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考古》(第一章)剖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文化层形成的基本原理
新的在上 — 晚
老的在下 — 早
3. 文化层的划分
主要依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和遗迹现象(F、 M、J、Y、D等)划分地层
单位:每一个地层堆积在考古学上都被称为一个单位,它
是考古学上最常用代表时间和空间的量。出土于同一个单位的
遗物,在时空上一定存在某种联系,我们根据其在单位内的组
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层”。考古上把生土层、各熟土 层和间歇层统称为“地层”。 考古地层学的目的,在于解读人类文化堆积形成的过程和原 因,探究古代人类的活动。
考古地层学:又称层位学,是一种通过
判定遗址中诸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来
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的方法,也
是科学获得考古资料的基础。
[1] 梁思永:《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梁思永考古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59年。 [2] 苏秉琦:《瓦鬲的研究》,《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6月。
2.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
一般进化的原理
即人类文化也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的,作为人工制品的
各种器物也是不断演化的;
[1] 俞伟超:《关于“考古类型学”的问题》,《考古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3月。 [2] 严文明:《考古资料整理中的标型学研究》,《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4期。 [3] 苏秉琦:《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文物》1982年第4期。
1903年,瑞典的学者蒙特留斯 (Montelius,1843~1921)出版了《东 方和欧洲古代文明诸时期》一书,并在 第一章《方法论》中专门总结了考古类 型学的原理及方法。20世纪30年代,蒙 氏的方法论被介绍到中国。 1935年,郑师许、胡肇椿二人在《学 术世界》第一卷2~6期上,发表了他们 的译本,题目被译作《考古学研究法》, 1936年曾由世界书局印成单册发行。
器物的分类示意图
大类 亚 类
生产工具
次
类
炊器(鼎、釜、甗等)
铜器
生活用具
食器(簋、豆、匕 等)
武
器
酒器(爵、尊、觚 等)
3-2 器物的分型
型是类之下次一级分类单位,是对某一形
态器物共性的概括,主要依据器物形态进行
划分 。不同形态的器物,可能各有各的源流,
各有各的形态演变过程,故型是对一类有演
变序列的器物总的特征的概括。
型别号一般用大写拉丁字母A、 B、C......表示。如A型鼎、 B型鼎等。 有时为了充分表达器物形态变 化层次,型之下还可再分亚型, 亚型号用小写拉丁字母a、b、 c......表示。 如Aa型鼎、Ab型 鼎等。
盆形鼎(A型)
罐形鼎(B型)
3-3 器物的分式
式 是型之下的次一级分
类单位,每一型器物依其形态 演变过程中阶段性变化,选出 从早到晚各个阶段的标准器形, 分为若干式,代表这一型器物 各个演化阶段的特征。
第一节
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考古地层学
二、考古类型学 三、考古学文化及理论
四、考古分期与年代学
一、考古地层学
1.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指有一
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
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地层学对地层的研究原
理,并结合自身学科特点逐渐发展形成的,是田野
6. 地层学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重要性
首先, 在纵向(时间传承)研究方面,地层学为 指导可以使我们获得由层位关系的资料,从而为遗存 相对年代早晚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在横向的研究方面,以地层学为指导,可 以使我们获得有共存关系的资料,从而为确定遗存之 间的横向关系奠定基础。 总之,我们要明确考古地层学的基本任务:土质 土色区分堆积、叠压打破区分早晚,以达到用地层学 的研究结论重建时空框架的目的。
Ⅰ Ⅱ Ⅰ Ⅱ
三、考古学文化理论
(一) 考古学文化 1. “考古学文化”及其命名
二、考古类型学
1. 考古类型学的基本概念
