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农药杀虫剂十大品牌,拜耳集团三大业务子集团之一、全球领先的创新型作物科学公司,作物保护、害虫控制、种子和植物生物工程学等领域的全球领先者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是拜耳集团三大业务子集团之一、全球领先的创新型作物科学公司。
公司产品范围广泛,涉及作物保护、非农业害虫治理、种子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公司致力于通过提供一系列优秀的产品和广泛的服务,支持现代化可持续性农业和非农业发展。
拜耳作物科学总部位于德国蒙海姆,作为高品质食物、饲料和纤维生产行业的合作伙伴,公司致力于为现代可持续发展农业和非农业应用提供全面解决办法。
拜耳作物科学由六个业务运营部门组成,四个地区作物保护部门,一个环境科学部门,和一个生物科学部门。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销售额(2009年)为65.10亿欧元,约占拜耳集团销售额的20.8%,业务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员工合计约18 , 700人,全球总部位于德国蒙海姆,亚太地区总部设立在新加坡。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在中国业务总部在北京,设有18个省级销售代表处、13个地方仓库为客户提供贴心服务。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总部位于北京,生产基地位于杭州,主要生产和销售有益于健康的优质、高效、安全、无公害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作物保护产品,帮助农民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
中国约有7亿农民,几乎全部亟需作物保护, 拜耳作物科学现已开发出45种不同产品,在中国作物保护产品范围最为广泛,目前与中国23个地区建立了业务往来,大中华区共有300余名员工,时刻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发展历程2007,成功购买Stoneville Pedigreed 种业公司(棉花种子);在奥地利获得新化合物Tembotrione的全球首个登记;新化合物Flubemdamide杀虫剂在亚洲主要市场获得登记。
2006 ,杀菌剂银法利(氟吡菌胺和霜霉威)成功上市,中国和英国是银法利在全球第一个获得登记的国家;研发了一种明为O-Tec的新的制剂技术;购买了FMC公司正在研发的全线杀虫剂产品;两宗并构加强了拜耳作为科学在棉花领域的地位:California Planting Cotton Seed (CPCSD), Bakerfield, California. 和Reliance Genetics, Harlington T exas 2005,一种油基的适用于除草剂和杀虫剂全新剂型技术研制成功;购买了Associated Farmers Delinting, Littlefield, T exas
2004 ,购买Crompton公司50%的股份以获得种子处理剂公司Gustafson的全资资格;在比利时根特成立了一家新的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商标为Proline的全新杀菌剂Prothioconazole上市。
2003 ,杀虫的种子处理剂Clothianidin面市,品牌为Poncho
2002 ,拜耳植物保护与安万特作物科学组建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六月并购完成)
2001,拜耳植物保护成功获得Mikado除草剂以及Flint杀菌剂
2000,拜耳成功投放杀虫剂Calypso
1999 ,艾格福与罗纳普朗克公司农化部合并成立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巴西艾格福Sementes do Brasil Ltda成立;艾格福在巴西并购Proagro Gurgaon(100%);杀菌剂Fenomen投放市场;除草剂Balance投放市场;艾格福与印度Bilag公司成立合资企业生产菌酯类杀虫剂
1998 ,除草剂Axiom投放市场
1996 ,艾格福并购比利时植物遗传系统Gent公司
1995,在加拿大油菜上成功注册libertyLink系统(耐除草剂转基因油菜)
1994 ,杀菌剂施佳乐投放市场;成功整合罗素由克福公司植保业务组建赫斯特与先灵合资公司-艾格福公司
1993,杀菌剂Flamenco投放市场
1991,杀虫剂康福多、高巧投放市场
1990,除草剂Gratil投放市场
1989,第一次田间试验转基因烟草(法国)
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农药杀虫剂十大品牌,2000年由原诺华农业公司与原捷利康农化公司强强联手组建而成,全球最具实力的专注于农业科技的企业之一,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之一,全球领先的作物保护公司
2000 年11月13日,阿斯特拉捷利康的农化业务-- 捷利康农化公司以及诺华的作物保护和种子业务分别从原公司中独立出来,合并组建全球最具实力的专注于农业科技的企业----先正达(Syngenta)。
新公司当时在瑞士、伦敦、纽约和斯德哥尔摩的证券交易所上市。
先正达致力于通过不懈的努力,为食物生产、供应和加工的各环节提供更加卓越、安全和环保的创新解决方案。
先正达公司2011年销售额约133亿美元,是全球领先的作物保护公司,在高价值种子领域名列第三。
目前,公司业务遍及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26,000名员工,其中约5000人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
