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与政策

合集下载

社会问题:解析城市贫困化的原因与对策

社会问题:解析城市贫困化的原因与对策

社会问题:解析城市贫困化的原因与对策1. 简介城市贫困化是指在城市中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和相应的社会经济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城市贫困化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2. 城市贫困化的原因2.1 经济结构变迁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结构逐渐转向服务业和技术驱动型产业。

这导致了工业劳动力失业或收入下降,造成了城市中的失业人口增加,进而诱发了贫困现象。

2.2 城镇化进程不平衡中国近年来推进以及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但这一过程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

一些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但由于技能匹配度低和薪资水平不高,导致他们在城市中陷入贫困。

2.3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在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方向及机会上起重要作用。

然而,许多城市仍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这导致了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限制了他们未来脱贫的机会。

2.4 社会福利及保障体系不完善城市贫困化还与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有关。

许多贫困人口缺乏基本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使其无法应对生活中的意外情况或疾病,从而导致更深层次的贫困化。

3. 解决城市贫困化的对策3.1 聚焦教育优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领域投入,确保所有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从而减少城市中的失业人口。

3.2 改善社会福利及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是解决城市贫困化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可以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援助,同时完善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确保贫困人口能够享受基本社会保障。

3.3 促进经济多元化鼓励城市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例如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创业文化的培育。

这将增加就业机会,并提供更多途径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

3.4 加强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积极推进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确保城市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合理分配城市资源,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来提高贫困群体的居住条件。

我国城镇贫困现象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城镇贫困现象的现状及对策

商业经济评论经济导刊582011 / 05贫困并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的普遍问题。

就算在美国这样的世界第一强国也仍然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中。

对于不同的国家贫困也有不同的定义,在我国是用绝对贫困来定义的。

所谓绝对贫困就是指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取得维持仅仅是物质生活所必备的需要,那么该家庭就处于贫困状态。

因此,绝对贫困也叫生存贫困,是指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准的状况。

之所以采用绝对贫困这个定义,是因为绝对贫困具有一定的使用范围。

对发达国家而言,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高,处于绝对贫困状况的人很少。

即使由于突发事件或其它原因使有的人陷入绝对贫困,也能很快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救济,这种绝对贫困是暂时的。

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有一部分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得以解决,政府也不能短时间内解决,实际上我国目前实现的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

尽管贫困根据不同的思想体系、不同的学科可以划分为很多类别,但绝对贫困的概念更具有现实性,它能更加准确地概括这些贫困者的生活境况,为此,这里就采用绝对贫困的定义。

现阶段我国城镇中存在的贫困问题社会学家划分为了新的十大阶层,其中【关键词】 中国,城镇,贫困,贫困阶层,贫富差距我国城镇贫困现象的现状及对策文 | 陈锡萍可以看到一般工人、农民、失业者和半失业者排在了最后,这些也正好是贫困阶层的主要人员。

贫困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形势严峻。

在我国,又把贫困阶层分为农村贫困阶层和城镇贫困阶层两种。

贫困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各方面都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首先,收入差距拉大。

收入差距问题的实质是贫富差距扩大。

我国社会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农村居民之间的差距以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消除。

据媒体报道,我国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差距已达15倍之多。

在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同时,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日趋拉大。

城市贫困问题与反贫困行动探析

城市贫困问题与反贫困行动探析

269区域治理LIVELIHOOD城市贫困问题与反贫困行动探析*长江大学 王家亮摘要:贫困问题不仅存在于农村,城市也有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十分复杂,阻碍社会前进。

文章先从中国城市贫困的阶段、群体探讨了这一问题的现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其次讨论了城市反贫困行动成果和不足之处,最后就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从战略、制度、政策、行动四个方面试图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关键词:城市贫困;致贫因素;反贫困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2-0269-0003《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19年)》指出2019年有97%的贫困人口脱贫,全国减贫人数超1100万人,中国脱贫攻坚行动取得了关键性的成就。

国家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指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7亿多人脱贫,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70%。

农村贫困是脱贫攻坚的难点和重点,但城市贫困同样值得引起关注。

蒋贵凰/宋迎昌[1](2011)采用绝对值法和恩格尔系数,参照低保情况,估计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贫困人数分别为756万、1657万、1717万、845万,中国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庞大。

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城镇人口是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乡村人口是除此以外的全部人口。

赵丽红/薛新娅(2010)将城市贫困定义为生活水平达不到平均水平,只能维持远远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

