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遗传学 朱军 第三版)

合集下载

2019年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doc

2019年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doc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解释下列名词: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单倍体、二倍体、联会、胚乳直感、果实直感。

答: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

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

细胞壁内为细胞膜。

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

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

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中国农业大学《遗传学》课后答案(朱军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遗传学》课后答案(朱军主编)

《遗传学》第三版课后习题及答案(主编朱军)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练习)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单倍体联会胚乳直感果实直感二、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三、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四、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

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

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

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遗传学朱军 主编 个人整理的复习资料

遗传学朱军 主编 个人整理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遗传学研究方向: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 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孟德尔认为父母本性状遗传不是混合,而是相对独立地传给后代,后代还会分离出父母本 性状。

于是提出:①.分离规律;②.独立分配规律。

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1. 测交法:也称回交法。

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型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Ft )的表现型和比例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2. 自交法:F2植株个体通过自交产生F3株系,根据F3株系的性状表现,推论F2个体的基 因型。

3. F1花粉鉴定法:杂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各对同源染色体分别分配到两 个配子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 ,进入不同配子。

独立分配的实质:1. 控制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2. 减数分裂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 以自由组合。

卡方测验:进行/2测验时可利用以下公式(O 是实测值,E 是理论值是总和),即: 完全显性:F1表现与亲本之一相同,而非双亲的中间型或者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

镶嵌显性:F1同时在不同部位表现双亲性状。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必考,概念,F2代比例) 1. 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 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贝憔现为另一种性状。

2. 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 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两种 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名词解释大全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绪论1.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①.DNA合成前期(G1期);②.DNA 合成期(S期);③. DNA合成后期(G2期);④.有丝分裂期(M期)。

2. 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

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

细胞壁内为细胞膜。

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

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

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3.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4. 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是指染色质丝通过多级螺旋化后卷缩而成的一定形态结构。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8)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0)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6)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0)第十章基因突变 (33)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7)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8)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2)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第04章 孟德尔定律

遗传学:朱军第三版:第04章 孟德尔定律
33/339
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P67
34/339
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P67
35/339
(四)、豌豆子叶颜色遗传因子的分离与组合
36/339
三、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 P67 基本概念 (一)、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 (二)、纯合(homozygous)与杂合(heterozygous)
假 说
验 证
理 论
14/339
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现 象
假 说
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 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 茎),而不表现另一个亲 本的性状或不高不矮? 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 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 藏起来了呢?
验 证
理 论
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
15/339
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现 象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一种性状 787(高) P66 表4-1 F2的比 2.84:1 2.96:1 3.01:1 3.14:1 3.15:1 另一种性状 277(矮) 1850(皱缩) 2001(绿色) 207(茎顶) 224(白色)
进行了长达8年研究,提出遗传因子假说及其分离与自由组合规 律(后称 Mendel’s Laws ); 1865年2月8日和3月8日先后两次在布尔诺自然科学研究学会例 会上宣读发表; 1866年整理成长达45页的《植物杂交试验》一文,发表在《布 隆自然科学研究学会志》第4卷上。
奥地利布隆(Brü nn): 现捷克布尔诺(Bruo)
39/339
(二)、纯合与杂合
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 (homozygous genotype),如CC和cc;这类生物个体称 为纯合体(homozygote)。 显性纯合体(dominant homozygote), 如:CC. 隐性纯合体(recessive homozygote), 如:cc. 具有一对不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杂合基因型 (heterozygous genotype),如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 杂合体(heterozygote)。 由于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基因组成不同,所以它们所产 生的配子及自交后代的遗传稳定性均有所不同: (1).产生配子上的差异; (2).自交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遗传学 朱军 第三版)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遗传学 朱军 第三版)
2 C4 (3/4)2 (1/4)2
YyRr自交后代的10粒豌豆种子中,出现5
粒全显5粒全隐的概率为多少?
C10 (9/16)5(1/16)5
5
二、二项式展开(自学) 2测验(Chi平方测验) 三、X
在遗传学试验中,实际获得的各项数值与其 理论值常具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究竟是 属于试验误差造成的,还是真实的差异,通 常用X2测验进行判断: (O-E)2 X2 = -----------E O是实测值,E是理论值,是总和, 有了值,有了自由度(用df表示,df = k1, k为类型数),就可以查出P值
C c c
配子 C Ft
图4-3
Cc红花
红花Cc cc白花 1 :1
豌豆红花和白花一对基因的分离
2、自交法
3、F1花粉鉴定法
* 玉米籽粒:糯性、非糯性 *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分别控制着籽粒及其花粉 粒中的淀粉性质 * 非糯性:直链淀粉,Wx, 蓝黑色 糯性:支链淀粉,wx 红棕色 F1(Wxwx)花粉— 红棕色:蓝黑色=1:1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分离规律的验证
实质: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 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 成对基因的一个
1、测交法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 合个体间的杂交 所得的后代为测交子代,Ft
杂交cross和测交test crossΒιβλιοθήκη P红花 白花 CC cc
c
红花 白花 Cc cc
例:水稻抗性(S)→敏感(s)为显性,抗性植株(SS)×敏 感植株(ss)→F1:抗性植株(Ss)×敏感植株(ss)→测 交后代:14株抗性(Ss)+6株敏感(ss)。
1、假设该实验符合测交遗传,计策交后代各占1/2; 2、求理论值(e)=各类型总数×该类出现的概率 e(抗)=(14+6)×1/2=10 e(敏)=(14+6)×1/2=10; 3、求χ2值 χ2=(14-10)2/10+(6-10)2/10=3.2 4、确定自由度(df):一般为df=类型数(K)–1; 5、查χ2表:据χ2 =3.2,df =2-1=1,在χ2表中查得该事件发 生的概率P=0.05~0.10; 6、判断:遗传学中,概率一般以5%为分界标准。 ①P>5%或5 ~10%,差异不显著,差异由实验误差造成,符合 假设,可接受。 ②P<5%,差异显著,观察数与理论数间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 不符合原有理论预期。 ③P<1%,观察数与理论数有极显著差异,更应否定。