每年,先正达投资于研发的经费约10亿美元。
先正达的领先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基因组、生物信息、作物转化、合成化学、分子毒理学,以及环境科学、高通量筛选、标记辅助育种和先进的制剂加工技术。
作为全球领先的、以研发为基础的农业科技企业,先正达与全球数百家大学、研究机构和私人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
先正达的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
唐耀廷(Martin Taylor)任董事长;马麦克(Mike Mack)任首席执行官。
先正达中国先正达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
自卜内门/汽巴在上海开设办事处及第一间工厂开始,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就同国家的发展同步。
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在华业务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先正达公司在农业领域是中国最大的外国投资商。
先正达在华相关总投资已超过3亿美元,在中国设有五家独资企业﹑一家合资企业﹑一家合作企业和多家办事处,拥有员工2000余人。
按照中国第12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先正达希望在高效优质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农业节约资源和环保、借鉴世界先进研发体系、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为中国农业在下个五年期间实现更大的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先正达中国宣言之一:
先正达是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由原诺华农业公司与原捷利康农化公司强强联手组建而成。
在中国,先正达同样领先于业内1500余家中外企业。
此前,诺华和捷利康同为业内翘楚,在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历史悠久、成绩骄人。
之二:
先正达致力于通过不懈的努力,为食物生产、供应和加工的各环节提供更加卓越、安全和环保的创新解决方案。
我们对农民和种植业的品质承诺基于雄厚的研发和技术实力。
同样我们极为重视和客户的伙伴关系,因为他们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
之三:
先正达致力于与中国的农业和食品业紧密合作,共同寻求更加优质、安全的粮食生产方法。
我们承诺严格遵守商业道德,对业务伙伴的利益负责。
我们关心员工、客户和所在社区的利益。
黄花菜病虫害综合防治
1、黄花菜叶枯病
症状:
(1)早期症状:先发病于上部叶片,然后向下部叶片蔓延。
从叶尖开始发病沿叶边向下部发展,叶尖和叶边家先失绿,呈绿黄色。
不久,叶脉间逐渐失绿,呈绿黄色。
下部叶片仍呈正常绿色。
(2)中期症状:上部叶片叶尖枯死,呈黄褐色,呈向下部发展趋势。
叶片中部明显失绿呈浅黄色,接近干枯。
下部叶片已发病,表现出早期症状。
(3)后期症状:上部叶片已完全枯死,呈黄褐色(枯死不久)灰白色(干枯较早,已无水分),中部和下部叶片上半部分已枯死,下半部分已呈黄色,基本丧失光合作用。
发生规律与特点:
(1)由上部叶片向下部叶片发展,叶片发病呈“上先下后”之规律。
(2)病菌孢子以空气为媒介顺风传播,病情明显呈现“上风头重,下风头轻”之传染规律。
(3)传染迅速,暴发能力强,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气温15~25度,空气湿度较大,风速达2级以上),一夜之间能传染整个菜田,极易造成大面积危害。
(4)再发能力强,潜伏危害大,病状消失之后,遇到阴雨刮风天气能在24小时之内暴发。
(5)病菌喜湿好温但不耐高温,温度达30度以上,有明显遏制病情发展的迹象(病轻的叶片明显转绿)。
(6)病菌不耐药。
常规杀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即可扑灭。
(7)病害发生轻重,蔓延快慢与黄花菜生长情况关系很大,突出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浇过
水追过肥的发病轻,未浇水未追肥的发病重;二是联合土地发病轻,“火结地”发病重(与干旱比其它地严重有关)。
(8)发病与黄花菜的生长期有很大的关系,幼苗期的黄花菜抗病性较强,发病轻,生长发育到中后期黄花菜抗病较弱,发病较重。
用50%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洒防治。
2、黄花菜锈病(俗称黄旦病铁浆病)
春季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发生,秋季在9月至lO月份发生,主要通过风传感染蔓延,危害黄花菜叶片和茎,发病初期叶片表皮下产生小量黄褐色脓疮状小斑点,而后逐渐扩展到全叶,后期表皮破裂,散出黄锈色的大量粉未,严重时叶片局部或全部变黄枯死。
用30%三唑酮乳油或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洒防治即可。
3、黄花菜叶斑病:初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微小的淡黄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而后扩大成灰褐色的梭形病斑,中间穿孔。
病斑增多后,自叶尖开始枯黄,逐渐向下发展,蔓延至全叶枯死。
基花茎花蕾被害后出现陷斑点。
多发生在五月至六月间,有许多原因形成,有的因施氮肥过多,连续降雨,管理不善,植株众生密集,叶片遮荫通风不良等。
