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中国老年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养老护理工作的困境和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养老护理工作的困境和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1acc3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f.png)
医学研究 >>174新形势下养老护理工作的困境和对策分析邱 薇湖北省京山市人民医院摘要:养老护理服务市场需求激增与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不完善的 “尖锐矛盾”是当前中国社会正在面临的重大挑战。
通过分析法比较,客观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入职培训及在职继续教育的不足,旨在寻找解决路径。
关键词:养老护理员; 职业培训; 护理工作传统的子女完全赡养模式似乎已无法满足现代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并且这一矛盾在城市地区普遍的 “4-2-1”家庭结构中尤为凸显。
通常,由养老护理员上门提供专业服务的 “订餐式”居家养老模式和入住专业养老机构享受全天候养老护理的社区养老模式,是大多数非长期住院老人的不二选择。
然而,由于优质培训体系的缺位,我国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程度不足饱受诟病。
当前中国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与政府部门对培训机构监管力度不够、培训后的职业前景不足、培训内容质量欠佳等方面有关。
现针对这三项 “顽疾”逐一剖析,试图寻找应对策略。
一、养老服务行业培训机构的监管(一)不足方面我国目前普遍存在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准入标准缺位,监管、审查机制不清晰的问题,且主要集中在民营培训机构。
具体而言,除了国家指定或委托部分公立职业技术类院校、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开设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班外,大量民营机构在利益驱动下也纷纷涌入培训市场。
其中,不乏鱼目混珠者,它们通常以与公办培训机构合作,或以挂名的形式随意招生,将培训当作 “走形式”,不足一周就匆匆走流程式地完成开课、结业,在机构内部自行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再敦促受训者上岗。
造成这种低质量服务输出和混乱培训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目前仍缺乏对培训机构准入门槛的统一标准、严密审核与监管。
(二)培训机构纳入统一注册管理。
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在发达国家的培训市场内很少见,因为许多国家通常自构建养老护理员该职业伊始,已经随之推出了较为完善的培训和考评体系,包括对培训机构准入及监管的标准。
探究老年护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探究老年护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1890f1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8.png)
探究老年护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摘要:目的:目前,人类的寿命得益于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而有了较大的提高,由此使得老龄化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普遍问题,并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的增多必然使得老年护理的工作任务加重,因而目前护理人员的老年护理工作繁重。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老年福利体系和社保体系还不发达,这些都给我国的老年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基于此,本文拟将对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予以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老年护理;现状;发展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老年护理成为了一个新领域。
老年人是高龄、空巢或独居等各种特殊人群中最需要照顾和照料的群体。
他们通常身体状况脆弱且健康状况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差并且容易受到疾病威胁而造成心理障碍;同时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精神活动不足、行为异常及情绪波动易出现抑郁状态等等问题,这些都是目前社会上常见的老年病症,在医院里患病率高居不下护理工作的发展,是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人们对养护和保健越来越重视。
因此,对老年护理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是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我国老年护理的基本状况1.1老年护理发展滞后目前,在所有的医疗服务机构之中,我国的老年人医院和老年门诊都存在数量较少和占总比较低的状况,城市中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农村的状况更加堪忧,一般而言那,传统的老年福利机构的代表,例如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机构的数量较为单一,并且在形式上较为匮乏,而且社区护理还大多刚刚开始,无论是组织架构还是在机构功能方面,护理机构都均不具有独立的完善能力,全国性的老年护理机构并没有得到真正普及。
而发达国家在养老机构方面就较为成熟,发达国家的养老床位总数在老年人口总数的占比为3%到5%之间,而我国的目前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为3.8万个,床位总数为112.9万张,其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重仅为0。
探析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与展望
![探析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472bd5ca33d4b14e852468be.png)
探析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与展望发布时间:2009-01-21 来源:安徽省医学协会信息中心摘要: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老龄人口大幅度增长后对健康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了人们在健康需求、老年医疗、护理观念上的转变。
我国现有的医疗机构、养老政策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对老年护理的挑战是严峻的,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从预防保健、护理教育、医疗保障和服务体系等方面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发展道路,使我国老年人老有所养,真正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得到和谐发展。
关键词:老年护理现状展望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人口老龄化也正席卷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注重人口数量到注重人口质量)的体现[1]。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就我国老年护理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1人口老龄化现状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12.95亿,60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10.23%,65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6.96%[2]。
预计2000~2025年,老年人口会占到总人口的19.3%。
2025~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5.2%。
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2亿,1970年达到3亿,2002年达到6亿多,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0%。
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数量将增加到世界总人口的21%[1]。
中国甚至于全世界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2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的下降,患急慢性病的几率增加,就诊率、住院率因此上升。