考古类型学,是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 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进 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 当然,考古学中的类型学并非是生物学类型学 的简单搬用,而是有着自身的特点。为区别起 见,一般称为“考古类型学” [1] ,也叫“标 型学” [2]或“器物形态学” [3] 。
考古地层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 积层,也叫“文化层”或“熟土层”。因为地球形成很长一 段时间后,人类才在地层上得以产生和繁衍。所以一般来说, “文化层”在“自然层”之上,“熟土层”在“生土层”上。 有时,由于当地人类活动有较长时间中断,或因自然灾变
( 如洪水、火山爆发 ) 在熟土层之间会出现不含有任何人工
式别号用Ⅰ、Ⅱ、Ⅲ……表示。如Ⅰ式瓶、Ⅱ式鼎等。
器物的描述
口、沿、唇、颈、耳、 肩、腹、足、底。
试一试:青铜鼎的型式分析
1
2
3
4
4. 器物组合与分期研究
型式 分期 分期 分段 1段 一期 2段 3段 二期 4段
尖 底 瓶
圜 底 盆
直 腹 罐
细 颈 壶
圈 足 杯
Ⅰ Ⅰ Ⅱ Ⅲ Ⅱ Ⅳ
Ⅰ Ⅱ Ⅲ Ⅳ
4-3 共存关系
在上述地层关系中, 每一地层或遗迹单位(如一 座墓葬、一座窖穴、一座房基等)中包含的各种遗物, 构成了共存关系。凡属有共存关系的遗物,从地层学的 角度来看,它们的年代可视为是同时的。
5. 地层学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1 、遗址的地层堆积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 形成的。这是考古地层学的最基本原理。如果没有被 扰乱,上层的年代必然晚于下层的年代。 2 、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堆积层面相 联系的。每个遗迹都是在当时人活动的地面上形成的, 弄清灰坑等遗迹开口的层面和墙体等遗迹基底在哪个 层面,才能确定遗迹形成于哪一个地层所代表的时代。 3 、后期破坏能毁掉地层和遗迹,现在的地层交界面 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人类活动和自然力往 往能大面积的破坏地表,甚至毁灭已经形成的地层和 遗迹堆积。
考古发掘中科学地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也是考古 学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考古地层学与地质地层学的区别
研究对象
研究目的
地质地层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自然堆积而形成的“自然层” 或“生土层”。它又可分为“原生层”和“次生层”。 “原生层”是指自然界中,由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和自然 力的影响而最初形成的地层; “次生层”是在原生层形成后,又由于自然力的搬运(如 大风、地震、水流冲击等)作用而形成的地层。 一般来说,原生层在下,次生层在上。 地质地层学研究目的,在于解读地壳形成的历史。
不同堆积间的关系
考古学上的堆积从形成方式来看主要分为地层堆 积和遗迹堆积两种。 1.地层堆积:是指不破坏原来地表而形成的大面积层 层分布的堆积。地层堆积由人工形成的,也有自然形 成的。而绝大多数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 2.遗迹堆积:是相对地层堆积而言的另一种堆积。人 们在地表活动,不仅形成地层堆积,而且还能留下破 坏原有地表的一些低于当时地表的遗迹,如:沟、坑、 井、墓等)以及高于地表的墙、台等。坑穴内的遗迹 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内部填充物或废弃后形成的填充 物,也是一种堆积。当然,墙、台高于地面的遗迹本 身就是堆积。这些堆积相对地层堆积而言是范围较小 的局部堆积。考古学上称这种堆积为遗迹堆积。
4 、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
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代上可以相差很远。 5 、遗迹形成和遗迹内堆积形成可能有很大的 时间差距,同一遗迹堆积也有早晚之分,所以 也应当分析“内部的叠压、打破关系”,分析 形成过程。 6 、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能 出晚期遗物。早期堆积形成时,晚期遗物还没 有出现,因而晚期遗物的不可能进入早期堆积。 7、一种堆积的年代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靠其中 包含物确定的。 8、堆积有原生堆积与再生堆积之分。
相似性原理
即依据器物或遗迹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分析、比较、研究。
