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五章1.耳鸣耳聋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225P)

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225P)
面红,身热,有汗,渴喜冷饮,咽干,尿赤,大便或秘; (3)舌象:舌质红,苔黄或黄腻。 (4)脉象:脉滑数。 [证机概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 [治疗原则]:清泄痰热 ,降逆平喘
[代表处方]:桑白皮汤加减 [加减应用]: (1)痰多粘稠加瓜蒌、海蛤粉清化痰热; (2)痰涌便秘,喘不能卧加葶苈子,大黄涤痰通腑;
2.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实喘责在肺,虚喘责在肾。 ”
三、范围:
相当于西医诊断的喘息性支气管炎,各型肺炎,肺不张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矽肺,成人呼吸窘迫 综合征,睡眠期呼吸暂停综合征,噫病等,若以呼吸困难 ,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痛、喷嚏,鼻塞;或伴发热、口不渴。
(3)舌象:苔薄白而滑。 (4)脉象: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
宣。 [治疗原则]:宣肺散寒 [代表处方]:麻黄汤加减 [加减应用]: (1)喘重者加半夏、前胡、苏子、陈皮化痰降气平喘

2、表寒里热 [临床表现]: (1)主症:喘逆上气、息粗、鼻煽,胸胀或痛
先中后西
是指内科范围内的病,一般首先考虑 用中医方法处理为主,但不排除中医确 实无效后,要改用或加用西药;或由于 某些急症因中医制剂未跟上,临时用西 医方法处理。
临床举例:
能中不西
指 对西医疗效不肯定的病,能用中医处 理力争使用中医,但对某些急病不排除先 用西医方法处理,若先用了西医处理而疗 效不佳的,可停用西药改用或加用中医药 。
(二)治疗原则: (1)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根据寒、热、痰、气之
不同,分别采用温宣、清肃、祛痰、降气等法。 (2)虚喘治肺肾,重点在肾,以培补摄纳为主,补肺、纳

中医内科学虚劳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医内科学虚劳PPT课件精选全文

熟地、五味子、百合──益肾敛肺
加减:(1)自汗较多者,加牡蛎、麻黄根 固表敛汗;
(2)若气阴两虚而兼见潮热,盗汗者,
加鳖甲、地骨皮、秦艽等养阴清热;
(3)若气虚卫弱,外邪入侵,寒热,
身重,头目眩晕,表现正虚感邪者,当扶正
祛邪,仿《金匱要略》薯蓣丸意,佐以防风、
豆卷、桂枝、生姜、杏仁、桔梗。
2024/8/5
当归,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补固涩。
在气、血、阴、阳的亏虚中,气虚是临床最常见 的一类,其中尤以肺、脾气虚为多见,而心、肾 气虚亦不少。肝病而出现神疲乏力,食少便溏, 舌质淡,脉弱等气虚症状时,多在治肝的基础上 结合脾气亏虚论治。
2024/8/5
中医内科学
33
(二)血虚
共同点:面色淡黄或淡白无华,唇、舌、指甲 色淡,头晕目花,肌肤枯糙,舌质淡红苔少, 脉细。
虚劳
【概述】
1.定义: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 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 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 弱证候的总称。
虚:精气夺则虚; 损:久虚不复谓之损; 劳:损极不复谓之劳。
2024/8/5
中医内科学
2
2.文献摘要: (1)《素问·通评虚实论》 (2)《难经·十四难》 (3)《金匱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4)《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 (5)金元以后 (6)明代 (7)清代吴澄的《不居集》
(2)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如因气虚运血无力, 形成瘀血;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 等。
(3)是否兼夹外邪。虚劳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 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药也 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
2024/8/5
中医内科学
18
二、治疗原则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五章1耳鸣耳聋-精选文档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五章1耳鸣耳聋-精选文档

