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分层作业1走进化学科学练习含答案
分层作业1走进化学科学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题组1.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1.(2024河南郑州联考)我国科学家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属于我国科学家研究成果的是()①新一代抗疟药——双氢青蒿素的合成②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发展奠定基础③首次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统一的理论体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2.(2024山东莱阳一中模拟)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蛋白质的人工合成B.近代化学诞生的标志是道尔顿提出了电子学说C.尽量购买本地、当季的食物,可减少运输中的能耗,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D.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题组2.化学科学及其特征3.(2024安徽定远中学模拟)下列诗文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2024山东泰安模拟)2020年10月7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女科学家,以表彰她们“开发出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一门学科B.化学科学的特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C.化学科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D.现代化学注重理论分析、推理,不需要做化学实验5.(2024辽宁实验中学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B.化学已成为自然科学领域中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基础科学C.化学变化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所有形式D.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的特点和魅力所在题组3.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与应用6.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关于其研究领域说法错误的是()A.探索原子、分子的特征和行为,从而控制原子、分子之间的反应B.分析自然界物质构成,以便在工厂中实现规模生产C.合成与开发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物质、新材料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D.合成与开发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元素,解决环境、能源、资源问题7.下列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分子组装技术操控球形C60分子构成“纳米算盘”B.两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核,释放巨大能量,用于发电C.大量电器释放电磁辐射,造成电磁污染D.许多金属在低温下具有超导性8.(2024河南部分学校模拟)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现代化学还将在能源与资源、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与健康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B.研究氯气的性质用到观察、实验等方法C.中国3 200兆帕超级钢问世,说明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D.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以下选择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红糖变白糖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糖制备白糖的实验过程。
2. 观察红糖变白糖过程的颜色变化。
3. 了解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二、实验原理红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质,要制成白糖,须将红糖溶于水,加入适量活性炭,将红糖中的有色物质吸附,再经过过滤、浓缩、冷却后便得到白糖。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1. 仪器: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玻璃棒、滤纸若干。
2. 药品:清水、活性炭、红糖。
四、实验步骤1. 称取5g~10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ml水,加热溶解。
2. 加入0.5~1g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
3. 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
4. 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当体积减少到原来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
5. 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现象在实验过程中,红糖溶解后呈红棕色,加入活性炭搅拌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过滤后得到无色液体。
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深,最后析出白色晶体。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具有吸附红糖中色素的作用,使红糖溶液颜色变浅。
经过过滤、浓缩、冷却后,得到白色晶体,即白糖。
六、注意事项1. 加热溶解红糖时,控制加热温度,防止液体溅出。
2. 活性炭加入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白糖的纯度。
3. 过滤过程中,注意滤纸的清洁,以免污染白糖。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红糖制备白糖的实验过程,观察到红糖变白糖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并了解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可以有效吸附红糖中的色素,使红糖变为白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对红糖进行脱色处理,使其更适合烹饪和食用。
红糖转为白砂糖的原理
红糖转为白砂糖的原理红糖和白砂糖是两种不同的糖类产品,它们的生产原理和工艺也有一定的区别。
红糖一般是通过蔗糖加工而成,而白砂糖则是对蔗糖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处理得到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红糖转为白砂糖的原理。