在解决途径上,魏后凯/王宁(2013)认为需完善当前城市反贫困的基础,吸取农村参与式扶贫经验,走参与式反贫困道路。

颖涛(2003)指出需建立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多个层次、逐步统一的城市反贫困行动体系。

对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具有很大意义。

一、城市贫困问题现状据统计,全球城市人口数量从2007年开始超过农村,预计城镇人口将不断增加,到2030年达到50亿人。

城市化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亚、非洲的城市人口将达到最多。

Ravallion ,Chen和Sangraula (2007)分析了近90个中低收入国家数据,估计全球城市居民中有1/3是穷人,占世界贫困总人口的1/4。

现阶段中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分析

现阶段中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分析

现阶段中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分析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说到贫困,一般人都会想到农村、农民的贫困,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也主要针对农村贫困来进行。

由于各种原因,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的贫困人口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约合体制改革将我国带入了个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城市贫困化的趋势日益显著,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一、城市贫困人口的概念(一)城市贫困的定义在国内学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认为,中国城市贫困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城市部分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生活资料和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权利,并使他们的生活持续性地低于社会的常规生活标准。

(二)城市贫困人口的概念根据国家标准,通常认为城市贫困人口是指,收入低于所在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非农业人口。

而对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有多种方法,包括恩格尔系数法、市场菜篮子法和生活形态法等,这些方法都是从绝对标准出发的。

而相对标准通常是根据居民家庭抽样调查的资料,按家庭收入水平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然后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分成若干等,最末等即为贫困户。

二、现阶段城市贫困人口的现状(一)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状况1 社会构成。

大体可分为四类人员:第一类是“三无”人员,即长期以来由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救济的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或法定扶养人无扶养能力的居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政对象,第二类是贫困的失业人员,即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贫困线标准的居民,第三类是贫困的在职和下岗人员以及离退休人员,即在职人员领取工资、下岗人员领取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领取离退休金或养老保险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贫困线标准的居民;第四类是其他的贫困人员,即由于除上述以外的其他原因而使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贫困线标准的居民。

2 性别与年龄构成。

一般来说,由于城市女性人口在实际生活中与男性人口相比就业机会较少、收入较少、教育程度较低、专门技能较差,而老年丧偶者又较多(因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等原因,因而大城市贫困人口总体上是性别比偏低,即女性比重较高。

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自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然而,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贫困问题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并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贫困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贫困是指人们生活在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环境中,缺乏食物、住房、教育和健康保健等基本资源。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贫困线标准,大约1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条件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进行了广泛的扶贫工作,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24年以来,中国成功脱贫了超过7000万贫困人口。

然而,仍然有大约30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中,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

其次,城市贫困主要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城乡差距以及缺乏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引起的。

城市贫困人口通常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农民工和下岗工人,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低工资、无稳定工作和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

此外,城市贫困还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福利和机会。

对于城市贫困问题,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努力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城市贫困地区的资源投入,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帮助贫困人口融入城市社会。

此外,政府还推进了户籍制度,放宽了城市落户政策,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机会。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国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首先,扶贫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政策执行不到位、腐败现象和信息不对称等。

此外,贫困问题也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有关,需要通过和调整来解决。

总之,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仍然存在,但通过政府的努力和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贫困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未来,中国应进一步改进扶贫政策的执行,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并通过和调整来解决贫困问题所根源的社会结构问题。

共同富裕的挑战城市贫困问题

共同富裕的挑战城市贫困问题

共同富裕的挑战城市贫困问题共同富裕的挑战:城市贫困问题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引来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

然而,城市里也存在着严峻的贫困问题。

要实现共同富裕,应该积极应对城市贫困问题。

本文将就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城市贫困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诸多因素。

主要原因如下:1.1 能力不匹配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农村劳动者进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但由于教育水平较低,很难获得高薪就业机会。

缺乏技能和知识成为他们面临的障碍。

1.2 城市留守儿童问题参与城市劳动的年轻家庭普遍面临着照顾留在农村的子女的问题。

由于流动性工作性质和城市的高生活压力,这些父母很难提供足够的关怀和教育。

这导致了城市留守儿童的数量增加,他们的生活条件大多较差,容易陷入贫困的泥潭。

1.3 城市负面选择城市中的高房价和生活开销使得一部分居民很难维持生计,他们只能选择低收入的工作,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贫困问题。

二、应对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解决城市贫困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几个应对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2.1 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提高贫困人口的劳动能力和就业机会,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投入。

