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斯特经济学的一些澄清与发展
经济学思想圆桌会:李斯特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思想圆桌会:李斯特的经济思想李斯特:主流经济学的质疑者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年),是19世纪德国著名经济学家,也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之一,对于古典经济学,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怀疑者和批判者。
他出生于德国南德符腾堡州一个普通的鞋匠家庭,高中毕业后参加文官考试被录取,任职下级官员,后被提升为州会计监察官,曾任蒂宾根大学行政学教授。
1841年,李斯特出版了他最主要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全面系统阐述了他独特深刻的经济学思想。
李斯特的经济学思想,在西方经济学界里属于非主流学派,不过其中的国家经济理论、生产力理论以及资本理论都是非常独树一帜、具有深刻洞见的观点。
在经济学说史上,李斯特可以说是一位不应忽视的重要经济学家。
李斯特经济思想的主要理论内容有以下几点:(一)、国家经济学李斯特认为古典经济学是一种世界经济学,这种经济学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到各个国家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各自的特有利益和情况。
它没有研究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更没有把这些方面同世界联盟与持久和平的观点统一起来,把那些还没有出现的情况假定为已经实际存在的情况。
因此,李斯特认为,它对于德国的经济发展没有指导意义,必须把国家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学区分开来。
而国家经济学是从国家的概念和本质出发,它所研究的是某一国家处于世界目前形势以及特有的国际关系下,怎样来维持并改进它的经济状况,是研究如何使得国家经济繁荣富强的经济学科。
李斯特这样写道:“我要说明一点,作为我的学说体系中一个主要特征的是国家。
国家的性质是处于个人与整个人类之间的中介体,我的理论体系的整个结构就是以这一点为基础的”。
(二)、生产力理论李斯特旗帜鲜明的主张生产力理论,并用它作为批判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武器。
对生产力的研究,构成了李斯特经济思想的中心内容,他的生产力概念不仅包括物质资本形成的生产力,也包括精神资本所创造的生产力,即人类知识积累所创造的生产力。
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意义
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意义作者:刘潇晗来源:《商场现代化》2014年第20期摘要: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倡导者。
他的经济学说,无论是对当时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德国还是对现在的中国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学习这一学说可以吸取德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从而将其运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中。
关键词:李斯特经济思想;国民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不断地从过去吸取经验,不断地探讨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我们的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通过学习李斯特的经济思想,我们了解了思想产生的背景和理论,通过分析这些理论的现实意义,可以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一、李斯特经济思想的内容1.国民经济学理论李斯特认为德国落后于英法两国,不应效仿他们,而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德国经济的发展道路。
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学是世界主义(万民经济学),是教导全人类如何才能幸福的科学。
国民经济学所教导的是某一国家,在它特有国际关系下,怎样来维持并改变它的经济状况,以及研究如何使某一指定国家在世界当前形势下,凭工商业取得富强的科学。
2.生产力理论李斯特认为,财富的原因和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许多倍。
自由贸易有利于德国财富的增加,英国物美价廉产品的涌入可以使德国用更少的钱购买物品,但是不利于德国财富生产力的增加,因为德国刚起步的工业会随英国产品涌入而被摧毁。
所以,为了培育德国的工业生产力,应当忍受价值上的暂时牺牲。
3.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论李斯特把国家经济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各个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应当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政策,经济才能迅速发展。
德国处于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的交岔路口,处于工业发展的最初状况,在同比其它先进的工业国家优势竞争中所受到的损害较大,地位较不利,若迅速发展经济,不实行保护政策,是不能达到经济理想状态的。
对李斯特经济学的一些澄清与发展
为这些落后的 民族 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 良方 。各 国经 济学家对李斯 特 的研究也逐 渐增 多, 例 如中 国经 济
学家刘秉麟在 1 9 2 5年就首先在 国内介绍了李斯 特 的经 济思想 , ④王开化在 1 9 2 7年 正式将 《 国 民体 系》 一 书 译为 中文 出版。 ⑤ 德国在 工业革命完成 之后 , 虽然践行李斯特思想 的大本 营转 移到 了俄 国 , 但一 战 的失败使
/ 、 又 瓤. 善 2 0 1 5 年 第 5 期
特去世两年之后 的 1 8 4 8年 , 在德 国革命爆发 的前夕 , 这一态势才有所改变 。在德国国 内, 支持李斯 特的人 逐 渐增多 , 德 国的统一进 程也按 照李 斯特 的设 想在 逐步 向前推 进 。在 国外 , 约翰 ・ 穆勒 ( J o h n Mi l 1 ) 在 其 经 典著作—— l 8 4 8年出版的《 政治经 济学原理》 中, 对李斯特 的幼 稚工业保 护观点给予 了正面 的评 价 , 正式 把 李斯特经济学引入到“ 流行学派 ” 之中, 英语版 的《 国民体 系》 也于 1 8 5 6年在美 国 出版 , 法语 版也早在 1 8 5 1 年 出版 。李斯特去世后的十年算是 李斯特 经济学逐 步为人们 、 尤其是 “ 流行学派 ” 经济学家所 了解的十年 。
业进行补贴等等 , 总 之 一 切都 是 围绕 着 俄 国 生产 力 的发 展 而 展 开 的 。
到了 2 0世 纪 ,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 随着 民族解放运动在全世界的兴起 , 广 大的落后 国家都
有 着 摆 脱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奴役 、 促 进 本 国工 业 发 展 和 经 济 进 步 的 强 烈 愿 望 , 而 李 斯 特 的 民 族 主 义 经 济 学 恰 好
欧洲的-第15-李斯特
一、德国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李斯特的经济思想
封建割据பைடு நூலகம்经济落后,官房学派,国家经济学,历史学派。
二、李斯特生平简介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德国 15岁停学,到手工工场当学徒,拥有懒汉和幻想家的名声。 家庭会议让他去学簿记,成绩很好。此后,官运亨通;议员。 李斯特具有文学家的巨大才能。 他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感情外露的、精力极其充沛的人。 但不久就遭遇阴谋和挫折,受到审判,逃到国外2年多。 回国后遭到逮捕并被投入监狱。 1846年,李斯特生来很结实的身体明显变差了。他觉得,他无法使自己 的家庭过上温饱的生活,并对自己经常所进行的斗争和习以为常的 紧张活动已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李斯特自杀了,11月30日。 李斯特的主要著作:《政治经学的国民体系》,1841年。
