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财产制度与配偶继承权
夫妻财产制度研究

夫妻财产制度研究夫妻财产制又称婚姻财产制,是规范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是指规范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治理、使用和处分,婚姻的对外财产责任以及婚姻终止与清算的法律制度。
夫妻财产制度包括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
法定财产制是指配偶在婚前或婚后未订立夫妻财产契约或财产约定无效的情形下,依法律规定因此适用的夫妻财产制。
夫妻法定财产制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夫妻共有财产制,另一种是夫妻分别财产制。
欧洲大陆多数国家实行夫妻共有财产制,这些国家认为婚姻对财产权益有直截了当的阻碍,结婚被认为是制造了一个共同的基金,夫妻双方对那个基金有共同的利益。
但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的情形又有所不同,有些国家所指的共有财产的范畴只包括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
有些国家所指的共有财产不仅包括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而且还包括他们婚前所得的财产。
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英美法系国家实行的是夫妻分别财产制,这种制度认为,婚姻不应当对财产权益产生阻碍,夫妻双方不仅婚前各自拥有的财产归各自所有,而且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各自所得的财产也归各自所有。
美国是情形比较专门的。
它是一个这两种制度并存的国家。
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爱达荷、路易斯安那、内华达、新墨西哥、德克萨斯、华盛顿和威斯康星9个州、波多黎各和关岛实行夫妻共有财产制,其余41个州、哥伦比亚特区和维尔京群岛实行夫妻分别财产制。
约定财产制是指夫妻以合法契约的形式确定法律效力,即只有在无约定或约定无效的情形下才适用法定财产其婚姻财产关系的制度。
在约定财产制的类型方面,目前国际上大致有两种立法模式:一种是限制(选择)式的约定财产制。
采取这种立法模式的有德国、瑞士等。
这种立法模式的差不多特点是,在民法上设置几种典型的夫妻财产制,由当事人从中选择一种作为其相互间实行的财产制,而不承诺当事人选择法律规定之外的夫妻财产制。
第二种是任意(独创)式的约定财产制。
采取这种立法模式的有日本、韩国、波兰等。
我国夫妻的财产制度

我国夫妻的财产制度夫妻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财产问题一直是夫妻关系中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
为了明确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财产权益,我国法律规定了夫妻的财产制度,即我国夫妻的财产制度是什么?夫妻共同财产制度我国夫妻的财产制度采用了夫妻共同财产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夫妻共同财产由夫妻共同所得、共同劳动所得以及夫妻共同享有的财产组成。
夫妻共同财产表明了夫妻在婚姻关系中享有平等的财产权益。
夫妻个人财产制度夫妻共同财产制度下,夫妻依然保有各自的个人财产。
个人财产包括了婚前个人所得以及经婚前财产或婚后个人所得所购买的财产。
个人财产是夫妻双方各自的独立财产,不受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限制。
财产分割原则夫妻共同财产制度下的财产分割原则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占有份额按照彼此共同贡献的程度分割。
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原则的具体实施是:在离婚或者死亡等情况下,根据夫妻双方的共同贡献情况进行财产的分割。
这种财产分割原则保障了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
婚前财产保护在夫妻总共财产制度下,对于夫妻双方的婚前财产有一定的保护机制。
夫妻双方可以通过签订婚前协议的方式来明确双方的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保护婚前财产的独立性。
这种婚前财产保护措施旨在保护夫妻各自的独立财产权益。
财产公证的重要性在夫妻共同财产制度下,进行财产公证对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保护非常重要。
夫妻可以通过财产公证来明确双方的财产情况,确保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的明晰界定,避免财产争议。
继承权的保障夫妻关系中,当一方离世时,另一方享有继承权。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中的一半属于遗产,另一半归属于继承人(即夫妻的子女、父母等)。
这种继承权的保障确保了夫妻双方间和家庭成员间的财产权益。
结语我国夫妻的财产制度是夫妻关系中重要的法律规定,它旨在保障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个人财产以及财产分割原则等内容。
同时,婚前财产保护、财产公证和继承权的保障也是我国夫妻财产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浅析夫妻财产制度

