色彩的画像中,铜钟地位一落千丈,在民间成为百戏配角。

那么,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呢?其一、汉代的礼制乐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八音之中金石为贵,雅乐之中金石为先。

孔子云:“‘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2]在西周时期,金石钟磬不单单是一种演奏的乐器,它承载更多的是其深刻的政治内涵。

《礼记》曰:“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

南阳汉画像石:中国艺术的瑰宝4——缤纷万千的南阳汉画像石

南阳汉画像石:中国艺术的瑰宝4——缤纷万千的南阳汉画像石

南阳汉画像石:中国艺术的瑰宝4——缤纷万千的南阳汉画
像石
何一萌
【期刊名称】《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三乐舞百戏乐舞百戏是汉代音乐、舞蹈和杂技艺术的总称。

汉代的音
乐既有宫廷宗庙的,也有民间的。

据有关资料,汉画像石中出现的乐器不下十余种,有打击乐,也有管乐。

这些乐器往往在一起演奏,组成一支较大的“交响”乐队,或为器乐协奏,或为舞蹈伴奏。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何一萌
【作者单位】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南阳汉画像石:中国艺术的瑰宝1——南阳与南阳汉画像石 [J], 何一萌
2.南阳汉画像石:中国艺术的瑰宝2——缤纷万千的南阳汉画像石 [J], 何一萌
3.南阳汉画像石:中国艺术的瑰宝3——缤纷万千的南阳汉画像石 [J], 何一萌
4.南阳汉画像石:中国艺术的瑰宝5——缤纷万千的南阳汉画像石 [J], 何一萌
5.南阳汉画像石:中国艺术的瑰宝6—南阳汉画像石:“一部绣像的汉代史” [J], 何一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汉代画像石中动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河南汉代画像石中动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摘要画像石,通常是指古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物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它兴起于战国晚期,兴盛于两汉时期,画像石艺术发展的黄金阶段是汉朝。

画像石是我国目前出土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图像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类艺术作品。

画像石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生动地记载、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风貌和人文、民俗与社会意识形态。

汉代的统治中心位于现在的河南,我国目前出土的汉画像石也多集中于河南。

河南境内,特别是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的动物形象种类多,造型手法巧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从绘画角度出发,采用检索、研读画像石拓片与原石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汉画像石图像,分析和比较画像石图像中的动物形象,从中找出其造型的艺术价值,总结出汉代画像石中对动物形象的艺术处理手法;对比传统绘画中动物形象的造型手法的相似点,意在通过梳理、提取画像石中的有效信息,为当代花鸟画创作提供积极、可借鉴的因素。

关键词:画像石;动物;造型;花鸟画;中国画AbstractThe stone relief, usually refers to carved building stone in the ancient underground tomb, the ancestral hall, the tombs of the tomb, the temple, and other burial structures, rising in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flourishing in Han Dynasty,the two Han period is the painting stone art development of the golden stage. It is the most widely excavated in China, with the widest distribution range, and the most abundant artistic works, with its unique artistic expression forms and techniques, vividly recorded and reflected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features of the time, as well as the humanities, folk customs and social ideology. Being the domination center area of Han Dynasty,there are many kinds of Han animal images in Henan province, especially in Nanyang region, which have high research val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int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age of Han dynasty images by means of retrieval, study of stone relief rubbings and original stone, and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animal images in the image of the image, and finds out the artistic value of its modeling, and summarizes the artistic treatment methods of animal images in the Han dynasty's paintings. Contrast of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painting modeling technique at the same time, combing art of different kinds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art concepts, summarize and extract the essence, for the grave fresco art inheritance and the comb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thus creation in modern flower-and-bird painting creation.Key words: stone relief; animal; modeling; flower-and-bird painting; Chinese painting目录第1章引言 (1)1.1课题背景 (1)1.1.1 画像石 (1)1.1.2汉代画像石艺术的发展 (1)1.2课题研究的原因 (2)1.3概述 (2)1.3.1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3.2 选题意义 (3)1.3.3 研究方法 (3)第2章河南汉画像石的地域特征 (4)2.1河南地区的画像石 (4)2.2河南地区画像石中的动物形象 (6)第3章河南汉画像石中动物形象的艺术特征 (9)3.1意象造型 (9)3.2质朴风格 (12)3.3删繁就简 (14)3.4流线结构 (16)3.5以线塑型 (18)第4章河南汉画像石的动物形象与中国画中的珍禽走兽的相关性 (20)4.1意向造型 (20)4.2体积结构 (23)第5章总结 (26)参考文献 (28)致谢 (29)声明 (30)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1)第1章引言1.1 课题背景1.1.1 画像石画像石,通常是指古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物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1】或独立存在于其中的石刻画像。