三、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
1、李斯特认为:要解释经济现象,除了“价值理论”以外,还必须考虑 到 一个独立的“生产力理论”。 2、他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得多,它不仅可以使原有价 值得到保存,而且可以使已经消耗掉的价值得到补偿和增殖。 3、李斯特“ 生产力理论 ”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一个社会的生产力不仅是物质财富 累计的结果,而且也是科学与艺术、国家与社会制度、智力培 养、创造发明等人类精神财富累积的结果。 第二,李斯特强调指出: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一代的 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的。他认为,关于 下一代的教育是对现有价值的消耗,但目的却在于国家的未来生 产力的增长。 第三,一国生产力的增进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工协作和国际间分工协 作的结果。 4、这个“ 生产力理论 ”体现了李斯特学说的特色,即强调政治经济学的
浅谈国家经济发展理论——解析李斯特经济思想
他 必将受到后人的敬仰。
一
、
《 政治经 济学之 国民体 系》一 书概
述
李 斯特 认为, 每个 国家将根 据 自身发展 的
李 斯 特 通 过 对 欧 洲 各 国 的 兴 衰 更 替 的 历
制 度 经 济学 和 信 息经 济 学 等 等各 种 理 论 体 系 。经济 时代 的前进 推进着 新 的经 济理 论的
馆 , 6 . 1 1 6 1 5 15 1 1 第 3 4 、 0 、 页. 9 7、 5
力 远 比财 富 本 身更 重 要 。 一个 国家 的 富 强 诸力 。李斯特尤 其重视 社会 的生产力 ,即 :
不在 于掌握 多少交换价 值 ,而 在于 掌握生产 产 力或 自然 的生产力 都将没 有存在 的意义 ; 生产力 的发展 需要和 平的环 境 ,需要 良好 的
17 6
经 济 的和 政 治 的独 立 ,则 举 国必 灭 亡 。 1 国 民生 产 力 理 论 评述 、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参考 文献 :
[ ] H R E GI E H R E R T 1C A L S C A L S I 1 D S
A HiSt Of ECO1Omi DOct rY O " 1 C ies ri 1
慢 的主要 原因之 一 。如何 合理 改变外 部因素
使 其 促 进 经 济 快 速 , 好 的 发 展 , 已 成 为 各 国 政 府 的 首 要 工 作 。 也 是 经 济 学 者 们 研 究 关 注 的 主 要 课 题 。 而 中 国 作 为 发 展 中 的 大 国 , 生 产 力 不 发 达 , 发 展 不 平 衡 , 人 多 地 少 ,人 均
的 。 这 对 我 国 作 为 发 展 中 国家 制 定 经 济 政 策
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
2、关税保护与生产力理论 (1)保护关税与发展生产力
古典学派从世界主义经济学出发,只重视财富和交换 价值,而忽视了生产力。 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 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为了发展德国的生产力, 李斯特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他说道:“因此,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 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这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由此使 国家不但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增进,而且一旦发生 战事,可以保有工业的独立地位。”
– 3.一国生产力的增进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工协 一国生产力的增进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工协 作和国际间分工协作的结果。 作和国际间分工协作的结果。 分工的原理不仅适用于某一行业, 分工的原理不仅适用于某一行业,而且也适用 于整个国家。 于整个国家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分工是精神工作与物质工作 精神工作与物质工作 的划分; 的划分; 在物质生产中最重要的分工和协作是工业与农 工业与农 业的划分和协作,二者也是相互依存的。 同一个国家各个不同地区各个行业之间一样, 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分工与生产力的协作关系,这 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分工与生产力的协作关系 种协作对生产力的增进也起着积极作用。
(3)生产力理论评价
经济学说述评,简单看看就行
李斯特生产力学说述评摘要:李斯特(Freidrich List,1789--1846)于19世纪上半期,从当时德国和欧美一些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在批判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开创性地研究和提出了适用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的经济学说。
尤其是其生产力学说,不仅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等方面丰富了经济学理论的宝库,至今仍广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学者所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这一学说的述评,发掘其对发展中国家及当代中国的意义。
关键词:李斯特;生产力;系统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eidrich List,1789--1846)是德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他为使当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德国尽快赶上英法等先进国家,创立了国家经济学并努力将理论付诸实践。
李斯特的国家经济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保护关税思想和生产力学说。
如果说保护关税是生产力政策之核心,那么生产力学说则是李斯特理论之核心,也是保护关税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斯特生产力学说的基本内容李斯特的生产力概念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作为个人或者社会生产力意义上的那种生产力,而是“国家生产力”,它是由一国的科学技术、国民个人素养、社会状况、政治状况和制度、自然资源及现有的物质生产条件等因素综合构成的。
李斯特认为生产力比财富重要得多:“国家力量是一种动力,新的生产资源可以由此获得开发,因为生产力是树之本,可以由此产生财富的果实,因为结果子的树比果实本身价值更大,力量比财富更加重要。
”“国家财富并不在于交换价值的占有,而是在于生产力的占有,正同一个渔夫的财富不再与占有了多少条鱼,而在于不断地捕鱼以满足他的需要的那种能力和手段”。
李斯特用十分简洁的隐喻对比了交换价值与生产力,不仅用生产力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作为财富的交换价值,而且使生产力概念上升到国民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地位。
李斯特定义的生产力不仪“有机器和工厂,而且也包括道德、智力和社会方面的内容”。
“其中,工业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个人的生产力和政治生产力等占有重要地位。
李斯特经济发展的阶段论名词解释
文章标题:深度剖析李斯特经济发展的阶段论导语:李斯特经济发展的阶段论是指经济学家李斯特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的分类和解释。
本文将对李斯特经济发展的阶段论进行全面评估,并基于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
接下来,我们将从简到繁地探讨主题,深入剖析其内涵和实际应用。
一、李斯特经济发展的阶段论概述李斯特经济发展的阶段论是指其对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进行的分类和解释。
根据李斯特的理论,国家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三个阶段。
