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方案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8号)和《省教育厅省统计局关于印发<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实施办法>的通知》(苏教评〔2013〕2号)要求,为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问卷调查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调查目的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江苏省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次“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调查”,依据《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评估细则》中检测点17 “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目的主要是通过向师生调查,了解目前各级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和提升中小学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县(市、区)内中小学校(含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初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其中小学为四年级以上学生。每个县(市、区)抽取的教师样本不少于300人,学生样本不少于500人。教师数不足300人,或学生数不足500人的县(市、区),按实际人数30%的比例抽取样本。样本遴选应兼顾学校性质、类型和城乡分布,且比例适当。

三、调查方法

以县(市、区)为单位实施网上调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遴选学校和教师、学生样本,提供网络操作平台,协调各抽样学校在规定时间内组织教师、学生登录“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网上问卷调查。

请各地将调查的概况、抽样方法、样本数量、统计结果及分析等在监测报告中作简要说明。

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

(教师卷)

各位老师:

您好!受教育厅的委托,对您进行中小学生人才培养模式问卷调查,您的回答对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非常重要,请务必客观答题,反映您的真实想法,我们承诺对您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第一部分:您的基本情况

1.性别()

A.男

B.女

2.所在学校()

A.小学

B.初中

C.普通高中

D.中等职业学校

3.学校性质()

A.公办

B.民办

4.职称()

A.初级

B.中级

C.高级

5.学校所在地()

A. 城市

B.农村

第二部分:问卷调查

1.您对所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情况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2.您所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吗?()

A、能

B、基本能

C、一般

D、不太能

E、不能

3.您觉得所在学校有清晰的办学理念吗?()

A、清晰

B、比较清晰

C、基本清晰

D、不太清晰

E、不清晰

4.您认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吗?()

A、符合

B、比较符合

C、基本符合

D、不太符合

E、不符合

5.您对学校的“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 、太满意 E、不满意

6.您所在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各类课程了吗?()

A、能

B、基本能

C、一般

D、不太能

E、不能

7.您所在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各类课程了吗?

A、能

B、基本能

C、一般

D、不太能

E、不能

8.您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吗?

A、能

B、基本能

C、一般

D、不太能

E、不能

9.您对目前的教学方式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10.您对学校在改进学习方式,采取探究性学习方面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11.您对学校评价学生的方式方法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

(学生卷)

各位同学:

你好!受教育厅的委托,对你进行中小学生人才培养模式问卷调查,你的回答对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非常重要,请务必客观答题,反映你的真实想法,我们承诺对你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衷心感谢你的支持与配合!

第一部分:你的基本情况

1.性别()

A、男

B、女

2.所在学校()

A、小学

B、初中

C、普通高中

D、中等职业学校

3.学校性质()

A、公办

B、民办

4.学校所在地()

A、城市

B、农村

第二部分:问卷调查

1.你对所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学习资源等方面)的整体情况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2.你的老师能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吗?()

A、能

B、多数能

C、一般

D、比较少

E、没有

3.你认为学校的风气与学校提出的“校风”、“学风”一致吗?()

A、一致 D、比较一致 C、一般 D、不太一致 E、不一致

4.你愿意按照学校的校风、学风来要求自己吗?()

A、愿意

B、比较愿意

C、基本愿意

D、不太愿意

E、不愿意

5.你所在学校国家规定课程能开足吗?()

A、能开足

B、多数能

C、一般

D、较少能开足

E、都没开足

6.你班级的音乐课能开足吗?()

A、能开足

B、比较足

C、一般 D 、不足 E、没开

7.你班级的体育课能开足吗?()

A、能开足

B、比较足

C、一般 D 、不足 E、没开

8.你班级的美术课能开足吗?()

A、能开足

B、比较足

C、一般 D 、不足 E、没开

9.学校教育能满足你的素质发展要求吗?()

A、能

B、较能

C、一般

D、不太能

E、不能

10.你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11.你对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12.你喜欢在本校学习吗?()

