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17秋[0020]《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A卷,闭卷)与参考答案

大学《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A卷,闭卷)与参考答案

大学《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A卷,闭卷)与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所谓写作活动中的“三环互动”是指前写作、“显”写作和()。

2.写作活动对写作主体的要求包括思想理论要求、知识结构要求、思维能力要求、表达能力要求和()要求。

3.想象的方式可划分为象形想象、象征想象、类比想象和()、合成想象五个类别。

4.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环境。

5.一般来说,叙述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六大要素。

6.文章体式是被遵从或恪守的文章类型,是文章的体制、()和格式这三方面总体要求的概括。

7. (),即十四行诗,是流传于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由两节四行,两节三行组成。

8.写作客体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和历史性的属性。

9.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通常包括()、构思、表达和修改等环节。

10. ()将写作客体分为“三个世界”:即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对象化的精神产品、对象化的作者自身。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面不属于写作活动特点的是()A.人文性B.综合性C.个体性D.群体性2.写作活动质量的高低乃至成败,归根到底是由写作主体的()所决定的。

A.思维B.表达能力C. 表达技巧D.思维和表达能力3.“人禀七情,应斯万物,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出自于()的《文心雕龙》。

A.司空图B.李渔C.刘勰D.司马迁4.在写作活动中,写作者所面对的世界(对象)可以统称为()。

A.主体B.客体C.受体D.载体5.从存在形态的的角度划分,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客体。

A.形象和抽象B.实在和虚拟C.自然和社会D.物质和精神6.写作主体从所获取的材料中,经过分析研究、加工提炼,筛选后写入文章,构成文章的整体内容的材料,叫做()A.素材B.体裁C.题材D.材料。

7.求知受益心理、猎奇探秘心理、平等对话心理、介入互动心理是()的心理特征。

A.主体B.客体C.受体D.载体8.据考证,我国最早提出散文这个概念的罗大经是( )。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第一次1、论文写作中,对资料工作的要求首先是C:广泛搜集2、文学评论要求评论者研究评论对象,研究作家作品,这就是C:知人论世3、短论要求问题抓得准,这就是它的A:针对性的特点4、以具有新闻意义的典型人物的言行、事迹…思想作为报道中心的通讯,称之为B:人物通讯5、意义段,逻辑段,是指文章的(D:层次)6、读后感写作的基本任务是D:剖文析理7、形式上以空两格分行的段落,是(C:自然段)8、主题在文章中的地位是(B:文章灵魂)9、行文中前后照应指(C:远近照应)。

10、材料生动的特点是(A:具体形象)。

第二次1、《孔乙己》的作者是鲁迅2、《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3、《唐山大地震》的作者是钱刚4、《中国姑娘》的作者是鲁光5、《包身工》的作者是夏衍6、《谢谢》的作者张晓风7、《波可小姐》的作者星新一8、《致橡树》的作者舒婷9、《再忆萧珊》的作者巴金10《大学时代读的书》的作者林非第三次1 写作的特殊规律,是指在写作活动中的某个因素、某个方面的特定范围之内起作用的具体规律。

V2 描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简要描写和详细描写的两种。

前者通常称为"工笔”,后者通常称为"白猫”。

X3 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经。

V4 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

V5 第三人称叙述,我们称为主观叙述。

X6 在文学写作中,其文本思想往往被称作主题。

V7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中推论出个别事理的一种论证结构方式。

V8 常见的照应方式主要有:首尾照应、照应标题和行文中的前后照应。

V9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而不是由若干层次组成的。

X10 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

V第四次一、阅读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材料的标题与主题的关系。

2、在下列材料中找出主题句。

3、本段文章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职业和事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

西南大学17秋0020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17秋0020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1、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对象,称为()1.A. 材料2. B. 资料3.题材4.素材2、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或书本文章提供的具体事实属于()1.历史性材料2.现实性材料3.事实性材料4.观念性材料3、材料生动的特点是:()1.具有形象性2.具有典型性3.具有真实性4.具有代表性4、主题的提炼强调作者的作用,主要指()1.主题的客观性2.主题的主观性3.主题的集中性4.主题的时代性5、主题集中强调的是()1.主题要简明2.主题要鲜明 3. 主题要正确 4.主题要深刻6、“意义段”、“逻辑段”指的是文章的( ) 1.谋篇 2. 布局 3.层次4.段落7、“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1. 马克思2. 恩格斯3. 鲁迅4.高尔基8、有位诗人作诗后,“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

