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呼吸和血液循环-1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课件合集(共4课时)
测一测肺活量
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 肺活量。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方法一
1.吸一口气,然后尽你所能吹大一个气球,气球 的末端用线绑紧,使它不漏气。
2.请一位同学测量气球最宽处的周长。 3.周长越大表示呼出的气体量就越多。
测一测肺活量
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 肺活量。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脏的位置
心脏的形状像什么?你知道它的大小和位置吗?
心脏位于左胸部,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它的形状 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紧握的拳头差不多。
心脏的跳动及血液循环
用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或反复地 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 手上的感觉。
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 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苏苏教教版点版击小小输入学学标科题科学学五六年年级上级册下册第四第单一元单呼元吸和我血在液长循大环
1.测量呼吸和心跳
苏教版点击小输入学标题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运动后身体的变化 测量呼吸和心跳 分析数据
运动后身体的变化
我们在运动的时候,身体会有哪些变化?
运动后身体的变化
练习与拓展
填空题
4. ( 肺 )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 肺活量 )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5.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 ( 肺活量 )。
练习与拓展
问答题
1.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答: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 (3)扫地前洒水。 (4)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5)不要吸烟。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1-苏教版
二,心脏在不断地跳动是在干什么呢?三,血液是怎样流动的(血液循环)1.心脏的跳动会停止吗?它不断跳动是在干什么?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吧!把心脏模型的这一端放入红色的血液中后,模拟心脏跳动,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导收缩的时候,血液从心脏流出去。
舒张的时候,血液又流进心脏里来了。
那么,如果心脏在不断地跳动,血液就会怎么样?那血液在人体中到底是怎样流动的呢?1.实验让我们继续模拟实验。
你觉得要做成这个模拟实验,还缺什么?【板书】血液是在血管里流动的,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乳胶管,把它当做血管,血管a和血管b。
还有一个用来连接血管和心脏的金属接口(这两样东西就在桌肚里,组长可以拿出来)应该怎么做这个实验呢?认真看步骤。
看懂了吗?有疑问可以提出来,或者你有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也可以说一说。
1).先将这个金属端口连接上(图1)2).将血管a和金属端连接,血管b与蓝色端连接(图2)3).再拔出金属端,吸入部分血液,再重新安装上。
(图3)4).请注意,为了防止大家用力过猛导致蓝色端飞出去,我们可以稍稍用力,像这样,抵住它。
(图4)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了心脏的跳动,所以,待会儿大家模拟心脏跳动的时候,既要让它收缩,又要让学生实验水就会不断地流出心脏,又流回心脏。
血管组长拿出乳胶管和金属接口。
它舒张,慢慢地用力。
否则蓝色端容易飞出去的。
我们可以捏住这里,抵住。
一边做一边仔细观察,血液在a、b管之间是怎样流动的。
PPT 请你画下来。
PPT 教师指导2.交流快好时,叫一组画得比较好的一组上黑板画箭头: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
心跳时,血液是怎样流动的呢?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交流那一次又一次的心跳来临的时候呢?就这样,血液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这样一个封闭的管道中,沿着同一个,固定的方向,不断地循环流动着。
【板书】心脏血液循环总是通过血管a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出去,总是通过血管b负责把血液运送回心脏,那么,血管a我们就叫它:动脉血管,:血管b叫静脉血管。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呼吸和血液循环
……………………………………………………………最新资料推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2.呼吸和血液循环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做用石灰水和气体混合的实验;2.运用各种方法听一听呼吸时肺有什么现象发生;3.通过各种方法,听听自己心跳的声音;4.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跳动;5.能通过搜集的资料帮助自己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跳动的脉搏;3.知道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4.知道心脏是人进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5.了解呼吸和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肺和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2.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石灰水(提前制取)、塑料袋、吸管、烧杯、听诊器、人体器官挂图.相关电化教育资料、人体呼吸器官模型、动物的心脏等。
学生准备:学具袋、塑料瓶、粗塑料管、纸杯、线等。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复习谈话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测量研究,关于呼吸和心跳,你知道了些什么?2.讲述: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板书课题,读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来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