试论河南南阳地区汉画像石

试论河南南阳地区汉画像石

试论河南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与六朝时期画像砖的独特风格与内在联系■崔闯【摘要】;通过对河南南阳地区相继发现的汉画像石和六朝画像砖进行分析比较,结合一些图片与文字资料,阐述了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与六朝时期画像砖在此地域的独特艺术风格,并分析了两个时期画像石与画像砖的特点,认为六朝时期画像砖,是在继承了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的的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和演化形成的。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六朝画像砖风格传承创新引言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因地处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而得名。

单从地名便可看出,它正处于通南接北,达阴及阳的险要位置。

南阳古称“宛”,在东汉时期是我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它四通武关,东受江淮,同时又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皇帝常来巡幸。

(1 )此地达官贵人云集,厚葬之风极盛,故留下了大量的画像石资料。

始建于1935年10月,经过不断改扩建,于1999年12月27日新建成的南阳汉画馆,现已经搜集整理画像石藏品近3000余件。

成为我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

(2)相较与汉代画像石,1957年在河南邓县学庄发现,于1958年发掘清理的南北朝时期的彩色画像砖墓,则是六朝时期画像砖的典型代表。

而值得一提的是,邓县(1988年撤县建市,今为河南省邓州市,属县级市)隶属于南阳市,在河南南阳境内,据南阳市区仅60公里,南阳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有一部分也是从该地出土的。

这将意味着在同一地区,相继发现了汉代和六朝时期的画像石与画像砖,这些画像石和画像砖在这一地域有什么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呢?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河南南阳是我国出土汉画像最多的一个地区。

秦代便设南阳郡,汉代袭之。

当时是手工业、商业、农业水利灌溉比较发达的地区,这种经济和政治的背景,形成了南阳地区这个汉画像石艺术宝库。

南阳汉代画像石作为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具有汉代石刻画像博大精深、古朴凝重的共性特征,这个问题在课本中已有讲述,这里不再赘言;其次,南阳汉画又是一个地域性文化现象,因而其个性特征亦显得极为鲜明。

汉画像石中的乐舞文化

汉画像石中的乐舞文化

汉画像石中的乐舞文化作者:暂无来源:《尚舞》 2020年第7期刘旭琦【摘要】汉代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在农、工、商及人民生产生活方面都有所体现。

新城市的涌现和边塞商业、文化的交流,给汉代时期音乐艺术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汉画像石是汉代时期记录人民社会生活的活化石。

本文通过图像学,对乐舞方面的汉画像石图像进行分析研究,探究汉代时期乐舞表演的特点及文化内涵,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关键词】汉画像石;乐舞文化;图像学汉画像石在汉代时期十分常见,是一种用于墓葬使用的石砖雕刻艺术,其内容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在这一时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锐意进取的社会氛围对汉代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礼乐文化在汉代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礼乐复兴的实现从汉武帝时期汉乐府的重新设立开始。

当时开明的音乐文化政策,为汉代时期乐舞呈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景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汉代画像石多集中在现今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山东临沂,这些地区有大量汉画像石出土。

其中,南阳乐舞内容的汉画像石,是现今研究乐舞发展演变保存数量最多、最完整、最全面的考古资料。

利用图像学技术,可直观看到当时乐舞表演时的情景,为探究中国乐舞文化的美学价值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汉代乐舞艺术概述汉画像石是汉代时期用于雕刻墓葬使用的砖石,根据当时人们的信仰、生活等方面进行的雕刻艺术创作,其图像从不同角度真实还原当时人们生活的风俗习惯、人文艺术、神话传说等多种情景。

战国后期,“百家争鸣”的热闹情景逐渐形成思想融和、统一的秦朝。

汉承秦制,顺应时代的发展,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教育事业得到促进和改善。

在乐舞艺术方面,汉代重设乐府机构,大量收集民间歌谱诗集进行整理汇编,打破了汉代以前民间乐舞与宫廷乐舞的界限,开启了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班超出使西域,中原与西域地区之间往来频繁,例如胡笳、号角、箜篌、胡舞、长袖舞、五弦等乐器的传入,为汉代乐舞注入了新的元素。