A、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太喜欢

E、不喜欢

第三部分:开放题(不计分)

1.你的老师经常使用哪一种方法评价学生?()

A、综合品德、学习成绩和兴趣特长等各方面表现

B、重学习成绩,兼顾品德和爱好

C、只看重学习成绩

D、经常按考试成绩排名评价学生

E、其他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 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实践框架材料汇编 一、研究背景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实践框架材料是基于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总结性评估整理出来的。此次总结性评估是对电大试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价,客观地鉴定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果,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 评估目的是促进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教学模式、完善管理规范、提高教学质量, 使其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求通过试点进一步探索总结电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电大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方向发展。试点是要探索、总结出电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所以把试点对电大发展的作用和效果作为核心指标。 评估核心是检查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已基本形成。评估重点: 即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 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及相应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建设的成果。与中期评估相比,评估观测点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从对试点的认识到试点对电大总体发展的促进; 从试点教学条件的创建到条件的完善和应用; 从试点规章制度建立到实施情况检测和经验推广; 从教学、管理形式的变化到教学与管理模式的确立; 从重视质量保证措施到试点教育最终质量和效果的核查。 二、核心概念的内涵描述和理论框架 (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基本框架和实践模型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

基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例 镇江分院徐健锐 一、引言 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另一边是学生没法对口就业。近年来,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市场的这种矛盾充分反应了我国绝大多数大中专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滞后时代发展,教学模式依旧延续传统教学模式——简单、固化、落后,寻求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 2010年,学校党政确立了“226”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选择了信息技术类专业进行试点,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26”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将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20%”,代表专业培养水平的学生群体,具体指工作室培养模式下的优秀学生和参与各类技能竞赛的优秀选手;第二个“20%”,代表专业技能有特长、社会实践有能力的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学生群体,具体指进入到工作室教学场景的学生、参与各类技能训练的学生、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或各类社团活动的学生、参与校系班各级管理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最后一个“60%”,指符合专业培养要求,达到专业毕业标准的合格学生。该专业以“九点工作室”为载体,率先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动漫设计与制作三个五年制专业上进行试点,承担信

息技术类专业第一个“20%”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重任,积极探索构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继而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信息技术类专业进行逐步推广,以期达到100%实施率。 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工作室制” 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借鉴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工作室团队,集教学与生产为一体,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交替进行、横向相互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集合的教学体系。 工作室以开放的教学空间为主,工作室负责人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总体规划,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二级管理;教学团队具体负责学习任务、项目开展、校企互动等。在还原真实工作场景的工作室环境下,学生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逐步实现自我建构,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对学生分方向进行培养,把项目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同时,工作室制还借鉴企业的管理和岗位素质要求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这种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高职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使学生“能力更强、专业

