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情悲剧窥探中西文化之差异

合集下载

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作文

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作文

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作文《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之我见在我看来,中西方爱情文学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各有各的魅力,差异可真是个有趣的事儿。

咱先说说咱中国的爱情文学。

中国爱情文学透着一股含蓄劲儿。

就像我奶奶给我讲的她和爷爷的故事,那时候男女之间可不像现在这么开放。

奶奶年轻的时候在村子里算是长得标致的,爷爷对奶奶有好感,也不直接说。

每次爷爷从自家田里摘了新鲜的果蔬,就会故意路过奶奶家门口,大声跟旁人说些自家收成好的话,眼睛却时不时往院子里瞅着奶奶。

要是看到奶奶在院子里晾衣服或者做针线活,爷爷就会有点紧张,把手里的东西握得紧紧的。

然后把果蔬的一部分分给周围的邻居,再很“随意”地给奶奶家也留一点。

奶奶当时心里也明白爷爷的心思,但是她可不会表现出来,只是红着脸接过东西说声谢谢,转身就进屋里去了。

这在中国爱情文学里那就是含蓄情感的体现啦。

古代那些爱情诗词小说里的爱情,大多也是这种欲说还休。

就说《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之间的感情全在眉眼之间、举手投足之中。

黛玉呢,心里对宝玉是有万般情谊,可就是不直接说出口,总是借着诗呀、一些小情绪呀来表达。

宝玉对黛玉也是,含含糊糊的。

两人老是互相试探,今儿个使个小性子,明儿个闹个小别扭,这感情就像在云雾里一样。

像王熙凤那样直爽泼辣的风格在中国爱情文学里是比较少见的作为爱情主人公的。

西方的爱情文学就不一样啦。

西方人的爱情就像汹涌的潮水,热烈奔放得很。

我有一个在国外留学的时候认识的朋友,他在学校参加一个聚会时,看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女孩。

男孩完全不含蓄啊,直接上去就跟女孩自我介绍,然后就开始夸赞女孩漂亮、气质好。

在聊天过程中,男孩还邀请女孩当场跳一支舞,跳舞的时候两人的距离很近,眼神里都是浓浓的热情。

这之后,男孩对女孩展开了热烈的追求,每天送花,写信,还会在女孩的必经之路上等着她,见到就大胆地表白自己的爱意。

西方文学里的爱情也是这种风格。

你看《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一见到朱丽叶就被迷得神魂颠倒,立马就诉衷肠。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爱情这玩意儿,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个能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东西。

可这爱情悲剧啊,在中西方却有着不少有趣的区别呢。

先来说说咱们东方的爱情悲剧吧。

东方的爱情悲剧常常像是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给罩住了,这网就是封建礼教。

你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多好的一对儿啊。

两个人在书院里互生情愫,那感情就像小火苗一样,蹭蹭地往上冒。

可是呢,祝英台她家里不同意啊,为啥呢?因为梁山伯虽然是个才子,但他没什么雄厚的家底,不符合封建家庭门当户对的要求。

最后啊,这两人只能以死明志,化成了蝴蝶才得以双宿双飞。

还有焦仲卿和刘兰芝,刘兰芝被婆婆嫌弃,各种挑刺儿,焦仲卿虽然爱她,却拗不过封建家长的权威,最后也是双双殉情。

在东方的爱情悲剧里,家族的利益、社会的礼教往往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得情侣们喘不过气来。

再看看西方的爱情悲剧呢。

西方的爱情悲剧啊,更多像是命运在捉弄人。

就说罗密欧与朱丽叶吧,他们俩属于两个敌对的家族。

这俩年轻人一见面就天雷勾动地火,爱得那叫一个热烈。

可家族的仇恨就像一道深深的鸿沟横在他们中间。

而且西方的故事里,命运好像特别爱开玩笑,各种阴差阳错。

罗密欧以为朱丽叶死了,就毫不犹豫地喝毒药自尽了,朱丽叶醒来看到罗密欧死了,也跟着拔刀自刎。

西方的爱情悲剧里,个人的意志虽然很强,但总是被命运或者家族之间那种无法调和的矛盾给打败。

从人物性格上来说呢,东方爱情悲剧中的主角往往比较含蓄、内敛。

像梁山伯,他对祝英台的爱,那都是藏在心里的,最多就是偶尔眼神里流露出来那么一点小暧昧。

而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可都是热情奔放型的,一见面就又是亲吻又是表白的,毫不含糊。

在结局的处理上也有不同。

东方的爱情悲剧有时候还会带点浪漫的幻想,像梁祝化蝶,虽然人在现实里不能在一起,但在精神上、在神话的世界里,他们还是幸福地在一起了。

西方的爱情悲剧呢,就显得比较残酷直接,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真真切切地死了,没有什么化蝶之类的美好幻想,就这么硬生生地把悲伤留给读者或者观众。

中外爱情悲剧的文化差异比较

中外爱情悲剧的文化差异比较

中外爱情悲剧的文化差异比较摘要】爱情悲剧的认知和欣赏古今同理,中外同心,但是在中西之间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对汉乐府民歌的《孔雀东南飞》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作品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寻找作为爱情悲剧的文化共同因素,也探讨分析中外对爱情悲剧成因和人物性格认知偏向的不同。

【关键词】爱情悲剧文化差异比较一、两部作品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英文原名为The Most Excellent and Lamentable Tragedy of Romeo and Juliet,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的正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

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悲剧故事并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Arthur Broke)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另一说法是改编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马泰奥·班戴洛(1480?-1561)创作的一部真实故事小说。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D婚姻悲剧。

两部作品虽然时隔千年,地阻万里,但都是基于人口传诵的爱情悲剧创作出的文学作品,非常适合用来探讨中外对爱情悲剧的文化认同和差异,以下比较为了表达方便,两部作品将简称为《罗》和《孔》。

二、中外爱情悲剧认知的相同点(一)双方殉情。

这是中外爱情悲剧文化的共同基础,美满的一对无法结合而选择共同死亡。

《罗》剧叙述了一对青年恋人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私自完婚,然而却因两家是世仇而无法结合,最终为追求自由爱情而双双殉情。

