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的学习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学习重点如下:
第四章商业银行资产
第一节现金资产业务
教学要求:本节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构成、作用,银行资金头寸的概念以及影响银行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和存放同业存款的各种因素,掌握银行资金头寸预测方法和各类现金资产的管理方法,并能应用现金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商业银行现金资产业务的经营效果。
(一) 现金资产构成
一、现金资产的构成
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所拥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一般由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等四项构成.
二、现金资产的作用
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现金资产的作用可归纳为两点:一是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力;二是保持足够的资产流动性.
(二)资金头寸的计算与预测
一、资金头寸及其构成
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
商业银行的头寸根据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基础头寸和可用头寸。
基础头寸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可用头寸指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全部可用资金,包括基础头寸和同业存款.
二、资金头寸的预测
对银行资金头寸的预测,实际上就是对银行流动性需要量的预测。
银行资金头寸或流动性准备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银行存贷款资金的变化。
任何存款的支出和贷款的增加,都减少头寸,反之,存款的增加和贷款的减
少(收回)则会增加银行的资金头寸,因此,商业银行对头寸的预测,主要是预测存贷款的变化趋势。
(三)现金资产的管理
一、现金资产管理原则
现金资产是银行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但也是一种无盈利资产。
(1)总量适度原则
是指银行现金资产的总量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规模,既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又不能影响资产的盈利性。
(2)适时调节原则
是指银行要根据业务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变化,及时地调节资金头寸,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
(3)安全保障原则
健全安全保卫制度、严格业务操作规程,确保资金的安全无损。
二、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
(1)影响库存现金的因素
影响库存现金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有:现金收支规律、营业网点的多少、后勤保障的条件、与中央银行发行库的距离和交通条件及发行库的规定、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等因素.
(2)银行库存现金规模的确定
1、库存现金需要量的匡算.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即库存现金周转时间和库存现金支出水平的确定.
2、最适运钞量的测算。
目的是降低占用库存现金和运送钞票的成本。
3、现金调拨临界点的确定.以明确在什么时候和多大的库存量时调拨现金。
4、银行保持现金适度量的措施。
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严格库房安全管理措施
三、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1)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
主要是准确地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需要量和及时上缴应缴的准备金。
(2)超额准备金的管理
1、影响超额准备金的因素
A、存款波动;
B、贷款的发放和收回;
C、其他因素
2、超额准备金的调节
四、同业存款的管理
准确测算同业存款的需要量,一般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使用代理行的服务数量和项目;
2、代理行的收费标准;
3、可投资余额的收益率。
第二节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与管理
教学要求:本节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贷款的种类、贷款政策的内容、贷款价格的构成和影响贷款价格的因素。
掌握几种主要贷款的操作要点、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贷款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并能应用贷款定价方法、信用分析方法、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及不良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方法.
贷款种类和政策
一、贷款种类
各项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手段。
贷款的种类很多,按照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贷款通则》,贷款种类可作以下划分:
(一)按贷款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贷款(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贷款);中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贷款);长期贷款(指期限在五年以上的贷款).
(二)按有无担保划分,可分为信用贷款(根据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担保贷款(可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票据贴现.
(三)按贷款人是否承担风险划分,可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特定贷款.
(四)按贷款的风险程度可分属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五种类型。
二、贷款期限
(一)贷款期限的确定
《贷款通则》规定,贷款期限由借贷双方共同协商后确定,依据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2)借款人还款能力;贷款人资金供给能力。
(二)贷款最长期限规定
1、自营贷款期限最长一般不超过10年,超过10年应当包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2、票据贴现的贴现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贴现期限为从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
(三)贷款展期的规定
1、贷款是否展期由贷款人决定.
2、贷款是展期应当由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日之前向贷款人申请。
3、贷款展期应当得到有关当事人的书面同意证明。
4、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三年。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借款人未申请展期或申请未得到批准的,其贷款从到期之次日起,转入逾期贷款账户。
三、贷款政策
在进行贷款之前,商业银行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贷款政策,即了解自身经营的内外环境及影响贷款的各种因素,确定贷款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一)影响贷款政策的因素
1、商业银行自身对待风险的态度
2、资本的充足性。
贷款政策应对银行资本状况有所反映.
3、存款状况。
存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基础。
4、其他的获取收益的机会.
5、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习惯和特点。
6、宏观经济状况。
7、市场利率状况。
8、地区经济环境.