从南阳汉画像石中洞悉汉代音乐艺术的发展

从南阳汉画像石中洞悉汉代音乐艺术的发展

从南阳汉画像石中洞悉汉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党岱渊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摘要:南阳汉画像石是被我国文物考古学家在二十世纪初期发现并挖掘出来的,是我国重要的汉代遗物。

南阳汉画像石 的出土量较大,其画像石中的内容丰富多彩、题材涉猎范围广泛,包含了整个汉代时期社会各方面的文化生活。

本文对南阳汉画 像石中的音乐艺术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对其特点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分别从音乐艺术的风格、功能、生活等方面所发生的转 变,梳理了汉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汉画像;汉代音乐;文化特点;发展中图分类号:K879.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 (2017)04-0034-02作者简介:党岱,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在读,南阳师范学院讲师。

在秦汉年间,国家的逐渐统一,促使着经济水平不断提 升,呈现繁荣昌盛的局面,因而也带动了音乐艺术的发展。

位 于我国中原地带的河南地区,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别是在汉代时期,进人了音乐艺术发展的鼎盛时 期,为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而载歌载舞的 方式,深受大众的喜爱,并成为了主流音乐,并将其称之为乐 舞,这是汉代音乐艺术当时的重要体现,更是汉画像石中的的 主要内容,舞者们表演的自由、奔放、形式各异、多姿多彩,被 汉画像石刻画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这些汉画像石中,不仅 有专业的歌姬的演出,也有家庭聚会的自娱自乐性跳舞、打击 乐器、吹奏乐器等,众音齐鸣、各具特色、独领风骚,充分彰显 除了汉代音乐艺术的繁荣盛景。

随着南阳汉画像石的被挖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深人对其中的音乐艺术展开了探 究,奠定了我国现代音乐艺术发展的基础,对现代音乐具有重 要价值。

_、汉代音乐艺术风格的发展两汉时期中的音乐艺术,用其浩大的规模、雄壮的气势以 及绚丽多彩的清爽风格,对后续的历史朝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一时期的音乐艺术的特点分别体现在内容以及格局等众多 方面,汉代初期,在刘邦领导下的封建统治阶层,在天下太平、心满意足、豪情歌唱的时候,在谱写内心情怀并为其普天同 庆、树碑立传、永垂不朽的旋律时,通常都用恢弘的气势及浩 大的规模,竭尽所能、最大化的体现出他们对国家的意义及重 要价值。

从南阳汉画像石看汉代民间思想

从南阳汉画像石看汉代民间思想

从南阳汉画像石看汉代民间思想作者:陈建伊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21期摘要:南阳地区是汉代画像石墓主要分布区域之一,汉画像石的内容与汉代民间生活息息相关。

在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思想的背景下,南阳地区因为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多元的、杂糅的思想主题。

文章从精神信仰、经济思想和伦理道德三个方面入手探究汉代南阳地区的民间思想情况。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民间思想1 汉画像石研究综述汉代起,墓葬艺术开始流行,画像石艺术更是其中的翘楚。

即使是同一主题的画像石,在艺术的呈现上也会各有千秋。

画像石是民间艺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体,是研究汉代民间生活的宝库。

画像石上的内容充分反映出汉代民间多方来源的意识形态。

虽然汉代实施“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但汉代民间的道家、阴阳家等一些思想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这些思想也是经过改良之后的新儒术,其中糅合了黄老、阴阳等思想,也体现了谶纬、易数等神秘色彩,所以儒术本身就是多种思想的融合体。

在这样的思想环境下,其行为观念就有复杂、多元甚至矛盾的一面。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属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

秦时,迁六国大商贾和手工业匠人于南阳,促进了其商业的发展,成为全国的冶铁中心,南阳也由此成为当时闻名天下的富庶地区之一。

刘秀起兵于南阳,南阳也因此成了东汉的“帝乡”。

南北方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孕育出南阳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

汉画像石艺术更是其中典型的文化因素。

对汉画像石研究比较彻底的综合性著作要首推信立祥先生的《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1],他对汉画像石的研究过程分为三阶段:金石学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

第一阶段侧重于画像石的收集、拓印等,还不算做真正的学术研究。

第二阶段是利用近代考古学积画像石资料。

第三阶段是对画像石进行综合研究。

笔者认为对于汉画像石研究过程在信立祥先生三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应再增加一个阶段,即第四阶段,以进入21世纪为划分。

