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二生物:细胞呼吸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细胞呼吸教研记录(3篇)

细胞呼吸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细胞呼吸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是生物体能量代谢的关键过程。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细胞呼吸的研究逐渐成为生物学领域的前沿课题。

为了提高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校生物教研组开展了细胞呼吸的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1. 深入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和意义;2. 掌握细胞呼吸的实验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细胞呼吸应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研内容1. 细胞呼吸概述首先,我们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它包括三个阶段:糖解作用、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细胞呼吸的意义在于为生物体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2. 细胞呼吸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1)观察酵母菌发酵过程:将酵母菌与葡萄糖溶液混合,观察其发酵过程中的气泡产生和沉淀现象。

(2)测定细胞呼吸速率:通过测定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计算出细胞呼吸速率。

(3)探究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通过改变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条件,观察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

3. 细胞呼吸应用问题分析针对细胞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列举了以下问题:(1)为什么人体运动后会产生疲劳?(2)为什么植物在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为什么细胞呼吸过程中的氧气不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通过讨论和分析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

四、教研成果1. 学生对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 学生掌握了细胞呼吸的实验方法和技巧;3. 学生在解决细胞呼吸应用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4. 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探究过程中,提高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研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不够细致,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力的培养;2. 在讨论细胞呼吸应用问题时,部分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需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3.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内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
2. 细胞内的呼吸器官
3. 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作用、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4.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和过程
2. 掌握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和各阶段的功能
3. 知道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表或实验案例引导学生讨论细胞呼吸的作用
2. 教学: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基本过程,介绍细胞内的呼吸器官
3. 实验: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或视频展示,让学生观察细胞呼吸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细胞呼吸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5. 总结:回顾细胞呼吸的重点,强调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教学资源:
1. 课堂板书、PPT等教学工具
2. 实验材料和视频资料
3.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评价方式:
1. 课堂参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问等
2. 练习题考核:学生对于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延伸拓展:
1. 细胞呼吸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
2. 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3. 呼吸链中氧气的作用
教案结束。

高二生物教案:细胞呼吸2

高二生物教案:细胞呼吸2

第七节细胞呼吸基础扫描一、细胞呼吸: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主要是葡萄糖)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的总过程,(又叫生物氧化、呼吸作用)二、呼吸: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细胞呼吸呼吸三、有氧呼吸1、定义: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2、总反应式:3、场所:和(主要场所是)四、无氧呼吸1、定义:一般是指细胞在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在高等生物中称为,在微生物中也可称为。

2、总反应式:酒精发酵:乳酸发酵:3、场所:五、细胞呼吸的意义1、供能:ATP用于各种耗能的生命活动(细胞分裂、染色体的复制和移动、植株生长、主动运输、肌肉收缩、神经冲动及冲动的传导、新物质的合成、分泌、生物发光或生物放电);热能,用于维持体温不消耗ATP的过程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渗透作用、吸胀作用、蒸腾作用2、供原料:为新陈代谢提供原料,如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等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GPT谷氨酸+ 丙酮酸α—酮戊二酸+ 丙氨酸,此反应过程称为作用难点突破一、呼吸作用的实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非氧化还原反应:如,水解对比:分解有氧呼吸:有氧气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无氧呼吸:无氧气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参考资料72页,课后自己写出)比较项目有:五、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计算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正好相反,但二者不是可逆过程2、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二个来源:①呼吸作用产生的②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的(如是水生植物,则是从周围的水中吸收的)光合作用释放的O2的二个去向:①用于呼吸作用②呼吸作用用不完的,才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光合作用制造(=生产、合成)的葡萄糖的二个去向:①用于呼吸作用消耗②呼吸作用消耗不完的,才用于积累3、发生时间:光合作用(有光照时),呼吸作用(有光和无光时间)4、只要温度相等,有光照和无光照情况下,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相等5、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22.4升(L);1升=1000毫升(ml)6、摩尔数与质量的关系:摩尔数=物质的质量(克)/ 相对分子质量(或摩尔质量)7、要注意单位的换算8、一定要记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注意不要算错相对分子质量,最好记住:葡萄糖是180,CO2是44,O2是329、看懂数据及其相互关系,这是解这类题的关键,①文字叙述式,利用一段文字直接给出有关数据②表格式:在表格中给出相关数据,③坐标曲线式(有时加有方格,是为了准确识别有关数据,1个方格代表一定的变化量),利用坐标系中的曲线所表示的数值来代表CO2、O2的吸收或释放的量10、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对强弱(以绿色植物为例):①没有光合作用时,植物仍有呼吸作用,植物体内葡萄糖的总量减少,环境中的CO2量增加,O2减少②有光合作用但弱于呼吸作用时,植物体内葡萄糖的总量减少,环境中的CO2量增加,O2减少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植物体内葡萄糖的总量不变,环境中的CO2量不变,O2量不变④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植物体内葡萄糖的总量增加,环境中的CO2量减少(减少部分即用来合成葡萄糖的增加部分),O2量增加(增加部分即是积累了多少葡萄糖时所释放的部分)⑤不存在只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或细胞例题(1)将某一绿色植物置于一个大型密封的玻璃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给予充足的光照后,容器中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了45毫克;放在黑暗条件下,容器中CO2的含量每小时增加了20毫克;据实验测定,这绿色植物在上述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制造葡萄糖45毫克。

