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完整版本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共41页PPT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共4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a617054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e.png)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
脊神经后支症状及体征
![脊神经后支症状及体征](https://img.taocdn.com/s3/m/9d885026fad6195f312ba6bd.png)
谢 谢!
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脊神经后支自身解剖结构的影响,此 神经卡压在诊断上较难判断,辅助检查很难观察到, 所以症状和体征在诊断中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最终确 诊仍需要行诊断性治疗--------即射线下行神经阻滞, 病人症状改善,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检查可 明确该节段脊神经后支卡压。 封闭治疗是最为有效的诊断方法!!
内侧支较细,紧贴横突根部骨纤维孔下行,并沿 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外缘向下进入乳突与附突之间长约 3mm的骨纤维管。出管后即发出细小分枝支配同位 及下位下关节、棘肌、回旋肌、棘间韧带及棘突。由 于后内侧支在走行过程中紧邻椎间关节及横突间韧带, 故腰椎椎间的关节病变、韧带损伤或骨纤维孔内径的 改变,均可能刺激、压迫该神经而引起后正中旁一侧 疼痛和压痛,疼痛还可放射至椎间关节、多裂肌、黄 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等部位。
鉴别诊断
臀上皮神经炎 鉴别要点:疼痛区域不同,无腰部症状
鉴别诊断
髋关节疾病 常见有股骨头坏死,髋臼撞击综合征,髋关节滑膜 炎等,这类疾病也会引起臀部及大腿的疼痛,鉴别 点主要在于:一,髋关节疾病有明显的髋部压痛, 大转子叩击痛 ,特别是腹股沟处压痛。二,此类疾 病大多伴随髋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无法下蹲。三, 影像学检查,X线,MRI等示:髋部有影像学改变。
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的症状及体征
河南省骨科医院 耿端
引起腰腿痛的椎管外伤害性刺激,脊神经
后支是其主要的传入中枢通路。近年来,随着 对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腿痛的研究不断深入, 源于脊神经后支的疼痛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此类疼痛发病率高,约占非特异性腰腿痛的80 %,并且疼痛性质、分布区域通常不象脊神经 前支那样明显,常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常规 疗法效果较差,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如何正 确认识此类疾病,对临床疼痛治疗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完整版本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完整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96a35a8725c52cc58ad6bec8.png)
1
第1部分
脊神经后支的概念