为劳动力提供更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具备适应城市需求的能力。

2.2 优先安置城市留守儿童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建立完善的城市留守儿童保障体系,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优先安置城市留守儿童的家庭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并缓解捉襟见肘的生活状况。

2.3 提升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通过政府购房补贴、低收入家庭救助计划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等措施,提升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

减轻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机制。

三、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具体方案3.1 促进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缩小城市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着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大农村地区的产业扶持和投资力度,降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资源的公平配置。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同时,城市贫困问题也愈加突出。

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贫困形成机制、城市贫困现象及其特点和对策三个方面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进行探讨。

一、贫困形成机制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其形成机制比较复杂,包括市场力量、政府干预力量和社会力量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市场力量是促进城市化的重要力量,但市场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市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并不是完全正面的。

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贫困人口,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而市场机制对此并不能提供充分的解决方案。

政府干预力量对城市化进程有很大影响,但国家、地方、社区等各级政府对城市化进程的干预力量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力量也是造成城市贫困的原因之一。

社会力量包括城市贫困人群的社会背景、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等。

城市贫困人群往往只能从事低收入的零散工作,缺乏稳定的收入保障和福利保障,加之缺乏社会关系的支持,使得他们处于被边缘化、孤立化和贫困化的状态。

二、城市贫困现象及其特点城市贫困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严重问题,它具有以下的特点:1.城市贫困问题涉及面广,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巨大。

据统计,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数量预计在1000万人以上。

2.城市贫困人口的特点较为突出,主要包括零散务工人员、农民工、退休人员、低收入职工和受灾人员等。

3.城市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十分艰难,他们往往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区域或城中村,住房条件差、就业机会少、教育和医疗条件落后。

4.城市贫困人群的分布面不均,城市中心区的贫困人员较少,而城市的外围及城中村区域的贫困人员较多。

三、对策尽管城市贫困问题比较复杂,但仍有一些对策可以尝试。

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城市贫困人口的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现阶段中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分析

现阶段中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分析

现阶段中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分析
中国的城市贫困人口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尽管中国成功取得了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城市贫困人口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首先,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来到陌生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然而,由于缺乏教育、技能或资本,这些莫名其妙的市民很难找到高薪的工作。

此外,新移民和官员们可观的收入差距也是城市贫困的一个原因。

最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行业开始逐渐淘汰,造成一部分人员失业以及贫困化。

其次,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城市贫困人口的状况。

其中,改善城市贫困人口的住房条件是关键的一步。

目前,一些城市的住房价格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能力,政府应该考虑制定相关的政策以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住房需求。

此外,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岗位机会和培训课程,帮助这些人获得工作技能。

除了这些,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计划也是减少城市贫困人口的重要措施。

最后,作为社会主体的市民也可以做出贡献。

城市贫困人口通常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面临困难。

因此,市民们可以通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传递爱心和温暖,让贫困人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组织和慈善机构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城市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通过多方面措施来解决。

政府应该给出更为有效的政策支持,市民们也应
该积极参与到城市贫困人口的帮助中。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

中国如何解决城市贫困问题

中国如何解决城市贫困问题

中国如何解决城市贫困问题近年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施扶贫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教育和培训、推动产业发展等,从而努力改善城市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

一、实施精准扶贫项目为了有效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精准扶贫项目,以确保资源和政策的合理分配。

这些项目根据城市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排查梳理等方式,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支持措施。

政府通过提供低保金、医疗救助、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和可持续发展。

二、改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环节。

中国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城市贫困地区的交通、供水、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设施。

政府加强了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确保城市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三、加强教育和培训教育是改变贫困地区人们命运的重要途径。

为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中国政府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城市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政府加强了对城市贫困地区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

此外,政府还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项目,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

四、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国政府通过鼓励投资、扶持创业和发展产业等方式,推动城市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

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贫困地区的产业项目,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来源。

政府还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城市贫困地区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普遍脱贫。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在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精准扶贫、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教育和培训、推动产业发展等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城市贫困地区的发展和改善。

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一、引言贫困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全球各地的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贫困现象尤为严重。

城市贫困是指城市地区中的人口生活困境,缺乏基本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的现象。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贫困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1.收入不平等:中国城市中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

一方面,高收入群体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享受着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和居住条件;另一方面,低收入群体因为教育水平低和技能欠缺,很难获得高薪工作,导致他们陷入贫困。

