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偏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偏综合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叫三偏综合征。
发病急骤,以突然晕倒、
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2.延髓背外侧综合症: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的延髓背侧梗死,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又称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或Wallenberg综合征,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3.分水岭梗死(Watershed Infarct):。
医学上指的是两条或两条以上脑血管供血系
统的交叉区域,由于这一区域的供血单一,侧支循环不丰富,因此,一但某一供血系统发生病变,其该区易发生脑梗死,这种梗死称为分水岭梗死。
4.脑桥腹外侧综合征:病变位于脑桥腹外侧部,接近于延髓,损伤了外展神经、面神
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
表现为:1病灶侧外展神经麻痹;2对侧中枢性偏瘫;3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如病变波及脑桥内侧,同时损伤了内侧纵束,则还可表现两眼向病灶对侧共同偏视,称为Foville综合征
5.核间性眼肌麻痹:内侧纵束损害引起的特殊临床现象。
常为多发性硬化,偶尔为脑
干肿瘤的早期症状。
内侧纵束受损引起的眼球水平同向运动麻痹,常见脑血管病及多发性硬化。
6.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瘫
痪。
临床以突然发生的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
7.巴彬斯基(Babinski)征:为患者仰卧,髋、膝关节伸直,检查者左手握踝上部固定
小腿,右手持钝尖的金属棒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指根部,再转向拇趾侧。
正常出现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彬斯基征阴性。
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成扇形分开,称巴彬斯基征阳性。
8.锥体束征: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出现的原始反射。
当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
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1岁半以内婴幼儿由于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以出现上述反射现象,不属于病理。
成年病人若出现则为病理反射。
① 1.Babinski征(巴宾斯基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轻划足底外侧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指侧掌关节处。
正常反应为各趾向跖面屈曲,若拇指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为椎体束受损的体征,见于脑出血,脑肿瘤等。
② 2.Oppenheim征(奥本海姆征):医生用拇指及食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③ 3.Gordon征(戈登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 征。
④ 4.Chaddock征(查多克征):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为止,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⑤ 5.Gonda征(冈达征):紧压足外侧两趾向下,数秒钟后突然放松,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⑥ 6.Schaffer征(夏菲征):用拇、示指捏压病人跟腱,出现拇趾背屈为阳性。
9.Broca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或运动性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病变引起。
患者能够理解他人言语,能够发音,但言语产生困难,或不能言语,或用词错误,或不能说出连贯的句子而呈电报式语言。
患者能够理解书面文字,但不能读出或会读错
10.wemicke失语:又称听觉型失语或感觉性失语,由优势测颞上回后部( wemicke 去)病变引起,临床特点为严重听力理解障碍,表现为患者听觉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讲话
1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60min内完全恢复。
12.缺血半暗带: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梗死灶中心区周围存在一个缺血边缘
区,神经元处于电衰竭状态。
即为缺血半暗带
13.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14.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
15.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16.帕金森综合征是临床上神经科医生常用的诊断概念,特指各种原因(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感染、中毒、外伤、药物以及遗传变性等)造成的以运动迟缓为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
包括原发性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遗传变性病性帕金森综合征
17.癫痫(epilepsy)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
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
18.单纯疱疹病毒( HSV)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相应的炎性改变,临床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是CNS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19.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
20.脊髓半切综合症,脊髓病损等原因引起病损平面以下同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深感
觉消失,精细触觉障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等,双侧触觉保留的临床综合症,主要发生于颈椎。
21.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认知障碍症候群。
轻度认知障碍的核心症状是认知功能的减退
22.共济运动:机体任意动作的完成都必须有一定的肌群参加,如主动肌、对抗肌、协调
肌和固定肌等,这些肌群的协调一致主要靠小脑的功能,前庭神经、视神经、深感觉、锥体外系等均一起参与,此时动作才能准确无误。
23.脑膜刺激征:脑膜受激惹的体征,是脑膜病变时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
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
24.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
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又称肌无力综合征,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致病的自身抗体直接抑制了神经末梢突触前的压力门控钙通道(VGCC)从而导致了LEMS肌无力症状。
半数LEMS患者与肿瘤相关
26.Horner综合征:小儿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凡引起颈部及脑干交感神经受损伤的因
素如外伤、手术、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因素,均可引起此综合征,下视丘、脑干、颈髓、颈动脉炎症、肿瘤压迫、出血等因素亦可引起,少数病例可为先天性或无明显病因可查。
根据交感神经的损伤部位,Horner综合征分为中枢型、节前型和节后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