《孔》诗叙述了汉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恩爱相处,却被焦母活活拆散,最后在刘兄的逼迫下一同走上了绝路。

(二)广泛同情和惋惜,两部作品都以青年恋人双双殉情为代价换来两家的悔悟与和好。

《罗》剧中面对悲惨的场面,两家世仇在亲王的训导下双双悔悟,罗密欧的父亲蒙太古说:“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一尊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差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差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差别作文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在中西方的文化长河中,都演绎出了许多令人心碎的悲剧故事。

然而,细细品味,会发现中西方的爱情悲剧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就拿咱中国的来说吧。

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共读,情意渐生。

可那时候的礼教规矩,哪能容得下他们自由恋爱。

祝英台被家里逼着嫁给马文才,梁山伯相思成疾,含恨而终。

祝英台在出嫁路上跳进梁山伯的坟墓,两人化作蝴蝶双宿双飞。

这故事里,家族的压力、封建礼教的束缚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

咱中国人讲究家族的荣誉、门当户对,爱情往往要给这些东西让步。

西方的爱情悲剧呢,算是典型。

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

可他们两家是世仇啊,那仇恨深得简直像海一样。

但爱情的力量让他们不顾一切,偷偷结婚。

结果罗密欧因为误杀朱丽叶的表哥被流放,朱丽叶为了逃避家人安排的婚姻假死,罗密欧不知道这是假的,自杀殉情,朱丽叶醒来后也跟着去了。

在这个故事里,家族的仇恨成了爱情的绊脚石。

但和中国不同的是,西方更强调个人的情感和自由,他们会为了爱情跟家族对抗,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讨论这两个故事,那场面可热闹了。

朋友说:“你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多无奈啊,他们就像是被一张大网给困住了,怎么挣扎都出不来。

”我回应道:“是啊,那网就是封建礼教和家族的期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朋友接着说:“再看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叫一个激烈,爱得轰轰烈烈,死得也惊天动地。

”我点头表示赞同:“没错,他们就是那种不顾一切,要冲破所有障碍的感觉。

”咱回过头来再仔细瞅瞅。

中国的爱情悲剧,往往带着一种隐忍和含蓄。

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感情,更多的是通过眼神、诗词来传递,那种欲说还休的劲儿,真让人揪心。

而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是热情奔放,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吻就要深情地吻下去。

还有啊,中国的爱情悲剧结局,常常带着一种理想化的色彩。

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蝴蝶,这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一种向往和寄托,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自由自在地相爱。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中的爱情观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中的爱情观

浅析中西⽂化差异中的爱情观浅析中西⽂化差异中的爱情观朱晶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命诚可贵,爱情价更⾼”,这⾸诗直接说明了爱情在⼈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更甚者则以对爱情的追求为⼈⽣的最⾼⽬的,这表明爱情的可爱与尊贵。

由于传统⽂化的不同,中西爱情观存在着较⼤的差异。

但在当前中西⽂化兼容的情况下,社会上的爱情观,既受西⽅⽂化爱情观的影响,⼜深深地带着中国传统爱情观的痕迹。

关键词:中国西⽅⽂化差异爱情观⼀、历史上中西爱情观的⽐较(⼀)中国的爱情观古代的中国是极端的男权社会,⼥⼦“在家从⽗,出嫁从夫,⽼来从⼦”。

在古代,中国的嫁娶必须有⽗母之命,媒妁之⾔,严格的婚姻制度及习俗极⼤的约束了⼈们对爱情的追求,如果男⼥双⽅⾃由结合,就是被世⼈认定为私定终⾝,通常都是也悲情为结局的。

⼀般的婚姻多由家长请媒婆进⾏说媒,讲清双⽅条件,双⽅⽗母同意,写下婚期,送上聘礼,基本上就算定了下来。

还有⼀种就是由皇帝进⾏赐婚,皇帝直接下达命令,不管任何⼈的意见,直接下达旨意,谁娶谁,谁嫁谁,不可违背,否则就是抗旨不遵,会被灭族的。

另外,还有⼀种就是指腹为婚,孩⼦还没出⽣,就指明,如男孩就为结义兄弟,⼀男⼀⼥就结定终⾝。

这⼏种⽅式,男⼥双⽅连见⾯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主选择爱情的权利。

在古代,因为受到封建旧思想的束缚,受低级社会制度的制约,他们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许多美好的⾃由爱情总是被⽆情的拆散,例如:梁⼭伯与祝英台为爱化蝶的爱情⾄今使⼈赞不绝⼝,更是为后⼈留下经典的梁祝曲。

还有不少⼥⼈成为了政治牺牲品,被强迫进⾏政治联姻,这拆散了⽆数彼此恩爱的情侣,例如范蠡和西施就是政治的替代品,“昭君出塞”也讲述了牺牲⼥⼦爱情换取政治的事件。

(⼆)西⽅的爱情观与古代中国有类似的地⽅就是,古代西⽅的阶级等级制度也⾮常森严,婚配也讲究“门当户对”,但不同的是在爱情的追求上相对的⼤胆和⾃由得多。

他们在选择⾃⼰未来⼀半时,个⼈有相对的⾃由。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差异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差异

• 城市的统治者决定驱逐罗 密欧,下令如果他敢回来 就处死他。朱丽叶很伤心, 她非常爱罗密欧。罗密欧 不愿离开,经过神父的劝 说他才同意暂时离开。这 天晚上,他偷偷爬进了朱 丽叶的卧室,度过了新婚 之夜。第二天天一亮,罗 密欧就不得不开始了他的 流放生活。罗密欧刚一离 开,出生高贵的帕里斯伯 爵就来求婚。凯普莱特非 常满意,命令朱丽叶下星 期四就结婚。
这时,朱丽叶也醒过来了。人越来越多, 神父还没来得及顾及朱丽叶,就逃走了。 朱丽叶见到死去的罗密欧,也不想独活 人间,她没有找到毒药,就拔出罗密欧 的剑刺向自己,倒在罗密欧身上死去。 两家的父母都来了,神父向他们讲述了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儿女失去,两 家的父母才清醒过来,可是已经晚了。 从此,两家消除积怨,并在城中为罗密 欧和朱丽叶铸了一座金像。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 真诚的爱情永不是走一条 平坦的道路的。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 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 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 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主要作品 《汉姆雷特》、《奥赛 罗》、《李尔王》、 《麦克白》及悲喜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 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 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 事件。一天,凯普莱特家举 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 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 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 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 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 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 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 起来
Page 7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绎成今天这一本戏剧。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一、本文概述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最为深沉且复杂的一种,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成为了文学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主题之一。