细胞呼吸的原理与应用听课笔记

细胞呼吸的原理与应用听课笔记

细胞呼吸的原理与应用听课笔记原理部分1. 细胞呼吸的概述•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细胞呼吸主要包括糖的分解、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三个步骤。

2. 糖的分解•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内,主要是通过糖酵解途径进行。

•在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同时生成两分子的ATP和两分子的NADH。

3.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质网中,主要是将丙酮酸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生成更多的ATP和NADH。

•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中间产物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回到初始状态,可以继续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4. 呼吸链•呼吸链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是整个细胞呼吸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呼吸链中,NADH和FADH2被氧化,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用来驱动ATP合成。

•经过呼吸链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将氧气还原成水。

应用部分1. ATP的应用•ATP是细胞内最重要的能量提供者,广泛应用于生物体的所有代谢过程。

•在细胞内,ATP能够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并通过磷酸水解释放出自由能。

•ATP的应用范围包括肌肉收缩、胚胎发育、神经传导等各种生命活动。

2. 呼吸系统的应用•呼吸系统是人体进行呼吸活动的重要器官,它能够将氧气输入到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的正常运作可以保证身体细胞获得足够的氧气,并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通过呼吸系统的应用,可以进行呼吸治疗、氧气疗法等,帮助人们恢复健康或改善生活质量。

3. 有机物的代谢与利用•细胞呼吸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将产生的能量储存到ATP中。

•这些有机物质可以是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它们都可以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

•细胞呼吸的利用废弃产物二氧化碳还可以用于植物光合作用中,进一步转化为有机物质。

总结部分•细胞呼吸是细胞内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

•结合糖的分解、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三个步骤,细胞呼吸能够高效地产生ATP。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模板
课程内容:细胞呼吸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掌握细胞呼吸的主要反应和产物,了解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三羧酸循环和线粒体色素氧化酶系统。

教学难点:线粒体色素氧化酶系统的复杂反应过程。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用品:酵母、糖水、试管、滤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
3. 教学资源:细胞呼吸的动画、实验视频等
教学步骤:
一、引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光合作用进行比较。

二、示范实验
1. 展示细胞呼吸实验的步骤和原理,让学生观察酵母呼吸的过程。

2. 解释酵母在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其他产物。

三、介绍细胞呼吸反应过程
详细介绍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三羧酸循环和线粒体色素氧化酶系统,让学生了解
不同阶段的关键反应和产物。

四、讨论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讨论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和相关性。

五、实践操作
让学生进行细胞呼吸反应的模拟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产物,加深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六、总结与评价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细胞呼吸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评价。