(二)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般说来,贷款政策应包括以下十三项主要内容:
1、贷款目标;
2、贷款金额;
3、贷款授权;
4、贷款用途;
5、贷款期限;
6、贷款地区;
7、贷款价格;
8、抵押品;
9、贷款回存;10、贷款审批;11、贷后管理;12、贷款清偿;13、贷款违约的处理。
四、贷款程序
根据《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贷款程序如下:
(一)贷款申请
借款人向贷款人申请贷款必须填写包含借款金额、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主要内容的《借款申请书》并提交有关资料.
(二)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
贷款人可根据借款人的领导者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履约情况、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对借款人进行等级评估,要做到客观、公正、科学。
(三)贷款调查
贷款人受理借款人申请后,应当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借款人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如果是担保贷款,还应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情况,并测定贷款风险度.
(四)贷款审批
贷款人应当按照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进行贷款的审批。
(五)签定借款合同
(六)贷款发放。
贷款人按照合同的规定按期发放贷款。
(七)贷后检查。
及时掌握贷款的质量状况。
(八)贷款归还.借款人应当按照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否则,应当按规定加罚利息。
贷款人应当在贷款到期前的规定日期向借款人发出还款通知单。
贷款定价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资产,而贷款利润的高低与贷款价格有直接联系.因此,制定合理的贷款价格是银行贷款业务经营的重要内容。
一、贷款价格的内容
1、贷款利率.这是银行贷款价格的主要内容.
2、承诺费。
是指银行对已经答应贷给顾客,而顾客又没有实际使用的那部分贷款收取的费用。
3、补偿存款。
是借款人应银行要求而保持在银行的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和低利率的定期存款.这通常要作为银行同意发放贷款的条件,写进贷款协议中。
4、隐含价格。
这是贷款价格中的一些非货币的内容.
二、货款定价应考虑的因素
影响银行贷款价格的因素很多,如资金成本、市场利率、贷款期限、贷款种类、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借款人与银行的关系、借款人的盈利能力等。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借款人的信用状况;(2)借款人与银行的关系;(3)借款人的盈利能力。
三、贷款定价原则
(一)利润最大化原则。
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贷款定价应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扩大市场份额原则。
贷款价格应适度,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三)保证贷款安全原则
贷款的安全性是商业银行获取收益、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贷款定价应有助于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四)维护银行形象原则
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在社会和公众中的信誉,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
要保证,所以贷款定价时应注意维护商业银行的形象,不搞恶性竞争,维护国家金融秩序,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四、贷款定价方法
(一)目标收益率定价法
是根据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来确定贷款的方法。
公式:
税前、产权资本(目标)收益率=(贷款收益-贷款费用)/应摊产权成本其中:
贷款收益=贷款利息收益+贷款管理手续费
贷款费用=借款者使用的非股本资金的成本+办理贷款的服务和收贷费用应摊产权成本=银行全部产权资本对贷款的比率×未清偿贷款余额
(二)基础利率定价法
又称交易利率定价法.
(三)成本加成定价法
又称宏观差额定价法,即贷款利率=贷款成本率+利率加成。
(四)优惠加数定价法和优惠乘数定价法
这是西方商业银行普遍使用的贷款定价方法,优惠加数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加若干百分点而形成的利率,而优惠乘数则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乘以一个系数而形成的利率。
(五)保留补偿金额定价法
这种方法是将借款人在银行保留补偿余额看作是其贷款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考虑了借款人在银行补偿余额的多少后决定贷款利率的一种定价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借款人补偿余额不同,贷款利率也有所不同。
几种贷款业务的要点
贷款的种类及其构成,形成了银行的贷款结构。
而贷款结构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银行贷款政策必须对本行贷款种类及其结构作出明确的规定。
按照不同的标准,贷款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一、按资金来源的不同,可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
自营贷款,系指贷款人以合法方式筹集的资金自主发放的贷款,其风险由贷款人承担,并由贷款人收回本金和利息.
委托贷款,系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贷款人(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
特定贷款,系指经国务院批准并对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后责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
二、按贷款期限的不同,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贷款.
中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
长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5年(不含5年)以上的贷款.
三、按照担保物品的不同,可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信用贷款,系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
担保贷款,系指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
保证贷款,系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抵押贷款,系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质押贷款,系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
票据贴现,系指贷款人以购买借款人未到期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的贷款.
除委托贷款以外,贷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
贷款人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
行严格审查。
经贷款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
一、信用分析
信用分析是对债务人的道德品格、资本实力、还款能力、担保及环境条件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及相应的贷款条件。
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是银行管理贷款信用风险的主要方法。
西方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基本上是采用“5C”评级法,即对借款人的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tal)、能力(Capacity)、担保(Collateral)及环境条件(Condition)这五个方面进行认真的考察和分析,评定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级别.