【结语】
耳鸣、耳聋都是听觉异常的病症。自觉内 鸣响,或潮如蝉者,谓之耳鸣;若听觉减退甚 至丧失者,谓之耳聋。 本病的辨证重点应分清新久虚实。一般暴 鸣、暴聋多属实证,久鸣、久聋则多属虚证。 新病一般疗效确切,病程尚短;久病往往病程 缠绵难愈。
结束
二、类证鉴别
1、耳鸣、耳聋与聋哑:耳鸣、耳聋多见于成年人 , 耳虽聋但无口哑。聋哑多见于小儿,常为热病后遗 症,或为先天所致。通常聋哑一证系先发耳聋,后 致口哑,耳聋者必有口哑。 2、耳鸣、耳聋与耳蕈、耳痔、耳挺:耳鸣、耳聋主要 表现为耳内鸣响或听力减退甚至丧失,耳内并无肿 块等赘生物阻塞耳道或突出耳外。
【病因病机】
一、外邪侵袭
六淫病邪侵入人体,其中以风热病邪首当 其冲,外邪闭阻清窍,故发为耳鸣、耳聋。 《圣济总录》说:“久聋者,肾脏虚,血气不 足,风邪辣香燥、肥甘厚味之品,嗜酒无度, 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而为痰, 痰浊阻滞清窍,发为耳鸣、耳聋。
三、情志刺激 长期情志刺激,导致肝失疏泄调达, 郁而花火,或因暴怒伤肝,肝郁化火, 肝胆实火循经上扰而发耳鸣、耳聋;或 因肾精亏耗,相火妄动,循经上扰所致。 四、病后体虚 素体亏虚,病后失调,脾肾受损。脾 气虚弱,运化无权,气血生化不足,或 脾阳受损,清阳不升,脉络空虚,耳窍 失于充养,故耳鸣、耳聋。肾精亏损, 髓海不足,亦可导致耳鸣、耳聋。
(2)脾虚气陷
证候:耳鸣、耳聋,时轻时重,每因劳累 而加重;头晕目眩,面色萎黄,神疲乏力, 肢体倦怠,失少便溏;舌苔薄黄,脉细弱 无力。 治法:调补脾胃,益气聪耳 方药:益气聪明汤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黄芪、升麻、葛根、蔓 荆子、黄柏、白芍、甘草。
【预防与调护】
1.爱护耳道卫生,保持耳道清洁,定期清 除耳内耵聍,同时应避免损伤耳鼓膜。 2.因感冒引起鼻塞者,应尽量避免用力揉 鼻。 3.注意饮食,保持情志舒畅,避免长期或 过度情志刺激。 4.劳逸结合,避免劳累过度;慎用耳毒性 药物。

耳鸣中医辨证治疗课件

耳鸣中医辨证治疗课件
耳鸣中医辨证治疗的案例分析
3
典型案例
患者:张某,男,45岁,耳鸣3年
症状:耳鸣,听力下降,头晕,失眠
诊断:肝火上炎,肾阴不足
治疗方法:清肝泻火,滋阴补肾
疗效:耳鸣减轻,听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
治疗效果
患者症状:耳鸣、头晕、失眠等
治疗方法:中药、针灸、推拿等
治疗效果:耳鸣症状减轻,睡眠质量提高,头晕症状消失
治疗时间:根据患者情况,治疗时间不同,一般需要1-3个月。
治疗注意事项
0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药物选择:选择合适的药物,如中药、中成药等,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03
针灸治疗: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注意针刺的深度和角度。
04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02
疗效显著:中医治疗耳鸣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耳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4
耳鸣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
2
辨证论治
辨证方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判断耳鸣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
治疗原则: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补益肝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
疗效评价:根据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
针灸原理: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达到治疗耳鸣的目的
穴位选择: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穴位
02
操作方法:采用针刺、艾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操作,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中医耳鼻咽喉科课件(1)

