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优质课获奖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

《将进酒》课堂实录一、导课师: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你们以前都读过李白的诗,是不是?好,随便说说吧。

读过他的什么诗,随便一说。

说来讲?这位同学。

生:李白的《秋圃歌》《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

师:你最喜欢哪一首,你能背一下?生:《送孟浩然之广陵》吧。

师:你背一下吧,大家听一听。

生:(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好,好,请坐,还有哪位同学说一说?好,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我最喜欢李白说的一句话: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师:好,好,还有吗?哪位同学?后面的同学有说的吗?请你来说。

生:《秋圃歌》。

(背诵)。

师:你就是班长,是吧?生:不是。

师:水平不比班长差,是不是?怪不得你班长说你们班个个都是这个水平,还真是这个样子。

师:李白的诗歌有没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还记得?豪放、浪漫、读了之后很痛快。

是这个样子吧?不像读其他人的诗,读了使人难受,是这样吧?读李白的诗很痛快。

今天我们学的他这首诗读后也是一种痛快淋漓的这样一种感受。

同学们打开书,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己先看一遍,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课文注释,一边看诗一边看注释,有些关键的地方你认为重要的你就画一画,圈点勾画。

生:(看书,约3分钟)师:(板书课题及作者,巡视)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请放下。

这首诗呢,是在高中三年级,就是现在高三的同学,第5册教材里面的,我们同学是高二的,因为今天要上课,同学们才学这首诗,以前没看过这首诗的请举手。

请放下。

以前就看过的,举手我看一下。

还是有几个同学。

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吧。

这位同学,请你来推荐一位同学,谁来读比较好。

生:就请我们班长吧。

师:就请你们班长,为什么?生:他的声音比较洪亮。

师:他声音比较洪亮,刚才我听到了,确实比较洪亮,那你为什么不推荐自己呢?生:我胆小。

师:你胆小,我觉得问题就在这儿,你们班长整天发表演说,胆量已经够大了,不能再让他大了,再大就坏事了。

就因为你胆量小,所以才要练一练,对不对啊?那你说,你推荐谁来朗读?生:我自己。

《将进酒》优质课获奖课堂实录

《将进酒》优质课获奖课堂实录

《将进酒》优质课获奖课堂实录《将进酒》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耿文超此课例获得“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第一名“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在《必修五》学过了李白的《蜀道难》,初步领略了诗仙的才情。

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对李白曾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多媒体展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选修文本第一课《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板书:将进酒李白)师:这节课有两个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独特的韵味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通过拓展对比深入体味诗人的感情。

(多媒体展示学习过程:浅味→品味→深味)师:“浅味”有三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义,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的先把全诗朗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看看有哪些字音和词义还把握不准,待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

(“浅味”环节约十分钟)(多媒体展示“浅味”要求:1、读准字音。

2、读通文义。

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师:好了,同学们都读完一遍了,哪位同学有不理解的问题?生:“主人何为言少钱”中的“为”是读wéi还是wèi?师:我们先看“何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是“为什么”的意思。

师:那“为”是什么词性呢?生:介词。

师:对,是介词,“为”当介词讲时应怎样读呢?生:除了表被动时,其余读“wèi”。

生:“宴平乐”中的“乐”是读lè还是yuè?师:你可以看一下注释。

生:注释上说“宴平乐”是个地名,那应该读lè吧。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问题?没有了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

请同学们看屏幕。

(多媒体展示重点字音和词义)将进酒qiāng金樽zūn岑夫子cén钟鼓馔玉zhuàn恣欢谑zì xuè千金裘qiú师:找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并且解释一下这几个词的含义。

耿文超《将进酒》实录

耿文超《将进酒》实录

耿文超《将进酒》实录耿文超《将进酒》实录亮亮老师耿文超《将进酒》实录(一)、导入:学习《蜀道难》,我们已领略了李白的才情,台湾诗人余光中评价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投影余光中的评价)(二)、投影展示目标:1、反复诵读,体悟情感。

2、品味鉴赏,领略意蕴。

(三)、投影展示课堂思路:浅味、品味、深味(四)浅味文本1、投影:读准字音读通文意感知基调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让学生提出不会读的字生:“何为”怎么读?“平乐”怎么读?3、老师投影字,让学生注音释义:将进酒金樽岑夫子馔玉恣欢谑千金裘4、让一个学生读诗,其他学生从字音读得是否准确、感情表现得如何两个方面评价。

生1:节奏太快生2:应用喝醉酒的气势读生3:应把心底的怨读出5、让一个学生读全诗6、到底诗中包含的是怎样的感情?教师借用了百家讲坛中康镇对李白的评价帮助学生感悟。

(五)、品味文本1、投影:酒中品李白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你读《将进酒》,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展示。

(提示:内容、手法、感情)3、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展示。

生1:自信的李白,此时教师适时引导:从哪句体现出来?分析一下好吗?生1: “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抒胸臆,表达感情更强烈。

教师此时引用沈德潜对李白的评价,“”教师让学生读诗,把李白的种自信读出来然后所有男生齐读生2:悲伤无奈的李白,比兴,虽然人生短暂但性格豪放,所以用“黄河之水天上来”起兴教师指导前两句的诵读,并叫一个学生试读生3:洒脱的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让学生读全诗,读出洒脱、得意生4:矛盾的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生5:消极的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六)、深味1、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为什么单单提到“陈王”?生:经历相似3、怎样理解“万古愁”?李白愁什么?让学生说出历史上又“万古愁”的人孔子、孟子、屈原等4、理解本诗的“哀而不伤,悲而能壮”李白表面消极,内心积极入世5、老师配乐范读《将进酒》6、请班内读得最好的学生读。

