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一、概况该掘进工作面位于1号变电所东北,属于5采区范围内,作为3采区回风兼材料运输,固命名为5采区回风巷,该段巷道设计掘进526m,梯形工字钢支护,断面6.12m2,均能满足运料及回风使用。
二、水文地质情况矿区内属丘陵地貌,地形总体形势为南高北低,冲沟发育,便于大气降水的自然排泄。
据了解,当地正常地下水位在+250米左右,矿山周围无大的河流及水库等地表水体,也无法发现大的断裂构造与远处水体沟通。
矿山东部虽有白沙水库,但距矿山尚有4000米,因此,地表水不构成对矿床充水的水源,但是,该矿床主要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其地下水必须靠机械外排。
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域西嵩箕小区,区域地层出露从老到新为太古宇登封群,下元古界嵩山群,中远古界无佛山群以及寒武系、奥陶系、石灰系、二叠系、三叠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
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嵩箕中台隆,构造形态主要表现为褶皱及断裂构造。
区内矿产以煤、铝土矿为主,二1煤层基本全区可采,其他煤层局部可采,是地方的支柱矿产。
石灰岩也是区内重要的矿产之一,铝土矿局部可采。
本矿区位于荣阳一芦店向斜南翼东段,矿区总体构造为一走向90度左右,倾向180度左右,倾角8-13度左右的单斜构造。
三、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本矿区有主要含水层3个1、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矿山内新生界第四系砂质粘土,厚度0—20米。
富水性弱,局部底洼处富水,一般不含水,为松散孔隙型弱含水层。
2、二1煤层上部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主要有二1煤层顶板砂岩下石盒子组底部砂岩等数层含水层构成,累计厚度20米左右。
矿山内含水层主要有山西组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下石盒子组砂锅窑砂岩;下盒子组底部老君庙砂岩;期间均有厚层泥岩相隔阻。
上述砂岩多为中-粗粒砂岩,泥硅质胶结,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弱。
属孔裂隙承压水,为二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据矿井生产情况,该含水层主要以顶板淋水形式向矿井充水。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矿井水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灾害,给矿井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水文地质特征是矿井水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正确识别水文地质特征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是预防和控制矿井水害的关键。
水文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煤层中的地下含水层、水岩裂隙以及构造断裂等。
地下含水层是水文地质特征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提供矿井中水的来源和水的运移途径。
对地下含水层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测是识别和预测矿井水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水岩裂隙和构造断裂也是矿井水害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水岩裂隙可以增加水的渗透和渗流能力,进一步导致地下水涌入矿井;而构造断裂则会加剧地下水的上升速度和涌出量。
对于矿井水害的防治,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地质勘察。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了解矿井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情况,为矿井设计和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其次是加强煤层的支护和防水。
煤层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合理,以保证煤层的稳定和防止地下水涌入。
在矿井中还要设置排水孔,及时将矿井中积聚的地下水排出。
还可以通过地下水泵站等设施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利用,减少矿井水害的发生。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也是防治矿井水害的重要手段。
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水压变化以及矿井中水的涌出量等参数,提前发现和预测矿井水害的发生,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水害的发展。
科学合理的排水方案也是防治矿井水害的重要环节。
根据地质条件、煤层厚度和矿井生产情况等不同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水方案,确保矿井中的地下水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利用。
正确识别和了解水文地质特征,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是预防和控制矿井水害的关键。
通过科学合理的地质勘察、煤层支护和防水、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水方案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矿井水害的发生,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实用措施.doc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 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 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 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 11031 工作面(未采),西侧为 11 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 风巷工程 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74°掘进与 11011 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 2°~ 4°上坡。