在农业时代,国家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而在工业时代,则是工业生产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而后工业时代则是信息技术和服务业的兴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深度剖析农业时代农业时代是指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其特征是经济以农业为主导。
在这一阶段,国家的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
农业时代的国家以农业产品为出口,通过对外贸易实现经济增长。
就我国历史来看,封建社会时期就是典型的农业时代。
三、阐释工业时代工业时代是指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特征是工业生产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这一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工厂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业生产,工业产品开始占据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
城市化进程也在这一阶段加速进行,人口逐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形成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
四、分析后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是指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后阶段,其特征是信息技术和服务业的兴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这一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服务业逐渐替代工业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此阶段发展的重要议题。
五、总结与回顾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李斯特经济发展的阶段论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通过对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我们也共享了个人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李斯特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境遇考察和分析
李斯特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境遇考察和分析第一篇范文李斯特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境遇考察和分析李斯特的经济学说,作为经济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这一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却遭遇了种种困境。
本文试图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李斯特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境遇进行考察和分析。
一、李斯特经济学说的主要内容李斯特经济学说,主要包括“经济发展阶段论”和“国民经济自主论”两个方面。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一个从农业为主到工业为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必须建立在国民经济自主的基础上。
只有实现了国民经济自主,才能避免被列强经济侵略的命运,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二、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清朝末年,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一方面,国内的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另一方面,西方列强凭借先进的经济实力,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中国的国民经济陷入空前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寻求一种能够振兴国民经济、实现国家独立的经济学说。
三、李斯特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传播与接受李斯特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传播和接受,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
首先,清朝的封建统治阶级对于新兴的经济学说持保守态度,对李斯特经济学说的传播形成了阻碍。
其次,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虽然对西方经济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对于李斯特经济学说的理解和接受,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最后,李斯特经济学说本身的一些观点,如“国民经济自主论”,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背景下,还难以被广泛接受。
四、困境中的李斯特经济学说尽管李斯特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遭遇了困境,但它仍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李斯特经济学说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国家经济发展的视角。
其次,李斯特经济学说的一些观点,如“经济发展阶段论”,为中国后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最后,李斯特经济学说的传播和讨论,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进步。
五、结论李斯特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境遇,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历史背景。
李斯特理论发展探究
李斯特理论发展探究作者:黄佳雯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5期摘要:李斯特经济学是最早阐述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历史规律的学说,早期对于美国和德国工业化的兴起有着关键性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影响下李斯特主义理论发展趋于停滞,而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唤起了新李斯特主义经济学的呼声,对于未来世界经济秩序重建可能存在重要影响。
关键词:李斯特;新自由主义;新李斯特主义一、李斯特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最初是亚当斯密的信徒,世界主义经济学的倡导者,而在他的美国之行后转变成了拥护国家经济学并建立自己的学说。
他的观点深受1825-1829年之间美国保护主义之争事件,以及美国学派学者们以汉密尔顿、雷蒙德等为代表的影响。
其中生产力概念就来自于汉密尔顿1791年发表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李斯特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827年《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的出版。