用65%的代森锌或500—800倍的退菌特喷洒防治。
4、黄花菜红腐病(又称腐杆病霉杆病)
主要危害花苔,一般在干旱年份姑花苔基部先产生褐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或纺锺形,中间变为棕褐色,病斑中央秒陷,后期病斑扩大,环绕整个花苔一周,花苔妈既枯死,在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的年份,在花苔的各部位均可发生。
患病部密生粉红色霉状物,枯死病株易折断,苔杆易拨起。
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隔7-10天再补防一次。
2、一、黄花菜病害
1. 农业防治
①加强栽培管理。
每年黄花菜采摘完后,抓好秋冬培育管理工作,及时清除病株残叶。
②合理施用肥料,注意氮、磷、钾配合。
③及时更新老龄株丛,保持壮龄当家,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化学防治
①锈病: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治,每隔7~10 d喷1次,共喷2~3次。
②叶斑病、黄叶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喷2~3次。
③叶枯病、腐秆病、茎枯病: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1 5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喷2~3次。
二、黄花菜虫害
1. 农业措施
清除田边杂草,枯叶后期割除残株,深施覆土或集中烧焦泥灰,以消灭虫源;加强肥水管理。
2. 化学防治
①红蜘蛛:用15%扫螨净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73%克螨特2 000倍液喷雾。
②黄花蚜虫、蓟马用10%吡虫啉粉剂2 000倍液喷雾。
③小地老虎:(a) 诱杀成虫,用糖醋液或黑光灯诱杀
成虫;(b)药剂防治: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傍晚喷在苗根际处;或用50%辛硫磷用750 mL/h ㎡拌地老虎喜食鲜草制成毒饵,在傍晚堆施;也可用2.5%敌百虫粉剂,1 h㎡用30~37.5 kg,在翻耕时撒施。
形态特征编辑
黄花菜[2]
摺叶萱草多年生草本,高30~65厘米。
根簇生,肉质,根端膨大成纺锤形。
叶基生,狭长带状,下端重叠,向上渐平展,长约40~60厘米,宽2厘米~4厘米,全缘,中脉于叶下面凸出。
[3]
花茎自叶腋抽出,茎顶分枝开花,有花数朵,大,橙黄色,漏斗形,花被6裂。
蒴果,革质,椭圆形。
种子黑色光亮。
[3]
植株一般较高大;根近肉质,中下部常有纺锤状膨大。
叶7-20枚,长50-130厘米,宽6-25毫米。
花葶长短不一,一般稍长于叶,基部三棱形,上部多少圆柱形,有分枝;苞片披针形,下面的长可达3-10厘米,自下向上渐短,宽3-6毫米;花梗较短,通常长不到1厘米;花多朵,最多可达100朵以上;花被淡黄色,有时在花蕾时顶端带黑紫色;花被管长3-5厘米,花被裂片长(6-)7-12厘米,内三片宽2-3厘米。
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长3-5厘米。
种子20多个,黑色,有棱,从开花到种子成熟需40-60天。
花果期5-9月。
[1][3-4]
植物形态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黄花菜全株(2张)
黄花菜花果(7张)
生长习性编辑
黄花菜耐瘠、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地缘或山坡均可栽培。
对光照适应范围广,可与较为高大的作物间作。
黄花菜地上部不耐寒,地下部耐-10℃低温。
忌土壤过湿或积水。
旬均温5℃以上时幼苗开始出土,叶片生长适温为15℃~20℃;开花期要求较高温度,20℃~25℃较为适宜。
[4-5]
分布情况编辑
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多分布于中国秦岭以南、湖南、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甘肃、陕西、吉林、广东与内蒙古草原等地。
邵东县、祁东县被命名为“黄花菜原产地”。
[3]甘肃庆阳生产的黄花菜品质优良,远销海外。
保护情况编辑
黄花菜原产地保护
2002年,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第115号(2002-11-15)》,依法受理了祁东黄花菜原产地域保护。
[6]
2004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依法受理了邵东黄花菜原产地域保护。
[7]
2006年,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关于批准对庆阳黄花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06年第189号)》文准予了对庆阳黄花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8]
2008年2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淮阳黄花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08年第13号)》发布,准予对河南省淮阳县所属城关镇、冯塘乡、刘振屯乡、临蔡镇等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所产的淮阳黄花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9]
2010年9月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了对大荔黄花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0]
