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反射检查:小儿反射异常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对称,该出现时未出现,应消失时
未消失,出现病例反射。
1)出生时即存在,终生不消失的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发射。2)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觅食反射、拥抱发射、握持反射、吸吮反射、颈肢反射(头向外侧转,引起同侧肢体伸展和对侧肢体屈曲)。
3)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2、化脓性脑膜炎:
1)概念:简称化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临床上以发热、呕吐、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改变为主要特征。婴幼儿多见,病死率较高,存活者神经系统的后遗症较多。
2)病因:多数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是由肺炎链球菌(80%)、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引起。(执考)其中以年龄为最主要的因素。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的婴儿,致病原以革兰阴性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个月至儿童时期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年长儿以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好发于晚冬及早春,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好发于晚秋及早冬。①血脑屏障功能较差;②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
3)发病机制:
致病菌可通过多种途径致病,大多数最常发生呼吸道侵入,其次可皮肤、黏膜、肠胃道或新生儿脐部侵入,经血循环到达脑膜。(执考)
4)处理原则:
抗生素治疗:应及早采用敏感、易于透过血脑屏、毒性低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抗生素剂量要足,必须静脉注射。病因未明确时,选用头孢曲松钠每日100g/kg,或头孢噻肟钠,每日200mg/kg,治疗10~14天。
5)身体评估:
典型症状:发热、剧烈疼痛、喷射性呕吐、昏睡、昏迷、惊厥,可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
①前驱症状:发病数日常有上呼吸道炎症或胃肠道症状,小儿表现易激惹,烦躁不安,双目凝视等。(执考)
②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出现高热、头痛、烦躁或精神萎靡。
神经系统表现: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征、惊厥、颅神经受压、肢体瘫痪。
③新生儿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表现为体温可高可低、拒食、吐奶、尖叫、两眼凝视,前囟饱满、张力增高、头围增大或颅缝裂开,不典型惊厥发作。6)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经常考
各种情况的脑脊液改变:原则:细菌吃糖,病毒不吃糖
性质情况外观糖
正常清 2.2~4.4
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混浊明显降低(<2.2)结核性脑膜炎毛玻璃样减低
病毒性病毒性脑炎多清正常
3、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
1)病因:多种病毒科引起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以肠道病毒(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为多见,其次为虫媒病毒、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流感病毒等。(执考)
2)发病机制: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病毒自呼吸道、胃肠道或经昆虫叮咬侵入人体;另一个途径是病毒在侵入人体后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3)身体评估:(熟悉)与化脓性脑膜炎相似,但特别之处:
①意识障碍不明显;②出现不同的局限性神经系统的体征。
4)辅助检查:(熟悉)血象、脑脊液检查、病毒及血清学检查、脑电图。
4、脑性瘫痪:
1)概念:(掌握)是在早期发育阶段即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严重病例除瘫痪外,还伴有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障碍。
2)身体评估:脑瘫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