二、研究人体的呼吸现象1.谈话: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一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协同工作。
2.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1)自我感觉一下,你呼吸的过程中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1……………………………………………………………最新资料推荐…………………………………………………(2)学生交流。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的呼吸器官,认一认。
(4)汇报并小结: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5)学生在呼吸的过程中感知并体会各个器官所在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
3.谈话:关于呼吸,我们想研究的问题一定有很多。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1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心脏和血液循环知识与技能: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1、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3、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教学重点:认识心脏及血液循环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心脏模型、空塑料瓶、水、脸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预设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肺和呼吸》,今天我们学习一堂新课《心脏和血液循环》。
二、认识心脏和心跳1.出示一段心跳的声音。
2提问:心脏的形状像什么?你知道它的大小和位置吗?2.(心脏模型)小结:心脏的形状像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请你握紧拳头,你的心脏大概这么大。
3.提问:你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吗?请你来找一找?4.小结:心脏在我们的左胸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
心脏内部有四个腔,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课件出示)5.认识心跳问: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吗?小实验按压皮球,伸缩手掌。
小结: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心脏不断跳动是在干什么?模拟实验: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现象:在我们挤压塑料瓶的时候,塑料瓶里的水(流出来了),当放松塑料瓶时,水又(回)到塑料瓶里。
心跳的作用跟挤压塑料瓶是一样的,是为了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
6.我们还能在身体的其他地方感觉到心跳吗?1.找一找,在身体的哪些地方能摸到动脉的跳动?2.学习把脉3.最常选择桡动脉[ráo dòng mài]4.脉搏测量注意事项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在桡动脉处。
注意勿用拇指诊脉。
5.活动1.每位同学测量一分钟的脉搏次数。
活动2:听诊器的使用活动 3. 拿到听诊器的小组再测量一分钟的心跳,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一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原因:心脏就是人体的泵,它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
五年级_第四单元_呼吸和血液循环_1、测量呼吸和心跳教案
1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摘录和计算平均值。讨论其变现出来的规律。
13、进过以上测量,我们对人体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14、鼓励学生课后收集资料来了解。
1、生:大口喘气、心跳加快、流汗……
2、跃跃欲试。
3、“一呼一吸”为一次呼吸。
4、学生预测,教室随机板书下来。
4、你们认为我们人体静坐时一分钟大概呼吸多少次呢?
5、教师计时。
6、指导学生记录下数据。
7、你们认为我们人体静坐时一分钟内的心跳次数时多少呢?
8、教师发给学生秒表,指导学生使用,并用秒表来计时。
9、组织学生进行运动,(到操场跑一圈或跳绳一分钟等)并测量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10、引导学生谈谈前后数据的差别。
预期教学效果
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难点:
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教时
1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秒表
5、学生数呼吸次数。
6、简单汇报。
7、学生预测。
8、生用秒表来计时测心跳一分钟内的跳动次数,并记录。
9、小组为单位,可以独பைடு நூலகம்完成,可以互相帮忙。
10、生进行测量。
11、学生小组内完成记录和计算,并讨论其变化规律。安静状态和休息后的接近,而运动起来后人体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
12、生质疑。
学生准备:记录用的相关用品和运动用品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全单元精品课件
绌脉的测量 两名护士同时测量 一人听心率 另一人测脉率 计数1分钟 记录方式 次/分 心率/脉率 如140/98/次/分
注意事项
勿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的搏动较强,易 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 休息20 钟后再测量,剧烈运动、紧张、恐惧、 哭闹等,应为偏瘫患者测脉,应选择健测肢体 脉搏细弱而触摸不清时,可用听诊器测心率1分 钟
一次用力吸气后, 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就是你的肺活量。
肺活量有什 么奥秘呢?
1、肺活量大,对健康有 什 么好处?
肺活量大意味着呼吸系统功能 好,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
2、一个人肺活量是 由 哪些因素决定的?