考古类型学依据器物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研究其演变规律,进而依据 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判定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确定与区分不同的考 古学文化,最后建立人类社会及其文化发生、发展、演变的时空框架, 探讨各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过程。
3. 器物类、型、式的划分
4-1叠压关系
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 的文化堆积自上而下依次 叠压而形成的地层关系, 在这一地层关系中,叠压 者及其包含物要晚于被叠 压者。
4-2 打破关系
指的是晚期人类活动 的遗迹打破早期的地层或 遗迹而形成的地层关系。 在这一地层关系中,作为 打破者的年代要晚于被打 破者,打破者之中包含的 遗物的年代一般也应晚于 被打破者。
局限性
第一、地层学直接确定的是堆积形成的先后关系,据之确定的遗物早晚只
是遗物被埋藏的先后关系,并不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出遗物制造和使用时的 先后关系。 第二、层位关系相同的堆积单位,地层学就不能判定它们之间的早晚关系。 第三、决定地层厚度的因素是堆聚的时间、堆聚速度和受破坏程度,不能 根据地层厚度推测地层跨越的时间长度。 第四、一个堆积单位内部也有形成过程,但在堆积成分不变的情况下,难 以再区分层次。 第五、地层学不能确定堆积单位之间有多大的时间间隔。认为地层的直接 叠压就反映了时间连续,甚至认为在文化上是相袭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六、地层并不与历史发展的各时代一一对应。划分地层的根据是地层成 分的变更,而一个文化期内,由于生活内容改变导致垃圾成份不同或取土 来源发生变化都可以形成新的地层,而社会政治制度变革却不一定导致地 层成份的变化。 第七、由于同期同文化的人们在不同地点形成的地层堆积成份不一致,因 而不能像地质学那样,把地层在较大地区范围内作统一对比,也就不能判 定两个以上遗址之间诸堆积的相对先后关系。
蒙特留斯
1935年,又有滕固完成另一译本,题 目被改作《先史考古学方法论》,于 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0年,梁思永先生研究山西西阴村遗
址仰韶时期遗存时,就曾对出土的陶片 进行过分类[1]; 1948年,苏秉琦先生研究宝鸡斗鸡台沟 东区墓地出土物时,应用了类型学的方 法,对出土的陶鬲进行了仔细的分类整 理[2],从而奠定了中国考古类型学的基 础。
3-1 器物的分类
“类”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大类的划分:首先依据器物的质料可分为石器、陶器、 木器、骨器、铜器等; 亚类的划分:每一大类器物中,又可依据器物的主要用 途的划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 等若干亚类。 次类的划分:每一亚类器物中又可依据具体功用再细分 为若干次类。如生活用具中有炊器类、水器类、食器类等。 每一次类都由若干用途相同或相近而形态各异的器物组成。 如炊器类的陶器有鼎、鬲、釜等;水器类有瓶、壶、罐、 缸等;食器类有盘、碗、钵、盆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堆积:地质学上,堆积主要指的是搬运
过程中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物质
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在考古学上,一
个堆积就是一个单位,现在的地球表面是长
时间形成的其中有自然的作用,也有人为的
作用,这种以不同方式堆积成的物质,考古
学上统称为堆积。
一般而言,地质学面对的是自然堆积,考 古学面对的多是人工堆积,或人工与自然的 结合堆积。人工堆积与自然堆积不同点表现: 分布特点
中 国 考 古
主讲:傅玥
内容提纲
导 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什么是考古学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中国考古学简史 旧石器时代考古 新石器时代考古 夏商周考古 战国秦汉考古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考古
第一章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田野考古操作及方法的应用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合方式来判断这种联系,回复历史的真实。 基本层位单元:在田野考古中,按土质土色不能进一步区 分的单位或堆积成分,包括:地层、各类遗迹的继续分层。 一个单位可以再分若干层位单元,基本层位单元的划分, 有利于对地层或以及单位做进一步研究,以了解其产生、形成、 变化、消亡的过程。
4. 层位与层位关系
层位:是指单位在堆积先后顺序中所处的特定 位置。 层位关系:指在堆积间不同基本层位单元之间 的关系,只指示堆积形成的先后顺序,包括叠 压或打破,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