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
小班科学教案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三、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水杯、绿色植物标本苗、黑色玻璃纸、剪刀。
2. 实验材料:自来水、糖水。
3. 录音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绿色植物的照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回答“植物是如何生长的?”的问题时,逐渐引导学生接触到光合作用这个概念。
2. 实验操作a. 学生观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片绿叶,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叶子的颜色和形状。
b. 实验设计老师解释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老师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一:将一片绿叶分成两半,其中一半用黑色玻璃纸遮挡。
步骤二:将两片叶子分别放入两个水杯中,注入相等的水。
步骤三:在两个水杯中分别倒入相等的糖水。
c. 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将实验操作进行下去。
实验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片叶子的变化。
3. 实验结果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两片叶子的颜色和形状,学生可以发现经过光合作用的叶子更加翠绿和健康。
4. 概念讲解老师对光合作用这个概念进行简单的解释,强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并产生氧气。
5. 操作实践为了巩固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操作实践。
a. 学生可以自行准备绿色植物苗,摆放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b. 学生可以进行自行设计的实验,以验证和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其他相关内容。
6. 总结在教学的最后,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通过让学生回答“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绘制一幅描绘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标注出其中关键的过程和成分。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三章 叶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场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叶片的结构2、解释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3、阐述光合作用的公式和实质.4、应用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对植物种植、栽培等进行解释或改进能力目标1、通过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或者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利用叶绿素形成的原理,理解韭黄等蔬菜形成的原因,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生产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叶片适于光合作用的特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实质.难点:叶片适于光合作用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具。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出示不同植物的叶片图片.每种植物叶子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也有所不同,但是每种植物的叶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叶子损伤过多,就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叶在植物的生长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的步骤。
讲述注意事项。
例如如何切割,如何制片等。
学生: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利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认识叶片的各部分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讨论教材P42页问题回答,教师:结合图片,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叶片适于光合作用的特点.教师: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所以叶片呈现绿色,那“蒜黄"、“韭黄”中是否含有叶绿素呢?你知道它们是如何培育的吗?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展示培育过程。
教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思考光合作用的过程。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师: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是如何应用的呢?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描述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学生畅谈收获,师生通共同构建知识体系.(四)达标训练教师:出示训练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反馈、释疑六、板书设计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场所七、课下作业尝试培育“蒜黄”或者“韭黄”。
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光合作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
三、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的理解。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绿叶、酒精、碘液、清水、试管、显微镜等。
2. 课件和教学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叶,引导学生思考绿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分组实验,每组学生使用酒精脱色法,观察绿叶在酒精中的变化,探讨光合作用的原料。
3. 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分组实验,每组学生使用碘液染色法,观察绿叶在碘液中的变化,探讨光合作用的产物。
4.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分组实验,每组学生改变光照条件,观察绿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探讨光合作用的条件。
七、课堂小结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并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光合作用。
八、作业设计1. 绘制光合作用的过程图。
2. 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报告。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光合作用的实例。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理解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因素。
七、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实质。
2. 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因素。
八、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速率的计算。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九、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初中生物《光合作用》。
具体章节为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实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视频,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
(2)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介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分析其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讨论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例题,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计算。
5. 随堂练习:布置光合作用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2. 内容:(1)定义、公式及过程(2)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
(2)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3)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的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关于光合作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
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回答:叶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3)气孔的开关受保卫细胞控制。
[小结]:叶片的结构表皮——保护作用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3. 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植物。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实验材料:绿叶、酒精、碘液、清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植物为什么能生长?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能生长是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自学(5分钟)1. 学生自学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四、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光合作用实验,学生跟随操作。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强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原因,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通过自学、讲解、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过程和能量转换,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
初中科学教案《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光合作用的实质。
2.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2. 光合作用的实质3. 光合作用的过程4.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5.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叶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进行能量转换的。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过程、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 课堂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验演示: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
5. 小组讨论:讨论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光合作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让学生自主学习。
2. 实验材料:绿叶、光源、二氧化碳等,用于光合作用实验。
3.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教学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教学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标题:小学科学实验教案: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养分来源以及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材料:1. 水培瓶或透明容器2. 水培植物(如水仙花、绿萝等)3. 遮光布4. 太阳光或人工光源(如荧光灯)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遮光布覆盖实验台面,确保实验环境暗无光线的干扰。
b. 将水培瓶或透明容器放在实验台上,准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2.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需准备一株水培植物。
3. 分组安排:将一个小组的水培植物置于遮光布下,作为对照组。
其他小组的水培植物不受遮光布的影响。
4. 观察及记录:a. 学生每天早上和晚上,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颜色、叶片的展开情况和高度的变化等。
b. 将观察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方便后续数据分析。
5. 实验控制变量:确保每个小组的实验条件保持一致,包括温度、湿度、水分供给等。
6. 实验时间:实验持续3-4周,以观察到明显的植物生长差异为止。
实验预计结果:1. 对照组的植物将在观察期内无明显的生长变化。
2. 其他小组的植物将展示出生长的正常变化,包括颜色的变化、叶片的生长和高度的增加。
实验说明:通过遮光布使其中一个小组的植物无法接触到光线,制造缺光条件,以观察是否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氧气的重要过程。
缺乏光照会导致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数据分析和讨论:1. 对照组的植物未受光照的影响,因此在观察期间不会出现明显的生长变化。
2. 其他小组的植物将展示出正常的光合作用,生长和发育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3. 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和光合作用进行讨论,了解养分来源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实验结论:1.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光合作用的参与,光合作用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之一。
《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2)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2)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2、教学难点(1)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实验设计。
