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愈性创面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常常会出现创面难愈的问题,这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困扰。

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血不足理论:中医认为,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形成与气血不足密切相关。

气血充足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和修复,而气血不足则会导致创面的愈合受阻。

中医药治疗常常以补气养血为主要方法,调节患者的气血平衡。

2. 湿热毒邪理论:中医认为,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常常存在湿热毒邪的侵袭,使得创面处于湿热的环境中,从而导致愈合受阻。

中医药治疗常常以清热解毒、祛湿通络为主要方法,净化创面环境,促进创面的愈合。

在实际治疗中,中医药常采用药物、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一些研究发现,中药复方能够促进糖尿病患者创面的愈合,减少感染风险。

常用的中药有白花蛇舌草、黄芪、当归等,这些中药具有补肝肾、调理气血的作用,能够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的愈合。

针灸也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常用方法。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能够调节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的愈合。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能够促进创面中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中医药在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机制和方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

(护理)伤口护理的研究进展

(护理)伤口护理的研究进展

护理:伤口护理的研究进展李卫峰山东省立医院肿瘤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伤口护理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从最初始的模糊处理到现代的科学护理,经历了漫长的改良与创新。

一、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一)导致伤口不愈合的原因①局部因素:处理不当、水肿、压榨性创伤、感染;②全身因素:血液循环障碍、免疫抑制或其他疾病。

伤口的延迟愈合是指任何伤口不能预期愈合,或者是停止于伤口愈合的任何一个时期超过6周。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包括全身营养因素、局部制动不够、年龄因素、异物存留等。

(二)营养素代谢对伤口愈合的影响1.能量代谢对伤口愈合的影响①蛋白质:创伤后全身组织处于分解状态,造成机体蛋白质缺乏。

蛋白质缺乏可减慢新微血管形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伤口不易愈合。

蛋白质缺乏也可影响吞噬作用,导致感染的高危状态。

②糖类:糖类是白细胞的能量来源,在伤口愈合迟滞期,白细胞足够强的抗炎和吞噬活性是伤口纤维组织形成的前提条件。

出血和创伤多伴有血糖的急剧上升,进入高代谢期。

③脂肪:脂肪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严重创伤后大量能量的需要必须利用储存的脂肪供应。

2.维生素代谢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影响创伤修复的维生素是B族和C族。

由于伤后代谢增加,B族维生素消耗增多,特别是禁食病人,容易缺乏维生素而影响创伤修复。

维生素C缺乏时,伤口愈合及局部抗菌防御能力均显著下降。

蒋琪霞等研究证实,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使伤口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常规量组。

3.微量元素代谢对伤口愈合的影响与伤口愈合有关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锌、铜、铁等,其中锌所具有的功能最多。

锌极易与血浆中一些低分子量化合物结合,由肾滤过而丢失,当合并蛋白尿时,锌可随之丢失。

因此在创伤或手术后,补锌是十分必要的。

4.心理因素心理紧张可降低人体的抗感染能力,也可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而且可导致伤口愈合延迟。

5.年龄因素老年人因患病、免疫功能下降、抑郁、营养状况不良、服药多等推迟了伤口的愈合。

6.肥胖肥胖病人脂肪丰厚,手术后切口处易发生脂肪液化,影响伤口愈合。

乔莉娜难愈伤口护理新进展

乔莉娜难愈伤口护理新进展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伤 口 负 压 疗 法 机 理
加速伤口愈合机理: 1.能够吸去多余水分,保持适宜湿度; 2.伤口基底血流量增加4倍; 3.肉芽形成速度增加103.4%; 4.细菌生成数量减少,控制感染;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负压疗法适应症
• 急性、亚急性创面 • 深部组织感染 • 慢性伤口:动静脉足部溃疡
难愈伤口护理新进展
西安交大一附院普通外科 造口治疗师 乔莉娜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本 次 内 容
一. 伤口基础知识 二. 伤口处理方法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一、概念与基础知识
伤口—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子的作用下所
致的损害,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伴有一 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按伤口颜色:
黑色伤口 黄色伤口 红色伤口 粉色伤口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二、伤口处理方法
保守治疗
• 传统换药 • 湿性愈合 • 负压疗法
外科治疗
• 清创缝合 • 皮肤移植 • 皮瓣转移
• ……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伤 口 处 理 的 步 骤
1
•伤口评估 •全身性/局部性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湿性愈合理论
湿性的愈合环境:
- 适用于慢性复杂伤口处理
– 保留了伤口修复所需的生长因子; – 血管再生加快; – 白细胞能够提供消灭细菌和异物等病原体入侵的理想环境; – 伤口炎性反应明显低于暴露在空气中的伤口; – 上皮细胞能够伤口表面顺利移行,速度更快。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1. 引言1.1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之一就是糖尿病难愈创面。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身体各部位的血液循环受损,创面愈合受阻,进而形成难愈创面。

