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小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小故事
【篇一:清明节小故事】
关于清明节的民间故事:介子推割肉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
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
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
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
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
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
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
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
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
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
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
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
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
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
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篇二:清明节小故事】
于的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让小编我来讲件我所知道的关于清明
的吧。
清明的故事一:
公元前636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宠妾骊姬心怀歹意,企图谋害太
子申生、公子重耳,扶持小公子莫齐继位。介子推等忠臣知道后,
便保护着重耳离开晋国避难。有一天,他们到了卫国的深山老林里
迷了路,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就在重耳断粮待毙之时,介子推
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非常感动,流着泪说:永远
忘不了割股奉君的大恩,并许诺将来继位之后,定不忘情。介子推
回答说:我不求你日后报答,只求你关心百姓,做个清明的国君。
介子推与众大臣忠心耿耿随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在国人内应和秦国
帮助下,重耳回国即位。当车子快进国都时,重耳把陪伴自己流亡
用过的破席子扔了。介子推拾起破席,悄悄回了夏县裴介村老家孝
敬老母。
重耳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当了国君,成为中国上著名的春秋五霸
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在封赏大臣时,跟随他的有功之臣均
得到高官厚禄,却忘了介子推。经有的大臣提醒,晋文公省悟过来,十分悔恨,觉得对不起子推大臣,他全国上下都寻找介子推。介子
推不愿再当官,便携母一起到风景秀丽的绵山岩洞中隐居,草衣寒食。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知道,立即亲自率众大臣到绵山访求。
晋文公一行到了绵山下,派人上山百般呼唤,只有山谷回声,不见
介子推出林相见。这时,晋文公要急于见到介子推,想到他是孝子,如果火焚绵山,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出山。结果大
火烧了多日,还不见介子推的踪迹。晋文公又率人进山寻找,未能
找到介子推母子遗骸及,后有人从半山岩的岩洞中找到了半张破席子。晋文公接过席子细看,只见上面写到:割肉奉君尽忠心,但愿
主公赏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照复清明。看后,晋文公感到
很内疚,悲痛万分,追悔莫及。下今改绵山为介山,将一山岗定为
他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
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命将定阳县改名为
介休县。他还下令让随从人员把焚烧林的残木拾上几块,给自己做
了一双木鞋。他每天上朝时都要穿上木鞋在宫厅行走,呱嗒呱嗒地
声音提醒自己看着足下,就好像看到了介子推,后来人们将最忠诚
的最尊敬的朋友称作足下。
晋文公焚绵山之日,正值清明节。晋文公十分感伤,令全国上下不
得举火炊烟,并把清明节这天也称为寒食节。后人为怀念敬仰介子推,每逢清明都不举火,冷食一月,以后逐渐减至三日。
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
第二年清明节,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
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
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
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情。并令寒食前一是为炊熟日,人们要做
许多蒸饼,称作子推蒸饼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状饼(三角馅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子推燕。每年清明节不仅在房屋(村后)栽柳,而且青年男女要上山踏青,并要头戴柳条的
柳冠或柳环。当时有民谣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清明的传说故事二:
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
终於取得。
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
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
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麼大,我
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
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麼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
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
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相关文章:
【篇三:清明节小故事】
在许多人的心中,是惆怅和伤感的代名词,透着春天的阴冷和寂寞。但清明习俗中的不少活动,让这个节日既有祭扫亲人的伤心泪,也
有踏青游玩的欢乐声。下面是整理的清明相关知识
来源一: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为法定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