红糖转为白砂糖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提炼和精制过程去除红糖中的杂质和色素,使其变为纯净无色的白砂糖。
这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糖料准备: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红糖作为原料。
红糖中所含的杂质和色素主要是存在于红糖蜜中,因此需要将红糖蜜进行蒸发浓缩,去除其中的水分,得到含有较高红糖含量的糖料。
2. 杂质去除:将糖料与水充分混合,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碱炼,通过加热和搅拌来去除糖料中的不溶性杂质。
这个过程中,糖料中的悬浮物会沉淀到底部形成糖渣,而糖液则通过过滤或离心来分离糖渣。
3. 脱色:脱色是红糖转为白砂糖的关键步骤,也是为了去除红糖中的色素。
将经过杂质去除的糖液进行再炼,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或其他脱色剂,并将其进行搅拌、加热等处理。
脱色剂会吸附糖液中的色素物质,使其沉淀或从糖液中移除。
4. 结晶:经过杂质去除和脱色处理后得到的糖液需要进行结晶处理,使其逐渐形成晶体状的白砂糖。
这个过程中,会通过不断搅拌和加热等控制温度和浓度,使糖分逐渐结晶,并沉积到底部。
5. 分离和干燥:经过结晶处理后,需要将糖晶与糖液分离。
一般采用离心或过滤等方式将糖晶和糖液分离开来。
分离后的糖晶需要进行洗涤和干燥处理,去除残存的杂质和水分,得到干燥的白砂糖。
以上就是红糖转为白砂糖的主要原理和工艺过程。
通过去除红糖中的杂质和色素,可以得到纯净无色的白砂糖。
根据不同的工艺和生产设备,这个过程中可能还涉及其他的处理步骤。
总的来说,将红糖转为白砂糖需要一系列的糖料准备、杂质去除、脱色、结晶、分离和干燥等步骤,这些步骤的控制和操作将直接影响最终得到的白砂糖的质量。
将红糖转换为白糖的原理
将红糖转换为白糖的原理红糖是一种由甘蔗或甜蜜薯等植物提取的糖制品,其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而白糖则是经过精炼和提纯处理的纯糖,其中几乎不含有其他杂质和营养成分。
将红糖转换为白糖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提取红糖原料:红糖的原料可以是甘蔗或甜蜜薯等植物,首先需要将这些原料进行粉碎和压榨,以获得植物中含有的糖汁。
2. 澄清糖汁:糖汁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和悬浮颗粒,为了净化糖汁,可以经过澄清处理。
澄清的方法有物理澄清和化学澄清两种方式。
物理澄清可以通过静置、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去除悬浮物,而化学澄清则通过添加明矾、活性炭或沉淀剂等物质来沉淀杂质。
3. 脱色:经过澄清的糖汁虽然已经去除了悬浮物和不溶性杂质,但由于内含有一些色素和有机物,颜色仍然较深。
为了使糖变得更白,需要经过脱色处理。
常见的脱色方法是添加活性炭、氯化钙或过氧化氢等物质,通过吸附、氧化或还原等反应将色素去除或变色。
4. 蒸发浓缩:将脱色的糖汁进行蒸发浓缩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这一步的目的是使糖浓缩度增加,从而便于后续的结晶操作。
5. 结晶:经过蒸发浓缩的糖汁会变得越来越浓稠,随着浓缩度的增加,糖分子之间的亲和力也会增强,最终逐渐形成糖晶体。
结晶的过程需要逐渐降低糖汁的温度,以促使糖结晶形成。
通常会使用离心或真空蒸发等方法来分离糖晶体和母液。
6. 过滤和干燥:将糖晶体与母液分离后,还需要经过过滤将其中的残余母液去除,使糖晶体得到更纯净的白糖。
接下来,将过滤后的糖晶体进行干燥处理,除去其中的水分,最终得到白色的纯糖。
总结起来,将红糖转换为白糖的主要原理主要包括澄清、脱色、蒸发浓缩、结晶、过滤和干燥等过程。
通过去除杂质、色素和水分,可使糖变得更为纯净和白色。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过程中虽然能够获得白色的糖,但是也会损失一部分糖汁中的营养成分。
(人教版)成都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305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是分子就是原子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为氧化物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2.(0分)[ID:133040]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3.(0分)[ID:133036]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是选项气体X水温/℃A氮气45B氧气10C空气80D二氧化碳100A.A B.B C.C D.D4.(0分)[ID:1330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站严禁烟火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5.(0分)[ID:133016]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和乒乐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可燃性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碳C.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是有氧气参与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6.(0分)[ID:132995]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实验过程中有以下条件①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②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③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④烧杯中溶液的体积;以上条件中必需控制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7.(0分)[ID:13299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C.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化合物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8.(0分)[ID:132985]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糖消失了》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糖消失了》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糖的基本特性,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1.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准备糖、水、杯子、搅拌棒等实验材料。
2.2 准备相同数量的糖和水,放在不同的杯子中。
2.3 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用于展示实验过程。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教师向幼儿介绍糖的基本特性,如味道、颜色和形状。
3.2 教师演示如何将糖放入水中,并搅拌,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3.3 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将糖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糖消失的过程。