浅析夫妻财产制度摘要我国的民法典即将出台,为突出财产关系的重要性,财产关系单列为民法典的一编,顺应了社会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夫妻对其财产的处分直接关系到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家庭的稳定,也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婚姻家庭关系是身份促进婚姻家庭的稳定、和谐。
婚姻家庭关系是身份关系与财产关系的统一,财产关系是婚姻家庭得以延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夫妻关系的核心。
夫妻对财产的享有的权益和负担的义务,是夫妻财产关系的核心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身关系开始弱化,财产关系逐步加强,因此,夫妻的财产权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立法重心不应再强调身份关系,而应该注重财产关系,注重夫妻的财产权。
因为在新形式下,夫妻对财产权的行使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婚姻家庭的稳定和睦。
为了维护婚姻家庭,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完善夫妻财产权的立法,完善我国的法律。
一、夫妻财产权的概念及特征(一)夫妻财产权的概念。
夫妻财产权是夫妻对夫妻财产所享有的权利,其涉及到夫妻各自的、共同的以及第三人的利益,为各国法律所重视,更是我们婚姻法的中心内容。
所谓夫妻财产权的内涵,是指关于夫妻婚前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对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的权利和义务。
夫妻财产权与夫妻身份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夫妻身份关系为夫妻享有夫妻财产权的前提,夫妻财产权是夫妻身份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夫妻身份关系有着重大的影响,即影响到夫妻身份关系的延续或终止。
(二)夫妻财产权的特征以男女双方结为夫妻为前提。
没有结为夫妻关系,也就无所谓的夫妻关系,更没有夫妻财产权的存在。
在某些国家承认同性恋的合法性,并以夫妻关系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我国不承认同性的“婚姻”,故而,必须以男女两性结为夫妻为夫妻享有夫妻财产权的前提。
2、须以共同生活为基础。
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必须办理结婚登记后,才为夫妻。
各国夫妻财产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各国夫妻财产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夫妻财产制度是指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如何处理和管理财产的一套规则和制度。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夫妻财产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涉及到财产归属、财产继承、财产分割等方面的规定。
夫妻财产制度的核心是在婚姻关系中建立起财产共同体或个人财产制度。
财产共同体制度是指夫妻共同拥有婚姻关系中所产生的财产,无论是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都属于共同财产。
而个人财产制度则是夫妻各自拥有自己名下的财产,婚姻关系中只有婚后所产生的财产才可能成为共同财产。
各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产归属的规则不同。
有的国家主张财产共同归属,即婚姻关系中所产生的财产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都属于夫妻共同所有;而有的国家则主张个人财产归属,即夫妻各自拥有各自名下的财产。
第二,财产分割的原则和方法不同。
在离婚或死亡等情况下,各国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不一,有的采用平等分割原则,有的则采用按劳分配原则。
第三,财产继承的规定不同。
在某些国家,婚后所产生的财产将全部或部分继承给配偶,而在另一些国家,夫妻的财产继承与婚姻关系无关。
夫妻财产制度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不同的制度会对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了解各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差异,对于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财产管理和维护财产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度,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思路。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进一步探讨各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差异,并总结各国夫妻财产制度的特点,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完善提供建议和思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各国夫妻财产制度展开,通过对其概述和各国制度差异的探讨,旨在总结各国夫妻财产制度的特点,并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夫妻财产制度的概念和背景,各国夫妻财产制度存在差异的原因等。
论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

论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夫妻财产制又称婚姻财产制,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下面是搜集的一篇探讨夫妻财产制的,欢迎阅读查看。
引言法定夫妻财产制是调整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夫妻双方在缔结婚姻关系之前或之后,没有以协议方式对夫妻财产关系进行约定,或者有关夫妻财产关系的约定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律规定当然适用法律预定设置的夫妻财产制。
法定夫妻财产制在婚姻家庭立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0年制定新《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现行《婚姻法》,有关法定夫妻财产制采用的都是共同财产制,较之前的立法状况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由于立法上的滞后性,难以满足现实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需要。
本文将通过评析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借鉴外国立法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立法的建议。
一、我国夫妻财产案例分析(一)案例11.案例甲、乙系夫妻,二人共同经营有一家日用品商店。
某日,甲开车前往某地进货,乙随车同去。
途中,甲的车与丙的车相撞,甲、乙、丙均受伤。
经公安机关认定,甲因违章行驶应负这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丙随后向法院起诉要求甲乙共同赔偿其损失,但乙表示自己不应对丙的损失负责,而且,乙也向法院起诉要求甲赔偿其损失。
现查明,甲乙共有价值20万元的共同财产,甲有个人财产5万元,丙的损失为7万元。
本案涉及夫妻双方对债务的清偿问题。
司法实践中,由于夫妻之间一般有着较深厚得感情基础及休戚与共的利益关系,双方通常并不严格区分个人财产、共同财产、个人债务、共同债务,当一方以共同财产对外偿债时,另一方一般也不会提出异议。
但本案中的乙已明确声明不同意分担对丙的赔偿义务,同时,乙还要求甲赔偿其损失。
乙的这两个主张是否应支持?倘若应支持,在实务上又该如何操作?2.关于案例的思考这里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对于丙的损失是由甲单独赔偿还是由甲、乙共同赔偿?《婚姻法》第41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亲属财产继承中的配偶继承权益保护

亲属财产继承中的配偶继承权益保护亲属财产继承是指在亲属之间传承财产的过程,其中配偶继承权益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法律议题。
配偶在婚姻关系中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对于他们的财产继承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亲属财产继承中配偶继承权益的保护措施及其对配偶的意义。
1. 法定继承份额的保障根据我国《继承法》,配偶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享有特定的继承份额。
无论有无子女,配偶都有权继承全部的夫妻共同财产以及一定比例的夫妻个人财产。
这一规定保障了配偶在继承亲属财产中的合理权益。
当其他亲属争夺继承权或存在恶意插手等情况时,配偶可以依法维护自身应有的继承份额。
2. 配偶继承优先权的保护在亲属财产继承中,配偶享有优先继承的权利。
这意味着,配偶在继承时可以优先于其他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配偶继承优先权的保护,确保了他们能够及时继承亲属财产,维护生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当其他继承人违反法定继承顺序,导致配偶继承权益受损时,法院可以依法保护配偶的继承权益。
3. 婚前财产的保护在亲属财产继承中,婚前财产的保护是配偶继承权益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婚姻关系不会改变婚前财产的性质。
配偶继承时,婚前财产不纳入继承范围。
这一规定确保了配偶在继承时的公平性,避免了婚姻对财产产生负面的影响。
同时,对于存在纠纷的婚姻关系,法律也提供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以保护配偶在亲属财产继承中的权益。
4. 保障配偶的住房权益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对于配偶来说更是如此。
在亲属财产继承中,保障配偶的住房权益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无论是共同住房还是配偶个人所有的住房,配偶都应享有相应的权益保护。
如果其他继承人妨碍了配偶的住房权益,法院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其权益。
5. 加强法规建设和宣传教育为了更好地保护配偶继承权益,我们还应加强法规的建设和宣传教育的力度。
通过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继承的权益和责任,为配偶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护。
同时,进行继承权益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让配偶在亲属财产继承中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婚姻法对于夫妻间的遗产继承权有哪些规定