’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

”这位诗人是() 1. 苏轼 2. 白居易3. 李白4.杜甫9、调整结构,强调的是( ) 1. 言之有物 2.言之有理3.言之有序4.言之有味10、草稿写出后,放置一段时间,这种修改方式是()1.比较法2.求助法3.冷却法4.诵读法11、《幸福》这一作文命题,提供了文章的()1.内容重点2.主要线索3.取材范围4.具体材料12、“问不倒”?“问不恼”是一篇()1.事件通讯2.人物通讯3.工作通讯4.概貌通讯13、通讯在叙述真人真事的过程中,要善于形象化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活动,描写生动的场景,渲染气氛。

这体现了通讯的()<br< span=""></br<>1.新闻性2.评论性3.文学性4.真实性14、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对象,称为()1.素材2.题材3.资料4.材料15、阅读是获取()的主要途径1.直接材料2.间接材料3.正面材料4.反面材料16、文章的主题是()1.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表达的中心思想2.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表达的所有思想3.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主要问题4.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所有问题17、下列标题中,暗示主题的是()1.《乡村记事》2.《我的老师》3.《十五元宵节》4.《松树的风格》18、文章的结构实际上是作者的()1.认识2.线索3.思维4.思路19、一个段落一般只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但也有个别段落其内容涉及前后两段,这种段落属于()<br< span=""></br<>1.自然段2.层次段3.过渡段4.照应段20、鲁迅的《药》以什么为贯穿全文的线索()1.单线2.复线3.人物4.事件21、“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提出这一观点的是()1.列宁2.毛泽东3.高尔基4.郭沫若22、“彩霞映照的场上格外通红。

基础写作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教程》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一、填空题:写作主体、细描、分叙、嗅觉、素材二、选择题:D C B D D三、简答题:每提到下面内容中一项给1分,叙述流畅2分。

需要写出美文、絮语散文、小品散文等名称,应该提到周作人、鲁迅、朱自清等作家。

四、操作题主要从内容、结构、语言、卷面四个方面来评价一类(24-30)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立意新.开掘深,文情并茂,叙议结合。

二类(16-24)有一定见解,有理有据。

三类(0-15)直接沿用他人观点,简单片面,综合概括不出与材料相洽的观点。

作业2一、填空题:构思、表达、感受、形象、主题二、选择题B A A A B三、简答题论点要正确、鲜明,力求深刻,有现实意义。

论据要真实、充分、典型。

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

四、操作题主要从内容、结构、语言、卷面四个方面来评价,描写是否恰当,能否运用描写的方法等作业3一、填空题1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2 社会现象3文艺评论4学术问题二、简答题1、主要环节包括采撷、积累、回忆、体验、想象、整合;立意、选材、构思、赋形、表达、修改、反馈、吸收等。

2、社会短评的特点:评论对象具体明确、紧跟时代步伐,追踪社会进程、据事论理,短小精悍。

学术短评的特点:专业性、针对性三、操作题主要从内容、结构、语言、卷面四个方面来评价一类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立意新.开掘深,文情并茂,叙议结合。

二类有一定见解,有理有据。

三类直接沿用他人观点,简单片面,综合概括不出与材料相洽的观点。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1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达方式的是 ( )A 、叙述B 、描写C 、说明D 、修辞2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写作活动的特点的是 ( )A 、人文性B 、计划性C 、综合性D 、实践性3、文章体式的特点不包括 ( )A 、规范性B 、流变性C 、综合性D 、实践性4 、 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不包括 ( )A 、年龄与阅历B 、情感与情绪C 、责任与道义D 、素质与人格5、写作活动中的“三环活动”不包括 ( )A 、前写作B 、写作C 、后写作D 、反思得分 二、 多项选择: (下列各题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请选择,多 评卷人 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散文的类型包括 ( )A 、叙事散文B 言情散文C 、明理散文D 、描写散文2、散文的特征包括 ( )A 、自我的定真性B 、取材的真实性C 、对象的广泛性D 、表达的自由性3、评论文可分为 ( )A 社会评论B 文艺评论C 学术评论D 思想评论4、表达方式包括 ( )A 叙述B 描写C 说明D 议论5 写作活动的特点有 ( )A 人文性B 综合性C 个体性D 创造性三、 填空题 (本大题每空 1 分, 共 15 分)1. 受体的心理特征包括:求知受益心理、 、 ____________ 、得分评卷人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得分 评卷人___________ 。