3.4 教师将幼儿的实验结果放入透明的容器中,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糖会在水中消失?4.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糖还能在其他地方消失吗?4.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尝试用其他物质进行类似的实验。
第五章:活动总结5.1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回顾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5.2 教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探索。
5.3 教师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类似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第六章:活动准备6.1 准备糖、水、杯子、搅拌棒等实验材料。
6.2 准备相同数量的糖和水,放在不同的杯子中。
6.3 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用于展示实验过程。
6.4 准备色素或食用色素,用于观察糖在有色水中的溶解情况。
第七章:活动过程7.1 教师向幼儿介绍糖的基本特性,如味道、颜色和形状。
7.2 教师演示如何将糖放入有色水中,并搅拌,让幼儿观察糖在有色水中溶解的过程。
7.3 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将糖放入有色水中,观察并记录糖消失的过程。
7.4 教师将幼儿的实验结果放入透明的容器中,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第八章:活动延伸8.1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糖会在有色水中消失?8.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糖还能在其他地方消失吗?8.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尝试用其他物质进行类似的实验。
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四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四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今有下列仪器:铁架台、铁圈、三脚架、烧杯、圆底烧瓶、漏斗、分液漏斗、滤纸、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冷凝管、火柴。
从缺乏必要的仪器和用品的角度考虑,不能进行的分离操作是( )A.过滤 B.蒸馏 C.萃取 D.蒸发参考答案:B略2. 已知X和Y 是两种单质,它们之间能发生反应:X+Y=X2++Y-。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Y-是还原产物④X2+具有氧化性⑤Y-具有还原性⑥Y单质氧化性比X2+氧化性强A. ①②③B. ①②⑥C. ①③④⑤⑥D. ①③④⑤参考答案:C由单质X和Y相互反应,X+Y→X2++Y2-,可知,X的化合价升高,Y的化合价降低,①X化合价升高元素被氧化,故①正确;②X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不是氧化剂,故②错误;③Y化合价降低元素被还原,产物是还原产物,故③正确;④X2+是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故④正确;⑤Y2-是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故⑤正确;⑥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Y单质氧化性比X2+氧化性强,故⑥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规律是: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性是: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3. 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B.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C.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均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参考答案:B略4. 由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的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O22﹣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则O22﹣的摩尔质量为()A. 32 gB. 32 g/molC. 34 gD. 34 g/mol参考答案:B【分析】摩尔质量如果用g/mol作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据此解答。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中考化学大题狂做系列专题19溶液的形成含解析
专题19 溶液的形成1.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下列物质在水中能配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镁 B.氯化镁 C.植物油 D.金属镁(2)水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试举一例,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下图所示,甲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乙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甲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
②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B中气体的分子数目为n时,A中气体的分子数目为________。
【答案】 B CaO+H2O===Ca(OH)2(合理即可) ①分子间的间隔②2H2O2H2↑+O2↑ 2n2.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
a.植物油b.蔗糖c.粉笔灰(2)NaCl能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NaCl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大。
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3)净化水常用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起到过滤和______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 b a 溶剂种类温度吸附蒸馏【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2)水和植物油属于溶剂种类不同,热水和冷水温度不同,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种类和温度有关;(3)活性炭的吸附性,所以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能起到过滤和吸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蒸馏。
初三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试题