七、课堂延伸
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细胞呼吸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在课堂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2沪科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2沪科版第一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2 、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3、在有关实验、探究等问题讨论中培养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细胞呼吸概念的过程中,同时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本节课是新课程的一节探究课,教案设计简洁、合理,多媒体课件生动而富有启发性,学生活动内容丰富,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融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存在问题:1、班生规模较大,教师无法顾及全部学生的活动状况。

2、鉴于课时的原因,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虽然每个提问都会有人回答,但是并不等同于多数同学的思维都得到了答案。

3、本校学生来自不同初中学校,各初中校的办学水平不同,有的乡下学校实验开设少。

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技能存在明显差异,在同一个班级很难得到兼顾,其结果是小组中动手能力强的更有动手机会,动手能力差的虽然可以从旁观察,但是不能等同于自己的实践,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出现畏难、不自信的情况。

•教材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教材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义三大部分内容。

教材以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来自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导语,在本章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基础上,开门见山地引出了呼吸作用的概念。

接着又以设问的方式分别引出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生理过程,作为本节内容的重头戏详细阐述。

最后,概括性地总结出了呼吸作用两方面的生理意义。

教材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有氧呼吸的内容,指出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4.3细胞呼吸 教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4.3细胞呼吸  教案

4.3细胞呼吸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说出无氧呼吸的条件、场所和反应式。

(2)简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3)个别喜欢制作食品的同学,学会简单科学制作酸奶、葡萄酒、馒头、韩国泡菜等食品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1)通过馒头、葡萄酒、酸奶、韩式泡菜的制作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无氧呼吸,分析总结出无氧呼吸的类型和特点。

(2)通过演示实验——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小结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方面,通过运用细胞呼吸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生命科学知识对生活、生产实践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无氧呼吸的基本类型和基本过程应用细胞呼吸(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教学过程导入一、无氧呼吸的类型:二、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比较:三、细胞呼吸的意义:四、运用细胞呼吸知识分析实际生活、生产实践中的现象。

课题探究提问: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演示实验酵母菌呼吸的方式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展示自己制作的馒头、包子、发面饼、并请同学品尝包子;展示自己制作的葡萄酒,并请同学观察颜色、透明度以及嗅闻酒香。

展示自己制作的酸奶,并请同学品尝乳酸菌无氧呼吸的原理:提出问题:你能说出饮用酸奶的好处吗?图解分析: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主要区别表格归纳总结提出问题:细胞呼吸对于生命活动的意义?1、细胞呼吸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细胞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现象1:剧烈运动后,容易产生肌肉酸痛的原因?运动建议: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

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等现象2:涝灾容易导致农田被淹,引发农作物死亡。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详细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详细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详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呼吸过程及其重要性。

2. 描述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3. 掌握细胞呼吸对供能的作用。

4. 探讨细胞呼吸与糖、脂肪、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糖解过程。

3. Krebs循环。

4. 氧化磷酸化。

三、教学过程:
1. 授课环节
(1)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对细胞生存的必要性。

(2)简要介绍糖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及其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

(3)设计实验或观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实际影响。

2. 实验或观察环节
(1)让学生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呼吸的速率变化。

(2)让学生观察植物叶片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对比。

(3)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细胞呼吸相关实验,如测量ATP生成量的变化等。

3. 总结反思环节
(1)引导学生总结细胞呼吸的整个过程,并探讨细胞呼吸与糖、脂肪、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思考细胞呼吸在供能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课堂延伸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不同难度的拓展内容,如深入探讨细胞呼吸与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关系,或介绍细胞呼吸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等。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来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评课稿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评课稿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评课稿本学期,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参加了___的《细胞呼吸》课程。

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分享我的研究感悟。

首先,___在课程导入方面做得非常流畅自然。

她没有让学生看书或者直接解释细胞呼吸的概念,而是采用了一种旧带新的教学方式。

她询问学生以前所学的生物知识,并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呼吸现象,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细胞呼吸。