《将进酒》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将进酒》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将进酒》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引言《将进酒》作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深远的艺术意义,也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内容。

本文以教学实录的形式,详细记录了一堂《将进酒》的教学过程,并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通过实录和反思,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思路和启示,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实录第一节:导入环节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这是李白的《将进酒》。

请先回想一下,你们对这首诗的印象是什么?学生A:这首诗很有气势,感觉作者想要借酒壮胆。

学生B:我觉得这首诗很豪放,表达了作者豪情万丈的心境。

教师:非常好,你们说得很对。

接下来,我将给大家播放一段音频,请你们仔细聆听。

(教师播放音频,音频中朗读了《将进酒》的前两句)教师:请大家跟读这两句,感受一下李白诗歌的节奏感和豪放情怀。

(学生们跟着音频一起朗读)第二节:诗歌解读教师:在掌握了《将进酒》的节奏感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请大家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李白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学生们阅读第一自然段)学生C:我觉得这一段描述了李白豪饮的场景,他要借酒来消除内心的痛苦和不满。

教师:非常好,正是如此。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李白为什么要借酒壮胆?(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第三节:诗歌赏析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歌的形式和修辞手法。

请大家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李白在描述自己心情时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学生们阅读第二自然段)学生D:我发现李白使用了很多双声对。

教师:很好,双声对正是李白运用得很成功的修辞手法之一。

请你们找出诗中的几个双声对,并解释其意义。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第四节:作文练习教师:通过对《将进酒》的学习和分析,你们是否有所感悟?请你们用自己的话写一篇文章,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

(学生们开始写作)第五节:课堂总结教师:上面的练习题目均和李白的《将进酒》有关,请你们贡献一些你们的作品。

(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作文)教学反思•导入环节的音频播放不够流畅,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听力材料的质量。

《将进酒》课堂实录

《将进酒》课堂实录

《将进酒》课堂实录《将进酒》课堂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读一首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请问:这是谁写的诗,这首诗写出了一代诗仙李白的什么特点?生:李白一生好喝酒,喝了酒就会写出好诗。

他很有才华,给我们留下很多好诗篇。

师:对,李白被称为诗仙,他一生放荡不,性情豪放。

为世人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

他的诗大多与酒有关,下面请同学们略举一些李白的饮酒诗。

生: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生: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更愁。

师:这些诗都表现了李白的真性情,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最有名的一首《将进酒》师:这是一首汉乐旧题。

请大家看题目:将进酒,应该怎么读,什么意思。

生:“将”读“ qiāng”是“请”的意思。

与诗中“呼儿将(jiàng,拿)出唤美酒”的读音、语意都不同。

师:说得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

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学生自由朗读)师:下面我们请几同学来读一读。

生:……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请大家点评一下。

生:……师:对,读诗就是要融入我们的感情。

好,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师:要想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就必须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那么,这首诗又是李白在什么情境下写的呢?生: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当时李白和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住,三人登高宴饮,又正值诗人被赐金放还八年之久,怀才不遇之际,胸胆开张之时,借酒兴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诗情抒发。

师:既然是酒酣胸胆开张之际唱出来的,那肯定要带点酒味,所以我们要读出点醉意,才有味道。

诵读时,就要结合诗人的心情以及饮酒的情境考虑到哪里该重读,哪里该轻读,轻重缓急、高亢低沉都要注意到,甚至还可以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使整个诵读的感情赋予变化,哪位同学再来试试?生:(充满感情地朗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课堂实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将进酒》课堂实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将进酒课堂实录学习目标1. 诵读,品析诗句,体会本诗夸张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2. 联读鉴赏,认知诗人的形象。

3. 深入探究,体会李白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启发学生要怀抱理想、积极奋发,敢于直面人生挫折。

教学思路任务一:诵读品析,赏“酒仙”气势任务二:联读鉴赏,寻“诗仙”气质任务三:深入探究,析“谪仙”气度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将进酒》。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曾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在酒后往往文思如泉涌,斗酒诗百篇,所以被称为“酒仙”“诗仙”。

更厉害的是,不同于寻常借酒言志的失意文人,他的诗悲中见豪,独有一种仙人般的豪迈洒脱、狂放不羁,能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像来自天上谪居人间的仙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将进酒》,从李白的酒仙的气势、诗仙的气质、谪仙的气度三个方面,探究他究竟“仙”在何处。

本课我们有三个学习目标。

魏晋时期的经学家王弼有“言象意”理论,可以指导我们鉴赏诗歌,言生于象,故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这节课我们将从三个层次鉴赏本诗。

1.诵读,品析诗句,体会本诗夸张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2.联读鉴赏,认知诗人的形象。

3.深入探究,体会李白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启发学生要怀抱理想、积极奋发,敢于直面人生挫折。

任务一:诵读品析,赏“酒仙”气势我们一同走进第一个学习任务,诵读品析,赏“酒仙”气势。

首先,请同学们诵读诗歌,疏通诗意。

注意在诵读的时候,我们的语速、语音、语调的变化,一定要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诵读,同学们肯定对诗歌有了一个整体的感受。

现在请同学们找到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品读,然后和其他同学交流看法,分享鉴赏的成果。

我们先来看这六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六句表达的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在很多古诗里都有这种情思,但李白的这种感慨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这六句运用了夸张、想象、比兴的手法。