由椎间管走出的神经根,在出椎间管外口前分为两支: 前支——走在横突腹侧面的神经支。 后支——走在横突背侧面的神经支;
后内侧支——沿横突根部下行,穿乳副突韧 带,至脊柱中央一侧者;
后外侧支——沿横突外侧下行,再穿竖脊肌, 并穿出至皮下者。
编辑版pppt
2
1.1 脊 神 经 框 架 表
编辑版pppt
3
1.2 颈胸腰骶段脊神经后支
▪ C1后支——枕下神经 ▪ C2后支——枕大神经(后内侧支-皮支) ▪ C3~8后支 ▪ T1~10后支 ▪ T11~L4后支 (臀上皮神经系统) ▪ L5~S5后支 (臀中皮神经系统) ▪ SO1~5后支 (臀下皮神经系统)
编辑版pppt
4
1. 3.脊神经后支的意义周围神经包括脊神经前支与后支。
编辑版pppt
21
5.3臀上皮神经系统的组成形式
▪ 臀上皮神经系统的组成形式 有以下几种: ▪ 三支型; ▪ 四支型; ▪ 五支型; ▪ 六支型。 ▪ 解剖学研究者,由于取材、解剖方法与样本的不同,其
统计结果也各异。最早材料认为三支型最常见,约占 56%;而后的许多学者提出,四、五、六支型者并不少 见。有的研究认为,臀上皮神经的组成形式以五、六支 型者最为多见。从临床角度来讲,后者符合客观实际。 它们在不同平面贯穿包括胸腰筋膜后层在内的不同结构 浅出,进入臀区。
头半棘肌 与项上部皮肤。
该肌支可穿头下斜肌与枕大神经
相连结。该神经受卡压者少。
编辑版pppt
8
2.2 枕大神经解剖标本 与枕动脉的关系
编辑版pppt
9
2.3 枕大神经的分布特点
研究证明: 脑干和脊髓在三叉神经 核与第2颈神经之间, 有神经元连接,故太阳 穴处或眶后处的疼痛, 在进行枕大神经阻滞时 会解除其疼痛。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08dcde44650e52ea551898f3.png)
五、 体格检查
• 主诉痛区上方1-2节段横突根部上缘压痛,伴向主 诉痛区放散痛;
• 急性期腰痛僵硬前倾,腰肌痉挛,活动受限,可有 腰椎侧弯,一侧骶棘肌,闊筋膜张肌痉挛,站立时 髋膝关节弯屈,直腿抬高,被动弯屈髋膝关节均加 重腰痛,但无下肢放散痛及感觉、肌力、反射改变 等神经体征;
• 3.慢性体征少,疼痛部位压痛局限,主动、被动 弯腰可加重疼痛。
腰腿痛常见原因─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疼痛科 黄辉
一、概 念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是由于脊神经后支受 到卡压等机械刺激所造成的以腰痛、臀部及 大腿后外侧痛伴活动障碍为主的症候群。
腰神经后支区域腰腿痛的原因
1. 直接原因 由于小关节增生肥大、骨纤维管狭窄、肌肉
韧带创伤、劳损等刺激或卡压出现的症状。 2. 间接原因
横突的后面斜向后下,经骨纤维管至椎弓
板后面转向下行,跨越1~3个椎体,重叠分
布于关节连线内侧的关节囊、韧带及背伸
肌。腰4~5的内侧支向下跨越2~3个椎体,
抵达骶骨背面,还分布于骶髂关节。后内
侧支在腰背肌肉内与上下平面
带受上一平面后内侧支支配。
腰脊神经后外侧支
六、鉴别诊断
1. 腰椎间盘突出(LDH)
(1)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两者或同时发生,或先或后。 (2)准确的定位体征:如伸母肌力减退系L5神经根受损(L4、5间
隙突出),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S1神经根受累(L5-S1间隙), 膝反射减弱,说明股神经受损(L1-2、L2-3、L3-4间隙)。 (3)伴随症状与体征:如咳嗽、解大便,使腹内—颅内压增高的 动作,可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病。行走时症状加重,休息好转。 检查有的病人有脊柱侧弯。直腿抬高<70°引起患肢放射痛, 这些都是腰神经后支受损没有的。 1. 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女性,脊柱广泛压痛,X线片见骨 密度减低。
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精)
