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连锁遗传教案

第五章连锁遗传教案
第五章连锁遗传教案

第五章连锁遗传

(5学时)

连锁定律是经典遗传学的三大定理之一。三点测交是根据基因直线排列的定律进行染色体连锁图绘制的有效方法,依据连锁群的各个基因

的距离和顺序,可以绘制成遗传学图谱。性连锁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

联而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别的形成是个体遗传基础与环境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它包括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两个过程。

一、目的和意义

了解性别决定的类型,掌握伴性遗传、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的概念、特点及相互关系。掌握连锁与交换的原理,重组值、交换值、染色体干

涉和并发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特别是通过三点测交绘制连锁图的方法。

掌握以链孢霉为代表的真菌类生物的连锁分析特点、四分子分析、染色

单体干扰等概念,掌握着丝粒作图和重组作图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人类

基因的连锁分析的特点,了解人类基因定位、染色体作图和物理作图的

原理,掌握用体细胞遗传学方法制基因定位的方法。

二、重点内容:

1、性状连锁的定义及解释

连锁与交换现象的发现

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P 紫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PPLL ppll PPll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紫花长花粉

F2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紫长紫圆红长红圆4831 390 393 1338 226 95 97 1 花颜色紫色P对红色p显性,花粉粒形状长形L对圆形l显性。F2分离比不符合9:3:3:1,,亲组合较多,重组合偏少。

原来为同一亲本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联系在一起的倾向,这说明来自同一亲本的基因,有较多的在一起传递的可能。但贝特森和潘耐特未能提出科学的解释。

摩尔根的实验

果蝇翅的长短,复眼的颜色

长翅Vg,残翅vg,红色复眼Pr,紫色复眼pr

长红×残紫

残紫♂×♀长红♂×残紫♀ 长红残紫长紫残红长红:残紫

133911951511541:

1

残红×长紫

残紫♂×♀长红♂×残紫♀

长红残紫长紫残红残红:长紫

15114610679651:1

解释

(1) 果蝇翅的长短和眼的颜色是两对相对性状,这两对相对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或相连性,把这种现象叫连锁。把这两对相对性状叫连锁性状。控制连锁性状的基因叫连锁基因。连锁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连锁基因之间能够发生交换的连锁叫不完全连锁,不能发生交换的连锁叫完全连锁。

(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配对时,偶尔在相应的位置发生断裂,然后错接,造成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互换,这个过程叫交换或重组。交换的染色体叫重组染色体。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导致连锁基因之间的交换。

(3)连锁基因之间的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前期,主要是粗线期。

(4)每发生一次有效交换,将产生两条重组染色体,两条非重组染色体(亲染色体),含有重组染色体的配子叫重组合配子,含有非重组染色体的配子叫亲组合配子。(图例)

(5)交换的多少用交换值来表示:

目前人们经过研究发现仅有两种动物雄果蝇和雌蚕属于完全连锁,不发生交换。

有效交换(发生在连锁基因间的奇数次交换,反之偶数次交换和基因外交换都是无效交换)后产生四种配子:两种亲组合配子,两种重组合配子

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的百分率是重组合配子百分率的2倍。因此如果交换值为4%,则表明有8%的性母细胞发生了交换。

验证

克赖顿和麦克林托克实验。玉米种子颜色有色C,无色c,种质非糯性Wx,糯性wx,位于第九染色体上特殊品系,一端带有一个染色结,一端附加了由第八染色体易位而带来的片段。

2、交换值的测定

假设染色体质地均匀,染色体上任何部位都有交换的可能,单位长度内含的交换的部位相同,则基因之间距离越长(所含碱基对越多,交

换位置越多),交换值越大;距离越近,交换值越小。反之,交换值越大,

则表明基因之间距离越远,交换值越小基因越近。交换位置为两个相邻

核苷酸之间的3’,5’—磷酸二酯键。

3、在人类中有哪些性连锁现象

色盲、血管瘤病、夜盲、鱼鳞鲜、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4、基本概念:

连锁:同一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的现象。

互换:连锁性状和基因之间发生重组的现象。

完全连锁:是指杂种个体在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交

换的连锁遗传。在生物界中很少见。雄果蝇和雌家蚕表现

为完全连锁。

不完全连锁:指杂种个体的连锁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

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出现了不同重组值的交换

类型。

性相关遗传:和性别有相关性的遗传都称为性相关遗传

(Sex-relatedinheritance),包括伴性遗传,限性遗传和

从性遗传,三者的特点是不同的。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直

接相关,所以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被称为“性连锁基因”