难愈创面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且给医疗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中医药认为糖尿病难愈创面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营养不足和痰浊淤滞所致。

中医治疗注重调理气血、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等方面。

通过中医药的治疗,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还可以调节全身气血,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对抗生素和药物的依赖。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2. 正文2.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的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难愈创面与气血循环不畅有关。

在中医看来,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的流通能够保证身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而糖尿病患者往往因为血液中葡萄糖过高而导致微循环障碍,气血运行受阻,影响伤口愈合。

中医强调“气血津液”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和滋养组织的重要物质,对于伤口愈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气血不足、阴虚火旺等病理表现,影响了创面愈合过程。

中医药强调“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不仅要处理病灶,还要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自身抵抗力,改善内环境,为创面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的理论基础是在中医整体观的基础上,通过调理气血、滋养津液、扶正祛邪等治疗原则来促进伤口愈合和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这些理论基础为中医药在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2.2 中医药疗法在糖尿病难愈创面中的应用中医药疗法在糖尿病难愈创面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两个方面。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对难愈创面治疗的研究及护理进展赵茜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对难愈创面治疗的研究及护理进展赵茜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对难愈创面治疗的研究及护理进展赵茜发布时间:2023-06-19T02:40:57.815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6期作者:赵茜[导读]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近年来难愈创面主要治疗手段,保障创面处于负压状态,以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再生,确保其足局部处于无菌条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操作特异性,为充分体现临床优势,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前海人寿广西医院广西南宁 530200摘要: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近年来难愈创面主要治疗手段,保障创面处于负压状态,以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再生,确保其足局部处于无菌条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操作特异性,为充分体现临床优势,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关键词:VSD封闭负压吸引术;难愈创面;治疗;护理进展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临床深部引流重要措施,最初由上世纪90年代初,由德国学者提出,在感染性创面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反馈。

于1994年率先引入到我国,作为临床常用辅助引流手段,在急慢性复杂创面应用中取得较好疗效反馈[1]。

考虑VSD封闭负压吸引术独特治疗理念,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过程中护理依赖性较大,完善临床护理模式,对提高VSD封闭负压吸引术疗效具有重要影响[2]。

1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概念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主要操作原理是借助高分子泡沫材料,在难愈创面与负压引流装置之间承担中介,因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较强可塑性,可分担高负压引流,促使其均匀分布在医用泡沫材料上,到达引流区各个区域,隔绝外界细菌侵袭,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发生,稳定负压状态[3]。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临床应用优势明显,无需每日换药,可减轻换药期间患者疼痛,有效降低护理负担;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可减少抗生素药物的应用,避免耐药情况发生,最大程度降低交叉感染[4-6]。

VSD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针对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反馈,已成为当前阶段创面管理主要措施[7]。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创面愈合困难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创面难愈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下关于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原因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的影响,容易出现微循环障碍、免疫功能下降、创面感染等现象,导致创面难以愈合。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并发症,也会影响创面的愈合。

二、中医药在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药认为,糖尿病难愈创面首先是气血循环受阻,瘀血凝滞所致。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主要从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祛湿除痹等方面入手,以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

三、中药外用的应用中药外用在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一些中医医师通过对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开发出了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等功效的药膏和药水,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的愈合。

这些中药制剂通过渗透创面,直接作用于受损部位,减轻了药物对人体的负担,同时也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肠胃的刺激,减少了药物的分解和代谢过程,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更好地发挥了中药的药效。

四、针灸治疗的应用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在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通过对糖尿病难愈创面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针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促进创面的愈合。

针灸通过调节经络气血,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的修复和再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中医药养生的指导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容易出现气血虚弱、津液耗损等情况,从而影响创面的愈合。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的过程中,还会对患者进行中医药养生的指导,包括调节饮食、合理锻炼、调理情志等,帮助患者调整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创面的愈合。