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既要进行静态分析,又要进行动态分析。
二、信用分析技术
(一)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进行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的重点是资产项目(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负债及资本项目、损益表项目的分析和财务状况变动表分析。
(二)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进一步的量化分析。
银行用来进行信用分析的财务比率通常有以下四类:
1、流动性比率。
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2、盈利能力比率。
包括销售利润率、资产收益率、普通股收益率、股票市盈率。
3、结构性比率.包括负债比率、股东权益比率、偿还能力比率。
4、经营能力比率。
包括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贷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三)现金流量分析
由于偿还贷款最可靠的是现金,因此银行应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认真的分析。
三、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
(一)贷款分类
根据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颁布实施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行贷款主要分为5个档次(或类别),即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
其中后3类属于不良贷款。
(二)不良贷款的控制与处理
1、督促企业整改,积极催收到期贷款;
2、签订贷款处理协议,借款双方共同努力,确保贷款安全;
3、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4、依靠法律武器,收回贷款本息。
贷款管理制度
一、审贷岗位设置
为了确保贷款管理过程的科学化,银行应当按照“审贷分离"的原则,将贷款管理的各个环节划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管理岗位,建立权力制衡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
一般可将审贷工作划分为以下几个岗位:贷款调查岗位、贷款审查岗位、贷款决策岗位、贷款检查岗位、贷款稽核监督岗位.
二、贷款责任制度
1、建立以行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贷款管理责任制体系。
2、将贷款管理的权限和责任分级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个人.
3、明确奖惩条件和标准,将贷款管理的业绩与有关人员的利益挂钩。
4、建立信贷人员离职审计制度。
三、贷款质量的监测与考核
1、明确贷款质量分类标准及认定程序和办法。
2、建立贷款质量监测考核指标体系。
3、建立不良贷款的跟踪管理制度。
现代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
信贷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一种职能,它对银行的经营动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一、发放贷款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二,通过发放贷款可以加强与银行重要顾客的关系,以增加银行出售其它服务的能力;其三,通过银行的服务和经营,可以满足社会、政府和企业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对这一业务的阐述主要基于对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制度变迁过程分析,这种分析可按下面的结构展开。
一、现代商业银行贷款理论变迁
由于美国银行业和金融制度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无以伦比的地位和威望,研究其贷款理论演变将成为一种可靠的依托,这种演变经历了:
1.实票论和商业贷款理论。
在历史上,美国的贷款实践仿效了英国银行业的模式。
英国的理论被称为“实票论",而其美国的变体则被称为“商业贷款理论”。
这两种理论都认为贷款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并认为需要有资金的流动性,以应付预料不到的提款需要.因此,最好是只发放短期贷款,因为贷款理论认为,长期投资的资金应来自长期资源,如留存收益,发行新的股票以及长期债券。
“商业贷款理论”的缺点在于:第一,这一理论并不适用于整个银行业务系统――虽然它可能适用于个别银行,以库存货物作低押发放一笔贷款,借款人只有把货物出售后才能清偿贷款。
其二,如果借款人找不到买主,这位顾客也会借一笔款去完成这笔交易。
这样,虽然个别银行可能预期贷款到期通常会增加银行的资金流动性,而对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则未必如此。
再次,整个银行系统的脆弱性,在长时间中,可能影响个别银行的资金流动性.
2。
转换论。
1918年,产生了H。
G.莫尔顿的“转换论”,这一理论认为,把可用资金(存款)的一部分投放于二级市场的贷款与证券,可以满足银行资金流动性的需要。
流动性的需要增大时,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这些资产(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美国短期国库券等).转换理论的实际应用,增加了新流动性来源,并证明银行可以发放较长期的贷款,这样就延长了各种贷款的平均期限。