关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关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Z01114186李雷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应从开启启发性的教学模式、摒弃文理不相通的理念以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创新人才人才培养高等院校 2012 年,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建 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针对我国高等院校传统的教学理念和 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状况,近年来,我国对高等院 校的本科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2005年“钱学 森之问”的提出,引起了中国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反思,加快了高等 教育改革的步伐。当前,各高等院校已将培养创新型人才列入教育工作的重点, 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上还没有突破 性的进展。创新型人才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集合体,应具备主动 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对事物开展创造性思维和设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创新型人 才应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然而现有的高等院校教育理念注重 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创新能力和独立品格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强调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独立性,忽视了“教学相长”的启发式教学;在教 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强调专业的独立性,忽视了“文理兼顾”的重要性;在教师 队伍建设上强调教师的“教学型”和“科研型”,忽视了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 1 开启启发性的教学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教师都秉承着“传道、授业、 解惑”的责任,这种责任促使教师在心态上无法和学生处于同一层面,导致教师 难以将一些有争议的内容或最新的未成熟的内容搬到课堂上引发学生的讨论,而 只是将一些最为成熟的范式灌输给学生。学生在长期的“权威性”的授课内容下, 逐渐丧失了对内容的怀疑和思考的兴趣,被动地全盘接收,长此以往,形成了教 师单纯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收的局面,学习的过程变成重复的“模仿——记忆 ——被动接受”的过程。据统计,幼儿园的孩子提问率是最高的,而小学生举手 提问的积极性要比初中生高,初中生的积极性又比高中生高,难道真是随着学历 的提高问题变少了吗?显然不是,理论上讲,接触新知识的面越广将导致问题越 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长期的“潜消默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行业背景及需求分析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件的出台,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确立,宝鸡市“关于加快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眉县关于引进高端技术产业,兴建信息化产业园区五年规划蓝图的绘制,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学历教育提供的人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陕西省2011年计算机职位需求3万多个。伴随我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数千人。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我县信息产业建设,我校将重点建设计算机专业,培养大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以应对人力资源岗位空缺的不利局面。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构建“校企对接、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推行并完善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两年建设期内,主要完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同时,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实践应用特色,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行业资格准入政策,实施毕业生的“一书多证”制度,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成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紧密,具有鲜明中职特色的示范专业。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加强校本教材、实训教材开发,建设核心课程2门,特色课程2门。完成相关实习实训教材编写。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在已有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跟踪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网络实验室和教学环境条件的建设,加强课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到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利用2年时间,培养出1名平面设计和1名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4名核心骨干教师7名双师型教师、4名兼职教师。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分析学校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将以巩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为主,引进高水平人才为辅的策略,同时聘请本专业优秀的校外兼课教师。将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放在专业办学的首位,树立“专业办学,师资为先”的理念。力争组建一支专兼职的专业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专业方向明确、中青骨干为主、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校内专任师资队伍。同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逐年派遣师资到产学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调研或技术实践,或参加专业性的技术研讨会,或参加技术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力

名师工作室制度

名师工作室制度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名师工作室制度 名师工作室,是以名师特色吸引同一专业教师加入组成的研究组织;名师工作室是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并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学相长的交流平台;也是教师培训与教科研延伸与补充的合作体。建立名师工作室,以进一步发挥名师指导、示范和辐射作用,气势扩大名师的知名度,使其成为重要的优秀教师无关培养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不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我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名师工作室主要是实现名师资源共享最大化,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促使其专业发展,旨在建立起名师与中青年教师合作互动的培养人才新机制。 一、会议制度 (1)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2)每周展开一次交流研计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小结反思。 (3)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安排本学期需要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经验,探讨存在问题。 (4)根据工作室计划,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工作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二、成员申报、推荐制度 (1)凡符合名师教师工作室成员的条件者经所在教研组同意后,向工作室主持人报名申请。

(2)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依据申报者的品德修养、专业技能和教育素养,筛选确定工作室成员不超过10名,并报学校审核备案。 三、工作室的考核制度 (1)工作室主持人主要由学校有关部门考核。工作室成员主要由主持人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名师工作室。 (2)工作室主持人每学期至少开1-2节校级(或有5名以上的教师听课)公开课;每学期作校级(或5名以上的同学科老师参与的)教师培训讲座(报告会、研讨会)一次;每学期听本工作室成员课不少于20节;每学年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论着)一篇以上;每个工作周期内必须主持并与工作室成员共同完成至少一个区级以上研究课题。 (3)工作室成员每人每学年至少开一节校级(或有同类学校3名以上的教师听课)公开课;每学年在市级以上刊物至少发表论文1篇;每学期至少必须撰写一篇教学心得、分析一个教学案例、学习一本教学论着;每三年取得区级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以上奖励。 名师工作室建设及管理办法 名师工作室,是以名师特色吸引同一专业教师加入而组成的研究组织;名师工作室是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民和管理方式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学相长的交流平台;也是教师培训与教科研延伸与补充的合作体。建立名师工作室,以进一步发挥名师指导、示范和辐射作用,气势扩大名师的知名度,使其成为重要的优秀教师无关培养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不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我校教育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反思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反思 国家教委《关于外语专业面向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指出:“当前,我们应当清醒地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我国每年仅需要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相复合的专业人才以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研究工作,而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它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速实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再加上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使得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在高等教育面前的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的培养模式”。 一、商务英语人才的内涵 商务英语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即多功能人才,其特点是能够在国际商务交流领域,以英语为沟通工具进行商务活动的人才。商务英语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需要

