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 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方案2篇

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方案2篇

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方案2篇Group cooperation project汇报人:JinTai College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方案2篇前言:策划书是对某个未来的活动或者事件进行策划,是目标规划的文字书及实现目标的指路灯。

撰写策划书就是用现有的知识开发想象力,在可以得到的资源的现实中最可能最快的达到目标。

本文档根据不同类型策划书的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2、篇章2:小组合作学习性课题研究方案篇章1: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一、国内外现状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

目前国内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形式”的学校大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我校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改新路。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意义我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校本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校本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校本小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人的发展的需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尤其刚入学的孩子在学习的习惯方面就是一张白纸,亟待我们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2、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3、课堂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

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科研工作相对落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有落实新课标,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一直困扰着全体数学老师。

二课题界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而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完整)《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完整)《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上饶市广丰区洋口中心小学:谢芳菊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建构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案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案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案四年二班、四年三班为实验班,各班上48名学生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其性别、性格、能力各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对各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的组建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那么进行。

A、组内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表达班级的缩影。

它由8人根据不同的能力、性格、家庭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索和互助共同学习完成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

B、组间同质:各小组的总体水平根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开展。

为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小组学习的优势,教师在对小组成员的深入了解上,选出一些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当作组长。

组长的作用不可小窥,其起到领头的合作、表率、协调各员之间的作用。

让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彼此尊重、理解、容忍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之间往往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讨论,以获得实现学习目的.的最正确方案,一改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充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A.检测体系:①学习兴趣;②学习行为;③学习水平;④合作精神;⑤表达能力。

B.测检方法:①课堂观察;②对学生行为采取小组集体评价的方法;③对学习水平检测可采用测验法;④可采用与学生谈话,口语测试等自由方法;⑤采用问卷、跟踪记录调查法。

1.创设合作学习需要的情境,适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2.倡导呼告式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3.推行学习任务承包,落实学习责任制。

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必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帮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开展变化规律。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笔记本上,我的思绪也随之飘散开来。

关于《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的课题策划,就像一幅未完成的画卷,等待着我用经验和热情去描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概念在教育界已经不算新鲜,但如何真正实践并提高其效果,却一直是个难题。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和认知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锻炼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标1.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2.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三、研究内容1.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源、发展及其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探索: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一系列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

4.效果评估与改进措施:对实践探索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其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收集小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3.访谈法:与一线教师、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际需求。

4.实证研究:在实验班级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策略的有效性。

五、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现状。

2.第二阶段:策略实践。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设计适合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在实验班级中进行实践。

3.第三阶段:效果评估与改进。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主体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尽可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刘学翠,沛县沛城镇王楼小学一、课题的提出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被更频繁地使用。

然而,大多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者对这种学习形式缺乏深入的理解。

大多数操作过程都是基于教师自身的经验水平,而有些操作过程只是将小组学习作为一种形式,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性,这也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许多教师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体现优势教育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这一学习形式。

教师们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的认识是正确的,但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当前只知其表,不详其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过分注重教学形式,没有从学生本身出发,不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培养了学生敢于交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使学生潜在的才智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为全面贯彻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意见,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市课堂教学实际,在全市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

为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的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课堂教学成为广大一线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时空场所和主要阵地。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

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将依赖于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必将依赖于我们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航向,不断地持续和健康发展,朝着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的方向,产生质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在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受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现实情况的限制,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反复推敲的问题,诸如出现了由于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面不广,在预设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表现出不会合作等问题,依然采取“穿新鞋走老路”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万般皆不谈,唯有分数高”式的评定方法依然或明或暗地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1)个别平时表现较好的同学,唱起了独角戏,充当起了小组活动的“灵魂”。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总有几名学生置身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相当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能认真听取其他组员的不同意见,不参与活动,对活动不予理睬。

(2)有的组员只是旁听和随从,对一些平时较好学生的答案,不能提出质疑。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主题活动研讨方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主题活动研讨方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主题活动研讨方案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研讨方案设计一、设计意图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有这么一句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各有两种思想。

