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森利益集团经济思想脉络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尔森依次提出了三个看似平常 、 实则重大的问题 : 为什么 促进集团成 员利益的 集体行动 往往难 以达成 ? 国 家兴衰 的根本原因何在 ? 同样是市场经济国家 , 可为何有些经济繁荣而另外一些却遭受 贫困 ? 奥尔森 的分析遵循 了他自己 提出的 满意答案应该满足的标准 , 即采用精炼的利益集 团理论 解释大 量的现实 , 本 文将对 三部著作 中奥尔 森利益 集团经济思想的逻辑发展脉络进行重点梳理 。 [ 关键词 ] 利益集团 ; 集体行动 ; 国家衰落 ; 经济繁荣 [ 中图分类号 ] F062.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8- 2670( 2009) 05- 0081- 04
研究述评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 双月刊 )
2009 年第 5 期 ( 总第 103 期 )
奥尔森利益集团经济思想脉络分析
李轶男
(1 . 山东大学 , 山东 济南
[摘
1 , 2
250100 ; 2 . 山东财政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要 ] 奥尔森一生有三部代表专著 , 集体行动的逻 辑 、 国家 的兴衰 和 权力 与繁荣 。 在这 三部著 作中 ,
而上述因素在大集团那里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特 点, 集团越大, 增进集体利益的人获得的集团总收益 的份额就越小 , 越不足以激励其为集体利益贡献力 量, 搭便车的动机便越强烈, 搭便车的行为也越难被 发现。最终导致集体物品难以提供 , 或者即使提供 , 供给量远远低于最优水平 , 同时集团越大越不能出 现可以促进集体行动达成的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另 一方面 , 集团成员的数量越大 , 组织成本就越高, 相 互协调的障碍越大, 就越不可能获得集体物品。 既然大集团的成员不会自愿为获取集体物品而 采取行动, 那么要如何促进大集团的集体行动达成 呢? 奥尔森发现, 选择性激励 会驱使大集团或潜 在集团中的理性个体做出有利于集团的行动 , 选择 性激励 的存在是 实现集体行动 的一个重 要条件。 选择性激励被定义为对个人偏好的价值要大于个人 承担集体物品成本的份额 , 可以分为积极激励和消 极激励。积极激励是指通过奖励那些为集体利益而 出力的人来进行诱导 , 例如美国劳联产联领袖组织 工会运动得到的利益 , 主要在于他们个人所获得的 政治权力和行政资源 , 与劳资谈判获得的直接利益 反而关系不大。消极激励是指惩罚没有承担集体行 动成本的人即搭便车者来进行强制, 最常见的是禁 止搭便车者享受集体行动的成果。比如许多国家的 工会都将劳资谈判的范围限制在工会会员范围内 , 使非会员无法享受工会争取到的加薪和优惠待遇。 还有就是通过强制如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强迫潜在的 集团 成员达 成集体行 动, 税收就 是一个典 型的例 子, 采用自愿的方式就不会有人纳税 , 只有靠强制的 税法约束才能保证这一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二 、 国家的兴衰
曼瑟尔
奥尔森 ( M ancur O lson) , 1932 年 1 月
22 日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 1998 年 2 月 19 日逝世。 1954 年获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学士学位 , 1960 年获牛 津大学硕士学位 , 1963 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先 后在美国空军服役, 美国联邦政府卫生、 教育和福利 部供职。从 1969 年起一直在马里兰大学 ( M ary land Un iv ersity) 从事教学研究。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主 要奠基者, 奥尔森的学术贡献远远超越经济学的范 围 , 对政治学、 社会学、 管理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的 发展都产生重大的作用。奥尔森有三部代表作: 集 体行动的逻辑 ( 1965) , 国家的兴衰 ( 1982 年 ) 和 权力与繁荣 ( 2000 年 )。在这三本著作里, 奥尔森 依次提出了利益集团形成、 集体行动达成的条件 , 以 及不同利益集团组织起来可能性的差别; 又根据不 同利益集团组织起来可能性的差别提出一些国家存 在的大量分利集团或联盟导致了衰落; 进而又发挥 特殊利益集团理论提出了市场经济国家繁荣的两个 重要条件。奥尔森的研究是在集体行 动、 利益集团 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深化、 发展和应用的。
