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大洲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亚洲不同地区的人文风情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能绘制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图。
2. 掌握亚洲的气候特点,理解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 了解亚洲不同地区的人文风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教学内容1. 亚洲的地理位置: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 亚洲的地形特点: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中间高,四周低。
3. 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4. 亚洲的人文地理:人口分布、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
第二单元: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特色等。
教学目标1. 掌握世界上的大洲分布,能绘制世界地图。
2. 了解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特色等。
3.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1. 世界上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 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地理分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特色。
3. 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第三单元:我们多采的生活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风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饮食习惯、居住方式、交通方式等。
2. 理解文化差异,尊重多元文化,培养国际视野。
3. 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1. 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居住方式、交通方式等。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理知识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但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他们建立地理思维,掌握地理学习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使用的部编版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涵盖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等基础知识。
教材注重通过丰富的图表、案例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大小、公转和自转等。
- 学会阅读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 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气候类型、人口分布等地理现象及其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地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和资料,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增强对地球家园的关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 世界人口和人种的分布。
2.难点-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
- 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
- 地理图表的分析和解读。
五、教学措施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开展地理实验和实地考察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5.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进度安排(一)第 1-2 周1.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 1 节《地球和地球仪》- 介绍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以七年级上册为例)
教材内容分析(以七年级上册为例)
4、教材的形式结构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激发兴趣、了解方法) 思路分析
走进地理
身边地理
怎样学地理
地理之迷
生产建设
风土人情
日常生活
地 图
信 息
思 考
旅 行
本章的目的
本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地理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
第四节 海陆变迁
内容广,理论性强,学生难理解,建议本节的教学内容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让学生讨论大地是运动的还是稳定不变的 用活动的形式拼合大西洋两岸大陆(南美洲和非洲),看是否吻合,提出它们原来是否是同一块大陆
第四节 海陆变迁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获取信息、拓展视野) 思路分析
世界居民
人口
数量
02
03
04
01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标准: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海陆所占的比例,并结合地球仪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而并不要求了解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数据。 海陆分布的特点: 海陆所占比例: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全球的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海洋南半球比北半球多; 无论怎样划分出的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安排也是向学生展示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即发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
对板块构造学说只要求作基本的了解,即板块划分(六大板块)和地壳的活跃地带(板块的交界地带)。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是板块运动的例证。用这个例证来证明此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七年级地理第一册199人教版,两大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的转变1,观念的转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教育观念由“学科本位”和“知识中心”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2,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地理问题的环境2、教材1,始终围绕人与地球和谐的主线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代主题。
关注全球问题、发展问题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促进人与土地的协调与和谐发展是地理课程的紧迫任务。
每一章都有一个战略观点2,强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从知识系统的角度来看,教材分为五个部分:地球与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住区、发展与合作。
它主要以世界和世界为出发点,讲述整个地球和整个世界的地理知识。
它不仅显示了地球环境的完整性,而且还不失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征。
3,从现代教学体系的角度:体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
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探究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一个接一个巧妙设计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热情。
这本教科书可读4。
从教材的结构来看,它分为四个部分:课文、阅读、活动和图片。
课文主要描述地理知识的概念和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这是教科书的主要内容。
阅读是教材意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主要以更详细的方式介绍一些地理事物。
活动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图片是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学好地理3、教学建议1、使用活教材、整合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减少了课文,增加了图片和活动。
编辑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探索和积极学习。
但是这样的教材让老师很难操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否要补充书外知识许多知识书籍没有涵盖,但它们经常出现在考试中,如:寒冷地区的极端白天和夜晚,热带地区的阳光直射;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不补充内容的问题很难解释清楚,补充内容的课时也不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5章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5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至第五章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部分内容。
本册书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一些较复杂的地理概念和现象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面貌、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面貌、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
2.教学难点:经纬网的构成及运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特点、乡土地理的研究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展示:分别介绍地球的基本面貌、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特定地理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形式,展示地球的基本面貌、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三个方面进行。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自转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自转》教材分析一、教材《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的内容有:地球自转和日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季节转变、五带的划分。
本节是该节内容的第一时。
这节内容是继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以后编排的,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而且小学自然中也学过了“太阳高度”、“日夜和四季的成因”等知识。