中医药在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临床研究不足等问题。

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及进展

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及进展
总之 ,本院跨科 收治病 人管 理模式 的管理 契合边 疆 医院特 点 ,针对跨 科收治存在 的困难及 问题进 行管理 ,增进 了科 室医护 患之 间沟通协调 ,提 高 了床 位使用率 、医护 患满意度 ,实 现 了提 高医院社会效益及 经济效益的临床 目标 。
参 考 文 献 [1] 徐 玉莲 ,叶志弘,黄红波.医院跨科收住 患者 的风 险管理
Centered,Interdisciplinary Treatment Concept[J].Fortschritte der Neurologie—Psychiatric,2016,84(7):41卜 418. [5] 李杏敏 ,任 爱玲 ,薛晓英.医护分 开后跨科 收治病人 风险 因 素分析及 管理 [J].中国护理 管理 ,2009,9(11):57-58. 『6] 黄 亚 芳 ,马 红梅 .沟 通 流 程 标 准 化 模 式在 医 护 沟 通 中的 应 用现状 [J].全科护理 ,2016,14(14):1435—1437. [7] 宋朝晖 ,江晶 ,刘清杰 ,等.提 高跨 科 收治病人 的护理 质量 分析 [J].黑龙 江医药科 学 ,2015,38(3):157-160. [8] 陆 兰芬 ,杨 益兰.护理风 险 管理 在跨科 收 治患者 管理 中的 应用[J].现代 实用医学,2014,26(3):374-375. [9] 唐 贝,王蕊 ,常青 ,等.跨科 收治病人 常见 问颗 原 因分 析乃 对策[J].中医药管理 杂志 ,2012,20(6):579—581. [10] Kitahara M ,Kojima K K,Ohmura A.Eficacy of interdiscipli—
伤 口 … 。此 类 伤 口或 创 面 不 能 自行 缩 小 10%一15%/周 或 不 能 缩 小 50%/月 ]。 慢 性 伤 121发 病 率 为 1%一2%[ ,其 有 着 发 病 机 制复杂 、病程长 、费用 高昂等特点 ,并且 随着人 口老 龄化 的加 快. 发病率呈 明显上升趋 势。患者 原发病的治愈 以及生存质量 由于 慢性难愈合伤 口漫长 的病 程受 到严重 的影 响.同时家庭也 承受 着沉重的护理与经济负担 。少数慢性难 愈性 伤 口若发生感染扩 散 ,可 导致 脓毒症等并发症 ,严 重者可发生溃疡癌变 。对慢性难 愈合伤 口患者 的特殊护理需要综合 考虑患者的全身及伤 口的局 部 情 况 进 行 ,其 延 续 护 理 的 过 程 对 患 者 及 其 家 属 的 自我 护 理 能

关于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关于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关于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创面难愈是糖尿病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

通俗的讲,就是高血糖对皮肤的任何损伤都叫做“糖尿病创面难愈”。

对于患者最直观、威胁最大且最难以治疗的,就是糖尿病引起的创面难愈部溃疡和感染。

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创面难愈部溃疡和感染。

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部溃疡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上。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治疗;研究进展糖尿病创面难愈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感觉功能下降,患者往往无法及时意识到创面难愈部的疼痛,伤口逐渐溃烂,甚至会有截肢的风险。

一、糖尿病创面难愈原因糖尿病创面难愈的根源在于高血糖,但是启动因素、进展因素、恶化因素既和糖尿病有关,又存在一定的独立性。

因此,了解这些因素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创面难愈的关键。

先说启动因素:糖尿病创面难愈绝大多数开始于创面难愈部的损伤,而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微小的创面难愈部损伤患者往往不易察觉,因此常常错过了治疗的第一时机。

由于损伤的存在,细菌开始从伤口侵入组织。

细菌享受着组织内高糖的供养,繁殖迅速、扩张肆虐,这就是糖尿病创面难愈溃疡和感染进展的关键因素。

糖尿病创面难愈的恶化除了上述原因导致细菌感染加重外,糖尿病血管病变和动脉狭窄所造成的组织血供减少、缺血缺氧、清除细菌能力下降是造成溃疡不愈合、感染扩散或加重的重要原因。

造成皮肤感觉功能下降的根源,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创面难愈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是因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而导致相关的创面难愈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严重者有截肢的危险。

它在早期仅出现创面难愈部皮肤瘙痒、干燥、无汗或色素沉着,但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神经系统发生病变而导致肢端感觉异常。

二、糖尿病创面难愈高危人群(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患者;(2)血糖控制不佳患者;(3)有神经病变症状患者,如下肢麻、刺痛或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4)有血管病变症状患者,如走路时走一段路必须休息一下,才能接着往下走、双脚发凉、皮肤苍白或青紫等;(5)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6)合并肾脏、眼底病变患者,如肾功能不全、视力减退等;(7)创面难愈部畸形患者,如出现鹰爪趾、榔头趾、关节僵直、踇外翻等;(8)创面难愈部出现坚硬、干燥的胼胝(老茧)患者;(9)以往有截肢病史患者。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I. 综述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nonhealing wounds)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未能达到正常愈合状态的创面,通常超过23个月。