初三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试题1.下列物质富含淀粉的是A.玉米B.牛奶C.豆油D.青菜【答案】A【解析】玉米中富含淀粉;牛奶中富含蛋白质;豆油中富含油脂;青菜中富含维生素和水分,故选A【考点】人类重要的营养元素2.对下列各主题知识的认识完全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可通过盖上锅盖来熄灭。
此项不正确。
B.煤和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①燃料成分中含有一些杂质如硫、氮等;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此项不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的色素和异味等杂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用于冶炼金属。
此项正确。
D.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均呈碱性,都可使酚酞试液变红。
所以不能用酚酞来区分二者。
此项不正确。
所以应选C项。
【考点】归纳题3.下列做法与“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水绿盐城” 不吻合的是()A.植树种草B.就地焚烧垃圾C.节能减排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答案】 B【解析】 A.植树种草符合创建卫生城;B.就地焚烧垃圾不符合创建卫生城,因为会污染空气;C.节能减排符合创建卫生城;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符合创建卫生城,故答案选择B【考点】化学与环境4.为了预防骨骼疏松,应该补充的元素是A.Ca B.I C.Zn D.Fe【答案】A【解析】骨骼疏松是由于缺钙引起的,故选A【考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5.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等问题。
这里的“钙”指的是()A.钙这种金属B.钙原子C.钙离子D.钙元素【答案】D【解析】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等问题。
这里的“钙”指的是钙元素,而不是指原子、离子等微粒,也不是指金属单质,故选D。
【考点】物质组成的考查。
6.小明早餐食谱有:牛奶、鸡蛋、馒头等,其中鸡蛋富含( )A.蛋白质B.维生素C.油脂D.无机盐【答案】A【解析】牛奶、鸡蛋中富含蛋白质,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
白糖和红糖的制作方法
白糖和红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糖类食品,它们都是由甘蔗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步骤制成的。
虽然它们都属于糖类食品,但是它们的制作方法有一些不同。
首先来说说白糖的制作方法。
白糖是甘蔗经过提炼、脱色、过滤等步骤制成的。
具体制作过程如下:1.甘蔗收割:甘蔗一般在生长到12-14个月后进行收割。
收割后的甘蔗需要尽快进行下一步的处理,以避免果糖转化成蔗糖。
2.压榨甘蔗汁:收割后的甘蔗通过压榨机进行压榨,得到甘蔗汁。
甘蔗汁中含有丰富的蔗糖。
3.清洁甘蔗汁:得到的甘蔗汁需要进行初步的清洁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
这一步使得甘蔗汁更加纯净。
4.提纯甘蔗汁:清洁过后的甘蔗汁需要进行提纯处理。
一般采用离心机或者过滤器进行提纯,去除其中的杂质,获得较为纯净的甘蔗汁。
5.脱色处理:提纯过的甘蔗汁一般颜色较深,需要进行脱色处理。
通常使用活性炭或者其他化学脱色剂,将甘蔗汁中的色素去除,使得甘蔗汁呈现出白色或浅黄色。
6.浓缩甘蔗汁:经过脱色处理的甘蔗汁需要进行浓缩,以减少其中的水分含量。
一般使用真空浓缩器进行浓缩,使得甘蔗汁中的蔗糖浓度更高。
7.结晶:浓缩后的甘蔗汁通过结晶设备进行结晶处理,使得其中的蔗糖结晶形成颗粒。
8.脱水:浓缩结晶后的甘蔗糖含有较多的水分,需要进行脱水处理。
一般使用离心机或者蒸发器进行脱水,使得甘蔗糖中的水分含量降低。
9.干燥:脱水处理后的甘蔗糖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通常使用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使得甘蔗糖达到所需干燥度。
10.包装:最后,经过干燥处理的白糖需要进行包装。
一般采用无菌密封包装,保证白糖的质量和卫生。
接下来来说说红糖的制作方法。
红糖是甘蔗经过压制、熬煮等步骤制成的,相比白糖更加自然,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
具体制作过程如下:1.压榨甘蔗汁:与制作白糖类似,首先需要将收割的甘蔗通过压榨机进行压榨,得到甘蔗汁。
2.熬煮甘蔗汁:得到的甘蔗汁需要进行熬煮。
一般将甘蔗汁放入大锅中,加热至沸腾,然后用小火慢慢熬煮。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测试及答案解析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测试及答案解析1.进入20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 2.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
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现代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防治环境污染3.化学科学将在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如何处理大量的植物秸秆的问题备受关注。
下列提出的几种处理植物秸秆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出售给工厂作工业原料B.就地焚烧成草木灰作植物的钾肥C.应用化学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制成甲烷作燃料D.应用化学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制成优质的牲畜饲料 4.下列所描述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一种原子制造出另一种或几种原子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C.蓝矾加热后变为白色固体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5.下列广告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这种口服液中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C.这种“神奇液体”加入水中,可以“以水代油”作发动机的燃料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6.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二、填空题7.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属于化学物质。
请回答:(1)加碘食盐所含的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有趣的科学实验:红糖变白糖
红糖变白糖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糖的来源和红糖的营养价值2.了解吸附、过滤和蒸发等分离方法3.培养动手能力、团队合作和科学思维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几种分离方法,控制过滤的操作条件教学难点:讲解活性炭吸附色素的功能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回顾: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5分钟(1-2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情境引入图片展示各种不同的糖果,提问学生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思考并回答)。
