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文是《师说》。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同时,我将在我的说课中探讨如何有效地结合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说教材
《师说》是一篇经久不衰的优秀古代文学作品。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它被编入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版)》下册第六单元“阅读与鉴赏”部分。
本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学习重点是古诗文欣赏。我国的优秀古诗文,向来以意境深邃、文辞优美、风格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学习本单元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欣赏时要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创作风格,体会其丰富的情感意蕴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针对魏晋以来的门第观念和“耻学于师”的坏风气,以非凡的勇气和见识,抨击时弊,弘扬师道,奖掖后辈,发扬新风,其对教师职责和择师原则的论述,至今广为流传。本文立论严正,结构严谨,雄辩有力。对比法和例证法的运用,是文章极具说服力,排比和对偶句式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如何正确认识老师的作用和从师的标准。
二、说学情
本篇课文面对的是本身语文学科基础相对薄弱的中等职业院校一年级学生,但是在经过高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和积累,学生还是已经有啦一些文言字词、句式等知识的积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主要是引导为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总结。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情况的分析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基础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的要求,我拟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和文言句式。尤其重点注意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韩愈论述的从师之道德思想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4、教学重点:掌握文言知识,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5、教学难点:了解韩愈论述的从师之道德思想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文言文的学习应注重语感和整体把握,要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现阶段学生普遍有能力,有条件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及学习方法:
1、诵读法:教师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可以利用
多媒体资源下载朗读范本,进行跟读。
2、质疑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提出质疑,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解决问题。
3、归纳法: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整理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学会积累文言知识。
4、拓展法:针对课文中相关观点态度,结合现实中不尊师重道的现象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
五、说教学过程
1、总体设计
《师说》一文教学安排分为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通过诵读以掌握文章大意及重点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结构层次。学习文中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体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第三课时:针对课文内涵进行拓展提升,练习写作议论文,抒发自己对时事的观点态度。
2、第一课时
(1)情景导入
教师运用多媒体资源播放《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无数先贤都论述了对师道的看法。唐代韩愈作《师说》,表达自己的观点。究竟韩愈对此有何看法,让我们一起走进《师说》。
(2)作者简介
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信息资源收集到的作者相关信息。
(3)整体感知
通过听读、跟读、齐读、个别朗读等方式进行诵读,整体感知文本。(4)理解文意
①学生自主学习,筛选文章中重要的字句,教师进行补充,弥补学生疏漏。
②小组合作,利用网络数字化资源解决重点字词,进行整句翻译。
③学生自主整理知识重点。
3、第二课时
(1)明确文体
①通过对第一课时的复习,让学生明确文体,这是一篇议论文。
②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2)分析文章第一自然段
针对中心论点,小组讨论展示,分析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是如何论述观点的。
教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师的必要性——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择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分析文章第三自然段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突破了按文章顺序教学的传统方法,根据文意进行跳跃式理解。①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第三自然段。
提问:请同学们朗读剩下的文章,从后文中找出与第一段“择师标准”相似的话。
——是故弟子不必不从师,师不必贤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②总结:这一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来阐明“从师学习的原则”的观点
孔子的行——举例论证
孔子的言——引用论证
(4)分析文章第二自然段
①这里用一个问题过渡:从师学习是如此重要的事情,那么,人们是怎
样对待“从师学习”这件事的呢?
从而引出对文章的背景简介:
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
“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
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
也就是本文中所说的:“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因此,第二段主要是针对社会这一不正之风,给予的批判和抨击。
②思考,第二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论证这一问题。
——通过对比及对比的结果,给我们展示了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之,
导致的不良结果,从而,体现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
难矣!”的社会现实,更从反面论证了“学者必有师”的中心观点。(5)分析文章第四自然段
明确文章的写作目的。
①为了嘉奖“不拘于时”的李潘。
②联系写作背景,批评了当时的“耻学于时”的社会风气。
启示:要树立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热爱学习,尊重老师。
(6)总结
我们学习语文,一定要学会从中汲取民族的、世界的优秀的精神食粮,这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
4、第三课时
写作训练:针对课文中相关观点态度,结合现实中不尊师重道的现象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写成800字左右的议论文。注意论证方法的使用。
六、说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板书是一堂课的精髓,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解读文本,我设计以下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