(sex-linkedgene),而这些性连锁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

遗传上又必然和性别连系,所以这种遗传方式就称为性连

锁遗传(sex-linkageinheritance),也称为伴性遗传。

从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在两个性别中都表现,可是表现程度不同

的性状称为从性性状。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杂合子有时

在两种性别中表现不同,这种现象称为从性遗传。如绵羊角的

从性遗传,Hh;人类秃顶的遗传。

干扰:染色体上某一位置发生交换将影响相邻部位发生交换,这种现象

叫干涉。

并发系数:并发系数=实际交换值÷理论交换值(两个单交换的乘积)。

5、连锁分析的方法

两点测交

一次测定两个基因的位点,TV之间交换值为11%,则TV基因距离为11;VC之间交换值为8%,则TV基因距离为8;TC之间交换值为18.4%,则TV基因距离约为19,因此排列顺序为T—V—C,而不是T—C—V。

两点测交虽是最基本的方法,但它的手续烦琐,而且在连锁基因相距较远的情况下,对可能发生的双交换,用两点测交无法测出,所以数据不够准确,为此通常采用三点测交。

三点测交

果蝇直翅+ 无纹胸+ 灰身+

弯翅cu—c 条纹胸sr-s 黑檀体e

+++/+++ ×cse/cse(随机的排列顺序)

+++/cse ×cse/cse

+++ 786 +se 107

基因型cse 753 79.9% c++ 95 10.6%

测交后代各种配子种类比例++e 86 +s+ 1

表型cs+ 94 9.3% c+e 2

0.2%

+se ++e

c++ 是在c和s之间的交换,cs+ 是在s和e之间的交换,

+s+

c+e 是在c和s之间与s和e之间同时发生一次交换,也称双交换。

计算交换值:c-s之间交换值=10.6%+0.2%=10.8%

s-e之间交换值=9.3%+0.2%=9.5%

c-e之间交换值=10.6%+9.3%=19.9%

因此可确定基因排列顺序为 c s e

10.8 9.5

c+e

+s+ 中c、e之间确实发生了交换,但c、e之间没有产生重组类型的配子,因此可按未交换处理,为无效交换。

cs之间发生三次交换(奇数次交换),产生了重组配子,为有效交换;

cs之间发生四次交换(偶数次交换),没产生重组配子,为无效交换。

为什么10.8+9.5≠19.9?

因为c-e之间两次交换值0.2×2未被加进去。10.8+9.5表示c-e之间的距离,而10.8+9.5-0.4=19.9表示c-e之间的交换值。

如果c-s之间还有连锁基因存在,那么c-s之间的交换值10.8还能表示c-s之间的距离吗?

c++ ++e +s+ 单交换+se 10.6和单交换cs+ 9.3的交换值乘积等于双交换c+e

0.2,计算理论上(10.6+0.2)% × (9.3+0.2)%=双交换值0.2%,但二者之

间并不等,这是因为干涉的结果

三点测交法

(1)归类将8种表型按对等交换类型分为4组,统计数目。

(2)找出亲本类型和双交换类型,确定正确的基因次序。

(3)计算中间基因与两端基因的重组值,即得图距。

(4)绘图,标出顺序和距离。

三点测交的优缺点:

(1)一交三点试验中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是在同一基因型背景,同一环境下得到的,三个重组值可以严格地相互比较。

(2)可以得到双交换的资料。

(3)三隐性纯合体不易获得或保存

6、利用连锁作图

摩尔根认为:不同对基因之间的重组值各不相同,是因为基因在染

色体上的距离不同,相距远的很容易断裂交换,重组频率高,相距近的

则难于断裂交换,重组很少发生。重组的大小可以反映分开的两个基因

距离的远近。

1911年,摩尔根的学生,A.sturtevant(斯特蒂文特)建议用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重组频率,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作染色体图(chromosomemap)或叫遗传学图(geneticmap),连锁图(linkagemap)。他把重组频率当作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的距离的数量指标,基因在染色体图上的距离简称图距,用图距单位表示。1%的重组率为一个图距单位(mapunit,mu),1cM=1%的重组率。

通过一系列的有关连锁基因的测交试验,即可把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次序及位置标定出来,从而构成基因的连锁群。把一种生物已知的基因标定在各自的染色体上,就构成了该种生物的染色体图或遗传学图,连锁图。