《将进酒》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将进酒》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将进酒》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将进酒》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谢谢,请坐!上课前,想和同学们共同探究一个问题:朗读和朗诵之间,有些什么样的差别。

哪位同学以前思考过这个问题的,能不能给大家说说?可能是问题比较突然,学生们没有回答,个别学生开始翻字典。

师:我看见有同学开始查字典了,这是一种好习惯。

学习语文,遇见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查字典来掌握它。

请那位查字典的女同学给大家说说,字典上是如何辨析这两个词的。

生:朗读的意思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朗诵的意思是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师:谢谢这位女同学。

你刚才介绍这两个词时,是朗读还是朗诵?生:至多算朗读吧。

我只是大声地把解释读出来,并没有表达出什么感情。

朗诵是必须要把感情表达出来的。

师:“朗诵是必须要把感情表达出来的”,说得太好了。

没有感情,最多只能算是朗读。

下面,我们开始新课学习。

就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开始我们的新课。

大家说,我们是该朗读课文呢,还是朗诵课文?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有说要朗诵,有说要朗读。

我找了一个说应该朗读的学生。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应该是朗读,而不是朗诵呢?是不是不需要感情的投入?生:我认为,在刚刚接触诗歌的时候,我们还没有真正读懂诗歌,对诗歌的真实的思想感情还没有理解到位,所以,这时的读,只能是朗读,还算不上朗诵的。

师:说的太好了。

看来,要做到真正的朗诵,还真是个不简单的事情。

下面,咱们就先不问是朗读还是朗诵了,大家依照自己的理解,把诗歌先大声地读一遍。

读完后想想自己的处理,然后再大声读一遍,可以吗。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诗歌。

我在学生读完两遍后提问。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两遍读下来,在语气语调处理上,有没有变化?有变化的,为什么要变呢?没变化的,为什么没遍呢?生:我的两遍是有变化的。

第一遍速度很快,第二遍我在几个关键地方放慢了节奏。

因为我感觉太快了,表达不出李白所想表达的情感。

将进酒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将进酒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将进酒》教案-小学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朗读诗歌,体会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正确朗读并感受诗歌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

2.录音设备或电脑,播放《将进酒》的朗读。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通过播放《将进酒》的朗读,让学生先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

2.向学生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诗歌?它是由谁写的?你们觉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步骤二:内容理解1.共同阅读《将进酒》的全文,鼓励学生朗读和跟读。

2.解释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思。

3.进行语篇理解,与学生讨论诗歌的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节诗歌进行朗读,要求传递出诗歌的情感。

2.为学生播放不同版本的《将进酒》朗读,让学生欣赏不同的表达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步骤四:写作活动1.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选择一个场景来写一首类似《将进酒》的诗歌。

2.鼓励学生使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互动交流。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将进酒》的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对诗歌的理解。

2.邀请学生在班级或学校的文艺活动中朗诵《将进酒》,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对文学的热爱。

3.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李白的诗歌,拓宽他们对李白和古典文学的了解。

总结:《将进酒》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欣赏能力。

通过朗读、理解、写作等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人文修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堂实录|《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一)

课堂实录|《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一)

课堂实录|《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一)《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一)老师:能上课了吗?怎么没有表情呢?能上课了吗?学生:能。

老师:班长来了吗?你是班长是吧,当大家都不说话的时候,你可得说话,因为你是班长,能上课了吗?学生:能。

老师:哎,要说话,不要痴痴地看着我,要说话,明白了吗?学生:明白。

老师:对,要说话。

上课!学生:起立。

老师您好!老师:这个声音真好听。

同学们好,请坐,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一首诗,诗的名字是?学生:《将进酒》。

老师:跟我念,将(qiang),这个字啊,它有两个读音,它其实有三个读音,不过在这里,它读将(qiang),跟我念将(qiang)。

学生:将(qiang)。

老师:什么时候念将(qiang)呢?听好,当它解释为“请”的时候,就念?学生:将(qiang)。

老师:对了。

那念念这个题目,预备,读。

学生:《将(qiang)进酒》。

老师:哎,那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呢?谁来告诉我?学生:就是请喝酒。

老师:对啊,其实就是在劝别人喝酒,是不是?学生:是。

老师:我们见过谁劝谁喝酒了?没见过?不要看那边的投影啊,你见过吗?你见过吗?学生:见过。

老师:那为什么不举手呢?学生:是在宴会上请家里的长辈喝酒。

老师:谁请谁喝酒?学生:一般是晚辈请长辈。

老师:是你爸爸请你的爷爷喝酒是吗?学生:对。

老师:最后谁把谁给喝倒了?学生:结果是长辈把晚辈给喝倒了。

老师:你爷爷好酒量。

还有谁见谁劝谁喝酒的?你说?学生:就是陪客户。

老师:你爸爸陪客户吗?学生:是。

最后是我爸爸,我爸爸是喝水,我爸爸不喝酒,然后是我爸爸朋友陪客户喝酒,最后客户喝倒了。

老师:生意做成了吗?学生:嗯。

老师:你爸爸的招更高明,喝水就能把生意做成的。

好的,今天的诗歌会读了没有,我刚才看大家读得很认真,有谁读出来了,这首诗里面谁请谁喝酒了?读出来了吗?大胆地说,我看谁胆子最大,嗯,好的,好的,嗯,好的,你说?学生:李白请陈王喝酒。