11011 机巷工程量 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 1 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 切眼工程量 83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164°掘进与 11011 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 15°~ 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 1 煤层掘进,二 1 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
二 1 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 5m。
煤(岩)层倾角 15~17°,平均 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 s 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主、副、回风斜井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煤系地层及以上的各含水层富水性弱,2、4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但2号煤层存在采(古)空区积水;7、8、9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标高,但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二、水文地质条件的充水因素:1、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的矿井充水因素将主要来自顶板以上含水层的渗漏,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垮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影响2、4号煤层的开采。
2、由于井田2、4北部煤层接近露头,埋藏浅,特别是雨季时应注意防范渗漏,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3、地表水体对巷道充水影响: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有冲沟,各沟谷均为季节性排洪沟谷,平时为干沟,对矿井开拓开采影响不大。
4、本区2、4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882~+883m,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2、4号煤层开采没有威胁。
5、本井田内7、8、9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处的标高低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对突水系数的计算,7、8、9号煤层均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即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内的7、8、9号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须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注意观察涌水量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治水害发生的措施。
6、本井田采(古)空区范围较大,空区的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威胁最大,尤其是对4号煤层开采,必须加强2、4号煤层采(古)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7、 F22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矿界附近,井田靠断层一侧的各煤层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在F22断层附近开采2号煤层时,矿井涌水量未见明显增加,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二采区回风下山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修编)
贵州金鑫煤业有限公司贵州百里杜鹃红林乡黔鑫煤矿二采区回风下山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编制单位:黔鑫煤矿地测科修编日期:2021年5月13日会审表二采区回风下山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二采区回风下山掘进工作面地表相对位置为山坡丛林;地表无房屋建筑、河流、池塘、水库及其它构筑物;井下标高+1562m~+1525 m,地表最大标高为+1748.5m。
相对最小高差约为113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该掘进工作面位于二采区15号煤层中,东面为15号煤层实体煤,西面为原沟底煤矿15号煤层采空区,北面为一采区井底联络巷,南为15号煤层实体煤。
根据矿井历年开采情况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中的巷道布置情况表明,掘进范围内均为未开采区域。
设计范围内无老巷及老空区。
3、巷道布置二采区回风下山设计长度为850m,利用原巷道120m(扩巷),新掘730m,目前扩巷工程完毕。
二采区回风下山自原沟底煤矿回风斜井末端开口,以方位角180°、坡度-4°10′,沿着15号煤层掘进562m至+1500m标高处落平,然后布置平巷段17m。
二、地质构造情况原沟底煤矿回风下山于一采区井底联络巷以下119米处利用老巷扩巷时发现一正断层,倾向349°,倾角45°,落差0.8米,水平断距1.2米。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对应地表无房屋建筑、河流、池塘、水库及其它构筑物。
2、采空区积水工作面前方无采空区,工作面右侧有原沟底煤矿9号煤层及15号煤层采空区,原9号煤层采掘工作面与15号煤层采掘工作面经过巷道已连通,原采空区可能存在少量积水。
因此可能有少量顶板裂隙水及老空水经老巷渗透至工作面,对工作面掘进施工可能有一定影响。
3、其他无疏水钻孔、暗河、溶洞和导水陷落柱。
四、工作面充水因素分析1、充水水源地表水、大气降水对矿井影响较大,为矿井主要充水水源。
浅谈掘进工作面水害防治措施
1 水 文地质 条件
掘进范 围内煤层厚度 1 . 5 5 - 2 . 2 4 m,平均厚度 1 . 9 m 左右 ,结构简单 ,属于稳定煤层 。本工作面范围内,
直接顶板 为泥岩和细砂岩 ,平均厚度 8 . 7 7 m左右 ,回 采时随支架移动 随采随垮 。老顶为 中砂岩 、细砂岩和
黄陵矿业公 司一号煤 矿 3 1 2进风顺槽 位于该 矿 三盘区。 该顺槽沿 2 号煤层顶板掘进 , 煤层煤 质黑色 , 块 状 ,亮煤 ,镜煤为主 ,少量丝炭 ,下部暗煤增多 , 半 亮型 ,条 带状结 构 ,节理发育 ,含黄铁矿 晶体 , 下部夹黑色泥岩和炭质泥岩薄层 。
在掘进过程 中产生顶板 冒落带裂隙可能局部导通上部 含水层 ,可致掘进过程 中出现顶板淋水现象。因此在 掘进过程中要制定相应 的防治水措施 ,坚持 “ 预测预 报 、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的原则 。 2 掘进 工作 面水 害分 析
t o e ns u r e t he no r ma l r o a dwa y a nd e ic f i e n t dr i vi ng .