这种导入方式不仅打破了以往课堂教学强制学生识记概念的陈规陋,而且让学生在轻松的回顾中掌握理解了细胞呼吸的概念。

其次,___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样。

在分析细胞呼吸的类型时,她以酵母菌为例来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她让学生观察切开的面包和啤酒,并追问学生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这种追问点拨法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形成了研究动机,有序高效地进入下一环节的研究。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成功地分析了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的原因,总结出细胞呼吸的类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此外,___还采用了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

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种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细胞呼吸的知识。

最后,___注重课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

她布置了一些有趣的作业,如观察自己周围的呼吸现象,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细胞呼吸的类型。

这些作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___的《细胞呼吸》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她流畅自然的导入方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和注重课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都让我对细胞呼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相信,这节课程对我未来的研究和生活都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2.分析讲解法。

在生物课上,许多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无法直接回答一些问题。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猜测预测结论,再通过实验来验证。

在这个环节中,___通过联系化学知识,结合教材一步一步地带领学生分析讲解如何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等成分。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4.3细胞呼吸教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4.3细胞呼吸教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一组实验,明白细胞呼吸的概念、原料、产物以及条件。

(2)初步能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有关的实验,并表达一定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样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感悟科学品质及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中的第3节《细胞呼吸》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及拓展。

本章第一节“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作为高中学生学习生命科学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的起始,通过对“探究酶的高效性”的探究实验,学生初步建立探究学习活动的模型。

紧接着“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的学习及“探究阻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明白了如何设置对比,确定变量,操纵无关变量,为学生的探究实验设计奠定基础。

有了前面的铺垫,因此在上本节课时,将自主设计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作为教学的重点,讨论探究实验的思路和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期,小组交流,学生实验,结果分析,进而引伸进一步讨论;并为后续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我觉得在高二第一学期让学生进行如此的设计实验尽管有点难度,然而在那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学会严谨的思维,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获得科学思维方法的锤炼、实验设计的感性认识,这些能力在生命科学学习中是专门有用的。

[来源:]重点难点[来源:]教学重点:(1)细胞呼吸的概念、原料、产物以及条件。

(2)自主设计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教学难点:自主设计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摸索:细胞呼吸的意义,细胞呼吸分解的是什么有机物?底物是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如何证明细胞呼吸的结果放出了CO2?等问题。

从“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引入:变量是什么?控量有哪些?1号试管能够去掉吗?从“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引入:设置问题情形,引导学生摸索:实验设计的原则。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4沪科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4沪科版第一册

教学目标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B)2、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B)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B)教学难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教学过程课题引入投影刘翔轻松获得110米跨栏金牌的图片师:xx年刘翔获得110米跨栏金牌,震惊世界!投影思考:刘翔的能量来源?师:看到能量两个字,让我们想起之前给大家归纳的四大能源投影光能----是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师: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是通过植物的什么作用完成的?生:光合作用师:有机物中的能源物质主要指糖类和脂质投影:糖类是生命活动的 ______________ 物质脂肪是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生:主要能源生:储能师: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必须转换成能量通货“ATP'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投影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师: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是通过什么生理活动转换成ATP中活跃化学能的?生:细胞呼吸。

从而引入课题《细胞呼吸》师:关于细胞呼吸的相关内容,课前已经让大家复习,并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投影问题汇总,分小组回答问题第一组1到3题,第二组4到6题,第三组7到9题,第四组10到12题1、什么叫细胞呼吸?学生回答后,再投影细胞呼吸的概念并板书。

2、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投影细胞呼吸的类型并板书师:什么叫有氧呼吸?(抢答)生:指活细胞在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CO和HO,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P68)投影FLASH动画《有氧呼吸的过程》师:第一阶段,葡萄糖进入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丙酮酸和少量[H],并释放少量能量。

师: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与水彻底分解成CO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

师:第三阶段,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与02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请三个小组代表分别到讲台写出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和反应式。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5 沪科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5 沪科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5 沪科版第一册一.教材分析:除了光合作用不利用细胞呼吸所产生的A TP外,其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ATP几乎是由细胞呼吸供给的。

所以学习细胞呼吸对于理解物质过膜的主动运输、线粒体的作用、细胞分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等各种生命活动都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意义四.教学难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以及细胞呼吸的意义。