许多基因之所以连锁,就是因为他们处在相同的染色体上,因此,(1)一定生物所具有的连锁群数应该等于它的单倍体数。(人有24个不同染色体22+XY。有24个连锁群。连锁群的数目可以低于单倍体数,这是由于研究得不充分,或基因数较少)。(2)把某种生物每个连锁群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研究清楚了,同时又把不同的连锁群落实到具体的染色体上,就可以绘出这一生物的遗传学图(通过染色体突变的研究可以把不同的连锁群落实到具体的染色体上)。

三、难点内容:

1、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

2、利用交换值确定基因顺序和作图

3、三点测交法

四、课程时间安排: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1、连锁

2、交换

第二节交换值及测定

1、交换值

2、测定

第三节基因定位及连锁遗传图

1、基因定位

2、连锁遗传图

第四节连锁遗传的应用

第五节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性染色体与性连锁2、性连锁(人类的性连锁)

五、参考文献

刘祖洞,遗传学,1990,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业华,2000,普通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晋麟,徐沁,陈淳,2001,现代遗传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王亚馥,戴灼华,1999,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讲稿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第五章连锁遗传分析 5.1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遗传关系以及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一、性染色体的发现 1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 成对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成对性染色体往往是异型的:形态、结构、大小、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2常染色体(autosome, A) 同源染色体是同型的。 例:果蝇(Drosophila melangaster, 2n=8)染色体组成与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swf] 二、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几种类型 1 雄杂合型(XY型):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X、Y; 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X和Y染色体; 雌性个体则为XX(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X染色体。 性比一般是1:1。 2XO型: 与XY型相似,但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 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XO,不成对),它产生含X染色体和不含性染色体两种类型的配子;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X。 如:蝗虫、蟋蟀。 3雌杂合型(ZW型):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Z、W染色体;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Z和W染色体; 雄性个体则为ZZ(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Z染色体。 性比一般是1:1。 三、性别决定畸变 1 果蝇性别决定畸变 果蝇的性别决定与Y染色体有无与数目无关,而是由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组成比例决定。其中: X:A=1→雌性X:A=0.5→雄性 X:A大于1的个体将发育成超雌性,小于0.5时发育成超雄性,介于两者则为间性(inter sex);并伴随着生活力、育性下降。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苏教版第4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5、DNA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有关的计算: 在双链DNA分子中: ①A=T、G=C 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 例:A+G = A+C = T+G = T+C = 1/2全部碱基 二、DNA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4、过程:(看书)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 5、特点: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普通遗传学第五章-连锁遗传--自出试题与答案详解第一套

连锁遗传 一、名词解释 1、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2、相引性与相斥性 3、交换 4、连锁群 5、基因定位 6、干涉 7、并发系数 8、遗传学图 9、四分子分析 10、原养型或野生型 11、缺陷型或营养依赖型 12、连锁遗传 13、伴性遗传 14、限性遗传 15、从性遗传 16、交换 17、交换值 18、基因定位 19、单交换 20、双交换 二、填空题 1、有一杂交:CCDD × ccdd,假设两位点是连锁的,而且相距20个图距单位。F2中基因型(ccdd)所占比 率为。 2、在三点测验中,已知AbC和aBc为两种亲本型配子,在ABc和abC为两种双交换型配子,这三个基因在染 色体上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1)三对基因皆独立遗传_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两对基因连锁,交换值为0,一对独立遗传_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3)三对基因都连锁_______________种,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和B两基因座距离为8个遗传单位,基因型AB/ab个体产生AB和Ab配子分别占 %和 %。 5、当并发系数C=1时,表示。当C=0时,表示,即;当1>C>0时,表示。即第一次见换后引起邻近第二次交换机会的。C>1时,表示,即第一次见换后引起邻近第二次交换机会的。常在中出现这种现象。 6、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一个。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应该等于,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其连锁群数目应于。 7、如果100个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60个发生了交换,那麽形成的重组合配子将有个,其交换率 为。 8、在脉孢菌中,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分离产生的子囊属型的,第二次分裂分离产生的子囊 属型的。 三、选择题 1、番茄基因O、P、S位于第二染色体上,当F1 OoPpSs与隐性纯合体测交,结果如下:+++ 73, ++S 348, +P+ 2, +PS 96, O++ 110, O+S 2, OP+ 306,OPS 63 ,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是 () A、o p s B、p o s C、o s p D、难以确定 2、如果干涉为33.3%,观察到的双交换值与预期的双交换值的比例应为()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证实DNA 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 (2)理解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3)掌握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的方法。 (4)能概述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及意义。 (5)掌握DNA 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及其中的数量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科学家研究、实验过程的回忆,使学生进一步领会科学研究思路、遵循实验的设计原则和采用一些科学方法;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类、分析,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勤于思考,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准确的归纳、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验证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几个主要实验;(2)DNA 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2.教学难点 (1)几种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2)在DNA 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RNA 所处的位置;(3)在DNA 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出现的计算问题。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见图1) 图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的关系又是活动:结合 作出它们之 样 的 ? 学的知识 的关系图 生 思 考讨 论 回答 相 应的问题 通 过 学生 课 前的 准备 , 给出 本 内容 的 考点 和 相应 知 识点 , 学 提出问题:在本章所学的内容中提及的与遗传有关的物质是哪些?它们 之间 怎 学生 所 类, 间 逐一分析讨论各考 点对应的 知识点 和,进行讨论,并回答所学遗传相关物质的种由学生分 析回答相应的练 习 巩固 (二)复习 对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内容进行简要的重温 目的:让学生在填表、看图的过程中,对大纲要求的识记、理解的内容作 进一步的回忆。复习内容: 。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后来,摩尔根等发现连锁分二类: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 1.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2.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杂交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杂交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一)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只有亲本组合类型的配子。 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XY)和雌家蚕(ZW)中发现(注意雌雄连锁不同)。 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 例如:果蝇的体色、翅膀的遗传 P 灰身残翅 BBvv♂×bbVV♀黑身长翅 F1 灰身长翅 BbVv ♂× bbvv黑身残翅 bbVv Bbvv F2 黑身长翅灰身残翅(亲本类型) 因为F1 BbVv♂在形成配子时,只形成了bV和Bv两种配子,即bV完全连锁, Bv也完全连锁。 果蝇的体色、和眼睛颜色遗传: P 灰身紫眼 b+b+prpr × bbpr+pr+ 黑身红眼 ↓ F1 b+bpr+pr × (bbprpr黑身紫眼测交) ↓ 测交后代灰身紫眼b+bprpr:bbpr+pr黑身红眼 拟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的、控制同一形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普通遗传学第五章连锁遗传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二套