81
组织和社团是普遍存在的,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人类 有组织和参加社团的嗜好或本能。传统理论更为复 杂的变体还试图解释无处不在的集团的来源, 即不 同类型和大小的集团或社团能实现不同的功能。需 要小集团完成某些功能时 , 小集团就会出现; 需要大 集团完成功能时大集团就会出现。传统理论对大小 集团只在它们完成功能的规模上做了区别, 但是奥 尔森观察到搭便车倾向最终导致集体行动失败的事 实并不适用于小集团, 大小集团是按照截然不同的 原则来运作的。在对两个传统集团理论质疑和修正 之后, 奥尔森对大小不同利益集团分别进行了分析。 奥尔森认为 , 在小集团中, 为了集团中成员的共 同目的很可能会有某些自愿的行动, 在这一点上它 们和真正的大集团是有很大区别的。下面这些因素 可以说 明小集团 集体行动 为什么会 容易达 成? 第 一 , 集团规模越小 , 成员数目越少 , 个体成员获得的 收益占集体总收益的份额越大, 集团内每个成员或 至少其中一个成员会发现他从集体物品中获得的个 人收益超过了提供一定量集体物品的总成本, 集体 物品就往往可以通过集团成员自发提供; 而且集团 内成员的不对等程度越大, 个别成员对集团物品的 兴趣继而从集体行动中得到的利益比其他成员来得 越大, 他为集体行动作贡献的积极性 也就越大。即 使由他个人承担全部成本, 比起没有集团物品仍能 获得更多的好处 , 这种情况下集团物品越容易提供。 正是这种成员间收益的不对称导致只能够分享较少 集团物品者 搭便车 的可能性更大, 从而产生少数 剥削 多数的现象。第二 , 集团规模越小 , 集团成员 间的相互依赖性越大, 即集团中任一成员做出贡献 与否对集团中其他成员的负担和收益会产生显著的 影响, 以致每一方都有激励采取策略性行动, 即要考 虑自己的选择对其他人选择的影响, 成员间的相互 依赖能够给他们足够的激励讨价还价实现共同的利 益。第三, 奥尔森认为 , 组织成本是集团中个人数量 的单调递增函数 , 组织成本包括集团成员间的交往 成本, 讨价还价成本 , 以及建立、 配备和维持任一形 式的集团的组织成本。集团成员数量越小组织成本 就越小 , 获得集体物品前需要跨越的 障碍越小。集 体行动越容易达成。第四, 社会压力和社会激励只 有在较小的集团中才起作用。小集团内的成员有着 面对面的接触, 彼此间认识 , 更看重友谊、 社会地位、 个人声望和自尊 , 甚至超过经济上的利益。所以 , 这 些 社会压力 会迫使他 们承担实现集体 目标的责 任。 82
[ 收稿日期 ] 2009 - 04- 15 [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转轨经济中的反行政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 ( 06JZD 0015) 阶段 性研究 成果。 [ 作者简介 ] 李轶男 , 女 , 河北唐山人 ,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 山东财政学院金 融学院讲师 , 研 究方向 : 福利经 济学 , 政府规制 与宏观 经济政策。
Biblioteka Baidu
分人的利益 , 则该组织必然不肯为增加全社会的利 益而作出自我牺牲 , 它们在采取集体行动时 , 会关心社会总效益的下降或 公共损失 不 。为此 ,
奥尔森将这些组织称之为 分利集团 。 分利集 团给国家 经济发 展制造 了许多 不利因 素, 首先, 寻租活动不但要浪费大量的资源, 而且改 变了社 会的激 励机制。与 其辛辛苦 苦地提 高生产 力, 不如想办法去 分饼 , 其结果必然要对国民收入 的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其次, 当分利联盟的寻租活 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 国家的决策效率下降 , 制 定经济政策的时间延长, 影响整体社会技术创新、 制 度创新以及资源重组的能力, 使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再次, 当多个分利联盟串通共谋、 取得制定经济政策 的支配性地位时 , 国家的政策便成为这些利益集团 坐地分赃的工具 , 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深受其害。 分利联盟就像是闯进瓷器店里哄抢的几帮强盗, 他 们抢走的少 , 打烂的多。 奥尔森在全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国家兴衰的 九个核心命题, 其他章节都是围绕这些命题展开的。 这九个命题如果用比较简洁的文字来表述就是: 允 许自由地建立各种组织而又长期没有动乱和入侵的 国家, 其经济增长受分利集团的阻碍或危害也就更 严重; 极权主义政府或外来入侵者削弱或废除了分 利集团的那些国家, 在建立了稳定或自由的法律秩 序之后 , 其经济就会相当迅速的增长。 三 、 权利与繁荣 与经济繁荣
