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向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要效益,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从三大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20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下面,结合新课标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题材和体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体现了知识性和思想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折射着耀眼的时代精神。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过:“文学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美学教育。”可以说正是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其自身的教学规律,以期实现巴班斯基所一贯倡导的“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的课堂最优化原则。
那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做好语文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这主要是指备课活动。备课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其前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古语云:“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这话不无道理。教师只有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心中有数,对教材内容真正吃透,对学生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并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材教法,才能够向课堂要效益,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要背好课,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充分认识语文课的特殊性。张志公先生在《掌握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一文中曾明确指出:“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针对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同时身负思想教育、文学艺术修养、思维能力和依附着各种常识性问题的特殊性,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只有把握住语文学科的特质,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
2. 充分搞好双备(备教材、备学生)工作。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依据,是教学相长的载体。只有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吃透它,理清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明确教学目标,抓住中心,突破难易点,在课堂上才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而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要想面向全体学生讲好一节语文课,就要从不同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容易听懂听会。这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去了解他们,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做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工作
1. 导入新课贵在创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习兴趣。俗语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就要先声夺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以引导学生竟先登入知识殿堂。
(1)创设情景,身心感染。这主要是指教师上课的导语借助语言魅力或音乐辅助,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环境和内容中,从而唤起学生的切身体验,激发起兴趣和审美的情趣,尽快融入语文课堂教学。(2)设置悬念,引发思索。讲授新课之前,有意识将与本节课有关联的问题抛出来,让学生初步获得求知的满足感,让学生有疑而问,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有目的性,能够作到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趣味导入,引人入胜。与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相比,这种方式能引起学生的有意识的注意,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常见的形式有:以小游戏开头、故事导入等。其目的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启发诱导学生进入对问题的探寻中。
(4)直观导入,形象理解。如多媒体,自制课件等。形象生动地将所授的内容展示出来,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集中注意力去探寻,从而使学生较好地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 讲授新课灵活变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当堂接受能力,不过高或过低估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于所讲授的知识和设置的问题,要能抓住中心,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面向全体学生,挖掘有利因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唱主角的不能总是那些程度好的学生,也应给基础差的学生以
参与的机会。设置问题和提问要难易适中,针对性强,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去思考和理解掌握。
(3)强化阅读和语感训练。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常看到的是:教师在上口若悬河地讲,不停地写,而学生不论理解与否,只是在下面记。此时,语文课成了“一言堂”。对于学生而言,被动接受实在是囫囵吞枣。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这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各个知识点和思想内容。
(4)掌握和运用授课技能技巧,让学生有序学习。教学是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去让学生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突出课堂训练,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语文课堂教学后的实践活动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掌握它,更好地理解运用和再创造。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运用在具体的语文实践和生活中,才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生活的。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所以,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更应存在于课外、校内、校外。
以上这些实践活动,是学生参与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它是与课堂教学紧密关联相辅相成的。当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或是通过团结协作完成了既定任务,他们会亲身体验到所学知
识运用于实际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课的兴趣与热情。可以说,课堂外的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深化延续。它的意义就在于: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真正联系起来,有利于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就是力量”的魅力,丰富学生生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禹州市夏都中心学校 46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