具备丰富的知识。听、说、读、写能力是一个商务英语人才必备的技能。其中听说能力尤为重要。社会需要的是,不仅能写,更能说的人才。 只有听说俱佳的人才,才能在与外商的交流中应对自如。商务英语人才是不仅在英语专业方面要有突出的技能,还应具备较高的商务活动知识。 二、商务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与问题 随着中国入世的深入,众多的外国企业旨在在中国寻求发展的机会,而中国的企业也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更多机遇,商业外贸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成为了彼此合作的重要条件。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出口经营资格实行了登记和核准制,这使得更多的企业拥有自主权。据)年相关调查数据看我国的外贸出口量,五年时间里具有外贸出口权的公司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加万家,即我国将有,万家以上的具有进出口权的公司。根据我国具有进出口权的公司所拥有的人才的平均比例算,我国至少还需要多万的外贸人才为企业服务,而其中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占的比重相当大。据预测,在未来几年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仍将是最受欢迎的热门人才之一。

典型案例1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案例一 产教融合创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背景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是示范性特色专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积淀,一直在成长,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重理论、轻实践,传统学科式培养等种种弊端,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主要目标 本专业以开放的办学思路,利用广阔的社会资源,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会计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强化、五阶段、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理实一体,德技双馨,校企共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特征,体现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三强化”策略序化课程,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平台之上保证“五阶段”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条件,全面带动专业建设与改革。 三、实施过程 (一)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流程 本专业注重健全过程监控,积极通过开展学校与企业,乃至家长的调研、走访、座谈和制度试行等,完善适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共管制度,特别是在非毕业综合实习阶段的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体系、校内学习和校外实际工作一致性的教学监控制度、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素质教育制度等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设计流程说明: 1.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2.针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开展会计职业岗位群分析; 3.制定初步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并进行行业专家论证; 4.依据会计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教学内容; 5.确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审; 6.校企共同全面、全员、全程监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 与实施,并考核评价。 图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图 (二)调研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群分布 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期,广泛的社会调研十分必要。进行实地调研时,本专业直接深入到企业与被访者接触,当面提问并记录对方的回答。小组座谈会时,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的专业教师开座谈会,积极征求各位专家对专业教学标准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的内容涉及会计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

基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基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例 镇江分院徐健锐 一、引言 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另一边是学生没法对口就业。近年来,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市场的这种矛盾充分反应了我国绝大多数大中专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滞后时代 发展,教学模式依旧延续传统教学模式——简单、固化、落后,寻求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 2010年,学校党政确立了“226”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选择了信息技术类专业进行试点,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26”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将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20%”,代表专业培养水平的学生群体,具体指工作室培养模式下的优秀学生和参与各类技能竞赛的优秀选手;第二个“20%”,代表专业技能有特长、社会实践有能力的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学生群体,具体指进入到工作室教学场景的学生、参与各类技能训练的学生、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或各类社团活动的学生、参与校系班各级管理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最后一个“60%”,

指符合专业培养要求,达到专业毕业标准的合格学生。该专业以“九点工作室”为载体,率先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动漫设计与制作三个五年制专业上进行试点,承担信.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息技术类专业第一个“20%”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重任,积极探索构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继而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信息技术类专业进行逐步推广,以期达到100%实施率。 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工作室制” 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借鉴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工作室团队,集教学与生产为一体,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交替进行、横向相互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集合的教学体系。 工作室以开放的教学空间为主,工作室负责人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总体规划,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二级管理;教学团队具体负责学习任务、项目开展、校企互动等。在还原真实工作场景的工作室环境下,学生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逐步实现自我建构,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提升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统筹推进活