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适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
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35a13d9c1c708a1284a444f.png)
我国老年护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构想2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1999年10月,我国大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09%,成为第50个跨入老年型社会的国家。
由于经济不发达,老年福利体系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给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借鉴发达国家老年护理的成功经验,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老年护理体系,提高老年人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老年护理的首要任务。
1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1.1我国老年护理起步晚、发展滞后,老年护理组织严重缺乏。
英国1895年开始地段访问护理,19世纪末创建教区护理和家庭护理,1967年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日本1963年成立了老人养老院。
而我国1985年天津才成立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才倡导要发展和湖南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1997年上海成立老人护理院,随后深圳、天津等地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
我国老年护理尚处于萌芽阶段,起步晚、发展滞后,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
我国老年人医院、老年病房、老年门诊在医疗服务机构中所占比重极低,尤其在农村。
传统的老年福利机构:敬老院、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数量有限、形式单一;社区护理刚刚起步,组织和功能仍不健全,而且尚未在全国普及。
目前全国仅有家庭病床500万张,临终关怀医院、病房40余个(1)。
我国现有的老年医疗服务设施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1.2 老年护理教育滞后,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我国1994年才增设社区护理学课程;1998年后,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华西医科大学等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尚未在全国普及。
《老年护理学》的本科教材于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
目前我国尚无一所护理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2)。
我国护理教育的最高学历是硕士,但至今尚无一人获得老年护理方面的硕士学位。
老年护理教育严重滞后。
从事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护士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结构老化,他们不能称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8ecb1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e.png)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数据,全面了解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的现状。
通过揭示老年人在养老方面的实际需求与现有资源的匹配程度,本文旨在为社会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以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
本文将对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深入剖析,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多个方面。
通过定量和定性数据的结合,本文将揭示不同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在养老需求上的差异和共性。
本文将重点分析家庭和社会在养老资源供给方面的现状。
家庭养老资源主要包括子女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而社会养老资源则涉及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医疗服务、社区照料等。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养老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本文将揭示养老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不均衡现象。
本文将对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的满足程度进行评估,分析现有资源与老年人养老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满足中国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二、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养老需求与家庭及社会养老资源的匹配程度,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深入了解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的现状,对于制定有效的养老政策和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其与家庭、社会养老资源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需求受到个人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家庭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养老行业现状与市场需求
![养老行业现状与市场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c27c3a4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9.png)
养老行业现状与市场需求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行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老龄化问题同样日益严峻,养老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养老行业现状1、养老机构数量增长,但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养老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从传统的养老院到现代化的养老社区,形式多样。
然而,其中部分机构存在设施简陋、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
一些小型养老院可能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完善的医疗设施,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2、养老服务模式多样化除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发展。
社区养老依托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居家养老则通过上门服务,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
但这些模式在实际推广中,还面临着资源整合、服务标准统一等难题。
3、专业护理人员短缺养老行业对专业护理人员的需求巨大,但目前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不足等问题。
这导致养老服务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也限制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4、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了推动养老行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
同时,也加强了对养老机构的监管,规范行业发展。
但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地区执行不到位、政策衔接不畅等问题。
二、养老市场需求1、健康护理需求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
他们需要定期的身体检查、疾病治疗以及专业的康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
