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江城子-十年生死-教案

江城子-十年生死-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一、导入语陆游曾发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豪言壮语,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可谓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却也说出了“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柔情细语。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是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是苏东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还是苏东坡。

多情未必非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PPT,了解更加真实的苏东坡,更加成熟的真丈夫,一位旷达而多情的词人。

二、学习目标:学习如果没有目标,就如航海时没有灯塔,很容易迷失了方向1. 真情出质文,鉴赏词句,感受词作的表达艺术。

2. 文学即人学,品读全词,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

3. 背诵本词。

三、背景链接(解读词作的钥匙)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

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

王弗贤淑端庄,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就去世了。

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王弗离世后,词人在朝做官但外任多年,仕途不济。

苏轼曾经栽种三万棵松树,纪念亡妻王弗。

公元1075年,乙卯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做地方官。

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

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

人世的辛酸、思妻的痛楚郁结于心,他便写下了这“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

四、整体感悟(一)教师范读(二)有感情地自读全词,思考:题为“记梦”,但整首词并非都写梦境,请以“梦”为线索梳理本词结构。

并思考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情感?(板书)梦前(上阕)——梦中(下阕前5句)——梦后(下阕后3句)对亡妻真挚的爱,深沉的思,沉痛的悲。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教案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教案

教学目标(一)了解本篇词作地创作背景(二)了解苏轼词作艺术风格地多样性:豪放、豁达、浪漫(三)体会作者深婉缠绵地地思想感情和文章表达地艺术教学重点(一)注意作品中想象艺术地应用(二)把握作者复杂地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把握作者复杂地思想感情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营造气氛,体会情感):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请结合学过地诗句回答.(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②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③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豪放、豁达、婉约、凄迷、浪漫、幽默)著名作家放放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她:如果你同苏东坡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说: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我就一定会嫁给他.可见苏东坡还是很有女人缘地,那么他地魅力何在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地另一面——多情地词风介绍写作背景公元年即题目中地“丁卯”年,东坡来到密州(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地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丁卯指地就是这一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教师范读(三)学生朗读,教师纠正错字错音(四)课文分析(注:江城子是词牌,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词题).(板书:梦)题目为“记梦”但是通读上阕却没有发现梦地影子,那么上阕是否可以删除?答:上片没有记梦.上片所写地内容是一个情感铺垫,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地情感活动,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地“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地“夜有所梦”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地“茫茫”二字怎么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看不清楚地意思.为何看不清?答:①表面意思:生死相隔,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②深层意思:写内心地空虚、怅惘、凄清.值得注意是茫茫前着一“两”字.“两茫茫”又怎么理解?答: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词人,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地妻子在内——这就传达出了诗人和九泉之下地妻子共同地心情和感受,这里将亡人地无知作活人地有知写,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作者说自己“尘”(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答: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地斗争愈演愈烈地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词地结尾处写到“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地环境氛围.含蓄结尾给人以无尽地遐想,但是同学们想一下,“明月” 是象征美好团圆地,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确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答:如果改成“残月夜”,那么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了,用“明月夜”地反衬手法,更能说明月圆人更残,更能体现作者对亡妻地深切思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教师总结.这首词,虽然题为记梦,但是实际确是通过记梦来抒发对亡妻真挚地爱情和深切地思念.全词感情真挚,是一首充满凄婉哀伤地调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以虚映实,虚中见实,这是这首词在艺术上地显著特色.梦是虚幻地,飘渺地,然而梦中人地感情确是真挚地,实实在在地.真是因为词人借助于梦境地虚幻与飘渺,这份感情才显得更为真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课后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针对苏轼对亡妻真挚地情感写一则简短地赏析.。

苏轼词江城子赏析及教案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词江城子赏析及教案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词江城子赏析及教案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及教案《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正文: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题解: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乙卯即熙宁八年,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三、背景: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

不幸的是王弗在她二十七岁时于汴京(今开封)去世,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于故里四川眉州。