五.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和进化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

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师的教法: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八.教学课时:1学时九.教学过程(PPT内容附后):.。

高中生物沪科版第一册教案设计:4.3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沪科版第一册教案设计:4.3细胞呼吸

第四章第3节细胞呼吸一、教材分析:细胞是怎样获得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这是本节课的主题。

生物体以糖等营养物质为“燃料”,在细胞内氧化分解营养物质获得能量。

这个过程定义为细胞呼吸,由此知道细胞呼吸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通过演示实验“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得出酵母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是代谢的产物不同,产出的CO2量也不同的结论。

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如何分解糖的呢?围绕实验结果的分析,引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机理。

细胞内氧的供应决定营养物质的氧化途径。

氧供应充足时,糖酵解产物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脱下的氢由辅酶携带,在线粒体内膜上经电子传递链后能量传递给ADP形成大量的ATP,而氢与氧结合形成水,由此可见,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重要场所,这个过程是细胞内各种物质相互转化的共同通路。

有氧呼吸是生物体细胞的主要获能途径,但学生并不具备多少有机化学的知识,因此要控制知识的深度能被学生理解。

细胞在氧供应不足时进行无氧呼吸,氧化不彻底或能少。

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两种呼吸的产物加以说明。

二、课题:第四章第3节细胞呼吸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概述细胞的有氧呼吸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并解释其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过程;举例说出无氧呼吸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会分析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初步学会检测酒精、二氧化碳等细胞呼吸产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思考、探究等过程,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与实质。

收集关于“发酵工程”的资料,了解发酵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呼吸作用过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生命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通过对无氧呼吸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与生产、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学会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沪科版生物高中第一册4.3《细胞呼吸》 课件 (共25张PPT)

沪科版生物高中第一册4.3《细胞呼吸》 课件 (共25张PPT)
细胞在 无氧 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 把 葡萄糖 等有机物 不彻底 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CO2 或 乳酸 ,同时释放出 少量ATP ,生成 的过程。少量能量
【探究点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 细胞质基质
条件
不 产物 同 点
分解程度
需O2、酶 H2O、CO2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2721.8.2701:19:4201:19:42August 27,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上午1时19分42秒01:19:4221.8.27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1时19分42秒上午1时19分01:19:4221.8.27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三、无氧呼吸
根据 是否 有氧 参与
外因3——CO2浓度


1.机理:
速 率
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随着
CO2浓度的增加,对细胞呼吸
抑制作用增强
CO2浓度
2.应用:
—在蔬菜、水果保鲜中,增加CO2浓度(或充入N2)可 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
—在冬天北方地区常用地窖来贮藏大白菜、甘薯等
【练习】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温度;氧气浓度;CO2浓度;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听课记录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听课记录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听课记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听课记录吴山老师执教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采用了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课本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深化。

通过对比和分析,将知识进行了迁移和拔高。

一个课本看似简单的实验,通过吴老师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了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并且吴老师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这个实验,将理论应用到实践,让学生体会这个实验的过程,通过亲身操作使得知识更直观和生动的体现出来。

最后播放的个别学生实验结果的视频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课后,大家对于常态课和公开课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

教师很难做到常态课与公开课一样。

因为一节公开课可能要花上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确,而平时教学中,根本就没有这个条件。

所以公开课对于常态课的意义何在,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我个人认为,公开课不是表演课,只是教师的准确更充分。

所以上课的心态首先要以常态课的心态去面对,不能有什么排练之类的想法。

通过公开课,可以让自己在这一部分的内容真正的做到千锤百炼。

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公开课总是不同的课题。

这既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也是自己优秀教学资源的一个积累。

因为我花一周甚至一个月准备的课件或是视频或是习题,并不是一次性的。

这些可以在我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发挥作用。

我想,如果一个教室可以把所以的课程都上一次公开课,那么这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必然会有本质上的蜕变。

我个人在这方面也深有体会:在我上过的几节公开课来看,对于我以后的教学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比如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等,这些公开课无论最后是成功或是差强人意,都给了我宝贵的经验。