尽管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大相径庭,但爱情的力量却总能在不同的故事中引发共鸣。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西方两部经典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来探讨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共性与差异。

两部作品都以悲剧结尾,展现了爱情在社会束缚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冲突与挣扎,成为了各自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文化背景、悲剧成因、表现手法以及悲剧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深化对中西方爱情悲剧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爱情悲剧的共同点,还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各自文化中的独特之处,从而丰富我们对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理解。

二、背景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爱情悲剧虽然跨越了东西方的文化界限,但它们所根植的社会背景却各具特色,为这两部作品的情感深度和悲剧色彩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那个时代,封建礼教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婚姻往往是由父母和家族来安排的,个人的情感和意愿往往被忽视或压抑。

在这样的背景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就显得尤为珍贵和悲壮。

他们两人虽然情深意重,但却无法抗拒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最终选择了殉情。

他们的爱情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压迫的写照。

相比之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则发生在欧洲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也开始发生变化。

尽管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仍然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阻碍,但他们更加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反抗权威和传统。

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地体现了人性的冲突和矛盾,以及个人在追求幸福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咱来聊聊中西方爱情悲剧的那些事儿。

这就像是两个不同风格的爱情悲歌合唱团,各有各的调调。

先说说咱中国的爱情悲剧吧。

在中国的爱情悲剧里,那往往是外界因素像一群捣乱的小鬼,横在爱情中间。

就拿梁山伯与祝英台来说,这两人那可是情投意合,感情好得像蜜里调油。

可是呢,封建礼教这个大坏蛋就冒出来了。

祝英台她老爹老妈就觉得,门当户对才是正理儿,梁山伯这个穷小子怎么能配得上自家闺女呢?于是就棒打鸳鸯。

最后这俩苦命的恋人只能化蝶双飞,这悲剧里透着一种无奈,就像一朵盛开的花被暴风雨无情地摧残。

还有牛郎织女,牛郎就是个普通的放牛郎,织女呢,那可是天上的仙女。

他俩相爱了,这本来是个挺美好的事儿。

但天条这个铁面无私的家伙不同意啊,王母娘娘一挥手,就用银河把两人隔开了。

每年只能见一次面,那是多心酸的事儿。

这种爱情悲剧往往是社会规则、家庭观念这些强大的外力,把爱情硬生生地给扯开了,就像拔河比赛,爱情这一方总是输得很惨。

再看看西方的爱情悲剧。

西方的爱情悲剧里,更多的是人物自身性格里的小怪兽在作祟。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人来自有世仇的家族。

他们俩倒是不管不顾地相爱了,这爱情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可是呢,罗密欧他太冲动了,一听到朱丽叶“死”了的消息,也不搞清楚状况,就跑去殉情。

朱丽叶呢,醒来看到罗密欧死了,也毫不犹豫地跟着去了。

他们的爱情悲剧就像是两辆开得太快的跑车,因为一时的莽撞,就撞得粉身碎骨。

从结局上看呢,中国的爱情悲剧有时候还会给人一点希望的小尾巴。

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了,这好像是在说,虽然在现实里他们被打败了,但是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的爱情还能继续。

而西方的爱情悲剧往往就特别决绝,罗密欧与朱丽叶死了就死了,那是一种彻底的绝望,就像黑暗中最后一点烛光也被吹灭了。

总之呢,中西方爱情悲剧就像是两个不同的爱情悲剧大观园,各有各的精彩和悲哀之处。

中国的爱情悲剧更多是被外界力量拉扯,西方的爱情悲剧更多是被自己人坑了。

中西方爱情悲剧文学作品的区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文学作品的区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文学作品的区别作文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在文学的世界里绽放出无数凄美而动人的花朵。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都不乏爱情悲剧的身影,但它们却有着诸多显著的区别。

先来说说咱们中国的爱情悲剧文学作品。

就拿来说吧,那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和梁山伯同窗数载,暗生情愫。

可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严重的时代,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祝家压根瞧不上梁山伯的家境,强行把祝英台许配给了马文才。

梁山伯得知后,郁郁而终。

祝英台在出嫁途中,路过梁山伯的墓前,那墓竟然神奇地裂开了,祝英台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随后两人化作了一对蝴蝶,双宿双飞。

这里面的爱情,充满了无奈和隐忍。

祝英台在面对家族的压力时,虽然也有反抗,但更多的是默默承受。

她的内心想必是痛苦万分的,一边是深爱的梁山伯,一边是无法违背的家族。

而梁山伯呢,也是个温文尔雅的书生,没有那种激烈的反抗,只是把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中国的爱情悲剧,往往受到社会制度、家庭伦理的重重制约。

像里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也是因为婆婆的刁难,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

在这些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似乎总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左右,他们的反抗显得那么微弱,却又那么坚定。

再看看西方的爱情悲剧文学作品,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

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

可他们两家却是世仇,这爱情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阻碍。

但他们可不像中国的爱情悲剧主人公那样含蓄隐忍,罗密欧为了朱丽叶,敢和家族对抗,朱丽叶甚至假死来逃避婚姻。

他们的爱情热烈而奔放,充满了激情和冲动。

西方的爱情悲剧,更多地强调个人的情感和意志。

主人公们会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勇敢地去追求,去抗争。

他们不会被传统和社会的枷锁束缚住,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捍卫自己的爱情。

比如说,玛格丽特身为一个交际花,却爱上了阿尔芒。

尽管她知道这段爱情不会被世人所接受,可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

阿尔芒的嫉妒和误会,让玛格丽特身心憔悴,但她依然深爱着阿尔芒,直到生命的尽头。

从文化差异透视中西方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

从文化差异透视中西方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

从文化差异透视中西方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西方两部经典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探讨文化差异如何影响这两部作品的情节发展、角色塑造以及悲剧结局。