这类伤口的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引发感染、疼痛、瘢痕和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新型敷料、生物材料、生长因子、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和常见原因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在正常治疗和护理措施下,创面愈合时间超过6周,甚至更长时间仍未愈合的创面。

这类创面通常由于感染、糖尿病足、缺血坏死等原因引起,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康复进程。

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是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会导致创面炎症反应加重,破坏组织结构,影响创面愈合。

缺血缺氧:血管病变、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导致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缺氧从而影响创面的愈合过程。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容易发生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导致足部溃疡、感染难以愈合。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使用激素、放疗、化疗等药物或患有某些免疫性疾病,容易导致创面感染、炎症反应加重,影响愈合过程。

外伤:严重的外伤创伤可能导致组织损伤严重,创面面积大、深度深,使得创面愈合难度增加。

其他原因:如营养不良、放射治疗后遗症、手术后并发症等都可能导致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

当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创面愈合机制复杂: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如炎症、感染、血管新生、细胞增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创面的愈合过程变得异常复杂,难以预测和控制。

因此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时,需要深入研究创面愈合的各种机制,以便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有限:目前针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主要包括局部应用药物、生物敷料、物理疗法等。

综合护理对难愈性伤口的护理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对难愈性伤口的护理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对难愈性伤口的护理效果观察【摘要】难愈性伤口是一种治愈过程缓慢或停滞的伤口,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

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护理对难愈性伤口的护理效果,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综合护理方法包括定期更换敷料、进行局部清洁和消毒、营养支持等措施。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伤口愈合时间、感染情况等,并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在提高难愈性伤口愈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结论指出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难愈性伤口的护理效果,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改进护理策略。

【关键词】难愈性伤口,综合护理,护理效果观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定义与特点,方法和措施,观察指标,评价方法,实验设计,操作步骤,结果分析,优势,局限性,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难愈性伤口是指经常受伤、疗效不佳,甚至多次感染、溃烂的伤口。

这类伤口治疗困难,容易引起患者的痛苦和不良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的护理方法常常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需要探究新的护理手段,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综合护理的介入是为了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状况,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将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系统的观察评价,探讨综合护理对难愈性伤口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综合护理对难愈性伤口的护理效果,探讨其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难愈性伤口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愈合受阻或延缓的伤口,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和困扰。

综合护理是一种包括药物治疗、伤口护理、营养支持、情绪疏导等多方面因素在内的全面护理方式,旨在提升伤口愈合的速度和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进一步了解综合护理在难愈性伤口治疗中的实际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提高难愈性伤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综合护理对难愈性伤口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创面修复临床研究进展

创面修复临床研究进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词:创面修复、临床研究、 进展
一、情节展开
1、慢性创面的治疗研究在慢性创面的治疗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改 善创面微环境、促进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等方面促进创面愈合。一项研究 发现,使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敷料可以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 量。另外,高压氧治疗也被证实能够通过增加组织氧含量,促进创面愈合。
1、深入探讨创面修复的机制:目前我们对创面修复的机制仍知之甚少,需要 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了解其过程和调控机制。这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技 术。
2、临床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遵循严格的研究设计和 数据分析方法,以确实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同时,还需要进行多中 心、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2、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在创面修复中逐渐受到重视。其原理 是通过提高组织氧含量,促进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加速创面愈 合。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者们发现高压氧治疗可以显著加快创 伤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同时减轻疼痛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展望与结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新型敷料的应用、生物治疗方法以及细胞疗法等多个领域。这些 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结果。然 而,这些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 全性。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2、急性创面的治疗研究在急性创面的治疗方面,早期清创、控制感染和防止 再次损伤是关键。一项关于创伤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使用新型的生物敷 料可以降低感染率,减轻疼痛,并加速创面愈合。此外,还有研究如何通过改 善护理方式、增加换药频率等措施来提高创面愈合效果。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作者:唐乾利唐强龚元勋来源:《右江医学》2020年第11期[专家介绍]唐乾利,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广西重点学科(外科学)学科带头人,广西肝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医学高层次领军人才。

现任右江民族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与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科协常委、广西卫生法学会会长及党委书记,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擅长于普外科手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疾病,主要研究方向为胆石症防治、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先后主持1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29项,9项成果鉴定为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获专利授权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1项。