李斯特作为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同时为秩序自由主义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李斯特模式对德国、欧洲及东亚诸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斯特强调国家利益与竞争优势,这一思想可以在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和二战后的日本乃至当代中国发展体现。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李斯特经济学地位不可否认的是李斯特经济学在19世纪美国和德国两个后发工业国家在工业上取得重大飞跃有着关键性作用,并对多数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导致了李斯特经济学为核心的文艺复兴经济学传统的消失。
在二战后的冷战环境下,由于“自由主义的西方”和“社会主义的东方”之间的敌对状态,经济民族主义难以避免地被忽视了①。
经济自由主义和经济社会主义在学术界广受关注,在理论上和分析上都得到了深入的发展。
而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生产力发展转变的李斯特经济学的研究则几乎停滞了。
李斯特对当代发展问题的探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忽视,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一现象更为严重,新古典经济学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中卷土重来,此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长期被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所支配。
在赶超发展视野下重新解读李斯特经济学说
在赶超发展视野下重新解读李斯特经济学说*梅俊杰摘 要: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最大遗产在于,他站在落后国家的立场上,率先构建了一个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的赶超发展学说。
其中,支撑赶超发展的体系涉及“身心力量”“自然资源”“政治状况”“社会条件”“物质资本”等方面,可梳理出国民素质、政要作用、地理环境、国家常态、国家统一、政治体制、自由保障、政府干预、对外实力、法律秩序、教育科技、创业保护、工业扶持、产业协调、交通运输共15项因素。
李斯特的赶超发展学说建立了一个可与斯密学说分庭抗礼、适应落后国需要的新范式;其学说既有适合“追赶”阶段的民族主义的一面,也有适合“超越”阶段的世界主义的另一面,堪称后世左翼和右翼发展理论之共同先导。
关键词: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赶超发展;先驱;重新解读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21)03-0128-17DOI:10.13644/31-1112.2021.03.013作者简介:梅俊杰,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员 (上海 200235)落后国家如何追赶乃至超越先进国家,这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既是一个攸关国运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理论问题。
发展经济学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方才兴盛,但有关赶超的探讨早已有之,近代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即为一种内容丰富的赶超发展战略。
以后当英国人凭借工业革命,显著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实力差距后,如何与英国相处,是顺势与之自由贸易还是逆势而为徐图赶超,更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重大抉择。
本文研究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学说,便是在英国率先崛起背景下基于落后国立场而最早形成的赶超发展理论。
从赶超发展这一新视角考察李斯特学说,将有助于重现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精髓,为当今发展中国家的赶超实践提供借鉴。
一、赶超发展贯穿李斯特的学说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是两百年前的德国政治经济学家,通行的看法是,他是收稿日期:2020-11-06*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经济学说的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8BJL002)的阶段性成果。
李斯特经济思想研究分析
关于李斯特经济思想的述评专业:姓名:学号:【摘要】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中,学派众多,群星璀璨。
本文主要是对经济学历史学派的著名经济思想家李斯特的经济思想进行评述,浅析其创立的重要理论:国民经济学,生产力理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并就其经济思想对经济学的发展乃至当时的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李斯特;国民经济学;生产力理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理论贡献弗里德曼李斯特是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经济学理论产生于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派理论已征服欧洲而德国处于自由主义强势盛行的历史背景下。
他的著作是18462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在这部理论著作中他提出了国家经济学理论、生产力理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为了阐明这一经济思想,他运用了大量史料和事实来说明问题。
其因独特的经济思想成就而被誉为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其独特的经济思想对经济学的发展和当时德国的经济的发展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重大理论成就在李斯特的经济思想中,他反对英法的政治经济学,反对所谓的世界主义经济学,主张国家经济学;反对价值理论,主张生产力理论;反对贸易自由,主张实行贸易保护。
实行贸易保护,发展本国的生产力,是李斯特经济学说的中心思想。
为阐明这一经济思想,他运用大量史料提出了国家经济学理论,生产力理论,和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一)关于国家经济学理论英法流行的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这种经济学假设“世界上的一切国家组成的只是一个社会,而且是生存在持久和平局势下的”,它是教导全人类如何才能幸福的科学。
这一经济学的缺点在于它完全没有顾及到国家的不同利益,即不研究国家的经济发展,不研究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
因而,这种科学对德国的经济发展没有实践意义,只有在世界一切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都一样是才有意义,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遵循自由贸易才是正确的。
因此,他认为政治经济学不应是世界主义经济学,而应是国家经济学。
李斯特经济发展的阶段论名词解释
李斯特经济发展的阶段论名词解释
1.原始经济:指生产、交换方式比较简单,以自给自足为主,没
有明显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经济形态。
通常是指人们依靠自然资
源进行简单的土地耕种或狩猎采集等活动,生产和消费基本上在家庭
内部进行,交换活动非常有限。
2.发展阶段:指经济体系逐渐发展成熟,社会分工趋于复杂,生
产力得到提高,贸易活动逐渐扩大,经济发展开始迈入工业化或现代
化的过渡阶段。
这个阶段通常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的传
播以及国际贸易的增加等现象。
3.高度发展阶段:指经济体系逐步走向成熟,社会分工十分细化,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国内外贸易活动频繁,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人
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结构逐渐向服务业、知识经济转型。
在这
个阶段,经济规模和科技水平都处于较高水平。