在这首词词中苏轼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怀念之情。

四、内容分析:上片、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从夫妻十年生死相隔,音容渺茫写起,十年来,阴阳相隔的夫妻,互相摇念,却无半点消息,可想而知作者凄哀至极的心境。

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

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

茫茫”二字,表面写故去的妻子,实际传达出作者无边的凄清和空虚的情怀。

读此一句,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夫妻日夜思念,却杳无音讯。

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

这里作者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夫妻二人生前感情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

“不思量,自难忘”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即便是不思量,亡妻的形象也时时地在脑际闪现,由此可见夫妻感情之深挚。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远隔千里。

千里之外,妻子孑然一身埋于孤坟,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

“无处话凄凉”一句,也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仕途坎坷、潦倒失意之情。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学方案设计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学方案设计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学方案设计一、背景介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由杨洪基演唱的歌曲,歌词深情凄美,意境深远,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本教学方案将以该歌曲为素材,设计一节涉及音乐、文学与历史的多学科综合课。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歌曲,了解背后的故事背景及文学意义;2.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了解历史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欣赏歌曲(20分钟)1.1 向学生介绍歌曲《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背景,并播放歌曲;1.2 让学生静听歌曲,并向他们提出以下问题:- 你对这首歌有何感受?- 有没有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或故事情节?2. 探究歌词(30分钟)2.1 布置学生阅读歌词的任务,让他们找出歌词中的词语与意象;2.2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歌词的理解;2.3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对歌词的感受,形成多元化的讨论。

3. 了解背景(30分钟)3.1 向学生介绍歌曲《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文学背景,包括词牌简介和作者等相关信息;3.2 展示作者的经历和他创作这首歌的初衷;3.3 鼓励学生提问并展开对文学背景的探究。

4. 深入思考(25分钟)4.1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这首歌曲有何文学价值?- 这首歌曲与历史事件有何联系?4.2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考成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5. 综合展示(15分钟)5.1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相关作品,例如图片、演讲或视频等;5.2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形式展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5.3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予积极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积极发言和目光交流等;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自己的意见是否有理有据;3. 评估学生在综合展示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与拓展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文学与历史研究,从而对《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2. 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文学和历史的写作比赛,鼓励他们以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一时期的思考和感受。

《江城子》教学设计

《江城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纪念亡妻王弗的一首词作。

作者在结发妻子去世十年的某天,再次梦到亡妻,有感于十年间的无限思念与现实中十年的跌宕生活,作者悲痛难忍,作了本词。

词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了凄婉哀伤的调子。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江城子》悼亡诗的相关内容。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江城子》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苏轼对妻子诚笃的感情和身世沧桑之感。

教学重点鉴赏《江城子》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江城子》悼亡诗的特点,感受苏轼对妻子诚笃的感情和身世沧桑之感。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面对现代城市快餐式的爱情,我们更渴望一份恒久绵长的不老情,更想拥有一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着相依。

一千年前的王弗是幸运的,她不仅拥有一个男人对她的千般依恋,还拥有这个男人亲手为她种下的三万株松树。

斯人已逝,但这份千年不老的爱情依旧温暖着现代都市里的饮食男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感受这份深情。

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文学家。

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苏轼曾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地的知州,官至礼部尚书。

又曾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北还后的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2.文学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他与北宋的黄庭坚合称“苏黄”,与南宋的陆游合称“苏陆”;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深远,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其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观看视频,了解苏轼的人生路线)3.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鉴赏,学习词作纯系白描、虚实相生的手法。

2、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悟,感悟再现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2、赏析词作抒写悼亡之情的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太阳缓缓落山,杨过的心也跟着太阳不断的向下沉。

再过多时,半轮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这一天已经过去,连这一夜也快过去了。

小龙女始终没有来。

他犹如行尸走肉般踉跄下山,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饮,一低头,猛见水中倒影,两鬓竟然白了一片。

