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合集下载

新生儿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新生儿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新生儿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新生儿室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是指有关护理的伤害,患儿在临床护理中发生的治疗诊断及其痛苦、负担等都会迎来不必要的纠纷与事故,临床中常见的新生儿室护理不良事件有:患儿刚住院时由于异常情况忽视没有发现,遭到家长质疑不满;急入院病危患儿病情观察不及时,错过抢救时机;住院期间患儿静脉输液皮下外渗、呕吐;黄疸光疗时患儿抓针、抓伤自己,仪器故障等,分析这些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防范,保证患儿的治疗护理安全,促进患儿更加人性化护理和健康成长。

标签:新生儿室;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1 临床资料我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共10例,通过对这1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洗澡时候,医护人员没有仔细检查新生儿产钳胎头吸引的头顶部是否有破皮、红肿,胎粪吸入等现象1例,占10%。

②没有仔细检查巨大儿侧切难产导致患儿一侧上肢是否出现活动受限情况2例,占20%。

③没有做好患儿入院身份识别,腕带脱落识别2例,占20%。

④静脉输液皮下外渗3例,占30%。

⑤在光疗时,患儿头部留置针不小心脱落1例,占10%。

⑥没有仔细观察患儿排便情况,导致患儿排便不顺1例,占10%。

2 原因分析①新生儿产伤,产钳胎头吸引导致头顶部及面颊部、颞部破皮、红肿,巨大儿侧切难产导致一侧上肢活动受限、或锁骨骨折,臀位产侧切分娩导致一侧下肢及臀部青紫、肿胀、水泡等。

②新生儿室病危患儿急入院时病情观察(有无生命体征)。

③静脉输液皮下外渗,多发生在每次输液时间较长,留置针留置处的血管较细或留置的天数较长,尤其在双侧上肢手背处、下肢足背或大隐静脉处,夜班护士对于夜间输液患儿巡视不及时,输液血管处外渗明显、红肿。

④新生儿黄疸,患儿在进行光疗时,由于哭闹裸露在光疗箱内时间长,抓针尤其在头部刚打上的留置针,导致针眼处出血,药液渗漏。

手部指甲长,抓伤自己面部、胸部,出院时引起家长不满。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医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但是在现代,医院的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护理缺陷,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

新生儿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是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服务。

新生儿的体质较弱,所以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治疗时要采用较为温和的治疗方式,并对其进行科学护理。

接下来本文将会对新生儿科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适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对策1新生儿科的相关风险因素1.1护理人员因素1.1.1护理工作给护理人员的身心造成压力。

新生儿科护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护理人员在参与此项工作时不仅会消耗很大的脑力和体力,还会对他们的内心造成的压力。

如果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工作,护理人员无法保持最好的状态为患者提供服务,护理服务质量将会降低,患者的满意度也会受到影响。

1.1.2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量大。

在新生儿病房,护理人员不仅需要配合医生完成对患儿的治疗工作,而且还需要为患儿提供基础的护理工作,工作量较大。

对此,医院需要根据科室的日常工作量来配置护理人员,减轻他们的负担,保证服务质量;相反,如果医护人员配置不合理,不仅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巨大压力,还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风险。

1.1.3 岗位技能的竞争性强。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先进医疗设备和新式医疗技术被研发出来,并投入到了临床治疗中,大大提升了国内的医疗水平。

但是新设备的出现却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医疗设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都是有差别的,如果要对患者实行准确护理,护理人员就必须要对每种医疗仪器的特性有一个清楚地了解,并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

例如各种深静脉置管、各种呼吸机的应用、NO的使用、换血疗法等。

这一系列护理工作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难度较大,对医护人员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对此,医护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用一个更好的状态来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研究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

研究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

研究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新生儿是家庭中的宝贝,需要特别的关爱和护理。

由于新生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所以对新生儿的护理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在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着一些危险因素,需要家长和护士们特别注意,合理进行护理管理,以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本文将讨论一些关于新生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相对应的护理管理措施。

一、危险因素1. 感染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外界病菌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容易感染。

特别是在医院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新生儿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2. 营养不良新生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大,而且过度或不足的营养摄入都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新生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3. 器械相关危害在新生儿医院内使用的一些医疗器械可能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比如针头划伤、输液引起感染等。