2、精神文化需求老年人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他们渴望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老年大学、文艺表演、旅游等,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3、安全与舒适需求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较高。
无障碍设施、紧急呼叫系统、舒适的居住空间等都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此外,对于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也有着特殊的需求。
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现状、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现状、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79c72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f.png)
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现状、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9亿,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以上人口1.76亿,占总人口12.6%,均远高于7%这一老龄化国际衡量指标。
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
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
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现阶段我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
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
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
政府修订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规范》等相关条例,方便老年人的居住与出行。
社区卫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休闲广场等老年服务设施逐渐增加,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上述政策措施为养老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提供了可能。
预计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
2030年前后将是中国老龄化人口加速发展的时期。
二、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及产业规模根据发达国家社会养老成功经验,所有老龄人口可以依据其行动能力,分别归入5个老龄社区,即独立生活公寓(行动自由、完全自理)、协助生活公寓(行动受一定限制,半自理)、失能(失忆)护理之家(无行为能力或记忆丧失,不能自理)、长期护理医院(因伤因病住院,不能自理、不能康复)、康复医院(因伤因病住院,可能康复)。
社区老年人护理供需现状及护理建议
![社区老年人护理供需现状及护理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53dc27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67.png)
社区老年人护理供需现状及护理建议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基础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体系。
老年人越来越需要以社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服务。
目前,国内的社区养老服务还不是非常的健全,老年人服务护理的需求还无法做到完全的满足,相比于发达国家还非常的落后。
本研究分析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状况,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护理供需;护理建议引言当下的社区的家庭供给养老方法在中国中非常的多见,它是一个面向家庭和社区的家庭护理系统,提供老年护理服务,如日常护理、日常营养、家庭护理和精神安慰[1]。
这种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方法对老年人实行专业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认知和疾病的预防及管理等,可以让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得到更大的满足。
但是当下社区中,老年护理内容缺少多元化,护理结构不完善,对老年人的护理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2]。
一、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现状(一)社区老人健康护理需求在健康安全护理、意外伤害预防知识指导、定期体检、老年人慢性病预防知识指导、老年人用药指导等方面,居家老人最愿意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定期健康检查和保健服务。
这表明老年人越来越意识到保健和健康保护,越来越重视提高生活质量[3]。
一项调查显示[4],只有9.4%的居家老人认为护理人员接受了日常护理和慢性病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指导。
另一方面,这表明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年人对日常护理的需求更高。
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居家老人缺乏卫生保健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医疗保健知识和基本的急救程序缺乏。
田启恒的研究表明,老年慢性病患者更需要医疗保健、药物咨询和疾病预防服务。
大多数家庭老年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病,伴随着身体器官的退化,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逐年下降,而需求却在增加[5]。
这也说明他们更需要提供家庭保健服务,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创造一条24小时的绿色急救通道[6]。
国内社区护理现状与发展对策
![国内社区护理现状与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a83e3c8fad6195f302ba64f.png)
国内社区护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健康观念的更新、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老龄化和医疗制度的改革, 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
社区护理是由基層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 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 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人群,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连续性、便捷的健康护理服务[2]。
1国内社区护理的现状1.1我国老龄人口迅速增加,老年护理和慢性病护理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国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 人口结构愈加明显,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也日益严重。
老年人健康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截至2008 年底,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989亿人,占总人口的12%,据预测,我国到2025 年老龄人口将上升到20%左右。
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达2.02亿, 2027年将达3亿[3]。
人口的老龄化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增加,老年人流行疾病谱也发生变化, 老年患病人数及病种不断地增加。
徐红丽等[4]对780位老年人调查发现68.5%患有慢性疾病,其中以心脏病、高血压病居多,是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也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钟要红等[5]调查发现老年人患有1种或1种以上的慢性病占71.2%。
老年人的体形多为中心型肥胖,慢性病以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居多。
据汤哲等[6]调查,约10.0%的老年人患有躯体功能障碍。
随着慢性病发病率的增高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大幅度地延长了,但大多是以带病存活期,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因此,医疗、护理、保健已成为当今老年人重要与迫切的需要。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竞争压力加大等,很少有子女能呆在家里照顾老年人,他们不得不依赖于社区医疗及家庭护理等为老年人服务。