2.就业困难: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中国城市贫困的发展。

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但城市就业机会有限。

低收入岗位占据了大部分就业市场,缺乏稳定职业和良好的福利待遇。

部分农民工和下岗职工面临着失业和贫困的威胁。

3.社会福利不完善:在中国的城市中,社会福利体系还不完善。

城市居民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但仍然有很多人无法获得医疗和养老保障。

城市中的贫困人口常常无法得到必要的救助和援助。

4.教育资源不均:城市教育资源相对较好,但城市贫困人口的子女往往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贫困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和培训费用,限制了他们的教育机会和发展潜力。

三、解决中国城市贫困的对策1.扩大就业机会:政府应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和提供培训机会。

此外,要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指导,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2.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者的社会救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基本医疗、教育和养老保障。

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增加援助力度,确保贫困人口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3.促进教育公平:政府要增加投入,改善城市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提供教育补助和减免学费的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要加强教育公平监管,防止学校以各种方式实施随堂收费,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真正的免费教育。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析余培源南方论刊·2008年第9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0)【摘要】城市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比较突出的社会难题。

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贫困问题也日趋严重。

该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与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产生贫困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目前我国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贫困;现状;原因;对策近些年来,城市贫困问题逐渐成为当代世界比较关心的社会难题。

据国际劳工组织分析,到2000年,全球城市贫困居民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全球因失业造成的城市贫困人口达到10亿。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中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然而与此同时,随着城市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由于生产要素占有的不均衡和分配不公,社会调节不力,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使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原有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城市贫困问题逐渐凸现出来。

目前,随着居民价格消费指数的迅速上涨,城市贫困问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因此,及早深入研究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对于我国社会长久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与规模1.1 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我国城市贫困人口一般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救助的“三无人员”。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体制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涌现出大批新的贫困人口,他们主要是失业,困难企业的职工以及离退休职工中的困难群众,另外还包括城市中的部分外来打工人口。

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在不断扩大,其构成群体的多元化特征也日益明显。

目前看来,我国城市贫困人口主要包括以下群体:一是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扶养人或法定扶养人无扶养能力的居民,即传统意义上由政府一直予以救济的“三无人员”民政对象。

二是因原属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亏损和结构性调整而下岗的无业人员,企业停产或半停产被拖欠工资的生活特困职工,收入低的退休职工,以及这几类人员所赡养的家属。

城市反贫困:政策比较与中国关怀

城市反贫困:政策比较与中国关怀

城市反贫困院政策比较与中国关怀王倩【摘要】随着农村贫困人口的空间转换,城市未来将成为贫困问题凸显的集中地,为完成城市减贫目标,必须回到城市反贫困的政策之中。

当前中国在城市反贫困政策上存在定位偏差、目标偏差和执行偏差的情况,救助政策侧重于消极保护,救助对象范围较小,政策之间难以衔接。

为解决这些问题,须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反贫困实践的经验,从定位转型、目标扩展和政策衔接三个方面入手,建设以积极支持为主要内容、以城市居民和新贫困群体为主要对象、“网式”服务的反贫困政策体系。

【关键词】城市贫困;反贫困;政策;贫困治理;社会福利【中图分类号】D669【文件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26[2020]03-0118-01310.13553/ki.llygg.2020.03.011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特大城市贫困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9BZZ085,主持人:姚尚建)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倩(1993-),女(汉),安徽安庆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治理。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贫困始终与人类前行的路线相交织。

习近平指出:“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

”[1]在我国,党和政府始终走在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线,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部署致力于消除农村贫困问题,并将2020年列为消除农村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

然而,农村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能释放“全民脱贫”的信号。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2020年以后贫困治理的主场将由农村变为城市,治理重点将由绝对贫困变为相对贫困。

后小康时代如何完善城市减贫的政策体系、统筹城乡反贫困实践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城市贫困与城市反贫困城市贫困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较之于农村贫困而言,其内涵更为复杂,且会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调整而不断动态演化。

中国解决贫富差距的政策

中国解决贫富差距的政策

中国解决贫富差距的政策
贫富差距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影响着许多国家和地区。

中国作
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因此,中国政府采取了许
多措施来解决贫富差距,这些措施包括:
1.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贫困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
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福利,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
水平。

此外,政府还通过教育、就业等手段,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
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2. 推进扶贫工作
中国政府将扶贫工作列为重要的政策任务,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
政策。

例如,在农村地区,政府通过农村电商、旅游开发等途径,促
进贫困农民增收致富;在城市地区,政府通过提供住房保障、教育补
贴等方式,帮助低收入和无固定收入的群体。

3.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税收、社会福利、教
育等多种手段,缩小贫富差距。

例如,实行个人所得税改革、推进
“房住不炒”等,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福利,切实维护收入分配公平。