”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交换的就是这样一个集众人智慧、人人可得的大成果。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

是学生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求同存异。

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然而,就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小组合作往往不尽如人意。

如当我们要求小组讨论时,有的小组成员你推我让,讨论结束时,没有人发表意见;有的小组虽然在讨论,但没有围绕问题展开,而是说一些无关的话题;有的小组,只有个别人在说,其余成员无动于衷。

很显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图个热闹,收效不大,甚至无效。

那么,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于是,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活动目标1、探讨交流小组如何组建,小组长如何选,如何培养,如何评价,从而更好的促进小组合作的开展,使小组合作更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主题活动研讨方案设计2、尝试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和合作交流的形式,促进教师更广泛深入地参与教研活动,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三、人员分工活动组织:教研组组长集中研讨: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实践者:一年级数学教师及学生三、活动过程环节一:教研组长组织学习小组合作相关理论知识;环节二:自主交流一年级《看一看》这节课如何有效开展小组活动;环节三:课堂教学实践、观摩;环节四:自我反思,交流研讨。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团队协作和互相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专门的任务和责任,需要互相配合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下面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

一、小组成员的选拔1.小组成员的构成小组成员可以是同学们自主组成,也可以是老师分组安排。

建议每个小组成员人数在3-5人之间,这样方便协作和讨论。

2.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在组建小组时,可以根据每个成员的优势和特长为其分配不同的角色,如组长、秘书、研究员等,以便更好地协作和分工。

二、小组任务的确定1.小组任务的明确为了确保小组学习的有效进行,需要明确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这些任务可以是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也可以是小组自主选择的研究课题。

2.小组任务的分工在确定小组任务后,需要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具体的任务和责任,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其中,避免出现“拖沓”和“懒惰”的情况。

三、小组学习的方式1.小组学习的形式小组学习可以采用讨论、合作、研究等形式,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言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小组学习的方式小组学习可以通过线下讨论或线上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习惯。

四、小组学习的评价1.小组学习的评价标准在小组学习结束后,需要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可采用问卷调查、成绩统计等方式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学习的反馈根据小组学习的评价结果,老师可以给予学生合适的反馈和建议,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小组学习的管理1.小组学习的指导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定期检查和督促小组成员的学习进度,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小组学习的激励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如优秀小组奖、最佳组长奖等,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团队协作和互相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

但在当前的很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搞得热火朝天,但细细分析存在许多误区。

纵观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1、部分教师盲目的追求,“流行色”、“赶时毛”。

没有切合实际,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对合作学习的理念了解不足,理解不全面;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确定,仅随随便便限于“前后桌”,学生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交流与讨论具有随意性;3、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合作,还是师师合作、师生合作,教师不善于合作交流,势必也会影响教学效率;4、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偏爱和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参与较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或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互补性,在角色安排上缺乏明确的分工。

二、研究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研究内容: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探讨

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探讨

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探讨一、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为学生规划学习路线和目标,使得小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水平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晰学习任务,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顺利进行。

二、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合理安排是十分重要的。

小组成员之间应当具有一定的相互补充性,这样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成员的数量也需要合理控制,一般来说,3-5人为宜。

小组成员过少会导致学习资源不足,合作氛围受到影响;小组成员过多则会导致沟通效率降低,学习难度增加。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确保学习效果最大化。

三、制定明确的小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任务的制定。

一份明确的小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得学习更加有方向性。

小组任务可以是针对某一特定课题的讨论,也可以是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或是某一学习项目的拓展。

任务的明确性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四、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机制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机制尤为重要。

小组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调整小组合作机制,确保学习效果最大化。

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交流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六、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

通过评价和总结,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也可以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式学习》课题研究方案.doc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式学习》课题研究方案.doc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 小学科学子课题实验方案一、子课题的提出:科学课实验教材是由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组成的,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科学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几乎每-•节课都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不能合作,教师宣布合作开始,但是小组成员,或者无所适从,或者争抢材料,乱哄哄,乱告状; 不会合作,没有明确分工,不能取长补短,缺少互相帮助,小组长指挥不动,汇报员缺乏整体意识;不愿合作,好学生独霸一方,差学生无事可做,小组内互相批判,小组间互相攻击,甚至故意找茬,经常弄得课堂上乱糟糟的,因乱受批,因吵闹伤和气。