4.成熟发展阶段:指整个经济体系已经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具
有较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国民经济不断扩大,社会生产总值逐渐增
长。
在这个阶段,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重要的发展目标。
李斯特经济学说回顾、评述及启示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2— 1 7
作者简介 : 王张 明, 男, 陕西大荔人 , 西安 石油 大学 经济管理学 院教 师 , 陕 西师范大 学 国际商 学院博 士研究生 , 研究
方向 : 公共经济与政府规制研究 。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1 1 B S H 0 1 3 ) ;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 目 1 2 J K 0 2 1 4 ) 。
济 一 步 的科 学 阐述 。1 8 4 1 —1 8 4 4年 , 李 斯 特 陆续 完 成 了其 代 表
发展影响重大 。因此 , 研究李斯特经济学说的时
代 背景 及发 展脉 络对 中国经 济学 体 系 的形 成至关
重要。
作《 政治经济学 的国民体 系》 4 部分 的内容 , 并宣
述 了美 国独 立 后保 护 和 发 展 制 造业 的重 要 性 , 提 出加 强 国家 干 预和实 行保 护关 税制 度等 措施 。汉 密尔 顿提 出 的“ 工业 强 国之 路 ” 及“ 建立 强 有力 的 中央 政府 ” 等政 治 遗 产对 美 国发展 影 响 巨大 。在
全球范 围内统一德国国旗 , 在海外设立殖 民地等 建议 ¨ J l 。在 德 国关 税 同盟 成 立 的两 年 以后 ,
分析框架 的中国化任重道远 , 这表现在经济学的 分 析范 式 、 分析工 具 、 研 究方 法及 理论 创新 等诸 多 方 面 。作 为 一个 曾经 的后发 国家 , 德 国在其 经 济 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学体系的完善做出 了很大贡献 , 其中, 李斯特的贡献尤为突出。李斯
特在 当时英 国“ 斯 密 经济 学 ” 一 统 天下 的背 景下 , 敢 于从 德 国实 际 出发 , 打 破 经 济 自由 主义 的 理论 权威 , 他 对政 治经 济学 的研 究范 畴 的重新界 定 、 研 究 方法 的进 一步 完善 以及对 制度 变量 的高 度关 注 都 对德 国历 史学 派 的形 成 以及发 展经 济学 流派 的
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
国家的使命是促进财富和生产力增长,使本国由野蛮转变为文明,由 弱小演化为强大。
经济思想缺陷
第一,李斯特共列出五个经济发展的阶段,而他只对后三个阶段作了 阐述,而且他据以划分阶段的标志也不甚严格,虽然大体上可以看出 他是以经济活动部门(主要是制造业)作为划分各阶段的基本标志,但 由于一国往往有诸多个经济活动部门并存,若用他的标准来判别一国 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恐怕很难解释清楚。 第二,他的生产力多要素说中所罗列的构成要素过于庞杂和宽泛,若 干不相关或至多是间接相关的因素(如王位世袭制、宗教热忱、国家气 运等)也被囊括进来,致使他无法洗明诸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 于生产力增长究竟有何意义。他对精神资本的分析也有类似问题。此 外,当他谈到精神资本时,带有过于强调人的精神力量的主观唯心主 义倾向,这一倾向对后来的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工业与经济论
在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当中,李斯特率先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他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写道:"从经济方面来看,国家都必 须经过如下发展阶段:原始末开发阶段 --畜牧业阶段--农业阶段--农 业和制造业阶段--农业、制造业和商业阶段"。 在他看来,上述五个发展阶段是依次递进的;
农业残缺状态
一国由于缺乏强大的稳步发展的制造力,致使所有新增人口不得不全 部投入农业生产中去;由于土地有限,一旦再度出现过剩人口,他们 若不迁徙国外,就只好在现有土地上同原有的农户争夺土地,将土地 零星分割,直到每个家庭占有的土地变得如此之小,以至于产出仅能 满足农户在生活资料和原料方面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那部分需求, 再也没有剩余可以用来同工商业者交换农业所必需的工业。 这种情形的必然结果是,一方面农业部门的剩余产品被大量新增人口 消耗殆尽,该部门无法得到新的资本投入,农山乏劳动者及其家庭只 能长期维持在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上;另一方面,由于原有土地不断 分割而造成人均土地占有规模日趋缩减,农业生产的人均产出不断下 降。
李斯特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境遇考察和分析
李斯特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境遇考察和分析第一篇范文李斯特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境遇考察和分析作为19世纪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他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强调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民族自强为基础,主张贸易保护主义,提倡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在我国近代史上,李斯特的经济学说曾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抵抗外国经济侵略的理论武器,对我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李斯特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传播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传入我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中国留学生们在日本、德国等国的学习,将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引入国内;二是国内一些有识之士通过翻译李斯特的著作,将其经济学说介绍给国人;三是西方经济学说在我国的传播,使得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得以在我国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
二、李斯特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影响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民族自尊心。
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强调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民族自强为基础,这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反抗外国经济侵略的决心,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2. 提倡贸易保护主义。
李斯特主张贸易保护主义,认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保护本国产业。
这一观点在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中产生了共鸣,为我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倡导国家干预经济。
李斯特的经济学说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发展,这为我国近代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如清末“新政”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干预经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4. 影响我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