我们将深入分析两个故事中的核心元素,包括爱情、家庭、社会规范和文化传统,以揭示这些因素如何塑造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故事,并导致最终的悲剧结局。

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对爱情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影响,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看待和处理爱情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冲突。

这种比较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中的爱情观念,也能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为现代社会中的爱情和婚姻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东方爱情悲剧的典范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爱情传说之一,展现了东方爱情悲剧的独特魅力。

这个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经过历代文人的加工和再创作,逐渐形成了今天所熟知的版本。

在这个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于书院,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

然而,由于家庭背景和社会等级的差异,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来自双方家庭的强烈反对。

祝英台被迫嫁给马文才,而梁山伯则因情所困,最终忧郁而终。

在得知梁山伯的死讯后,祝英台选择了追随他而去,选择爱情而非生命,最终两人在墓中化作了蝴蝶,双飞双宿,永不分离。

这个故事所展现的爱情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和文化的悲剧。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对爱情的束缚和压迫,同时也反映了东方文化中对于忠贞、执着和牺牲的崇尚。

在这个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超越了生死,成为了永恒的象征。

与西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相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文化背景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然而,它们所揭示的爱情真谛和对人性的探索却是相通的。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爱情都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作为东方爱情悲剧的典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东方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窗口。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一、自由的爱情,理想的追求是两部作品的共同主线爱情是人生永恒的话题,追求自由的爱情是人人所向往的。

因此,爱情这一主题也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两部作品故事的开端都是来自于男女主人公的自由相爱。

《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的正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实为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

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悲剧故事并4i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Arthur Broke)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

该剧曾被多次改编,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罗》中,来自蒙太古家族的罗密欧在一次宿仇凯普莱特家族举办的宴会上对美丽的朱丽叶一见钟情,当即上前表达了爱慕之情。

明知有阻力,两人仍然无法抑制住爱恋,并在神父的帮助下结成了夫妻。

在一次意外中,罗密欧杀死了凯普莱特家族的提伯尔特,这使得两人的爱情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然而朱丽叶面对父母的责难和逼迫仍然对罗密欧不离不弃,甚至为了逃避父母为她选择的婚姻而在神父的帮助下服下一种可以让人假死的毒药,以求取得与罗密欧远走高飞的机会。

阴差阳错,不知情的罗密欧误以为心上人真的离他而去,选择了与心上人一起殉情。

当朱丽叶醒来后看见服毒死去的罗密欧,1i想独活人间,拔剑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终实现了两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梁》(以下简称《梁》)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一起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祝故事经中国民间流传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影响深远、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梁》中,梁祝经过化装求学、草桥结拜、三年同窗、十八相送之后,两人已经难分难舍,尤其梁山伯在师母那里得知英台乃女子之后,欣喜不已。

中西爱情悲剧观的审美差异

中西爱情悲剧观的审美差异

中西爱情悲剧观的审美差异爱情是美的,同时带着原欲的、激情的,因此爱情既有创造性,又有破坏性。

爱情悲剧,无非是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爱,或者爱了不能在一起。

古老的中国人面对爱情悲剧,通常是将爱情埋在心里,自己去承受那不得的悲哀,西方则宁愿和爱人一同死去,也要捍卫自己的爱情。

我们要探究的,是那些东西阻碍了人们的爱情的发展。

古希腊人认为最高贵的爱情是有德行的年长者和一个有美貌的少年之间的,他们之间的爱一般不会长久,少年的年龄一般在12-17岁,少年长大成人,还会娶妻生子。

因为古希腊城邦歧视女性,追求爱情除了满足肉欲之外美的的功能。

悲剧作家阿伽通获奖,邀请朋友来庆祝。

赫西俄德:著有《神谱》。

希腊神话体系:原始神:卡俄斯大地之神:盖亚地狱深渊神:塔尔塔罗斯爱神:厄罗斯卡俄斯独自生下了幽冥神厄斐琉斯和夜神倪克斯,他们两个通婚,生下光明神埃特耳和昼神赫墨拉。

盖亚单独生下天空神乌拉诺斯,海洋神蓬托斯和丛山神乌瑞亚。

斐德罗:话题的提出者爱神是最古老的神,给了我们最多的好处。

好处:给人类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引导作用。

让人为善感到自豪为恶感到羞愧,从而使社会井井有条。

因为在爱人面前,人们都想做好事,不愿意做恶事。

包塞尼亚:阿伽通的爱人,他们的爱情维持了一生。

普通之爱,神圣之爱。

限制普通之爱,敦促人们追求神圣的之爱。

厄律克西马可斯:医生。

爱不止是人类现象,还是整个世界的现象。

爱具有普遍性,如医药学,音乐学,神与人的交流。

指出爱是一种神秘力量,推动宇宙万物繁衍发展。

爱是需要克制的。

阿里托斯芬:喜剧作家。

归一说爱情就是对神灵的虔诚与尊敬,这个过程中可以回归自我。

最初的快乐和幸福。

阿伽通:悲剧作家。

爱神具有什么特质,能够给我们那些好处。

因爱神不是最古老的神灵,而是最年轻的。

因为爱情常在年轻人之间发生。

古老时期的冲突也是因为没有爱。

爱神是美的,流动灵活的。

因为能打动他的只有柔软的心灵,他会在不同人和美丑之间做平衡。

爱神公正,节制,智慧,勇敢。

中英爱情悲剧的文化审视

中英爱情悲剧的文化审视

中英爱情悲剧的文化审视——《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对比透析每个民族都有其对爱情婚姻的独特理解,但纯洁美好、坚贞不渝的感情却是每个民族追求向往的最高境界,因而,每个民族都有其纯情爱情的典范。

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英国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这二个爱情故事都是讲年轻男女相恋不能结合,自杀而亡这一共同母题。

本文将中国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重新置放于其诞生的文化土壤中进行多层面的探究和体察,期望对二国文化特质有所把握。