![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精)](https://img.taocdn.com/s3/m/13de1df4998fcc22bdd10d1f.png)
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脊神经后支受机械牵拉压迫刺激,引起神经远端分布区疼痛,肌肉痉挛,临床以腰痛或腰腿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称脊神经后支(下称后支)综合征(spinal dorsal ramus syndrome).[诊断]一、临床症状特征:1.以主诉疼痛部位在下腰部,病变部位在上腰部为主要特点;2.可因搬放物体,姿势不正,强制体位作业而发病;3.疼痛部位多为腰骶部,骶髂关节,臀部,椎旁、髂嵴等处,并局部压痛,偶有股外侧和股后痛;4.急性腰痛时疼痛剧烈,不能起床,翻身及上、下床困难,步态缓慢,慢性者主要表现为腰痛,屈伸活动受限,不能持久弯腰,或直不起来,行走不受影响;二、检查特征:1.体见病人一般健康状况良好;2.急性期腰痛僵硬前倾,腰肌痉挛,活动受限,可有腰椎侧弯,一侧骶棘肌,闊筋膜张肌痉挛,站立时髋膝关节弯屈,用足尖着地,足不能踏平,直腿抬高,被动弯屈髋膝关节均加重腰痛,但无下肢放散痛及感觉、肌力、反射改变等神经体征;3.慢性体征少,疼痛部位压痛局限,主动、被动弯腰可加重疼痛;三、腰痛定位方法:1.是在主诉疼痛部位上方,后支分支处,先找到患侧棘突旁压痛点,然后检查该平面横突和小关节,如压痛向主诉疼痛部位放散即可确定为疼痛原发部位。
2.痛点局麻与后支阻滞实验,用1%甲紫在原发部位相应皮肤上画出标记,皮肤消毒后内注射2%利多因卡0.1-0.2ml,改用心内针垂直穿刺至横突上缘(在C型臂膀X线透视下进行更为准确),如主诉疼痛在中线附近,穿刺至横突根部,如疼痛在小关节连线以外,穿刺稍偏外2-3mm,针尖触及内或外侧支时,会出现麻木,疼痛向主诉痛区放散,注射利多卡因2ml,腰痛即刻消失,活动恢复正常。
而在主诉痛点注射,多数疼痛和肌肉痉挛不能完全缓解,活动也不能恢复正常,即使当时改善,半小时后多数疼痛再发。
四、X线检查:1.脊椎旋转移位:正常人两侧椎弓根、小关节和横突对称,正位片椎弓根外缘与椎体缘重叠,小关节间隙等宽、横突等长,侧位片两侧椎弓根相互重叠,只见一椎体后缘。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针刀诊疗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针刀诊疗](https://img.taocdn.com/s3/m/2d29b0f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7a.png)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针刀诊疗枕下神经卡压综合征病因病理枕下部、项上部的外伤,枕下三角诸肌的长期劳损是枕下神经受压的主要原因。
如汽车、摩托车驾驶员或乘客,由于颠簸或突然刹车等原因,致头、颈部挫伤、挥鞭样损伤等。
枕下神经损伤后则可造成枕下诸肌和寰枕后膜的痉挛、枕寰关节周围组织的痉挛,使枕寰间隙变窄而压迫从该间隙穿出的枕下神经,导致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出现。
在枕下神经从寰枕后膜外侧角穿出,并穿行于椎枕肌与头半棘肌之间时,由于损伤、劳损、痉挛和筋膜的挛缩而使枕下神经受压,并引起枕下诸肌的痉挛,它们是互为因果的。
临床表现与诊断(一)病史可有外伤史,一般为缓慢发病,逐渐加重,或时轻时重。
(二)症状疼痛枕下部疼痛,即在枕外隆突下和其两侧的上项线附近疼痛,疼痛亦可出现在枕下凹处,呈经常性,但可有缓解期,即表现为时轻时重。
感觉障碍部分病人枕下部感觉过敏或麻木感。
头晕与头脑不清病人有头晕感,个别诉有头脑混糊不清的感觉。
重者,眩晕明显。
(三)体征枕外隆凸及上项线处固定性压痛,可轻可重,时轻时重。
枕下凹上缘处有压痛。
少数病人第二颈椎棘突处有压痛。
(四)鉴别诊断这一疾病与寰枕后膜挛缩型颈椎病有时难以区别。