他年方壮盛,突见两鬓如霜,满脸尘土,几乎不识得自己面貌。

霎时之间,心中想起几句词来:“……”。

心想:“他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和龙儿已相隔十六年了。

他尚有个孤坟,知道爱妻埋骨之所,而我却连妻子葬身何处也自不知。

”接着又想到这词的下阕:“……”。

不由得心中大恸:“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连梦也做不到一个!”……--金庸《神雕侠侣》第三十八回节选请同学根据情境填出老师省略的词句。

今天我们走进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

二、初入情境根据链接《苏东坡传》视频片段,感受悼亡情境,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三、初读文本,把握框架。

展示学生《江城子》》书法作品,齐读,思考:全词题为《记梦》,词的内容全部是梦境吗?那词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

请用一句诗小结梦前、梦境、梦后的情感。

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四、再读文本,感受情深如许。

单个学生跟随配乐有感情朗读,并且跟大家分享朗读体悟,感触最深的词句,为什么?五、深入分析,为何情深。

1.背景链接•公元1055年,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和16岁的王弗结婚了。

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貌美,天资聪颖,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

江城子十年教案

江城子十年教案

江城子十年教案教案标题:江城子十年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经典古诗《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深入研读诗歌内容,学生将能够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同时通过写作和讨论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案目标:1. 理解《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段江城子的音乐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对于江城子这首诗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

诗歌阅读与理解:1. 教师朗读:教师以优美的语调朗读《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学生朗读:分组让学生轮流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3. 诗歌解读:教师解读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深意和情感。

写作活动:1. 情感表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感。

2. 意境描写: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用诗歌的形式描绘出其中的意境和感受。

讨论与分享:1.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交换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2.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总结:1.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情感体验和写作能力方面的进步和成长。

2. 学生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案评估:1. 学生作品评估: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估,评价学生对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的准确性和深度。

2. 学生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选修(一)唐诗宋词——东坡词《江城子》教案目标:1.能够理解诗词内容,抓住关键词语,体悟诗词的情感。

2.能够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真情出质文。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感受文学对人生的滋润。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研究XXX词《江城子》,通过词中的悼亡情节,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悼亡诗”,并探讨东坡词的表现艺术。

教学环节:一、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XXX到XXX再到XXX,这些作家的悼亡之作悲切感人,表达了他们对亲人离世的悲痛之情。

XXX的《江城子》也是一首悼亡之作,但其表现艺术却有所不同。

二、XXX的妻子XXX年轻美貌,且侍亲孝顺,二人恩爱情深。

然而,XXX27岁就去世了,对XXX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XXX在《亡妻XXX,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链接氏墓志铭》中写道:“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XXXXXX之妻XXX(名弗)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XXX在熙宁八年(1075)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XXX,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三、通过研究词中的意象,如孤坟、月亮和XXX等,学生可以感受到XXX对妻子的深挚思念和孤寂哀伤。

全词以梦为线索分为三层,通过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写法,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表达了XXX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小结:通过研究XXX词《江城子》,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悼亡诗”,体会东坡词的表现艺术,感受文学对人生的滋润。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词中的意象和线索,理解XXX对亡妻的深情和思念之情。

梦境虽然虚幻,但梦中人的感情却是真实的。

正是因为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更能凸显出情感的真挚和深沉。

这首词题为《记梦》,实际上是通过梦境来表达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全词除了几句记梦的内容外,都是直抒胸臆,诉说着作者内心的悲伤和思念,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课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学习目标1、根据课下注释读懂词的含义,并背诵本词。

2、诵读体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

3、学习积累,鉴赏词作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体会苏轼的深情,感受悼亡词的真挚。

学习重点诵读体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

学习难点学习积累,鉴赏词作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体会苏轼的深情,感受悼亡词的真挚。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朗读鉴赏,通过比较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用案人自我创新一、情景导入苏轼,我们高一学过了他的散文赋名篇《赤壁赋》,领略了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洒脱、达观;学过了他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了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与旷达。