中医耳鼻咽喉科课件(1)
驱风止痒兼化湿—消风散 湿重局部渗出多—萆泻渗湿汤 湿热壅盛,肝胆有火—龙胆泻肝汤
2.血虚生风化燥 旋耳疮慢性期+脾气虚 治法: 养血熄风润燥, 养血.凉血.活血,以治血为主. (地黄飲)
.
耳带状疱疹
是指发生在外耳及耳周皮肤的带状疱 疹。
临床以耳痛,外耳疱疹,甚则 耳聋,眩晕,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
2.耳流脓 脓性分析: 黄稠浊带血为热
清稀薄色淡为湿寒
3.耳聋耳鸣 问诊与望诊的结合(相应的检查方法)
4.眩晕 诊断与鉴别诊断
5.鼓膜异常 结合临床 辨病重要
二.鼻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1.鼻甲异常(黏膜).鼻塞 2.流涕 3.头痛 常与鼻塞的程度有关 4.鼻衄 (血量,出血时间,部位,整体情况) 5.嗅觉 与鼻塞的程度有关
咽的生理
一.呼吸功能 二.吞咽功能 三.语言形成 四.防御保护功能 五.调节中耳气压功能 六.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的生理
一.呼吸功能 二.发声功能 三.保护功能 四.屏气功能
声带紧闭,呼吸占停,固定胸腔内压, 增强腹压,有助挑担,跳跃及排便等。
喉尚有心血管的反射作用,喉神经 受刺激可诱发主动脉感受器,使心率减 慢,心率不齐,甚至心跳骤停。
第四章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重点: 辨病与辨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 合,局部四诊与全身四诊相结合
第一节 耳鼻喉科的诊病方法 一.耳鼻喉科诊室的基本条件及要求(略)
耳鼻咽喉的局部望诊
1.望诊:外观形态,结构的正常与否,病理 征像(分泌物的颜色,肿胀的程度等)
2.闻诊: 嗅,听 3.问诊: 4.切诊:脉 局部
第三章耳鼻咽喉病因病机概述
第一节 主要病因 一.外因:
1,外感邪毒(外感六淫,时疫及异气) 风,寒,热.湿,燥,时疫及异气;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五章1.耳鸣耳聋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五章1.耳鸣耳聋

收集病例:收集耳鸣耳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 分析病因:根据病例资料,分析耳鸣耳聋的病因,如噪音、药物、疾病等 诊断治疗:根据病因,制定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跟踪回访: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跟踪回访,了解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总结分析:总结案例分析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抗炎药物:如阿 司匹林、布洛芬 如 阿昔洛韦、伐昔 洛韦等,用于治 疗病毒感染引起 的耳鸣耳聋
抗过敏药物:如 扑尔敏、苯海拉 明等,用于治疗 过敏引起的耳鸣 耳聋
神经营养药物: 如维生素B1、维 生素B12等,用 于改善神经功能, 减轻耳鸣耳聋症 状
耳内镜手术:通过内镜观察耳道和鼓膜,进行手术治疗 耳蜗植入术:植入人工耳蜗,帮助恢复听力 听神经瘤切除术:切除听神经瘤,减轻耳鸣症状 耳道扩张术:扩张耳道,改善听力
案例一:患者A,男性,45岁,耳鸣耳聋症状持续半年,经检查发现为神经性耳聋,治疗后症状缓解。
案例二:患者B,女性,30岁,耳鸣耳聋症状突然出现,经检查发现为突发性耳聋,治疗后症状缓解。
案例三:患者C,男性,55岁,耳鸣耳聋症状持续多年,经检查发现为老年性耳聋,治疗后症状缓解。
启示:耳鸣耳聋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和心态,有助于预防耳鸣耳聋的发生。
耳鸣耳聋在中医中被认为是肾虚、肝火旺盛、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的 中医认为,耳鸣耳聋的治疗需要从整体入手,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平衡 中医治疗耳鸣耳聋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按摩、食疗等 中医强调预防耳鸣耳聋,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作息、运动等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改善耳鸣耳聋症状
草药疗法:使用中药如黄芪、党参、当归等,调理气血,改善耳鸣耳聋