南阳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综述

南阳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综述

表1: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审批表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表2: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1.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

2.任务书在第七学期下达给学生。

3.本表一式三份,院系、指导教师、学生各一份。

表3: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注:可附页
表4: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本表一式三份,院系、指导教师、学生各一份。

表5: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审阅评价表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表6: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教师审阅评价表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汉代画像石研究综述

汉代画像石研究综述

中首开 摹录 汉墓 画像 的先 例 , 代乾 隆 以后著 录之 清
风更盛 民国时 期 , 汉代 画像 石 的搜集与 著 录在清 代 的基础 上 , 到 了进 一 步 的发 展 , 现 了一 批 研 得 出 究 文章和 著录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 立 以后 , 随着 汉 画像石墓 的科 学 发 掘 , 像石 数 量 不 断 增加 , 今 画 迄 为止 , 已发 现 和 发掘 汉 画像 石 墓超 过 20座 , 画 0 汉 像 石 总数 已超过 100块 , 代 画像 石 的研 究成 果 00 汉 丰硕 。据不 完全统 计 . 自清代 至今 发表汉 代画像 石 研 究 方 面 的发 掘 报告 、 述 、 释 文章 近 10 论 考 00篇 , 出版画 像 图录 5 O多 册 , 出版 研 究 画像 石 的专 著 5 0
石》 , 0 土居 淑 子 的 《 古代 中 国 画 像 石》 等 。
汉代画像 石作 为 研究 汉 代历 史 和 中国 古 代美 术 史
的第一手 资料 越 来 越 为学 界所 珍 重 , 玉 金 、 宗 王 孙 文 和黎明 剑 等 人 都 发 表 了研 究 汉 画 像 石 史 料价 值 的论文 。王玉 金认 为南 阳汉 画 为研 究 汉代 历史提供 了宝 贵 的资料 , 在政 治方面 既反 映 了汉代 贵族 阶层的奢 侈生 活 , 又反映 了汉代 奴婢 的生 活情
王 子云 的《 国古代石刻 画选 集》 , 中 J山东省博 物馆 等 的《 山东 汉画像 石选 集 》8, 州 博 物馆 的《 州 _ 徐 J 徐 汉 画像 石》 , 阳汉代 画像 石编辑 委员 会 的《 阳 J南 南
汉代 画像 石 》 , 阎根 齐 的《 丘 汉 画像 石》 l 山 商 .
况 . 反 映 了汉 代 的 等级 制 度 ; 济 上有 表 现 汉代 还 经 生产 的耕 耘 图 、 牛图 、 鱼 图 、 牵 捕 狩猎 图 、 库 图等 , 武 还 有大量 表现 汉代 田庄经 济 的画像 , 思想 方面反 映

从南阳汉画像石中看汉代乐舞艺术发展的变迁

从南阳汉画像石中看汉代乐舞艺术发展的变迁
间 自娱 性 的 即 兴 舞 蹈 和礼 仪 性 舞 蹈 “ 以舞 相 属 ” 风俗 关 键 词 : 阳 ; 画像 石 ; 南 汉 乐舞 艺 术 ; 变迁
中 图分 类 号 : 2 ./ — 4 j 22 . 3 2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3 1 9 ( 0 1 1 — 1 6 0 17 — 99 2 1 )4 0 4 — 3
从南阳汉画像石中看汉代乐舞艺术发展的变迁
王 松 阳
摘 要 : 阳两 汉 画像 石 刻 内容 丰 富 、 材 繁 多 , 反 映 汉 代 社会生 活 的“ 南 题 是 活化 石 ” 从 图像 学 的 角度 . 汉代 画像 石 入 手 . 。 以
探 讨 了 百戏 中舞 蹈 艺 术 的 形式 与 内容 、 乐歌 舞 表 演 的技 术 和韵 味 、 四 夷” 乐与 汉 乐舞 的 融 合 与繁 荣 . 女 “ 之 以及 汉 代 贵 族
重 庆科技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1 第1期 0年 4 1
Junlo C ogi n e i fSi c n eh o g (oi c ne di ) N .4 2 1 ora f hnq g U i rt o c neadT cnl ySc lSi csE i n o 1 0 n v sy e o a e t o 1
作者简介 : 王松 阳 ( 9 7 , , 士 , 阳 师 范 学 院 ( 南 南 阳 4 3 0 ) 乐学 院 讲 师 。 1 7 -) 男 硕 南 河 700音
收 稿 日期 : 0 1 0 — 1 2 1— 5 3 基 金 项 目 : 南省 科 技 厅 项 目( 目编 号 : 1 4 0 5 1 3 河 项 1 20 4 0 5 )
舞 ”“ 、 巾舞 ” 。 等 汉代 的舞 蹈 , 深受 杂技 和武 术的影 响 ,