4. 睡眠不足新生儿需要大量的睡眠来促进大脑发育,缺乏睡眠可能会导致大脑功能不健全,对新生儿的发育造成危害。

5. 环境污染新生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环境中的污染物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二、护理管理措施1. 清洁卫生保持新生儿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新生儿房间内,要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对被褥、衣物等物品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并保持手部的清洁卫生。

2. 合理喂养合理喂养是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母乳喂养是最好的方式,而且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成分,能够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

要注意避免喂养时过量或不足,均衡合理的营养摄入对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3. 安全使用器械使用器械时要严格遵循规范,确保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减小对新生儿的伤害和感染风险。

4. 合理作息新生儿需要足够的睡眠来保证大脑发育和身体健康。

家长和护士们要合理安排新生儿的作息时间,尽量减少噪音和干扰,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对新生儿周围环境进行控制,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细菌等对新生儿的危害,特别是在感染流行季节,要加强对新生儿的环境管理。

浅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

浅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

浅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为了治疗和监测新生儿病情而设立的特殊医疗部门,但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护理风险。

因此,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

首先,医院本身的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医院规模、人员配置、设备配置等方面的不足都会增加护理风险。

因此,为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医院应加强科室管理,提供适当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确保医护人员数量和水平与患者数量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匹配。

其次,护理人员的因素也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

新生儿病情多变且需要特殊的护理技术和知识,而护理人员经验的不足或技术水平的不高会增加护理风险。

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升护理水平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此外,患者自身的因素也是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生儿的生理机能未完全发育,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预防护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帮助患者家属建立正确的护理观念和知识,提高护理自我管理的能力。

最后,护理环境的因素也会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产生影响。

新生儿病情敏感,护理环境的噪声、光线、温度等因素都可能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控制噪声和光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供宁静舒适的氛围,以减少新生儿的刺激,有利于其病情的恢复。

综上所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包括医院本身的因素、护理人员的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以及护理环境的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团队合作、关注婴儿的个性化需求等措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

新生儿护理中易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

新生儿护理中易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

新生儿护理中易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
1、体温过高或过低
防范措施:
⑴监测体温变化,每1-2小时一次。

⑵体温过低时给予复温、保温措施,必要时置患儿于暖箱中,注意正确调节暖箱的温湿度,提升箱温时要逐步上升,切忌提升过快,暖箱水槽及时加水,保持箱内湿度。

⑶注意及时调节室内环境的温湿度。

⑷体温过高时切忌用药物降温,可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如开仓散热,必要时温水擦浴。

2、新生儿感染
防范措施:
⑴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min,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

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洗手。

⑶做好基础护理,尤其是脐部护理和皮肤护理。

3、臀红
防范措施:
⑴便后及时更换尿布,大便后温水洗臀并拭干。

⑵应用透气度良好的尿布,切忌尿布包裹过严。

⑶每日为婴儿洗澡。

⑷合理喂养,防止腹泻,以免排便次数过多刺激臀部引起臀红。

⑸如已发生臀红,每次清洗后涂氧化锌软膏,并经湿化氧气吹干。

4、早产儿呼吸困难
防范措施:
⑴注意观察早产儿呼吸变化,如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等。

⑵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⑶如发现呼吸暂停时,给予拍背或拍打足底刺激患儿,必要时应用氨茶碱刺激呼吸。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新生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病情变化迅速,加上语言沟通能力的不足,导致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

为进一步改善新生儿护理质量,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同时必须认识到这些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分析了新生儿住院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指出为了减少护理事故采取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安全因素;防范对策;引言:新生儿患者,特指的是在分娩后二十八天内的婴幼儿。

新生儿正处在发展的基本阶段,但是适应性和生理调控机制尚不完善,抵抗力较低,且易于感染,因此病情变化很快,死亡率也在逐步增加。

因此,需要认真分析在新生儿早期儿科安全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风险,并对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新生儿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

1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1.1 检查制度不严床边交班、临床护理以及在新生儿出院时没有仔细检查患儿的手环、胸卡、床头卡等,很容易出错。

一旦在检查中,没有及时发现患儿的身体异常等情况,或是在发现后未能及时和父母交流,就容易埋下安全隐患。

许多护理人员由于对医院环境不熟悉,或者自身护理经验不足,往往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的早期变化,由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1.2环境因素随着在医院分娩的人数继续增加,对床位的需求也在增加。

为进一步减轻住院压力,医院方面也往往用增加病房的方法增加床位。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多个病房区域,一方面院内管理的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感染的可能性也增加。