主编、参编专著16部,参编全国统编教材、规划教材15部(其中任副主编6部),发表专业论文330余篇,其中SCI论文23篇。

应邀在区内外180多家单位主讲专题讲座200余场次。

培养硕士生64名、博士生23名、博士后6名。

【摘要】创面修复是一个复杂且严格遵循修复程序进行的过程,对于维持皮肤的屏障功能至关重要;在创面修复的过程中,如果受到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将会影响正常修复程序顺利进行,导致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生。

创面的经久不愈不仅使患者遭受严重的身心不适和经济困扰,同时也耗费了医疗系统的大量资源。

为解决这一难题,目前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实施了一系列的临床诊疗方案。

该综述通过回顾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基础研究和臨床应用进展,以期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研究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总结。

【关键词】创面修复;慢性难愈合创面;基础研究;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6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0.11.001【Abstract】 Wound repair is complicated. It strictly follows repair process and is very essential to maintain skin barrier function. In the process of wound repair, if affected by one or more pathogenic factors, it will affect the normal repair process, and the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chronic refractory wounds. The prolonged wound repair not only makes patients suffer from serious physical and mental discomfort and economic distress, but also consumes a lot of resources of the medical system.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large number of basic research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a series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gram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his article aims at providing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summary for the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refractory wounds by reviewing the progress on basic research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chronic refractory wounds.【Key words】 wound repair; chronic refractory wound;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treatment临床上常把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经过1个月以上的治疗仍未愈合,并且无愈合趋势的创面称之为慢性难愈合创面[1],常由糖尿病、血管性疾病、感染、放射性损伤及长期卧床等多种原因引起[2]。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结合治疗指导建议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结合治疗指导建议

3
最近研究集中在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创面 愈合,包括药物治疗、生物工程技术和细胞疗 法等。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指导建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保持创面湿润环境,有助于新生细胞和组织的生长。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药物和敷料,以免进一步损伤创面 。
适当使用抗炎药物,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谢谢您的观看
创面微生物组研究
揭示创面微环境和微生物群落对创面愈合 的影响,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联合治疗策略
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协同 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愈合质量。
分析目前研究的不足与挑战
干细胞来源和安全性的问题
干细胞来源有限,且其安全性、致瘤性等仍需进 一步研究。
创面微生物组的影响
对创面微生物组的认识尚浅,其与创面愈合的具 体关系仍需深入探讨。
基因治疗策略
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沉默、基因修饰等策略, 以实现对创面愈合过程的调控。
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3
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03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现状 及指导建议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现状
1
慢性难愈合创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损伤,可导 致疼痛、感染和功能障碍。
2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清创、敷料和包扎等,但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结合治 疗指导建议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慢性难愈合创面概述 •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现状及指导建议 •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护理与康复 • 总结与展望
01
慢性难愈合创面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创面在正常愈合过程 中出现障碍,无法在预期时间内愈合的伤口。

干细胞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慢性创面愈合过程机制复杂,涉及炎性反应、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胶原的形成与沉积、创面血管化和皮肤再上皮化等过程,目前临床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干细胞的应用在慢性创面的治疗方面备受瞩目,其主要优点是避免了潜在的有害的外科手术过程,避免皮肤移植或皮瓣等手术带来的负荷等。

本文就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The mechanism of chronic wound healing is complex,which involves inflammatory reaction,abnormal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collagen formation and deposition,wound vascularization and skin re epithelialization. At present,there is no ideal treatment method in clinic. In recent years,the application of stem cell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wounds. Its main advantages are avoiding potential harmful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avoiding skin graft or flap operation. In this paper,the treatment mechanism,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mbryonic stem cells,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n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chronic wounds were reviewed.Key words:chronic wound;stem cells;vascularization;regeneration;healing慢性难愈性创面简称慢性创面,是指经规范临床治疗4~8周后仍难愈合或不愈合的创面。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如何治愈难愈创面成为了临床中一个重要的挑战。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中医药也逐渐开始进入糖尿病的治疗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病因主要是湿热内蕴、脾胃虚弱和肾脏失常等因素引起。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清热祛湿、健脾和补肾。

从中医角度来看,难愈创面与体内的湿热毒素有关,治疗重点是排湿散热和消毒愈合。

近年来,中医药在难愈创面治疗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中药外敷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如研究发现,以蜂蜜为基础的中药敷料能够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些中药口服制剂也可以通过调节患者体内的湿热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创面的愈合速度。

中医针灸也被一些学者应用于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

研究发现,针灸能够通过调整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增强创面的修复能力。

针灸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内分泌系统,降低血糖水平,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的病理状态。

中医研究还发现,压膜疗法对于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对患者腹部和背部的经络按压,可以促进体内湿热的排泄,改善体内的循环系统。