老年护理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读后感
![老年护理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682e03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2.png)
老年护理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读后感随着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
下面是《老年护理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的读后感。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自2000年开始,60岁以上的老人数已达1.3亿,是全国人口数的10.4%,到2025年老年人口数将会超过3亿。
据世界人口组织统计,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绝对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籍老年人数约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四分之一。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居民生活水平不够富裕,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因此进入21世纪中国老龄化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一、我国老年护理学发展的现状(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随着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
强大的老年护理需求和专业护理人才的紧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显著不平衡的供求关系使老年护理专业在高校专业设置中应约而生。
专业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减轻众多独生子女的负担,另一方面又提供给老年人一个健康的多元化养老生活。
(二)社会需求大现如今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出生的子女现大多数已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面对现如今快速的生活节奏,生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传统单一的家庭子女养老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极为不现实。
独生子女既是这个时代的“挑梁柱”,又要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随着时代的进步,老年人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温饱。
因此,社会与家庭相结合的养老模式符合时代的特点,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社会的需求、人们对高质量老年护理的追求、各种老年福利性场所的建立催生了老年护理专业的产生。
(三)产业价值渐显现代社会不同以前传统社会,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老年护理产业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还可以组织多种多样适合老年人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老年人可以在晚年享受高层次、多元化的生活,缓解独生子女的压力,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我国老年护理学发展的前景(一)政府科学规划鉴于政府的能力有限,必须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入,形成政府主导、民间扶持的科学养老体系。
老年护理行业竞争分析报告
![老年护理行业竞争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895b28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f.png)
老年护理行业竞争分析报告竞争分析报告:老年护理行业一、行业概述老年护理行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养老、照护和健康管理服务的行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护理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目前,中国老年护理市场规模巨大,但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呈现出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竞争潜力。
二、竞争格局1. 市场主要参与者老年护理行业的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居家护理服务机构等。
其中,老年护理院和养老院是老年人住宿式护理服务的主要形式,居家护理服务机构则提供上门护理、照料等服务。
2. 竞争优势分析(1)品牌优势一些老年护理机构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他们通过多年的运营和服务经验,建立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服务质量由于老年护理服务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祉,因此服务质量成为衡量老年护理机构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
一些机构通过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赢得了老年人和家庭的信任和选择。
(3)资源优势老年护理机构的资源优势也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资源包括场地、设备、人员等。
一些老年护理机构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现代化的护理设施和专业团队,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三、竞争动态1. 行业整合随着老年护理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加剧,行业内的整合和兼并将趋于频繁。
一些大型老年护理机构会借助整合资源的方式,增强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
2. 创新服务模式为了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老年护理机构开始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业务拓展。
例如,引入互联网技术,提供在线护理课程和医疗咨询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3. 专业团队建设随着老年护理行业的发展,专业化的护理团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些老年护理机构将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供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四、挑战与机遇1. 挑战(1)人才短缺老年护理行业在招聘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面临较大困难,人才短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bc0e01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c.png)
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护理事业逐渐成为中国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护理事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一、护理事业的现状目前,中国护理事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首先,护理人员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已经达到100万人。
这一数字与十年前相比增长了近一倍,显示了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其次,护理服务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提供更加专业和高效的护理服务。
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高,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提升了自己的技能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
二、护理事业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护理事业将面临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的护理需求将大幅增加。
