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2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密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

(征求意见稿)

二00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导言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精神,遵循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上海必须紧紧抓住21世纪头一、二十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依托深水港和空港,依托浦东铁路与内河航运中转港,与海港新城相呼应,规划建设一个面积100-120平方公里左右,以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集制造研发、现代物流、出口加工、自由贸易、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

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将作为一个实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亚太国际航空枢纽港与制造业强国等多项国家战略叠加效应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充分发挥浦东开发的放大效应,为海港新城提供产业支撑,成为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区,成为国家级现代装备业的发展基地,争取建立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为了贯彻落实9月21日陈良宇市长在市府专题会议上的工作部署和市政府第四季度的工作要求,我委会同市经委、市建委、市农委、市外资委、市规划局、市房地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南汇区政府等有关单位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委托科尔尼、野村、麦肯锡等三家国际著名咨询公司进行战略咨询,委托国家计委组织开展在上海创建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研究,会同本市有关委办局及研究机构就必要性与可行性、国际产业转移、规划选址与布局、产业定位、环境评估报告、市政配套等专题进行研究。在上述三个层面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方案。

一、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有利于抢抓国际产业转移战略机遇、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国际产业呈现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加速转移的趋势。美国商会调查表明,87%的美国企业欲扩大在华投资;科尔尼公司最近在对1000家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调查后称,33%的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下一个投资目标;在日本东京交易所上市的1143家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表

示将在3年内把生产基地外迁,其中70%把中国作为主要目的地。中国正成为对全球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来自日、韩、欧、美制造业的转移浪潮极有可能使中国成为新的全球制造基地。

中国必须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装备制造业的滞后已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的瓶颈。《中国装备制造业“十五”发展规划》提出,把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为我国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手段,作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的核心领域。

上海必须构建一个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实施国家战略、吸引国内外装备制造业集聚的全新平台。这是为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提供发展新空间的需要,是为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探索发展新思路的需要。

2、有利于实现多项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促进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与深水港和空港的良性互动。

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临港开发区)毗邻两港、靠近海港新城的独特区位优势,便于高新技术产品与装备产品的加工出口,便于享受各种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有利于形成产业与人才的集聚,从而加速区内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临港开发区作为产业集聚地与产品出口基地,为两港发展与海港新城的建设提供了服务对象和产业支撑,使两港在

港口竞争与航运中心竞争中抢占主动权,带动海港新城人口的集聚与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形成临港开发区与两港互为依托、互相支撑的双向推进格局。总的来说,建设临港开发区,形成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与亚太航空枢纽港等国家战略的良性互动,必将扩大单个国家战略的意义,实现优惠政策聚焦、服务能级提升、地区功能配套、投资吸引力增强等叠加效应,加速多项国家战略的成功实施和整体推进。

2、有利于实现多项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促进临港开发区与深水港和空港的良性互动

建设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临港开发区必将与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与亚太航空枢纽港等国家战略形成政策效应的叠加、集聚效应的叠加和辐射效应的叠加,实现该区域服务能级快速提升、功能配套加速完善、投资吸引力倍速增强,从而使该地区产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整体推进、超常规发展。

临港开发区毗邻两港、靠近海港新城的独特区位优势,便于高新技术产品与装备产品的加工出口,便于享受各种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有利于形成产业与人才的集聚,从而加速区内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临港开发区作为产业集聚地与产品出口基地,为两港发展与海港新城提供了服务对象和产业支撑,使两港在港口竞争与航运中心竞争中抢占主动

权,带动海港新城人口的集聚与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形成临港开发区与两港互为依托、互相支撑的双向推进格局。

2、有利于构筑“大浦东”全面开发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发挥上海的综合优势

浦东新区经过十几年的基础性和功能性开发,总投资累计3000亿,基础设施投资累计1000亿,对上海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带动与示范作用。党的十六大指出,鼓励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目前,深水港开发已经启动,空港建设进入第二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越江工程等现代城市基础设施都在全面推进中,为大浦东开发格局奠定了基础。

建设临港开发区,是推进“大浦东”全面开发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对浦东的带动与示范作用具有放大效应的有利抓手,将进一步增强上海的集聚辐射效应。浦东开发已经具有相当的国际知名度,继续高举浦东开放开发的大旗,把已有的优势放到更大的空间范围,实现浦东开发开放的放大效应。

4、有利于提升上海产业能级,加快推进新型产业体系

的建设

上海传统制造业的优势正在不断削弱,并呈现向周边加速转移的趋势。长三角其他地区作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竞争的重要节点,已与上海形成水平分工的格局,这既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又真实的反映了上海建立新型产业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在与周边城市和地区产业竞争和分工中形成技术落差与能级位差,力求“领先一步,脱开一步”,积极进行创新,才能使上海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产业间建立新的互动与共赢的格局,才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因此,上海必须在独占性的领域,在动态比较优势基础之上建立新型产业体系,加速自身的产业升级与跨越式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作为提供生产机器的支持性产业,位于制造业链条的上游,是高新技术的载体,是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手段。建设以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临港开发区,将有助于实现上海产业发展新突破,提高上海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推进上海新型产业体系的建立。

(二)紧迫性

1、国际产业转移的高潮时间有限

1992年以后,国际产业转移的高潮大约持续了四年,1996年以来步入相对平稳期。种种迹象表明,全球步入新一轮产业转移高潮。据权威经济专家称,新一轮转移呈现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