、名词解释: 1?连锁: 2连锁遗传: 3相引组: 4相斥组: 5完全连锁: 6不完全连锁(部分连锁): 7交换: 8交换值(重组率): 9基因定位: 10连锁遗传图: 11连锁群: 12两点测验: 13三点测验: 14单交换: 15双交换: 17符合系数: 18 性连锁(sex linkage): 19性染色体: 20常染色体: 21 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ee): 22 从性遗传(sex-eontrolled inheritanee): 二、填空题: 1、有一杂交:CCDD X eedd,假设两位点是连锁的,而且相距20个图距单位。F2中基因 型(eedd)所占比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三点测验中,已知AbC和aBe为两种亲本型配子,在ABe和abC为两种双交换型配子, 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基因型为AaBbCe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1)三对基因皆独立遗传_________ 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其中两对基因连锁,交换值为0,—对独立遗传__________ 种,比例为 (3) 三对基因都连锁_________________ 种,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A和B两基因座距离为8个遗传单位,基因型AB/ab个体产生AB和Ab配子分别占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 5、当并发系数C=1时,表示。当C=0时,表示__________ ,即;当1> C > 0时,表示______ 。即第一次见换后引起邻近第二次交换机会的__________ 。C> 1时,表示_________ , 即第一次见换后引起邻近第二次交换机会的 _________ 。常在_________ 中出现这种现象。 6、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一个。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应该等于______________ , 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其连锁群数目应于 ____________。 7、如果100个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60个发生了交换,那麽形成的重组合配子将 有___ 个,其交换率为 ______ 。 8、在脉孢菌中,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分离产生的子囊属 ________________ 型的,第二次分裂分 离产生的子囊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型的。

2018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二节DNA 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1.DNA 是由四种不同的(A 、G 、C 、T)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 的高分子化合物。 2.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①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 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构成DNA 的基本骨架;② 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3.DNA 分子中碱基之间一一对应,遵循卡伽夫法则 (碱基互补配 对):A 一定与T 配对,A 和T 的分子数相等;G 一定与C 配对, G 和C 的分子数相等;但A +T 的量不一定等于G +C 的量。依 据卡伽夫法则可以确定是双链DNA 还是单链DNA 。 4.不同生物的DNA 碱基对的数目可能相同,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肯定不同。 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代表了遗传信息。 错误! 1.DNA 的化学组成 (1)基本组成元素:C 、H 、O 、N 、P 五种元素。 (2)基本单元:脱氧核苷酸。 (3)脱氧核苷酸分子组成: 脱氧核苷酸 ??? 脱氧核苷????? 脱氧核糖碱基、T 、G 、磷酸 (4)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①碱基组成: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②种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