通过同行和专家的指导,使得我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掌握的更加准确,讲授的也更加有效。

高中生物听课记录表模板范文

高中生物听课记录表模板范文

高中生物听课记录表模板范文一、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具体班级]授课日期:[年/月/日]课程内容:[章节标题]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教师希望同学们理解[知识点1]、[知识点2]等概念的含义。

例如,在讲到细胞呼吸的时候,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产物这些。

能够阐述[生物现象或生理过程]发生的原理,就像解释为什么植物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黑暗中就主要进行呼吸作用。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具体生物实例]的分析,培养同学们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像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然后总结出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

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像是给个场景说某种农作物产量低,让同学们分析可能是哪些生物因素(比如光照、土壤肥力、病虫害等)影响的。

3. 情感目标。

感受生物学科的奇妙之处,激发同学们对生物学科的热爱。

比如说在讲生物进化的时候,那些奇奇怪怪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像骆驼的驼峰、仙人掌的刺,真的很神奇,让同学们觉得生物超有趣。

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在实验课上鼓励大家尝试新的实验方法或者对实验结果提出不同的见解。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重点知识1]:这是整个章节的核心内容,就像在学习遗传规律的时候,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那肯定是重点,这可是遗传学的基础啊。

[重点知识2]:它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比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时候,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就是重点,搞不清楚这个,后面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就很难理解。

2. 教学难点。

[难点知识1]: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同学们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像基因的表达这部分,DNA转录成RNA,RNA再翻译成蛋白质,这中间的过程很复杂,那些密码子、反密码子啥的就像密码一样,不好捉摸。

[难点知识2]:它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例如在解决基因工程相关的题目时,既要懂基因的结构、又要知道限制酶、DNA连接酶的作用,还要会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等多个环节,就很容易搞混。

高三生物听课记录简写

高三生物听课记录简写

高三生物听课记录简写内容一今天听了高三的生物课,老师讲的是细胞呼吸。

老师先讲了有氧呼吸,说就像我们跑步时,大口大口地吸气,氧气进入身体后,细胞就开始忙活起来啦,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还释放出好多能量呢,就像发动机燃烧汽油产生动力一样。

然后又讲了无氧呼吸,像我们做剧烈运动,肌肉会发酸,就是因为细胞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呀。

老师还举了个例子,说酿酒也是利用了无氧呼吸的原理,酵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把葡萄糖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酒才有了那股特别的香味呢。

这堂课让我对细胞呼吸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原来我们身体里的细胞这么厉害呀。

内容二高三生物课上,老师讲了基因的表达。

老师说基因就像一个指挥官,指挥着蛋白质的合成。

先从DNA转录出mRNA,这个过程就像抄写员把指挥官的命令抄下来一样。

然后mRNA再到核糖体上进行翻译,把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最后合成蛋白质,这就好比工人按照抄下来的命令把零件组装成产品。

老师还拿汽车生产打比方,DNA是设计图纸,mRNA是生产说明书,核糖体是生产车间,氨基酸是零件,蛋白质就是组装好的汽车。

通过这个例子,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基因表达的复杂过程,感觉生物真是太神奇了。

内容三这次的高三生物课讲的是生态系统。

老师说生态系统就像一个大家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成员,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就像勤劳的农民,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养活了整个家庭。

消费者呢,就像我们人类,靠吃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来获取能量。

分解者则像清洁工,把死去的动植物分解掉,让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老师还讲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例子,草原上的草是生产者,羊是初级消费者,狼是次级消费者,当狼死了后,又会被分解者分解。

这样一环扣一环,生态系统才能保持平衡呢。

听了这堂课,我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更深刻了,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内容四高三生物课有一堂讲的是植物的激素调节,可有意思了。