压膜疗法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经络系统,促进创面自愈能力的恢复。

中医在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中药外敷、针灸和压膜疗法等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面愈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样本数量较小、研究设计不严谨等。

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严谨设计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中医在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PRP对骨科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治疗分析

PRP对骨科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治疗分析

PRP对骨科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 PRP)对骨科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住院期间外伤患者1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清创,治疗组采用传统方法外给予PRP,均计算伤口的深度与面积,伤口时长。

结果:2组患者创面渗液 p H 值均减小,创面温度升高,创面PUSH 评分降低,但实验组创面渗液 p H 值和 PUSH评分更低,创面温度更高。

结论: PRP具有明显促进骨科伤口愈合的作用。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PRP)创面愈合是由多种细胞、细胞外基质及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受全身因素(如糖尿病)或局部因素(如是否感染、创面所在部位和局部血运等)的影响。

当常规的愈合步骤受到影响时,普通的治疗方法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甚至发展为慢性创面。

慢性创面也称为难愈性创面,是指创面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不能通过正常的愈合达到解剖和功能上的完整,从而进人一种持续炎症反应状态,最终导致长期难愈%近年来,慢性创面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耗费社会医疗资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是自体新鲜全血经离心分离后得到的血小板和血浆浓缩物,其血小板含量为普通全血的3 ̄5倍,含有多种高浓度的生长因子。

近年来PRP已经广泛应用于骨科、眼科、皮肤科、烧伤整形科等多个学科促进骨科伤口愈合一直是骨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自体全血经离心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其血小板浓度至少为全血血小板浓度的4倍以上,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具有感染率高、周围组织缺血缺氧以及易形成细菌生物膜等特点,创面愈合较差,传统治疗手段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2]。

1.材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住院期间外伤患者149例,包括其中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5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切口32例, 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43例, 骨折术后切口感染18例,设对照组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清创,治疗组采用传统方法外给予PRP,均计算伤口的深度与面积,伤口时长,术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及进展

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及进展

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及进展摘要:随着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相关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也越来越高,如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等,导致慢性难愈性伤口在临床逐渐成为常见问题,尽管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在反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理受到重创,增加经济负担,到后期可能发生癌变。

延续护理对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有重要意义,可改善消极心态,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讲述应用现状,表明干扰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慢性难愈性伤口;延续护理;现状前言慢性难愈性伤口指无法经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与功能上的完整状态,一般为二期愈合伤口,临床多指治疗时间超过一个月或两个月未能愈合的伤口,高发人群为糖尿病、静脉曲张、长期卧床等患者。

由于患者自身存在慢性疾病,加上自我护理能力不足,延续护理通过将院内指导延续到院外,让患者在出院后同样能够享受到优质护理,不仅实现医疗护理服务延续,且实现医患关系延续,最大程度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降低返院率,一定程度上加速伤口愈合。

现今,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的基础上,延续护理成为缓解就医压力的有效措施,对此,本文对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1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现状慢性难愈性伤口最显著的护理问题为恢复慢,在院内经过有效护理虽然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大部分患者在出院后没有重视护理或采取错误的护理方式,造成病情反复,伤口难以在短时间内治愈。

我国对于慢性难愈性伤口,多在院内采取优质护理,开展延续护理的时间短,且受当地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实施情况不佳,部分医务人员尽管意识到延续护理对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的优势,却没有将其落到实处。

而慢性难愈性伤口治疗周期长,大多数患者年龄大,居住在农村,为换药不得不来回奔波,带来极大不便,延续护理能够真正为其提供便利,节省治疗成本,避免来回奔波。

站在患者角度,蒋凤婷[1]等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度为53.88%-67.68%,需求度最高为慢性伤口并发症预防知识、日常生活自理技巧、换药后注意事项等。