婚姻法对于夫妻间的遗产继承权有哪些规定夫妻以合法的配偶⾝份为前提相互继承遗产,⽽且互为第⼀顺序的法定继承⼈,任何⼈都不能⼲涉夫妻间的遗产继承权。
那么,关于夫妻之间的遗产继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店铺⼩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夫妻间的遗产继承权。
婚姻法对于夫妻间的遗产继承权规定我国《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第⼀,合法的配偶⾝份是夫妻遗产继承权的前提。
第⼆,配偶⼀⽅死亡,另⼀⽅系⽆民事⾏为能⼒⼈或者限制民事⾏为能⼒⼈的,依然享有夫妻遗产继承权。
第三,夫妻相互继承遗产时,应先⾏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成员共有财产,确定遗产范围,防⽌侵害⽣存⽅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合法利益。
第四,我国实⾏限定继承制度,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
第五,夫妻互为第⼀顺序法定继承⼈。
继承开始后,被继承⼈有⼦⼥、⽗母的,⽣存配偶⼀般应按份额均等原则与他们共同继承;⼦⼥先于被继承⼈死亡的,由其晚辈直系⾎亲代位继承。
没有其他第⼀顺序法定继承⼈和代位继承⼈的,由⽣存配偶单独继承。
第六,《继承法》第19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没有⽣活来源的继承⼈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其中当然包括缺乏劳动能⼒⼜没有⽣活来源的配偶。
最⾼⼈民法院《关于贯彻执⾏<中华⼈民共和国继承法>若⼲问题的意见》第37条规定:遗嘱⼈未保留缺乏劳动能⼒⼜没有⽣活来源的继承⼈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
第七,夫妻⼀⽅死亡后,另⼀⽅(尤其是妻⼦⼀⽅)不论再婚与否,均有权处分继承的遗产,任何⼈不得⼲涉。
以上便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法律规定的夫妻遗产继承的相关规定,夫妻属于继承法上明确规定的法定继承⼈,希望本⽂能让您对此知识有新的了解,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以登录店铺咨询相关专业律师,他们会为您解答疑惑。
店铺温馨提⽰:《民法典》⾃2021年1⽉1⽇起正式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
新民法典下的家庭法婚姻财产与继承的新规定

新民法典下的家庭法婚姻财产与继承的新规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婚姻、家庭以及财产、继承等方面的关注日益增加。
针对这些关切,新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对婚姻财产和继承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规定,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婚姻财产和继承两个方面介绍新民法典下的新规定。
一、婚姻财产在新民法典下,婚姻财产的管理和分割更加便利和公平。
首先,新民法典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婚姻共同财产。
这意味着不再区分夫妻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夫妻双方都享有对共同财产的管理权,并可以共同决定其使用、处分等事宜。
其次,新民法典明确规定,夫妻双方在一方过世后享有对其遗产的继承权。
这意味着如果一方去世,存续方可以继承其遗产,并享有分割遗产的权利。
这一规定有效保障了婚姻关系终止后的生活权益,避免了一方因婚姻关系终止而面临财产争议的困扰。
此外,新民法典还规定,在离婚时,夫妻双方都应依法公平分割共同财产。
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议、调解或者诉讼等方式进行财产分割,以确保分割结果合理、公平、公正。
同时,新民法典还明确规定夫妻双方无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否存在过错,都享有平等的财产分割权利,避免了过错方在分割财产时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情况。
二、继承新民法典对继承的规定更加完善,使得继承更加公正和有序。
首先,新民法典对继承顺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子女、父母以及配偶在继承中享有优先权。
这意味着在继承时,先考虑子女的继承权,然后是父母和配偶。
这样的规定保证了亲属之间的合理继承权益,强调了亲情和家庭的重要性。
其次,新民法典规定了对被继承财产的确定和评估。
根据法律规定,被继承财产的范围包括遗产、赠与、遗赠等。
此外,如果继承人对分割结果有异议的话,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争议。
这样的规定有效避免了继承争议的发生,确保了继承权益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最后,新民法典还规定了对于无嗣父母及其他无法继承遗产的亲属的安置和抚养义务。
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度了解不同制度的优缺点