由于住院人数增多,且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全,身体抵抗力较弱,所以很容易受到其他细菌、病毒的攻击。

另外,许多医疗设备更新不及时和管理不善也是造成新生儿不安全因素之一。

在妇产科,因为各类检查、测试等设备的相对集中,人群聚散,对新生儿的护理有一定的影响。

1.3 人员因素既包括院方的医护人员也包括其他的新生儿及其亲属和陪伴人员其中对医护人员的影响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综合素养不足,不按程序办事,操作医疗设备不当,没有责任心。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随着社会发展,新生儿护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生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因此需要精心的护理和照顾。

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防范措施来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感染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病菌。

感染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发育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家长应注意以下问题:1. 洗手家长应该时刻保持手部清洁,特别是在接触新生儿之前。

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2. 医院感染在医院中,为了避免感染发生,家长应该遵守医院的规定,如戴口罩、手套和穿着单次使用的手术服等。

3. 避免人群生命脆弱的新生儿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家长要尽量避免在新生儿的周围聚集大量人群。

二、疾病新生儿对疾病的抵抗力非常弱。

如果新生儿患上疾病,这将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家长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喂养不良喂养习惯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患上不同的疾病。

因此,家长应该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和技巧。

例如在喂养时,要保证奶嘴清洁;在添加辅食时,要采用新鲜的食材。

2. 睡眠睡眠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和发展非常重要。

不合理的睡眠会影响新生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发育。

因此,家长需要保证新生儿的睡眠环境舒适、安全和稳定。

3. 访客控制新生儿对各种疾病非常敏感,因此家长应该避免让患病的人接触新生儿,特别是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和手口足病等传染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

三、安全新生儿的骨架和身体很是柔嫩,很容易出现生命危险的错误,因此家长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窒息新生儿的呼吸道非常细小,甚至可能被堵塞。

因此,家长需要小心家居环境和新生儿所使用的婴儿床等,防止发生窒息事件。

2. 摔伤新生儿的骨骼和肌肉还未发育完全,很容易发生摔伤,尤其是摔到头部。

因此,家长需要小心照看新生儿,防止发生摔伤事件。

3.烫伤因为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嫩也比较敏感,不能被曝晒在阳光下,或被热汽或热水烫伤。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及问题1.1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新生儿院内感染1.4.1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新生儿脓疱疹: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新生儿发热: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新生儿喂养困难: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乳头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新生儿是家庭中最为脆弱的一环,护理工作必须十分谨慎,因为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新生儿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目前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因为呼吸道发育不完善,易受到窒息的影响。

为防止新生儿窒息,应做好以下措施:1.睡眠姿势:新生儿应该平躺,双手放在两侧,避免采用侧睡和脸朝下睡的姿势。

2.床垫选择:床垫应该使用透气性好的床垫,不能使用过软、不透气的床垫。

3.枕头选择:新生儿不需要枕头,如果需要枕头建议使用空心棉制品。

4.玩具选择:新生儿的玩具不可过大,不可过硬。

二、新生儿烫伤新生儿对温度的适应性差,容易受到烫伤的影响。

为了防止新生儿烫伤,应做好以下措施:1.水温:新生儿洗澡的水温应低于38℃。

2.沐浴时长:新生儿洗澡时间不应过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

3.洗澡前检查:洗澡前应检查水温和沐浴产品是否适用于新生儿。

4.衣物选择:睡衣应该使用棉质透气性好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合成材料制作的衣物。

三、新生儿误吸新生儿的消化道发育不完善,误吸易造成胃肠反应。

为了避免新生儿误吸,应做好以下措施:1.喂奶选择:新生儿应该使用母乳或者婴儿奶粉喂养,不得使用其他奶制品。

2.喂奶姿势:喂奶时,应将新生儿抱起,使头部高于胸部,避免奶液流入呼吸道。

3.吐奶及时处理:如果新生儿出现吐奶情况,应及时清理。

4.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卡着气管的物品拔出,应紧急送往医院。

四、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抵抗力弱,在一些人多、空气不流通、清洗不彻底的地方容易感染,为了避免新生儿感染,应做好以下措施:1.饮食卫生:母乳和奶粉应该选择品质优良、清洁卫生的产品。