老师:李白请陈王喝酒?你说?学生:李白请陈王喝酒。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全国比赛)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全国比赛)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全国比赛) XXX《将进酒》教学实录说明:这是去年暑假里第五届“语文报”杯全国课堂教大赛听课实录。

基本上能记下来,有个别差错,请谅解!A:我们刚刚研究了XXX的词,其实你们知道吗,XXX除了写词外,他还是一个善饮的典型,他不但善饮而且善劝,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

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

大家读过吗?比如XXX的《送元二使安西》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XXX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XXX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西出阳关无故人”。

A:对,再看XXX的《劝酒诗》P: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後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他劝酒的来由是什么?B: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为何“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呢?B:“心中醉时胜醒时”“面上今日老昨日”。

A:慨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

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XXX的《将进酒》。

老师给大家朗读,大家看屏幕的容易读错的字音。

A:下面大家读,读他的诗就要放声的读,旁若无人的读。

A:大家气势没有读出来。

那好我们看,XXX劝谁喝酒?B:XXX、XXX。

A:就是朋友。

XXX劝人怎样喝酒?其实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有埋头苦饮,XXX是怎样劝的呢?B:杯莫停。

A:喝得怎样?喝得快,喝得急,量怎么样?B:“会须一饮三百杯”。

A: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

那XXX怎样饮?B:纵情,纵容,“斗酒十千恣欢谑”。

A:纵情到什么程度?读后几句,从“五花马,千金裘”开始读。

用名马、皮裘换酒,糊口中有这样的人吗?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率性,这就是XXX。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

李白《将进酒》教学实录一、导课师:余光中这样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杜甫也这样评价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可见,李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李白的劝酒诗“将进酒”。

师:板书:将进酒(李白)师:学习这首诗,这节课有两个目标:1、有感情的吟诵全诗,背诵全诗。

2、诵读全诗,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

师: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李白的人生经历,在公元725年,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公元730年,他初入长安,但是无功而返;在公元742年,他奉诏入京,担任供奉翰林;于公元744年,由于奸佞当道,他被赐金返还;在公元752年,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一起畅饮,做将进酒这首诗。

师:王安石说李白的诗“词语迅快”。

看来,非高声诵读不能传达其情感气势。

好,请同学们自由诵读两分钟。

师:请同学朗读全诗。

生1:曾学瑞朗读。

全班鼓掌师:曾学瑞读懂怎么样?生:好师:好在哪儿?生:声音洪亮师:对,不仅声音洪亮,还有节奏,有感情。

生2:彭玉航朗读全班鼓掌师:彭玉航读得怎么样?生:有节奏师:对,有节奏,但是没有感情生3:胡鑫朗读全班鼓掌师:胡鑫读得怎么样?生:声音洪亮,有节奏,有感情师:好,不错。

根据同学们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诗的节奏,有感情。

那我们全班一起朗读。

生:全班有感情的齐读。

师:同学们声音也洪亮,也读出了节奏。

但是感情不足。

好,那现在由我范读。

师:由老师范读全班鼓掌师:吟诵提示,红色字体部分重读。

生:全班齐读师:感情的大起大落是这首诗的特点,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有哪几个阶段的变化?在全诗中找出。

生:“悲”、“欢”、“乐”、“愁”。

师:不错,这是一眼就能在诗中找出的情感语言,还有一些情感语言我们不能直接找出,只能通过理解,体会出其情感。

好,那我们一起来分析课文。

多媒体展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XXX:《将进酒》教学实录

XXX:《将进酒》教学实录

XXX:《将进酒》教学实录XXX:《将进酒》教学实录龙旋风XXX:《将进酒》教学实录一、导课师:我想大家以前都读过XXX的诗,随便说说。

生:《秋圃歌》《送孟浩然之广陵》师:你最喜欢他的那一首,你能不能背一下生:《送孟浩然之广陵》师:好,好,请坐,还有那位同学?生:《秋圃歌》师:好,大家想一下,XXX的诗歌有什么特点?生:豪放、浪漫、读了后很痛快师:对,不像读其他人的诗,读了使人难受,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读后也很痛快,就是XXX的《将进酒》(板书)同学们把这首诗先看一遍,一边看书一边看注释,关键的你认为重要的就划一下,圈点勾画。

生看书3分钟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以前没看过的请举手。

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吧。

师:你举荐一位同学生:请我们班长师:为什么推荐班长生:他声音嘹亮师:刚才听到了,班长是声音嘹亮,你为甚么不举荐自己呢?生:我胆小师:问题就在这,班长整天发表演说,胆量已经够大了,再大就坏事了,就因为你胆量小,所以要练一练,那么你推荐谁?生:我自己(学生读诗)师:这位同学字音读的挺准,声音也算嘹亮,他有一个字读的特别准,那一个生:将(qiang)师:对,以前学过这个音吗?生:没有师:学过的生:在《诗经》里面师:对,看这个字有几个读音生:三个师:齐读一边这首诗师:停,你们觉得读的怎么样?生:太快师:对。

读古诗要注意要舒缓一点,语速放慢一点,这是读古诗的一个基本的语调吧,再来生:读师:好,XXX将出换美酒,读jiang还是qiang生:jiang师:什么意思?生:拿师:对,住在课本上,另有一个字“令媛散尽还复来”,读hai还是XXX生:我觉得两个都行,因为意思差不多师:言之有理,还有谁想说说生:我决定读XXX师:为甚么?生:这比较符合古人的语言惯师:你对古人的语言惯有研究啊?生:不是,因为古文里,这个字大多都念XXX师:对啦,我觉得这位同学很仔细阿,假如你查古汉语辞书是没有XXX这个音的,所以读古文,读到这个字读XXX,读了两遍了,我觉得还不够,大家放开再读一遍生:大声自由读(第三遍读诗)师:上面同桌或前后桌相互磋商一下,看那个句子不好处置惩罚,如何才干读出滋味来。