中医内科学系列精品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系列精品ppt课件

辨别病情寒热、虚实 、阴阳等属性
闻诊
听患者声音、语言、呼吸等变化
辨别咳嗽、呕吐、呃逆等症状特点
了解患者情绪及心理状况
问诊
询问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等
了解起病时间、诱因、病情变化 等
掌握患者饮食、二便、睡眠等情 况
切诊
切按患者脉搏,辨别脉象特征
了解脏腑功能强弱及气血运行 状况
结合望、闻、问诊信息进行综 合分析
03
脏腑辨证方法
介绍根据脏腑病变表现进行辨证的方法,如心虚证、肝 郁证等。
经络学说
经络系统组成
详细解析十二经脉、奇 经八脉、十五络脉等经 络系统的构成。
经络生理功能
阐述经络在人体生理活 动中的作用,如运行气 血、沟通内外等。
经络病变表现
分析经络功能失调时的 症状表现,如疼痛、麻 木、拘挛等。
经络辨证方法
艾灸治疗
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 热刺激,达到温通经络、扶正祛邪 的目的。
拔罐治疗
利用罐具的负压吸附在皮肤上,造 成局部充血或瘀血,从而调整机体 功能。
推拿治疗
成人推拿
针对成人内科疾病,运用推、拿 、按、摩等手法进行治疗。
小儿推拿
针对小儿内科疾病,采用轻柔、 和缓的推拿手法,以达到治疗目
的。
中医内科学系列精品 ppt课件
目录
• 中医内科学概述 • 中医内科学基础理论 • 中医内科学诊断方法 • 中医内科学治疗方法 •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及辨证施治 • 中医内科学养生与保健
01 中医内科学概述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部脏腑 、经络、气血津液等生理病理变 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中医 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耳聋课件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耳聋课件






【预后及转归】
• 暴聋若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好,若延误治疗,或渐聋时间 已久者,通常恢复听力较为困难。双耳听力减退达中度以 上长期不愈者,可导致听力残疾。聋哑一旦形成,则终生 丧失语言能力。




致【Biblioteka 识拓展】1.助听设备• 对于永久性耳聋者,可通过助听设备来改善听力,提高生 活质量。助听设备包括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一般来说,若 听力损失在90dB以内,可佩戴助听器;若听力损失超过 90dB,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
(1)外邪侵袭
• 主证:听力骤然下降,或伴有耳胀闷感及耳鸣。全身可伴 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发热恶寒等症。舌质淡红, 苔薄,脉浮。
• 证候分析:风邪外袭,肺经受病,宣降失常,外邪蒙蔽清 窍,故耳聋;风邪上犯,经气痞塞,则耳内胀闷、耳鸣; 外邪侵袭,肺失宣降,则鼻塞、流涕、咳嗽;正邪相争, 则发热恶寒、头痛;舌淡红、苔薄、脉浮等均为表证之象。
• 证候分析:肝胆互为表里,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火循经 上扰耳窍,则耳聋;情志抑郁或恼怒则肝气郁结,气郁化 火,故使耳聋加重;肝火上炎,则面红目赤、头痛或眩晕; 肝火内炽,灼伤津液,则口苦咽干、便秘溲黄;肝火内扰 心神,则夜寐不宁;肝经布胁肋,肝气郁结,则胸胁胀痛; 舌红苔黄、脉数主热证,脉弦主肝病。
3.痰火郁结
•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使脾胃受伤,或思虑过度,伤 及脾胃,致水湿不运,聚而生痰,久则痰郁化火,痰火郁 于耳中,壅闭清窍,从而导致耳聋。
4.气滞血瘀
• 情志抑郁不遂,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或 因跌仆爆震、陡闻巨响等伤及气血,致瘀血内停;或久病 入络,均可造成耳窍经脉不畅,清窍闭塞,发生耳聋。

中医内科学专题ppt课件(2024)