2.室内环境: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

3.外部访客:新生儿只能让父母及亲近的家人抱,要注意控制外部访客人数及时间。

4.个人清洁:护理人员要保持手部的清洁,避免对新生儿造成污染。

综上,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很多,但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完整版)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完整版)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护理风险1.1 感染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2 损伤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

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

洗胃、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

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

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严重可引起脑损害。

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3 胃食管反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可无临床呕吐症状,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猝死,临床上对这种“寂静型”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5 交接班不完善交接内容不全,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

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入院时写错手条,出院时抱错婴儿等。

2 防范对策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实行保护性隔离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

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床单布类天天更换,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每周更换暖箱1次,使用后终末消毒。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目的: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降低由于护理风险引起的医疗事故。

方法:对我院一年内收入院的320名新生儿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将其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结果:在所有的新生儿中采取了新生儿科安全护理的新生儿的健康恢复状况远远好于普通护理,而且新生儿护理投诉也有了很大的缩减。

结论:有效采取新生儿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护理中的风险,降低新生儿家属的投诉率,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标签: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新生儿由于刚刚出生,其年龄幼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又加上新生儿特殊的体质,用药敏感性高等原因,使得新生儿护理较比普通的儿科科室护理的风险更大些,很易产生护理纠纷。

因此,我们的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仅专业素质要过硬,还要态度和蔼、热心关怀、细致服务,更要有主动识别风险、预防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现就新生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怎样进行风险管理作详细论述,并总结我们经过实施风险管理后所取得的成效。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现以我院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入院的3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分析对象。

在这中间有170名男的,150例女的。

1.2方法搜集和归纳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新生儿患者,在我院院内或者新生儿科室内的护理投诉情况,并对其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因素,从而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并对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组别风险因素护理要求家属反应新生儿住院康复周期对照组多低服务一般相对于采取特殊护理的新生儿长一些实验组少高护理比较全面认真相对比较短,康复良好1.3统计学方法及处理采用SPSS 14.0处理各种数据,采用百分比来表示计量数据。

2结果2.1医方因素2.1.1护理人员的资历较低:年轻护士较多,临床经验不足,而且新生儿科疾病又面临着发病急,复杂,变化较快,而新生儿年龄幼小,无法描述病情,家长又缺乏相关知识,把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护理人员若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解释,因此就不能迅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会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

完整版)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完整版)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完整版)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新生儿的皮肤薄嫩,易受损伤,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范意外损伤。

输液时应选择低浓度液体,避免对血管及周围组织造成刺激和外渗。

洗胃、洗澡时应控制水温,避免烫伤。

足月儿的指甲应定期修剪,避免自行抓伤。

在使用辐射床时,应规范操作,避免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吸氧时应注意适当控制吸氧浓度,避免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操作时应注意保持患儿的氧环境,避免严重低氧导致脑损害。

2.3加强护理记录和交接班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儿的病情、护理措施和效果等信息。

交接班是医护人员之间的重要沟通环节,应确保交接内容全面、重点明确,避免因交接不周导致患儿护理出现问题。

2.4防范胃食管反流针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潜在危险性,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反流症状。

对于“寂静型”反流患儿,应给予高度重视。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呕吐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反流症状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2.5加强安全管理为了避免新生儿被偷窃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调换床位、输错液体等错误操作应加强管理,避免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等过程中,应注意核对患儿的身份信息,避免调错婴儿或抱错婴儿等事件的发生。

静脉注射时要加强巡视,选择四肢作为注射部位,并尽量使用留置较长的导管,避免反复穿刺造成损伤或感染。

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一旦出现静脉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拔掉留置针,局部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

各种仪器探头应定时更换部位,避免局部受压过久。

对于置于远红外线抢救台上的新生儿,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烫伤。

护士还应特别留意耳后、皮肤皱褶处及臀部的清洁卫生,勤换尿布,并为已发生尿布性皮炎的患儿暴露出臀部,保持干燥,局部可涂红臀软膏。

在进行照蓝光前,要为婴儿戴上小手套,以防止指甲抓破皮肤,眼睛则要用黑眼罩遮挡,并妥善固定,确保眼罩不会脱落,完全遮住眼睛,又不会堵住鼻孔。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及对策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及对策