这些糖果最重要的组成成分都是糖,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糖有哪几种(白糖、红糖、冰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白糖和红糖的制作过程。
老师:大家觉得是先有红糖还是先有白糖?(红糖)红糖来自于哪里呢?(甘蔗和甜菜)。
那白糖来自哪里呢(红糖)。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通过实验来将红糖变成白糖。
(三)实验过程两人一组,提问和总结红糖和白糖的区别,(颜色、甜度、营养价值等),提问并总结从红糖变成白糖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将红糖中带颜色的物质去除,红糖中含有铁、胡萝卜素、叶黄素等物质,所以呈现红色),去除的方法有哪些,(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入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一、活性炭的吸附实验1)分发塑料烧杯、红糖、活性炭(2种)、洗瓶(装水)、标签纸,在烧杯上贴上标签,标上粉末状和颗粒状(或用数字区分也可),介绍活性炭的应用(新装修的房子里吸收甲醛),让学生猜想哪种活性炭能将红糖中的颜色去除,下面进行实验验证。
2)将两袋红糖分别倒在两个烧杯中,各添加约10ml的水,搅拌至红糖完全溶解;3)分别将两种活性炭加入到相对应的烧杯中,轻轻搅拌后静置5-10min,等待过程中,完成实验报告;(休息)现在如何将烧杯中的活性炭和红糖分离呢?(引入过滤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滤纸上有一些小孔,这些孔水和一些很小的物质能穿过去,而那些比孔大的物质就被阻挡在纸上,过不去了,实现了分离的目标。
二、过滤分离实验1.分发铁架台、漏斗、漏斗夹、滤纸(学校条件达不到可以不要求那么规范)2.给出装置图,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搭建自己的过滤装置3.让学生自己探索如何折叠滤纸,将其放入漏斗中,最后老师教授正确的折叠方法,和过滤的正确操作方法。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4章第1节 单糖的组成和分类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章节自我强化训练4.1.1 单糖的组成和分类1.《天工开物》中记载:人贱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
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
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文中的“枲、麻、苘、葛”和“裘褐、丝绵”的主要成分分别属于( )A.糖类、蛋白质B.糖类、油脂C.蛋白质、纤维素D.纤维素、油脂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三大基本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油脂(如植物油)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人造脂肪②植物油和动物油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③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④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是不会存在于切细胞中⑤所有蛋白质均可通过颜色反应来鉴别⑥葡萄糖和蔗糖不是同分异构体,但属于同系物⑦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⑧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A. ①③④⑤⑧B. ②⑥⑦C. ①⑧D. ②④⑤⑦3.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 三大营养物质中糖类的热能最高C. 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 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不能重新溶于水4.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和蔗糖互为同系物,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 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 葡萄糖和淀粉都能与新制()2Cu OH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D. 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5.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 三大营养物质中糖类的热能最高C. 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 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不能重新溶于水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均属于糖类B.酶是一种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硬脂酸甘油酯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高分子化合物D.动物脂肪和氢氧化钠混合加热,可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和甘油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B. 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因素C. 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D. 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组成与结构比较复杂B.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和C.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常用于医疗消毒D.甲苯的一溴代物和2-甲基丁烷的一溴代物都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9.多糖P经过如下转化可得到木糖醇。
黄糖变白糖工艺流程
黄糖变白糖工艺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黄糖变白糖那神奇的工艺流程!
你知道吗,黄糖就像是一块还没被雕琢的璞玉。
首先,得把黄糖放进一个大容器里,就像给它找了个温暖的家一样。
“哎呀,这黄糖要开始它的大变身啦!”(兴奋的语气)然后呢,加入适量的水,让黄糖在水里尽情地溶解,这就好比黄糖去泡了个舒服的澡。
接下来,就是关键步骤啦!通过一些奇妙的过滤装置,把那些杂质呀都给过滤掉。
“哇塞,这可不是一般的过滤呀,简直就是一场大筛选!”就像把不好的东西都剔除掉,只留下精华。
然后呢,把过滤后的糖水进行加热浓缩,水分慢慢蒸发掉,眼看着糖水变得越来越浓稠。
“嘿呀,这糖水变得稠稠的啦!”就如同魔术一般。
再之后,就是结晶啦!神奇吧,就这么慢慢的,白糖晶体就形成了。
“哇哦,这白糖晶体就像小雪花一样出现啦!”是不是超厉害的。
最后,把这些白糖晶体分离出来、干燥,那亮晶晶的白糖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啦!“哇,真不敢相信,黄糖真的变成白糖啦!”