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在我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我国近代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李斯特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局限性尽管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在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 理论体系不完善。
李斯特的经济学说虽然在我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理论体系并不完善,难以指导我国实际经济发展。
略论李斯特经济思想及其影响
【 摘 要 】李斯特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 ,保护贸易论倡 导者 ,其经济思想直接 影响 了德国的统一和崛起。其代表作为 《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李 斯特经济思想的来源包括德国当时的经济状况、美国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理论和经济实践、重商主义 了理论。其经济思想的主要 内容有 国民经济学说、贸易保 护学说、生产力学说。其思想为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奠定基础 ,也为德 国历史学派、发展经济学派、制度 学派奠定了基础,拓宽 了古典经济学的视野。 【 关键词 】李斯特经济思想;来源 ;内容;影响
李斯特 ( L i s t ,F . 1 7 8 9 - 1 8 4 6 ) 是 德 国 历史 上 著 名 的经 济 学家 , 保 护 贸 易论 倡 导者 ,其 经 济 思 想 直 接 影 响 了德 国 的统 一 和 崛 起 。 其代表作为 《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国 民体 系 》 。对 李 斯 特 经 济 思 想 的研 究 有 非 常 现 实 的 意 义 。从 李 斯 特 的 经 济 思 想 中 的 保 护 贸 易 的 思 想 ,可 以对 我 国改 革 开 放 过 程 中 , 如 何 处 理开 放 和 保 护 国 内市 场 的关 系起 到 很 大 的借 鉴 意义 。 李斯 特 经济 思 想 的来 源 李 斯 特经 济 思想 来 源 ,主 要有 以下三 个 方面 : ( 一 )德 国 当 时 的 经 济 状 况 英 国 古 典 经 济 学 在 李 斯 特 生 活 的 时 代 达 到 顶 峰 , 在 欧 洲 拥 有 众 多 的信 奉 者 。德 国经 济 学 家 将 亚 当 ・斯密 的 自 由贸 易理 论 当 作 是 唯一 的真 理 ,深 信 自 由贸 易 是 使 德 国摆 脱 落 后 的农 业 国状 态 的最 优 选 择 。而 当时 的 真 实 情况 却是 : 1 8 1 5 年 欧洲 恢 复 和 平 后 , 英 国 在 欧 洲 大 陆 封 锁 政 策 期 间积 压 的 大 量 工 业 品开 始 向欧 洲 倾 销 。德 国实 际上 处 于 内部 分 割 的 状 态 。 由 于缺 乏坚 强 有 力 的 中央 政 权 ,对 内不 能 形 成 统 一 的 国 内市场 ,对 外无 法 实 行 统 一 的 御 外 关 税 。李 斯 特 “ 从 自 己祖 国 的 实 际 需要 ,特 别 是 1 81 5 年 后 德 意 志 工 场 手 工 业 的艰 难 处 境 出发 ”, 指 出政 治经 济 学 的任 务 在 于 教 导 人们 “ 对 某 一 特 定 国家 来 说 ,在 特 定 的世 界形 势 下 ,如 何 通 过 农 业 ,工 业 ,商 业 的发 展 来 获 得 幸 福和 文 明 ” 。他 指 责 斯 密 以及 其 后 的经 济 学 家 不 强 调 经 济 生 活 中 国 民有 机 体 的重 要 性 ,始 终 只 是 以整 个 人 类 社 会 利 益 作 为 唯 一 的 研 究对 象 ,完 全 没 有 顾 及 各 个 国 家 的不 同利 益 。他 主 张 建 立 一 种 国 民经 济 学 , 即 “民族 的 立 场 出 发 所 理解 的政 治经 济 学 ” 。 ( 二 )美 国的贸 易保 护 的 理论 和 实践 李 斯 特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吸 收 和 借 鉴 了 汉 密 尔 顿 的 贸 易 保 护 观 点 。美 国经 济 生 活 的实 际 加 强 了 李斯 特 的 贸 易保 护 主 义 思 想 。 李 斯 特 流 亡 美 国其 间 正 值 美 国 贸 易 保护 政 策 日益 升 级 之 时 ,他 不但 亲 眼 看 到 了美 国新 兴 工 业 在 保 护政 策 庇 佑 下 的蓬 勃 发 展 ,而 且 亲 身 参 与 了关 于 美 国是 否 应 该 实行 保 护 关 税 制 度 的 笔 战 。 1 8 2 7 年, 李 斯 特 以致 美 国一 个 工 业 家 联合 会 主席 的十 二 封 公 开 信 的 形 式 发 表了 《 美 国政 治 经 济 学 大 纲 》 ,第 一 次系 统 地 阐述 了他 的 贸 易保 护 主 义思 想 ,针 锋 相对 地 反对 亚 当 ・斯 密地从 自 由贸 易 中双 赢 。否 则 , 自 由贸 易 只对 先 进 国家 有 利 ,落 后 国家 必 须采 取 保 护 关 税政 策 才 能 发 展 “幼稚 ” 的 民族 工 业 。如 果 国家 在 新 兴 工业 创 建 初 期不 予 以保 护 ,脆 弱 的幼 稚 工 业 在 强大 的外 国竞 争压 力 下 必 然 夭折 ,本 国的 民族 工业 将 无 法 建 立 起 来 。李 斯 特 主 张 贸 易保 护 , 但 并不 是 反 对 任 何 的 自由贸 易 , 他 认 为保 护 政 策 是 受本 国具 体 情 况 决 定 的历 史 性 政策 , 只是 一 种 手段 , 目的是保 护和 促 进本 国 工业 的发 展 。 李 斯 特 认 为 如 果一 个 国家 在 农业 、工 业 、 社 会 、政 治 和 内政 上 已经有 了充 分 的 发展 ,而 仍 然 以农 产 品与 原 料 向 国 外交 换 工 业 品 , 那么 它 在 这 些 方面 发 展 程 度 越 高 ,得 到 的 利 益将 会 越 少 。在 比 它 先进 的工 业 国 对它 的优 势 竞 争 中 ,它 受 到 的 伤 害 也就 越 大 。 而这 类 国家 已经 具 备 了一 切 精 神 上和 物 质 上 的 必 要条 件 和 手 段 , 可 以把 自己建 成 工 业 国家 ,从 而 在文 化 、物 质 、 繁 荣和 政 治 力 量 各 方 面达 到 高 度 发 展 , 只是 由于 还存 在 着 一 个 比它们 先 进 的工 业 国 家 的竞 争 力 量 , 使它 们 在 前 进 的道 路 上 遇 到 了障碍 。处 于 这 样 情况 下 的 国家 应 当采 取 保 护 政 策 ,这 样 有 利 于 建 立 并发 展 本 国工 业 , 从而 最 终 实 现 工业 化 。李 斯 特 强调 对 工 业 的 保护 力 度 不 应 该 样 , 应 当 特 别 注 意 的 只 是 那 些 最 重 要 的 部 门 , 即 生 产 最 重 要 生 活 必 需 品 的部 门和对 国家 独 立 自主有 着 重 大 意 义 的部 门 。其 它 的 部 门可 以适 当让 其参 与 国 际竞争 ,从 而 提高 其竞 争 力 。
李斯特经济发展阶段论名词解释
李斯特经济发展阶段论名词解释一、概述李斯特是19世纪德国的经济学家,他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论,揭示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文旨在对李斯特经济发展阶段论中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
二、李斯特经济发展阶段论概述1.经济发展阶段论李斯特认为,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分为农业时代、手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相互通联又有一定的演进关系。
2.农业时代农业时代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方式,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相对落后。
人口大多集中在农村,农业生产占据了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
3.手工业时代手工业时代是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过渡的阶段,也称为小农经济时代。
在这个阶段,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产品开始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手工业者开始分工合作,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开始有所改善。
4.工业时代工业时代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工业生产为主导,工业化水平和生产力不断提高。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普及和工业化程度的飞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