因此,护理事业将更加注重老年人护理的专业化和个性化,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2. 技术创新的推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护理事业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例如,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护士可以远程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及时的护理指导和支持。
3. 护理专业化的提升:未来,护理事业将更加注重专业化的发展。
护理人员将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扩大自己的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三、政府对护理事业的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护理事业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和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增加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和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护理工作。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护理机构的投入力度。
通过增加护理机构的建设和改善护理设施,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护理事业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老年养老、医疗、护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老年养老、医疗、护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66b94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9.png)
老年养老、医疗、护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为了能够尽可能减少老龄化社会对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必须对老年人群体进行研究,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进行管理。
本文针对老年人养老、老年人医疗以及老年人护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包括对发展现状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生存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行业;医疗护理;发展趋势前言近年来,我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建设产生了相当的的影响,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必须将如此迅速和严重的老龄化视作一种社会现象,并对其进行研究和解决,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探究,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1老年养老1.1老年养老的现状我国老年人养老主要有三种养老方式,分别是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居家养老。
首先,居家养老指的是由家庭及社区对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支持性服务的养老形式。
一般认为,居家养老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各项生活设施,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省家庭生活开支和养老开支,而且能够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其次,机构养老指的是老年养护机构的养老工作,包括老年公寓、敬老院、护理员以及日间照料中心,也就是老年人来到专门用于养老的场所进行养老,这其中,养老公寓是一种新型的养老场所,老年公寓是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
机构养老不但能够满足老年人生理和生活所需,保证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使患病者得到适当的医治以恢复和稳定健康状况,而且能够让老年人保持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建立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达到生物、心理、社会和精神的和谐和最佳功能状态。
老人在养老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或者心理问题,对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健康养老2024年养老事业的新发展
![健康养老2024年养老事业的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1f9645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c.png)
市场需求与供给矛盾
需求多样化
老年人群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多样 化,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 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
供给不足
目前养老机构的数量和服务质量 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在 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养 老服务供给更加不足。
价格偏高
部分养老机构收费较高,超出了 普通老年人的承受能力,导致市 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灵活的服务方式
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提供灵活的服务方式,如上门服务、日托
将养老服务与教育相结合,开展老年教育、技能培训等活动,提 高老年人的知识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养老服务与旅游融合
结合旅游资源,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丰富老年人的 精神文化生活。
THANKS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养老 事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 收优惠、土地供应等。
社会力量参与增多
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发展 ,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养 老机构。
法规标准逐步完善
国家相继颁布了《养老机构管理办法 》、《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等法规标准,规范了养老机构的运 营和服务。
01
通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紧密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医
疗和养老服务,包括疾病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等。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02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医保政策支持
03
完善医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
加强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
加大财政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 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中国老年人康复护理和养老概况及分析
![中国老年人康复护理和养老概况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a569a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5.png)
中国老年人康复护理和养老概况及分析摘要:康复护理学是在专业康复人员的指导和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达到躯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全面康复,而研究伤病者与伤残者身体、精神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的学科。
康复护理学护理的主要对象是残疾人,如伤残,急、慢性病、老年病所致的病残,以及先天性发育障碍和残疾。