原始文件依据 , 它包括 体温单 的填写 , 医嘱 的签 名及 护理 记 执行
录等 , 如护理记 录与医生记 录不一致 , 特殊 医嘱执行 时 间未按 规 定时间执行 , 响病情 , 影 造成后果。护理记录字迹不清 , 涂改代 签 名等都使护理记录失去真 实性 , 一旦 出现纠纷 , 护士 必须 承担 法 律责任 。
个高风 险的学科 , 因为新 生儿 的生命非 常脆弱 , 病情 变化 非常
迅速 , 护理人员责任心稍一放松 , 观察不到位 即可引发不 良后果 ,
重者可致死亡 或残疾 , 者出现功 能障碍增 加痛 苦 , 长治疗 时 轻 延 间。现将新生儿室护理工作 中潜 在的风险及对 策据 告如下。
1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 中存在风险
2 防 范 对 策
1 1 静脉输液皮下渗漏 .
1 1 1 血管 因素 ..
血管 。
血 管细 小 , 薄易 破裂 , 壁 留置 针外 套 管脱 出
1 12 药物 因素 ..
刺激性强 的药物如钙 、 甘露醇 , 短时 间大 量快
速进入血管 内, 过血 管本 身缓冲 中应 激能 力或在 受损处 堆积 , 超 内膜受累而发生药渗漏 。 1 13 其他 因素 .. 12 院 内感染 , 如留置针固定不牢 , 患儿 活动 留置 针溜出。
和、 快慢适 中、 语气谦和 、 真诚可信 、 语态专注 、 尊重 热情 。患者应 将对患者的爱心 、 关心 、 同情 心及乐 于真诚相 助 的情 感融 化于语 言中 , 这是护患 间情感 的交流 , 能带给患者精神上的安慰 , 消除患 者对 护士的顾忌与不满 , 增强护 患 间的信任感 , 才有 利 于护患关
15 皮肤破损 的危 险 新生儿皮肤是机体重要 的屏 障。比较 脆 .

新生儿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实用措施.docx

新生儿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实用措施.docx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护理风险1.1 感染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2 损伤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

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

洗胃、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

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

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严重可引起脑损害。

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3 胃食管反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 可无临床“寂静型”呕吐症状,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猝死,临床上对这种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5 交接班不完善交接内容不全,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

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入院时写错手条,出院时抱错婴儿等。

2防范对策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实行保护性隔离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

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床单布类天天更换,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每周更换暖箱 1 次,使用后终末消毒。

研究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

研究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

研究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新生儿是生命的脆弱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和护理。

本文将探讨新生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

一、危险因素:1. 窒息:新生儿的呼吸中枢不够发达,容易出现窒息的情况。

窒息的危险因素包括窒息线索、口鼻分泌物阻塞、胎儿吞咽羊水等。

2. 感染: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亲感染、不洁无菌操作、助产过程中的感染传播等。

3. 低血糖:新生儿的糖原储备有限,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包括产时分娩史、早产、低出生体重等。

4.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不够成熟,容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

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母亲血型不合等。

二、护理管理措施:1. 窒息的护理管理:(1)保持通气道的畅通:清除口鼻分泌物,避免窒息线索的出现。

(2)建立呼吸道开放性:保持头部的颈椎部位处于自然直立状态,避免颈部的压迫,确保气道的通畅。

(3)增强氧合:采用氧气面罩、氧气帽等方法提供额外氧气供应,保证新生儿的充分氧合。

2. 感染的护理管理:(1)母亲护理管理:产后及时清洁私处、更换卫生巾等,避免感染的传播。

(2)新生儿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和感染。

(3)科学的喂养护理:母乳喂养是最佳的抵抗感染的方式,应及时给予乳汁,增强婴儿的抵抗力。

3. 低血糖的护理管理:(1)即刻喂养:在新生儿出生后尽快进行喂养,提供足够的葡萄糖来提高血糖水平。

(2)静脉输液:如果新生儿血糖持续下降,可考虑进行静脉输液,提供葡萄糖的补充。

4. 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管理:(1)早期喂养: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和代谢,有助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

(2)光疗:将新生儿暴露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下,通过光疗来降低胆红素水平。

总结:新生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包括窒息、感染、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等。

为了保护和照顾新生儿的健康,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例如保持通气道的畅通、增强氧合、提供充足的营养和光疗等。

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新手一儿在儿科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新生儿期又是生理功能进行调整适应宫外生活的时期,掌握新生儿期的特点,对医疗、护理、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要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儿科医学知识及专业护理技术,还要随时排除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住院病儿的安全。

先将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报告如下: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1.1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新进医护人员频繁培训时间短。