答:一个人肺活量是由体力、 呼吸肌强弱、肺组织和胸廓 弹性、呼吸道通畅程度等因 素决定的。
正常脉搏及其生理变化
• • • • 对脉搏的评估主要从 脉率 脉律 脉搏的强弱
三个方面进行观察
脉 率
即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 正常情况下与心率一致,与呼吸的比例为4:1 成人为60-100次/分。 脉率可随年龄、性别、活动和情绪等因素变动。 婴幼儿比成人快,老年人稍慢, 同龄女性比男性稍快, 进食、运动和情绪激动可出现占时性增快 休息睡眠时较慢
异常脉搏的评估
脉率异常 节律异常 强弱异常 动脉壁异常
1、脉率异常: (1)缓脉:<60次/分。 A:药物。 B:心源性。 (2)速脉:成人>100次/分。 A:代偿性:发热、甲亢、休克、 心衰。特点:开始与终止呈逐渐变化,一 般不超过150次/分。 B:阵发性心动过速:特点:突然发 作,突然停止。一般超过150次/分。
动脉壁异常
由于动脉壁变硬失去弹性,呈纡曲状,诊脉时 有紧张条索感,如按在琴弦上 多见于动脉硬化的患者 当动脉壁的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时, 使动脉管壁变硬,使脉搏的传导加快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人体健康模块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篇章。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图表和实验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3.掌握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组成和功能;4.建立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综合认识。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2.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探究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关心健康、学习科学的意识和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组成和功能;2.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1.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2.建立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综合认识。
四、教学策略1.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探究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探究和创新能力。
2. 情景式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情境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合作式教学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课文《心脏和血液循环》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情景体验(15分钟)让学生参加一个情境模拟,如扮演血液和血管,在教室中模拟血液循环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
3. 观察实验(20分钟)教师将一只小动物心脏和血管的模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对心脏和血管的认识和理解。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心脏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1)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孙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讲的心脏与血液循环属于生命世界这一领域。
本单元前两课已经研究了呼吸与心跳之间的关联关系,呼吸和肺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研究血液循环系统,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在全身不停的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带给身体各部分所需的氧气和养料,带回二氧化碳和废料,明白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知道其循环不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有规则的搏动,进而认识到保护心脏的重要性和心脏保健的常识。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还不是很好,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路径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部分潜能生对科学知识无学习兴趣,不愿意探究,探究能力差,也缺乏合作意识,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其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测量心跳与脉搏并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知道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2.难点:了解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路径。
五、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教师出示“胸中有个大桃子,拳头大小差不离;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
”的谜语,请学生猜,从而引出课题。
(二)心脏的认识师:从上面的谜语中你获得哪些关于心脏的信息?(结合人体中心脏图片)预设生:心脏位于人体胸腔内,两肺之间。
略偏左,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三)心跳的作用1.提问:心脏是怎么跳动的?2.生用握紧放松拳头的方法模拟心脏的跳动。
3.总结: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4.提问:心脏不断跳动在干什么?5.生进行模拟活动二: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完成习题。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设计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呼吸和血液循环》单元中的第三课。
本课引导学生围绕心脏的跳动问题来展开探究活动。
本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主要解决“心跳是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的跳动。
通过皮球这样一个富有弹性的模型,指导学生松压,帮助学生把手上的感觉迁移到思维上,认识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从而理解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第二、主要是解决“心脏不停的跳动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的功能。
组织学生利用塑料瓶泵水的模拟试验,通过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所观察到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人体血液在全身的不断流动,引出脉搏这个概念,指导学生测出自己或他人一分钟脉搏与心跳数,通过测量比较知道心跳与脉搏一致。
第三、讨论血液为什么要不停的流动,了解循环的意义。