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度了解不同制度的优缺点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度:了解不同制度的优缺点夫妻财产制度是指在婚姻关系中,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归属、管理和分配方式的规定。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有不同的规定和实施方式。
本文将就中国、美国和法国的夫妻财产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
一、中国夫妻财产制度在中国,婚姻法规定了“男女平等、互助共同”的原则,并对夫妻财产制度进行了规定。
根据中国的夫妻财产制度,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归属是明确的。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包括共同劳动所得、财产增值和债务等。
个人财产则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前已经拥有的财产以及婚前、婚后个人所得和继承遗产。
中国夫妻财产制度的优点是明确、简单。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般都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这样可以减少争议和矛盾,保证了财产的公平归属。
此外,在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划分也相对明确,减少了离婚过程中的纷争和诉讼成本。
然而,中国夫妻财产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较为简单,不能充分考虑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付出和贡献,容易造成财产不公平的情况。
其次,对于个人财产的保护不够完善,一些夫妻在婚前已经拥有的财产可能会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这不利于夫妻双方的财产保护。
二、美国夫妻财产制度在美国,夫妻财产制度根据不同州的法律规定有所不同。
大多数州采用了“共同财产制度”。
根据该制度,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视为夫妻共同财产,无论是个人所得还是共同劳动所得。
同时,夫妻还享有对个人财产的继承权和使用权。
美国夫妻财产制度的优点是保护了婚姻关系中的共同利益。
夫妻在婚姻关系中所得的财产都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都享有财产的使用和继承权利。
这样可以避免夫妻因财产问题产生纷争,保护了婚姻的稳定性。
然而,美国夫妻财产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该制度的规定相对复杂,不同州的具体规定不一致,容易引起争议和纠纷。
配偶继承权论文:浅论我国的配偶继承权

配偶继承权论文:浅论我国的配偶继承权摘要:配偶继承权是夫妻关系中一项重要的权利,本文针对我国法律对配偶继承权的规定和存在问题,提出一些个人建议,以期对我国的配偶继承权有所完善。
关键词:配偶继承权;现状与问题;完善建议"夫妻关系是人伦确定的第一大事。
孟子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
夫妻关系是最普遍、最基本的家庭关系之一"。
①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夫妻关系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在精神生活方面,还是经济生活方面,夫妻互相关心、互相支持,是任何其他关系,包括父母子女关系所不能比拟的,因此,近几十年来,在继承法律制度上各国立法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配偶的继承地位,体现了配偶继承法律地位的提升与优先。
然而,我国继承法律制度对配偶继承权的保护力度是不够的,加之历史文化和世俗偏见的影响,对配偶继承权的现实保障不尽如人意。
虽然《继承法》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但寡妇行使继承权往往遭到质疑,甚至丧失了原夫妻共同财产中用以维系正常生活所必要物品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虽然《继承法》贯彻继承权平等原则,但大量存在的继承和分家析产同时进行的民间惯例,往往忽视了生存配偶的继承权。
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我国现行继承法律制度对配偶继承权的保护,本文试图通过对配偶继承权的考察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已有学术成果对完善我国配偶继承权制度做出一管之见。
一、配偶继承权概述(一)对继承权与配偶继承权的理解继承权是构成继承法律关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继承权,也就不构成继承法律关系。
继承权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涵义,要全面、深刻地理解继承权,必须从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两个方面着手。
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是指继承开始前继承人的法律地位,是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遗嘱的指定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实质是继承人所具有的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力。
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是一种期待权。
它虽与一定的身份关系相联系,却不是身份权;它仅为继承人本人所专属,不得转让和放弃;它以私有财产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条件,是私有财产的合理延伸。
新婚姻法24条新规是怎样的?

新婚姻法24条新规是怎样的?男女双方经过恋爱结婚,形成了婚姻关系、建立了家庭以后,两者就具有了受法律保护的夫妻身份,夫妻双方的关系除了由于离婚而终止意外,即使其中一方死亡,另一方也因为夫妻关系可以依法继承其遗留的财产,这也是与新婚姻法第二十四条相关的内容,那么,新婚姻法24条新规是怎样的呢?一、新婚姻法24条规定的内容第二十四条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二、新婚姻法24条规定的解读夫妻互相享有继承权,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家庭关系中地位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妻子在继承问题上基本处于无权地位。
在“父死子继”的宗祧继承制度下,否认女子的继承权,丈夫死后,其遗产首先由其儿子继承,妻子只有在不改嫁的前提下,才能管理丈夫的遗产。
只有在丈夫死后,其财产又无别的男子继承,成为“绝户产”时,妻子才能继承丈夫的遗产。
但是由于封建社会中多妻制和收养制存在,真正成为“绝产户”的可能性非常小。
同时,由于当时还盛行“立嗣”制度,又进一步从根本上排除了妻子继承财产的可能性。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婚姻法,确立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在继承问题上,彻底废除了以男子为中心的宗祧继承制度,在法律上赋予女子与男子同等的继承权。
198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配偶与子女、父母同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
夫妻间的继承权是基于婚姻的法律效力产生的,是以夫妻的人身关系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只有具备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才能以配偶身份继承对方的遗产。
如双方属于婚外姘居的,如“包二奶”的情况下,双方就不享有相互继承权。
在实践中还应当区分以下几种情况:(一)男女双方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并依法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由于种种原因未同居生活。
这种情况下,双方是合法婚姻关系,一方死亡时,生存的另一方仍可以以配偶身份继承对方的财产。
(二)在现实生活中,男女双方依法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尚未举办婚礼,这在法律上仍是合法的婚姻关系。
遗嘱中的离婚配偶继承权