《将进酒》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将进酒》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将进酒》教学实录春茂中学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诗歌的历史很长,而酒的历史更长。

酒在中国文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诗酒风流,从远古一直流淌到现在,成就了中国文学的博大、豪迈与精深,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真性情的文人墨客……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白。

杜甫的名作《饮中八仙歌》是这样描写白的:“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好一个“酒中仙”!他的酒量奇大,诗才亦无人能比,一生留下了170多首咏酒诗,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篇代表作——《将进酒》。

二、初读入诗。

师:清朝的桐城派文学家鼐曾说:“大抵学古诗者,必要放声疾又缓读,久而自悟,若但能默,即终生做外行也。

”学诗是要注重读的。

那么,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全诗,大家说请谁读呢?推荐一下。

师:好,这位同学读,同桌点评。

生:学生读诗师: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没有不足呢?生:老师,“千金散尽还复来”中的“还”应该读“hái”吧?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生:我认为应该读“huán”,这比较符合古人的语言习惯,在古文里,这个字大多都念huán。

生:我觉得两个都行,因为意思差不多师:好的,大家都是有心人。

如果你要读出古文的味,可以按照huán读;如果你想按照今人的习惯,可以读作“hái”。

师:总的来说,这位同学读得很准确,但是,朗读是不是只有准确一个要求呢?生:不是,还要注意音调、音量。

生:速度上要注意快慢。

生:还要注意有感情。

师:那么刚才这位同学有没有读出感情来?生:没有。

师:那么这首诗的感情是什么呢?有没有直接点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字词,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注意把握思想感情。

生:自由朗读三、悟读入情生:有“悲”。

师:(在黑板上板书“悲”)继续提问,悲什么?生:“悲”的是人生短暂,青春易逝。

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生: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师:那么,你来读一读,把“悲”表达出来。

将进酒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语言

将进酒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语言

将进酒教案语言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将进酒教案语言适用年级:初中、高中学科:语文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了解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他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准备教材教具:《将进酒》诗,多媒体设备教学资源:配有音频的《将进酒》诗朗诵视频三、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1. 导入:通过一段音频《将进酒》的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诗歌解读:a. 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了解学生的感受。

b. 分析诗歌的结构,明确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c. 分段解读诗歌,从字面意思和抒发情感两方面解析李白的意图。

d.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探究其作用和效果。

e. 对诗歌中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拆解和讨论,理解诗句的深意。

3. 诗歌赏析:a. 聆听音频朗读版的《将进酒》,感受诗歌诵读的节奏和情感。

b. 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c. 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朗诵、解读以及思考,共同挖掘诗歌的美。

d. 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想法。

4. 创作活动:a. 可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b. 学生可以选择诗歌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进行发挥,写一篇故事或作文。

c.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展示:a. 学生集体汇报自己的创作成果,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表达能力。

b.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对李白的欣赏和对诗歌的理解的重要性。

c. 通过诗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朗读和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2. 通过学生的创作,可以评价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想象能力,以及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在进一步学习诗歌时,可以推荐其他优秀的古代或现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和探究,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将进酒课堂实录5-人教课标版

将进酒课堂实录5-人教课标版

《将进酒》课堂实录——《将进酒》课堂实录课前播放《好汉歌》。

引出:生死之交一碗酒哇。

师:古诗当中和酒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你们能说出一些吗?生:劝酒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生: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行路难》……师:今天老师端出一坛窖藏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美酒,让我们大家一起品尝。

(播放濮存昕的朗读录音,效果很好,师生均受到感染。

教师要求学生谈感受。

)师: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感?生:怀才不遇。

生:愤慨。

生:豪放自信……师:让我们进入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这里要注意的是,要找出情感语言,体会诗歌意象,激起共鸣。

(学生开始找诗歌的情感语言。

)生:看诗歌的前四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悲伤。

师:这里的情感语言是什么?生:悲。

(板书)师:看到这四句诗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生:我感到时光的流逝。

师:这里用了比兴和夸张的手法。

"君不见"用了两次呼告强调悲。

大家运用想象来理解很好。

(生齐读前四句)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回"。

为什么要选择"黄河"这个意象呢?因为它离丹丘生家最近。

师:大家读“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苦短,人生易逝,有没有不同的见解?生:感叹怀才不遇。

生:李白怀才不遇,青春就这样浪费了。

师:对。

李白怀才不遇,青春不在而壮志难酬,功业未成,所以悲从中来。

大家可以多角度来阐述为何而“悲”,可以从李白的经历、抱负等等方面来谈谈。

生:李白有远大抱负,有“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壮志,他在岁时第一次到长安,但是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四处碰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师:当他离开长安时写下了一首诗《行路难》,最后一句是——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师:余光中先生在他的一首题为《寻李白》的诗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出示课件)李白一生诗酒相依,诗达意,酒传情,为我们留下近千首炙人口的诗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读过的李白诗中,那些与酒相关的诗句。

生:《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师:看来同学们对李白的诗非常熟悉,也很重视诗句的积累。

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将进酒》,再次感受李白张扬的个性,豪放的气和他的诗酒人生。