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并使其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维持和强化、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中国老年人;康复护理;养老概况;前言: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
老化的速度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随年龄增长而老化。
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
老年人如果能对身体注意健康管理和得到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有最佳的适应状态,老年人就会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
一、我国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概况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以及死忙率等原因,我国已步入老龄化且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也老年人人口占世界的 20%。
更为严重的是到2050 年,老年人口将达 4.4 亿人,约占总人口的 30%,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以及健康意识的转变,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照顾、心理支持和临终关怀等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除残疾人外,老年人是康复护理领域中另一重要对象。
这些现象引起了人们在健康需求、老年医疗的关注和护理观念的改变。
老年康复护理巨大的需求和老年人特殊的疾病和心理状态,都增加了康复护理工作的难度。
老年康复护理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和心理支持等方面都可以起到改善老年人身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二、中国老年人康复护理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三位一体大卫生观即‚预防-医疗-康复‛的产生和出现,使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突出了医疗和护理的发展不协调,护理界的也非常重视和呼吁护理的进一步发展。
2024年的养老服务发展
![2024年的养老服务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f6c53c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f.png)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引进
章节副标题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现状
养老服务人才数量不足,缺口较大 养老服务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缺乏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发展受限,吸引力不足
养老服务人才需求分析
养老服务人才数量需求: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需要更多的养老服务人才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国际养老服务政策与实践
政策支持:政 府出台相关政 策,鼓励养老 服务产业发展
多元投资:吸 引社会资本投 入,形成多元 化的投资格局
人才培养:加 强养老服务人 才培训,提高 服务质量和水
平
创新模式:探 索适合国情的 养老服务模式, 满足多样化需
求
国际养老服务发展趋势与挑战
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推动养老服务智能化、个性化发展 养老服务模式多样化,社区养老成为重要趋势 养老服务行业面临人才短缺、服务质量不均等挑战
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 系基本形成
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养老服务设施不足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养老服务人才短缺
养老服务费用高昂
养老服务发展趋势
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
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
养老服务专业化程度提高
智慧养老成为发展新趋势
养老服务政策与法规
章节副标题
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流程, 提高服务效率,提升老年人满意 度。
养老服务质量评价与反馈
评价标准:服 务态度、专业 能力、设施设 备、安全卫生
等方面
评价方式:自 评、他评、第
三方评估等
反馈机制:建 立完善的反馈 渠道,及时收 集和处理服务 对象的意见和
中国老年人旅居康养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老年人旅居康养的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5e7029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14.png)
中国老年人旅居康养的现状及趋势1.引言中国老年人旅居康养的现状及趋势1. 引言1.1 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老年人旅居康养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青睐。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老年人旅居康养的现状及其未来的趋势。
在传统养老方式中,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在家中生活,或者选择居住在养老院等机构。
然而,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和人们对养老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关注旅居康养。
旅居康养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老年人的目光。
首先,旅居康养提供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老年人可以选择居住在养生度假村、疗养院或者专门的康养社区中,这些地方通常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景色优美,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和宜居的居住环境。
其次,旅居康养方式注重康养和疗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和生活护理服务。
这些服务包括健康体检、康复治疗、营养饮食指导等,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福祉。
此外,旅居康养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和娱乐项目,满足老年人的社交和精神需求。
老年人可以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户外健身运动等,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强社交联系,延缓衰老进程。
然而,尽管老年人旅居康养在中国的发展趋势良好,但目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旅居康养服务的供给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旅居康养成本较高,不是所有老年人都能负担得起。
此外,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也限制了该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老年人旅居康养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具有许多优势和吸引力,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和有意义的生活环境。
然而,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包括供给不足、高成本以及政策不完善等。
未来,我们应该加大对旅居康养的支持和投入,推动其发展,以满足老年人对美好晚年生活的渴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应该清晰明确,便于读者阅读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中国老年人旅居康养的现状及趋势为主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在本部分中,将对老年人旅居康养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
老年护理专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老年护理专业现状与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ebef4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7.png)