它们的关系是:寰枕后膜挛缩型颈椎病是由于挛缩的筋膜压迫椎动脉所致;而本病为枕下神经受到剌激或挤压后,使该神经支配的椎枕肌痉挛和椎动脉在枕下诸肌走行中受压而导致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因此,它们的区别在于,枕下神经卡压综合征产生椎枕肌痉挛时表现为椎枕肌起、止点压痛的体征,而寰枕筋膜挛缩症的压痛点多在枕下凹,并伴有头晕等症状。
针刀治疗(一)体位俯卧位,头部伸出治疗床头,上胸部垫薄枕,下颌前面抵于薄枕上,并保持呼吸道畅通。
(二)体表标志1.枕外隆凸枕骨外面中央部的骨性隆起,位于头颈的交界处。
枕外隆突正中及其两侧有项韧带附着。
沿项正中沟(项沟)向上摸,在枕骨触到的骨性隆起即是。
2.上项线在枕外隆凸的两侧,向乳突基部伸展并可触及向上凸起的横向弧形骨突起。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https://img.taocdn.com/s3/m/392a9e86d0d233d4b14e69c9.png)
1.4.在神经根管外口处脊神经的分支
(腰椎塑化标本侧面照片)
颈椎椎间管的解剖: 颈椎椎间管的截面呈椭园形,高 大于宽,国人测量高为7.9mm, 宽为6.7mm,神经根贴管的下壁, 各神经根自上而下逐渐变粗,下 位者神经根截面积的可占孔的1/2, 而横径则可占到全部(100/%)。 因此,神经根受压的可能性很大。
5.3臀上皮神经系统的组成形式
臀上皮神经系统的组成形式 有以下几种: 三支型; 四支型; 五支型; 六支型。 解剖学研究者,由于取材、解剖方法与样本的不同,其 统计结果也各异。最早材料认为三支型最常见,约占 56%;而后的许多学者提出,四、五、六支型者并不少 见。有的研究认为,臀上皮神经的组成形式以五、六支 型者最为多见。从临床角度来讲,后者符合客观实际。 它们在不同平面贯穿包括胸腰筋膜后层在内的不同结构 浅出,进入臀区。
椎间关节的神经配布:椎间关节接受来自脊神经后支的分支 的配布,主要来自后支的内侧支。后支的内侧支在未进入乳副 突间骨性纤维管前就发出1~2关节支分布于椎间关节的上部。
穿过乳副突骨纤维管后又发出一返支钩绕向上配布于同一关节 的下分。该内侧支继续发一关节支向下走行,分布于下位椎间 关节的上内侧分。因此,每一椎间关节至少接受两个节段的神 经支配。这种神经支配,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时都要充分考 虑在内,才会取得好的疗效。
椎椎弓板之间,头下斜肌的下侧穿出。首先发出 一细支至头下斜肌。然后,分出细小的外侧支与 粗大的内侧支——枕大神经。 外侧支支配头长肌、夹肌、头半棘肌。 内侧支——枕大神经,颈2后内侧支是脊神 经后支中最粗大的一支,甚至比前支还要粗大。 从后支分出后,由头下斜肌的前侧向下,绕过头 下斜肌,反转向上内方向,走行于头下斜肌与头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共36页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共36页](https://img.taocdn.com/s3/m/6aec4d6e1a37f111f0855b52.png)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诊 断与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腰神经后支综合征
![腰神经后支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6e4e64c402d276a200292ec7.png)
腰神经后支及其分出的内外侧支在各自 的行程中,都分别经过骨纤维孔、骨纤 维管或穿胸腰筋膜裂隙。由于这些孔道 细小,周围结构坚韧缺乏弹性,且腰部 活动度大,易被拉伤,或因骨质增生、 韧带骨化,使孔道变形变窄,压迫通过 的血管神经而引起腰腿痛,腰神经后支 分支的损伤和受卡压,是引起不过膝的 腰腿痛的主要原因。
2)症状:
急、慢性腰痛,急性腰痛症状 重,起坐、翻身、行走困难, 体位改变加重,疼痛区局限或 广泛不清;可伴有臀部及股后 外侧疼痛,但向下不超过膝关 节。
3)体征:
腰部活动受限,有时腰部向某一个或两 个方向运动时,可使疼痛加重。无神经 体征。在主诉痛区的同侧依脊神经后支 的走行上溯三个节段的某脊椎有压痛点。