Ke y wo r d s : h e a d i n g f a c e wa t e r d a ma g e p r e v e n t i o n me a s u r e s
增加 ,煤 层瓦斯涌 出量不断增高 ,在掘进 时需 做掘 前预抽工作 ,在瓦斯抽放过程 中产生用水 ;
( 2 )3 1 2 进 风顺槽在掘进过程 由于地质条件变
化会发生 围岩裂隙 出水 ; ( 3 )支 护采 用 湿式 钻孔 ,在支 护 过程 中产生
用水 ; ( 4 )该 矿 正 在实 施 “ 无 尘 化” 掘进 ,各 类 喷
XX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XX有限公司播州区马蹄镇XX煤矿(XX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二O一九年九月二十日XX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XX采煤工作面地面位置为荒山坡及部分民房(已赔偿搬迁),无水库、池塘、河流等水体,无工业设施及建筑物,地面标高+920m~+1026m。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XX采面位于井田西翼,布置在第一水平一采区,井下标高+761~+793m ,其巷道上部是110401采面采空区,下部C9、C14煤层均未开采,南部是111402采面采空区;北面为矿界,C5、C9、C14均未采动;西面为落差1.5m的小断层;东面与主斜井、回风下山、区段石门相连接。
采面平均走向长300m,平均倾向长93m,开采面积27900m2,资源储量5.51万吨。
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和经过老工人了解到,在2014年4月前回采110401采面时,已将C4煤层采空区积水全部放出,目前矿井涌水观察点2#和3#观察水量为C4煤层采空区流水,其涌水量均在7m³/h以下,现西翼C4煤层采空区均已无积水。
二、矿井地质特征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四系。
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⑴、二叠系(P) 中统(P2)茅口组(P2m):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含少量燧石团块,局部夹泥灰岩及泥质条带;下部为灰色中厚层灰岩。
风化面光滑,方解石脉发育。
区内未见底,厚>100米。
⑵、上统(P3)龙潭组(P3l):为灰、浅灰、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的韵律层,夹中厚层状灰岩,底部为含黄铁矿粘土岩。
是本煤矿的主要赋存层位,含煤7层,含可采煤层4层(C4、C5、C9、C14),其它煤层厚0.4~0.5m。
产腕足类化石和生物碎屑化石,厚105米。
11091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报告
盛华煤矿11091掘进期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编制单位:地测防治水部编制:胡永鹏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11091掘进期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一、概况11091位于我矿11采区东翼,上部为已开采结束的11051采空区;东、西部为已回采的11071采空区。
地表为农田、耕地,地面标高+236.0~+244.0之间;工作面标高在+186.5~+202.0m之间。
呈东西走向设计,沿底板施工,上巷设计开口标高+172m,下巷设计开口标高+165.3m,设计走向长260m。
地形为低山丘陵。
二、地层及构造1、地层据钻孔揭露,发育地层有奥陶系中统(O2)、石炭系中上统(C2+3)、二叠系下统(P1)和第四系(Q)。
本矿开采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该煤层呈黑色,光亮型强玻璃光泽,片状、粉状结构,平行层理,层理较为稳定。
煤层伪顶不发育,直接顶为砂质泥岩,深灰色,结构致密,含植物化石、白云母碎片,具摩擦镜面,厚度平均 2.2m;老顶为细粒砂岩,浅灰色,以石英、长石为主,白云母碎片次之,含方解石脉,具裂隙,下部泥质条带发育,含植物化石,钙质胶结,平均厚度3.5m;细粒砂岩上部为第四系砾石层,厚度在2~5m之间。
直接底为泥岩、炭质泥岩,深灰色致密,富含植物化石、黄铁矿结合,具光滑面,厚度平均 1.8m;老底为细粒砂岩,深灰色,含白云母碎片较多,少量植物化石、黄铁矿结合,局部含有铝制,具擦痕,夹薄层菱铁质泥岩,具网状方解石。
上部灰岩段由L7组成,L9灰岩层不发育,L8灰岩距二1煤层13m左右,厚度为2.5m,L7与L8中间加约1.5m 厚的泥岩层,L7厚度4.5m左右;下段灰岩段为L4~1,平均厚度为17m,四层石灰岩全区发育,厚度较稳定,一般厚2~4 m,各层石灰岩均为对应的煤层的顶板。
本段一1煤层大部可采,其余均不可采。
2、地质构造该块段地质条件简单,为一单斜构造,根据上部11051工作面掘进与回采证实,该工作面无断层等地质构造。
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八年十月目录一、工作面概况 (1)二、地质构造及老巷情况 (1)三、水害因素分析及评价 (2)四、工作面涌水量预计 (4)五、水害隐患探查与治理情况 (4)六、探查与治理效果分析评价 (5)七、结论与建议 (5)110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该工作面位于矿井的东南部,距井底车场1121米,东部与108工作面相连邻,南部与矿界(黄陵一号煤矿)相邻,西部202工作面上顺槽与之相隔15m。
北部与一盘区回风大巷相连接。
地面均为山坡、林地,无河流及建筑物,标高+1223~+1468米,埋深403~658米。
工作面东西宽245米,南北长3042米,面积745290m2,2号煤层结构较简单,厚度1.55~2.20m,平均1.81m,煤层走向为N36°~65°E,倾角1~3°,北部含一层夹矸,厚度0~0.2m,局部分布,工作面北部夹矸较厚,往南逐渐变薄至尖灭。
二、地质构造及老巷情况根据《XXXXXX煤矿建矿地质报告》、《XXXXXX地质报告(修编)》地质资料、110工作面上下顺槽掘进及108工作面回采已揭露的地质情况综合分析,该工作面内无断层及岩浆岩体、冲刷带、陷落柱等地质现象,构造简单。
从采掘工程平面图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分析该工作面外段处于一个宽缓背斜地质构造区,煤层倾角0°~3°,背斜轴走向N40°E,背斜轴从该工作面外段穿过。
该工作面里段处于一个宽缓向斜地质构造区,煤层倾角0°~3°,向斜轴走向N125°E,向斜轴从该工作面外段穿过。
110工作面与108工作面相邻15m,工作面外段有一老巷,长度177.5m,与110工作面边切眼相连,为矿原施工的108措施巷,水文地质条件清楚,无水害威胁。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1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2m)。