老年护理专业现状与前景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作为一门涉及到老年人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的交叉学科,老年护理专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就老年护理专业的现状与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一、老年护理专业现状老年护理专业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而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拥有众多老年护理专业的机构和课程,如护理学专业、老年保健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等,涵盖了包括护理基础理论、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社会心理学、老年家庭护理技巧等多方面内容。
在临床方面,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包括儿科护理、肿瘤护理、糖尿病护理、防痨护理、神经内科护理等多种护理科室。
现阶段,许多医院都设置了专门的老年病区,聘请专门的老年护理人员负责老年病人的照顾与护理。
同时,在养老机构、老年之家等场所中,也有许多专业的老年护理人员服务于老年人。
二、老年护理专业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老年护理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亿,其中“八五老人”(80岁及以上)人数将达到4000万人,需求极大;同时,老年护理专业涉及到生活中各个领域,需求广泛。
未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护理专业无疑会成为未来不可或缺的一个发展领域。
同时,老年护理专业也将向着细分化、精细化发展,包括康复护理、病理护理、心理护理等更为专业的领域。
未来十年,这些领域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十分广阔的。
在政策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于老年护理专业的关注不断加深,相关政策的出台也越来越多。
例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要推动医养结合、积极发展家庭护理,提升老年人护理服务能力。
这些政策的出台,也为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支持,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老年护理专业发展建议要想提升老年护理专业,不仅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也需要相关机构和个人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代中国老年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1本科2班袁汀摘要: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老龄人口大幅度增长后对健康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了人们在健康需求、老年医疗、护理观念上的转变。
我国现有的医疗机构、养老政策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对老年护理的挑战是严峻的,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从预防保健、护理教育、医疗保障和服务体系等方面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发展道路,使我国老年人老有所养,真正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得到和谐发展。
关键词:老年护理现状展望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人口老龄化也正席卷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注重人口数量到注重人口质量)的体现。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就我国老年护理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12.95亿,60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10.23%,65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6.96%。
预计2000~2025年,老年人口会占到总人口的19.3%。
2025~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5.2%。
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2亿,1970年达到3亿,2002年达到6亿多,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0%。
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数量将增加到世界总人口的21%。
中国甚至于全世界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的下降,患急慢性病的几率增加,就诊率、住院率因此上升。
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适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
老年人也常出现脑衰弱综合征、焦虑、忧郁症、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住宅综合征等心理和精神问题。
三、老年护理的现状3.1老年护理的概念3.1.1传统观念人们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大多数疾病对老年人的影响与对其他年龄组人群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然而,实践证明,对老年人群的护理有别于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护理。
这些因素包括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各种疾病症状在这类人群中的不同表现,以及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身体、心理的反应及所产生的后果等。
目前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老年人应付实际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因此老年护理有别于传统观念的老年病护理。
3.1.2新的观念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让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照顾者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非卧床者)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护理的需要,经由自我照顾而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则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康。
因此,老年护理应重视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
3.1.3没有统一的概念老年护理在德国没有统一的概念,其特点是尊重老年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个性,注重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身体三者合一,强调回归自然、贴近自然;对护理人员强调更多的是耐心与献身精神。
3.2国内外的老年护理机构发展史1870年荷兰成立了第一支家居护理组织,以后家居护理在荷兰各地相继建立起来。
德国的老年护理始于18世纪,1900年老年护理成为一种正式职业。
英国1859年开始地段访问护理,19世纪末创建教区护理和家庭护理,1967年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
日本1963年成立了老人养护院。
我国于1985年在天津成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88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所老年护理医院,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1997年在上海成立老人护理院,随后深圳、天津等地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
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养老院(老年福利院)439家。
根据医疗保险部门统计数据,2004年我市家庭病床共有2.1万,根据市民政局调查数据,上海市有95%的街道(镇)开展了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每月接受服务的老人有2.6万。
目前上海市的老年护理机构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4个方面。
3.3老龄化所带来的观念转变3.3.1传统老年歧视观的改变传统观念一直把老人看成是衰弱、无价值、贫困的社会边缘人群,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