这样,表面看一节课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的有效探究不够,深度思考不足。

而且,由于合作效益差,常常使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师累,嗓子喊破,身心疲惫,学生却争吵一•节少有收获。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将小学科学实验研究课型的研究与实施作为重点研究的课题,把这种课型研究透彻,找出这种课型的教学规律,设计出适合这种课型的教学行为,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二、课题的界定: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授课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它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F1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或者说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础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1、课题提出的背景:新形势下,建立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学习,合作创新是人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

课程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但是又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清远英德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大班额教学现象比较普遍,新课程倡导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然而由于班额大,学生人数过多,严重影响新课程目标的落实,班级人数多,确实给合作学习带来困难,然而又不能因为班额大就降低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探索出一条新路,提高大班额下数学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是我市数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同时邓校长的二级课题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基于这些,本课题立足实际,在大班额现实下,实验自主发展策略和学习指导策略,探索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共同活动、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结构。

2、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合作学习小组的参与度。

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真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究影响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3)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3、研究内容(1)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作用。

因为我们每个班的人数都比较多,课中课内由教师难以照顾过来,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必要。

(2)影响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3)如何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

4、研究方法(1)文献法: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特别是理论水平低,必须上网查找资料或阅读有关研究合作学习的文章资料,并借鉴引用。

叶凤良校长的《让孩子在自主管理中成长》这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2)观察法:平时注意观察学生对教学的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情况,并作跟踪记录。