2.文章修辞大致分为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3.观察的类别有:实用观察、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4.调查研究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基础写作》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参考答案

第一章写作、写作学、写作课一、问答题:1.什么是写作?一般来讲,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阐明事理的活动。

说通俗一点,写作就是写文章。

写作时,作者借助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思想——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固定化、外物化、形式化,形成一种有物有序的东西——文章。

2.谈谈写作的社会性的表现。

(1)、写作因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也可以说写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殷周以前,没有文字的洪荒时代,人们‚口耳相传‛、‚声气相求‛、‚结绳明。

(2)、社会生活激发了作者的写作欲望。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是说人有七情六欲,都是因外物的变化而感发。

人在社会生活中因外物的感触,因遭逢际遇的困扰,心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怀,才有强烈的写作欲望。

如果没有社会生活,作者无感无会生活与写作活动,一个催生,一个反映,互为因果,两不分离。

(3)、社会生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写作材料取自于社会生活,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没有社会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毛泽东早在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

列宁也说:‚我们的感觉、我们的不可能写出文章。

(4)、社会生活影响作者的写作思想。

写作的主体都生活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社会生活、时代精神直接影响作者的写作思想。

此时代此环境的作家在选材、立意、写作形式,运用的写作方法等方面与彼时代、彼环境的作家都不同。

有人曾给老舍说,让他与山西的赵树理换一下,老舍说,那我就完了。

(5)、社会生活影响读者的品评意向,从而间接影响作者的写作。

读者是写作的受体。

他们的世界观、文章观、审美情趣、阅读倾向都受其所处的社会生活在这里,读者的意见是基于现阶段人们对文章与文学的不同观念并反馈给作者的,尽管作者作了解释,也说明他对读者的意见有所关注。

(6)、社会生活能帮助作者克服主观偏见。

列夫〃托尔斯泰在开始写作《安娜〃卡列尼娜》时,曾把安娜构思成一个坏女人,但是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受到现实生活的启迪,他断然改变了最初的构想,把安娜描绘成一个正面的带有复杂性格的上层俄罗斯妇女形象,充分体现了生活(7)、社会生活可以启发作者获得写作技巧。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0020)《基础写作》大作业A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0020)《基础写作》大作业A
2、老兵的话讲完后,为何“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10分)
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反思,思考战争的罪恶,被战争的罪恶所震撼,深深感到战争带来的可怕灾难 这样结尾含蓄、发人深省。
3、请根据文章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80分)
文章略
(二)、
存在的理由
林清玄
每到一个地方,我总会捡一些当地的石头回来作纪念,有些朋友无法理解,会问我:“石头究竟有什么价值呢?”
甚至连每个人都有存在的理由吧!有些为爱存在,有些为学习存在,有些为生命的美好而存在。
只有一个人确定了自我存在的理由,才可能成为更自信、更深情、更温柔的人。
问题:
1、为什么人需要寻找存在的理由?(10分)
2、如何理解“石头并没有真正的价值,它是一个地方最好的纪念”?(10分)
3、请根据文章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80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选》,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版
问题:
1、请问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10分)
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用叙述背景、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它想象丰富,内容情节跌宕起伏,也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基础写作》习题与答案

《基础写作》习题与答案

《基础写作》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写作: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信息的过程。

2. 主题句:一篇文章中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通常出现在段落开头。

3. 逻辑连贯性:文章段落之间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文章结构清晰有序。

4. 描述: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人物或场景,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作者的描写。

5. 议论文:通过提出观点、论证论据和反驳对方观点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的文章。

二、填空题:1. 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主题、材料、结构2. 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重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

答案:形式与内容3. 为了使文章的逻辑连贯,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连接词。

答案:并列连词、转折连词、递进连词4. 在写作中,应该注意避免使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模糊词语。

答案:模棱两可的词语、歧义词语5. 为了提高写作的质量,可以多进行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练习。