遗传学(朱军_主编)_个人整理的复习资料

遗传学(朱军_主编)_个人整理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遗传学研究方向: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孟德尔认为父母本性状遗传不是混合,而是相对独立地传给后代,后代还会分离出父母本性状。

于是提出:①.分离规律;②.独立分配规律。

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1.测交法:也称回交法。

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型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Ft)的表现型和比例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2.自交法:F2植株个体通过自交产生F3株系,根据F3株系的性状表现,推论F2个体的基因型。

3.F1花粉鉴定法:杂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各对同源染色体分别分配到两个配子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进入不同配子。

独立分配的实质:1.控制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2.减数分裂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卡方测验:进行χ2测验时可利用以下公式(O是实测值,E是理论值,∑是总和),即:显性现象的几种表现(重点)1. 完全显性:F1表现与亲本之一相同,而非双亲的中间型或者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2. 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3. 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

4. 镶嵌显性:F1同时在不同部位表现双亲性状。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必考,概念,F2代比例)1.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2.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7)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1)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8)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9)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4)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朱军遗传学(第3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朱军遗传学(第3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言1.1 复习笔记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遗传学的定义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定义遗传(heredity)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2)变异的定义变异(variation)是指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

(3)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3.遗传学研究的任务① 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

② 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的规律。

③ 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为人民谋福利。

二、遗传学的发展1.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累积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饲养家畜过程中,早已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现象,并且通过选择,育成大量的优良品种。

2.近代遗传学的发展① 18世纪下半叶,拉马克提出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等学说。

②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后又提出泛生假说。

③ 魏斯曼是新达尔文主义的首创者,提出种质连续论。

④ 1856至1864年,孟德尔从事豌豆杂交试验,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

⑤ 1906,贝特生(Bateson,W.)提出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⑥ 1901至1903年,狄弗里斯发表了“突变学说”。

⑦ 1906年,贝特生等在香豌豆杂交试验中发现性状连锁现象。

⑧ 1909年,约翰生发表了“纯系学说”。

⑨1903年,萨顿提出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期间的行为。

⑩1910年以后,摩尔根等用果蝇发现连锁遗传规律。

⑪1913年,斯特蒂文特绘制出第一张遗传连锁图。

⑫20世纪30年代,布莱克斯里等提出了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

⑬1930至1932年,费希尔、赖特和霍尔丹等人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性状的遗传变异,推断遗传群体的各项遗传参数,奠定了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的数学分析基础。

⑭1941年,比德尔等人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遗传学各章重点

遗传学各章重点

《遗传学第三版》各章重点第一章绪言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本章重点1.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核内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

2.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及功能。

3.配子的形成和受精。

4.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本章重点1.DNA作为遗传物质的3个直接证据;2.核酸的化学结构(DNA、RNA);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分子结构;4.DNA的半保留复制和特点;5.三种RNA分子的合成、转录及加工;6. 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本章重点1. 孟德尔分离规律、验证、应用;2. 显性性状的表现及与环境的关系;3.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4.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5.基因互作;6.基因的作用和性状的表现;一因多效、多因一效。

人类很早0就从整体上认识了遗传现象→亲子性状相似→在直观上认为子代所表现的性状是父、母本性状的混合遗传,在以后的世代中不再分离。

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本章重点一、连锁遗传:二对性状杂交有四种表现型,亲型多、重组型少;杂种产生配子数不等,亲型相等、重组型相等。