对高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对高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 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吴鹃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图形图像制作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研究的实践,论述了我国高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教学现状,根据高职图形图像制作人才的特点,以相关院校的运作为案例,提出了如何自建的图形图像制作工作室管理新模式,“工作室制”产学研结合育人才的探索,突出专业特色,解决教学中实践课程脱离社会要求,探索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吴鹃,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软件学院 一、引言 针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学院一头热问题的“另辟蹊径”———构建自主的产学结合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学院自己建设小型广告公司,同时作为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工作室,在此基础上通过原先校企合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公司+工作室”课程教学模式。 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自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根据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其过程大致为:在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中,突破性地试行一种新型、有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实际进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工作室,以工作室兴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走出一条“面向市场、以教促产、以产促教、产教结合”的道路,将有力地促进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产学一体、教学、生产紧密结合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针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学院一头热问题的“另辟蹊径”———构建自主的产学结合模式,形成以学生为本,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工作室为依托,以项目驱动的形式在工作室内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该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高职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当前社会发展与竞争的形势下,能够培养出适应现实社会的人才,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问题。 三、图形图像工作室的建立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一)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室以企业的形式建立,由学校自主运营。首先,由学校提供场地、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一定的配套资金和设备,并选派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负责工作室的日常运行和工作室教学指导。其次,接图形图像设计制作的订单业务。由专业教师全程协助、辅导学生,参与订单业务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二)工作室运行。将工作室对学生的任务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师自拟的课题任务,另一个方面是来自于工作室作为企业所承接的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使专业建设真正走产、学一体化道路,有效利用工作室设备,采用“目标分解、任务驱动、技能培养、滚动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使学生了解设计制作生产全过程。以企业工作室的运作模式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将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等多项内容被来自于企业的实际课题所代替。打破单元授课模式下课程的独立与阻隔,形成“设计融于研究、设计融于技术、技术贯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准确把握住职业教育的特征。学生们在工作室的二年里完成设计项目,参加实际性的生产,在顺利毕业的同时,他们还具有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因此具有了直接上岗的社会工作能力,使就业“零距离”。该人才培养模式完全从社会需要的人才来进行培养,达到“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建立“工作室制”的管理制度。管理形式:院(系)———专业学科组———工作室(专业方向研究)。院(系)在学科建设上负责发展规划目标、专业学科组建设、制定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指标建立、聘任责任教师。对工作室的经济管理主要是由院、系级作为行政的主管单位与各个工作室签定一个要求工作室的教学、科研、实践、成果等的各方面完成的指标,首先在完成计划内正常的教学、科研、实践任务外,把所有对外为的设计、制作的项目纳入科研的管理范畴,采取一种较为宽松的经济管理运作模式,项目的资金绝大部分由工作室自己支配,但应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1)工作室的日常管理费用;(2)项目的成本费用;(3)参与项目的教师、学生酬劳;(4)工作室部分设备的购置;(5)工作室外聘教师的费用;(6)开展学术交流的经费;(7)参与设计比赛及各类奖励经费;(8)教师的学术资助经费。院、系级根据拟定的项目进行评估、考核,并根据结果从工作室上缴的管理费用中奖励完成的指标较好的教师和学 · 351 ·