新生儿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同情心、爱心、耐心、细心。

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家属产生不安全、不信任感。

1.2新生儿无陪护,无语言行为表达能力只能以哭闹表达不适。

由于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如配奶、喂奶、换尿布、婴儿沐浴、暖箱和光疗箱的使用都由护理人员完成,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如配奶污染,发生胃食管返流而窒息、体温不升,烫伤、皮肤压疮、坠床、针刺伤、暖箱、光疗箱温的骤变、穿刺取血后压迫不到位等都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

患儿异常哭闹时未能及时评估。

1.3环境:新生儿对外界的抵抗力差,而病区不能严格区分感染、非感染病房,由于患儿多,环境消毒不及时等。

特别在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增多,病房拥挤,使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医护人员忙于诊疗和护理,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可危及生命。

1.4新生儿病房工作压力大、风险高:新生儿监护室元陪护,因此护理工作量大且繁杂、琐碎、液体滴速要求高,输液时间长,液体易外渗需重新穿刺频率高。

婴儿啼哭加上各种监护仪器噪音得不到良好的身心调节,久而久之将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反感情绪。

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1.5药物外渗:新性儿患者大多数是危重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全身各脏器发育不完善,入量不能满足机体基础需要量,经常需要静脉输注渗透压高的营养确何热卡的供给。

使用呼吸机的患儿用力月西、多巴胺、多巴酚酊胺等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由于新生儿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静脉注射过程中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养性改变,需要经常更换穿刺部位,既增加工作量,也给患儿带来伤害。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摘要: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因新生儿自身生理功能比较脆弱,极易在护理期间出现不良事件,不利于保障新生儿护理安全性,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现如今,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总结可能引起不良事件的不安全因素,以此为依据制定防护措施,以帮助提高新生儿护理安全性。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防护措施引言:在新生儿出生后需加强护理干预,以帮助新生儿安全度过出生后的特殊时期。

须注意的是,新生儿情况特殊,相应的护理要求更高、更严格,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开展护理工作。

不过根据实际情况看,新生儿护理中容易因环境因素、人员因素、管理因素而引起不良事件,对此在本文中便重点分析了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 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1.1 环境因素相比成人护理,新生儿护理具有复杂性特点,据悉新生儿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之一便是环境因素。

相比成年人,新生儿生理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尤其是免疫能力较低,极易造成感染问题,并且皮肤脆弱,容易因外界环境而造成皮肤刺激。

虽然当下医疗卫生技术发展迅速,新生儿护理中的环境管理愈加严格,但在很多地区,新生儿护理中依然可能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硬件设施老旧情况,容易给新生儿护理工作形成隐患问题[1]。

1.2 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是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实施者,自身应当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水平,但据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护理人员在专业素质上相对不足,例如可能出现交接不谨慎、检查不严谨等,这均可能形成不安全因素。

1.3 管理因素在新生儿护理中,科学合理地护理管理十分重要,能够为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2]。

但在实际的护理管理中,很多护理人员每天需面临着高强度、高压力的护理工作,极易使其出现职业倦怠情况,进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2 新生儿护理中防范不安全因素的措施分析2.1 加强环境管理因新生儿的脆弱性,在护理中应严格注重环境管理。

首先,护理人员应重视病房内的卫生清洁、消毒,每日2次,并注意降低空气内的刺鼻性气味,保持空气清新;对于病房内的各种物品、桌面均应实施严格的擦拭消毒,而对于新生儿直接接触的奶嘴、奶瓶等物品要采取高压灭菌。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护理风险1.1 感染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2 损伤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

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

洗胃、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

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

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严重可引起脑损害。

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3 胃食管反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 )可无临床呕吐症状,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猝死,临床上对这种“寂静型” 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5 交接班不完善交接内容不全,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

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入院时写错手条,出院时抱错婴儿等。

2防范对策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实行保护性隔离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

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床单布类天天更换,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每周更换暖箱 1 次,使用后终末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131 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并分析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比较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家长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婴儿
留置套管针脱出的出发生率为1.53%,臀红发生率为7.69%,家长护理工作满意
度为95.38%,对照组婴儿留置套管针脱出的出发生率为10.76%,臀红发生率为27.69%,家长护理工作满意度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认
真分析新生儿护理中的风险,对其采取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风险;护士
新生儿期是一个正常胎儿的延续,同时又是人类发育的初级阶段。