通过观看光盘,让学生进一步血液循环的意义,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又回到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存在于过程之中,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互相补充,去伪存真,从而获得对呼吸与血液循环比较完整的认识。
第四、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心脏,即进行保护心脏的教育。
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经常运动的合理、健康的饮食对保护心脏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过程与方法1、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能准确的测定自己的脉搏。
科学知识1、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意识到坚持锻炼有益于心脏健康。
教具准备皮球、塑料瓶、输液管、塑料盆、录像资料、人体半身模型、计时钟、记录表。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情导入。
1、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关于心脏你知道多少?2、学生汇报: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心脏的知识。
3、出示人体半身模型:你看心脏的形状像什么?你知道它的大小和位置吗?4、看图片教师小结:心脏位于左胸部,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
苏教版科学五上呼吸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呼吸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学校:李家堡小学讲课人:余军学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中的第三课。
二、教学目标:一、明白心脏的位置、大小、组成、运动方式与作用。
二、了解血液循环的线路,了解血管的分类。
3、了解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4、意识到健康生活适应对于心脏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熟悉心脏的作用和血液循环的线路。
四、教学难点: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及其作用。
五、课前预备:教师:搜集《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和视频学生:一、明白心脏的大致位置,会测量心跳。
二、能在自身找到脉搏,会测量脉搏。
六、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
一、活动:请学生先找身世上的一处血管,紧接着找两处、三处、更多处。
二、提问:血管里有什么?3、提问:血液在血管是流动的仍是静止的?4、通过同窗们的回答,老师又提出了几个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咱们继续来探索人体的奥妙。
(二)学习新课一、熟悉心脏(1)感受心脏的跳动。
(2)利用图片熟悉心脏。
猜想: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鼓励学生踊跃回答,各抒己见)(3)心脏不时刻刻都在不断的跳动,你明白什么是心跳吗?A、实验:反复的把拳头握紧与松开,持续做20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
(学生分组实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B、看看心脏是如何跳动的。
C、离开鲢鱼身体的心脏还在跳动。
二、熟悉心脏不断跳动的原因(1)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
(2)测一分钟脉搏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看看能发觉什么?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1)推测出心脏不断地跳动是在干什么吗?(同桌讨论、汇报)(2)学生阅读教材54页内容。
(3),想一想:为何人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速?(学生试探后踊跃回答)(4)教师讲解。
4、讨论:心脏对人体如此重要,咱们应该如何关爱自己的心脏呢?(1)学生交流。
(2)出示保护心脏的方式。
(三)全课总结:一、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受?二、教师小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呼吸和血液循环苏教版
呼吸和血液循环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2.结合生活体验,整理出呼吸器官的功能3.会测量自己的肺活量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护身体、勤于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2.知道吸烟是不好的生活方式科学知识1.知道呼吸时吸入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2.认识呼吸器官,了解它们的作用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3.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教学难点:比较吸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教学准备:人体肺模型,课件,活动记录,矿泉水瓶12个(带标签的),石灰水六瓶,,电子肺活量测量仪。
教学过程:一、“憋气”游戏导入,体验呼吸的重要性1、体验憋气活动今天我们先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你能憋多久”,规则是用手捂住嘴巴和鼻子停止呼吸,屏住呼吸,留心在憋气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体验活动)交流体验感受.2、导入呼吸二、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谈话,知道胸腔内帮助我们呼吸的器官叫什么吗?讲解肺的写法。
1、(出示人体肺模型)这个是我们人体肺模型,我们用这个模型来代替真的人的肺。
2、学生交流对肺内部形态的观察的发现。
3、教师出示人体解剖图,辅助学生深入了解肺的位置,形状。
(二)认识其它人体呼吸器官及作用1、(出示人体解剖图)让学生说出你们认为是的呼吸器官。
2、引导学生比较体验用口腔与鼻腔呼吸的不同,从而认识到鼻腔的作用。
3、(出示完整的人体呼吸器官分解图片)说一说空气是怎样吸如人体,又是怎样呼出来的呢?三、探究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1、(出示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说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吸进的是什么气体?呼出的又是什么气体呢?2、师示范指导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展开分组实验,利用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检测呼出的气体。
4、交流讨论研究实验的发现。
5、教师播放人体呼吸视频(和出示吸进和呼出空气成分百分比表),进一步肯定学生的研究发现。
苏教版科学五上《呼吸和血液循环》单元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上《呼吸和血液循环》单元教案1.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教学目标:1、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2、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提问: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
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