怎么样,这黄糖变白糖的工艺流程是不是特别有趣呀?有没有让你特别好奇,特别想亲眼看看呢!。
教学资源: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教学资源】红糖脱色变成白糖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红糖、白糖和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蔗糖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
红糖从甘蔗和甜菜中直接提炼,含有一些有色营养物质,可用于补血和食疗,白糖是用红糖提炼加工而成,口感好可用于食品加工。
【实验用品】酒精灯、烧杯(100mL、250mL规格)、玻璃棒、温度计、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红糖、白糖、水。
【做一做】⑴称取5 g~10 g红糖投入放有40 mL水的小烧杯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加热到80℃左右,发现红色固体消失,得到红色溶液,说明红糖易溶于水。
⑵在上述溶液中加入0.5 g~1 g活性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大约15~20分钟趁热过滤悬浊液(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便可得到浅色或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
这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⑶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水浴是指实验室里以水作为传热介质的一种加热方法,适于100℃以下的加热温度)。
当滤液的总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
⑷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到室温,这时就有少量的白色晶体析出,这就是白糖。
【想一想】制糖工业要利用活性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制糖工业常利用活性炭吸附红糖溶液中的红色杂质,通过对红糖进行脱色以制备白糖。
而冰糖是从蒸发浓缩的糖溶液中慢慢冷却结晶形成的大结晶体,是最纯的蔗糖。
【教学资源】“热冰”趣味实验一般情况下,水在凝固点0℃时能凝固成冰,那么热水也能结冰吗?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栏目曾报道“手能迅速把液体变固体”一则传闻,热心的网友们与栏目组互动求证,并实地验证了实验的可行性,我们在家里可完成瞬间能凝结成“热冰”的趣味实验,设计如下“热冰”实验简单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将观赏性与趣味性融于一体。
(图甲实验)(图乙实验)【实验用品】酒精灯、温度计、铝箔纸、石棉网、铁架台、滴管、量筒、大烧杯、锥形瓶、玻璃棒、表面皿、天平(砝码);实验药剂有:无水乙酸钠(醋酸钠)、蒸馏水。
《彩虹变成糖》单元教学案例
《彩虹变成糖》单元教学案例《《彩虹变成糖》单元教学案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彩虹变成糖! 小班科学美术[教材简解]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相信科学,要从小事入手,从生活入手,彩虹糖随处可见,溶化的定义小朋友也能简单理解,彩虹糖的色彩搭配也能给孩子美的创作与享受。
[目标预设]1.初步感知彩虹糖在水中溶化的现象,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能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能注意观察实验中的现象。
3.感受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
[重点、难点]感知溶化现象,敢于表达。
能自己操作,调整色彩[设计理念]本节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幼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接触过的事物身上去寻找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并通过这样的积累慢慢热爱科学,热爱探索,在溶化后的颜色搭配上也让幼儿对美的创作得到锻炼,对美的评鉴得升华。
[设计思路]出示彩虹糖,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出示水,对比色彩,知道有色和透明的区别,教师操作溶化步骤,并分布提问色彩的变化,引起幼儿的兴趣。
示范制作彩虹拼盘,让幼儿挑选颜色,教师操作并讲解,展示成果后,让幼儿操作,搭配出自己的彩虹拼盘。
[教学过程]萌发兴趣1.教师在口袋里摇晃彩虹糖,用声音激起幼儿的兴趣。
师:老师的口袋里藏着一个神秘的礼物。
听一听,可能是什么?2.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彩虹糖发出的声音。
师:声音是什么样子的?请学一学。
(哗啦哗啦。
)(析:利用摇晃彩虹糖发出的声响,一方面可引导幼儿用听觉初步感知彩虹糖的特征,另一方面可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观察彩虹糖的颜色1.教师出示彩虹糖,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到底是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仔细看哦!变!变!变!哇!是什么?师:你吃过吗?你吃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2.教师将彩虹糖倒在桌上的白纸盘中,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糖的颜色。
师:彩虹糖的颜色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想不想看一看?师:彩虹糖有哪些颜色?(析:幼儿可能有吃彩虹糖的经验,对彩虹糖的颜色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是无意识的。
糖的发酵实验教案中班