然后在病人腰部准确找出相应棘突 的相应点并向患侧旁开上述距离即 为穿刺进针点。
穿刺阻滞及针刀松解:
经穿刺点用7号长针垂直穿刺,遇骨质即 为横突基底部,稍退针,再稍向头端倾斜 进针,达原深度遇不到骨质,或有自骨面 滑下的感觉,则证明针恰在横突上缘;稍 退针,再稍向内侧进针,遇到骨质即为上 关节突外缘。稍提插穿刺针,并将针尖刺 向上关节突外缘与横突上缘交界点,病人 有主诉区痛麻感,证明针尖已准确触到腰 神经后支出骨纤维孔处。回抽无血、无液 ,注射消炎镇痛液或1%利多卡因5ml。
定位诊断:
脊神经后支综合症是由于脊神经后 支主干部受机械牵拉刺激而产生的 其末稍分布区的放散痛。由于脊神 经后支细小,不同脊神经后支之间 分布有重叠,所以没有明显的神经 定位体征。
其诊断往往是建立在排除其他 病变的基础上。所以符合下列 四个条件者可以确诊:
1)病史:
有的发生在搬物、突然拧腰等动作 之后。有的无明确的受伤史。有时 继发于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或椎体 压缩性骨折。有的压缩性骨折患者 自己并不知道,须摄X线片证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内侧支称第3枕神经,位于枕大神经的内侧。走行于头半棘
肌与颈半棘肌之间,再穿头夹肌与斜方肌,终支分布于皮肤。
▪
C3~C8走行与C3走行方式完全一致。外侧支为肌支,支配
颈髂肋肌、颈最长肌与头夹肌。
▪
C4-5后内侧支,穿行于头半棘肌与颈半棘肌之间,达椎骨
棘突,再穿头夹肌与斜方肌之间,其终支达皮肤。
▪
C6~8后内侧支细小,只分布于颈半棘肌、头半棘肌、多裂
▪
后外侧支-穿胸最长肌与胸最长肌并支配该肌。又发
出皮支,穿下后锯肌与背阔肌,支配肋骨角附近的皮肤。
该肌支可穿头下斜肌与枕大神经
相连结。该神经受卡压者少。
2.2 枕大神经解剖标本 与枕动脉的关系
2.3 枕大神经的分布特点
研究证明: 脑干和脊髓在三叉神经 核与第2颈神经之间, 有神经元连接,故太阳 穴处或眶后处的疼痛, 在进行枕大神经阻滞时 会解除其疼痛。
2.4.颈2脊神经后内侧支(枕大神经)的特点
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诊断 与
针刀微手术治疗
北京庞继光针刀医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 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科研处主任 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三病区主任 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第三届常务副秘书长 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资深专家组副组长 海军总医院疼志疼痛中心特需专家 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庞继光
第1部分
肌与棘间肌。
▪
椎间关节的神经配布:椎间关节接受来自脊神经后支的分支
的配布,主要来自后支的内侧支。后支的内侧支在未进入乳副
突间骨性纤维管前就发出1~2关节支分布于椎间关节的上部。
▪ 穿过乳副突骨纤维管后又发出一返支钩绕向上配布于同一关节 的下分。该内侧支继续发一关节支向下走行,分布于下位椎间 关节的上内侧分。因此,每一椎间关节至少接受两个节段的神 经支配。这种神经支配,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时都要充分考 虑在内,才会取得好的疗效。
1.4.在神经根管外口处脊神经的分支
(腰椎塑化标本侧面照片)
▪ 颈椎椎间管的解剖: ▪ 颈椎椎间管的截面呈椭园形,高
大于宽,国人测量高为7.9mm,
宽为6.7mm,神经根贴管的下壁,
各神经根自上而下逐渐变粗,下 位者神经根截面积的可占孔的1/2, 而横径则可占到全部(100/%)。 因此,神经根受压的可能性很大。 ▪
▪
颈2脊神经后支——该神经由寰椎后弓与枢
椎椎弓板之间,头下斜肌的下侧穿出。首先发出