一:异曲同工之妙《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经过民间传唱和历史的沉淀,终成为流芳百世的艺术典范。

这二部爱情悲剧无论从母题来源、基本情节、思想题旨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1、母题来源:三部爱情悲剧均取自于本民族的民间爱情故事,后经剧作家之手的再创作成为纯殉情典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在江南一带更是流传甚广。

最早出现在东晋,后被改编成戏曲上演以后,梁祝的形象活跃于不同剧种的舞台上经久不衰,成了传统剧目。

有些唱段更是脍炙人口,传诵不息。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源于5世纪的希腊传奇,1562年英国诗人布鲁克据此传说写了一首长篇叙事诗《罗密欧与朱丽叶哀史》,故事便传入英国。

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根据这首长诗写成《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

2基本情节:二部爱情悲剧的基本情节相似:一对青年男女自由相爱;他们的爱情都潜伏着危机;男方向女方求婚遭拒绝;期间有好心人从中成全;女方家仍违背女意将她嫁与他人;一方死,另一方在其坟前为其殉情。

徐剧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在杭州求学过程中对同窗三年的好友梁山泊暗生情愫,可梁山伯竞不知祝是女儿身。

几经曲折,梁山伯父母向祝家提亲,而祝父不顾女儿的反对硬是将其许配给马家,梁山伯为此怅然不乐,相思成疾而魂归西天。

祝英台闻之后,到梁冢前失声哀恸,忽然冢裂,祝投而死。

莎剧中维洛那名城两大家族的后代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一次假面舞会上一见钟情,彼此真诚相爱,可两家“累世的宿怨”从根本上就取消了他们结合的可能性。

中西文化里爱情观的差异

中西文化里爱情观的差异

中西文化里爱情观的差异文化可能体现在生活中,但文化也一定隐藏在语言里,我们说什么样的话,自然就会有这个语言体系所构建的价值观。

而且在这种文化氛围里被培养的人也会反过来去维护培养他的文化环境。

所以关于中西文化里人们对于爱情的差异理解,必然是和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有关,今天我要从语言这方面去分析这种差异的众多原因之一西方人在谈论爱情的时候最常说的话是:ILOVEYOU,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爱你,这背后隐藏的一个思维逻辑是我在主动在选择,寻找一个我爱的人,因为要自我实现,自我的地位就被不断提高,所谓爱情必须是我爱的,而不能是其他的,自我在爱情中应该是具有主导地位的,凡是我爱的我愿意为之付出一切。

所以西方的爱情观必然是从自我出发去寻找自己爱的人,然后把自己的爱投射到对方身上从而达到自我实现。

于是有这样一首短诗叫“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因为爱情是生命的进一步实现,但是后面还有两句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要了解后两句就要了解西方文化是如何设计一个人的,以及西方人嘴里所谓的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大家感兴趣,那下次一起讨论。

总是不是我们以为为所欲为。

传统文化中认为是因为对方的一些特征让自己去爱上对方,当然自己的特点也会让对方去爱上自己。

爱情的出发点是因为对方本身的独一无二,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喜欢让对方变得独一无二、有了这个区分人们就避免陷入那种爱而不得的痛苦之中。

因为爱而不得的大部分人只是考虑自己,而忽略了对方作为人的完整性。

于是中西文化中关于爱情的差异主要是对于自我的认知不同,西方人认为自我具有独立意义,于是爱情一定是从自己出发。

然后去寻找自已所爱的人,而且这种爱情也不用非要构成一个家庭,因为就算一些时刻特别喜欢,但是下一时刻可能心思会发生变化就不喜欢了,毕竟人心是经常变化的。

而中国人认为人的意义在于关系,于是爱情是因为对方的存在才会完整,一个人在那里不停说我爱谁谁,爱得有多深,大家看了会觉得这个人是神经病。

论 中 西 方 爱 情 悲 剧

论 中 西 方 爱 情 悲 剧

论中西方爱情悲剧仿佛是天边的一线曙光,都说它很远,很远。

那些曾经感动你我的故事,那些关于时空穿越的幻想,那些白了头的爱情,那些炫了目的财宝,那些沉浮在虚浮飘渺间的传说,总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直到有一天当你在光影交错中,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传奇,就在你我之间。

爱情是什么?有人用科学理性的观点给予解释,认为爱情是男女之间荷尔蒙发生的化学反应,最长时间只能持续18个月。

显然具有浪漫情怀的中国人不喜欢这个解释。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我们看来,爱情是一种可通达三界六道,让人、鬼、妖、仙都无可奈何的神奇之物。

与其他文化相比,东方的爱情传说在人文关怀的同时,更充满了一种神奇和魔幻的色彩。

梁祝化蝶、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以及白蛇与许仙的故事被称为中国四大爱情传奇。

这些爱情传奇惊天地、泣鬼神,让生活中被柴米油盐所浸泡的男欢女爱自惭形秽。

人们喜欢这些爱情传奇,在它们身上寄予着最美好的愿望。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时代的传诵吟咏之后,电影借助现代科技让传奇从“口口相传”到“眼见为实”,并为古老的传奇赋予了现代的、现实的意义。

说到爱情传奇,中国人最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了。

梁祝的爱情故事最早起源于东晋时期,经过世代留传,已经演变成中国最感人的爱情故事。

经由小说、鼓词、各个版本的戏剧,梁祝的故事情节随着时代的进程和艺人票房价值的驱使由简单而趋于复杂。

电影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故事。

早在1963年李翰祥就导演了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十年后,导演徐克的《梁祝》对这个故事进行了重新演绎。