南阳汉画像中鼗鼓的图像学解读

南阳汉画像中鼗鼓的图像学解读

鼓下设丁宁。鼓旁 2 人,双手各执鼓桴,扬臂 奏乐器,还增加了排箫、埙、笙、竽、笛、琴、瑟
跨步,且鼓且舞。右有 2 人,右手播鼗,左手执 等吹奏乐器和弹弦乐器,大大丰富了此前鼓
排箫吹奏。左有车骑正向桥驶来,桥两端各有 吹乐的内容和形式。
2 人各执绳索用力拉鼎。①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
在南阳市东汉墓出土的一块画像石 (见
图 11 跽坐式摇鼗画像石
图 12 站立式摇鼗画像石 综观南阳汉画中鼗鼓的各种演奏形式, 说明它是一件多功能的乐器。鼗鼓在各种乐 队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它在乐队中的应用也 相当灵活,既能单独演奏,又能和排箫、小鼓 等乐器一起演奏;其数量可根据乐队的大小 或多或少,其功能可根据用乐场合的不同充 当不同的角色,它不仅可以作为乐器使用,也 可以作为指挥,主要起起乐、止乐的作用;既 用于雅乐,又用于俗乐。同时又可以作为舞具 使用,在大型的乐舞场面,它还可以起到渲染 气氛的作用。鼗鼓作为先秦时期的雅乐器,发 展到汉代,它的“雅”的功能不仅没有消失,反 而又增加了“俗”的功能,鼗鼓的作用和功能 在南阳汉画中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考探古索
2010
3
南阳汉画像中鼗鼓的图像学解读
●郭学智
摘 要:乐舞百戏类画像石是汉代乐舞文化生活的主要载体,鼗鼓的艺术表现在其中占有很
大的比例。汉画像中鼗鼓的乐用范围包含仪式乐队、鼓吹乐队、丝竹乐队、钟鼓乐队、
乐舞百戏等,在其艺术表现中,演奏的方式有单独演奏、摇鼗吹排箫、摇鼗击小鼓等,
演奏的姿势有跽坐式、站立式等,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体系,反映出鼗鼓作为汉代社会
之中。
从鼗鼓在各种乐队中的应用,也可以体
现出汉代音乐由雅到俗的特征。正如李荣有
先 生 所 说 : “ 这 种 转 变 既 符 合 艺 术 的 发 展 规

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研究综述

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研究综述

天工|2022年第7期[摘 要]汉代画像石在我国艺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乐舞百戏画像石作为汉画像石中较为常见的画像石种类,客观地反映了汉代乐舞百戏的表演内容、种类、场景等,对于研究汉代乐舞百戏具有重要的价值。

旨在通过专著、图集、考古报告、期刊、学位论文五个方面梳理学界前人关于汉代画像石中乐舞百戏画像的研究成果,为目前汉代文化研究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汉代;画像石;乐舞百戏画像[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7-0094-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费昭翔,杨战社.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研究综述[J].天工,2022(7):94-96.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研究综述费昭翔 杨战社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墓葬、祠堂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石料,除其自身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外,雕刻内容亦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

其中乐舞百戏题材画像石发现数量较多,在各大画像石产区均有发现。

画像石作为研究汉代乐舞百戏不可忽视的佐证,具有较大的价值与意义。

目前,学者对汉代画像石的研究较为丰富,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发现,多数学者从不同学科领域,如考古学、美术学等对汉代画像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其一,从汉代画像石研究整体出发分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题材内容等;其二,从汉代乐舞百戏研究出发,运用画像石佐证乐舞百戏种类及其演变历程。

本文将通过专著、图集、考古报告、期刊、学位论文五个方面对汉代画像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评述。

一、专著类(一)汉代画像石综合性研究1984年,吴曾德在其专著《汉代画像石》中介绍了汉代画像石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画像石刻画题材全方位地对汉代画像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在第五章与第六章中介绍了舞蹈以及杂技题材的汉代画像石。