难治性创面最新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难治性创面最新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并且复发 率低 , 但 是 另 一 方 面 风 险 和 创 伤 都 比较
痂 , 减 轻 换药 时的疼痛及对 新生组织损伤 ; ③ 对伤 口有 较好 的抗 炎 、 抑 菌性 , 能预 防感染 ; ④ 生物相 容性优 良, 对
人 体无刺激 , 不会 引起 中毒 、 病变等 阳 。
杨 瑞琪 综述 , 程 新德 审校
(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 医院整形外科 安徽 蚌埠 2 3 3 0 3 0 )
[ 摘要 ] 与一般 伤 口相 比较 而言 , 难 治性 创 面 的愈 合 涉及 到 一 系列更 为 复 杂的 生化 反应 , 痊愈 困难 。现 代 医
学的发展为难治性创 面的治疗提供 了各类方法 , 目前对难治性创 面的治疗方法的研究不仅仅局 限于宏观 ,
[ 中图 分类 号] R 6 4 1 [ 文献 标志码 ] A [ 文 章编 号] 1 0 0 8 — 6 4 5 5 ( 2 0 1 5 ) 1 7 — 0 0 7 7 — 0 4
难 治 性 创 面 是指 在 期 望 的 时 间 内不 能 正常 愈 合, 与 部位 和 宿主 有 关 的一 类创 面 。它 的愈 合 涉及
的 闭合环 境 , 与外 界隔绝 。敷料在 使用过程 中即使 附
修复 , 目前 应 用较 为 广泛 的是各 类 皮 瓣 、 肌瓣 、 肌皮
瓣 和 筋膜 瓣 。 皮 瓣 因 血供 的 影 响 受长 宽 比例 的 限
制, 而筋 膜 瓣 因 带有 深 部 的深 筋膜 或 肌膜 而 血运 较
皮 瓣 改 善使 长 宽 比例 增 加 更 有 利 于应 用 。肌 瓣 和
内 科 疾 病 是 可 以通 过 人 为 干 预 得 到 改 善 或 治 疗 的 。 目前 对 难 治性 创 面 治疗 方 法 的研 究 不 仅 仅 局 限于 宏观 , 已深入 到微 观 研 究 。本 文 就难 治 性创 面 最新 治疗 方法 的研 究进 展综 述 如下 。

肿瘤患者难愈性伤口的护理进展

肿瘤患者难愈性伤口的护理进展

肿瘤患者难愈性伤口的护理进展摘要:本文主要是分析了肿瘤患者难愈性伤口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并且从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对于治疗难愈性伤口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干性疗法和湿性疗法的使用。

目前肿瘤患者难愈性伤口治疗的方法还不多,因此需要在医疗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方法,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肿瘤患者;难愈性伤口;护理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肿瘤发病率也在逐年的增高,尤其是很多人在化疗期间免疫力下降,加上营养不良等情况,导致患者的活动能力下降,这种情况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加上一些患者身上有一些伤口,化疗药渗漏导致的静脉炎也会引发皮肤溃烂等情况。

所有的情况导致患者身上存在难愈性伤口,增加了患者的压力和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不得不继续治疗,持续的治疗也会加重患者的负担,尤其是要支付高昂的医药费。

肿瘤患者难愈性伤口治疗需要受到重视,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关的研究也在继续,本文主要是对肿瘤患者难愈性伤口的护理进展进行探讨[1]。

1 难愈性伤口定义难愈性伤口指的是肿瘤患者通过治疗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创伤部位虽然经过了治疗但是没有痊愈,甚至更加恶化,导致形成慢性溃疡、伤口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及皮下脂肪液化等情况的一类创面,一般在临床中6到8周没有恢复的创面就可以称之为难愈合创面。

2 难愈性伤口的影响因素2.1全身因素2.1.1年龄因素根据以往经验分析可知,年纪较大者会因为组织细胞再生能力下降,细胞生长增殖周期延长、血管老化和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导致外周血液供应减少,因此创面愈合较慢。

2.1.2营养不良人体如果缺乏营养就会影响正常的发育,营养元素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组织修复以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体必需具备的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基本营养物质,如果某一项缺失,都会导致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2.1.3化疗药物肿瘤患者在质量过程中会接触化疗药物,但是这些药物会导致患者在手术后伤口炎症期中性颗粒细胞明显减少,炎症期延长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愈合,一些抗肿瘤药物抑制早期的血管扩张,减少显微蛋白沉着,因此会延长炎症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愈性创 面( r e f r a c t o r y w o u n d , RW) 是指 多种原 因形 成 的
创 面 经 1个 月 以 上 的 治 疗 未 能 愈 合 , 也无 愈合倾 向者[ 1 ] 。糖 尿 病、 下 肢 静 脉 曲张 、 烧伤 、 冻伤、 癌 症术后 的放疗 、 骨 科 术 后 合 并 感染等 , 都 易 引起 创 面 的 迁 延 不 愈 。 临 床 常 见 的 难 愈 性 创 面包 括糖尿病足 、 外伤性溃疡 、 压迫性溃疡、 放射性溃疡 、 静 脉 淤 血 性 溃疡 、 动脉缺血性溃疡 、 感 染 性 溃疡 和恶 性 溃 疡 [ 2 。迁 延 不 愈 的 创面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 和工作 , 往 往 还 是 导 致 更 严 重 并 发症的重要原因 , 如 糖 尿 病 足 就 已成 为 临 床 非 外 伤 性 截 肢 的首 要 原 因 。 由 于创 面难 愈 的 发生 机制 复杂 、 治疗困难 , 对 该 类 创 面 的 治疗 和 护 理 已 成 为公 认 的 临 床难 题 。创 面 护 理 从 过 去 的任 其 自然 愈 合 到 后来 使用 绷带 、 新型敷料 、 创 造 有 利 于 创 面 愈 合 的环 境, 以及 护 士 对 创 面渗 液 、 气 味及 愈 合 进 度 的关 注 , 到 现 在 利 用 更 先进 分 子 生 物 学技 术 为 创 面 愈 合 提 供 有 利 条 件 , 护 理 干 预 为 促 进 难 愈性 创 面 的愈 合 和 提升 病 人 的生 活质 量 起 到 了积 极 的作 用 。现 将 难 愈 性 创 面护 理 措 施 及 相 关 研 究 进 展 进 行 综 述 。

