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后顽固性呃逆病因及治疗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损伤后顽固性呃逆病因及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2-09-26T15:52:25.8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何绍伟陶红刚黄志伟郑浩陆[导读] 分析探讨颅脑损伤后顽固性呃逆症状的病因及有效治疗方法。

何绍伟陶红刚黄志伟郑浩陆(解放军第457医院神经外科湖北武汉430012)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颅脑损伤后顽固性呃逆症状的病因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科2008.1~2011.1年收治的48例不同性别、年龄脑损伤患者产生呃逆的症状、并发症。结果治愈46例,好转后反复发作1例,死亡1例,结论脑损伤后顽固性呃逆是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采取积极、及时、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顽固性呃逆是颅脑损伤后病人常见症状,其症状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膈肌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的特别声音。呃逆发作超过48h未停止者称作顽固性呃逆。颅脑损伤后严重的顽固性呃逆会导致患者呼吸气体交换异常,引起脑缺氧,使脑水肿加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1]我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病人中有48例出现顽固性呃逆,现就其发病原因及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32例,女16例,年龄21~72岁,创伤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28例,脑血管疾病致脑出血10例,脑干损伤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所有病例均有意识障碍,GCS评分3~8分35例,GCS评分9~12分13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出现呃逆的时间从脑损伤后3d~15d不等,其中25例在呃逆出现后1h~10d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表现为鼻饲管内返流咖啡色胃内容物、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解柏油样便、或是大便潜血试验阳性;18例患者出现单纯顽固性呃逆;5例患者呃逆出现在上消化道出血之后。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2.1 顽固性呃逆开始初期(48h内),给予一次性肌注胃复安 10mg 本组病例中有消化道出血的30例患者中呃逆早期应用胃复安,5例治愈,3例有效;单纯顽固性呃逆的18例患者中6例治愈,1例有效;总有效率31%。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阻断延髓呕吐中枢的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的。[2]

2.2 胃复安肌注无效后给予氯丙嗪注射液25mg 肌肉注射。本组病例中使用胃复安无效患者33例,改用肌注氯丙嗪注射液,一次性肌注无效者,2h后重复注射一次。33例患者中,12例治愈,2例有效,总有效率42%。其药物作用机理考虑为氯丙嗪抑制边缘系统、下丘脑以及网状结构中枢等上行激活系统,对整个呃逆反射弧神经兴奋性降低而达到抗呃逆作用。[3]

2.3 穴位注射法以5ml注射器,抽取25mg氯丙嗪注射液,取双侧内关穴(腕横纹上二横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局部皮肤消毒后,垂直进针1cm,回抽注射器无鲜血,双侧穴位内各注射12.5mg药物。本组在采取肌注胃复安及氯丙嗪均无效的19例患者中采用穴位注射氯丙嗪,一次治愈1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89%。其作用机理:使患者镇静安神、宽胸理气、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等达到解呃止逆的作用。

2.4 按压眶上神经法双手拇指按压患者患者眶上神经出眶处,双手拇指交替旋转按压2~4min。我科常以药物治疗结合此方法,对顽固性呃逆治疗效果有很大的提高。其作用机理考虑为:通过按压眶上神经反射性地调节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来控制呃逆。

2.5 对于顽固性呃逆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以及合并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在治疗顽固性呃逆同时应积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本组48例顽固性呃逆病例中有36例出现电解质紊乱情况,在纠正电解质紊乱后,呃逆症状亦有所缓解。

3 讨论

颅脑损伤病人,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及胃素增高,使胃、十二指肠黏膜缺血、糜烂、溃疡,极易发生胃黏膜病变,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脑损伤越重,发病率越高,而且有少数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是不可避免的。往往这类病人在前驱期即可出现相应症状如呃逆,从开始的偶然间发作几次,到并发消化道出血时的频繁呃逆,有些甚至严重影响病人的呼吸运动。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我们发现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以及脑血管疾病引起脑出血的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大。其原因是脑干损伤后,神经正常生理调节作用失控,引起支配膈肌的内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相互制约机制受损,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膈肌兴奋,从而出现膈肌持续性痉挛。[4]因此,通过有效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达到控制顽固性呃逆的目的。本组病例,给予肌注氯丙嗪、穴位注射氯丙嗪的方法都是用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的,采用这两种方法取得的疗效明显高于采取其他方法。

颅脑损伤时,可因脑组织缺氧和颅内高压因素,使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当迷走神经功能增强时,可通过腹腔脏器反射性引起膈肌痉挛。而上消化道出血时,可直接刺激分布于胃、十二指肠上的神经纤维,使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而引起膈肌痉挛。膈肌痉挛常影响病人呼吸和饮食,使机体缺氧,加重病人体力消耗,严重时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而出血又可加重膈肌痉挛,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迅速恶化。[5]肌注胃复安可促进胃及上部肠段的蠕动,加快胃排空,使胃内压降低,胃壁上的迷走神经、壁内神经不受张力的刺激,从而反射性地降低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膈肌痉挛解除,呃逆消失。但从本组病例中看,胃复安效果并不理想,考虑胃复安的中枢作用较氯丙嗪差。

另外,颅脑损伤病人在早期,由于禁食、疾病消耗及大剂量脱水利尿剂,也可影响水盐代谢,从而导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体内代谢产物的刺激,血液中某些离子缺乏如低血钙、低血钠、低血钾等导致膈肌兴奋性增高,可引起呃逆。[6]所以,及时监测并纠正电解质紊乱也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顽固性呃逆多由中枢损伤及人体内环境紊乱引起,呃逆症状对颅脑损伤病人的呼吸、脑供氧以及体内酸碱平衡又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及早有效的发现并纠正呃逆症状,对颅脑损伤病人的脑功能康复、全身机体的恢复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

[1]王春阳,邵国兴,杨力军,等.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康复治疗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509-3510.

[2]曾金.中枢性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及其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8,2(14):367-368.

[3]Ten Holter JB.Hiccups[J].Ned Tijdschr Geneeskd,2005,149(48):2659-2662.

[4]李可,谷海燕.脑干损伤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顽固性呃逆42例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7,8(20):351-3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