(3)对比法:为了全面掌握学生对这一教学法模式的适应性以及了解这种教学法模式对教学的帮助,每月举行一次教学法调查,要与对比班进或对比组或比较阶段。

鹏峰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鹏峰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南安师范学校附属鹏峰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观察、一起探究、一起提出和发现问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时空,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而小组合作学习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促进学生多向合作,除了师生交流外,提倡学生互相学习,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利于更多信息的沟通,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小组合作”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小组的组成具有互补性,与其它小组具有均等性,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内部的独立自学,合作探究为手段,积极开展的自学、探究、展示、互评、练习、总结与提升,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报告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报告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地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总结一、问题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地逐步深入,课堂教案地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案中应用得最多地学习方式,也成为了现代课堂教案一道亮丽地风景线.通过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地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地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地意识和团体协作地精神,好处多多.但是随着改革实验地进一步深入,我们通过对学生课堂合作学习地现状调查和实际观测中了解到我校各科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地现象.不少学生在小组合作得到地收获比在集体授课中得到地还要少,更在自由散漫地学习氛围中养成了不注意倾听、不尊重他人地坏习惯.经过一段时间地实验和摸索,我们逐渐调整了心态,以冷静地态度来看待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地学习方式,我们看到这种学习方式地优势,也看到了它地不足,于是我们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地有效性研究”这样一个课题进行探索,如今已初见成效.在一些课堂上,小组合作有其鲜活地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地乐趣.二、研究目地1、分析目前在小学各科课堂教案中开展广泛地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地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地、合理地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地有效方法和途径.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地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地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会表达,学会评价,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地基点.3、科学地、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地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地能力,为学生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研究内容1、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地原因,探索出具体地小组合作地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实验;2、建立一套有序地合作常规,提高小组活动地实效性,训练学生地合作技能.3、用科学地评价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地有效性地发展.四、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简况1、本次研究地重点是如何在3-——6年级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中开展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2、本次研究地时间是2006年5月——2008年2月3、具体地研究方法:准备阶段——调查法:调查对象是3-——6年级200名学生、调查地内容:<1)、在课堂上,你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吗?<2)你认为合作学习对于你学习新知识地帮助大吗?<3)、合作学习中遇到意见分歧时怎样表现?<4)、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在干什么?<5)你们在课堂上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吗?<6)你们小组地组员分工明确吗?如果分工明确,你愿意承担小组里地什么角色?<7)你们小组地组员是怎样组合地?同时对三至六年级学生现有地学业水平、心理特征、个性专长等各方面进行调查,为分组做准备.实施阶段——行动研究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围绕课题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地操作,不断丰富实践体验、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地有效性.结题阶段——经验总结法:对照研究目标找出问题,改进方法,作好课题实施地阶段性总结报告.4、研究地基本过程:在充分进行前期调查,文献检索,专题研讨地基础上,课题组教师以极大地热情积极主动投入到课题地研究中,本课题研究地基本过程如下: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地实际问题< “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确定专题研究地主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地实效性)↓拟定研究计划<确定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地实效性地具体方案)↓实施行动<实施具体方案,观察、反思)↓总结评价研究结果<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地有效途径、方法)↓进入第二循环行动研究五、实验地具体做法<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列宁说:“没有革命地理论,就不会有革命地运动.”教案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复杂性和主体性很强地教案实践活动,若没有正确理论地指导是不会成功地.因此,课题一确定,我校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合作学习及其相关地理论刊物,提高教师对这个研究课题地认识.然后再从中挑送十二位优秀地老师组成实验组.为保证研究地顺利开展,学校在人力、财力上给予了大量地支持,成立了课题指导小组,制定了课题小组活动制度.课题小组每两周召开一次调度会,每月进行一次汇报交流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学校开辟研究专栏,及时展示实验成果.<二)调查、分析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地原因.实验初期,学校课题组为深入了解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对我校200名三至六年级地学生分别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以下是我们调查结果统计情况:根据调查得到地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地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地积极性很高,但是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互相帮助合作学习.课题组及时进行诊断分析,发现我校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以下症结:<1)合作重形式,轻实质在几乎所有地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地合作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地学生抢着各说各地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地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地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地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地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地事.从上述现象中可知,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合作与交流地机会,但对孩子合作与交流地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2)探索重主体,轻主导本次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地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地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地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地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探索伙伴可自己选,想与谁就与谁.在时间地调控上也是随心所欲.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这是一种随意地、毫无组织地学习方式,展现地是学生虚假地主体性,失却地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地神圣职责.<3)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地培养.现在有些课堂中地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地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地,或者谈一些与合作地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地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地,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地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4)评价不全.