2003年,内地导演蔡明钦通过动画赋予了这个古老传奇新的表现形式。

这些演绎再次说明了这一爱情传奇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

总的来说,1963年李翰祥的版本和2003年的动画版本在故事的叙述上都遵循传统,是一种经典演绎,而徐克导演的版本则被加入了很多时代和新潮的注解。

从悲剧精神差异透析中西文化异同

从悲剧精神差异透析中西文化异同

案” 候, 的时 卡洛斯忽然打电 话到现场说你们的答案都不对, 电 视台听到后, 立即搞了 个隆重的“ 现场秀” :派出一架飞机把卡
洛斯从老家接到演播现场, 让卡洛斯亲 自 揭开石头的“ 谜底” 。 卡洛斯来到现场后告诉大家说: 它就是一块石头, 没有其他意 思。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卡洛斯的诗歌在巴西的“ 流行” 程度和
Brooks 合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原版引进, 文中译 文为笔者所译。 ③ 在巴西也有个如同我们“ 幸运52"的娱乐性有奖竞猜电 视节目, 有次竞猜题目 便是分析卡洛斯《 在路中间》 这首诗中的 “ 石头” 是什么, 人们踊跃发言, 就在主持人要公布所谓“ 正确答
该怎样飞走。
徒劳地固定肴些许人物。 他们在那里一直是 自由的, 他们都知道— 如果需要的话— 在室内的明暗对照之中
等。 观众从她们的遭遇获得的悲剧美感 , 不是由于其地位的高
雄在结局必须死去,如果没有这个牺牲或死亡, “ 他就不成其 为英雄, 便不能以自己个人为代价实现永恒的本体力量, 实 现世界的不可逾越的生存法则。” 可见, 西方悲剧的结局是英
穿越 肉体的漫漫长旅 。 注释 :
家庭的印痕留了下来 遗失了许 多肉体的行迹。 但剩下的也足够暗示 出 每一具肉体都是溢满惊奇。
这 张全 家福 的画框
① 本文所用诗歌译文都是北京大学世界文学所胡旭东
老师所译。
② Understanding Poetr 第四版, y Warren. R. P. & Cleanth
夫 货 20 年 号 旬 教 科0 6 1 上 刊 0“
从 悲剧 精 神 差 异 透 析 中西 文化 异 同
李 成
(石河子大学 商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1300)

中西文化不同,爱情不同

中西文化不同,爱情不同

中西方文化不同,爱情不同随着改革开放,全球化趋势下文化多元对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的冲击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国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发生变化,传统文化对国人的影响逐渐变弱。

因此,在文化多元背景下,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

由于文化不同,爱情表现也不同。

什么是西方文化爱情?什么是传统文化爱情?先从东西方哲学说起,哲学不同,思维不同,中西方文化不同。

西方哲学引用《马克思哲学》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矛盾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序。

假如矛盾双方达不到转化条件,矛盾双方更多表现为斗争性,因此,西方文化更偏重个体。

传统哲学《易经》阴阳观念,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

因此,中国传统哲学更偏重整体,重视家庭。

由此得出,西方文化爱情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传统文化爱情更注重家庭伦理。

下面我们来分析传统文化爱情和西方文化爱情的差异:(一)对于爱情表达的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女性或是男性讲究情感的内敛。

因此总是会将感情化在生活中,融进眼神里。

而在夫妻生活中,表达爱意也并不会通过言语,而是以实际行動。

而西方文化则讲究直率地表达感情,对于真爱若不勇敢追求。

因此总是会将情感明确地表达出来,用行动与语言相结合,勇敢的追求真爱。

(二)对爱情维持的差异中国的感情是爱情与家庭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在传统文化中,夫妻之间的感情是爱情与亲情相融合,在传统的婚姻体系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基础上建立的婚姻关系,往往是在亲情基础上发展的爱情。

西方的爱情与家庭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爱情延伸至家庭,家庭更多是作为双方爱的聚集而不是对双方的束缚。

维持感情的基础更多靠的是爱情中的双方而不是家庭或者孩子等其他因素。

(三)爱情时效性的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情更讲究的是日久生情,双方彼此磨合,彼此了解,让对方在自己的生活中占据一个不可磨灭的位置。

解读中西爱情悲剧的差异性

解读中西爱情悲剧的差异性

每个民族都有其对爱情婚娴的独特理解,但纯洁美好、坚贞不渝的感情却是每个民族追求向往的最高境界。

在戏剧舞台上。

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作为经典的爱情悲剧而熠熠生辉。

本文将其置放于各自诞生的文化土壤中进行探究和体察。

对中西文化体系中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追踪溯源。

解读中西爱情悲剧的差异性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性体现在人与自然、与家庭的关系上,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家庭为本位,注意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西方强调征服自然。

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中华民族性格含蓄、深沉。

重整体、尚人伦,有着依附人格意识;西方民族热情、奔敞,大胆追求世俗生活,注重享受生命。

信奉爱情至上,有着极强的独立人格意识,正是这种文化心态的不同,使爱情悲剧中男女主人公在感情的表达以及面对悲剧的抗争意识上呈现差异。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戏剧舞台上影响最大的是越剧版,其主人公表达爱情隐蔽而又含蓄:祝英台虽深爱着梁山伯,同窗三年却始终羞于启齿,直到“十八相送”才六次用语言曲折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先煞费苦心地用各种比喻和暗示。

可憨厚的粱山伯偏偏不能理解,那边祝英台虽气得嗔他是“垛头鹅”。

仍然不敢公开真相,舞台上演的是“趣”,可情节发展上是丧失了明确两人爱情关系的最佳良机。

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用最直接、最热情的语言来表达双方的爱情,炽热而义明确。

罗密欧在舞会上一见朱丽叶,就将其视为“天上明珠降落人间”,是“一位绝世的佳人”,主动邀请朱丽叶跳舞。

舞会散后,罗密欧“惜着爱的轻翼飞过围墙”,来到朱的窗前诉说“朱丽叶就是太阳!那是我的意中人。

啊!那是我的爱!”朱丽叶在月夜花园中的心灵独自也大胆热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

我便不愿再姓凯普莱特”,并承诺将整个命运交托给罗,随他到天涯海角。

如此的直接、大胆的情感表白,势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从经过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对待爱情表现得清醒、理智和成熟。

他们的爱情产生于朝夕相处,先相知后相爱,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对待爱情可以蜕是狂热和无所顾忌的。