[巧学妙记 ] DNA 结构的“五、四、三、二、一” 五种元素:C 、H 、O 、N 、P ; 四种碱基:A 、G 、C 、T ,相应的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两条长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 一种螺旋: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1.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 提示: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少量分布。 2.双链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 3.每个DNA 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数是多少?磷酸数∶脱氧核糖数∶含氮碱基数的比例是多少? 提示:(1)2个;(2)1∶1∶1。 4.两个长度相同的双链DNA 分子,其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里? 提示:主要体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1.DNA 分子的结构 (1)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如图所示: 其中,○表示磷酸基团; 表示脱氧核糖(O 表示氧原子,数字表示碳原子编 号);□表示含氮碱基,构成DNA 分子的含氮碱基共有4种,即A(腺嘌呤)、T(胸 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 (2)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中,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如图所示:

(完整版)普通遗传学第五章连锁遗传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二套

一、名词解释: 1.连锁: 2连锁遗传: 3相引组: 4相斥组: 5完全连锁: 6不完全连锁(部分连锁): 7交换: 8交换值(重组率): 9基因定位: 10连锁遗传图: 11连锁群: 12两点测验: 13三点测验: 14单交换: 15双交换: 17符合系数: 18性连锁(sex linkage): 19性染色体: 20常染色体: 21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 22从性遗传(sex-controlled inheritance): 二、填空题: 1、有一杂交:CCDD × ccdd,假设两位点是连锁的,而且相距20个图距单位。F2中基因 型(ccdd)所占比率为。 2、在三点测验中,已知AbC和aBc为两种亲本型配子,在ABc和abC为两种双交换型配子, 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1)三对基因皆独立遗传_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两对基因连锁,交换值为0,一对独立遗传_________种,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 (3)三对基因都连锁_______________种,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和B两基因座距离为8个遗传单位,基因型AB/ab个体产生AB和Ab配子分别占%和%。 5、当并发系数C=1时,表示。当C=0时,表示,即;当1>C>0时,表示。即第一次见换后引起邻近第二次交换机会的。C>1时,表示,即第一次见换后引起邻近第二次交换机会的。常在中出现这种现象。 6、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一个。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应该等于,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其连锁群数目应于。 7、如果100个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60个发生了交换,那麽形成的重组合配子将 有个,其交换率为。 8、在脉孢菌中,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分离产生的子囊属型的,第二次分裂分 离产生的子囊属型的。 三、选择题:

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 浙科版必修2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通过“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使用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学生用书P39] 一、染色体结构与功能 1.结构: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蛋白质又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2.功能: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过程(同位素标记法) 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两种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T2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繁殖后,对标记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35S标记的噬菌体在感染细菌时,放射性蛋白质附着在宿主细胞的外面;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时,放射性同位素主要进入宿主细胞内,并且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2P。 (2)实验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活体细菌转化实验 ①过程及现象:把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无毒R型菌混合后一起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很多小鼠患败血症致死。从患病致死的小鼠血液中分离出活的S型菌。无论是活的R型菌还是死的S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都不能使小鼠患败血症。由此可见,加热杀死的S 型菌中的“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体内,引起R型菌稳定的遗传变异。 ②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活的S型菌。 (2)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①过程及现象:从活的S型菌中抽提DNA、蛋白质和荚膜物质,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只有加入DNA时,R型菌才能转化为S型菌,若用DNA酶处理DNA样品,就不能使R 型菌发生转化,并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②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浙科 版必修2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 [学习目标] 1.了解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及实验证据。2.归纳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一、探究DNA的复制过程 1.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2.实验原理 (1)含15N的双链DNA密度较大,离心后的条带应分布于离心管的下部。 (2)含14N的双链DNA密度较小,离心后的条带应分布于离心管的上部。 (3)两条链分别含15N和14N的双链DNA密度介于双链均含15N的DNA和双链均含14N的DNA之间,离心后的条带应分布于离心管的中部。 3.实验过程 (1)大肠杆菌在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繁殖若干代。 (2)将上述大肠杆菌转到以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 (3)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即分别取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和两次细胞分裂的大肠杆菌,并将其中的DNA分子分离出来。 (4)将提取的DNA进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和分析,记录离心后离心管中DNA的位置。 4.实验结果(如图示) (1)离心管a:立即取出提取DNA→离心→离心管底部(15N-15N-DNA)。 (2)离心管b:繁殖一代后取出提取DNA→离心→离心管中部(15N-14N-DNA)。 (3)离心管c:繁殖二代后取出提取DNA→离心→离心管上部和离心管中部(14N-14N-DNA和15N -14N-DNA)。 5.实验结论: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例1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