4. 加强资本市场监管
资本市场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也有许多问题存在。

为了遏制贫富差距扩大,中国政府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减少投
机和操纵,保护广大小散投资者的利益。

总体来说,中国政府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但是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仍然比较多。

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
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

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

目录一、城市贫困人口现状 (1)二、城市人口贫困的原因 (2)(一)失业问题 (2)(二)收入水平的高低不一 (3)三、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案 (4)(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社会福利制度 (4)(二)积极的就业脱贫的根本措施是“就业保障” (5)1、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实现就业 (5)2、做好做好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5)3、组织和帮助贫困人口从事社区居民服务 (6)4、帮助贫困人口自谋职业和创业 (6)5、政府直接创造就业岗位 (6)参考文献 (8)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内容摘要】贫困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消除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贫困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社会群体、利益格局和分配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人民群众生活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拉大,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同时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城市贫困人口。

本文讲述关于这一群体对其所处的困境进行分析,找出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

【关键词】贫困贫困人口措施研究贫困是指缺乏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绝对贫困。

贫困的定义是:贫困是指人们在寿命、健康、居住、知识、参与、个人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而限制了人的选择,即人文贫困。

贫困可以是国民普遍幸福条件下部分人生活改善相对滞后——相对贫困。

人们常常以货币单位对贫困进行区分,城市贫困人口一般指人均收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人口。

据民政部的统计,截至2003年3月31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140.3万人。

一、城市贫困人口现状中国的城市贫困人口究竟有多大?迄今为止,由于没有国家权威部门制定城市贫困标准,也没有开展专项的贫困状况调查,因此只能依据专家学者的估算。

国际上每人每日支出不足一美元为贫困人口的标准,据民政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2007年3月31日,全国城市贫困人口有2242.7万人(1038万户),平均保障标准为173.9元/人月,人均补差92元/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偏低。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贫困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城市贫困不同于传统的农村贫困,它具有多维度的特征,需要通过多维测度来进行评估和治理。

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包括经济维度、教育维度、社会保障维度和居住条件维度。

在经济维度上,城市贫困主要表现为居民低收入、就业困难等问题。

在教育维度上,城市贫困可能表现为教育资源不平等、教育机会缺乏等问题。

在社会保障维度上,城市贫困可能表现为缺乏社会保险、医疗保障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困境。

在居住条件维度上,城市贫困可能表现为居住环境不良、住房问题等。

针对这些多维度的贫困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加大经济发展力度,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居民收入。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扶持创业,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稳定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缓解贫困问题。

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教育机会,帮助他们打破贫困的限制。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救助的覆盖范围和标准,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改善居住条件,解决住房问题。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进廉租住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供贫困家庭的住房保障,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条件,减少城市贫困问题。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治理需要从经济、教育、社会保障和居住条件等多个维度来考虑,通过加大经济发展力度,加强教育投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居住条件,可以有效的减少城市贫困现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中城市扶贫中就业救助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中城市扶贫中就业救助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中城市扶贫中就业救助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中城市扶贫中就业救助面临政策制定不足、就业机会匮乏和职业技能不匹配等问题。

为应对挑战,应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发展,提升职业培训水平。

政府可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就业者的技能水平。

还应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发展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扶贫中就业救助的问题。

只有通过政策制定和改革,加强产业发展,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水平,方能有效解决当前就业救助面临的挑战,实现城市扶贫工作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城市扶贫、就业救助、社会救助制度、政策制定、就业机会、职业技能、解决措施、政策支持、产业发展、职业培训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城市扶贫中就业救助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贫困人口逐渐增加,就业困难成为城市扶贫的主要矛盾之一。

城市扶贫工作的落实和城市救助制度的完善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在城市扶贫中,如何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帮助贫困群体脱贫致富,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活水平,是当前城市扶贫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加强城市扶贫中就业救助工作,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和职业技能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城市扶贫中就业救助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对于推动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促进城市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现状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中城市扶贫中就业救助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制定不足、就业机会匮乏以及职业技能不匹配等方面。

在政策制定方面,现行的城市扶贫政策主要集中在资金支持和补贴方面,对于就业援助的政策措施较为薄弱,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和政策支持。

就业机会匮乏是城市扶贫中就业救助的一大障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的就业需求不断增长,但相应的就业岗位并不足以满足需求,导致许多困难群体无法获得稳定的工作机会。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介绍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介绍