遗嘱中的离婚配偶继承权遗嘱是个人在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处理和分配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离婚是一种法律关系的终止,它对夫妻之间的权益产生了重大影响。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尽管双方离婚,离婚后的配偶仍然可能享有继承遗嘱财产的权利。
本文将探讨遗嘱中的离婚配偶继承权。
在一些国家的法律中,离婚并不会自动取消配偶的继承权,尤其是当配偶在遗嘱中被明确提及时。
这意味着即使离婚,如果遗嘱中规定离婚配偶有继承权,那么配偶仍然有权继承财产。
这种规定的目的是确保离婚配偶在原配去世后能够继续受益,并保证他们的经济稳定。
然而,此类规定可能因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而异。
比如,在一些国家,离婚将自动取消遗嘱中对离婚配偶的继承权。
因此,在制定遗嘱时,离婚夫妻应该明确对配偶的继承意愿,并遵循相应的法律规定。
另外,有些国家可能只有在离婚后,遗嘱中明确规定配偶才能享有继承权,而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配偶将失去继承权。
因此,制定遗嘱时,对配偶的继承意愿必须详细说明,以避免产生争议和不必要的法律后果。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没有遗嘱,离婚配偶仍然可能享有继承财产的权利。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中,离婚后的配偶仍然被视为亲属,具有一定的继承权。
这一点在没有亲属继承顺序规定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离婚配偶的继承权往往是受到限制的。
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离婚配偶的继承份额将比在婚姻关系中的继承份额要小。
一些国家甚至规定,如果配偶离婚后再婚,他们将完全失去继承权。
这些规定旨在平衡离婚配偶的利益与其他亲属的利益。
总而言之,遗嘱对于离婚配偶的继承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离婚并不会自动取消遗嘱中的继承权,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中会受到限制。
因此,在制定遗嘱时,离婚夫妻应该明确规定配偶的继承意愿,并遵循相应的法律规定。
此外,离婚配偶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仍有可能享有继承权,但继承份额可能受到限制。
因此,根据具体的法律体系,离婚夫妻需要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其遗产的准确分配。
浅析夫妻财产制度

浅析夫妻财产制度作者:宋珂来源:《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夫妻财产制度是婚姻法领域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家庭领域出现的问题和变化,常与夫妻之间的财产有关,夫妻对其财产的处分直接关系到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家庭的稳定,也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夫妻财产制度规定得是否合完善,直接影响到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社会的稳定。
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该解释涉及一系列热门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虽然该司法解释关注了社会实际,解决了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但是社会生活的多变性和立法天然的滞后性使得一些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现行《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度依然有待完善。
[关键词]夫妻财产制度;立法不足;完善一、夫妻财产制度概述(一)夫妻财产制度的定义所谓夫妻财产制,理论界也称其为婚姻财产制,是一国婚姻法律调整夫妻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制度总称,具体表现为夫妻婚前和婚后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分配,以及夫妻双方婚姻解除时的财产清算等制度。
夫妻财产制可以分为法定和约定财产制两种类型。
在实践中,一国立法采用什么样的类型和立法模式与该国的立法传统、文化政治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又与社会发展、家庭结构变化、乃至夫妻各自经济的独立性紧密相联。
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是在充分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发展的进程,借鉴国外的经验的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夫妻财产制度的内容1.夫妻财产权。
该权利是关于夫妻双方对其所有的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分配的权利,是维持夫妻关系的重要物质基础。
夫妻财产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定义指向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双方对共有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分配的权利。
广义的定义除了婚姻关系内以外还包括对于婚前财产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分配。
理解夫妻财产权的概念应该立足于夫妻这一特定的法律关系,从夫妻关系的角度去把握和理解,不能脱离夫妻关系的现实,把它等同一般的财产权利。
对我国夫妻财产制的认识与思考

对我国夫妻财产制的认识与思考概述夫妻财产制是指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共同拥有和管理财产的一种制度。
在我国,夫妻财产制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对夫妻财产的权益和分配进行规定。
夫妻财产制的实施对于保障夫妻双方的权益,维护家庭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夫妻财产制的基本原则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基本原则如下:1.平等原则:夫妻在财产上享有平等的权益。
无论是夫妻双方在婚前所拥有的财产,还是在婚姻期间取得的财产,都应按照平等的原则进行分配。
2.独立原则:夫妻在财产上享有独立的权益。
夫妻双方在婚姻期间所拥有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不受对方的处置和支配。
3.共同财产原则:夫妻在财产上享有共同的权益。
夫妻双方在婚姻期间所取得的财产,属于共同财产,需要进行公平和合理的分配。
夫妻财产的分类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财产可以分为三类:1.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夫妻双方婚前所拥有的财产,以及在婚姻期间所取得的共同财产。
共同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需要进行公平和合理的分配。
2.夫妻个人财产:包括夫妻婚前所拥有的个人财产,以及在婚姻期间所取得的个人财产。
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不受对方的处置和支配。
3.夫妻约定财产:夫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通过协议或约定确定属于个人财产的范围。
夫妻约定财产在夫妻双方一致同意的情况下生效,但不能损害第三人的利益。
夫妻财产的继承问题在夫妻财产制中,继承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夫妻之间的财产继承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
具体来说,夫妻在婚姻关系中所取得的财产,在一方去世后,根据继承法进行继承。
继承时,夫妻共同财产将根据法定继承顺序进行继承,配偶享有优先继承权。
夫妻个人财产和夫妻约定财产则根据个人的遗嘱和继承规定进行继承。
夫妻财产制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在维护夫妻双方的权益,保护家庭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夫妻个人财产和夫妻约定财产的边界模糊。
由于夫妻个人财产和夫妻约定财产的范围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容易导致争议和纠纷。
夫妻共同财产如何继承