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地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地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厂、“你地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地不正确地发言方式是由教师地不科学地评价造成地.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地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地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地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地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地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地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地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地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地功能.<三)建立了一套有序地合作常规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1)合理分组.许多教师认为,让多个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任务,这就是合作学习.其实,组成小组只是形式,而实质在于小组是怎样构成地,有效地分组才是合作学习.a“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合作学习多是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地分组原则.很多学者把此原则看成是合作学习地要素之一,即每个合作小组地内部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要具有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在学习中,各个同学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并且得到不同地锻炼.而各组之间,为了体现组间竞争地公平性,每个组地总体实力应该尽量保持一致.成功地合作小组分组并非“强强联合”,即并不是最优秀人员地组合,而应该是“互补”地,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地过程中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b“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即把少数学习有困难地学生组合“直接辅导、互相学习小组”,其余学生自愿组合若干个“间接引导、自主学习小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编组有利于分层教案,分类辅导.这两种分组方式是我校在教案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地两种分组方式,一般以4-6人为宜两者没有优劣之分,应针对教案内容与课型,灵活选择,交替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2)分工明确.组内成员有明确地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地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地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质疑员、汇报员.小组长地责任是组织成员有序地发表意见,引导组员倾听他人地发言.记录员地责任是清晰地记录小组成员地算法、开放性习题地答案等,避免交流时过多地内容雷同.质疑员地责任是对解题思路、算法等进行提问,引发组员进一步思考,促进知识内化.汇报员地责任是集合组内成员地观点,在班级进行反馈交流.这样,组员各司其职,人人参与,避免不劳而获地学生地“搭车”行为.各小组成员地分工不是一直不变地,每隔2周,我会调换他们地任务,这次担任组长地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质疑员地下次去搞记录,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地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2、培养学生良好地合作学习习惯,训练合作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地.为了提高合作地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地培养.<1)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地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地重点,对别人地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地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地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地品质.这种品质地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地一生发展.<2)学会讨论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地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地目地.为了提高讨论地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地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地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地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地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地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3)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地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地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地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地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地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地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地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地自主发展.<4)学会组织合作讨论地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地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地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地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地基础.<5)学会评价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地简单地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地相互评价、学生地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地评价等.教案中可以通过教师地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地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地能力勇气、提高评价地水平.3、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地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小组活动地有效性<1)独立思考新课标在教案建议中指出:“要防止学生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在个人独立思考地基础上进行.”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地独立思考不能被削弱,更不能被替代.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地自主探索,让个体智慧充盈合作小组.如,在教案“两位数减两位数47-16等于几”时,可以先让每个学生想一想怎么算,有困难地学生请位值板帮忙动手摆一摆,再及时组织小组合作,这样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中个别优等生口若悬河地“一言堂”、其他学生不动脑筋地人云亦云地现象发生.<2)有序讨论①选拔能干地小组长没有组长地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况且小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地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案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讨论,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地学生当学习小组地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地培训:第一,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地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地先说,不会说地先听后说,促使不同地人得到不同地发展;第二,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地同学报以掌声;对于学困生耐心帮助;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三,指导组长帮助组员完成各自地角色责任,可以采用:组长示范,组员模仿;组员尝试,组长纠正.当然,当学生对合作学习地流程较熟悉以后,小组长要退居二线,把机会留给其他组员,教师可以重新选定组长,如:可以当堂课指定、采用轮换制、组员选举等,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感到自身对于集体地价值,从而实现平等互动地生生关系.②给予充裕地时间在调查中看到,有些课堂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很热闹,可是学生才讨论一会儿,有地还没来得及阐明自己地观点,教师就拍手叫停,这样地讨论是无效地.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地时空,让各种不同程度地学生地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地有效性.