洁, 罗
羽, 王 仙 园

De n g J i e , Lu o Yu , Wa n g Xi a n y u a n
( Nu r s i n g Co l l e g e o f Th i r d Mi l i t a r y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o f PLA , Ch o n g q i n g 4 0 0 0 3 8 Ch i n a )
CHI NES E NURS I NG RE S EARCH De c e mb e r , 2 0 1 3 Vo 1 . 2 7 No . 1 2 B
难愈 性 创 面 临床 护 理研 究进 展 。
Res e ar ch p r o g r e s s o n cl i ni c al n u r s i n g o f pa t i en t s wi t h r e f r a c t or y wo u n d s 邓
1 难 愈 性 创 面 的 日常 护 理
循环 、 营养神经 、 糖尿病 病人 控制 血糖 等原 发 因素治疗 的基 础
上, 使用 3 过 氧化氢进 行外科清 创 , 去除创 面坏死组 织 、 分 泌 物后 , 再用 生理盐水 清洗 , 碘伏消毒 后 , 使 用浸有 0 . 5 的 碘 伏 纱布 或碘伏凡 士林油纱 条对患处 进行包扎 , 或用 0 . 5 碘 伏 溶 液对患处进行 3 0 ai r n的 浸 泡 2 . 2 负 压创 伤 治疗 技 术 。 由于 其 效 果 较 好 、 费用 低 、 病 人 易 接 受 而 被 临床 普 遍 使 用 并 作 为 常 规 换 药 手 段 。 该 技 术 是 近 年 来 出现 的一 种 新 技 术 , 可 以利 用 透 明密 封 膜 封 闭开 放 性 创 面 并 连 接 负 压 源 , 从 而 给 创 面建 立 一 个 较 为 理 想 的环 境 , 以达 到加 速 创 面愈 合 的作 用 [ s l , 其 作用机制包括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提高创面组织氧分压 ; 通 过 负 压对创面进行充分引流 , 减 少 创 面 局 部 的脓 液 和 组 织 间液 , 达 到 减 少 细 菌 培 养 基 和 降 低 创 面 表 面 张 力 的 目的 。另 外 , 负 压 还 通 过 破 坏 细 菌 的细 胞 壁 来 减 少 细 菌 的 生 长 ; 通 过 负 压 机 械 作 用 促使创面周围组织靠拢 、 结合 , 加 快创 面 肉 芽组 织 的 覆 盖 和 表 皮 细 胞 生 长 ; 促 使 创 面 局 部 白细 胞 介 素 一 8 、 细 胞 因子 浓 度 增 加 ,
促进组织生长 ; 全 封 闭 式 的 负 压 吸 引 封 闭 膜 还 能 有 效 保 护 创
1 . 1 基 础护理
对 于 长 期 卧 床 及行 动不 便 者 , 应 定 时 辅 助 其 改
面口 。 目前 出现 的改 良可 冲洗 式 负 压 封 闭 引 流 装 置 , 进 一 步 解
决 了引 流 管 腔 易 堵 塞 和 由 于 敷 料 干 燥 变 硬 而 导 致 的 半 透 膜 破
关键词 : 难愈 性 创 面 ; 日常 护 理 ; 创 面护 理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6 4 9 3 . 2 0 1 3 . 3 5 . 0 0 3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4 9 3 ( 2 0 1 3 ) 1 2 B一 , 预 防 出 现 新 的 损 伤 。在 营 养 支 持 、
积 极 治 疗 原 发 病 的基 础 上 , 保 持 床褥 、 内衣 及 病 人 皮 肤 的 清 洁 与 干燥 , 注 意 观 察创 面 渗 出 物 性 状 、 气味 、 色泽, 并 做 好 创 面 愈 合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