子质量为a)和15N -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 N 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代细菌DNA 分子中一条链是14N ,另一条链是15N B.Ⅱ代细菌含15N 的DNA 分子占全部DNA 分子的14 C.预计Ⅲ代细菌DNA 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 +b 8 D.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答案 B 解析 15N -DNA 在14N 的培养基上进行第一次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 分子均含有一条15N 的DNA 链和一条14N 的DNA 链。这样的DNA 用离心法分离后,应该全部处在试管的中部。Ⅰ 代的两个DNA 分子再分别进行复制,它们所产生的两个子代DNA 分别为全14N -DNA 分子和14N 、15N —DNA 分子。此时,将该DNA 作离心处理,产生的DNA 沉淀应该分别位于试管的上部和中 部。含15N 的DNA 分子占全部DNA 分子的12 。培养一个大肠杆菌,则其Ⅲ代细菌DNA 分子共有8个,各条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7a +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 +b 8 。 例2 (2018·杭州模拟)如图为科学家设计的DNA 合成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利用大肠杆菌来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获得试管①到试管③,细胞内的染色体复制了两次 B.用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实验,提取DNA 更方便 C.试管③中含有14N 的DNA 占34

高三生物复习学案:专题4 遗传、变异与进化1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

专题四遗传、变异与进化 小专题一遗传的分子基础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项目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过程 结果 分析R型细菌无毒性、S型细菌有毒性;S型细菌内存在着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S 型细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细菌体内的DNA是“转化因子”,DNA 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步骤①标记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 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 ②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含35S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检测到35S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新形成的噬菌体检测到32P 分析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宿主细胞内,而是留在细胞外;32P标记的 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

特别提示:①艾弗里实验的结果是通过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特征而确定的。 ②S型菌DNA重组到R型菌DNA分子上,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③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应无放射性,若存在放射性,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已被释放出来。原因之二是部分噬菌体并未侵入细菌内。 【例1】(2010·广东综合)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解析] 这两个实验都没有经过重组DNA片段和诱发DNA突变;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 [答案] C [知识总结] 对“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证明”这一经典实验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基础。(1)实验思路:该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2)实验技术: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培养技术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噬菌体侵染细菌中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离心技术。(3)实验应用:在体内转化实验中,利用加热处理获得的S型细菌,虽然不再具有致病性,但仍具有免疫原性,机体会产生针对S型细菌的抗体。因此,在免疫学中,常利用加热等方法对病菌进行灭活处理,以获得减毒疫苗。 【互动探究1-1】(2009·宁夏模拟)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解析]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DNA分子进入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处于沉淀物中。若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的DNA还没有注入大肠杆菌内;若培养时间过长,噬菌

第4单元 专题1 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

专题一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做真题品高考 1.(2017·全国课标卷Ⅱ,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 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解析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不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前者是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错误。 答案 C 2.(2013·全国新课标)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验证了孟德尔遗传规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根据DNA的X光衍射实验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 答案 C 3.(2017·全国课标卷Ⅰ,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