答案:模仿写作、创新写作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写作的基本要素?A. 主题B. 材料C. 结构D. 图片答案:D2. 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哪个方面?A.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B. 形式与内容的分离C. 形式与内容的矛盾D. 形式与内容的无关性答案:A3. 为了使文章的逻辑连贯,可以使用以下哪种连接词?A. 并列连词B. 转折连词C. 递进连词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在写作中,应该注意避免使用以下哪种词语?A. 模棱两可的词语B. 歧义词语C. 具体明确的词语D. 生动形象的词语答案:BA. 模仿写作B. 创新写作C. 机械写作D. 随意写作答案:A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写作的基本要素?A. 主题句B. 逻辑连贯性C. 描述能力D. 语法正确性答案:D2. 为了使文章的逻辑连贯,可以使用以下哪些连接词?A. 并列连词B. 转折连词C. 递进连词D. 因果关系连词答案:A、B、C、D3. 在写作中,应该注意避免使用以下哪些词语?A. 模棱两可的词语B. 歧义词语C. 具体明确的词语D. 生动形象的词语答案:A、BA. 模仿写作B. 创新写作C. 机械写作D. 随意写作答案:A、B5. 下列哪个选项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A. 引言-论点-论据-结论B. 引言-论据-论点-结论C. 论点-引言-论据-结论D. 论据-引言-论点-结论答案:A五、判断题:1. 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材料和结构。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参考答案之一一1、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

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见教材P4.5)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

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

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

你得思考写什么,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

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

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

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

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

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

基础写作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参考答案基础写作参考答案写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

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都需要掌握基础写作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基础写作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主题应该与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相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比如,如果你对环保问题感兴趣,可以选择“如何保护环境”作为主题。

二、明确写作目的写作目的是指写作的意图和目标。

在写作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是要告诉读者一些知识,还是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只有明确了写作目的,才能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

三、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一个好的文章应该有清晰的结构。

可以采用“引言-论述-总结”的结构,或者根据主题选择其他合适的结构。

在引言部分,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一个有趣的事实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论述部分,可以分段论述不同的观点或者提供相关的事实和证据。

在总结部分,可以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四、注意语言表达语言是写作的基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免让读者产生困惑。

同时,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以确保文章的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五、丰富文章内容一个好的文章应该有丰富的内容。

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事实、数据、案例和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来丰富文章内容。

同时,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给出一些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以增加文章的深度。

六、注意文章的逻辑性一个好的文章应该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连接,以确保文章的逻辑性。

可以使用一些过渡词或短语,如“首先”、“其次”、“然而”等,来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七、反复修改和润色写作是一个反复修改和润色的过程。

在写完文章之后,要仔细检查文章的逻辑性、语言表达和内容的准确性。

可以请他人帮助修改和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总之,基础写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基础写作》期末作业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期末作业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期末作业参考答案《基础写作》第七章结构一、问答题:1、文章结构的原则是什么?文章结构的原则有四点:(1)、文章的篇章结构要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2)、文章的篇章结构必须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3)、文章的篇章结构要体现不同文体的特点;(4)、文章的篇章结构要求自身做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2、谈谈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思路是思想运行的路线。

思路是结构的内在依据。

思路的起始、结尾以及曲伸流转便是文章的结构形式。

思路清晰,结构才清晰条理。

因为想得清楚,才写得清楚。

而结构是思路的物化形式,是思路在文章形式上的具体体现。

结构可以检验并促进思路的清晰条理。

因此,安排文章的结构,深思熟虑,理清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3、谈谈层次与段落的区别。

①划分的依据不同:层次划分的依据是内容;段落的划分依据是表达。

②两者在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层次是仅次于篇的结构单位;段落是文章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③两者的大小不同:一般层次大于段落。

在一些短小文章中,比如语文课本上选的文章,层次等于段落,这时的层次相当于一个“意义段”。

④两者的外部征象不同:段落有“换行”另起,开头空两字的明显标志;而层次没有。

层次的划分必须经过阅读,根据内容的次序来划分。

4、安排文章的层次应注意什么?其一,应根据不同文体的实际情况来安排。

常见的安排层次的方法如下:①记叙文,主要按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来安排。

A 按照时间顺序安排; B 按照空间顺序安排;C 按照时空交错的方式安排;D 按照认识发展或者感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

②议论文,大多按照问题的性质和事物的几个不同侧面来安排。

A 总分式;B 平列式;C 递进式。

③说明文主要按照被说明的事物的实际情况结构文章。

其二,层次安排的次序,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不得随意措置或颠倒,以免整体松动、脱节。