糖的发酵实验教案中班教案标题:糖的发酵实验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糖的发酵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糖、酵母、温水、小杯子、搅拌棒、气球。
2. 图片或视频素材:糖的发酵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关于糖的知识,例如糖的种类、糖的味道等。
2. 准备一些糖果,让学生品尝并描述不同糖果的味道。
实验步骤:1. 向学生解释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糖的发酵过程。
2. 将一小勺酵母放入一个小杯子中,并加入适量温水搅拌均匀。
3. 向酵母水中加入一小勺糖,再次搅拌均匀。
4. 将一个气球套在杯子口上,确保气球封口处没有漏气的地方。
5. 观察杯子内的变化,等待一段时间,气球会逐渐膨胀。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过程中的变化,例如气球的膨胀。
2. 提问学生:你认为为什么气球会膨胀?酵母和糖有什么关系?3.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糖和酵母在一起会发生发酵反应,产生气体,从而使气球膨胀。
延伸活动:1. 邀请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糖进行实验,观察是否会有不同的发酵效果。
2. 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糖和酵母会发生发酵反应?酵母的作用是什么?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解释。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提问方式。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源】
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
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红糖、白糖和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蔗糖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
红糖从甘蔗和甜菜中直接提炼,含有一些有色营养物质,可用于补血和食疗,白糖是用红糖提炼加工而成,口感好可用于食品加工。
【实验用品】酒精灯、烧杯(100mL、250mL规格)、玻璃棒、温度计、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红糖、白糖、水。
【做一做】
⑴称取5 g~10 g红糖投入放有40 mL水的小烧杯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加热到80℃左右,发现红色固体消失,得到红色溶液,说明红糖易溶于水。
⑵在上述溶液中加入0.5 g~1 g活性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大约15~20分钟趁热过滤悬浊液(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便可得到浅色或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
这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⑶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水浴是指实验室里以水作为传热介质的一种加热方法,适于100℃以下的加热温度)。
当滤液的总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
⑷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到室温,这时就有少量的白色晶体析出,这就是白糖。
【想一想】制糖工业要利用活性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制糖工业常利用活性炭吸附红糖溶液中的红色杂质,通过对红糖进行脱色以制备白糖。
而冰糖是从蒸发浓缩的糖溶液中慢慢冷却结晶形成的大结晶体,是最纯的蔗糖。
【教学资源】
“热冰”趣味实验
一般情况下,水在凝固点0℃时能凝固成冰,那么热水也能结冰吗?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栏目曾报道“手能迅速把液体变固体”一则传闻,热心的网友们与栏目组互动求证,并实地验证了实验的可行性,我们在家里可完成瞬间能凝结成“热冰”的趣味实验,设计如下“热冰”实验简单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将观赏性与趣味性融于一体。
(图甲实验)(图乙实验)
【实验用品】酒精灯、温度计、铝箔纸、石棉网、铁架台、滴管、量筒、大烧杯、锥形瓶、
玻璃棒、表面皿、天平(砝码);实验药剂有:无水乙酸钠(醋酸钠)、蒸馏水。
【做一做】:
⑴将10mL蒸馏水倒入干净的烧杯中(用蒸馏水多次清洗),放置于石棉网上持续加热,避免温度下降太多,但不要沸腾;
⑵待1~2分钟后,将约100g乙酸钠(醋酸钠)晶体加入烧杯中,并持续搅拌溶解至不能溶解为止,上层澄清的溶液即饱和的乙酸钠溶液。
⑶将上层澄清的乙酸钠饱和溶液倒入外层套有铝箔纸的干净锥形瓶中,铝箔纸的作用是防止有异物的掺入,并放置温度计,在置于冰箱或冰浴中冷却,待温度降至40℃以下,可进行如下两项有趣的实验操作;
⑷图甲实验:小心将澄清的溶液倒入干净的表面皿中,然后用手或玻璃棒轻轻碰触溶液表面,这时可观察到乙酸钠溶液,由接触点扩散迅速凝结成白色固体;
⑸图乙实验:在培养皿中放置少许几粒乙酸钠固体,将已冷却的乙酸钠溶液慢慢倒在培养皿中,两者刚接触,溶液立即就冷凝成固体,随着倒入的溶液一直往上凝结。
【想一想】热冰趣味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此实验原理是在过饱和乙酸钠(醋酸钠)溶液中加入乙酸钠晶体,类似于水结冰一样放出大量热,静待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冷却到40℃以下,由于过饱和溶液极不稳定,若用手或玻璃棒轻轻触碰乙酸钠溶液的表面,晶体就会立即从触碰点开始结晶凝结,接触点会给结晶提供可立足之地。
再用手接触烧杯外壁,可发现会有微微烫手的感觉,说明乙酸钠晶体结晶时也会放出热量,因此称其为“热冰”。
有一款“暖宝宝”是利用乙酸钠在结晶时放热的原理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