此刻,对地球运动进行学习,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依照学生年龄特点把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公转,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二、学情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时期是智力进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体会型慢慢向理论型进展,观看能力、经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进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踊跃采纳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普遍的、踊跃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爱好,有效地培育学生能力,增进学生个性进展。
生理上,青青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观点,希望取得教师的夸奖,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爱好,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堂上;另一方面要制造条和机遇,让学生发表观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目标】明白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2明白得日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缘故是地球的自转;3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日夜交替现象。
【进程与方式目标】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成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熟悉地球自转的特点;2通过演示、观看地球的自转进程,复述日夜更替、各地时刻不一样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演示、观看试探、总结归纳等探讨进程中,慢慢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式;2培育独立试探、勇于探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五、教学方式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为了突出重点,冲破难点,我这节采纳演示观观点、实验探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讨法。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将新课程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力争在本学期能够完成一篇论文或实验报告。
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继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积累经验,验证《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教学指导思想:1、七年级地理教学仍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新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和课时安排。
2、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生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3、通过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湘教版)章节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湘教版)章节分析本文主要针对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共包含六个章节。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以及地球的运动等基础知识。
其中着重讲述了地图的制作原理和用途,为后续内容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地球表层的自然格局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其中包括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内容。
通过阐述这些基本概念,使学生们能够了解地球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人口与聚居该章节重点介绍了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等内容。
通过了解人口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们正确理解人口问题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实。
第四章农业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农业基本概念及其历史发展演变。
同时,深入探讨了种植、畜牧、渔业等不同类型的农业,以及农业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关系。
第五章工业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工业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变历史。
同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工业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该章还讲解了一些基本概念,如能源、环保、工业污染等相关内容。
第六章交通运输该章节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等。
其次,介绍了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
同时,重点介绍了中国高铁建设相关情况。
综上所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内容涵盖了地球基本知识、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内容,深入浅出,对学生正确理解地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人教版4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人教版4篇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共有四篇,分别是《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人文地理》。
本教案主要围绕这四篇内容展开,通过对地球和地图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以及人文地理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地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
2.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其运动。
2.地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
3.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特点。
4.人文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地理知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地理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图像资料,如地图、地球仪等。
2.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如世界各国地理特点的介绍。
3.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如地球运动动画等。
4.准备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地理调查报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运动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特点,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图和地球仪,向学生介绍地图的种类、阅读方法和绘制技巧。
同时,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其运动,让学生对地球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图阅读和绘制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阅读和绘制地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所学地理知识。
问题可涉及地球的形状、结构、运动以及地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
2024初一地理上册教学计划(三篇)
2024初一地理上册教学计划一、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1、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
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
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
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
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本教材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范文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范文5篇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共有10课内容,涵盖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
本册书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认识世界和中国地理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本节课为第1课《地球与地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形状,学会使用地球仪和地图,为以后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地图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方法,学会使用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方法,地图的使用。
难点:地球的形状的理解,地图的绘制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地球仪、地图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用途。
3.演示:利用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4.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5.实践活动: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提高地图运用能力。
6.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方法。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世界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内容奠定基础。
同时,本节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全球观念。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海洋与陆地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的特点。