这种负面、消极的老年歧视观也严重影响着医疗护理服务业,表现为治疗护理环境较差、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简陋、医护人员素质低,老年人受歧视、被忽视,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和应有的尊重,更谈不上优先权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1991年第46届联大提出了老年人“独立、照顾、自我实现、尊严”四大原则。
明确指出老年人的健康要在既符合人道又安全可靠的环境中得到保护和康复,老年人有权利对照顾的方式和生活质量作出自己的选择,老年人应当享有人道关怀、远离歧视,过着尊严、健康的生活。
老年歧视观念的积极、正向转变,强烈要求老年护理执业者改变对待老年人的态度:从歧视、忽视老年人,提供低质量的护理,转变为尊重、重视老年人,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老年护理,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3.2老年护理模式的转变针对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1990年WHO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
健康老龄化不仅体现为寿命跨度的延长,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
健康老龄化使老年护理的内涵发生了重大转变:护理对象从个体老年病人扩大到全体老年人,护理内容从老年疾病的临床护理扩大到全体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生活能力和预防保健,工作范围从医院扩展到了社会、社区和家庭。
护理模式由“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向了“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全人护理模式”。
传统医疗护理活动的目标在于诊断、治疗及治愈疾病。
病人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是护理活动成效的评判标准。
现代老年护理的目标是:延缓衰老及恶化,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支持濒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适及尊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已经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作为老年护理的最终和最高目标,同时也作为老年护理活动效果评价的一个有效判断标准。
3.3.3对健康需求、老年护理需求的改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人们不仅希望寿命延长,更希望生命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就随之上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有更多患慢性病的机会。
据有关调查显示,79.1%的老年人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病。
如: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高血压、听力障碍、慢性支气管炎、气喘等。
衰老及疾病使老年患者大部分或全部失去自我照顾能力,据有关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80%~90%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日常活动障碍,对护理的需求增加。
许多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
而不仅仅是治疗,对慢性患者来说更是如此。
老年人照顾需要连续性(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理疗、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选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起居协助中心、日间照护中心、老人院、宁养院等)。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家庭作为基本照顾者的能力可能因独生子女政策而降低,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加。
3.3.4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护理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老年人问题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现象。
老年人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如何全方位地护理老年人,提高其生活质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对护理是一个挑战。
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下降,同时面临退休、丧偶、慢性病折磨、身体功能下降、经济状况改变等人生大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使得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更为复杂。
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护理也是一个挑战。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发病率高、慢性病多;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医疗需求高、住院花费多。
因此,长寿之后如何促进其保持良好的健康功能是今后面临的重大挑战。
临终关怀是护理老年人安详、尊严、无憾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站。
我国的经济状况、传统的文化思想及医务人员长期形成的道德价值观与发展临终关怀有着强烈的冲击。
护理人员不可避免面临伦理的挑战:尊重生命;关注护理而非治疗;注重生命质量;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协助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去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
3.4老年护理各方面的保障3.4.1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有关政策上海在1998年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以法制的形式规范养老结构的运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努力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模式。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通知。
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支持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业务;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开发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
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类寿命最长的地区,也是人口老化现象发生最早的地区。
在北欧,瑞典人平均寿命已达80岁以上,位于该地区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政府和卫生行政机构非常重视老年护理服务,不仅投入相当数目的经费,还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网络。
如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健康护理管理委员会。
3.4.2老年人医疗护理需要的获得根据老龄委的老年人口数据,2004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人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人口有17.5万人。
根据复旦大学护理学院2001年对徐汇区3个居委会65岁以上老人的入户调查,有20%左右老人需要不同程度护理。
以此推算,上海65岁以上老人中有40万左右需要老年护理服务。
然而,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当前老年护理医院卫生机构的设置、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免出现医疗服务的不平衡。
虽然城市退休老人有养老金、医疗保险保障,医保政策又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入住养老机构,门诊就医不呈现突出问题。
但是病员疾病因素及功能减退、加上家庭照护能力的削弱,则需长期住院获得医疗和护理,就会受到经济限制而带来住院困难,有的则产生住院依赖,从而发生住院时间延长或将“养老”并入“医老”现象,病情稳定后不愿转向缺乏医保、医疗护理力量的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的养老造成床位的周转受滞,使本来有限的老年护理机构失去最有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