一细支至头下斜肌。然后,分出细小的外侧支与
粗大的内侧支——枕大神经。
▪
外侧支支配头长肌、夹肌、头半棘肌。
▪
内侧支——枕大神经,颈2后内侧支是脊神
经后支中最粗大的一支,甚至比前支还要粗大。
从后支分出后,由头下斜肌的前侧向下,绕过头
▪ C1后支——枕下神经 ▪ C2后支——枕大神经(后内侧支-皮支) ▪ C3~8后支 ▪ T1~10后支 ▪ T11~L4后支 (臀上皮神经系统) ▪ L5~S5后支 (臀中皮神经系统) ▪ SO1~5后支 (臀下皮神经系统)
1. 3.脊神经后支的意义周围神经包括脊神经前支与后支。
此前,大多数的书籍只写脊神经前支的卡压综 合征,而未写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所以,给医 生一个错觉,似乎脊神经后支的存在是毫无临床意 义的,因此常常忽视了它们。其实,脊神经后支历 来存在。
于胸浅筋膜下,到达皮肤。其皮肤分布区域从背部中线
起,外侧可达到肩胛线。胸2后内侧支最长,向外行可达
肩峰。
▪
后外侧支-由椎间管分出后,穿行于胸髂肋肌及胸最
长肌,并支配该肌。
胸7~11脊神经后支:
▪
后内侧支-从椎间管分出后,向背侧行于胸最长肌与
多裂肌之间,并分布于该肌。偶发皮支,穿背阔肌斜方
肌与背深筋膜,分布于背部正中线附近皮肤。
脊神经后支的概念
由椎间管走出的神经根,在出椎间管外口前分为两支: 前支——走在横突腹侧面的神经支。 后支——走在横突背侧面的神经支;
后内侧支——沿横突根部下行,穿乳副突韧 带,至脊柱中央一侧者;
后外侧支——沿横突外侧下行,再穿竖脊肌, 并穿出至皮下者。
1.1 脊 神 经 框 架 表
1.2 颈胸腰骶段脊神经后支
下斜肌,反转向上内方向,走行于头下斜肌与头
半棘肌之间,再向上内方向行于头半棘肌与头夹
肌之间,在头半棘肌的枕骨附着处穿出该肌,再
穿行斜方肌腱与颈部固有筋膜下,在枕骨上项线
下方与枕动脉汇合处穿出固有筋膜,分出数支感
觉性终支。该感觉终支分布于枕部、上项线以上
直达颅顶部皮肤,有时支配耳廓皮肤,更与眶上、
颞部的神经支配有关。
图3-001是一个周围神经分布的示意图。 图中左侧为脊神经前支的分布情形。 图中右侧为脊神经后支的分布情形。 脊神经后支分布在头后、项部、背部、腰部和 臀部等广大的区域,支配着具有十分强大肌力的肌 群。因此,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研究有着重要 的临床实用价值。 从颈部的枕下神经、枕大神经,到胸部、腰部、 骶部的脊神经后支的内、外侧支,对人体背侧强大 的竖脊肌起着重要的司理作用。 从颈椎、胸椎、 腰椎到骶椎的脊柱两侧,甚至延伸到臀部以至踝上 部的疼痛都与脊神经后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它 在疼痛性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
第3部分
胸脊神经后支的特点
3.1.胸神经后支分布的特点
▪
胸神经后支,由椎间管外口分出后,行于上下两个横
突之间,继行于肋横突前韧带与横突间韧带之间。
胸1~6脊神经后支:
▪
后内侧支-行于胸半棘肌与多裂肌之间,分布于胸半
棘肌、多裂肌、回旋肌、胸棘肌、横突间肌、及棘间肌。
×
其终末皮支穿菱形肌、斜方肌、背深筋膜后,转向外行
第2部分 ▪ 颈脊神经后支分布的特点
2.1.颈1脊神经后支(枕下神经)分布特点
▪ 枕下神经——颈1神经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要
为运动神经支。
此神经较前支为大。由寰椎后弓
的椎动脉沟内的椎动脉的下方自主干
·
分出,向后行进入枕下三角,并
分支支配枕下三角诸肌:
▪ 头下斜肌 头上斜肌
头后大直肌 头后小直肌
头半棘肌 与项上部皮肤。
▪
枕大神经在头下斜肌的下方处,与第1枕神
经、第3枕神经的内侧支互相连结,形成颈后
(C1~C3)神经丛。
2.5.颈3~8脊神经后支的分布特点
▪
C3脊神经后支较前支细小,出椎间管后,绕关节突外缘向
后行,经横突间肌的内侧,分为内侧支与外侧支。
▪
外侧支为肌支,支配颈髂肋肌、颈最长肌、头最长肌、头
夹肌、多裂肌及棘间肌等竖脊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