“反思实践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反思实践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要源于“反思型实践者”的“反思实践型”人才是当下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人才的理想形象。能够生成实践智慧、反思教育现实、按需进行思维转换是此类人才的核心品质,通识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伦理知识构成其基本的知识结构。借助贯穿大学四年的“知识-实践”教学体系,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是培养“反思实践型”学前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反思实践型 一、引言 培养特定规格的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而人才培养模式既与相应的专业特性、培养层次特质紧密相关,更直接体现了一所院校的发展定位。“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提出正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在诉求。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学前儿童入园率的提升与日趋稳定,以单纯保证幼儿受教育机会为目标的学前教育工作重心开始向为广大幼儿及家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转变,这使得社会更加注重学前教育人才的内涵与品质。较之其他学段,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更人性的专业伦理、更执着的专业信念、更综合的专业技能、更持续的专业实践熏陶和更智慧的专业思考力。在我国旧有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中,以本科为代表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理论扎实”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师,而以中专、大专为代表的学校则重在培养“技术熟练”的“操作型”幼儿园教师。显然,这两类培养模式都无法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实际对高学历、高水平、高层次现代化幼儿教师的需求。 常熟理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是苏州、无锡地区唯一的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立足于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秉承学校“强化素质,注重学理,亲近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分析国际专业发展趋势、借鉴兄弟院校宝贵经验、进行6年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学校将”反思实践型人才”设定为“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想形象,并初步形成基于“学习、思考、实践”——三位一体手段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将其总结为“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反思实践型”人才的内涵解读 “反思实践型人才”这一概念脱胎于舍恩(Schon D.A)在《反思型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提出的“反思性实践者”。舍恩认为,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可以使从业者从固定的理论和技巧中解脱出来,构建出新的适用于特定情境的理论,从而成为研究者,而“教师的专业具有不稳定、不确定的特性,同时又充满着许多潜在的价值冲突……执业者的知识藏匿于艺术的、直觉的过程中,是一种行动中的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1]。据此,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不应是单纯的技术执行者,而应是能在行动中、对行动进行反思的“专家”,其核心品质在于能够对专业实践的不同情境作出恰当、科学、智慧的判断与反应,从而以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预期目标:满足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深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调研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 1.通过企业调研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员工队伍、用工需求、用工计划、岗位技能要求,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及评价报告。 2.建立有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的管理办法。 3.继续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长效运行机制,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4.签订与企业的长期培养合作协议。 5.学校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共同承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研究。 6.坚持毕业生双证制度。提高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争取达到95%。 二课程体系: 预期目标: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优化课程体系机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建设精品课程;改革各类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考核方式,突出能力考核;开发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验收要点: 1.修订可行性机械加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机械加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 2.加强精品课建设,计划在2015年之前完成三门专业主干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3.加强与课程配套的网络课程建设,建设2个以上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4.专业模块:CAD/CAM模块、数控车模块、数控铣模块、加工中心模块教学和考

