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学院:班级::学号: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首先就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情况进行浅述。其次,通过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把课程改革的重点主要通过三方面(课程结构的改革、教学过程的改革和课程评价的改革)进行理解与分析。进而讨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影响。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改革;教师;影响;

【正文】

一、基本情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发挥重大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撞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这里,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话说回来,但就目前看来,基础教育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学生负担过重,学习被动,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现象仍广泛存在,而进入课改实验的中小学基本上限于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开设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选修课整体上没有得到落实。据调查,目前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有社会历史、就业压力、传统体制、队伍素质、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等因素。除课程设置外,其他均非短期所能解决。所以就此比较而言,当前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应该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重点

面对教材及教参教辅等之间的不协调问题(仓促、滞后);指导与操作者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教师究竟如何操作实施新课程,有关的具体指导跟进严重不到位);课程评价与容之间的不协调问题(缺乏课改实施的具体指导性评价方案;高考改革方案滞后等)等等,我认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改革课程结构、

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

1、课程结构的改革

以往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不尽合理,突出问题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导致课程门类越来越多,缺乏整合。基础教育应该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进行课程设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正如澳大利亚及地区用“学习领域”这一概念取代“学科”的概念,对课程结构的改革,应该重新审视传统学科分类,软化学科界限。其次,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以有效地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减少分科课程,开设综合课程,儿童、少年构建知识、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过于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而忽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必然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学习的课程要具有选择性,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增加选择性,除了必学、必读、必做的容,还有选学、选读、选做的容,这样才能体现容和要求上的弹性。同时,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样做既能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使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2、教学过程的改革

教学过程即教学的实施过程。它涉及诸多教学因素,集中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教什么,即教学容;为什么教,即教学目的;三是怎样教,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组织形式等。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是:第一、重教轻学;第二、重知识轻能力;第三、重注入轻诱导;第四、重知识传授轻方法训练;第五、教学环节程式化;第六、班级教学组织单一,缺乏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第七、教学容不讲求针对性,存在盲目性等等。教学过程改革其基本上是为着变革上述时弊的。其改革的路子,要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启发诱导,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我们要看到学生有巨大潜能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不仅喜欢学语文,而且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其次,要突出教学重点。每篇课文,每节课都应突出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四面出击。我认为,突出重点,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结构,是优化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体现。最后,要体现各科教学的整体性。在理解方面,要加强对整篇文章的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下大力气扭转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只注意对课文容情节的过细分析,而忽视让学生体会与感受的状况。在表达方面,也要加强训练的整体性,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写,多一些综合性训练。

3、课程评价的改革

首先,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应该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

面的发展。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的来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其次,应该打破以学生学业成绩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发展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最后,在考试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只有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革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建议参考其他的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语、特长、成长记录袋等等。

三、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强化了课改意识,树立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改革使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我认为有以下三点表现:首先,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已经习惯的常规教育的教学模式,给教师造成了渴望了解新知识达的强烈动机;其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方向。课程改革要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这样,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技能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再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这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舞台,也促进了教师与课程共同成长。课程改革促使教师角色的拓展,使教师接受了新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激活了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愿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变化。传统意义的教学角色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和知识的传授,而在课程改革中,教师须放弃对学生学习容的绝对权威和垄断,从知识权威拓展为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传递者拓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作为研究者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化的教师形象。课程改革推动教师知能结构的发展。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角色”的急剧转型,因此原来的教师专业结构需要接受新课程的挑战。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支持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课程改革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是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的特殊要求。因为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面临实际问题考验的是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等都需要通过实践性知识发挥作用。

同样,课程改革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是多方面的,其核心是要求教师确立课程意识,从传统的教材教法走向课程,更新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把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作是一次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过程,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动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因此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课程,增强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