从中西方爱情悲剧中透视中西文化差异—《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

从中西方爱情悲剧中透视中西文化差异—《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

分水岭

一 个 分 水 岭 : 自 由 爱 情 的 杀 手 中西悲剧的不同很大程度地体现在情节构拟的不同上。西 方悲剧重视事件的偶然性及个人失误造成的恶果,而中国 悲剧侧看重情节的必然性和强大势力影响 第 二 个 分 水 岭 : 东 西 方 伦 理 观 念 的 差 异 身处东西方不同的社会背景,使的两部作品的爱情也深深 地烙上了各自独特的伦理痕迹。
交叉点

一 个 交 叉 点 : 爱 情 国 度 的 自 由 追 求 爱情是幸福的起点,是生命的延续,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常 见的主题。两部作品故事的发生就都是因为男女主人公的 自由恋爱。 第 二 个 交 叉 点 : 青 春 生 命 的 绝 唱 如果说作为两部作品的第一个交叉点是男女主人公对爱情 自由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故事进行的话,那么男女主人公的 双双殉情作为两部作品的共同结果,则形成中西这两部著 名悲剧的第二个交叉点。 第三个交叉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成功运用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表现手法的 运用上就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即都运用了现实主《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的爱情故事能够古今传唱,经久不息,是因为它们带着人 们对自由爱情的渴望、追求,也让人们体验到了爱情理想 的巨大力量和为爱付出的壮美画面。但是由于东西方社会、 文化、伦理的差异,作品人物性格和作品创作者思想的不 同,也让这两部经典的爱情故事各具独特的魅力。
从中西方爱情悲剧中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比较研究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ove Tragedies —A Comparison of
Romeo and Juliet & Butterfly Lover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不同,对爱情的理解不同,自由、纯洁、幸福爱情为不同民族所追求,都有其爱情的典范。

汉民族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西方民族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这两个极富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讲述的都是一对真挚相爱的青年男女由于封建礼教及门第观念的束缚而不能结合,最终为忠贞不渝的爱情献身,有着殉情这一共同主题。

作者将对中国越剧《梁祝》和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所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主人翁的语言心理特征进行多层面的探究,为读者解读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之渊源,解析主人翁对爱情的态度以及为捍卫爱情所采取的行为。

一、两部爱情悲剧的相似性1.内容性质相同,都是爱情悲剧。

两个动人的故事都是爱情悲剧的代表作,共同点是歌颂了至死不渝的忠贞的爱情。

罗密欧的死源于误会朱丽叶已死,但当朱丽叶看到自己心爱的人死在自己面前时,毫不犹豫地拔剑自刎,以死殉情;祝英台看到自己心爱的梁山伯故去,便不惜撞开荒冢,与梁山伯共同化蝶。

它们所弘扬的都是人类数千年来所崇尚的自由、平等、幸福、美满婚姻之人生观,这也是东西方文学名家的匠心独运之处。

为了实现这样的人生价值观,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唤起后人抛弃封建愚昧、落后的爱情价值观。

戏剧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够摒弃两个家族间的仇恨,真心相爱;梁山伯与祝英台置封建门第观念于不顾,互表钟爱。

此外,两部爱情悲剧的基本情节相似:一对青年男女自由相爱;他们的爱情都潜伏着危机;男方向女方求婚,遭女方家庭拒绝;期间好心人从中成全;女方家仍违背女意将她嫁与他人;一方死,另一方在其坟前为其殉情。

两位女主人公均是封建婚姻的叛逆者,自由幸福的追求者。

2.主题思想相同,追求自由爱情两部爱情悲剧都是通过一对青年恋人之死来抨击封建家长的专制,抒发了人们对自由婚姻的强烈愿望,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理想。

两部文学作品反映了一个共同主题思想。

这样超越时代、国界、民族的共同主题无疑折射了东西方民族所共有的渴望婚姻自由。

两部悲剧热情地讴歌了青年男女坚贞不渝的爱情。

在某种程度上,即是个人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是两种不同的道德、伦理观念之间冲突的结果。

构成悲剧冲突的不是两个家族,而是两种社会道德力量:一种是残酷、凶恶和复仇的封建精神,另一种是爱情、友谊、和谐的文艺复兴风尚。

二、两部爱情悲剧的差异性1.东方“爱”的含蓄西方“爱”的直率1.1东方“爱”的含蓄《梁祝》整个剧情涵盖了求学风波、草桥结拜、三年同窗,十八里相送、登门求婚、楼台相会、逼婚出嫁、吊孝哭灵、祭坟化蝶等情节,《梁祝》剧情的时间跨度至少五年,非常漫长。

是“爱”的含蓄使戏剧情节循序渐进,缠绵悱恻,耐人寻味。

这正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古老东方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念,即“男尊女卑”与“家族本位”长期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站统治地位的结果。

“男尊女卑”,在封建社会时期,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子轻易对一个男子表示爱慕被认为可耻或伤风败俗。

“家族本位”婚姻的建立不仅需要门当户对,更需要家长对婚姻的决定。

尽管祝英台是祝员外的掌上明珠,父亲对英台疼爱,允许她女扮男装去求学,但在婚姻这个重大问题上,祝英台没能冲破封建门第观念和家族意识的藩篱。

女扮男装的祝英台直到同窗三年后才向聪颖好学的梁山伯表明自己的女儿身及对其爱慕之情;十八里相送的路上,祝英台的多次暗送秋波,梁山伯也未敢直截了当地接受梦寐以求的红颜知己的求爱。

梁祝为自己的命运而抗争所采取的行动是迂回、被动、“忍”、“让”以缓和矛盾,最终换来的是自身爱情的悲剧。

这是受“父母之命,门当户对”等封建礼教束缚及影响在中国人示爱表白上具体表现。

正是封建礼教中的“男女授受不亲”,使青年男女们的爱情表达委婉含蓄;它是中国封建礼教的桎梏,男女爱情表达的一种必然行为方式。

也正是由于这种含蓄的示爱,才使得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更加叹为观止。

从而造成了中国人委婉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狂热直率的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1.2西方“爱”的直率《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的时间跨度不过五天,在这短暂的五天里,罗朱经历了相识、相爱、成婚、到殉情的整个过程,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五年相比,其剧情时间跨度要短得多,这充分表明了西方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的大胆与直率。