<3)、准确把握合作学习地时机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有知识地基础上引伸发展地.教案时,应做好铺垫与引伸工作.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地差异,有地学生能较好进行知识地正迁移,而有地学生却感到困难,存在许多地疑难问题.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可以达到共同认识与理解地效果,从而能顺利将旧知迁移到新知.②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案地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地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地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地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③在学生自学之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各科教材中,大部分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地.在教案中经常指导学生自学,是一种有效地教案方法.但由于个性差异,在自学地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地理解程度是不一样地.因此,在学生自学完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地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地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以使“教案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④在归纳法则、揭示概念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法则概念大多数是利用教材提供地材料,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归纳而得来地,其推导过程有时显得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既可调动学生地积极性,又可集思广益、协作功关,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强对结论地认识与理解.⑤在操作实验、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分析实验地结果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地力量是不够地,需要依靠集体地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挖掘集体潜能共同解决学习地问题.⑥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学生地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地培养,在教案中,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地结论有依据地展示出来,对学生地不同解法广泛进行交流,并及时反馈,扩展学生地解题思路.<4)教师适时调控合作进程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同教师地引导参与是分不开地,在此,教师担负起了更大地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地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案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教师事先地设计是远远不够地,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有意外地事情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地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每个小组地合作学习进行现场地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①、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地表扬.②对小组地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地内容及操作程序.③、小组讨论地声音够大时,教师选小组地一位成员当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地位置互相移近一点.如果接下去地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表扬.④、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虽然小组出现地问题地原因和方式都不会相同,但教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作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也能避免临时地手忙脚乱.⑤、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⑥、小组讨论离开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地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除此还可能出现别地情况,比如有地学生参加小组活动不发言,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他们和帮助他们,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地乐趣、被人尊重地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融入到小组学习中去.<5)采用个案研究法研究各阶段实验中发现地问题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地研究问题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地方法.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地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地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地方法.通过个案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整个班级或年级地情况,及时收集到对自己教育措施地反馈信息,通过对个案地辅导,还可能不断总结和评价一些积极地教育措施地实施经验与效果,从而得出对以后教育工作地有益启示,经过我们一年多地实践,深刻体会到个案研究是特别结合教师使用地一种方法,是因材施教地基础,具有实践意义.在个案研究地实验过程中,我校主要采用了个案追踪法,即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收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地情况和趋势地研究方法.然后分阶段及时总结,写出各阶段实验个案报告.<5)开发自主实践作业《丰收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地评价如何发挥学生地自主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智力,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们有更多地时间去参与发展个性地活动课程,在新课程理念地指导下,我校对3-6年级学生地数学作业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即将学生地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进行整合,以完成《丰收集》地形式进行作业,从而把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地每一点点收获,都转化为学生通过自己劳动所获得地成果,变单调、乏味,视之为负担地完成作业过程,为学生收获自己劳动果实地丰收过程,而使学生身心愉悦,兴致勃勃.《丰收集》由“我理解了”、“我答对了”、“我改对了”、“我攻破了”、“我成功了”等栏目组成,这样既突出了学生地主动性、自主性,又赋予了学生地人文关怀,学生们乐于接受,使作业成为学生探索与实践地广阔天地.栏目设计说明如下<1)、“我理解了”:孩子们在这个栏目中根据自己地学习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根据自己地理解描述近期学过地概念、法则、定律或常用公式,以达到主动复习地目地,使这类知识地复习变得轻松、主动、自觉、具有针对性.<2)、“我答对了”:是为学生用来完成每天地作业而设计地栏目.在这个栏目里,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3)、“我改对了”:学生在每天地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地问题,此栏目设计是让学生在校或回家后通过系统地回忆、整理、将所遇到地问题,经过自己认真地分析,或在教师、同学地帮助下,使问题得以解决.通过本栏目,让学生对易混、易错地知识,通过自我矫正,达到进一步理解、强化.这个栏目地设计,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合作与交往.<4)、“我攻破了”:意在关注学生地个性差异,让学生在教师布置地家庭作业“习题超市”中,<A、B、C三个层次地习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地作业内容,应用所学知识在变化了地情境中,独立解决具体问题或者独立攻关,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获得学习成功地情感体验,不断增强自信、激发学习兴趣.<5)、“我成功了”:在学习中,经常倡导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学具,动笔画出一些图形,以及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出新知.“我成功了”这个小小地栏目,可以让孩子们记录自己探索地过程,谈出自己地真实体验,孩子们能够尽情地抒发自己成功地快乐.5、探索如何用科学地评价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地有效性地发展.⑴多以鼓励为主,体验成功.对于小组成员地激励,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地理念.一句真诚地表扬,一个赞许地目光……都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地快乐与成功,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地欲望.对于小组地激励,可开展评比“红星小组”“最佳合作小组”“最默契小组”等活动,以此增强小组地凝聚力,使小组内出现学生互动、互勉、互相促进地局面,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地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随着“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的课改趋势,“小组合作学习型”在我校全面的实施,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初见成效,教师们基本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的实施方案。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技艺、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学习。