中医内科学专题ppt课件(2024)
14
胃痛辨证论治
2024/1/28
寒邪客胃
01
症状包括胃痛暴作、恶寒喜暖等,治疗以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为主,常用方剂有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饮食伤胃
02
症状包括胃脘疼痛、胀满拒按等,治疗以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为主,常用方剂有保和丸加减。
肝气犯胃
03
症状包括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等,治疗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为主,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加减。
阐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及相互关系,如心主血脉 、肝主疏泄等。
2024/1/28
经络系统构成
介绍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等经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
脏腑经络联系
阐述脏腑与经络在生理功 能、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密 切联系。
8
气血津液理论
气的概念与分类
解释气在中医学中的含义 ,如元气、宗气、营气等 。
2024/1/28
2024/1/28
27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操作技能培养
2024/1/28
针灸操作技能
掌握针灸基本手法,包括进针、行针、留针等,以及常见穴位的 定位和功效。
推拿操作技能
学习推拿基本手法,如推、拿、按、摩等,掌握其在不同病症中的 应用。
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
了解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以及其在临床中 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内科学中的应用
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中医证候分析和辅助诊断系统。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
阐述中西医治疗的理论基础和异同点,探讨二者结合的可能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如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副作用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践案例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五章1耳鸣耳聋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五章1耳鸣耳聋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西医对于耳鸣耳聋的 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一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正在研发和试验中,同时,对于耳鸣耳聋的预防和保健知 识也在不断普及和推广。
此外,现代医学也更加重视耳鸣耳聋患者的心理治疗和生 活质量改善。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等被广泛 应用于耳鸣耳聋患者的治疗中,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 心理健康水平。
症状描述
患者自述双耳耳鸣,听力 逐渐下降,伴有头晕、失 眠等症状。
诊断过程
经过详细问诊和检查,医 生诊断为神经性耳鸣耳聋 。
病例讨论与解析
病因分析
患者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 状态,精神压力大,可能 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引发 神经性耳鸣耳聋。
治疗方案
医生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 疗和心理疏导。
西医认为,耳鸣耳聋的病因主要包括噪声暴露、药物使用、 耳部疾病、全身疾病等。噪声暴露和药物使用是常见原因, 耳部疾病如中耳炎、耳硬化症等也会导致耳鸣耳聋。此外, 一些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会影响听力。
病理机制方面,西医认为耳鸣耳聋的发生与耳蜗毛细胞损伤 、听神经传导障碍、听觉中枢病变等有关。耳蜗毛细胞损伤 会导致听力下降,听神经传导障碍会导致耳鸣,听觉中枢病 变会导致听觉认知障碍。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耳鸣耳聋的病因多样,包括听觉系统 疾病、全身性疾病、心理因素等。
病理机制
耳鸣耳聋的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听觉 系统的多个环节,如外耳道、中耳、 内耳、听神经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耳鸣耳聋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 。
诊断
耳鸣耳聋的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听力 学测试,以确定病因和病变部位。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耳鸣课件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耳鸣课件






【病因病机】
• 耳鸣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导致 脏腑功能失调,病机有虚有实,实者多因风邪侵袭、痰湿 困结或肝气郁结,虚者多因脾胃虚弱、心血不足或肾元亏 损所致。《素问·脉解》说:“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 也。”
1.风邪侵袭
• 寒暖失调,风邪乘虚而入,侵袭肌表,使肺失宣降,风邪 循经上犯清窍,与气相击,导致耳鸣。
• 证候分析:劳倦、思虑伤脾,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浊阴 不降,宗脉空虚,故耳鸣;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故倦怠 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则纳 呆、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为气虚之象。
•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 方药:益气聪明汤加减。方中人参、黄芪、甘草健脾益气; 升麻、葛根、蔓荆子升阳通窍;白芍敛肝以防升散太过; 黄柏反佐以防参、芪之温燥。若兼湿浊而苔腻者,可加茯 苓、白术、砂仁以健脾祛湿;若手足不温者,可加干姜、 桂枝以温中通阳;若夜不能寐者,可加酸枣仁以安神。
(2)耳穴贴压
• 取内耳、脾、肾、肝、神门、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 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以上穴位,不时按压以保持穴位 刺激。
(3)穴位注射
• 可选用听宫、翳风、完骨、耳门等穴,药物可选用当归注 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 12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 等,针刺得气后注入药液,每次每穴注入0.5~1mL。
耳鸣
讲授人:

• • • • •

【【【【【
预预辨病诊
后防证因断
及与及病与
转调治机鉴
归护疗】别
】】】

• 耳鸣是以自觉耳内或头颅鸣响而无相应的声源为主要特征 的病证。它既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一种独立 的疾病。临床上耳鸣极为常见,在头颅鸣响者也称“颅鸣” 或“脑鸣”。临床上耳鸣与耳聋经常伴随出现,但二者之 间没有因果关系,对患者造成的困扰亦不同,应区别对待。 西医学的原发性耳鸣等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五章1耳鸣耳聋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五章1耳鸣耳聋
案例分享
分享一些成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 例,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05
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有节,适当锻炼等。
避免噪声暴露
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如使用耳 机听音乐时注意控制音量,避免长时
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基础疾病,以降低耳鸣耳聋的 发生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药调理
根据个体情况,采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 以调节身体机能,改善听力状况。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01
02
03
患者教育
向患者介绍耳鸣耳聋的病 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帮 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 病。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 配合治疗。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关 爱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康 复环境。
康复训练
针对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听力康复训 练,提高听力水平。
04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耳聋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特色
综合调理
适应症广泛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 整体状况,通过中医调理和西医治疗 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尤 其是一些疑难杂症和慢性病,能够提 供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噪声过度
长时间接触噪声或突然 的强烈噪声刺激,可导 致听力受损,引发耳鸣
耳聋。
药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 顺铂等具有耳毒性,长 期使用可能导致耳鸣耳
聋。
耳部疾病
如中耳炎、外耳道炎等 耳部疾病可能导致耳鸣

中医内科学课程1耳鸣耳聋护理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程1耳鸣耳聋护理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诊断
CATALOGUE
中医对耳鸣耳聋的认识
病因病机
01
肝火上扰
02 痰火郁结
03 肾虚精亏
辨证分型
肝火上扰型
痰火郁结型
肾虚精亏型
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疏肝泻火
补肾益精
采用柴胡疏肝散等方剂,以疏肝泻火, 调理气机。
采用六味地黄丸等方剂,以补肾益精, 调理脏腑功能。
清热化痰
采用黄连温胆汤等方剂,以清热化痰, 调理气血。
保健方法
饮食调理
耳部按摩 保持良好心态
康复训练
听力训练
通过听力训练,如听音乐、听故 事等,提高听力水平,缓解耳鸣
耳聋的症状。
注意力训练
通过注意力训练,如冥想、瑜伽 等,缓解耳鸣耳聋的症状,提高
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不良的 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缓解耳鸣
耳聋的症状。
CATALOGUE
中医内科学课程-耳 鸣耳聋护理课件
目 录
• 耳鸣耳聋概述 • 中医对耳鸣耳聋的认识 • 耳鸣耳聋的护理与调护 • 预防与保健 • 病例分享与讨论
contents
CATALOGUE
耳鸣耳聋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病理机制
耳鸣耳聋的病理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如听觉系统神经元损伤、内耳微循环 障碍、免疫炎症反应等。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 绍
病例1
病例2
护理经验分享
护理经验1
针对噪声性耳聋患者,应首先避免继续接触噪声,同时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加强患者的心理 护理和生活指导。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五章:耳鸣耳聋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五章:耳鸣耳聋

病例二:特殊类型耳鸣耳聋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西医诊断,中医治疗
详细描述
患者张某,女性,68岁,因突发性单侧耳鸣伴听力下降就诊。经过西医诊断,患者被 确诊为突发性耳聋。中医认为该病与肝火上炎有关。治疗采用西医营养神经、改善微循 环等药物,同时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给予清肝泻火、通窍聪耳的中药治疗。治疗两周后,
病因与病机
病因
耳鸣耳聋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 听觉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和心理因 素等。
病机
耳鸣耳聋的病机主要与肝、肾、心、 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理机制涉 及气滞、血瘀、痰湿等多个方面。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耳鸣耳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自感耳内有声音,可伴有听力下降、头晕、恶心等 症状。
诊断
耳鸣耳聋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听力测试结果,同时需排除 其他可能导致耳鸣耳聋的疾病。
心理调适
通过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 郁情绪。
日常保健与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听力
注意保护耳朵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了解自己的听力状况 ,及早发现并治疗耳鸣耳聋。
避免耳朵受到外伤或感染,如发生耳部不 适,及时就医。
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
注意情绪调节
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增加耳鸣耳聋的 风险。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对听 力造成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辨证分型
01
02
03
04
肝火上扰型
耳鸣如雷,耳聋时轻时重,伴 头痛眩晕、口苦咽干、面红目
赤等症状。
痰火郁结型
耳鸣如蝉,耳聋持续存在,伴 胸闷脘痞、口苦咽干、痰多而
稠等症状。
肾虚精脱型
耳聋逐渐加重,耳鸣如蝉,伴 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早