03
城市贫困影响
社会稳定问题
贫富差距加大
城市贫困问题加剧了社会 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公 和不满情绪的积累,可能 引发社会冲突和不稳定。
社会信任危机
贫困问题可能导致社会信 任危机,削弱社会凝聚力 和向心力,影响社会团结 和稳定。
犯罪率上升
贫困社区的犯罪率往往较 高,贫困问题可能加剧社 会治安问题,对社会的稳 定造成威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济发展问题
人力资本流失
贫困家庭往往难以负担孩子的教 育费用,导致人力资本流失,影 响国家的长期发展潜力。
消费市场受限
城市贫困人口消费能力有限,可 能制约消费市场的扩大和升级, 影响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失衡
贫困问题可能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 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居民生活质量问题
消费水平低
城市贫困人口的消费水平也较低,生 活费用支出不足,缺乏必要的营养和 健康保障。
02
城市贫困原因
经济发展不均衡
地区发展差异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 异,导致一些城市的经济基础薄弱, 贫困问题较为突出。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部分 城市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部分劳动者难以适应新的就业需求, 导致贫困问题加剧。
住房条件差
贫困家庭往往居住在条件较差的住房中,缺乏基 本的生活设施和舒适度。
健康状况不佳
贫困家庭往往难以负担医疗费用,导致健康状况 不佳,影响生活质量。
心理压力大
贫困问题可能给家庭成员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04
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措施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贫富差距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贫富差距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贫富差距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它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贫富差距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开放使得中国腾飞,改善了许多人的生活水平,但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目前中国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都很大。

一些人生活艰难,面临贫困,而另一些人则拥有巨额的财富。

根据最新的数据,中国的Gini系数已经达到了0.465,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这表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达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并需要着手解决。

二、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1.经济结构问题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仍然倾向于制造业,并且这些制造业集中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如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

这些城市的发展加速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并加剧了城市内部的贫富差距。

2.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不公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行业、地区和人群拥有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而另一些人则没有。

除此之外,一些人还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更多的财富。

3.教育和技能不足教育和技能不足也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一些人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好而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将失去完善的技能和机会,难以拥有高收入。

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三、解决中国贫富差距的方案1.重视和改变教育教育是解决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该为穷人提供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并提高他们的技能。

此外,对于教育机会面临挑战的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和偏远地区,政府应该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力度。

2.鼓励支持创业政府可以减少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并提供资金来支持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的年轻人。

这将有助于缩小城乡贫困的差距,而且还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并确保弱势群体能够在困难时得到帮助。

同时政府要制定更人性化的政策,以保证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教育和医疗保障。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具有多维度特征,它既包括低收入、低素质等经济因素,也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因素,同时还与居住环境、文化参与等生活幸福感相关。

因此,城市贫困治理需要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并采取多维度政策措施。

首先是低收入问题。

城市中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群体、低技能劳动力、老年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受到影响,他们往往因缺乏教育和职业技能,难以获得高收入。

此外,房价高企、生活成本高等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也可能陷入低收入困境。

其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在城市贫困中,社会保障是一大关键因素。

由于缺乏医疗保障和其他社会救助,不少城市居民因疾病导致妇女和老年人病亡,使很多贫困户无法脱贫。

缺少住房保障也是城市贫困的根源之一。

同时,缺乏教育和文化机会也是城市贫困的重要因素。

一些贫困家庭由于缺乏资金和知识,无法为子女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活动机会,使得子女的成长过程受到阻碍,影响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治理城市贫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维度,在实施具体政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化财政筹资能力。

政府需要为城市精准扶贫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该支持应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实现帮扶资金的整合与优化。

其次,优化生态环境和地域优势。

在城市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注意以整治环境为要点,把握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协调和谐,为城市贫困户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此外,注重教育和文化服务。

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教育补贴的力度,促进贫困学生走向高等学校,提高约束效力,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与规范行为的能力。

最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公共租赁住房等房屋保障机制,开展多渠道的社会救助工作,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缩小城市贫困差距。

综上所述,治理城市贫困需要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入手,重点解决生活和教育资源的问题,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与政策[ 吴波(1982—)男,四川遂宁人,博士研究生,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信息工程师。

电邮:bobby0506_cn@]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贫困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发生的原因、现象、当前政策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反贫困的政策应分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对贫困人口的救济;二是避免贫困人群陷入贫困陷阱;三是要从城乡统筹的角度进行政策制订。