核全部在实训室进行。 5.完善教学资源库。 6.开发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钳工工艺学?,形成与企业对接的课程体系。 三、教学模式改革: 预期目标: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本校的特色。在理论、实践教学中实行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岗位教学法。力争使教学成果在同类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得到推广。 验收要点: 1.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普通课实行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专业课实行项目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3.课件、教案、教学录像的资料库。 4.继续探索网络教学平台及记录。 四、评价模式: 预期目标:依照企业用人标准制定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修改本专业教师考核方案。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学校整体办学的功能和社会效益。 验收要点: 1.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教学计划。 2.形成与企业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对接的评价标准。 3.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项目。 4.建立满足社会与企业用工人员综合素质、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要求的考核标准。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旅游1001班郎芳儿1005100120 内容摘要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下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政府、学校、学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就是重视我国现在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原因分析,进而提出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缺陷改革对策 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 人类社会除自然界自有物质外, 其余都是人类创造的。人类的创造力关系世界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向, 人才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大量实证资料表明: 人才盛则国盛, 人才乏则国弱, 人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具有增值和转换功能的高等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关键方式和手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把半成品的大学生准人才转化为人才输送到社会。在其过程中经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些许变化, 造就合格的或是不合格的人才产品。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激进发展, 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 激进发展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对我国的发展后劲和发展潜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缺陷 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两大本质性缺陷, 教育忽视人才的本质概念,过多关注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0, 忽视学生组织和运用知识等能力的培养, 忽视人的心智( 思维) 的启迪, 这已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 一) 教育方式有碍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与人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人类历史发展表明: 伟大人物的 成功总是发扬个性的结果, 个性的发扬是人成功的 保障。充分发挥优势才更容易使人 取得卓越的成就, 而优势的发挥依赖个性的发 扬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采取的是按部就班、正统的 教育方式, 尤为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各级教育按照 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进入大学阶段, 一方面, 长期的基础教育已扼杀了学 生个性的发扬, 学生按照教育设计好的渠道前进, 他 们已习惯于苦读圣贤书成才。另一方面, 我们的 高等教育依然传习前期教育方式, 难以给学生发扬 个性的空间与环境。如对知识探究, 授课老师就是 标准, 已有成果就是权威, 不允许或者说潜在遏制学 生提出疑问。种种条框制度, 把学生限定在狭隘的 范围内, 不允许学生做出格的事情。各种成绩评 定标准、人才选拔标准的指挥棒都倾向于分 数。 ( 二) 忽视专业外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学习 成功学之父卡耐基认为,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 15%靠专业知识, 85% 的要靠有效沟通、人际交往等 各种能力。在高度社会化的时代, 人类社会的各项 活动都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完成的, 85% 对于 一个人的成功尤为重要。我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是按照通专结合的复合 型人才目标培养人才, 强调学生/ 宽口径、强基 础0。[ 5] (P140- 144) 这种培养目标重视学生基础的培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思考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思考 一、传统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我国现代设计教育至今已走过三十余年的历程。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超过1000所,每年招生人数达数十万。在设计专业大发展的同时,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学科体系的痕迹比较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实践教学的途径较为单一,课程与课程之间相对孤立,实训室建设项目简单,教师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致使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严重脱节,我们急切需要一种集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是迫在眉睫的。我们应该探索建立这样一种教育体系,即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又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使教学、研究与实践互相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二、探索“3+1”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一)“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外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室制”

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1919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至今都影响着世界设计教育。而自“包豪斯”开始,“工作室”制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在欧洲的设计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中非常注重与现实的实践项目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工作室。欧洲的设计艺术水平一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和他们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是分不开的。在国内,清华美术学院、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中国美院、西安美术学院等多家艺术专业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都采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我院前期对于“工作室制”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一所定位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新建民办本科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艺术设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一条非常切合实际的道路,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工作室是以某个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由著名的专家、教授为核心,组成学科方向研究的师资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并行工作。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从05年开始就在专科学生中逐步开设了艺术设计工作室,学生通过入校时的选择(自愿与竞争结合的方式)进入各个工作室,利用课余时间,部分优秀学生以完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

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关于对我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缺陷与不足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对我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缺陷与不足的思考与建议河南城建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以工课为主,以城建为特色,工、管、理、文、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近几年来,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不仅在全省,更甚全国都名列前茅,对于此,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可谓居功甚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既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综合性改革项目,在新时期全面推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审时度势,戒骄戒躁,对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再接再厉,再创新高。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 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教高[1998]2 号)中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这样描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龚怡祖将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为:“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式样和运行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示范型性研究发现。结合教育部和相关教育大家的认识,我们可以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对于我们这所以工科为主的,以城建为特色的本科院校而言,培

养应用型工科人才无疑是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要义。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一直以来,我校坚持创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积极主动地鼓励帮助学生开展有计划地创业活动,但是我校也坚持“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客观的评价,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以下缺失。首先,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国内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教书育人的体系之中,而是另起炉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培训,当创业教育失去了学科专业这一最有力的依靠时,会使创业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从而造成我国本科毕业生创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其次,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创业过程体验。学校创业教育的改革多是注重课程体系的重构,通过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让学生认识创业、了解创业并逐渐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创业实践环节薄弱,即使有实践,也往往停留在大学生开店铺,创意设计竞赛等层次,很少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情境,让学生深入企业实习、接触、了解、参与、体验企业运作过程和创业项目由设计到实现的各个环节。第三,教师缺乏工业企业经验和工程实践经历。目前我国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片面强调高学历,而具有深厚工程背景又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同时,现有大多数教授创业课程的教师尚缺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