这两篇佳作让我们更多的懂得了他的“豪放”,而他内心深处的“婉约多情”则是我们不熟知的。

苏轼,千古第一风流人物,我们应该对他有更多的学习。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他,去感受他的“十年生死”之梦。

二、感知诗词:古诗词诵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重点词语:思量:想念,相思。

千里孤坟:孤坟远在千里之外。

话:谈论、叙说。

纵使:即使。

应不识:(你)应该也认不出(我)来:助气助词,无义。

小轩窗,正梳妆: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顾:看。

料想每年的明月之夜,你在那短松冈上,都会因思念我而柔肠寸断吧。

料得:料想。

肠断: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2、译文:十年来,我们阴阳两隔,彼此茫然不相知。

虽然我没有刻意去想你,可心中自然难以忘怀。

你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我难过时也)没有地方诉说心中的悲凉。

(完整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完整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主讲人:张玉教学目标: 1. 了解写这首诗的背景。

2. 理解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3学用诗歌的表现手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苏轼的魅力何在?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学过的词句来回答。

(豪放、豁达、才华横溢)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首著名的悼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来体会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二、题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

王弗去世后,娶王闰之,朝云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病死于惠州。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就去世了。

这时苏轼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

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

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

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三、品读与探讨:1、内容讲解(1)“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如何理解“两茫茫”?传达了怎样的情思?“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

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

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学设计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学设计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江城子》的背景和主题。

2.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江城子》的主题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们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学生们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资源:1.《江城子》原文。

2.解读材料和评论。

3.学生的笔记本和纸。

教学流程:引入:教师介绍《江城子》是一首古代名篇,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

请学生思考一下,你们对于这首诗的了解和感受。

阅读与理解:1.教师分发《江城子》原文,让学生自行阅读。

然后提醒学生们注意诗中的意象、押韵和情感表达等特点。

2.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对于诗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2.教师分享适当的解读材料和评论,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创作与分享:1.教师要求学生们以《江城子》为灵感,自行创作一篇短文或者诗歌。

2.教师安排学生们相互交换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总结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们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教师鼓励学生们对于彼此的创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大家的共同进步。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进一步研读和欣赏《江城子》,并写一篇读后感。

拓展活动:教师可将学生们的作品在课后整理成文集或者写一个班级期刊,并展示给全校师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们得以深入了解了《江城子》这首古代名篇,培养了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创作环节,学生们也得到了一定的写作能力的锻炼。

通过小组讨论和作品分享的形式,学生们得以相互交流和提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从整体来看,本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

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

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细细品读,体会作品中所蕴涵的深厚感情及其表现方式。

二、学习重点:1、根据词题“记梦”划分此词的抒情层次,概括每层内容大意。

2、联系课文中的关键词,体会词中的白描手法。

提示:1、此词以“记梦”为线索,分为梦前,梦中,梦后三层。

上片写梦前对妻子的思念。

下片“惟有泪千行”之前,写梦中与妻子相逢的情景,以虚强化实。

最后三句是第三层,推想孤坟中妻子的痛苦,表达作者梦后更为深沉而有力的思念之情。

2、此词写景、记事、抒情纯以白描取胜。

“十年”从时间跨度之长来抒写思念,而“千里孤坟”则又点染空间距离遥远,写出了一个凄凉冷寂的境界。

“尘满面,鬓如霜”疏笔勾勒容貌,却写出了十年的坎坷和情思,流露出仕途失意,饱经沧桑的伤感和悲凉。

“小轩窗,正梳妆”六个字再现了过去生活中恩爱温馨的片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又是夫妻重逢百感交集的情感真实写照;“明月夜,短松冈”化景物为情思,词境更为凄婉、沉郁,而含意深远,余味无穷。

词人采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不事雕琢,却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情大学语文教学辅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三、作者作品简介这是一首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悼亡词。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巨匠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而作,写得真挚动人,是宋代词坛上第一首悼亡之作。