5.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工业时代的延伸和转变,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产业为主要特征,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和知识型经济的崛起,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李斯特经济发展阶段论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1.认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李斯特经济发展阶段论揭示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有助于我们认清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当代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2.指导我国经济实践李斯特经济发展阶段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指导我们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
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李斯特的理论成果,寻求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
3.促进经济发展实践李斯特经济发展阶段论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李斯特经济学的一些澄清与发展内容提要李斯特经济学自其诞生至今,走过了一条极其曲折的道路,经济学界对李斯特的认识要么是错误地集中在他的“贸易保护论”上,把他简单地归结为一位贸易保护主义者;要么是一叶障目,虽然认识到了其幼稚工业保护论的正确性,但由于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住李斯特经济学的主题,因此对其幼稚工业保护论也存在诸多误解。
本文的目的就是在较系统和全面地评述国外经济学界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出版后对李斯特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经济学界对李斯特的一些误解进行澄清,并对进一步发展李斯特经济学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李斯特经济学澄清发展〔中图分类号〕F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5)05-0039-10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族主义经济学家,他的学说对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兴起,以及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冯?劳埃(T.H. V on Laue)评价其为“所有追求独立和富强的后进国的先知”。
①但李斯特经济学从诞生至今,其发展与传播却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从早期遭遇“流行学派”的各种误解和非议,到后来的逐渐流行,随后又是漫长的遗忘,接下来又是“李斯特复兴”和“新李斯特”概念的出现。
尽管经历了许多曲折,李斯特经济学仍然活跃于经济学这个大家庭之中。
但是,在经济学内、尤其是主流经济学对李斯特还存在诸多的误解,为此有必要对李斯特经济学作一些梳理和澄清,以期更好地理解李斯特经济学。
另外,作为一位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经济学家,其学说的很多内容仍有待我们予以进一步地挖掘,以更好地理解李斯特经济学对当今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对李斯特经济学研究历史的回顾李斯特是以斯密为代表的“流行学派”的理论批判者的身份出现于经济学界的,这一身份决定了他的学说在其在世时注定缺乏信奉者。
事实上,李斯特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得到外界的认可,尤其是没有得到德国国内的经济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认可。
代表其最高理论成就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以下简称《国民体系》)在1841年出版,但这部传世之作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反响。
直至李斯特去世两年之后的1848年,在德国革命爆发的前夕,这一态势才有所改变。
在德国国内,支持李斯特的人逐渐增多,德国的统一进程也按照李斯特的设想在逐步向前推进。
在国外,约翰?穆勒(John Mill)在其经典著作――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对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观点给予了正面的评价,正式把李斯特经济学引入到“流行学派”之中,英语版的《国民体系》也于1856年在美国出版,法语版也早在1851年出版。
李斯特去世后的十年算是李斯特经济学逐步为人们、尤其是“流行学派”经济学家所了解的十年。
真正革命性的转变则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Bismarck)时期,在完成国家统一之后,俾斯麦真正开始践行李斯特的经济理论,一方面加强国内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则一改以往的自由贸易政策,通过关税大力扶持年轻的德国工业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随着保护主义运动的兴起,人们对李斯特经济学的关注也达到一个顶峰,这从《国民体系》一书在各国的不断出版就可探知一二。
1877年和1883年在德国两次再版,到1878年,《国民体系》已经成为德国“最受欢迎的一本书”,③Henderson,W. O.,Friedrich List:Economist and Visionary 1789-1846,London:Frank Cass,1983,p.215.俄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Sergei J.Witte)在1889年写道,“德国所有大学都在学习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而且此书还是俾斯麦的案头书”;[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杨春学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英文版编者序,第2页。
新的英文版也于1885年在英国面世,瑞典在1888年、日本在1889年、俄罗斯在1891年也都翻译出版了这一著作。
《国民体系》成为除马克思外,被各国翻译出版次数最多的一部德国经济学家的著作。
随着俾斯麦保护主义经济政策在1879年开始推行,德国工业在19世纪最后20多年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德国也从一个欠发达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经济状况的变化使得李斯特的保护主义思想不再完全适用于德国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自19世纪末期开始,在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化之后,践行李斯特经济思想的大本营已从德国转移到了相对较为落后的俄国,从俾斯麦转移到了俄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
当时的俄国与德国的关系,犹如李斯特时代的德国和英国的关系,谢尔盖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一些“流行学派”的经济学家把关注点集中在贸易保护方面,维特对李斯特经济学的认识要更为深刻,他认为“李斯特经济学的核心在于他的生产力理论”,③而非简单的贸易保护。
因此,谢尔盖的政策除了关税保护之外,还包括加强铁路和运河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办技术学校、对新办企业进行补贴等等,总之一切都是围绕着俄国生产力的发展而展开的。