二、连锁和交换机理:粗线期交换、双线期交叉,非姐妹染色体交换。

三、交换值及其测定:重组配子数/总配子数;测交法测定,也可用F2 材料进行估计。

四、基因定位和连锁遗传图:确定位置、距离二点测验、三点测验连锁群、连锁遗传图连锁群与染色体数目相等或少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五、性别决定:直接决定性别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称性染色体其它称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成对往往异型:XY型、ZW型性连锁第六章染色体变异本章重点:1.结构变异的类型和遗传效应①.缺失②.重复③.倒位④.易位2.结构变异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①.利用缺失进行基因定位。

②.利用ClB测定隐性突变频率。

③.利用易位创造玉米不育系的双杂保持系。

3.染色体组及其倍数性;4.多倍体的类型、特征、形成途径及其应用;5.非整倍体的类型及其应用。

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本章重点1.细菌影印法研究。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

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转录:由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RNA的转录有三步:①RNA链的起始;②RNA 链的延长;③RNA链的终止与新链的释放。

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酸剪接体。

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 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

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称为不均一核RNA。

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

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多聚核糖体:一条mRNA 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成为多聚核糖体。

中心法则:蛋白质合成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与遗传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2.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

〔2〕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

遗传学答案朱军版

遗传学答案朱军版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二、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三、(1)叶(2)根 (3)胚乳 (4)胚囊母细胞 (5)胚(6)卵细胞(7)反足细胞(8)花药壁(9)花粉管核(1)叶:20条;(2)根:20条;(3)胚乳:30条;(4)胚囊母细胞:20条;(5)胚:20条;(6)卵细胞:10条;(7)反足细胞:10条;(8)花药壁:20条;(9)花粉管核:10条四、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A’ BC或A B’C’或A B’ C 或A’ B C’ 或AB C’ 或A’B’ C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 或A’ BC和A B’C’ 或AB C’ 或和A’B’ C 。

五、(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双亲性母细胞(2n)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性细胞(n),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雌雄性细胞融合产生的合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后代个体)就具有该物种固有的染色体数目(2n),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子代的性状遗传和发育得以正常进行。

(2)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减数分裂中期 I,二价体的两个成员的排列方向是随机的,所以后期 I 分别来自双亲的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因而所产生的性细胞就可能会有2n种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形式(染色体重组,recombination of chromosome)。

●另一方面,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导致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exchange of segment),使子细胞的遗传组成更加多样化,为生物变异提供更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染色体片断重组,recombination of segment)。

同时这也是连锁遗传规律及基因连锁分析的基础。

《遗传学答案朱军》word版

《遗传学答案朱军》word版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二、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三、(1)叶(2)根 (3)胚乳 (4)胚囊母细胞 (5)胚(6)卵细胞 (7)反足细胞 (8)花药壁(9)花粉管核(1)叶:20条;(2)根:20条; (3)胚乳:30条; (4)胚囊母细胞:20条; (5)胚:20条;(6)卵细胞:10条; (7)反足细胞:10条; (8)花药壁:20条;(9)花粉管核:10条四、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A’ BC或A B’C’ 或A B’ C 或A’ B C’ 或AB C’ 或A’B’ C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 或A’ BC和A B’C’ 或AB C’ 或和A’B’ C 。

五、(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双亲性母细胞(2n)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性细胞(n),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雌雄性细胞融合产生的合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后代个体)就具有该物种固有的染色体数目(2n),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子代的性状遗传和发育得以正常进行。

(2)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减数分裂中期 I,二价体的两个成员的排列方向是随机的,所以后期 I 分别来自双亲的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因而所产生的性细胞就可能会有2n种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形式(染色体重组,recombination of chromosome)。

●另一方面,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导致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exchange of segment),使子细胞的遗传组成更加多样化,为生物变异提供更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染色体片断重组,recombination of segment)。