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
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145~0.992m3/s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浅析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防治水害的措施
浅析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防治水害的措施对煤矿地区地下水的具体活动变化形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够有效确保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近几年来,某煤矿曾多次发生较为严重的突水事故,严重影响到了该矿井的安全生产,因此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针对该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探查和研究,提出了几点防治水害的措施,希望能够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1 煤矿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1.1 主要含水层(1)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组:经探测发现该地层从矿井的东北部逐渐向西南部增厚,厚度在98.67m~219.37m之间,平均厚度大约为158m。
在这当中,湖区的厚度大约为103.6~162.8m。
岩性包括砂层、粘土、混粒土等。
其中含水砂层的厚度存在较大的变化。
另外在该地层中由于Ⅴ含和Ⅵ含的局部出现合并现象,因此我们将其统称为“底含”。
在该煤矿中,东南部和西南部的煤层属于露头区,如果在工作面回采导水裂隙带时会对底含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该煤矿矿井充水的重要补给水源就会成为底含。
(2)上侏罗统底部砾岩含水层:上侏罗统底部砾岩含水层的厚度大约在15~27m之间,砾径的大小则为2~5cm,其成分主要包括石英岩及灰岩等,通过钻孔发现存在普遍漏水现象。
在主井施工过程中,该层曾出现四次突水事故,其中有三次较为严重,第二次淹井时的水位高程大约达到了21.93m,最大水量在204 m3/h左右。
该含水层与煤系底层之间的距离大概有300m,对建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却不会威胁到煤层的正常开采。
(3)下石盒子组底部分界砂岩含水层:下石盒子组底部分界砂岩含水层的总厚度大约为7~29m,平均厚度在9m左右,颜色呈浅灰色,结构主要为中粗粒结构。
钻孔揭露发现经常发生漏水现象,最大漏失量可以达到15m3/h。
在该层位的施工过程中初始涌水量大约为80m3/h。
另外,该含水层与7号煤层之间的距离大约为48m~75m,平均距离59m,通常情况下不会对煤层产生影响,但是如果遇到综采放顶煤厚度较大的情况,导水裂隙带将会波及到这一含水层,矿井的补给最后只能通过采后老塘。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矿井水害是指在采矿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与矿山开采活动导致地下水涌入矿井和采空区,造成矿中泛水、溃坝、倒灌、水害及地面利用水害等现象。
矿井水害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隐患之一,严重影响了矿山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
而矿井水害的防治需要充分了解水文地质特征,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水文地质特征1.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在地下的垂直高程位置。
煤矿开采活动会影响周边地下水位,从而影响矿井水害的产生。
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对于矿井水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2. 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文地质条件是指矿山所在地区的地下水情况,包括水文地质类型、水文地质工程特性、地下水渗流规律等。
了解这些条件有助于预测矿井水害的发生,为防治提供依据。
3. 矿山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矿山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受到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矿山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对于水害防治至关重要,可以为水害的及时发现和预防提供支持。
4. 地下水水质特征地下水水质特征是指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水质类型等特征。
地下水水质特征的不同会影响矿井水害的严重程度和防治手段的选择。
了解水文地质特征对于矿井水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矿井水害的防治对策》角度,探讨矿井水害的防治对策。
二、矿井水害的防治对策1. 预测预报根据地下水位、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水质特征等,对矿井水害进行预测和预报。
通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水害隐患,为采取措施提供时间。
2. 地下水管理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污染,降低地下水位的波动,减少地下水对矿山产生的影响。
3. 采空区水封对于采空区采取水封措施,防止地下水向采空区渗漏,减少矿井水害的发生。
4. 地下水排放对矿山地下水进行合理排放,减少地下水对矿山的影响,尤其是在煤矿开采后期,及时排放地下水,降低矿井水害的风险。