七大洲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洲际分界线。
四大洋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大小。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表面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对海洋和陆地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通过电视、书籍、网络等渠道接触到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新事物。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模型等教学手段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记忆。
理解洲际分界线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影响时,学生的思维可能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
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理解洲际分界线的划分依据。
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球仪,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七上、八上《地理教材分析》(附地理教学建议)
七上、八上《地理教材分析》(附地理教学建议)七上地理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学情分析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对于七年学生而言是一门新的课程,俗语说“万事开头难”,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的学科,在初中课程中扮演着相对“尴尬”的角色。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进入初中后,其认知水平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学知识。
同时,对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了解,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显得非常浓厚。
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内容分析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本章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部编版】七年级上地理教材分析(全书)
【部编版】七年级上地理教材分析(全书)本文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地理教材进行全书分析,内容如下:1. 教材结构教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课前导入:引导学生对该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和预。
- 新知讲授:介绍新的地理知识点,并提供相关案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 拓展延伸: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和扩展相关内容,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
- 知识运用:提供一些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应用能力。
- 同步检测:用以检测学生对该教材的研究情况,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2. 内容概述该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单元:地球认识。
介绍地球的构造、形状、自转和公转等基本知识,并涉及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 第二单元:分布图与图例。
研究如何使用分布图和图例,了解地理信息的表示方法。
-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
涵盖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如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泊等,并介绍它们对人类的影响。
- 第四单元:人文地理环境。
主要考察人类对地球的改造和利用,包括城市、农田和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
- 第五单元:地理实践活动。
通过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和调查,让学生亲自体验地理学的应用和实践。
3. 教学特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 便于复和巩固: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设计了相关的练题和同步检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图文并茂: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以上是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地理教材的全书分析。
该教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教学特点突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文档对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教材进行分析。
第一单元主要介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包括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主要任务以及地理学家的工作方式等内容。
通过研究这一单元,学生将对地理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的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的定义和地理现象的表现形式,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教材还通过列举不同地理学家的工作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研究兴趣,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地理现象。
通过这种综合的研究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还能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一些问题和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练部分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学概念和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主要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具体内容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同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是世界地理的概论部分。
下面我就七年级上册给大家做一个简单分析。
一、“与同学们谈地理”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所以在课本的引言部分开头就提到“生活离不开地理”。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主要采取案例教学,从现实生活引入地理思想。
二、“地球和地球仪”学习方式主要是探究。
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是地球仪告诉我们什么。
三、地球的运动主要内容是自转——时差公转——四季、五带,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学主要是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从学生的感受中认同,而不作学术推理)。
学习方法是: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例如课本的活动2,注重的是学生在一年四季,在一天中不同时刻对太阳高度的一种直观感受和认识。
教师并不需要给学生讲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学生自身感受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即可。
四、地图学习方法是:在实际操作中体验。
一是制图,绘制(或部分绘制)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二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五、大洲和大洋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与活动结合,不仅让学生动眼读图, 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图。
这对于他们以后学习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也是又好处的。
学习方法主要是:一是实证,划分水半球和陆半球;二是找规律,大洲的分布特征(注意活动的梯度)。
例如1)看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2)看大洲之间的分界线3)看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简化问题,寻找规律)4)完成七大洲分布草图六、海陆的变迁重点内容是探究海陆变迁,注重在进行科学观念的教育,用实证分析和推测。
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分析
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分析简介本文档对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该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教材概述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是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编写的地理教材。
该教材主要覆盖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要素、地理现象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内容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地理学的定义、对象、研究方法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学的基本框架。
2. 地理要素:包括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涉及人口、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自然要素涉及天气、气候、地形等方面的内容。
3. 地理现象:介绍了一些地理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
4. 地理技能:教材还包括了一些地理技能的研究,如地图阅读、图表分析等,帮助学生提高地理研究的能力。
特点分析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简明易懂:教材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图表和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2. 循序渐进:教材按照一定的研究顺序编排,从基本概念到具体案例,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展开地理知识的研究和理解。