栽培技术编辑
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
一是将母株丛全部挖出,重新分栽;另一种是由母株丛一侧挖出一部分植株做种苗,留下的让其继续生长。
挖苗和分苗时要尽量少伤根,随着挖苗和分苗随即栽苗。
种苗挖出后应抖去泥土,一株一株地分开或每2~3个芽片为一丛,由母株上掰下。
将根茎下部2~3年前生长的老根、朽根和病根剪除,只保留1~2层新根,并把过长的根剪去,约留10cm长即可。
[11]
切片育苗繁殖
黄花菜采收完毕后,将根株挖出,再按芽片一株一株分开,除去短缩茎周围的毛叶,已枯死的叶,然后留叶长3~5cm,剪去上端;再用刀把根茎从上向下先纵切成两片,再依根茎的粗度决定每片是否需要再分。
如果根茎粗壮,可再继续纵切成若干条。
这样每株一般可分切成2~6株,多者可达10株。
须注意,在分切时每个苗片都需上带“苗茎”,下带须根。
分切后用50%多菌灵1200倍液浸种消毒1~2h,捞出摊晒后用细土或草木灰混合黄土拌种育苗。
[11]扦插繁殖
黄花菜采收完毕后,从花莛中、上部选苞片鲜绿,且苞片下生长点明显的,在生长点的上下各留15cm左右剪下,将其略呈弧形平插到土中,使上、下两端埋入土中,使苞片处有生长点的部分露出地面,稍覆细土保护;或将其按30°的倾角斜插,深度以土能盖严芽处为宜。
当天剪的插条最好当天插完,以防插条失水,影响成活。
插后当天及次日必须浇透水,使插条与土壤密接。
以后土壤水分应保持在40%左右。
约经1周后即可长根生芽。
入冬注意防寒。
经1年培育,每株分蘖数多者有12个,最少5个,翌年即可开花。
[11]
种子繁殖
在花开后10~60min进行人工授粉。
黄花菜受精的适宜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为53%~82%。
为防止天然杂交“串花”,可用线扎住花蕾。
但不宜套袋,以免袋内温度过高。
为了提高坐果率,还可从开花前2天起,每隔7~10d用0.1%的硼砂,或1:3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或2%过磷酸钙,或1%尿素和氯化钾等水溶液做叶面喷施,直至最后一批蒴果坐果后20天为止。
黄花菜以主花序顶端分枝及第二分枝的结果率最高。
从节位看,第一和第二果节的结果率最高。
为此,对于第一至第四个分枝,可以保留1~4果节上的花蕾,主花序顶端分枝可保留第一和第二果节上的花蕾,其余的花蕾应疏掉,使养分集中于果实和籽粒。
[11]
栽培要点
1、合理密植。
采用密植可发挥群体优势,增加分蘖、抽薹和花蕾数,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一般多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60~75cm,窄行30~45cm,穴距9~15cm,每穴栽2~3株,栽植4.5万~7.5万株/hm2,盛产期达150万~225万株/hm2。
2、适当深栽。
黄花菜的根群从短缩茎周围生出,具有1年1层,自下而上发根部位逐年上移的特点,因此适当深栽利于植株成活发旺,适栽深度为10~15cm。
植后应浇定根水,秋苗长出前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新苗的生长。
[5]
3、中耕培土。
黄花菜为肉质根系,需要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条件,才能有利于根群的生长发育,生育期间应根据生长和土壤板结情况,中耕3~4次,第1次在幼苗正出土时进行,第2~4次在抽薹期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5]
4、施肥。
黄花菜要求施足冬肥(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薹肥,补施蕾肥。
冬肥(基肥)。
应在黄花菜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即秋苗经霜凋萎后或种植时进行,以有机肥为主,施优质农家肥3万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
苗肥。
苗肥主要用于出苗、长叶,促进叶片早生快发;苗肥宜早不宜迟,应在黄花菜开始萌芽时追施,追施过磷酸钙150kg/hm2、硫酸钾75kg/hm2。
薹肥。
黄花菜抽薹期是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时期,此期需肥较多,应在花薹开始抽出时追施,追施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150kg/hm2、硫酸钾75kg/hm2。
蕾肥。
蕾肥可防止黄花菜脱肥早衰,提高成蕾率,延长采摘期,增加产量;应在开始采摘后7~10天内,追施尿素75kg/hm2。
同时采摘期每隔7天左右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加0.4%尿素,加1%~2%过磷酸钙(经过滤)水溶液,另加15~20mg/kg九二O于17:00后喷1次,对壮蕾和防止脱蕾有明显效果。
[5]
病虫防治
黄花菜主要病虫害有锈病、叶枯病、叶斑病、红蜘蛛和蚜虫等。
锈病
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及花茎,初侵染产生疱状斑点,后突破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有时很多疱斑合并成一片,表皮翻卷,叶面上铺满黄褐色粉状夏孢子,疱斑周围往往失绿而呈淡黄色,整个叶片变黄,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花茎变红褐色,花蕾干瘪或脱落。
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代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温暖多雨条件有利病害发生,植株长势弱,加重病害发生。