耳鸣耳聋(中医)PPT精选课件

耳鸣耳聋(中医)PPT精选课件
22
治则: 治肝胆从实,治脾肾从虚,上宜清疏,中
宜升补,下宜滋降。
23
证治: 1、肝胆火盛 主症:①卒然耳鸣、耳聋,怒则更甚——
肝火循经上扰; ②口苦咽干,胁痛胀,脉弦——少阳经热; ③便秘、舌红、苔黄——肝胆火盛之证。 治法:清肝泄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肝郁甚——白芍、川栋、夏枯草; 兼肾阴虚——丹皮、女贞子、旱莲草。
耳病变(如外耳道炎等),鼓膜病变(如鼓膜穿 孔、破裂等),中耳病变(如中耳炎、中耳硬化 症等)。内科方面的有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 冒,猩红热,脑膜炎等),中枢性病变(如脑肿 瘤、听神经瘤、颅内压增高等),药物中毒(如 奎宁、水杨酸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万古霉素等)。烟酒中毒以及贫血、高血压、内 耳性眩晕等。以上各种疾病(主要是内科疾病) 出现耳鸣、耳聋症状时,均可参照本篇辨证施治。
配穴 外感风邪---外关、合谷 痰火郁结---丰隆、阴陵泉
操作:毫针泻法
8
辨证论治
虚证 主症:久病耳聋,耳两如蝉鸣,时作
时止,劳累则加剧,按之鸣声减弱。 兼症 肾气亏虚
肝肾亏虚
9
辨证论治
虚证
治法:益肾养窍。以足少阴、手太阳 经穴为主。
听宫---局部取穴,
配穴
疏通耳部经络气血
13
按语
耳鸣与耳聋的发生,其原因很多,针 灸对神经性耳鸣、耳聋效果好。
手法:耳周诸穴,不宜作大幅度捻转 和提插,宜深刺,约1—1.5寸。
本病多疗程长,有耐心,有恒心。
14
按语
经验取穴: 完骨—神经性耳聋 复留—肾经“经”穴,对耳鸣较好。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 于音者,取之经。” 哑门—顽固性耳聋,注意针刺方向及 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情志刺激,导致肝失疏泄调达, 郁而花火,或因暴怒伤肝,肝郁化火, 肝胆实火循经上扰而发耳鸣、耳聋;或 因肾精亏耗,相火妄动,循经上扰所致。
四、病后体虚
素体亏虚,病后失调,脾肾受损。脾 气虚弱,运化无权,气血生化不足,或 脾阳受损,清阳不升,脉络空虚,耳窍 失于充养,故耳鸣、耳聋。肾精亏损, 髓海不足,亦可导致耳鸣、耳聋。
二、沿革
(一) 《内经》将耳鸣、耳聋的病因分为外
感和内伤。
(二)隋代医家巢元方认识到耳鸣、耳聋还与
肾虚有密切关系。
(三)朱丹溪多从痰火论治,王清任多从瘀血
论治。
致耳鸣耳聋。
三、讨论范围
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内耳性 眩晕、高血压、贫血以及药物中 毒,出现以耳鸣、耳聋为主症时 可参考本节辩证。
2、虚证
(1)肾精亏虚证 证候:耳鸣、耳聋,头晕目眩,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遗精滑精;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益精 方药:耳聋左慈丸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缎磁石、熟地、山药、山 萸肉、茯苓、泽泻、丹皮。
(2)脾虚气陷
证候:耳鸣、耳聋,时轻时重,每因劳累 而加重;头晕目眩,面色萎黄,神疲乏力, 肢体倦怠,失少便溏;舌苔薄黄,脉细弱 无力。 治法:调补脾胃,益气聪耳 方药:益气聪明汤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黄芪、升麻、葛根、蔓 荆子、黄柏、白芍、甘草。
二、类证鉴别
1、耳鸣、耳聋与聋哑:耳鸣、耳聋多见于成年人 , 耳虽聋但无口哑。聋哑多见于小儿,常为热病后遗 症,或为先天所致。通常聋哑一证系先发耳聋,后 致口哑,耳聋者必有口哑。
2、耳鸣、耳聋与耳蕈、耳痔、耳挺:耳鸣、耳聋主要 表现为耳内鸣响或听力减退甚至丧失,耳内并无肿 块等赘生物阻塞耳道或突出耳外。
耳鸣、耳聋
南阳医专 中医内科教研室
【概说】
一、概念