南开大学遗传学练习题-第5章答案

1.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案要点:交换值与连锁强度成反比,与基因间的距离成正比。即交换值越大,基因间的距离越大,连锁强度越小;反之,交换值越小,基因间的距离越小,连锁强度越大。 2.试述独立遗传与连锁遗传的表现特征及细胞学基础 答案要点: 独立遗传的表现特征:如两对分别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状表现为独立遗传且没有相互作用时,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表现亲本显性性状的F1代,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类型F2代,亲本型:重组型:重组型:亲本型=9:3:3:1。如果n对独立基因,则F2表型比例为(3/4+1/4)3展开式的各项系数。独立遗传的西剥削基础是控制两对或n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均等分离,不同对的等位基因间自由组合。 连锁遗传的表现特征:如果两对相对性状表现为不完全连锁遗传,那么将这两对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其F1代表现其亲本的显性性状,F1自交F2具有四种表现型:亲本型、重组型、重组型和亲本型,但其比例不符合9:3:3:1,亲本组合的实际数多于该比例的理论数,重组型的实际数则少于理论数。连锁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形成两个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发生交换而引起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从而打破原有的连锁关系而产生新的重组类型。 3.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L)对密穗(l)为显性。现以带壳、散穗与裸粒、 密穗的纯种杂交,F1表现如何?让F1与双隐性纯合体侧交,其后代为:带壳、散穗201株,裸粒、散穗18株,带壳、密穗20株,裸粒、密穗203株。试问,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交换值是多少?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要种多少株? 答案要点:F1表型为带壳散穗,基因型为NnLl。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后代大大偏离1:1:1:1的比例,说明N和L两基因连锁,交换值为(18+20)/(18+20+201+203)= 8.6%。 要使F2代出现20株纯合的裸粒散穗(nnLL),至少需要种植20/(4.3%×4.3%)= 10817株。 4.连锁基因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16%,连锁基因d和e位于另一染色体上,两者之间的 交换值是8%。假设ABDE和abde都是纯合体,杂交后的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如何? 答案要点:根据交换值推测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42%AB:8%Ab:8%aB:42%ab)×(46%DE:4%De:4%dE:46%de),故其测交后代基因型即比例如下: 19.32%AaBbDdEe:1.68%AaBbDdee:1.68%AaBbddEe:19.32%AaBbddee:3.68%AabbDdEe: 0.32%AaBbDdee:0.32%AabbddEe:3.68%Aabbddee:3.68%aaBbDdEe:0.32%aaBbDdee: 0.32%aaBbddEe:3.68%aaBbddee:19.32%aabbDdEe:1.68%aabbDdee:1.68%aabbddEe: 19.32%aabbddee。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4 遗传变异与进化2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 新人教版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生物一轮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与进化小专题二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知识网络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特别提示: ①艾弗里实验的结果是通过观察培养皿中的特征而确定的。 ②S型菌DNA重组到R型菌DNA分子上,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 ③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应无放射性,若存在放射性,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已被释放出来。原因之二是部分噬菌体并未侵入细菌内。用35S标记实验时,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④必须分两组分别标记进行实验,不能同时对噬菌体既标记35S又标记32P。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 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和35S的存在部位: ⑥该实验可同时证明:a。DNA分子具有相对稳定性。b 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c 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但不能证明DNA分子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考点整合二:DNA分子的结构和特性 1.DNA分子结构模式图信息解读

(2)○之间的数量关系∶∶。 (3)○和之间的化学键为磷酸二酯键,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可切断,用DNA 连接酶处理可连接(DNA聚合酶也是在○和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4)碱基对之间的化学键为氢键,可用解旋酶断裂,也可加热断裂(氢键形成则不需要酶的作用,只要碱基之间互补就可形成氢键)。 (5)每个脱氧核糖连接着2个磷酸,分别在3号、5号碳原子上相连接。 (6)若碱基对为n,则氢键数为2n~3n(A-T为2个,C-G为3个)之间,若已知A有m 个,则氢键数为3n-m。 2.DNA分子特性 (1)稳定性: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2)多样性:碱基对多种多样的排列次序。 注意:若某DNA分子中有n个碱基对,则排列顺序有4n种,其中n代表碱基对数。(3)特异性:每种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了特定的遗传信息。 3.DNA中碱基数量的计算 解题时先画出简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知规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3讲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学案苏教版必修2

第3讲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从基因到蛋白质 1.RNA 的结构和种类 (1)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2)组成成分: (3)结构:一般是单链,长度比DNA 短;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4)种类及功能: ???? ?信使RNA (mRNA ):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转运RNA (tRNA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核糖体RNA (rRNA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5)DNA 与RNA 的区别: 2.(1)概念: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 (2)转录过程(见图): 3.遗传信息的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密码子 ①概念:mRNA 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 ②种类: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

(3)翻译过程 (4)过程图示 (人教版教材必修2 P67图改编)(1)图中a、b、c依次为何种物质或结构?图中显示a、b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其意义何在? (2)图示翻译方向是A→B还是B→A,判断依据是什么? (3)图中c所指的3条链的氨基酸序列是否相同?为什么? [提示](1)a是mRNA,b是核糖体,c是肽链。图示表明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其意义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2)由c中三条链越往B侧越延长,可确认翻译方向是A→B。 (3)图中c所指的三条链的模板相同(均为a),故其氨基酸序列均相同。 1.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三个碱基,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提示]一个tRNA分子与密码子配对的碱基有三个,只携带一种氨基酸。 2.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原核细胞中可由核仁参与合成。(×) [提示]原核细胞无核仁。

生物:第4章《遗传的分子基础》教案(苏教版必修2)

第4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网络】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DNA与染色体 1.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2.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细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R型(无荚膜) S型(有荚膜) (2)体内转化实验的过程

活R型菌+死S菌→活S菌??? 转化因子??? (3)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 (4)分析结论 DNA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DNA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稳定才能行使遗传功能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噬菌体的结构