5. 采取技术措施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如地下水抽采、隔水灌浆等,有效防止地下水涌入矿井和采空区,降低矿井水害的风险。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水文地质特征指的是地下水系统的分布、流动和质量等特点,对矿井水害防治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水文地质特征对于矿井水害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矿井水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与矿井相互作用,导致矿井内部水位上升,甚至渗水涌入。
水文地质特征决定了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如地下水的含水层厚度、透水性、水头差等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矿井水害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矿井水害防治的基础是对水文地质特征的认识和分析。
矿井水害防治对策应根据水文地质特征制定。
在了解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治理矿井水害。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水文地质调查与监测。
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调查和监测,了解地下水系统的分布和流动变化,为矿井水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
根据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情况,合理设计和建立排水系统,包括井下排水、井上排水和跨层排水等。
通过有效地排除矿井内的地下水,防止矿井水位上升,减少水害的发生。
3. 强化巡查与维修。
加强对矿井内排水设施的巡查与维修,及时排除矿井内的积水和渗水问题。
加强对矿井周边地下水位的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防止水害的发生。
4.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质量情况,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环境,降低矿井水害的风险。
5. 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
加强科研力量,开展矿井水害防治相关的研究,提高对水文地质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矿井水害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密切相关。
了解水文地质特征,制定相应的矿井水害防治对策,是预防和治理矿井水害的关键。
以上提出的几个对策可作为参考,但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以实现最佳的矿井水害防治效果。
2101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和水害防治
2101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和水害防治文章以鹤煤二矿为例,全面分析井下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并就水害防治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标签:矿井工作面水文地质水害防治1 矿井、工作面概况鹤煤公司二矿于1958年6月建成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3万吨/年,本矿开采对象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矿井开采已到末期;二1煤资源储量极其有限,属资源枯竭矿井。
二矿采用地下开采,分三个生产水平,一水平标高±0米以上,二水平标高0~-180m,三水平标高-180~-420m。
目前只有二水平地区尚有部分储量,需对原矿井各系统进行改造后对煤炭资源进行合理回采。
矿井为两级排水系统,由三水平排至一水平,再由一水平排至地面;二水平建有-180水仓,进仓水量20m3/h。
2101工作面地面对应位置位于新峰养殖场东北部,鹤山区南山温泉会所东南,地形属山前丘陵阶地,地面标高在+214m~+180m之间,植被不很发育,煤系地层全部被新生界地层覆盖。
井下位置位于113工作面(已采)东南部,130工作面(已采)东北部,3203(南)工作面(正开采)西(上)部,工作面在煤层底板标高:-150m~-210m,属煤柱开采。
2101工作面煤层产状为:煤层走向10°~20°,倾向SE,煤层倾角平均18°,工作面地质储量46.2万吨。
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2.1 对矿井采掘生产有影响的含水层分析2.1.1 第三系砾岩含水层分析第三系砾岩含水层:第三系砾岩平均厚度94.72m,厚度变化大而多不连续,具潜水性质,补给条件以大气降水为主,富水性较弱,根据本矿开采实践证明,对井下开采基本无影响。
2.1.2 二1煤顶、底板砂岩水分析山西组砂岩含水层:为二1煤开采直接充水含水层,属孔隙裂隙充水含水层,砂岩水的共有特征是补给条件差含水性弱,含水层通过煤层顶板巷道掘进遇到裂隙发育时易发生淋水、渗水等,现阶段开采中正常涌水量3~5m3/h,我矿处于末采阶段,二1煤顶、底板砂岩水已得到充分释放。
矿井采掘工程水文地质分析及水灾事故处理措施
矿井采掘工程水文地质分析及水灾事故处理措施【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矿井采掘工程中水文地质分析及水灾事故处理措施。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介绍了水文地质分析的重要性以及水灾事故处理措施的具体方法。
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评价,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矿井采掘工程水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促进行业的发展和安全生产。