栽种过密,通风不好,地势低洼,排水不良以及施氮肥过多都使病害发生严重。
[12]
防治方法:
合理施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或地表湿度过大。
采收后拔薹割叶集中烧毁,并及时翻土;早春松土、除草。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代森锌500~600倍液或40%稻瘟净600~7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5][13]
叶枯病
主要为害叶片,初侵染从叶尖开始呈现苍白圆形小斑点,以后顺叶边缘逐渐向下扩展变黄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
病菌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产生的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
温暖多雨条件有利病害发生,植株长势弱,栽种过密,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等发病较重。
[12]
防治方法:常用等量式0.5%~0.6%的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治,出现病害后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5]
叶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花薹。
叶片初生浅黄色小斑点,扩大后呈椭圆形暗绿色病斑,最后发展成梭形或纺锤形大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由黄褐色变成灰白色,病斑四周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背面有粉红色霉层。
干燥时易破裂,病重时全叶发黄枯死。
花薹感病,症状与叶部相似,有时多个病斑愈合成长达10多厘米的凹陷病区,病斑上常有较厚的淡红色霉状物,轻者影响花薹生长及花蕾形成,重者花薹折断而枯死。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在病叶、薹秆和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
田间一般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是每年黄花菜发生最早的一种病害;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发病最重,6月下旬停止蔓延。
[1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性;采摘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及时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湖南省用三色粉(熟石灰、草木灰、硫磺粉20:10:1)在雨后喷撒,每亩45~60千克,兼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13]
炭疽病
主要为害叶片,从叶尖开始变成暗绿色,后变暗黄色,并向叶基扩展,病斑边缘褐色,密生小黑点,严重时叶片枯死。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借雨水传播,5~6月为害严重。
[13]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1:100波尔多液、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13]
白绢病
主要在叶鞘基部近地面处,整株或外部叶片基部,开始发生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扩大,稍有凹陷,患部呈褐色湿腐状。
在病部产生白色绢丝状物,蔓延至整个基部,甚至附近的土壤中也有白色绢丝状霉层。
潮湿时产生紫黄色菌核,后变茶褐色至黑褐色,油菜籽大小。
受害叶片因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而变黄枯死。
菌丝从外部叶片扩展到内部叶片,最后使整株枯死。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高温高湿度条件下易发病。
[13]防治方法:
采收后清园,减少越冬菌源。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13]
褐斑病
危害叶片,病部初生水渍状小点,后变成浅黄色至黄褐色纺缍形或长梭形病斑,边缘有一条非常明显的赤褐色晕纹,再外层与健部交界处有一圈水渍状暗绿色的环。
病斑比叶斑病略小,一般为0.1~0.2厘米×0.5~1.5厘米,有时病斑愈合成不规则状,后期病斑中央密生小黑点。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一般发生在6~7月。
[13]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洒。
[13]
红蜘蛛
危害叶片,成虫和若虫群集叶背面,刺吸植株汁液。
被害处出现灰白色小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最终枯死。
防治方法:用15%扫螨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3%克螨特2000倍液喷雾。
[5][14]
蚜虫
蚜虫主要发生在5月份,先危害叶片,渐至花、花蕾上刺吸汁液,被害后花蕾瘦小,容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