同时这也是连锁遗传规律及基因连锁分析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杂进合入体不F同1在的减配数子分,裂而时位,于同非源同C源hCr.h上r.的上等的位基基因因自 由组合进入同一个配子,形成四类配子,且比例 相等。
❖ 在受精过程中四类♀配子和四类♂配子随机结合, 共有16种组合方式
二、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
独立分配规律:控制不同相对 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 程中,这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 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 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 中去的
图4-6 豌豆黄色、圆粒×绿色、皱粒的F2分离图解
三、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1、测交法
用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当 F1形成配子时,不论雌配子或 雄配子,都有四种类型,即YR 、Yr、yR、yr,而且出现的比 例相等,即1:1:1:1
F1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 又称自由组合规律 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 当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Chr.上时,其 遗传行为符合这一规律
独立分配
双因子杂交
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F2 黄色 黄色 绿色 绿色 总数 圆粒 皱粒 圆粒 皱粒
实得粒数 315 101 108 32 556
1、测交法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 合个体间的杂交
所得的后代为测交子代,Ft
杂交cross和测交test c源自oss红花 白花 P CC cc
红花 白花 Cc cc
配子 C c
Cc c
Ft Cc红花
红花Cc cc白花 1 :1
图4-3 豌豆红花和白花一对基因的分离
2、自交法
3、F1花粉鉴定法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
第一节 分离规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性状 (character,trait)
❖ 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统称 为性状。
❖ 这里所说的性状是统称,也可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 是指生物体的总的表现型特征。
单位性状 (unit character)
❖ 把生物体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才能进 行详细的研究,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叫做单 位性状。
F1
红花
红花
F2 红花 :白花 3 :1
红花 :白花 3 :1
正交
反交
图 4-1 豌豆花色的遗传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遗传性状是由遗传 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 内是成对的
C--红花--显性因子 C--白花--隐性因子
图4-2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分离规律的验证
实质: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 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 成对基因的一个
❖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对等位置 上,因此称为等位基因(allele)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 CC、Cc、cc
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红花、白花
纯合基因型 :等位基因一样 CC、cc – 纯合体
杂合基因型 :等位基因不同 Cc、- 杂合体
相关符号
➢ P parent 亲本 ➢ ♀ 母本 ➢ ♂ 父本 ➢ F filial generation ➢ F1 杂交第一代 ➢ F2 F1自交或互交的子代 ➢ F3 F2自交或互交的子代 ➢ × 杂交
* 玉米籽粒:糯性、非糯性 *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分别控制着籽粒及其花粉 粒中的淀粉性质 * 非糯性:直链淀粉,Wx,
蓝黑色 糯性:支链淀粉,wx
红棕色 F1(Wxwx)花粉—
红棕色:蓝黑色=1:1
棋盘格方法 Punnett square
可以用棋盘格来研究遗 传学问题
第二节 独立分配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 自交
不完全显性 incomplete dominance
F1的表现介于双 亲之间
不完全显性性状 便于研究
基因型与表现型 一致
共显性 codominance
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
AA 碟形红血球,aa 镰刀形红血球,Aa两种红血球同时存在
显性表现与环境的关系
➢ 表现型 = 基因型 + 环境 ➢ 兔子 皮下脂肪有白色和黄色之分 ➢ 白色YY × yy 黄色→F1 Yy白脂肪
理论比例 9 : 3 : 3 : 1
16
图4-5 豌豆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分别按一对性状进行分析:
黄色:绿色 ≈ 3:1 圆粒:皱粒 ≈ 3:1
-- 仍然符合分离规律 -- F2群体出现重组型个体 -- ( 3:1)( 3:1)=9 :3 :3 :1
双因子遗传的分支法
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
❖ 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 的两对Chr.上
➢ 果蝇的翅有长翅、短翅之分,猪的毛色有黑、白之差,等等。
鸽子羽毛颜色
狗的毛色
单片冠 胡桃冠 豌豆冠 玫瑰冠
鸡冠的形状
南瓜的果形
等位基因
❖ 控制显性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 ❖ 控制隐性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 基因(gene)在染色体上有固定的位置,称为基 因座位(locus,loci),简称基因座
理论期 望的测 交后代
YyRr Yyrr 黄圆 黄皱
❖ 如:动物的毛色,昆虫翅的大小,植株的花 色、高度、抗病性,人的发色、肤色等。
相对性状 (contrasting character)
➢ 同一单位性状不同的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 水稻株高是一个单位性状,表现类型有高株、有矮株,高与矮为 相对性状。
➢ 豌豆花色是一个单位性状,表现类型有红花、白花,红花与白花 为相对性状。
↓ F2 3/4白脂肪 1/4的黄脂肪
➢ 若yy个体只喂给麸皮(不含叶绿素),则皮下脂 肪也是白色的。
➢ Y基因编码合成分解色素的酶
显性表现与环境的关系
❖ 人的秃顶 ❖ 秃顶基因在男人为显性,在女人为隐性 ❖ 男人秃顶比女人秃顶多 ❖ 秃顶与雄性激素直接有关 ❖ 太监没有患秃顶的
秃顶
P ♀红花 白花♂ ♀白花 红花♂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F1
黄、圆YyRr
♂ ♀
YR
YR
YYRR
黄圆
F2 Yr yR
YYRr 黄圆 YyRR
黄圆
yr
YyRr
黄圆
Yr
YYRr 黄圆 YYrr 黄皱 YyRr 黄圆 Yyrr 黄皱
yR
YyRR 黄圆 YyRr 黄圆 yyRR 绿圆 yyRr 绿圆
yr
YyRr 黄圆 Yyrr 黄皱 yyRr 绿圆 yyrr 绿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