【关键词】矿井采掘工程、水文地质分析、水灾事故处理措施、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总结评价、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矿井采掘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地下工程活动,其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水文地质是指地下水与岩土地质相互关系的研究,对于矿井采掘工程的水文地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矿井采掘过程中,如果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或者地下工程空间,就会形成水灾事故,给矿井采掘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研究矿井采掘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灾事故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矿井采掘工程水文地质分析主要包括研究地下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地层特性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等方面。
通过水文地质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矿井所处地质环境,预测地下水可能对矿井采掘工程造成的影响,为矿井采掘工程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水灾事故处理措施是指针对矿井水灾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措施,包括事故应对预案制定、紧急抢险处置、事故原因分析与评估等内容。
通过研究矿井水灾事故处理措施,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矿井水灾事故,减少事故损失,保障矿井采掘工程的安全生产。
1.2 研究意义矿井采掘工程是一个复杂而危险的行业,水文地质分析和水灾事故处理措施对于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采掘工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水文地质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矿区地下水系统的特点和演变规律,为矿井的设计施工和安全生产提供重要的依据。
水灾事故处理措施是预防和应对矿井水灾事故的关键,只有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保护岗位人员的生命安全。
研究矿井采掘工程水文地质分析及水灾事故处理措施的意义在于提高矿区工作人员对地下水情况的认识,有效预测和防范水灾风险,保障矿工的安全生产环境。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一、引言矿井水害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一种灾害,不仅影响矿井生产,还可能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
矿井水害的防治是矿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而水文地质特征则是矿井水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的研究对于提高煤矿生产安全、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的相关问题,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二、水文地质特征对矿井水害的影响1. 岩层渗透性煤矿附近的岩层渗透性直接影响着矿井水害的发生。
如果岩层渗透性较大,地下水容易渗入矿井,形成矿井涌水。
而且,渗透性较大的岩层还会导致水压的增加,加剧矿井水害的危险性。
研究煤矿附近岩层的渗透性,选择渗透性较小的地段进行开采,是矿井水害防治的重要手段。
2. 断裂带分布煤矿附近的断裂带是地下水运移的重要通道,也是矿井水害的重要发生地。
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如果断裂带发育,地下水容易被引导到矿井周围,导致矿井涌水,甚至引发地表塌陷。
对煤矿附近的断裂带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选择断裂带分布较少的地段进行开采,是矿井水害防治的重要措施。
3. 水文地质环境除了岩层渗透性和断裂带分布外,水文地质环境也对矿井水害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主要受水文地质环境控制,如地下水位高、地下水流速快、地下水含水层发育等情况都会增加矿井水害发生的危险性。
在进行矿井选址和开采时,必须充分考虑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矿井水害的风险。
三、矿井水害防治对策1. 定期监测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矿井水害的发生,定期监测地下水位是预防矿井水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可以及时掌握地下水的流动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地下水对矿井的侵袭。
2. 加强矿井涌水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矿井涌水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地下水涌入矿井的危险,为矿工的撤离提供时间。
预警系统还可以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矿井水害发生的情况,促使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尽快解决矿井水害问题。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矿业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矿井水害却成为一个阻碍矿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矿井水害不仅会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而且也会影响矿山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矿井水害的防治对于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
一、水文地质特征1.岩体渗透性岩体的渗透性是决定水文地质特征的关键因素之一。
矿井周围的地质体不同,其渗透性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制定矿山的开采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地质因素,尤其是岩体渗透性,以便更好地控制地下水流。