比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以性质不同的三个材料安排的三个层次就是按照战士的职责与义务安排的,不能随便调换。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基础写作作业1答案1、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有丰富而且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的体验或认识。

它包括文本的材料和思想两方面的因素。

文本的材料,材料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材料是泛指已被作者关注并意识到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收集积累以被选用的一切原始材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和数字形态的等等。

狭义的材料,则是专指经过作者的选择,已被或将被写进文本中的事实、理论和各种数据。

文本的思想,是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性的意旨或倾向。

它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代表着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决定阅读的效果,在写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2、在写作之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

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表述的光辉思想,是化了40年的心血,研读了1500多种书籍,做了大量的笔记,在详尽地占有了广博的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在一般的文本写作中,思想和材料往往同时出现,因此,文本思想的确立和材料的支撑是融为一体的。

在文学创作中,文本思想隐含与材料之中而不直接说出,因此对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成为引导读者体验、理解、和接受文本思想的唯一途径。

3、狭义的材料选择的基本要求是材料要有典型性。

要使材料具有典型性,需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

在选择的符合思想表达要求的同类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能够以一当十,在同类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材料要最有启迪效果。

所选的材料,,不只是被动地或简单的完成或印证或体现作者思想表达的任务,而且能够举一反三,积极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甚至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3)材料要有可读性。

材料的可读性主要指由材料的鲜活生动所产生的使读者“一见钟情”的吸引。

4、提炼文本思想有以下几条基本途径:(1)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

西电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

西电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

西电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一、词汇与语法1. The new policy will come into _______ next month.A. effectB. affectC. effortD. defect答案:A2. Despite his wealth, he lived a very _______ life.A. simpleB. complicatedC. complexD. difficult答案:A3. The company has _______ a new marketing strategy to increase sales.A. launchedB. landedC. foundedD. reached答案:A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In recent years, the popularity of e-books has grownsignificantly. Many people argue that e-books are more conven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han traditional paper books. However, some still prefer the tactile experience of reading a physical book. The debate between e-books and paper books is ongoing, with each side presenting valid arguments.Question 1: 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passage?A. The rise of e-booksB. Environmental concernsC. The preference for physical booksD. The debate between e-books and paper books答案:DQuestion 2: What is one argument in favor of e-book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A. They are more convenientB. They are less expensiveC. They are more durableD. They are more popular答案:A三、写作Write an essay on the topic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Education".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300 words.参考答案: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EducationIn the 21st century,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and its influence on education isundeniable.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smartphones, and various educational software ha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we learn and teach.Firstly, technology has made education more accessible. With online courses and virtual classrooms, students can now learn from the comfort of their homes, regardless of their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is has opened up opportunities for those who may not have had access to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past.Secondly, technology has enhanced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and educational apps make learning more engaging and fun for students. Teachers can also use data analytics to track student progress and tailor their teaching methods to meet individual needs.However,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lso presents challenges. There is a risk of students becoming overly reliant on technology, neglecting 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learning methods such as reading and writing by hand. Additionally, not all students have equal access to technology, which can exacerbate existing inequalities in education.In conclusion, while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benefits to education, it is crucial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methods of learning. Educators must ensure that technology is used as a tool to enhance learning, rather than replacing the fundamental skills thatform the basis of education.注意:以上内容为示例性质,实际写作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题以及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题以及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题以及参考答案重庆电大巫山分校余德保一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1.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

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经。

()2.写作的特殊规律,是指在写作活动中的某个因素、某个方面的特定范围之内起作用的具体规律。

()3.一篇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而不是由若干层次组成的。

()4.文本思想既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总体性的、基本的意旨或倾向。

()5.照应,是指前后内容上的彼此配合、关照和呼应。

如果说过体现的是上下文之间的直接联系,那么照应体现的则是前后文之间的间接联系。

()6.语言具体简单性和一性的思维与交际功能。

()7.第三人称叙述,我们称为主观叙述。

()8.抒情和学术论文是析理性文体的两种基本类型。

()9.评论和学术论文是析理性文体的两种基本类型。

()10.演绎是从一般原理中推论出个别事理的一种论证结构方式。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从写作的一般属性看,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写作者在运用说明方式进行写作时,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请简要解释。