这种直接而狂热地追求爱情的方式进一步体现了十六世纪末西方社会的民族文化之心理定势和审美理念。

谈到西方民族文化之心理定势和审美理念,就不得不提及西方文化的渊源,因为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和审美情趣无不受其文化影响。

西方古典文化不像东方儒家文化那样一脉相传,它起源于希腊,发扬光大于罗马,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则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现代文艺复兴两个高峰之间的一个插曲。

朱丽叶月夜花园中的心灵独白,大胆而又热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并承诺将其整个命运交托给罗,随他到天涯海角。

莎剧中罗密欧、朱丽叶用最直接、最热情的语言来表达双方的爱情,炽热而又明确。

这种直率的表达“爱”的方式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摆脱中世纪宗教“禁欲主义”,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任何民族文化之心理定势和审美理念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文艺复兴提倡以人为本、以人性反神性、以个性自由、理性至上和人格全面发展。

个人的权力、个人的独立性及个人的自由得到充分肯定和发展。

罗朱的爱是那么迅速、坦率和疯狂,她们的爱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以神本、迷信为基础的基督教文化一千四百多年的压迫后,火山式爆发。

以悲剧收场,换来世仇和解,亦是一种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爱情表达上的含蓄与直率,是不同的文化的必然表露;两种完全不同文化的民族心理结构和审美情趣左右着东西方男女示爱的表达方式。

2.东方“死”的浪漫与西方“死”的沉重2.1东方“死”的浪漫从爱情悲剧窥探中西文化之差异□石家庄学院外语系杨国燕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谷素华190摘要: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我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在儿童文学的视野下,从儿童、文学和审美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审美化教学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散文《雪的面目》说:“我们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国度。

”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重新认识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所教学的“语文”,让孩子们“站到语文中来”!儿童早在一九二零年,周作人就在《儿童的文学》中精警地论述了儿童教育的问题:“我想儿童教育,是应当依了他内外两面的生活的需要,适如其分的供给他。

……第一须注意于‘儿童的’这一点,其次才是效果,如读书的趣味,智情与想象的修养等”。

以周作人的论述来关照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儿童文学审美化———谈儿童文学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杨士荣《梁祝》剧情中,英台路经山伯之冢,哭祭梁山伯后,一头撞裂坟墓,钻进去以死殉情。

蝶舞凝山魂,花开想玉颜。

两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在人间万花丛中。

死得不仅悲壮而且美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这是东方以“大团圆”为特征的一个重要例证,是“中国人民传统的审美心理与情趣的必然要求:追求心理满足的完整性;强调和谐中正和乐观向上精神的完美性;善恶终须有报的目的性”(焦文彬,1990:205)这样就营造出了一种情意缭绕、余韵飘渺的意境美,极富东方色彩的人情魅力。

其具体特征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相识,历经数次周折,磨难,悲伤等,最后喜结良缘。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东方民族自古至今对纯真自由爱情的一种美好心理祝愿,对忠贞不渝爱情的赞誉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审美心理特征,这就是诸多文学巨匠或民间艺人对梁祝这对有情之人之死赋予浪漫娇媚色彩之所在。

死的美丽而浪漫,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关于“好人必得好报”因果报应认知结果,是关于相信“涅槃”和人有“来世”的一种至诚的具体表现。

东方人不希望美丽的爱情死去,才以浪漫的形式歌颂着它的永生。

2.2西方“死”的沉重《罗密欧和朱丽叶》剧情中,两个年青人死得沉重,丝毫没有半点浪漫可言。

劳伦斯神父帮助朱丽叶假装服毒自杀,来谢绝帕提斯提亲。

罗密欧以为朱丽叶死去,便在朱丽叶的灵床前喝药自杀。

朱丽叶苏醒来,发现自己的爱人已死,拔剑自吻徇情身亡。

对于“死”的观念,他们的表现却相当沉重。

西方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人生的目的不在来世而在今生,在于追求现实的快乐与自由。

尽管莎剧情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人文主义的英雄战士,他们把人文主义思想演绎的淋漓尽致,但是在西方民族心理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有千余年历史的基督教文化不可能转顺即逝,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督教文化之烙印在西方社会无处不在。

在东方民族心理结构中世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人的生命,而在以神本、迷信为基督教文化核心的西方人看来,在上帝面前,人的生命卑微,无足轻重。

生命既然如此,死就显得凝重而冷漠;现代西方民族的诸多心理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是以基督教文化为基调的。

基督教主张以神为中心,耶和华上帝是永存的、至高无上的神,耶酥是他们的救世主。

基督教会宣扬禁欲主义,要求人们放弃一切美好的理想和人生欲望,去追求虚无缥缈的彼岸幸福。

他们认为只有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给上帝、奉献给上帝及其新娘(教会),才能求得上帝的宽恕、赦免与救赎,获得来世的永生,也只有这样才有自由和幸福可言。

在殉情方式上,朱丽叶自刎而死,很血腥、悲壮,西方文化的性质决定其悲剧,英勇抗争的结局是双方的毁灭。

西方文化中关于“死”的沉重表现,是他们的价值观念的一种必然反映。

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其死亡的沉重化作形象凝固成为一种神圣。

正因为此,西方文化歌颂的是“死”的价值。

这种价值表现为人们对上帝的虔诚而被动的屈从,因而冷酷而凄凉。

死亡表达上的浪漫与沉重,反映出来的是东西方文化的截然不同。

东西方文化的这种不同,只能互补而不可能趋同。

三、结束语中西不同民族的爱情悲剧文本无论从内容性质、主题思想及情节结构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也反映出中西两个不同民族的两对青年在爱情价值观和审美态势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趋同感。

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其所依存文化体系的特质决定了主人翁在爱情的表达、对爱情的态度以及抗争意识全然不同,折射出中西方民族心理结构所特有的儒家文化及基督教文化的氛围和审美情趣之不同,也让这两部经典的爱情故事各具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1]艺红,东方经典神话[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5: 146-200。

[2]夏征农,辞海(词语部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1398。

[3]阿尼克斯特(苏)著、徐克勤译.莎士比亚的创作[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238。

[4]茅于美,中西诗歌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75。

[5]朱汉民,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