2.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埋深的高低也会对水文地质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在一些开采深度较浅的矿山中,地下水埋深相对较浅,容易被矿山开采所影响,导致水害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的分布情况进行准确的掌握,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证矿井的安全。
3.地下水动态地下水的动态也是影响水文地质特征的重要因素。
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流动非常剧烈的地区,很容易产生水害事故。
因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经常关注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并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
1.学习水文地质知识矿业工作者需要深入学习水文地质知识,了解水文地质特征对矿山开采的影响。
只有深入理解水文地质特征,才能更好地预防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
2.合理开采矿山的开采方案需要尽可能合理。
对于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矿山来说,需要采取较为保守的开采方案,避免因过度开采而导致地下水涌入,引发水害事故。
3.强化监测矿井水害预防的关键是实时监测。
需要经常对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的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矿井水害隐患,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保证矿山的安全稳定运营。
4.科学封闭如果发生水害事故,需要采取科学封闭的措施。
在封闭过程中,需要统计并研究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对矿山进行适当处理,以保证矿山不会再次出现水害事故。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特征是影响矿井水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矿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2m)。
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
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145~0.992m3/s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2、小窑、古空、采空区积水据以往地测资料及工作面迎头物探报告,工作掘进过程中需穿老巷,可能存在少量积水。
工作面北部为西高一村二矿采空区,因该采面开采产生的顶板沉降及裂隙,局部可能有少量顶板砂裂隙水经老巷渗透至工作面,对工作面掘进施工可能有一定影响。
3、其他无疏水钻孔、暗河、溶洞和导水陷落柱,不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
4、主要含水层、隔水层1)主要含水层(1)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根据矿井2018年7月竣工的井下寒武系灰岩含水层观测孔(3#孔),寒武系灰岩水水位标高+36.5m,渗透系数0.142567 m/d,单位涌水量0.0231 L/(s·m),目前该水位标高已降至+3.5m。
从数据结果看,该含水层相比于勘探时期富水性有所减弱,已经属于弱富水含水层,但在生产过程中,仍要主要防治该含水层通过断层、采动裂隙等通道向矿井突水。
(2)太原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组由太原群下段中的L1~L4石灰岩组成,厚12.67~27.18m,一般13米左右。
其中L1与L2岩溶裂隙发育差且极不均一。
在矿区北部露头区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第四系潜水补给,该层上距二1煤层44.21~76.33m,为二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3)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组由太原组上段中的L10~L7石灰岩组成,厚4.10~15.62m,平均9.34m。
其中L7石灰岩层位稳定,厚度0.90~6.50m;L8、L9石灰岩常合并为一层,图7.2-1所示,矿井西北角石灰岩厚度超过8m,约占矿井面积的5%,其余均小于8m。
0534孔抽水试验,水位标高+157.16m,降深25.16m,涌水量0.0986L/s,最大单位涌水量0.00392 L/(s·m),渗透系数0.0120m/d;据2003~2007年该矿巷道底板3个突水点资料,水量均小于20m3/h;上述资料均说明太原组上段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弱。
该含水层为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一般对开采二1煤层矿井的安全无大的威协。
另据隆源矿业2018年7月竣工的井下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观测孔(1#孔)资料,该孔揭穿太原组上段灰岩时无水。
但因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为二1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在生产过程中,仍要注意观测该含水层水位变化,主要防治该含水层通过断层、采动裂隙等通道向矿井突水。
(4)二1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组主要由中~粗粒大占砂岩、香炭砂岩和砂锅窑砂岩组成,层位稳定。
厚12.27~58.22m,平均34.68m,矿区西部局部区域厚度超过45m,约占全矿井面积的10%,中部厚度相对较小,小于25m,约占矿井面积的50%。
大占砂岩厚9.98~30.22m,为二1煤层直接顶板。
区内0482、0514、0542三孔在该段循环液漏失量大于1m3/h外,其他钻孔均小于1m3/h。
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222~0.0122 L/(s·m),渗透系数0.00382~0.017m/d,水温21℃,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HCO3—Ca·(K+Na)·Mg,矿化度0.39~0.59g/L,水位标高+171.01~+219.71m。