(出示课题及作者)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其他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思考这首诗的写作内容。

生:(深情朗读) 师: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感情充沛,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特点,不足的是表达感情略显单一,李白的内心是丰富的,诗人的情感是起伏变化的,只有深刻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才能读得更好,我们一起努力!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生:诗人李白借饮酒放歌来抒发深藏内心的愤与豪情。

师:朋友相聚,酒逢知己,是人生一大乐事,自然要把酒言欢,请你结合这首诗的诗句内容,从不同角度大胆猜测,筵席之上的李白是怎样的形象?老师提供几个关键词,你可以从中选择一个词,结合诗句来分,也可以另选角度来解读。

(出示探究问题及角度,以小组为单位热烈讨论) 生:我认为筵席之上的李白是豪放的形象。

师:何以见得,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

生:“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筵席之上李白和朋友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

可以想见筵席上宾主频频举杯的热烈场面,诗人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至此,诗人已有八九分醉意,竟喧宾夺主,频频劝饮,并手持酒杯,高歌助兴,“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不仅劝酒而且放歌。

可见李白的豪放。

师:筵席上李白狂吃豪饮放歌助兴体现了诗人的豪放。

2023年《将进酒》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整理

2023年《将进酒》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2023年《将进酒》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整理《将进酒》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宝,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涵丰富,历久弥新然而,现代中同学却由于种种缘由,对诗歌难以产生亲近之感,这不得不让语文老师费尽心思。

那么诗歌教学毕竟该如何走进同学的内心世界?我从自己上的《将进酒》中得到了一点启示。

李白的《将进酒》写于天宝三年,是唐朝最黑暗腐朽的时期,李白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蓄积已久,却又无力排解,只能借酒以倾吐胸中的不平之气整首诗读来荡气回肠、潇洒飘逸所以历来为朗诵名家所钟爱但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朗诵者通过朗读传达出的又是对诗歌不同的解读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灵机一动:为何不从比较朗读入手,让同学在不同的朗读中悟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再用自己的朗读去表现对诗歌的理解。

于是,我从众多的朗读录音中选择了濮存晰和焦晃的朗诵。

在讲授前两句诗,我先让同学自己揣摩其中的情感并在诗中标注意音、停顿、升降调等符号接着同学们自由朗读,之后再听听两位名家的录音,结果同学们发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后三字要重读,声音要嘹亮,气概要充足,后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后三字要收束有力,这样才能表达出黄河一泻千里,汹涌澎湃、直走东海的气概。

随后,在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时,同学们产生了争议,有的认为焦晃读得激情澎湃符合李白豪迈乐观的性格,有的认为濮存晰读得哀痛凄凉,体现出了李白苦中作乐的真实情感我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趁机引导同学,不论读得悲切也好,激扬也好,李白的人生观都是乐观的,我们不能把“人生得意须尽欢”两句误以为是李白的沉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亮出的才是李白的人生价值宣言同学们听后大受鼓舞,用嘹亮的.声音再次齐声朗读,那感觉与前面相比简直是大相径庭,连我都被感染了。

接下来,在讲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时我请同学们自读,可同学怎么也读不出感觉,我就用李白曾两次入京,又两次见弃的经受启发同学,他们最终品尝出了其中包含的激愤之情不少同学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当讲到“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时,同学们却怎么也读不出愁的味道,于是我就让他们听听两位名家的录音,一经对比,同学们发觉濮存晰读的愁绪更浓,愁中又带有悲壮之意,而焦晃则读得斩钉截铁几乎不用我提问,大家就开头思索为什么这样读我顺势让同学们从全诗入手,体会一下“愁”的内涵,为何用“万古”来形容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渐渐发觉李白的万古愁,愁的是怀才不遇,但这并不是他个人的悲伤,而是封建时代多数才子的共同命运,再加上人生苦短,稍纵即逝,这愁就显得更加肤浅同学们立刻醒悟,就开头仿照濮存晰的朗读,一遍又一遍,最终读出了愁之深,愁之广。

李白《将进酒》教学实录(精选6篇)

李白《将进酒》教学实录(精选6篇)

李白《将进酒》教学实录(精选6篇)引言:《将进酒》是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下面小编整理的一份《将进酒》的教学实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李白《将进酒》教学实录篇1一、师生问好。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上一堂课,大家以前学过李白的诗歌,请大家随便说说,都读过哪些诗歌,包括说题目,说内容。

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大家感觉怎么样,豪放,浪漫,痛快淋漓。

二、大家先把《将进酒》这首诗歌看一遍,特别要注意注释内容,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它勾画出来:圈点勾画。

教师板课题《将进酒》。

然后巡视。

看完的举手,以前有看过的没有,朗读一下,可以推荐谁来读。

特点节奏,声音洪亮。

三、“将”的读音,读得很准确。

以前学习过没有。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出自《诗经氓》。

“将”的其他读音:将来,将领四、齐读1.正声呼儿将美酒(将,取)千金散尽还复来(还,古字典只有一个声音,huan,古字读此音。

今人习惯两读,你可根据习惯选读即可)五、读时的问题,比如停顿,有问题可以交换意见。

收集问题。

学生交换;教师收集问题。

六、本诗是抒情还是叙事。

有什么特点。

李白的抒情诗歌有什么特点:豪放飘逸。

所以大家在朗读时要把这个感觉读出来。

大家再来读,不是朗读,是呤诵。

请同学1读。

师:特点吐字清晰。

请同学2读。

师:特点七、探究问题1.李白在什么样的情境(大背景、大镜头)下写这首诗歌的。

可参考教材注释一,和优化设计上的内容。

2.缩小镜头,看看,李白和他的几个朋友在做什么,从本诗歌看出讲了什么情境。

生1:官场失意,活出自己。

3.有醉意没有。

谁打醉术最好。

武松,找将门神。

4.带着醉意读本诗歌。

5.读李白的诗歌,感觉很淋漓尽致的,激动人心的,尤其是抒情诗歌,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术上的处理,比如哪一字要重读;还有节奏,排的密一点,像是机关炮一样打出去,有的时候要读得慢一点,要舒缓一点。