夫妻共同财产如何继承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共同共有的财产。
夫妻一方去世后,另一方作为配偶自然有权继承去世方的遗产,但与此同时,其中也包含了配偶自己的财产。
那么,夫妻共同财产如何继承呢?接下来就由我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夫妻共同财产如何继承夫妻婚内存在夫妻共同财产,当一方死亡时,继承开始。
那么,是所有的夫妻共同财产都作为遗产来进行分配还是都留给配偶不作为遗产分配呢?答案都是否定的。
依照继承法的规定,死者生前的个人财产以及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死者的份额属于死者的遗产,由继承人继承。
死者生前的个人财产属于遗产没有争议。
但是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死者的份额才是应当被继承的遗产,而不是所有的夫妻共同财产都被作为遗产继承或是都归未死亡的一方个人所有。
比如夫妻一方死亡时,二人在银行存有20万的工资结余,那么这20万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
首先应该析出死者配偶的一半即10万,剩余的10万才是遗产发生继承。
这样做才能既保障配偶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了其他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再比如,夫妻婚内购置了一套房产,因为出资不同,在产权登记时直接约定女方占30%的份额、男方占70%的份额。
那么如果男方先死亡,这个夫妻共有的房子只有70%的份额属于男方的遗产由继承人继承。
二、民法典的夫妻共同财产有哪些规定民法典的夫妻共同财产规定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三、夫妻个人债务如何清偿关于夫妻个人对外债务的承担,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该规定解决的问题是,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有约定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如何承担。
夫妻间如何相互继承遗产

Others can make you a pair of super easy to wear shoes, but we have to walk the road by ourselves, and we have to bear everything in lif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夫妻间如何相互继承遗产婚姻法第24条第1款明确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继承法作为专门调整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对配偶继承权的实际运作给予了全面具体的反映;妇女权益保障法针对妇女继承权容易受到侵犯的现实,特别强调“妇女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在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中,不得歧视妇女。
我国《婚姻法》第24条第1款明确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继承法》作为专门调整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对配偶继承权的实际运作给予了全面具体的反映;《妇女权益保障法》针对妇女继承权容易受到侵犯的现实,特别强调“妇女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在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中,不得歧视妇女。
”由此可见,对夫妻间继承权的理解和适用,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婚姻关系的合法存在,亦即夫妻身份的现实存续,是夫妻间相互享有继承权的先决条件。
只有在婚姻关系依法有效缔结之后,合法有效终止之前,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才享有继承权。
2.夫妻互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除了《继承法》所规定的丧失继承权和限制遗产分割份额的情形之外,任何人均不得以任何借口剥夺、干涉或妨碍生存配偶对继承权的享有和行使。
3.夫妻继承权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不能相混淆。
我国以夫妻共同财产制为法定财产制,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均为共同财产,因而当夫妻一方死亡,其现有财产状态多为夫妻生前共有,并非全部是个人遗产。
为此,必须进行夫妻共有财产的认定和分割,保障生存一方的共有财产权,同时确定死者个人遗产的价值和范围,认定和保护生存配偶及其他同一顺序继承人的继承权。
夫妻财产制度研究

在处理夫妻离婚案件时,应采取调解优先的原则,通过调解解决财产
分割等争议,避免诉讼带来的不良后果和社会影响。
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更加注重保护弱者利益
未来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将更加注重保护弱者利益,如妇女、儿童等。在离婚案件中,将会 更加倾向于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
更加注重公正与公平
未来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将更加注重公正与公平。在财产分割时,将会更加注重对夫妻双方 贡献的评估,以实现公正分割。
夫妻财产制度的历史演变
1
古代社会的夫妻财产制度以男子为中心,女子 通常没有财产权。
2
近现代以后,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社会平等 观念的普及,夫妻财产制度逐渐向男女平等方 向演变。
3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有法律规定,夫妻双方有 平等的财产权利,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 财产应平均分割。
夫妻财产制度的基本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一 方婚前所拥有的财产、婚后一方所取得的财产以及双方约 定不属于共同所有的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制的设立与变更
夫妻共同财产制的设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应当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 婚登记手续,并应当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立即订立夫妻财产约定。如果没 有立即订立夫妻财产约定,则适用夫妻共同财产制的规定。
夫妻间的继承关系
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享有继承权,可以继承配偶的遗产。同时,夫妻间 的继承关系也应当符合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制度和分别所有的财产制度的规 定,不能违反这些制度的原则和精神。
05
现代夫妻财产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现代夫妻财产制度面临的挑战
财产来源复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夫妻财产来源日益多样化,不仅包括工资收入,还包括投资收益、 知识产权收益等,这使得夫妻财产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配偶权在民法典中有哪些明确规定