到了20世纪,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在全世界的兴起,广大的落后国家都有着摆脱西方发达国家奴役、促进本国工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强烈愿望,而李斯特的民族主义经济学恰好为这些落后的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方。
各国经济学家对李斯特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例如中国经济学家刘秉麟在1925年就首先在国内介绍了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刘秉麟:《李士特经济学说与传记》,商务印书馆,1925年。
王开化在1927年正式将《国民体系》一书译为中文出版。
当时的译名为《国家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27年。
德国在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虽然践行李斯特思想的大本营转移到了俄国,但一战的失败使得德国自身政治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这也再次激发了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掀起了对李斯特经济学新的研究热潮,十卷本的《李斯特选集》(Werke)也在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从40年代开始,又有人呼吁重新评价李斯特,出版他的全集,德国又进行了一场“李斯特复兴”运动。
[日]大河内一男:《过渡时期的经济思想――亚当?斯密与弗?李斯特》,胡企林、沈佩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13~214页。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德国经济学界曾围绕着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与其外部经济政策条件的“新李斯特问题”掀起过一场争论。
Senghaas Dieter,The European Experience:A Historical Critique of Development Theory,New Hampshire:Berg Publishers,1992,pp.8~12. 二战结束之后,对于那些仍然处于前工业化阶段的广大亚非拉国家来说,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努力完成工业化就成为各民族国家的首要发展目标,所以李斯特经济学对这些国家仍产生了一些影响。
但是李斯特对于落后国家工业发展的建议,除了关税保护之外,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比如稳定的社会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自由的政治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等等,而许多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往往并不具备这些条件,这正是许多这种国家经济发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May Brian,The Third World Calamity,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81.这也说明了人们对李斯特经济学的认识和研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例如,在研究李斯特经济学的学者当中,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仍然在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上,而这与穆勒有着直接的关系。
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一方面表达了对其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支持,从而为李斯特在英国经济学界进行了正名,但另一方面也掩盖了李斯特的经济思想的中心意思,使人们误认为李斯特只有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详见P. Sai-wing Ho,“Distortions in the Trade Policy for Development Debate:A Re-examination of Friedrich List,”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vol.29,2005,p.731.即使是对“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有些人也存在很多误解。
例如利特尔(Little)等人把贸易保护仅仅视为“使一般工业或特殊工业更有利润之方法之一”,而且“保护政策不但没有鼓励出口,实际上反而阻碍出口”;[德]利特尔、西托夫斯基、斯科特:《开发中国家的工业与贸易》,施敏雄译,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3年,第134~135页。
科登(Corden)虽然认识到在李斯特的理论中,制造业部门在整个经济体系具有正的外部效应,但他据此认为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是对整个制造业部门提供保护;Corden,W. M.,Trade Policy and Economic Welfare,Oxford:Clarendon Press,1974,pp.259~260.巴拉沙(Balassa)则将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等同于进口替代战略,把后者的失败归结于前者在理论上的失败;Balassa,B.,New Directions in the World Economy,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89,pp.68~69.克罗宁(Cronin)认为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不适用于小国家。
Cronin,S.,Irish Nationalism:A History of Its Roots and Ideology,Dublin:Academy Press,1980,p.118.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学者能够超越幼稚工业保护论,以生产力发展为切入点来更加全面地理解李斯特经济学。
例如,哈达德(Haddad)认为李斯特经济学是一个动态的理论框架,技术进步被置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Haddad,L.,“List Revisited:Dynamic Consideration of Trade and Protection,”Working Paper,no.100,Sydney,University of Sydney,Department of Economics,1987.戈麦斯(Gomes)认为李斯特的观点的核心并非贸易保护,而是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于保护所导致的效率损失只不过是成功实现工业化的一个小小的代价;Gomes,L.,Foreign Trade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Mercantilist and Classical Perspectives,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87,pp.270~271.多西等人(Dosi)认为李斯特经济学所涉及的东西要比单纯的幼稚工业保护论丰富得多,李斯特经济学的要义在于,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由它的资本积累程度、全球性的技术和学习能力、一系列的制度因素等综合决定;Dosi,G.,Pavitt,K. and Soete,L.,The Economics of Technical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0,p.28.森哈斯(Senghaas)也批评当今的许多学者对李斯特的理论知之甚少,最多只记得他的幼稚工业保护论,而他自己则将李斯特视为发展理论家、发展政策制定者和发展规划师的鼻祖;Senghaas Dieter,“Friedrich List and the Basic Problems of Modern Development,”Review (Fernand Braudel Center),vol.14,1991,pp.73~74.施密特(Schmidt)则把李斯特对现代经济理论和政治经济的主要贡献概括为:国家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