老师说植物也像人一样,会分泌一些激素来调节自己的生长发育。

生物课堂实录

生物课堂实录

课题:细胞呼吸(第二课时)-------有氧呼吸课堂实录引言:通过上节课的探讨,我们知道,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氧呼吸,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几个导读先将课本P93——P95认真的阅读一遍.(历时1分钟)屏幕的导读:1.什么是有氧呼吸?2.有氧呼吸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分别在细胞的什么位置进行?(历时8分钟)(师:在同学们中间指导,将有关重要位置,做标记)师:提问问题检测阅读效果有氧呼吸分为几个阶段,发生在细胞的什么地方?生:互相讨论、互相补充,答出相关内容师:细胞中哪种细胞器与有氧呼吸最密切?生: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师生共同回忆线粒体的结构)师:在细胞中有氧呼吸是怎样进行的呢?讲述:细胞内有氧呼吸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相伴进行的,简单的说,它可分为三个阶段。

请大家看多媒体课件:(观察:第一阶段的变化)师:这个阶段的物质变化是什么?生:一分子C6H12O6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少量的还原氢和少量的ATP师:这个阶段在哪儿进行?生:细胞质基质中讲述:由于第一阶段是将葡萄糖(有机物)分解成丙酮酸(小分子有机物)所以第一阶段被称为“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分子式为:C6H12O6→2C3H4O3+4[H]+少量能量(再观察:第二阶段的变化)师:这个阶段的物质变化是什么?生: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彻底分解为CO2和[H],产生少量ATP师:这一步在在细胞内的什么部位进行?生:线粒体中进行讲述:通过观察我们看到丙酮酸被分解成CO2时有水的参与,所以这个阶段可以叫做丙酮酸的彻底分解或者丙酮酸的水解.分子式可写为:2C3H4O3+6H2O→6CO2+2[H]+少量ATP(再观察:第三阶段的变化)师:这个阶段的物质变化是什么?生: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经一系列的反应,与O2结合形成水师:这个阶段在什么地方进行?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讲述:我们看到有氧呼吸消耗的O2是第三阶段才被利用的,所以第三阶段可以总结为O2的消耗或者[H]的氧化反应式可写为:24[H]+6O2→ 12H2O+大量能量师:请同学们看着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物质变化,讨论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及总反应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展示线粒体图片,提问是否有氧无氧条件下都有呼吸作用?
三、概念讲解
1、引出“细胞呼吸”的定义,标出关键词并进行拆分解释。
2、概念区分:细胞呼吸vs 呼吸作用。
四、演示实验
1、介绍演示实验所使用的实验材料:酵母菌。
2、结合问题,自行预习课本中的实验操作说明。
五、观看实验
1、观看实验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讲解。
2、指出实验录制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步骤。
六、课堂小结
1、总结呼吸方式
2、实例分析:酒酿的制作方法。
七、呼吸类型
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区分
2、图解说明,逐一讲解。
课堂预备使学生做好相应准备,调整状态进入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联系所解有所重点、有所区分,学生才能进一步更为深入地学习概念。
演示实验的操作说明进行详细说明,帮助学生提前预习。
观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操作讲解说明,帮助学生同步理解。为保证实验教学严谨性,教师指出实验录制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步骤。
课堂小结对于本节所学的呼吸方式方式,并运用生活中的例子“酒酿的制作方法”进行分析。
呼吸类型通过图片展示、文字讲解学习新的知识,更为直观形象。
建议:
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尤其以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更重视学生的反馈。因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能够判断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评议:
老师的课堂教学很具有吸引力,能够正确理解和处理教材,把握住本章节《细胞呼吸作用》的本质,知识线索清晰。在概念的分析讲解中,能够抓住关键点、突出重点,并进行有效区分。整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组教材内容,丰富教材实例。尤其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她能够根据学生、教材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运用学生息息相关的“酒酿的制作方法”进行为例分析,使学生有充裕的自由讨论、交流、练习的机会。整堂课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始终保持互动。
实习听课记录
实习生姓名:学号:专业:学院:
听课班级:讲课人:时间:2012年11月13日
课题:
沪科版高二生物:细胞呼吸
主要教学过程(包括师生活动、效果)
优缺点、建议
一、课堂预备
两分钟预备铃,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尤其注意大标题、黑体字。
二、课堂导入
1、将细胞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联系,作为类比进行导入,使学生把握本章节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