(2)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是绿色的?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何而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的光合作用。
2、讲授新课(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介绍科学家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萨克斯等人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2)光合作用的概念结合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①条件:光能②原料:二氧化碳和水③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4)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通过展示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讲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明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5)光合作用的实质从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①物质转化: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
②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实质。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3. 了解光合作用的生物学意义,以及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意义:完成物质转变,完成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
3.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a. 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 的形成。
b. 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糖类等有机物。
4. 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农作物的种植、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反应过程及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2. 难点:光合作用反应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本质和重要性。
2. 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实物模型或图示,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准备一些实际案例,介绍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叶片,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的现象。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
3. 讲解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引导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4.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七、课堂练习a. 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教学单元:第1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形成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②学生通过对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的分析和归纳,初步领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领略科学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体会从科学事实到归纳总结科学概念的思维过程。
合作学习能力………收集资料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通过分节课的学习,能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的结果。
②学生养成热爱自然,有意识的保护身边的绿色植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4、教学重点: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5、教学难点: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形成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经典的实验动画。
学生准备:课前利用图书馆、报刊杂志和网络等搜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相关资料;了解光合作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粒种子入土并开始萌发,长成参天大树的动画并提问师:从这个动画里,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观察到这个种子的变化过程,教师继续提问。
师:那么这粒种子之所以能长成参天大树,能有这样的变化,它需要什么条件呢?它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有哪些?这些物质又来源于哪里?学生小声讨论。
老师顺势导入今天的课题师:同学们刚刚讨论的这就是光合作用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二、小组合作,分析探究1、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
2、小组活动:学生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和预习,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和了解。
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经历了几百年的漫长的探究过程,期间经历了许多的失败,把那些成功的探究实验揭示出来,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实验法,来比较分析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从中得到收获。
学生回顾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完成下列表格的探究问题和探究过程这两项,其中,三个人合作用图示的各种表示方法尽可能的将每个实验的过程表达清楚,并讲解给同组的其他成员。
光合作用的教案如何写初中
光合作用的教案如何写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植物标本、实验材料等。
2. 教学材料:PPT、教材、导学案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巩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步骤和机制。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如:提供有机物、释放氧气、维持生态平衡等。
四、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反思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光合作用的知识。
2.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光合作用的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验探究、总结与反思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以及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通过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overall,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更加深入。
但在实验设计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教案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能力方面:(1)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
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光合作用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
述观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精神。
3、情感方面:(1)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实验的研究
意识。
(2)通过对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
重点、难点分析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也是第6章的重点内容。
因为: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主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物界。
因此,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就成为最富吸引力的课题,它是贯穿本章教学内容的主线。
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环节,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方法。
教具准备:
盆栽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试管夹、火柴、自来水。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最好能两节课连排,其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第一课时:
(一)引言:早在1773,1796年间,科学家们做了许多科学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绿叶
具有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叫光合作用。
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进行的条件是什么,今天我们要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亲自做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二)光合作用实验的教学设计
课本安排了三个实验,分别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这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探究的动手实验。
其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明确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而且初步学到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例如研究同样的绿叶和同样的实验操作在有光和无光下的实验结果,这就是单因子实验;研究叶片在遮光下的实验和绿叶在照光下的实验,就是遮光实验的对照实验。
实验一的实验步骤可分为7步:(1)暗处理(2)部分遮光(3)照光(4)取下叶片(5)酒精脱色(6)滴加碘液(7)显色。
(展示实验设计方案)
1、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把在黑暗处处理过的天竺葵植株上的叶片从上、下两面用小于叶片的黑纸片遮盖起来,放在阳光下照射30min。
3、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有没有变化,把叶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上颜色变化。
4、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
5、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间题更重要,下现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你对这实验设计有什么疑虑和困惑,请代表发言。
并请同学们相互解决问题。
前四步:(1)暗处理(2)部分遮光(3)照光(4)取下叶片(所用时间比较长,教师应在实验前2,3天组织课外小组的学生完成(并拍成录像),也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但教师上课时所用的实验材料应该是教师自己在实验室亲手所做)。
实验一的实验材料最好是天竺葵,也可以选用樱草、蚕豆、金莲花、小白菜、锦葵等具有绿而薄叶片的植物。
最好预先把一些植物的叶试验一下,再从中挑选实验效果明显的叶用来做实验材料。
上课时,(展示实验录像)教师可以请学生介绍实验前四步的处理情况,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l)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棗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者消耗光。
(2)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
棗叶片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互为对照。
在对天竺葵光照时,如果遇上连绵阴雨天,可以提前1天用100,200瓦的强灯光照射,灯与植物的距离要适当,太近会灼伤叶片,太远则实验效果不理想。
下面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前提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酒精脱色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最好能在课前培训一下实验小组长,以免实验中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酒精脱色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酒精与叶片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且启发学生思考:
(1)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呢,
棗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2)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棗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所以加热时也
冲洗棗滴加碘酒棗清水漂洗后就可以观察分析了。
在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
(1)往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验证淀粉的存在) (2)经过碘液处理后,叶片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有什么不同,(未遮光的部分变蓝色)
(3)遇碘变蓝是什么物质的特性,(淀粉)
(4)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表明,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今天,实验的题目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展示题目)从题目上它显示出光合作用的三个要素,哪三个,那就是绿叶、光、淀粉。
最后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展示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的能量,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第6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暗处理(2)部分遮光(3)照光(4)取下叶片(5)酒精方法步骤
脱色(6)滴加碘液(7)显色。
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结果
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概念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