3. 知识实用:教材注重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4. 多维立体:教材内容涵盖了地理学的多个要素和方面,从人文要素到自然要素,涉及了地理学的多个领域,使学生对地理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总结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以其简明易懂的特点,循序渐进的研究方式和实用的知识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培养地理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作者:李文强(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广西崇左龙州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0 / 251 发表日期:2010-12-26 15:17:08
教材分析
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主要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具体内容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同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一、与以往的地理教材相比,新教材在以下方面作了较大调整。
1、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
2、活动与案例同概念、观点、结论的陈述相分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呈现与情境境无关→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在特定的情境中,把引发思考、鼓励动手和体验探究的设计,在课文中一并呈现。
3、把知识的习得和活动的展开,安排或限定在一定课时内→把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
4、在没有对问题的产生进行解释时,就对有关问题给出答案→展示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以提供讨论、阐述观点的机会。
二、教材的结构框架和呈现方式
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地理教材是区域地理。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始终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满足基本要求。
把《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逐一分解,并落实到教材的每一节,以保证新教材对课标内容的验证性。
第二,突出学习方法。
寻求更多地展示学习地理的方法,而不强调对地理知识“量”上的把握。
尤其是分区内容,所选择的区域,世界地理部分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六个国家;中国地理部分,不同尺度的区域共选择了八个。
显然,地理知识在教材中只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出现,通过这个载体,向学生传达的是地理思想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重拓展空间。
教材选择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知识拓展和能力迁移留有余地。
第四,把握继承与创新。
汲取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十年编写地理教科书的经验,汲取国外成功的教材编写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在教材内容的表达上,采取因内容而异的策略,多种思路并举。
1、基于问题的思路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整套教材始终贯穿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教材按照章--节--目设计,每“目”中的内容都被分解为“叙述课文”和“活动课文”两部分。
“活动课文”注重探究性,引领学生对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演绎或归纳,从而把探究式学习呈现在结构设计中。
叙述课文中,教材尽可能避免平铺直叙,而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活动课文中,题目的设计,一种类型是注意设问的梯度,比如给出资料—让学生补充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另一种类型是注意设问的广度,比如多角度地分析某一个地理问题。
2、基于案例的思路案例的思路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德国兴起的一种教学流派——范例教学。
当时德国为了振兴战后的教育,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首先要改革教材,要充实根本的、基础的、本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借助精选的教材,通过同“范例”的接触,以训练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当今的世界,不论是知识量的扩展,还是知识量
增加的速度,都是当时的德国无法比拟的。
我们更应该强调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
因此,范例教学仍然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地理课程标准》对区域部分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对案例分析方法的倡导。
教材对案例的选择,突出了代表性和典型性。
例如,对世界区域的选择,一是重视中国所在区域、周边地区和国家;二是重视世界上重要的或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三是重视与中国政治、经济关系比较密切的地区和国家。
在大洲这个层面上,选择了亚洲,对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设计活动,让学生运用各种资料(数据、图表等),来求证结论。
当然,各大洲的差异很大,不可能用一个大洲代替其他大洲。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编写亚洲时,尽可能多地采取比较的方法,如与其他大洲进行地形、气候、人口比较。
这样,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力图把“洲”这个层面上的“点”和“面”结合起来。
区域地理的案例,例如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涉及很多内容,在具体确定教学内容时,我们强调教学内容的主题化,即突出区域特色,以使教学内容收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3、基于情境的思路为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在案例分析中,经下常穿插一些真实的情境或虚拟的情境。
情境的设计短小精悍,或是课文某一主题的引入,或是课文不同内容之间的承上启下,或是由情境引发讨论。
情境在教材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是世界地理的概论部分。
下面就七年级上册做一个简单分析。
一、“学习地理,终生受益”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所以在课本的引言部分开头就提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主要采取案例教学,从现实生活引入地理思想。
二、“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方式主要是探究。
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是地球仪告诉我们什么。
三、地球的运动
主要内容是自转——时差公转——四季、五带,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学主要是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从学生的感受中认同,而不作学术推理)。
学习方法是: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例如课本的活动2,注重的是学生在一年四季,在一天中不同时刻对太阳高度的一种直观感受和认识。
教师并不需要给学生讲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学生自身感受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即可。
四、地图
学习方法是:在实际操作中体验。
一是制图,绘制(或部分绘制)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二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五、大洲和大洋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与活动结合,不仅让学生动眼读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图。
这对于他们以后学习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也是又好处的。
学习方法主要是:一是实证,划分水半球和陆半球;二是找规律,大洲的分布特征(注意活动的梯度)。
例如1)看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2)看大洲之间的分界线3)看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简化问题,寻找规律)4)完成七大洲分布草图
六、海陆的变迁
重点内容是探究海陆变迁,注重在进行科学观念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用实证分析和推测。
例1 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海变陆:自然因素)填海造陆(海变陆:人为因
素)海底发现古河流(陆变海)例2 大陆漂移(发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进一步探究,提出板块运动
七、天气与气候
重点内容一是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二是初识天气预报(术语和城市天气预报图)这部分内容在与生活的结合非常密切,所以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实际生活挂钩,特别是教会学生读懂天气预报这种实际的生活技能。
在内容上新增添了一个空气质量预报。
学习方法只要是体验式地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
八、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学生不仅要会读气温曲线图,还要会根据数据画气温曲线图。
并且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学习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析图找规律。
九、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是通过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主要是通过降水量分布图来反映。
学习方法是讲练结合;析图找规律。
主要学会(1)用图、绘图(2)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分析
十、世界的气候
从与天气的对比中理解气候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在教学的过程中又以下四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分类不必太细(2)对气候类型中涉及的概念不解释
(3)只说明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纬度位置范围和海陆位置范围),不解释气候类型特点(有气候直方图的基础,可以将气候类型特点的内容分散到具体区域中,不求全)
十一、人口和人种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影音资料,例如小品“超生游击队”,反映非洲难民的“苦难的生活”等。
在三大宗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宗教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宗教知识的兴趣。
十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1)比较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在这节的教学中,主要强调图片的应用,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感性认识的环境.
十三、发展与合作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数据、资料的运用,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