但是,“转换论"也同样具有“商业贷款理论"的那种局限性,此外,贷款平均期限的延长会增加银行的全面流动性风险。
3。
预期收益理论。
1949年,赫伯特·V·普罗克提出了“贷款流动性的预期收益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稳定的贷款必须有适当的归还日期表,这个日期表以借款的预期收益或现金收入为依据。
这一理论与先前的一些理论是一致的,但增加了宽广度。
“实票论"认为银行应满足工商业的借款需要,“转换论”认为,如果银行的投资是高质量的,那么贷款的期限并不影响它的安全性。
“预期收益理论”认为,稳定的贷款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归还期限与贷款的证券担保的基础上。
这样,联邦储备体系就成为资金流动性的最后来源保障了。
二、现代商业银行贷款政策和程序
(一)贷款政策。
制定贷款的重要性在于为银行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提供适当的信用标准,使之遵守各项法规,保证贷款决策一致性,向顾客和公众披露银行现行信贷策略的有关信息等,最终控制和调整银行贷款的的规模和结构,实现经营目标。
制定适宜的贷款政策,银行需权衡以下因素:①银行经济的战略目标。
贷款政策文件通常以一般性说明开始阐述银行的目标,以及贷款政策如何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
②放款的三大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原则是最基本的因素.③资本状况。
银行的资本起着保护存款账户资金的缓冲作用,资本的规模与存款的关系影响着银行能够承担风险的程度。
自有资本占资产总额比例较大的银行,才能承做期限较长、风险较大的放款。
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某一时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紧缩和放松,直接影响到银行放款利率的高低,必然对银行的信贷规模起到抑制和促进作用。
⑤存款的稳定性.存款是放款的基础,存款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放款的规模。
⑥服务地区的经济条件。
稳定的经济环境要比受季节性、周期性波动影响的经济环境更利于银行采取积极和宽松的信贷方针。
根据以上考虑,一个典型的商业银行制定的贷款政策应对以下内容作出说明:①有关借款和借款人说明.没有完整和准确的信息,就不能做出正确的贷款决策。
书面贷款政策应该列出估计借款者及时归还贷款的意愿和能力所需的文件。
完整的贷款记录应包括以下项目:借款者个人品格、借款用途等,核心档案还应收藏与借款者的通信、电话会谈记录、现场走访的详细报告和有关借款者的广告和报刊剪辑。
为容纳与日俱增的记录卷册和有关文件处理问题,许多银行已经或正在转向记录档案电子计算机化。
②贷款种类。
贷款政策应当包括关于适当与不适当贷款的简要说明,应该拒绝不适当贷款,这些贷款通常带有某些投机因素。
商业银行应当对贷款类别进行定期检查,因为贷款的分类受经济周期变动影响较大。
③合格的抵押品。
贷款政策应规定可充作抵押的各种抵押品及其额度。
例如:以一批应收账款作抵押的贷款,其金额不得超过九十天期以上的应收账款
的70%;以国家注册的法团债券、市政债券和美国政府债券作抵押的贷款,其金额不得超过市场价格的65%;负债不应超过原材料和制成品成本的60%.④对贷款集中化的限制。
稳健的银行经营实践要求贷款政策对贷款种类、行为和地域的集中化方面作出某些限制,以减少整个资金运用的风险.⑤信贷额度.正式贷款政策应区分信贷最高限额、指导性限额(或内部掌握限额)、贷款承担额和循环贷款协议之间的关系。
⑥需集体磋商的例外情况.具有同等能力的信贷主管人员.面临一系列相同的环境,可能会做出不同的信贷决策。
贷款政策文件不可能为处理所有此类问题都订立规则,但它应该包括某些一般性准则。
遇到这种情况,通常的做法是,同有关部门磋商后才做决定.这些例外的情况包括:对原来没有往来关系客户的贷款;收购、兼并贷款;对新业务的贷款;本区域外贷款;对新业务的贷款;本区域外贷款;以价格跌落、不适销或不上市的股票作抵押的贷款;新业务的贷款,等等.⑦贷款定价。
此外,贷款政策最后文本中还应包括以下内容:①银行经营目标的说明;②贷款权力归属部门及组织原则;③银行现有业务的地域限制;④有关法律的考虑;⑤借款人的贷款承诺、清偿和业务量规模。
(二)贷款程序.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将遵循既定的程序制度,目的是为了保障贷款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使贷款政策是得到最恰当的执行。
贷款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贷款的审核与检查。
这主要由贷款权力归属部门负责执行,目的在于保持贷款政策执行的客观性,其标准在于:确定贷款是否符合管理方针和法令规定;批准贷款的主管人员是否按照银行贷款政策办事;信贷档案是否齐全;贷款申请书是否说明抵押品的种类和金额;全部必要的债券利息是否完整无缺;还款来源是否象清单所列明的那样足以清偿贷款。
具体而言,对贷款的审核与检查包括对借款申请书的审查和对贷款项目本身的调查。
前者要说明:借款的目的和用途,银行通常要在审查借款人的借款目的是否与贷款方针的要求相符;借款的数额,银行要审查借款人的借款数额是否与实际需求相符,是否超过法定的贷款限额;借款期限;还款的方法及来源;担保的方法,银行通常愿意接受市场价格稳定、易销售的财产作为抵押品。
后者的目的在于确定:该项贷款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或地区经济发展是否有利;贷款的利益;借款人的资信能力;合法代理人;放款规模。
2。
签订贷款合同。
如果银行信贷部门对借款人和贷款项目本身审查合格,则依双方协商内容最终将订立法律文本,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该合同书也将是未来有关纠纷和贷款具体执行的法律依据。
这一合同将包括:①贷款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