有的时候要高亢有时候要低沉。

《将进酒》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将进酒》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将进酒》课堂实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基本掌握诵读本诗的要领。

2.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诵读能力,从而体味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理解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李白的激情、浪漫和放达,感受全诗恢弘的气势,激发学生与文本、文人和文化的亲近之情。

教学重点从诵读品味入手,体会诗歌复杂的情感和豪迈的浪漫主义风格,理解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诵读方法的指导和鉴赏诗歌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PPT、手机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这首诗(PPT:杜甫《饮中八仙歌》)生:饮中八仙歌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师:诗中所写何人?生:李白。

师:有何特点?生:爱喝酒。

师:对,李白与诗与酒,几乎是不可分割的。

他是“诗仙”,又自称“酒中仙”,又有“诗酒英豪”之称。

同现在一样,爱喝酒的人也大都爱劝人喝酒,所以李白的劝酒诗就成为中国古代宴饮诗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潇洒酣畅、荡气回肠、惊世骇俗、豪情万丈的劝酒诗,名字就叫——(PPT:《将进酒》李白)生:《将进酒》。

二、明确目标:师: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PPT: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掌握技巧,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2.揣摩词句,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师:为什么要“反复诵读”呢?同学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单元的赏析指导,让我们怎么做呢?生: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师:通俗点说,就是——生:读!师:对,不过有点儿太通俗了,再高一个层次,叫——生:诵!师:对,再高一个层次,叫——生:吟!师:对!我们这节课就要求大家通过反复的“读”“诵”,最终达到“吟”的效果。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以下三个步骤(PPT:初读精读美读)师:一是初读,浅尝滋味;二是精读,深入品味;最后是美读,来真正体悟诗人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优质课获奖课堂实录此课例获得“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第一名“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在《必修五》学过了李白的《蜀道难》,初步领略了诗仙的才情。

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对李白曾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多媒体展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选修文本第一课《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板书:将进酒李白)师:这节课有两个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独特的韵味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通过拓展对比深入体味诗人的感情。

(多媒体展示学习过程:浅味→品味→深味)师:“浅味”有三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义,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的先把全诗朗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看看有哪些字音和词义还把握不准,待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

(“浅味”环节约十分钟)(多媒体展示“浅味”要求:1、读准字音。

2、读通文义。

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师:好了,同学们都读完一遍了,哪位同学有不理解的问题?生:“主人何为言少钱”中的“为”是读wéi还是wèi?师:我们先看“何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是“为什么”的意思。

师:那“为”是什么词性呢?生:介词。

师:对,是介词,“为”当介词讲时应怎样读呢?生:除了表被动时,其余读“wèi”。

生:“宴平乐”中的“乐”是读lè还是yuè?师:你可以看一下注释。

生:注释上说“宴平乐”是个地名,那应该读lè吧。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问题?没有了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

请同学们看屏幕。

(多媒体展示重点字音和词义)将进酒qiāng金樽zūn岑夫子cén钟鼓馔玉zhuàn恣欢谑zìxuè千金裘qiú师:找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并且解释一下这几个词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学生读词、释词)师:字音和词义我们读准了,疏通了,下面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试着读一遍这首诗。

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要做好点评的准备,点评时可以从读音是否准确,感情把握的如何等几方面来考虑。

(一位学生站起来读全诗)师:哪位同学能给她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她读得太快了。

师:噢,这是节奏的问题,字音读得怎么样?生:挺准确。

师:感情表达呢?生:还不错吧。

师:听着挺勉强的。

(生笑)那你觉得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读?生:我感觉应该用很豪放的感觉读,很有气场的样子。

师:其他同学什么意见呢?生:我觉得应该用一种喝醉酒的感觉去读。

(学生大笑)师:怎么才能读出喝醉酒的感觉?生:就是该拖音的要拖音等等。

师:那你能示范一下吗?(学生示范读几句诗)师:看来这酒量挺大,一时半会儿还喝不醉。

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意见?生:我觉得应该把心中的那种怨愤和怀才不遇的感情读出来。

(学生读最后几句)(学生鼓掌)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我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我想试着读读全篇。

(学生鼓掌)师:这位同学读得很投入。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有人认为应该用豪放的语气读,也有人认为应该表达出内心的那种悲愤,那到底这首诗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我前段时间看“百家讲坛”栏目,其中康震教授在《品李白》中说,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尤其是酒后的李白内心更显得丰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文本,一起去品味这首诗中到底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个环节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提示:内容+手法+情感)(“品味”环节约二十分钟)(多媒体展示:的李白)(板书:李白)(学生分组讨论)师:好了,大多数小组已经讨论结束了,哪个小组的代表想第一个发言?生:我们小组读到了一位“自信”的李白,我们从“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能读出来,也就是说即使我不做官了,也可以从在他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