耳鸣、耳聋是因外邪侵袭、饮食失 调、情志抑郁、病后体虚等引起听觉功 能异常的一种疾病。凡耳内鸣响,或如 闻蝉声,或如潮声,其声或细或暴,静 时尤甚,妨碍听觉者,称为“耳鸣”; 凡听觉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甚至听觉丧 失,影响日常生活者,称为“耳聋”。
治法:清火化痰,和胃降浊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
草、枳实、竹茹。
(4)瘀阻宗脉证
证候:耳鸣、耳聋,聋则如塞,或耳内流血, 或见耵聍与陈血胶结,面色黧黑;舌质紫 黯,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物:麝香、桃仁、红花、川芎、赤芍 黄酒、大枣、生姜、老葱。
证候:耳鸣、耳聋突然发作,头痛,面红目赤, 咽干口渴,心胸烦闷,心神不安,性急易怒, 每遇情志刺激而使病情加重,胸胁胀满,便秘 溞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实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物: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生 地、当归、栀子、黄芩、木通、甘草。
(3)痰火上扰证
证候:耳鸣如蝉,时轻时重,甚则闭塞如 聋,痰多,胸闷,口苦;苔黄腻、脉滑数。
三、证治分类
1、实证
(1)风热上雍证
证候:耳鸣、耳聋突然发作,头晕目眩,耳内 作痒,发热恶风,头胀痛,或伴牙龈肿痛,咽 干口渴,耳中疼痛,甚至流脓、流血;苔薄黄, 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通窍 方药:清神散加减 常用药: 荆芥、防风、羌活、菊花、 木通、 川芎、僵蚕、木香、石菖蒲、甘草。
(2)肝胆火盛证
【预防与调护】
1.爱护耳道卫生,保持耳道清洁,定期清 除耳内耵聍,同时应避免损伤耳鼓膜。
2.因感冒引起鼻塞者,应尽量避免用力揉 鼻。
3.注意饮食,保持情志舒畅,避免长期或 过度情志刺激。
4.劳逸结合,避免劳累过度;慎用耳毒性 药物。
【结语】
耳鸣、耳聋都是听觉异常的病症。自觉内 鸣响,或潮如蝉者,谓之耳鸣;若听觉减退甚 至丧失者,谓之耳聋。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分新久: 新者即暴聋,多由热病后期,或因肝火、痰
火、瘀血以及药物中毒等引起,表现为突然 耳聋;久者即久聋,多由肾虚或脾虚所致, 常由耳鸣转化而来,表现为听觉逐渐减退。
2、辩虚实:一般暴聋多属实证,久聋多属虚证。
二、治疗原则
耳鸣耳聋因其病位、病变脏腑、病因及 发病机理均大相同,故治疗原则也相同。一 般实证通常采用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化痰 降火、通窍活血等治法;虚证则采用补肾填 精、益气健脾等治法;若属于虚实夹杂,则 又当虚实并治,标本兼治。
本病的辨证重点应分清新久虚实。一般暴 鸣、暴聋多属实证,久鸣、久聋则多属虚证。 新病一般疗效确切,病程尚短;久病往往病程 缠绵难愈。
结束
【诊查要点】
一、诊断要点
1、病史:暴鸣、耳聋者多有外感病史,病 程短;久鸣、久聋则往往有劳欲过度、脾肾 虚损等病史,病程较长。
2、临床特征:患者自觉耳内鸣响,或如蝉 鸣,或如潮声者,是耳鸣的临床特征;患者 感觉听力减退甚至丧失,不闻其声者,是耳 聋的临床特征。暴鸣、暴聋者多兼有外感症 状,久鸣、久聋则往往伴有全身虚弱性症状。
【病因病机】
一、外邪侵袭
六淫病邪侵入人体,其中以风热病邪首当 其冲,外邪闭阻清窍,故发为耳鸣、耳聋。 《圣济总录》说:“久聋者,肾脏虚,血气不 足,风邪停滞故也。”
二、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香燥、肥甘厚味之品,嗜酒无度, 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而为痰, 痰浊阻滞清窍,发为耳鸣、耳聋。
三、情志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