苏轼是宋代文艺创造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

他在文学几个主要方面都有杰出贡献,特别是促进了宋词的发展和繁荣。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学史历来以“唐诗”与“宋词”并称,誉之为诗歌国度之中两座巍然耸立的艺术高峰。

但五代至柳永,词为艳科,以婉约为宗,附庸于音乐,以娱宾谴兴为目的。

到了苏轼,冲破“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藩篱,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表现方法,“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品格,使词摆脱了附庸的地位而蔚为大国,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开创了宋词的新纪元。

在苏轼的词笔之下,词走出了宫闱闺阁面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赏析词中生动细腻地细节描写。

2、学习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3、体会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时,委婉地抒发十年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感慨。

2学情分析学生对苏轼相对比较了解,但是一般我们了解的都是苏轼潇洒豪放的一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

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注意文中想象艺术的运用;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世上有一种别离叫伤心欲绝,有一种回忆叫痛彻心扉。

江淹在《别赋》中曾说过“黯然销魂者,为别而已矣”,柳永在《雨霖铃》中也曾讲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让人伤感的话题,尤其是对相爱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片相思佳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豪放词人——苏轼。

2【导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缘起于这样一个故事:公元1055年,19岁的苏轼与年方16的王弗结婚了。

王弗,四川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在苏轼为妻子写的墓志铭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课件显示)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

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

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江城子。

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

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

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形象。

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词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通过设疑、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鉴赏关键词、句,结合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_对比阅读,体会四首词作的异同点。

四、教法和学法:1.诵读法。

诵读入文本,诵读涵咏体验文字包含的'情味儿,诵读体悟词人愁绪的不同滋味儿,诵读感受词人不同的语言风格。

学_诗歌中,诵读是涵咏、品析、体验、感悟的前提,诵读是输入,也是情感再现的手段。

2.对比品析法。

对比解读,是解读这两首词愁因不同、愁滋味不同、愁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有效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法,是发现事物不同的常用方法,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主观想象。

诗歌往往是借助意象来营造意境的。

《辞海》中说:“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4.主问题引路。

疑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因此笔者用“头发为何而白”——“愁的原因一样吗”——“愁的滋味一样吗”——“愁的表现形式一样吗”来激发学生带着问题比读这两首词,同时用这样的问题链作为教学的主线。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设计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设计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学目标】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教学过程】一、导入(营造氛围,体会情感。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

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

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豪放、豁达、浪漫、幽默)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先讲一个故事。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

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

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

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

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

”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

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

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二、教师范读。

三、学生读。

(激发情感。

)四、课文分析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

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

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

”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

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的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

7.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

7.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词题教学目标(一)了解本篇词作的创作背景(二)了解苏轼词作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豪放、豁达、浪漫四、教学过程(一)开启诗(二)复习旧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1.齐诵诗歌。

注意诗歌的停顿和韵律。

2.背诵诗歌。

(三)学习新诗1.介绍写作背景公元1075年即题目中的“丁卯”年。

这一年正月二十,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丁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2.教师范读3.学生朗读,教师纠正错字错音4.出示停顿,读出诗词的韵律来。

(男女生分别读)(四)课文分析(注:江城子是词牌,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词题)1.(板书:梦)题目为“记梦”但是通读上阕却没有发现梦的影子,那么上阕是否可以删除?答:上片没有记梦。

上片所写的内容是一个情感铺垫,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活动,是一个情感铺垫。

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2.“十年生死两茫茫。

”中的“茫茫”二字怎么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看不清楚的意思。

为何看不清?答:①表面意思:生死相隔,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②深层意思:写内心的空虚、怅惘、凄清。

值得注意是茫茫前着一“两”字。

“两茫茫”又怎么理解?答: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词人,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这就传达出了诗人和九泉之下的妻子共同的心情和感受,这里将亡人的无知作活人的有知写,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3.作者说自己“尘”(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答: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

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4.词的结尾处写到“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的环境氛围。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案