师:也可以说诗人即使被贬官了,也依然很自信。

那么诗人是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来表达的呢?(板书:自信)生:直抒胸臆。

师:同学们同意吗?生:同意。

师:那“直抒胸臆”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好处呢?生:能更直接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表达感情更加强烈。

师:我记得文学评论家沈德潜曾经这样评价李白,“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的写,李白只需张口喷出胸中之气即可”,大概说的就是“直抒胸臆”的妙处。

师:那同学们谁能把这句诗中表达的这种“自信”的感情读出来呢?(学生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师:读这一句哪几个字应该重读?生:“必有用”“还复来”师:我们全体男同学挺直腰板再读一遍。

(全体男同学大声读这一句)师:其他组还有什么意见?生:我们组通过诗的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读到了一位悲伤与无奈的李白。

这两句运用比兴和夸张的手法,通过写“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和“秋思白发”朝暮之间的变化,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悲伤和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

(板书:悲伤无奈)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了一种诗歌的表现手法叫什么?生:比兴。

师:诗人以什么起兴?生: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起兴。

师: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起兴,你还能说作者悲伤吗?生:虽是一开始写了壮阔之景,但下句确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生:我认为他是用了“反衬”的手法。

生:我认为诗人是用“夸张”的手法。

他本身是很豪放的,所以一开始用了这样的写法,但后来想到现实,就有些悲伤了。

师:很好。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得出这两句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应该读的高亢一些,“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应该读的低沉一点。

我们找个同学试着读读这两句。

(学生读这两句)(学生鼓掌)生:我们组读到了一位“洒脱”的李白,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能看出来,这句写了心情愉悦的时候,要尽情的喝酒,不要拿着空杯子对着月亮。

(板书:洒脱)师:你能不能把这种“得意”的感觉读出来。

(两个学生分别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生:我们读到了一位“矛盾”的李白。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句表达了作者想一直醉下去,不愿醒来,以此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怀才不遇,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作者的消极反抗和矛盾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师:这位同学说诗人是“消极反抗”,其他同学是什么意见?生:我觉得能读出消极,前面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诗人痛饮狂欢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生:我不同意这两位同学的意见,我读到了一位“豁达”的李白,从“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可以看出来他在金钱上很看得开。

师:只是在“金钱”上很看得开吗?生:不是,在很多问题上都能看得开,比如对待做官。

生:我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表现了李白怅然的心情。

生:我觉得他能够自己寻找快乐,把所有的烦恼扔到脑后。

生:我认为“人生得意须尽欢”就是体现了一种消极情绪,对我们现在来说就像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生:我认为就是消极,甚至是轻生,你看那一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写这首诗时是被皇帝“赐金放还”八年了,他渴望去做官,渴望去建功立业,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于是他就不愿意醒了,试想一个连理想都被掏空的人,能不愤恨吗?能不愁苦吗?于是他发出了史上“轻生”的最强音——“将进酒,杯莫停”。

(生笑)生:我认为李白是一个“寂寞”的人,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能看出来,满腔的一腔热情却得不到重用,所以他还说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是说他自己也很寂寞,正因为这样他才说“但愿长醉不愿醒”。

(板书:寂寞)师: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仅能看出他“寂寞”,而且还能看出什么?想想这里的“钟鼓馔玉”代指什么?生:功名利禄。

所以能看出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一个“蔑视权贵”的人。

师:诗人既然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为什么在下一句却只提到了一个人——曹植。

生:因为他们的经历相似,都是怀才不遇。

师:曹植是遭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而李白也曾有“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样的感叹。

师:我们根据同学们的争论来看一看这个问题,“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同学们想一想李白最“得意”的事儿是什么?生:“喝酒”“写诗”“做官”师:做官是为了什么?生:报效祖国。

师:我们说知人才能论世,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李白的人生经历。

(多媒体展示李白主要经历)14岁立志“济苍生,安社稷”24岁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42岁入长安,供奉翰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44岁被排挤“赐金放还”54岁“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56岁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61岁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而半道还62岁卒师:通过李白的主要经历和我们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知道李白从一开始就抱定了“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和抱负,立志要报效祖国,那么大家想想李白为什么说“与尔同销万古愁”呢?你认为他“愁”什么?这种愁为什么又会是“万古愁”呢?生:我觉得是他怀才不遇。

生:我认为他还愁“人生短暂”。

师:那为什么作者说“怀才不遇”“人生苦短”是“万古愁”呢,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有如此之愁?生:屈原生:苏轼师:苏轼是李白之后的人物,应该说历史验证了他这种说法。

生:孔子。

他面对时光流逝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师:包括前面提到的屈原也是怀才不遇,自投汨罗,刚才说的苏轼也发出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呼喊,还有后来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也慨叹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可见,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共同的心结。

一生如此大起大落,怀才不遇,人生苦短,纠结在李白的血液里,深入骨髓,直抵心灵。

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且高贵的人生姿态,在貌似消沉的表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颗积极入世的火热的心,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道出了他的人生宣言,所以,我们读《将进酒》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激的李白,更读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下面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大家来读一遍这首诗,然后同学们也读。

(板书:悲壮)(教师朗读全诗)(学生朗读全诗)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实,李白不仅借酒来消愁,而且赋予了酒更丰富的内涵,我们一起来看另外两首李白早期写到酒的作品,通过比较看看他喝酒的态度及感情的发展变化。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然后再交流。

(“深味”环节约十分钟)(多媒体展示问题:比较《南陵别儿童入京》《行路难》《将进酒》中诗人饮酒态度及感情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