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
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3)谈话: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
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4)讲解: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
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预测: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
测量结束后交换。
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6.提问:参加活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变化呢?7.三分钟热身活动。
各组一位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坐下——起立——扬臂——坐下”的循环动作。
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
8.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1.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在正常情况下和运动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认识到运动会影响到我们的呼吸和心跳,心跳和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
2.能正确测量自己呼吸和心跳的次数;能运用学习过的数学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3.认识到搜集科学数据的准确性的意义;关注身体健康,树立科学地运动观。
【教学重点】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今天的科学课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大人物,一起看看他们是谁?(刘翔、姚明)他们都是什么人?(运动员)2.你们平时都参加了哪些体运动项目?(乒乓球、篮球……)3.运动后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脸红……)(随机板书:呼吸心跳)揭题:运动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变化,呼吸剧烈,心跳会加速,这只是我们的感觉,它到底是不是每次都这样呢?它们之间的差距是多少?这什么有这样的差距的呢?怎样才能知道这个差距?(板书:测量)二、测量、搜集数据,经历探究过程1.测量运动前的呼吸与心跳次数(1)呼吸急促,心跳加速,都是与什么时候比的?(板书:安静时)(2)猜一猜,你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可能是几次?(根据回答板书数据,尤其是最大与最小的数据)运动后呢?我们怎样测量此时的呼吸呢?(手放鼻子前面、手放在腹部)我们要测量的是安静时的呼吸,怎样才能搜集到比较准确的数据呢?(给5秒钟让学生闭眼感受平稳的呼吸)怎样算一次呼吸呢?(3)指导测量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并记录。
几人说说自己1分钟的呼吸次数(可以找数据准确一点的和差距大点的几名学生),怎么会这么大的差距呢?可能是什么原因?指出:一定要平稳呼吸,集中注意力,测得几次数据求平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呼吸和血液循环-1教案-苏
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五年级科学上册呼吸和血液循环 1教案苏教
版
2、呼吸和血液循环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会做用石灰水和气体混合的实验;
2、运用各种方法听一听呼吸时肺有什么现象发生;
3、通过各种方法,听听自己心跳的声音;
4、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跳动;
5、能通过搜集的资料帮助自己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跳动的脉搏;
3、知道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4、知道心脏是人进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5、了解呼吸和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肺和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2、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石灰水(提前制取)、塑料袋、吸管、烧杯、听诊器、人体器官挂图、相关电化教育资料、人体呼吸器官模型、动物的心脏等。
学生准备:学具袋、塑料瓶、粗塑料管、纸杯、线等。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复习谈话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测量研究,关于呼吸和心跳,你知道了些什么
2、讲述: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板书课题,读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来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
二、研究人体的呼吸现象
1、谈话: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一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协同工作。
2、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1)自我感觉一下,你呼吸的过程中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2)学生交流。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的呼吸器官,认一认。
(4)汇报
并小结: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5)学生在呼吸的过程中感知并体会各个器官所在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
3、谈话:关于呼吸,我们想研究的问题一定有很多。
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呢(1)分小组讨论,在纸上写下你们想研究的问题。
(2)交流,出示探究问题:①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②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③吸进去的空气到哪里去了(3)布置任务:我们分小组来对不同的问题展开研究。
介绍教室里准备的相关模型和实验用品,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器材和用品。
4、小组活动。
各个小组根据各自不同的探究问题,选用不同的模型和实验用品,设计实验并搜集相关实验数据。
保证每个问题都有两个小组在开展研究。
5、探究“我们呼出和吸进的空气有何不同”的小组活动。
(1)提问:我们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是不同的吗学生讨论并交流意见。
(2)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办法可以证吸进的和呼出的空气是不同的学生在组内发表意见并把假设记录下来。
(3)师生共同设计实验。
(4)实验需要用哪些器材和用品合理选用材料开展实验。
(5)实验活动:选用一杯清石灰水,先用打气筒注入空气,观察实验现象;再用塑料管用嘴向水内吹气,观察现象有什么变化。
(6)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并作好实验记录。