[提问2]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

花落人亡两不知)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凄哀至极的主调。

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而是历时愈久思念之情就愈深、愈浓。

“两茫茫”传达出诗人和九泉之下的妻子共同的心情和感受: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读此一句,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我日夜思念你,杳无音讯;你呢,也日夜思念我,同样音讯杳无。

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

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鉴赏3】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

是不是思念过度,精神受了刺激。

请同学思考这些问题。

[提问1]“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

“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

说不思量,即是思量。

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提问2]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

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鉴赏4】想象一下“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画面,对比相拥而泣或互诉衷肠等举动,你喜欢哪一种?(1)还是“相顾无言”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要学习的是北宋豪放词风开创者苏轼写的一首婉约词佳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谈起苏轼,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很多文章。

那么苏轼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形象:豪放、豁达、浪漫、幽默、乐观)
今天我们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这是一首悼亡词,词中苏轼悼亡谁(妻子王弗)。

王弗死后,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写道: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

其后轼有所忘,君则能记之。

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

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读一遍)通过这段文字可见王弗生前她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所以一朝永别,十年萦心,积思成梦,就写下了这首千秋传诵的悼亡词。

(二)初读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诵读全词,初味此情。

(学生自由诵读,请一位同学来试读。

)
、你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教师纠正字音,稍微缺了点感情)
、那么,这首词我们该以怎样的情感基调去读呢?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范读,仔细体会诵读的韵味。

(听读)
、这位同学,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从刚才这段范读中你听到了怎样的一种情感?(凄凉、悲痛)从什么地方听出了凄凉悲痛的情味?(他的语速很慢,语调很低沉)他之所以读的精彩,是因为他读出了感情,老师相信如果我们全情投入,也会读出我们的理解和体会。

(三)再读
教师配乐,学生美读。

学生评价。

(她读的很有感情,节奏把握得很好。

他能完全投入,声音抑扬顿挫。

他重读很准,几个关键词都读准了)
读得最美是入情入境,忘了自我。

在你们的倾情诵读中,我都听到了你们对词情感的理解,既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别人。

接下来我们通过解读词的内容,来进一步体会这种情感。

(四)感知诗歌内容
、理解全词的内容,是读懂诗词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够以声传情。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然流畅准确恰当的语言来表述一下上下两片的具体内容。

(学生互助合作,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

两位同学回答,教师纠正)这两位同学应该说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而且语言也比较流畅,但老师想如果能在语言的表述上再动情些会更好。

、词的题目为记梦,看一下开篇有没有写到梦?(没有)那么哪几句开始写到梦,一起读
一下(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开篇与梦境相对,写的是什么呢(现实)最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人又从梦境回到了什么(现实)可见整首词在内容上是按照由现实到梦境再到现实,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构思脉络来行文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五)、赏析语言,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好了,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此词的基本内容,但老师想如果我们要把一首词的情感读准读透,仅仅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静下心来,沉入词中,去体味字面背后的意境,去感受深情。

这里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常用的赏析诗歌的方法——炼字法。

(古人写诗,注意炼字炼句,常有许多精妙之处。

鉴赏评价时,要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领会这些字、句的精妙处。

)我们一起来看,开篇第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我们就可以从“茫茫”二字入手来解读诗歌,我想问问同学们“茫茫”如何理解?(模糊不清,音讯渺茫),那么这种模糊感,渺远感,主要原因是什么,(十年的生死相隔)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对妻子深沉的思念)我们来试想一下,十年长不长(长),但果是生离,即使山长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会晤的希望,但对于苏轼来说,却是相见无望,这是多么绝望的悲叹啊,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着一“两”字,说明这种情思和哀绪不只是词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包括九泉下的妻子。

由此想见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我们再试着将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读出这种凄婉沉痛之感(学生读,语速要慢一些,语调要悲伤低沉一些,重读“生死”和“茫茫”)
这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却包含了苏轼无限复杂深沉的情感,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悲伤),可见词是需要我们用心去细细品味的,只有品才会有味,那么就请同学们任选词中一句话或者运用炼字法着重对词中某个意味深长的词语进行品析,来体会词人的深情。