1995年,深圳博物馆编著的《中国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文献目录》第五章中,对关于乐舞百戏种类的文献进行了大量的梳理。

2000年,信立祥在《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中针对汉画像石的发现、区域分布以及产生的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其中将乐舞百戏题材类画像石划分在第四章“表现人间现实世界的画像”中,并进行了总结与解释。

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

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

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南阳是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区域之一,并建有全国唯一一座汉画像石刻博物馆,收藏汉画像石2000余块,是以汉画像的发掘、收藏、研究为一体的汉画研究中心。

南阳汉画馆韩玉祥等学者根据汉画像石墓的形制、画像位置以及内容、雕刻技法及风格和随葬器物特征与组合形式,将已发掘的30座较完整墓葬进行排比分析。

本文将着重对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加以分析▌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南阳汉画像石分类有多种,按照王建中等学者的分法,将南阳汉画像石分为七类,即生产、生活、历史故事、远古神话、吉礼祥瑞、天文星象、装饰图案等。

本文将生产、生活合在一起,分六部分对南阳汉画像石内容作粗略介绍。

1.生产生活类这是南阳汉画像所反映的基本内容,也是南阳汉画像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主要内容包括车骑出行、乐舞百戏、角抵、门吏、侍女等。

东汉持节执笏门吏图东汉端灯侍女图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社会动荡。

到了汉武帝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当时皇帝也不断出行巡游。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闰月甲午,南巡守,幸南阳”(《东汉会要·巡守》)。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多次出现的车骑出行图,应是汉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西汉车骑出行图百戏是汉代表演艺术的主体,它是一种集杂技、舞蹈、竞技、假形扮演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出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非常多,演奏乐器的主要形式有击钲、击铙、击磬、吹埙、击鼓、鼓瑟等。

舞蹈表演图的种类主要有长袖舞、七盘舞、建鼓舞等。

杂技图主要有倒立、飞剑、弄壶等。

东汉鼓舞图东汉蹶张图人物是南阳汉画像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具体人物刻画上,南阳汉画像注重“形神兼备”,同时还善于运用变形和夸张,使人印象深刻。

尤为重要的是,南阳汉画像石还运用散点透视法对所表现的物象进行变形,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2.历史故事类汉代,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思想,后来这种思想又不断发展,并逐渐为统治阶级所推崇。

汉画馆之四,角抵、舞乐百戏、祥瑞升天

汉画馆之四,角抵、舞乐百戏、祥瑞升天

汉画馆之四,角抵、舞乐百戏、祥瑞升天文地址:走进南阳(十三)----汉画馆之四,角抵、舞乐百戏、祥瑞升天作者:蓝色的海星40汉画馆的藏品实在丰富,所以我们去了三次。

01.南阳汉画馆02.象人斗独角兽画中一人戴假面具(象人)赤手空拳力斗独角兽,独角兽长角犀利,肩生长羽毛,奋力前抵。

此画像再现了汉代的斗兽之风。

03.东汉时期尺寸:164×42×18厘米来源:南阳市麒麟岗汉墓04. 象人斗独角兽拓片搏击石刻二人,一人徒手与执长矛者相搏击。

执长矛者身穿紧身衣,凶猛彪悍,勇敢出击;徒手者宽衣博带,儒雅稳健,沉着应对。

此画像尽显中华武术之风采。

05.东汉时期尺寸:164×42×18厘米来源:南阳市麒麟岗汉墓06.搏击拓片斗牛、兽斗石左刻一力士徒手斗牛,力士身后一熊惊恐而逃。

石右刻二兽相斗。

此石拓片曾被鲁迅收藏。

07.东汉时期尺寸:298×43×11厘米来源:南阳市引凤庄接片08.斗牛、兽斗拓片斗牛搏虎石刻一勇士,徒手与一牛搏斗,与此同时,勇士身后又有一只猛虎趁机偷袭扑来。

面对被前后夹击的危险,勇士面无惧色,信心十足。

此石拓片曾被鲁迅收藏。

09.东汉时期尺寸:140×37×23厘米来源:南阳市第一高中10.斗牛搏虎拓片异兽相斗石刻一兽似猿,头生两角,臂生羽毛,蹲坐于地;石右刻一兽似虎,头生双角,张口奋爪猛扑。