(2) 噬菌体侵染实验 DNA是连续的,子代DNA是亲代DNA复制的产物 蛋白质是不连续的,子代蛋白质是在DNA指导下重新合成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3) 噬菌体复制繁殖过程 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2.RNA病毒重建实验 3.分析结论:RNA也是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结构和特点 DNA分子的结构 1.结构层次 (1)基本元素组成 C、H、O、N、P等 (2)基本组成物质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3)基本结构单位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4)化学结构(1级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5)空间结构(2~4级结构)

(1)双螺旋结构相对稳定性 (2)碱基比率(A+T/G+C)具有种属特异性 RNA分子结构与DNA的差异 1.化学组成 2.结构层次 (1)信使RNA(mRNA)是一条单链 (2)转运RNA(tRNA)呈三叶草结构 (3)核糖体RNA(rRNA)构成两个亚单位 基因与遗传信息 1.基因是蕴含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1)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4)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噬菌体约60多个:哺乳类约4~6万个)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3.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导学案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3.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导学案浙科版必修2 1、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基础知识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方法: 。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它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不能独立生存,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构成的,头部内含有一个分子。 3、实验过程及结果(1)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35S。(2)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32P。 4、实验结果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进入细菌细胞中,而留在细菌细胞外。(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来遗传。 5、结论:

是遗传物质。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 种类比较项目 S型球菌R型球菌菌落菌体有无毒性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和现象:①S型活球菌小鼠→ 。②R型活球菌小鼠→ 。③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小鼠→ 。④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R型活球菌小鼠→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有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活球菌转化成活的S 型球菌。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R型菌、S型菌。(2)实验过程及结果:(3)特点: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4)实验结论: 是遗传物质。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成分: 和。 2、实验过程:(1)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烟草→烟草。(2)烟草花叶病毒的RNA烟草→烟草。(3)烟草花叶病毒RNA+RNA酶烟草→烟草。(4)TMVA蛋白质+TMVB RNA→ 重建病毒烟草→从烟草中能分离出后代。(5)TMVB蛋白质+TMVA RNA→重建病毒烟草→从烟草中能分离出后代。

第三章 连锁遗传补充习题

第三章连锁遗传补充习题 1.对下列叙述给以评论: (1)交换导致重组类型的形成。 (2)座位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独立分配。 (3)在一条染色体上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就代表它们之间的距离。 (4)交换发生在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一定区段的交叉百分数与遗传交换的百分数是一致的 2 小鼠的白化病是由于隐性基因c和d的纯合化,或两基因都纯合化的结果,C-D-表现正常毛色。假设杂种(CcDd)雄鼠与一双隐性白化体(ccdd)雌鼠交配,产生148只白化体和52只有色子代,问这两个基因座位是否连锁?根据是什么? 3.在家兔中,基因B和C相互任凭产生皮毛颜色,B-C-个体是黑色,bbC-个体是棕色,B-和bbcc个体是白化体,有资料证明它们是连锁的。在一组测交中,杂种雄兔与双隐性白化雌兔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有65只黑兔、34只棕色兔和101只白化兔 (1)杂种亲本的连锁基因排列状态如何?(2)计算两基因座位之间的图距。 (3)杂种雄兔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如何? 4.人类椭圆形细胞增多证是一种遗传病,是它的正常等位基因的显性,座位在第1号染色体上,距Rh座位20个图距单位。下面系谱表现有关Rh因子和椭圆细胞增多病在一个家庭3代中的连续遗传。黑色表示椭圆形细胞增多症患者。 (1)写出家系中每个成员的基因型。(2)Ⅱ-2个体连锁状态(相引或相斥) (3)世代Ⅲ中的哪一个个体是重组类型 5.果蝇的黄身是性连锁,是野生型灰身的隐性,朱红眼也是性连锁,是红眼的隐性。黄身与朱红眼的重组值是28%。残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纯合黄身、红眼、长翅的雌蝇与纯合灰身、朱红眼、残翅的雄蝇杂交,F1代雌蝇与黄身、朱红眼、残翅的雄蝇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如何? 6.人类血友病的隐性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相距10个单位。ABO血型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上,下个正常的男人具有AB血型,与一个正常的AB血型的妇女(她的母亲是色盲目性,父亲是血友病)结婚,他们生了好几个孩子。 (1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色盲的机会是多少? (2)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是一个男孩,其具有A血型并患有血友病和色盲目性的机率是多少?(3 第三个孩子和双亲一样(正常,具有AB血型)的机率是多少? 7. 3个双因子杂合体植物进行自花授粉,下面资料是它们自交产生的双隐性子代的频率。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