3.简要说明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

三、分析论述题(16分)分析并说明新闻写作、理论文章写作、实用文体写作在材料选择中的主要不同之处。

四、文章写作题(50分)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每年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此节日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有关吃火鸡的习俗有这么一说:1620年冬,102位不愿忍受英国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五月红花”号船历尽艰辛,来到北美大陆,在普利茅斯住了下来。

当时正值严阵以待冬,又逢粮荒,这群新移民陆续有人饿死或病死。

正当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群火鸡,他们赶快举起猎枪。

火鸡肉救命之恩,他们就在每年的那一天通过吃火鸡来感谢上帝。

救他们的火鸡竟然成了他们的美味佳肴!有人开玩笑地说,这是美国人恩将仇报。

基础写作答案

基础写作答案

【多选题】广义材料的选择要求包括()。

A.应当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B.应当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C.应当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D.应当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材料【答案】ABC【多选题】文本构成的几个方面有()。

A.“言之有物”B.“言之有序”C.“言之有理”D.“言之有文”【答案】ABD【多选题】文本思想提炼应达到的要求有()。

A.文本思想要真实B.文本思想要深刻C.文本思想要新颖D.文本思想要动人【答案】ABC【多选题】狭义的材料选择中,什么样的材料可以称之为典型材料?()A.材料要最具代表性B.材料要最有说服力C.材料要具有可读性D.材料要最有精神启迪效果【答案】ABD【多选题】说明技法包括()。

A.定义说明B.诠释说明C.分类说明D.类比说明【答案】ABC【多选题】描写技法包括()。

A.烘托法B.白描法C.对比法D.错综法【答案】ABD【多选题】抒情的表现方式有()。

A.直接抒情B.间接抒情C.体验抒情D.象征抒情【答案】AB【多选题】论证的表现角度有()。

A.立论B.申论C.驳论D.讨论【答案】AC【多选题】在议论中,对论点的要求有()。

A.正确B.深刻C.鲜明D.新颖【答案】ABCD【多选题】说明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有()。

A.说明的科学性B.说明的条理性C.说明的逻辑性D.语言准确,简洁明了【答案】ABD【多选题】描写的表现类型有()。

A.人物描写B.事件描写C.景物描写D.场面描写【答案】ACD【多选题】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包括()。

A.声韵美与辞藻美B.感性美育理性美C.朴素美与华丽美D.自然美与修饰美【答案】ABC【多选题】散文的主要特点是()。

A.选材自由,题材广阔B.手法灵活,形式多变C.结构独特,形散神聚D.文笔优美,个性鲜明【答案】ABCD【多选题】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包括()。

A.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B.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性C.表现人生哲思的深刻性D.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答案】ABD【多选题】结构的艺术手法包括()。

0020基础写作(西南大学作业)

0020基础写作(西南大学作业)

第一次作业1:[填空题]写作提纲一般有和两种。

参考答案:纲领式细目式2:[填空题]记叙文体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结构形式,一般为或。

参考答案:时间结构空间结构3:[填空题]议论文体以说理为主,其结构形式,一般是,,的逻辑结构。

参考答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填空题]结构的基本类型分:,,,,,。

参考答案: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时空交织结构心理结构逻辑结构综合型结构5:[填空题]过渡的形式有三种:,,。

参考答案:用关联词或转折词过渡用句子过渡用段落过渡6:[填空题]照应的方法有三种:,,。

参考答案:开头和结尾照应内容和标题照应行文中相互照应7:[填空题]理清思路包括以下步骤:,,,,。

参考答案:讲求顺序区分主次注意逻辑理清线索编列提纲8:[填空题]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与参考答案:组织构造9:[填空题]制作标题的要求主要是、、参考答案:确切简洁醒目10:[填空题]消息的两行式标题分别是:和参考答案:引正式主副式11:[填空题]审题的主要任务是:,,,。

参考答案:能表现主题的材料真实准确的材料典型精粹的材料新颖生动的材料12:[填空题]选择材料要遵循四条原则:,,,参考答案:直接材料间接材料13:[填空题]材料从来源的角度,可分为和参考答案:能表现主题的材料真实准确的材料典型精粹的材料新颖生动的材料14:[填空题]材料对于写作的意义:,,参考答案:材料是写作的基础材料是主题的支柱材料是文章的血肉15:[填空题]文章是作者、、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参考答案:材料是写作的基础材料是主题的支柱材料是文章的血肉16:[填空题]文章应具有"劝善惩恶”的;长知识、广见闻的;移人情、育操守的参考答案:教育作用认识作用美感作用17:[填空题]写作素养是指作者在写作活动中应具备的先天和后天的和。