在这个时
期新生儿的各项生理功能会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由于新生
儿的生理调节、适应能力欠成熟,以至于其机体抵抗力较低极易诱发相关疾病,
且病情变化速度快,病死率较高。

本研究主要探讨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难点及应
对措施,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4 月至2015 年4 月期间在我院出生
的婴儿131 例,其中男孩71 例,女孩60 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6 例,其中男孩36 例(54.55%),女孩30 例(45.45%);对照组
65 例,其中男性35 例(53.85%),女性30 例(46.15%)。

组间一般资料如发病
时间,新生儿出生时间、性别,体重等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
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认真分析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根据分析结果,对新生儿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医院需要定期培训护士掌握基本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
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促使她们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为一名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细心、耐心、爱心,同时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一定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在繁忙的工作过程中学会不断调整
个人心态,提高个人和新生儿家属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取得家属的谅解,提高家
属的信任感。

(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知识与值班职责,并及时考核。

以让每位护士牢记自己的职责及相关的护理法律责任。

尤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必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比如:在巡视过程中
发现新生儿脐炎,此时要求护士先洁净切口,消毒各种手术工具,一般在消毒杀
菌以后,在患儿患处涂上硝酸银以干燥伤口,在7~14 d 脐炎会彻底消失。

如果
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了新生儿体征异常,但个人没有能力解决必须第一时间向主治
医生报告。

(3)按照医院的要求执行交接班制度、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

在进行交接
班时提前 10~20 min 到岗,并且还要认真核对患儿身体状况。

新生儿外出检查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由2 名护士实施同步检查,当核查新生儿信息没有错误以后
再和家属共同核实新生儿身份,随后让家属抱走。

(4)要求医护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以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完整性,要
求护士认真书写各种护理文件。

医院的相关领导也需要重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关心爱护每 1 位护士,对待新生儿科室的护士们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以有效
缓解护士工作压力。

加强医护人员的团结合作,对护士们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
帮助她们释放压力。

1.3 观察指标比较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护理记录合格
率及家长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8.0 统计包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用“x±s”比较,比较
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以及新生儿被护理风险伤害的情况,见下表。

表两组新生儿护理情况比较
注: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要好,且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

3.讨论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具有工作重,责任大,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如
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常输注脂肪乳等高渗性液体,这对新生儿护理技术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也相对地增加了护理风险。

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护理风险。

新生
儿护理中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不周全的现象较普遍。

因为新生儿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新生儿
的病房没有陪护,而新生儿又无语言表达能力,难以用语言表达出个人的真正需求。

在对新生儿实施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安群问题:尿布疹,红臀,
交叉感染及鹅口疮等;用暖箱、烤灯等设备时诱发的烫伤;在对新生儿沐浴时受凉;新生儿抓伤自己;输液渗漏等。

(2)未严格执行医院的查对制度。

护理在交接班或者新生儿出院时没有认
真核对床头卡、双手圈以及胸牌,诱发差错事故。

新生儿入院时未认真进行身体
检查,其肢体存在缺陷或者异常,没有和新生儿家属进行及时沟通留下安全问题。

护士护理技能欠完善,缺乏护理经验,当发现新生儿病情恶化时已经错过最佳治
疗时机。

(3)新生儿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护理活动,是医院处理医患纠纷事件的有效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而新生儿病房没有
家属陪护,所以护理记录显得更加重要。

但是少数护理人员忽视护理记录的书写,记录不及时,不规范准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护理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个别还出现严重的涂、刮、擦等不良现象。

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由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
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具有直接联系,护理风险防范是前瞻性的,可以控制护理
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起到预防为主消除隐患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做好新生儿室的卫生工作,做好空气和物品的消毒工作,例如
新生儿的衣物和奶瓶等;在消毒时严格遵守消毒制度,并且强化危机和风险意识,护理危机的发生随时存在,因此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强化制度建设与质量监控,周密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保证,通过进行风险教育及强化风险
管理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明显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因而新生儿受到的风险降低。

新生儿护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其中存在很多风险。

医院的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当重视这些风险,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
并采取适宜的、可行的、科学的手段避免这类风险的发生。

如此,方可增加新生
儿护理质量,减少产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升医院的形象。

参考文献:[1]朱守容,张伟华,詹细珍,魏灵芝,陈李琳.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3)[2]薛唤爱,何广荣.新生儿
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