一 、 集体行动的逻辑
个人与利益集团
在 集体行动的逻辑 一书中奥尔森对传统的集 团理论提出了两点质疑和修正, 首先 , 传统理论认为 如果某一集团的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标, 那么就 可以推出只要那一集团的个人是理性的和寻求自我 利益的 , 他们就会采取行动以实现共同目标或共同 利益, 正如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所认为的那样 , 人 的自利本性乃是社会的基础。但是奥尔森认为从个 人理性和自利的前提中不会逻辑推出人们会做出增 进集体利益的行为。他的解释是, 集团利益是一种 公共物品, 这意味着只要一个集团中的任何成员可 以消费它, 它就不能不被那一集团中的其他人消费。 也就是说, 那些没有购买任何公共或集体物品的人 不能被排除在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之外。既然不分担 集体行动成本也能从集体物品中受益, 个人利益最 大化的集团内成员都希望其他成员来承担成本。这 种搭便车的倾向使得个人不愿为集团利益的实现而 自觉努力, 随着集体人数的增大, 产生集体行动就越 来越困难。其次 , 传统的集团行为理论认为, 自发的
要讨论了国家衰落的原因。 在这部伟大著作的开篇 , 奥尔森首先向读者制 造了这样的悬念 : 为什么曾经一度辉煌的庞大帝国 会逐渐衰落或崩溃? 为什么过去曾经蒙昧野蛮的民 族却迅速崛起 , 创造文明? 为什么饱受第二次世界 大战摧残的德国和日本在战后能够创造出高速发展 的经济奇迹 ? 为什么像美国、 英国这些受战争影响 比较小的国家反而经济呆滞? 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 大的反差? 奥尔森认为以往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 的探究都没有找到最本源的结论 , 资本积累、 技术进 步等解释只是 追溯了江河源头的小溪与湖泊 , 但 没有揭示注入这些源头的雨水是怎样生成的, 同时 也没有说明是什么阻塞了经济进步的通道 。究竟 传统的解释遗漏了什么重要因素以致于令人信服的 满意答案没有出现呢 ? 奥尔森延续 集体行动的逻 辑 中的理论命题 , 对国家衰落的原因给出了一个更 一般性 的 答 案, 即 大 量 分 利 集 团、 分利联盟的存 [ 3] 在。 奥尔森指出 , 从集体物 品中获益的集团成员与 在整个社会中组织参与集体行动是相似的。成员个 人的行动会给集团提供公共的集体物品, 社会中利 益集团的行动 实际上是 在为整个 社会提供 公共产 品。利益集团中的成员从个人理性出发不愿承担集 体行动的成本 , 国家中的利益集团也具有搭便车的 倾向。奥尔森认为, 利益集团是服务于其成员利益 的 , 尽管利益集团在不同社会、 不同历史时期类型不 断变化 , 但任何组织都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为其成员 谋取利益: 一是通过帮助实现整个社会更高的生产 效率和经济繁荣来满足成员的利益, 也就是将社会 生产的 馅饼 做大 , 从而使其成员得到的分配比例 不变的份额也相应增大; 二是在 馅饼 大小不变的 情况下通过分享更大比例的份额使其成员获利。但 在现实中, 利益集团采用的是后者而 不是前者。因 为任何一个组织要想使全社会的效率提高, 就必须 对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负担促成这一目标的全部费 用。可是, 每个组织的成员人数同全社会的总人口 相比又是微不足道的, 他们所获得的仅是其中极小 部分的利益 , 而那些对此未作任何贡献的其他社会 成员也能获得同样的份额。显然 , 对于任何一个组 织来说 , 为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而努力, 结果都是 得不偿失的。因此, 社会组织为其成员谋取利益的 唯一途径, 只能是尽量在社会总利益中争取较大份 额 , 而不顾社会总利益是增加还是减 少。正如奥尔 森所说 : 如果社会中的典型组织只代表其中一小部
[ 1, 2]
利益集团与国家衰落
集体行动的逻辑 成功地推翻了 从个人理性 和追求自利的前提出发 , 具有共同利益的集团的成 员一定会自愿、 自动地组织起来为实现共同利益而 采取集体行动 的传统观点。从奥尔森开始, 经济学 家开始用经济 学的个 人主义方 法论来研 究利益集 团, 为利益集团理论构筑了坚实的微观基础。然而 , 奥尔森教授并没有满足于对个体成员与利益集团关 系的研究, 而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将他的利益集团理 论又延伸到更高的层次, 用来解释集团与社会、 国家 之间的 关系。奥 尔森于 1982 年 出版的 国 家的兴 衰 以 集体行动的逻辑 作为理论基础, 根据世界历 史尤其是战后史的事实 , 试图揭示利益集团的发展 与国家盛衰之间的相关性 , 而且其中用更大篇幅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