参考答案:质能修养18:[填空题]在由"意”到"文”的转化中,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参考答案:选材、剪裁、定体、谋篇、选技、用笔(遣词造句)19:[填空题]在由"物”到"意”的转化中,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参考答案:根本规律20:[填空题]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律,是写作的参考答案:根本规律第二次作业1:[单选题]最基本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是()A:引证法B:例证法C:对比法D:比喻法参考答案:B根本规律2:[多选题]分段要注意()A:段意的单一B:内容的完整C:方式的多样D:长短的适度参考答案:ABD根本规律3:[多选题]议论主要有两类()A:正论B:言论C:立论D:驳论参考答案:CD根本规律4:[单选题]最基本的叙述是()A:顺叙B:倒叙C:插叙D:补叙参考答案:A根本规律5:[单选题]形式上以空两格分行的段落,是()A:单义段B:过渡段C:自然段D:照应段参考答案:C根本规律6:[多选题]叙述的人称主要有()A:第一人称B:第二人称C:第三人称D:"我"字叙述参考答案:AC根本规律7:[多选题]对前面事件进行补充交代,叫做()A:分叙B:平叙C:补叙D:追叙参考答案:CD根本规律8:[多选题]常见的照应有()A:首尾照应B:题文照应C:行文中互相照应D:抒情与议论照应参考答案:ABCD根本规律9:[单选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A:直接抒情B:依附于事C:依附于理D:依附于景参考答案:B根本规律10:[单选题]意义段,逻辑段,是指文章的()A:段落B:布局C:构成D:层次参考答案:D根本规律11:[填空题]通讯不但要有事实的具体性,还要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对象,称为()1. A. 材料2. B. 资料3.题材4.素材2、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或书本文章提供的具体事实属于()1.历史性材料2.现实性材料3.事实性材料4.观念性材料3、材料生动的特点是:()1.具有形象性2.具有典型性3.具有真实性4.具有代表性4、主题的提炼强调作者的作用,主要指()1.主题的客观性2.主题的主观性3.主题的集中性4.主题的时代性5、主题集中强调的是()1.主题要简明2.主题要鲜明3.主题要正确4.主题要深刻6、“意义段”、“逻辑段”指的是文章的()1.谋篇2.布局3.层次4.段落7、“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提出这一观点的是()1.马克思2.恩格斯3.鲁迅4.高尔基8、有位诗人作诗后,“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

’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

”这位诗人是()1.苏轼2.白居易3.李白4.杜甫9、调整结构,强调的是()1.言之有物2.言之有理3.言之有序4.言之有味10、草稿写出后,放置一段时间,这种修改方式是()1.比较法2.求助法3.冷却法4.诵读法11、《幸福》这一作文命题,提供了文章的()1.内容重点2.主要线索3.取材范围4.具体材料12、“问不倒”?“问不恼”是一篇()1.事件通讯2.人物通讯3.工作通讯4.概貌通讯13、通讯在叙述真人真事的过程中,要善于形象化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活动,描写生动的场景,渲染气氛。

这体现了通讯的()<br< span=""></br<>1.新闻性2.评论性3.文学性4.真实性14、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对象,称为()1.素材2.题材3.资料4.材料15、阅读是获取()的主要途径1.直接材料2.间接材料3.正面材料4.反面材料16、文章的主题是()1.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表达的中心思想2.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表达的所有思想3.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主要问题4.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所有问题17、下列标题中,暗示主题的是()1.《乡村记事》2.《我的老师》3.《十五元宵节》4.《松树的风格》18、文章的结构实际上是作者的()1.认识2.线索3.思维4.思路19、一个段落一般只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但也有个别段落其内容涉及前后两段,这种段落属于()<br< span=""></br<>1.自然段2.层次段3.过渡段4.照应段20、鲁迅的《药》以什么为贯穿全文的线索()1.单线2.复线3.人物4.事件21、“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提出这一观点的是()1.列宁2.毛泽东3.高尔基4.郭沫若22、“彩霞映照的场上格外通红。