(学生小组合作,研读诗歌)
、不思量,自难忘。

不用去想,实难忘怀。

说明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的妻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出现某种缠绕心间,摆脱不掉的思绪,剪不断,理还乱。

正如李清照在词中所写“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尘满面,鬓如霜。

这里的“尘”,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

这段描写属于细节描写中的肖像描写,寥寥数笔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满面风尘、两鬓斑白的老者形象,但是作者写这首词时不过四十,到底什么原因让他早生华发了呢?联系当时的背景想一想(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自请外调,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

仕途坎坷,遭际不行,转徙外地,艰辛备尝。

)可以说和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

由此可见其生活的蹭蹬和心境的凄凉。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亡妻的坟在眉州,与词人所在的密州远隔千里。

词人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满怀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对于妻子呢,联系之前的“两茫茫”,不也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词人诉说独眠地下的孤寂凄清吗。

由此可见相爱之深、想思之切。

、小轩窗,正梳妆。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常生活的场景,这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生动的什么描写(细节),妻子在梳妆,苏轼含情默默的注视着妻子,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浓浓的爱意在小屋里蔓延。

这里老师要问,苏轼可梦到的场景有很多,他没有梦到王弗陪伴读书不辞辛劳的身影,也没有梦到他博取功名之后王弗帮助他识人论事的这些大事,偏偏梦到他对镜梳妆这样一件非常寻常的小事,我想问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真情)这让我想起了纳兰性德的一句诗“当时只道是寻常”。

就是在这些小事上更见爱的深度、厚度和浓度。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十年不得相见,好不容易在梦中相逢,应该有千言万语,却为什么相顾无言呢?是不是无话可说?(夫妻相见,自有万般感慨,万语千言,只是不知从何说起,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还是让又惊又喜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的流淌吧,一切都尽在泪水里了)柳永的《雨霖铃》中有一句跟这句意境相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比较一下,哪一句更伤情()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赏析深入了诗歌的语言,触摸了诗人的情感,对语言有了较为生动个性化的解读,但是我们呈现出来的意境情味毕竟是片面的,不连贯的。

我们还可以使用联想想象的方法使画面再现,使其更形象、更细致。

(六)、联想想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学生精读“记梦”一节,把梦境还原。

写出短文。

抓住梦中人物的动作、情态,做细致的刻画。

(师巡视,指导)
例如:生读文
师:你觉得他的这个画面再现处理的怎么样?(优点和缺点)
梦中情境描写得太少,人物的情态一笔带过,印象不深。

情境渲染这一处做的很用心,景物着笔不多,但境界全出。

生读文
师:让我们来看他的文章,他注意了什么?
生读文
师:找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同学回答得真的很精彩,我更欣赏的是你们都紧紧抓住文本语言和作者的情感对我们的习作进行评价和赏析,使我们队诗歌的画面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体会。

(七)、背诵积累
这首词,写实情深,记梦亦深,催人泪下,千百年来无数读者都被它打动,今天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但是我想问同学们,这首词能够引起我们,引起无数读者强烈共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情)以情动人,请同学们以声传情,用动情的语言背诵全词。

(八)、方法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使用了两种诗歌赏析的方法(炼字法和画面再现法)其实赏析诗歌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用,譬如说阅读诗歌的标题、联系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抓住诗歌的文眼等等,这些方法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行积累
(九)、作业拓展:
课后,首先推荐同学们看一本书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层次的多角度的走近这位人格魅力大师——苏东坡,其次推荐同学们看两篇散文巴金先生的《怀念箫珊》和《再忆箫珊》
(十)、课文总结。

千百年来,无数读者都毫不吝啬的将绝唱一词赠与了《江城子记梦》,然而时光流转前年,巴金的这两篇散文同样也诉说着人世间值得感念的深情,也会让我们更深切的领会到苏子心中的那一份创痛。

老师节选了这两篇散文中的些许文字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语,我想这也会是对《江城子》最深沉的诠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