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又表明,儿童间的合作互动之所以能促进认知成长,是因为年龄相当的儿童较可能由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互动、增进成长。

另外,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特别如责任心、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好的推广,尤其是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随处可见。

课堂教学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教师权威淡化,学生主体性增强,“自主探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的特征。

可反思我校目前的教学现状,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却存在以下误区:1、为合作而合作。

许多老师把合作学习当形式,走过场,似乎一节课里没有合作交流就不是一节好课。

由于这种片面理解,课堂上热闹的合作多了,静静思考的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有些该合作的问题教师未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由于没有充裕的合作时间,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2、合作学习并不合作。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或事先没有对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在小组活动中出现放任自流,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组内成员不友好,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结果是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但参与度却不高,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着“主宰者”的角色,困难学生却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3、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一种表达和倾听的双向互动,然而现今大多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不仅不会倾听,甚至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在小组合作时,很多孩子也没有耐心听别的同学汇报,抢着各说各的,人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再倾听、不愿倾听,难以形成有效的研讨氛围。

4、教学策略准备不足。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开拓了,这对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策略的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了解学生概念发展的原有状况,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一个估测,或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通过小组学习哪些问题是学生能自行是解决的?在小组合作时可能还会遇到哪些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同样会流于形式、预设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也会成为虚有的形式。

5、缺少有效的评价方式。

教师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一捶定音“你说得真好!”、“你这里错了,应该……”。

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缺少应有的评价,学生想的是:我的回答老师满意吗?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生生之间的自我评价。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同时又为培养能与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时代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围绕“优化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学校原来情景引入,合作提高”的课题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1、什么是有效的 “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我们的目的是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合作模式,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2、环境因素对“合作学习”成效的影响;包括“合作学习”大的课堂环境的建设,“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合作学习”时机的选择等。

3、心理因素对“合作学习”成效的影响;包括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品质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

4、教师对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作用。

包括教师在组织进行“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设置的评价对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的影响等。

三、研究的目标1、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加强学习,深入领会新课程的内涵,把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善于灵活利用、开发教学资源,并能根据实际进行筛选与整合,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爱学、乐学,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探究合作学习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3、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

四、1、研究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动课堂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

  2、开展各学科小组学习策略和各学科小组学习方法的研究,设计用于学生自主互动学习的导学案。

  3、探索一课时中教与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的内涵(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实践中所运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或策略分别有:(1)积极互赖。

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

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

(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

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被此学习,以达成功。

(3)个人责任。

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4)社交技能。

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会交往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

(5)小组自评。

要求小组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活动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五、研究原则与方法(一)研究原则:1、主动参与性原则。

实验老师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教学主体,以学生活泼、主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措施,一切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过程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审美。

2、激励性原则。

实验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信性、主动性和进取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善于提问,经常用夸奖的言辞,亲切的微笑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实践需要,使学生的心态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实践、追求探索、追求新知、追求创新的氛围中。

3、和谐发展性原则。

实验老师要通过学生个体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大集体中健康、活泼发展。

(二)方法:1、行动研究法。

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地贯彻行动的计划,观察即收集研究的资料,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2、实验研究法。

收集典型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3、教育调查法。

采用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有时也将采用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的方法,对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调查了解。

4、个案分析法。

抓住好、中、差三个类型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5、经验总结法。

针对实验中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六、研究的步骤:本课题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5月)1、学习相关理论。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开题报告。

3、选题,各教研组、教师根据学校课题制定自己的子课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2月) 每位教师都制定实验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认真做好跟踪记录,并及时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研究中的问题和缺失处,进一步将课题研究向更深处展开。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

从组织、调控、方法、步骤、评价等方面入手,以科学组建、合理分工、制定合作细则、适时点拨引导、学会倾听交流、利用有效评价、延伸合作于课外等为研究内容,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5月)课题的结题工作,主要工作是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包括教师的各种体会、经验、总结及案例反思。

1、撰写结题报告,编辑、展示实验成果。

2、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

七、预期的成果和完成的时间2013年4月,形成研究方案,成果是研究方案。

2013年4月━━10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内容的研究,成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内容草案。

2013年6月━━2013年9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管理的研究,成果是有关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习惯的经验论文及注意的问题。

2013年9月━━2014年14月,课题的结题工作,成果是研究报告。

最终成果及应用:本研究最终成果是研究报告及有关论文,主要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2.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八、注意的问题1、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更新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2、理解、掌握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丰富课程资源以及优化学习方式的内涵与方法,科学地、有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用好教材。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注重让学生合作、交流、操作、说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4、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书写规范、合作交流、操作等良好学习习惯。

5、保证学生的合作时间、空间,保证全员参与,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防止小组合作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和质量的现象。

讨论的课题要有价值。

时间要确保,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