配偶权在民法典中有哪些明确规定配偶权在我国是⼀项有争议的权利,理论界对配偶权是什么,还没有最终的定论,但是随着《民法典》的出台,这种权利有了⼀种⽐较清晰的定位,接下来由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些关于这⽅⾯的知识,欢迎⼤家阅读!配偶权在《民法典》中有哪些明确规定配偶权的规定可以在《民法典》中规定的夫妻关系中找到。
《民法典》第⼀千零五⼗五条【夫妻地位平等】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千零五⼗六条【夫妻姓名权】夫妻双⽅都有各⾃使⽤⾃⼰姓名的权利。
第⼀千零五⼗七条【夫妻参加各种活动的⾃由】夫妻双⽅都有参加⽣产、⼯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由,⼀⽅不得对另⼀⽅加以限制或者⼲涉。
第⼀千零五⼗⼋条【夫妻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义务平等】夫妻双⽅平等享有对未成年⼦⼥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第⼀千零五⼗九条【夫妻相互扶养义务】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需要扶养的⼀⽅,在另⼀⽅不履⾏扶养义务时,有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
《民法典》第⼀千零六⼗条【⽇常家事代理权】夫妻⼀⽅因家庭⽇常⽣活需要⽽实施的民事法律⾏为,对夫妻双⽅发⽣效⼒,但是夫妻⼀⽅与相对⼈另有约定的除外。
夫妻之间对⼀⽅可以实施的民事法律⾏为范围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
第⼀千零六⼗⼀条【夫妻相互继承权】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第⼀千零六⼗⼆条【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资、奖⾦、劳务报酬;(⼆)⽣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千零六⼗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千零六⼗三条【夫妻个⼈财产】下列财产为夫妻⼀⽅的个⼈财产:(⼀)⼀⽅的婚前财产;(⼆)⼀⽅因受到⼈⾝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的财产;(四)⼀⽅专⽤的⽣活⽤品;(五)其他应当归⼀⽅的财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妻财产制概述夫妻财产制又称婚姻财产制,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
其内容包括各种夫妻财产制的设立、变更与废止,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夫妻债务的清偿,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以法定财产制为主,以约定财产制为补充的制度。
新婚姻法仍坚持以共同财产制为法定财产制,同时允许和尊重夫妻对共同财产进行约定,增加个人特有财产的内容,完善了夫妻财产制,进一步规范了夫妻财产关系,对夫妻共同财产、个人特有财产和约定财产制做出具体规定。
夫妻财产制的种类就夫妻财产制的内容而言,夫妻财产制有四种:1、统一财产制。
即妻之原有财产归夫所有,但妻享有返还请求权。
这一制度实际上将妻之婚前财产的所有权转变为对夫的一种债权,显然对妇女不利。
其仅为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所采用。
2、联合财产制。
即妻之原有财产归妻所有,但应由夫行使管理权。
这一制度与统一财产制在实质上一样,都剥夺了妻之财产所有权。
许多原来采用这一制度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已改采新制。
3、共同财产制。
即婚姻关系成立后,夫妻双方财产的全部或一部分被合并为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只有在婚姻关系终止时才可对此财产依法分割。
大多数国家都把共同财产制作为法定财产制。
4、分别财产制。
即结婚后夫妻的财产仍可分别独立存在,不因结婚而发生变化。
夫妻各保留其财产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英美法系多数国家和个别大陆法系国家以分别财产制作为法定财产制,也有相当多的国家将其作为约定财产制。
从当代夫妻财产制立法的发展趋势看,兼有分别财产制与共同财产制双重性的复合形态,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
哪些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从领取结婚证起,到一方死亡或离婚时止。
下列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不明确的夫妻共同所有。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夫妻一方对夫妻存续期间的财产的处分,需征得配偶的同意。
夫妻一方的财产指哪些所谓夫妻个人财产,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前各自所有的财产和其它夫妻个人的特有财产。
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其他应当归一方财产的,应包括夫妻一方从事职业、工作和业余学习、兴趣、爱好等专用的财产;一方具有人身性质的补助金、福利财产、人身保险费、医疗费、伤残费、保健费等;一方在社会贡献中所得的荣誉奖品、奖章等;双方约定为个人所有的财产。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所谓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满足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二)因日常生活所负的债务;(三)因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四)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欠的债务;(五)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六)因赡养负有赡养义务的老人所负的债务;(七)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
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的财产清偿。
夫妻举债需事先协商一致,并立下书面协议。
一方单独举债,事后配偶一方没有追认的,应视为夫妻一方债务。
个人债务包括:(一)夫妻双方约定的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二)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关系的亲朋所负的债务;(三)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立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四)男女各自婚前所负的债务,但已转化为夫妻共同债务的除外;(五)其他应当由个人承担的债务。
由于共同债务是为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所以,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
如果夫妻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共同债务时,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余下债务在确定偿还责任时,应当考虑双方实际偿还能力的大小。
能力强的,应当适当多承担,能力弱的,可适当少承担。
夫妻间的扶养夫妻间的扶养,专指夫妻之间互相扶助、互相供养的义务。
《婚姻法》第二十条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
夫妻双方的扶养义务和接受扶养的权利是乎等的。