为富水性弱的裂隙承压含水层。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第四系潜水补给,为二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在浅部开采煤层时为矿井涌水量构成的主要部分,由于其富水性较弱,在没有强含水层补给的条件下,一般不会对开采二1煤层的矿井安全构成威协。
(5)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由该组地层中的中~粗粒砂岩组成,厚度较大,但裂隙一般不发育。
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116~0.00367L/(s·m),渗透系数0.00974~0.0243m/d,水位标高+136.43~+236.75m,属富水性弱的裂隙含水层。
(6)第四系潜水含水层由砂夹砾石、卵石组成,厚0~17.25m,一般5.6~8.4m,分布面积较广。
其中在矿井西北部李楼河两侧,呈条带状分布,且厚度较大。
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167L/(s·m),渗透系数0.18m/d,水位标高+188.22m。
为富水性弱偏中等的孔隙潜水含水层。
第四系潜水含水层水质良好,水化学类型为HCO3-Ca、HCO3·SO4-Ca,矿化度0.152~1.126g/L,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
对浅部二1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对本工作面影响不大。
2)隔水层(1)本溪组铝质泥岩隔水层石炭系本溪组铝土岩,厚4.30~18.36m,平均9.80m,一般6.5~14.0m。
层位稳定,对寒武系灰岩水有一定的隔水作用。
但在厚度薄弱处,或遇断层破坏等,将失去隔水作用。
(2)太原组中部砂泥岩段隔水层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组成,平均厚17.72m。
其中泥质岩类所占比例较大。
层位稳定,隔水性能较好,可有效阻隔太原组上、下段灰岩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3)二1煤层底板隔水层二1煤层底板到L10石灰岩之间有一层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与粉砂岩或中粗砂岩互层。
层位稳定,厚7.12~30.47m,一般20m左右,在自然条件下阻止二1煤层底板水进入矿井。
(4)二叠系地层中的泥岩和粉砂岩段二叠系地层中含有大量的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厚度大、层位稳定,可有效阻隔各砂岩裂隙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对二1煤层开采十分有利。
四、工作面充水因素分析1、充水水源11011工作面掘进煤层,其上有多个隔水层的存在,地表水、大气降水对矿井影响不大,地下水为矿井主要充水水源。
对工作面掘进有影响的含水层主要有二1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
寒武系岩溶水的水压较低,正常情况下寒武系含水层对该工作面影响不大。
11011风、机巷向东掘进可能要穿过老巷,会受到老空水影响。
二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B4)为中粒砂岩,厚度约25m,为弱含水层,掘进过程中有滴、淋水现象,水量1~5m³/h,预计回采期间随着顶板冒落,水量可能有增大趋势。
特别是上述描述的老巷的动、静态水是该工作面的主要充水水源。
2、充水通道充水通道主要有两种,渗入性通道和溃入性通道。
1)渗入性通道:水源以较小的流量进入工作面的通道,主要是指细小的裂隙,通过渗入性通道的水量一般较小。
通过渗入性通道的水多以淋水、滴水方式进入工作面中。
二1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多以此种方式进入工作面,预计顶板淋水1~5m³/h。
2)溃入性通道:水源以较大的流量进入工作面的通道,主要是指宽大的裂隙,如构造破碎带以及由于高水压引起的煤层底板隆起所产生的裂隙等。
通过溃入性通道的水量一般较大,多以股状方式进入工作面。
二1煤层底板岩溶裂隙水主要是通过溃入性通道进入工作面的。
当然,渗入性通道有时也可发展成为溃入性通道。
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如果采空区、老巷动水治理不当,就会造成大的突水事故的发生。
五、工作面突水危险性分析根据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太原组上、下段灰岩含水层均不会发生突水事故,预计局部巷道顶板会受滴、淋水影响。
对寒武系灰岩突出危险性进行分析:1、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100轨道二联巷水文观测孔当前水位-1.5m,根据水文观测孔资料与区域内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11011机巷最低标高-18m,寒灰水压约为0.16MPa,预测11011工作面二1煤层底板隔水层承受寒灰水压最大约为0.92Mpa。
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中附录四公式(4-1)计算安全隔水层厚度。
t=L〔(γ2 L2+8 K p P)1/2-γL〕/4 K p式中t-安全隔水层厚度;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取最大值0.92Mpa;L-巷道宽度;实际巷道宽度4m+破坏影响带宽度(建议一侧加0.5m,两侧共计1m)取5m;γ-取底板隔水层中重度最小的泥岩重度0.026MN/m3。
K p-底板隔水层的平均抗拉强度,巷道沿二1煤底板掘进时取0.8~0.9MPa。
取最小值0.8MPa;①-④段设计巷道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为:t=L〔(γ2 L2+8 K p P)1/2-γL〕/4 K p=5×〔(0.0262×52+8×0.8×0.92)1/2-0.026×5〕÷(5×0.8)≈1.84(m)2、实际隔水层厚度选取根据钻孔揭露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判断寒武系灰岩顶界上距二1煤层底板约为79m。
太原组底部铝土质泥岩隔水层厚度较小,完整性和连续性差,往往失去隔水性能,使得寒灰与太原组下段L1~L3含水层导通,其他灰岩部分因易有岩溶发育,因此根据岩石强度比值系数工作面底板到寒灰含水层实际隔水层厚度t应取工作面底板到寒灰含水层的等值隔水层厚度3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