(7)大组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并小结: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呼出和吸入的空气是不同的,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8)教师讲解:杯子里的水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清石灰水,它遇到二氧化碳就会产生白色的不溶于水的沉淀物,石灰水变浑浊了就是这个原因。
(9)阅读:我们呼吸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10)谈话:我们呼出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里面还是有一小部分氧气的。
你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吗小组探究活动使得组内所有的成员都可以投入到研究活动之中,并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发
6、探究“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的小组活动。
(1)具体活动过程与上面的研究活动相似,这个研究活动
更加突出的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调查和了解,然后借助合适的模型让学生模拟呼吸的过程,从而弄明白“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
(2)在跟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般学生都认为空气是因为肺部像气球一样张开了空气就进入里面。
空气是如何进入身体内部的空气进入身体内部的动力来自于哪里通过操作呼吸模型,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认识到:胸部肌肉的运动使胸腔内的空间大小发生变化,在胸部扩张和收缩的过程中空气就很自然地被压进肺部了。
(3)另外,在操作过呼吸模型以后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身体去体会呼吸的两种不同方式: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体会在这些过程中身体内部各器官的相互协调和作用。
7、探究“吸进去的空气到哪里去了”的小组活动。
(略)这一小组的汇报
活动放到下一节研究循环问题的过程中,以指导学生把人的呼吸与循环很好地结合起来看待与分析。
三、总结深化
1、谈话: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哪些认识与你原来的观点是不同的
2、阅读教材P52(上)介绍“人的呼吸”的一段话。
“呼吸让我们吸进含有丰富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
3、讲述:人在呼吸中吸入氧气,吸进的空气又到哪里去了呢这必须与我们身体内部另一种重要的活动联系起来研究。
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继续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我们的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着的。
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吗
2、安静下来,感受自己的心跳。
3、借助于听诊器听一听自己有力的心跳。
二、寻找身体各个部位的脉搏
1、出示人体挂图:“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
它遍布我们的全身。
2、找一找:我们可以在哪些部位感受到“脉”的搏动交流后让学生自己感受颈动脉、股动脉、手腕动脉等处脉的搏动。
3、提问:通过上节课的测量,我们知道脉搏的跳动和心脏的跳动是同步的。
为什么脉和心脏会同时搏动
4、实验:把一个鼓风的风箱和一段胶皮管子相连,在鼓风时让学生摸管子感受搏动。
借助这个模型可以把血管与心脏之间的搏动联系展示出来,化内为外,使教学活动更直观。
5、小结: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心脏是人体的泵,它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
三、研究人的血液循环
1、谈话:心脏是人进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心脏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2、分组解剖猪的心脏,了解心脏内部的结构。
3、借助电化教育手段展示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
4、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吸进去的空气到哪里去了”
5、小结:血管里流动着血液,血液把从肺吸进的氧气和从肠吸收的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去,又把从全身各处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输送到肺和其他器官排出体外。
科学学习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搞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四、巩固深化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自我检测:在图中填写出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的名称。
(P80)
3、讨论:运动时,为什么呼吸和心脏的跳动会同时加快呢(1)学生交流。
(2)把讨论结果记录在“科学活动记录本”上。
教学手记“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科学“过程与方法”训练的重点。
本单元的研究主题是“呼吸和血液循环”,气体的交换和血液的流动都是在我们身体内部进行的,肺、心脏等内部的器官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
如果能够借助合适的模型,可以更好地展示其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
曾经有幸参加过多次国外科学教育专家组织的科学培训活动,每次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国外科学教育先进的理念、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追求外,就是一个个设计合理、制作精良的科学模型了。
演示“火山灰喷发”的模型、岩浆遇冷凝固的实验设计、人体关节的结构模型等等具体可操作的实验器材把一些原来只可以凭借想象学习的内容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为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原理提供了生动的情境。
可以说,一个合理的模型可以使科学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本次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人的呼吸”及“感知心脏和脉搏的跳动”的模型就是教者根据教学的需要自己制作的,设计思想来自于参加过的国外科学教学培训活动及国外的科学教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模型直接操作,增强了探究活动的生动性,为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有关呼吸的知识和意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科学工具箱”为教学提供了一些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的模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有些模型则还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
为科学教育设计制作出更多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的模型,是每一位科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我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