有扶养能力的一方必须自觉履行这一义务,特别是在对方生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如果一方拒不履行扶养义务,对方有权通过调解或诉讼程序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
对于年老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配偶,如拒不履行扶养义务,情节恶劣的,应按《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犯罪者遗弃的刑事责任。
夫妻间的继承《婚姻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夫妻间的继承是基于相互之间的婚姻关系,因此,只有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才有继承权。
如果继承开始前,双方已经离婚了,则他方无继承权。
生存配偶继承了死亡配偶财产后,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可以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任何组织、个人都不得干涉生存配偶的上述权利,该权利并不因他们是否再婚而有所改变。
继承可能有另外的关系。
国外夫妻财产制度的基本情况夫妻财产制又称婚姻财产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从广义角度讲,它是关于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的清算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从狭义角度讲,它仅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关夫妻财产所有权的制度。
各国立法关于夫妻财产制的问题较复杂。
就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形式而言,有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两种。
法定财产制是指夫妻在婚前或婚后均未就夫妻财产关系作出约定,或约定无效时,依法律规定而直接适用的夫妻财产制。
如罗马尼亚、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承认这一制度,把它作为唯一的夫妻财产制。
约定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以约定的方式,选择决定夫妻财产制形式的法律制度。
当事人可以约定夫妻的全部或一部分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也可约定为夫妻个有。
财产权指知识产权人依法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其智力成果的权利。
知识成果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是一种财产权,则应归夫妻共有。
4、因继承得到的财产,但遗嘱确定只归一方所有的财产除外。
继承所得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符合婚后所得共同制的原则,扩大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有人说夫妻一方继承的财产与另一方无关,应作为其个人财产。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不妥。
如儿子赡养父母,他对父母支付的费用越多,投入的时间、精力越多,就意味着夫妻共同财产的某种减少,对婚姻共同生活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越少。
因此,不能说继承人继承得到的财产与配偶他方无关。
此外,要实现家庭养老育幼的职能,只有把继承所得财产归夫妻共有,才能更好实现这一职责。
国外有的国家采取婚后劳动所得共同制,仅把劳动所得的财产作为共同财产,而继承、接受赠予的财产不属于劳动所得,应归个人所有,我国2001年4月28号修改婚姻法时未采纳这种观点。
5、因赠与得到的财产,但赠与合同指明归一方所有的除外。
夫妻一方因赠与得到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但是赠与合同中确定赠与财产归受赠一方个人所有的,依法应排除在夫妻共有财产范围之外。
因为:(1)赠与人作为原财产所有者,赠与是其依法处分自己财产的一种形式,理应受到法律保护。
(2)赠与的发生通常是基于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存在充分信任和私人感情,受赠人是否已婚及其婚姻状况如何,往往与赠与人的赠与行为实施并无关联。
6、其他应当归夫妻共有的财产。
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这类财产包括三方面:(1)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2)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3)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等。
关于夫妻财产制,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夫妻分居期间各自所得的财产,尽管事实上处于分离状态,但法律上婚姻关系仍然存续,因而分居期间一方所得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2、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这里“所得”如何理解?在实践中,财产权利的取得与实际财产的取得有时是同步的,而有时却是先后分开的。
例如:张某婚前丧父,继承已开始,但因发生纠纷,他未实际取得遗产。
在此期间他与刘某结婚,婚后半年,张某才分得遗产。
这里张某取得的遗产,貌似“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但实际上财产权利已在婚前取得,因此,应认定为张某的婚前个人财产,不能列入共同财产的范围。
3、婚前财产转化的问题。
原来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规定: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这一规定出台时有其特定的背景,但在现实中弊端较多,而且婚前财产只要经夫妻共同使用、经营、管理,并经过一定期限就可以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这既不符合婚后所得共同制的原理,也不符合所有权取得的理论。
修正后的《婚姻法》没有采纳这一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个人财产。
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也指出:婚前一方个人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二)夫妻个人特有财产特有财产是指专属于配偶一方个人所有并排斥夫妻共有的财产。
特有财产制是与共同财产制相匹配的制度。
这是婚姻法中新增加的内容,其意义在于:弥补了共同财产制对个人权利和意愿关注不够的缺陷,防止共同财产范围的无限延伸,有利于保护个人财产权利。
根据《婚姻法》第18条的规定,特有财产包括:1、一方的婚前财产。
男女双方结婚前的财产,无论是动产、不动产,在婚后均归原财产所有人个人所有。
即使离婚也不能作为共同财产分割,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2、夫妻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这些财产与生命健康直接相关,应专属于夫妻个人所有,不能成为共同财产。
否则,法律设立赔偿金的意义无法实现。
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这一规定尊重了赠与人和立遗嘱人的意愿。
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这类财产成为个人特有财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活用品;二是这些生活用品为夫妻一方专用。
但实践中存在着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价值较大的为一方专用的贵重物品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