关键词:城市贫困;反贫困urban poverty and policy in chinawu boabstract:urban poverty is a new emergence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rapid economy growth after opening and reform.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factors involved in urban poverty incidence, phenomena of it and problems remaining in current policies. then suggestions proposed when making anti-poverty policy lies in three aspects: first, a well-definedsafety-net should be constructed; second, poverty trap ought to be avoid, and the last, rural-urban co-ordina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keywords: urban poverty; anti-poverty城市贫困在传统意义上指城市里的三无人员,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的人群。

自1990年代之后,大量的下岗工人的出现和农村的过剩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了城市贫困的两个主要群体,城市贫困问题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通常被成为“新城市贫困”(new urban poverty)。

城市贫困的成因1、经济制度改革由于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的社会经济与福利政策的分割,包括城市的全就业、单位福利、分房、国家政策和低廉的公共产品,使得在1990年代之前中国的贫困问题研究一直将视线集中在农村[1]。

改革开放之后,非公有制经济体的产出的份额从1980年的20%增加到2000年的75%(ssb,2001),极大刺激了经济发展并提供了就业机会。

同时使得受各种福利重压的国有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效益低下、连年亏损。

为此,1996年起中国政府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为企业减轻负担,如将医疗、居住等福利从企业剥离,改由社会保险机构和私人提供(中国发展报告,1997)。

同时,国有和集体所有企业的资产流失和来自其他经济体的竞争,造成1千多万工人下岗(中国发展报告,1997),这些下岗工人由于受到来自农村的劳动力的冲击、技能和年龄与工作不匹配,导致难以再次就业而长期处于贫困状态[4]。

下岗工人和农民工被认为是改革开发后新城市贫困发生的主要人群[2]。

据2000年的统计资料,1亿4千万的农村劳动力,占中国人口11.6%,涌入城市。

由于城乡二元政策、劳动技能较低、教育程度不高和缺乏人际关系,导致这些人的收入低、缺少社会保障,从而成为新城市贫困的人群[4]。

2、社会安全网络不完备根据获得资源的方式不同,福利政策可分为三种模式:市场交换、二次分配和人际相助[1]。

在西方国家,市场交换是主要得到资源的途径,由供需关系确定收入水平与获得资源的途径;二次分配包括社会捐助,公共住房和社会安全系统。

人际互助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相互间交换以获得资源。

在中国,由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没有真正做到应保尽保,而农村移民则被长期排除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导致对于一些贫困人口而言市场交换和二次分配两种途径都行不通。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单位福利制度的取消,城市居民失去了传统的隐性福利,如医疗、住房、教育等,cheng fang和xiaobo zhang等表明,在这三个方面的支出增加使得贫困人群陷入贫困陷阱之中,对抗风险的能力下降[3]。

此外,尹海洁指出由于贫困家庭缺乏与社会高位节点的有效链接,致使经济资源无法向低位节点流通[5]。

城市化进程使得中国城市的阶层分异开始在空间中体现出来,使得贫困人群与社会主流越发脱节[1][8]。

这就意味着对于贫困人口而言,他们既不能通过市场交换获取资源,也无法参与二次分配,更无法通过人际互助获得资源,这使得他们的贫困状况难以改变。

城市贫困的表现与测度城市贫困的表现城市贫困问题是与低收入、低消费状况、就业、居住条件、健康、教育甚至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等相关的多维度的问题。

经济收入低,生活困难研究者们表明,城市贫困人口的消费结构不合理,恩格尔系数高,一些高档耐用消费品如电脑、摄像机、空调等的普及率低,甚至尚处在空白阶段。

住房制度改革后,城市贫困人口无法负担高额的房价,同时公共租赁房制度在2003年之后名存实亡,导致贫困人口的居住条件差,其特征是建筑质量差、自建房、居住面积小[1][3]。

社会隔离从城市贫困的成因来看,可以推知贫困人口存在一定的共性。

事实上,shenjing he和yuting liu等指出,贫困率高发生率出现在具有如下特征的人群之中:大量失业人口的家庭;中年人(40-60岁);教育程度低;在非正式产业部门或自谋职业;居住在自建房中的人[4]。

guo chen和chaolin gu等对南京2001年的家庭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贫困人口中占最大比例的是下岗工人,占样本中65%。

其次是长期处于失业状态的人,这些人通常工作能力低、教育程度不高、没有城市户口或是刑满释放人员[1]。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迅速发展,城市空间不断重构,城市的用地布局的变化导致中产阶级和先富阶层离开原来破旧的小区,从而使得贫困人口和高位节点的连接断裂,社会出现明显的断层[5]。