画间云气缭绕。

11.东汉时期尺寸:108×48×33厘米来源:南阳市12.异兽相斗拓片踏鼓舞石刻一女子手持长巾,足踏双鼓,扭腰摆臀而舞。

另有女子樽上倒立、男子稽戏和吹乐器伴奏者。

13.东汉时期尺寸:155×33×22厘米来源:南阳市石桥汉墓14.踏鼓舞拓片,这张拓片名称与石刻不一致熊斗二兽石中刻一熊作人立状,奋力与二兽相斗,左边之兽败阵而逃,右边之兽仍顽强搏斗。

画间云气缭绕。

15.16.熊斗二兽拓片17.展室大厅力士与牛相搏雕塑18.跳丸、吐火石刻舞乐百戏场景。

南阳汉画像石舞蹈人物造型在汉唐古典舞中的应用研究

南阳汉画像石舞蹈人物造型在汉唐古典舞中的应用研究

南阳汉画像石舞蹈人物造型在汉唐古典舞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张悦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21期摘要:汉画像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汉画像石中舞蹈人物造型对研究我国汉代舞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汉代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本文通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舞蹈人物造型的研究,对南阳汉代时期舞蹈人物造型的种类、表现形式、风格特征进行分类,并对如何应用在汉唐古典舞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并对南阳汉画像舞蹈的价值与发展前景提出设想。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汉画像石舞蹈人物造型汉唐古典舞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076-02汉代是我国舞蹈艺术发展史上的高峰时期,汉代舞蹈具有恢弘、博广、厚重的气势和风格。

南阳是汉代舞蹈的发源地之一,南阳汉代舞蹈具有外观奔放古朴而意蕴纤巧的特点。

通過相关文献以及各类汉画像石的记载,可以准确地了解到我国汉代舞蹈的发展历史。

一、南阳汉画像石舞蹈及汉唐古典舞概述(一)南阳汉画像石舞蹈概述南阳汉画馆成立于1935年10月,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

在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舞蹈文物有780多块,展出的画像石种类繁多,其中的乐舞百戏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无论是婀娜多姿的“长袖舞”还是矫健有力的“鼓舞”,汉画像石舞蹈的艺术之美使后人叹为观止。

这些汉画像石都展现了汉代时期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也是汉代南阳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生动体现,为汉代舞蹈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二)汉唐古典舞概述“强汉盛唐”时期的审美精神、艺术气质在乐舞文化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对于中国古典舞学派的形成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汉唐古典舞是吸取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上最优秀作品的精髓而孕育生成的产物,具有十分独特的韵律。

汉唐古典舞不仅委婉飘逸、娴静婀娜,同时还娴缓曼妙、古朴凝静。

它们不仅符合时代精神,还能极大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汉唐古典舞强调古与典的完美结合,注重“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审美要求。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南阳文化的繁荣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南阳文化的繁荣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南阳文化的繁荣美学家王朝闻说过:“南阳画像石决不是匆匆而过的文化现象。

”我们每次面对汉画像石,每次都会产生出新的艺术享受。

当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置身于汉代南阳的社会生活画面,探颐索源,钩沉发微。

灵石不言。

观者有情,给人以不尽的意象:冷峻,阳刚;雄浑,博大;自然,质朴;粗犷,豪放;简约,灵动;浪漫,飘逸等等。

既有“因材施艺”、巧夺天工的模糊美,又有铁石“撞击”的冷峻美和雕剥凿落而成的残缺美,更有那音乐与视觉、抽象与具像珠联璧合的舞乐美……一、舞乐百戏盛宛城汉代南阳舞乐百戏极为发达,截止目前南阳已出土的40多座汉代画像石墓中大都刻有表现舞乐百戏的画像,汉厩像中的乐舞场面的铺张恢宏与张衡在《南都赋》中对汉代歌舞聚会活动汪洋恣大肆的颂吟,相互辉映,再现了当年黄钟大吕、歌舞升平的盛大场面。