”这句话中只可以删去的词语是()1.彩霞2.映照3.场上4.格外23、文章修改的顺序是()1.语言、材料、结构、主题2.主题、材料、语言、结构3.主题、材料、结构、语言4.结构、主题、材料、语言24、从文章的社会功能看,通讯偏重于()1.新闻价值2.审美价值3.实用价值4.历史价值25、《“我们的飞船回来了”——“神舟”三号飞船返回指控现场速写》以()为主要内容<br< span=""></br<>1. C. 人物2. D. 事件3. E. 经验4. F. 概貌判断题26、论据是建立论点的理由和依据,但并不是论证的基础。

1. A.√2. B.×27、抒情这种方式在议论性和说明性文体中有时也会用到。

1. A.√2. B.×28、小说可以有诗体小说,也可以有散文体小说。

1. A.√2. B.×29、驳论一般是开门见山地摆出敌论,然后进行批驳。

1. A.√2. B.×30、意境是评价散文作品优劣、好坏的唯一审美标准。

1. A.√2. B.×31、一篇文章不能杂以几种结构类型。

1. A.√2. B.×32、主题未形成时,主题对材料起决定性作用。

1. A.√2. B.×33、文学论文定题要从社会需要出发。

1. A.√2. B.×34、特写借鉴了电影特写镜头的表现技法。

1. A.√2. B.×35、中心的确立总是受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极大影响。

1. A.√2. B.×36、主题的提炼只需注意主题的主观性。

1. A.√2. B.×37、主题在议论文中往往被叫做中心论点。

1. A.√2. B.×38、“能读千赋则善赋”,这句话说明了写作要以阅读为基础。

1. A.√2. B.×39、选材主要看材料是否新颖,如果特别新奇,不能表达主题也没有关系。

1. A.√2. B.×40、文章修改不需要修改标题。

1. A.√2. B.×41、修改首先从大局出发,然后再看细节的语言。

1. A.√2. B.×42、题材是在丰富的素材基础上形成和确定的。

1. A.√2. B.×43、警句、格言、谚语等属于事实材料。

1. A.√2. B.×44、“横看成岭侧成峰”讲的是观察方位的转移所得到的印象。

1. A.√2. B.×45、主题即文章中的主要问题。

1. A.√2. B.×46、中心思想、中心论点,是主题的不同称谓。

1. A.√2. B.×47、标题必须是对主题的概括。

1. A.√2. B.×48、结构是思路的外化,思路是结构的内隐。

1. A.√2. B.×49、完整性是文章结构的基本要求。

1. A.√2. B.×50、《孔乙己》是以人物孔乙己为线索。

1. A.√2. B.×51、文章修改,首先要从整体出发,全局着眼。

1. A.√2. B.×52、求助法,就是必须完全听取别人的意见。

1. A.√2. B.×53、文章修改也有越改越糟的情况。

1. A.√2. B.×54、创造意境,是一切优秀散文的最高美学追求。

1. A.√2. B.×55、抓住动情点是意境创造的关键。

1. A.√2. B.×56、长篇小说一般除了表现一个主题之外,不能表现次要主题或副主题。

1. A.√2. B.×57、诗歌的展开式结构就是展开情节的结构。

1. A.√2. B.×58、语言靠优美感人,不是靠朴实感人。

1. A.√2. B.×59、微型小说有简洁美、单纯美、奇崛美的美学特征。

1. A.√2. B.×主观题60、作文题:按题干要求选作。

一、小作文“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巴金《海上日出》上文是巴金在海上看日出的情景。

很多人一生应该是在不同的地方看过不同的日出。

请在下面三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字数200字左右。

1.请选择一次你看日出的经历,写一段客观的景物描写,讲述日出的景色。

2.请选择一次你看日出的经历,写一段心理描写,讲述你看日出的心理感受。

3.简要分析巴金《海上日出》的景物描写。

二、大作文(两题任选一题,内容要求原创)1、请以“岁月”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材自选,体裁不限。

2、“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请从你对这句话的感悟出发,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一、小作文答案不唯一,符合三点要求即可:1、选择客观景物描写时要注意观察手法的使用。

2、选择心理描写时要注意心理描写手法的使用。

3、选择赏析巴金的描写,注意分析巴金的观察手法和观察顺序,以及景物描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大作文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