贫困代际遗传不同阶层间的居民流动性对社会稳定的意义重大。

高梦滔对西宁市、兰州市、白银市的城市居民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仅有35%的低保家庭青年一代能够跳出贫困的陷阱。

shixiong cao和xiuqing wang等指出,贫困区域的教育质量一般较低,而城市居民往往接受在城市中日渐重要的专业,如计算机、金融等的专业训练,而农村家庭则更重视非技能的培训,导致教育差距加大[6][7]。

这表明在中国,贫困的代际遗传已经出现。

贫困的空间聚集与逆城市化现象经济快速发展与中国迅速的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联。

中国传统的城市空间是以用地性质的功能进行安排的,如今这种功能划分正在变化[8]。

随着市场的引入,城市空间的重新组织导致社区出现分异,混合社会阶层的社区开始消失。

这对于那些收入低、社会联系弱、居住选择面窄的贫困人群而言,具有负面影响。

居住在中心城中的城市贫民,由于生活成本相对低、更靠近工作地,往往不愿离开原居住地。

随着中高收入者为寻找更优质的居住环境搬离中心城,低收入者逐渐在中心城中聚集,导致逆城市化。

城市贫困的测度贫困通常用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来测度,绝对贫困线由最小充分卡里路确定,由恩格尔曲线对其进行估计,多在发展中国家使用。

deaton指出,绝对贫困线的不足之处在其不确定性,食品与其他商品的替代关系也没有得到描述[10]。

世界银行提出,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以每天2150卡里路能量为最低能量摄入标准来计算贫困线。

khan和riskin发现中国1988年的贫困发生率为8.8%,1995年为8%[11]。

另一种常用的基于卡里路测度绝对贫困线的方法是世界银行提出的人均每天1美元标准。

以1985年购买力平价指数为基础,将1美元转换以本土货币和价格为特定国家划出贫困线。

cheng fang和xiaobo zhang等认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比农村高,因此建议使用1.5美元作为城市贫困线[3]。

另一个常用的贫困测度指标,是被称为贫困人头数或贫困发生率、贫困差距指数和fgt指数。

这三个指数的都可以用下式表达:当α=0时,上式为贫困发生率,α=1时为贫困差距指数,α>1时就是fgt指标。

贫困发生率是低于贫困线z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它的缺陷是没有考虑到处于贫困线以下人群的贫困程度。

贫困差距指数则克服了这一不足。

fgt指标则更进一步测度出贫困人口之间的转移[12]。

当前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存在的问题覆盖范围不够城市贫困的救助的覆盖范围不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做到应保尽保,guo chen和chaolin gu等表明,南京有大量的下岗工人家庭挣扎在贫困线上,由于不满足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而没有得到救助[1]。

都阳和albert park对上海、武汉、沈阳、福州和西安五个城市2001年和200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城市低保没有应保尽保,贫困人口中最贫困的20%得到了80%的社会救助[13]。

另一方面,农村流动人口在官方的统计口径中没有出现。

由于城乡二元分割,农民工在收入低,然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没有覆盖到他们。

这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城市贫困的严重程度。

贫困瞄准的标准为了准确的瞄准贫困,首先要确定贫困线如何划定。

通常采用的是世界银行的1美元标准,当然也有研究者指出以1.5美元作为标准。

cheng fang和xiaobo zhang等表明,以1美元标准为贫困线时,从1992年到1998年,中国的贫困发生率为2%左右,当标准变为1.5美元时,1992年的贫困发生率为14%左右,到1998年降低至9%左右,但每个时期都远高于1美元标准[3]。

其次,贫困者的消费结构中食品的支出占比重较大,高于官方统计cpi的比例,因此在确定了平价购买力美元之后,还应该根据贫困人口的消费偏好确定cpi,以恰当的划定贫困线。

张全红指出,在 2美元的贫困线下,分别以官方 cpi和低收入者 cpi为标准,通货膨胀会使贫困人口的增加从390184 万人变为 781168 万人 ,脱贫金额上升1151 亿元变为4101 亿元 ,两者的差距达到 2 倍和3倍[17]。

因此,采用什么标准作为贫困线,以及用哪种cpi划出的贫困线和确定贫困人口将造成的巨大差异,意味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对于国家的资源投入、受救助贫困家庭的范围和程度造成极大的影响。

安全网络不健全在国有企业改革前,城市居民的住房、养老,包括子女入学、医疗等等都可能是完全由所在单位提供。

在国企改革之后导致大量的下岗工人失去固定收入的同时,也失去了其他的社会福利。

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之外,城市贫困人口的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并没有得到解决[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