在南阳出土的大量的汉画中,撞钟图、击铙图十分生动,而弹琴、抚琴、吹笙、击鼓更是栩栩如生,并有管弦打击乐器伴奏的乐队。

所见有瑟、竽、排箫、埙、拍、钲、钟、罄、建鼓、鞞鼓等多种乐器。

看这些画像石仿佛听到了《寡妇曲》的悲吟,《鵾鸡曲》的哀鸣,听到柔丽多变的“新声”。

画像中的“七盘舞”,“建舞”。

“独舞”,“双人舞”,“巫舞”,“长袖舞”。

舞者个个细腰长袖,翩跹起舞,体现和反映出了丰富多彩的舞姿,状如白鹤,形如流云,使人应接不暇,令人如入其境,如闻其声,使人们仿佛回到了音乐文化异彩纷呈的汉代。

在李国新、杨絮飞合著的《砖石札记》中有一幅《歌舞百戏》图,无论从整个画面,还是诸个形像无不展示着迷人的艺术感染力。

如第一个在樽上倒立的艺人,其形象被简化到了极点,但却十分传神。

左起第三人倾身折腰,忘情的舞蹈动作几乎使形象失去了平衡,但却很好的表现了舞蹈者全身心投入时的优美姿势,很好的表现了舞者的强烈的动感。

左起第四人鼓瑟者的头小,身体前倾,在忘情的弹奏着乐器,其形象被表现的极为概括和简约,就像是舞动着的几个圆润流畅的富有流动感的、抽象的体块,却把奏乐者的精神状态和乐曲声很好的用意象化的造型模拟出来。

汉画像石画像砖7_南阳画像石简介

汉画像石画像砖7_南阳画像石简介

汉画像石画像砖7_南阳画像石简介南阳画像石简介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南阳汉代画像石。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墓葬、祠堂、石阙等建筑的材料,是雕刻和绘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汉画像石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川、陕西等地。

南阳是我国出土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地区,这里的画像石主要是墓葬的建筑材料。

南阳画像石以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粗犷、豪放而著称于世,更以朴厚玄函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为社会所重视。

南阳汉画在全国汉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南阳汉画像石数量众多,而且分布相对集中。

目前,全国馆藏汉画像石六千余块,而南阳藏有二千余块,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数量居全国之冠,是我国目前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南阳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唐河县、邓州市、方城县、新野县、桐柏县、内乡县等地。

其中以卧龙区、宛城区、唐河县出土的汉画像石数量为最多。

到目前为止,南阳发掘汉画像石墓40余座,出土汉画像石二千余块,出土数量之多,分布之相对集中,是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

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这些按内容可以划分为十大类:天文星像、舞乐百戏、角抵、社会生活故事、神话传说、建筑、祥瑞、升仙、辟邪、榜题、图案。

南阳汉画内容之丰富也是许多地区之汉画无可比拟的。

南阳汉画像石继承了先秦的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南阳汉画像石具有一种粗犷的美,豪放的美,是力量、运动和气势的美。

南阳汉画的研究工作比较深入,特别是‘85全国汉画像石学术讨论会,‘93中国南阳汉画像石砖国家学术讨论会在南阳召开,大大推进了南阳汉画的研究工作。

南阳现已出版汉画著作十余部,发表了大量汉画研究文章。

这些使南阳汉画的研究工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南阳汉画馆在南阳汉画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馆建立了原石、拓片、照片相互对照的完整、科学的汉画像石藏品档案,为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群形契合的视觉乐章——南阳汉画像石《舞乐百戏》艺术形式浅析

群形契合的视觉乐章——南阳汉画像石《舞乐百戏》艺术形式浅析

群形契合的视觉乐章——南阳汉画像石《舞乐百戏》艺术形
式浅析
李国新;杨絮飞
【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05)011
【摘要】南阳汉画像石<舞乐百戏>很好地使用视觉形象表现了音乐的旋律感;组成整体形象的单位形之间的也榫接巧妙,显得紧凑而又灵动;是用绘画语言来表现音乐的形神契合的典范之作.
【总页数】2页(P90-91)
【作者】李国新;杨絮飞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7
【相关文献】
1.舞为乐之形,乐为舞之声——浅谈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J], 徐醉;刘惠彬;
2.画像砖(石)与汉代舞乐百戏形体技巧考释 [J], 杨平;宴建伟
3.破石凿空的笙歌曼舞——南阳“舞乐百戏”画像石的艺术语言探索 [J], 李文君;李国新
4.西域舞乐的千年辉煌——浅析西域与中原舞乐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影响 [J], 周宁;
5.夕阳静照百戏舞,紫丝步障流春烟——浅析汉代百戏的特征及发展 [J], 陈亦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审批表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表2: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注:1.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

2.任务书在第七学期下达给学生。

3.本表一式三份,院系、指导教师、学生各一份。

表3: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注:可附页
表4: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注:本表一式三份,院系、指导教师、学生各一份。

表5: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审阅评价表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表6: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教师审阅评价表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表7: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
院系:音乐表演系专业:音乐学
表8:黄淮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评分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