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投毒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2012至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播音主持艺术综合实训
院(系): 传媒学院
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
班级: 105班
学号: 20101304050527
学生姓名:张海珍
2013年 05 月 15日
兰州城市学院实验报告
要知道,很多学生高考时的专业选择都是盲目的,而且视野是局限的,对生命以及人生缺乏一些最基本的思考。

但是假如有通识教育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帮助他们完善人格,而且可以在这段时间找到自己喜欢或是适合自己的专业,不至于日后因为专业不合而产生过多的压力。

教育的目的应该在于唤醒人们在生命和生活中真正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其次才是专业。

“复旦研究生投毒”的社会解药在哪里
“复旦研究生投毒”首先只是个案。

就像当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用硫酸泼熊,手段之残忍必须遭到谴责,他也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

但这并不等同于清华大学的全体学生,从此就要背负着耻辱的十字架无法抬头。

刘海洋是刘海洋,清华大学是清华大学,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复旦研究生投毒”事件同样如此。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往往是非常微妙的,隐性的,甚至很多平时看上去关系很不错的同学,同事甚至亲朋好友,都会因为某个突发事件的刺激,或者某种利益的碰撞,而产生剧烈的冲突。

而且某些人的人性中潜藏着冲动因子,别人看起来的小事就成为他铤而走险的导火索,这就是各种突发事件所指向的不可控因素。

因此“复旦研究生投毒”仅仅是大学个案,但又不仅仅是大学个案,它所隐含的社会意义必须被重视,虽然这更多的是负面意义。

就以“复旦研究生投毒”事件来看,虽然目前那名同学投毒的原因尚未常清楚,但用有毒化合物混入饮水机,其手段是非常可怕的。

从受害研究生抢救中出现的危急症状来看,投毒者显然是下了很重的有毒分量,非要致人以死地而不可。

反讽的是,投毒者同样作为医科在读研究生,将学来的医学知识居然运用于害人谋命,难道真有什么化解不了的矛盾,非要用这么极端的手段来解决?可以想象依照这样的偏执型人格,那名研究生即使没有这次的投毒行为,未来在学习工作中一旦遇到其他矛盾,是否也会出现用非理性“暴力”来报复他人的结果?
作为一个大学研究生,接受各种教育至少有十多年时间,然而如此长久的知识熏陶,如此耀眼的学校背景,却没有掩盖投毒学生人格教育上的苍白无力。

不管怎么说,从小学到大学,无数老师,十多年来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都没能将投毒学生的某种人格缺陷成功改变。

或许正是长期以来我们教育系统中以分数为主导的应试模式,造成了学生没有得到完善的人格教育,所谓除了智商,情商财商都一无是处。

一些高才生只是分数上的天才,却是为人处世上的白痴,经受不了一点挫折,遇到问题没有办法去自我解决,而是采取最具负面效果的手段来报复他人和社会。

当然这也不只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难道为人父母就不该扪心自问,自己在子女教育上做的如何。

虽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让民众经济收入、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

可是无论是穷是富,太多人沉迷于对财富的过度追逐,在无节制的快节奏生活中,忙得顾不上对孩子的教育。

除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外,强调孩子必须用分数来作为回报外,有多少精力投入到孩子的人格成长上,关心孩子青春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呢。

一个家庭教育的失败,同样也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人文困境。

当社会呈现出典型的两面性人格——一方面高喊“仇官”“仇富”,另一方面却用实际行动“媚官”“媚富”,成人社会病得不轻,下一
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发生一起学生投毒案件
右边的这位就是犯罪嫌疑人林某,他就是被害人黄杨的室友,而左边的这一位是中毒身亡的被害人黄洋。

他们都上海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下面我们一起先来回顾一下这起案件。

4月1日早上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在宿舍喝了一口饮水机里的水,当时就觉得味道不对,他以为水过期了,为了避免别的同学喝到他还倒掉了剩余的水,并清洗了水桶,当天下午黄洋出现了发烧咳嗽的症状,到医院后根据他的症状,医生以为是肠胃炎,就给他做了抗菌的免疫治疗,没想到黄洋的情况逐渐恶化,出现了肝肾衰竭的症状。

4月8日,黄杨陷入昏迷生命垂危。

4月9日,警方介入调查。

并在黄洋宿舍饮水机残余饮用水中找到少量N-二甲基亚硝胺,但此时毒药已经严重损毁了黄洋的肝肾。

4月16日,28岁的黄洋与世长辞。

一位和他共同在西藏墨脱爱心支教的同学说黄洋黄洋中毒后和他联系过:“和他联系过,他只是说食物中毒,有点不顺服,他想着如果能尽快恢复的话,还回回到我们这边继续支教,继续我们这边的工作,讲的也很轻松,没想到会这样。

但是我知道他这个人平时非常随和,他几乎和每个人关系都很好。


上海警方查明林某是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和黄洋关系不和,心存不满。

经过预谋,3月31日中午,将做实验剩余并且存放在实验室中的剧毒化和药品带到寝室注入饮水机槽,最终夺去了黄洋的生命。

黄洋今年28岁,四川省自贡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在读硕士生,据黄洋身边的朋友及同学介绍,他为人好强、上进、开朗。

不久前黄洋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直升博士生的机会,黄洋还曾经在学校的辩论赛中被评为最佳辩手,据了解黄洋家境贫寒,来自于双下岗职工家庭,学习之余他都在外打工,为父母减轻负担,之所以选择学医学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病重的母亲。

值得注意的是4月9号之前,医院一直没有找到黄洋出现这种所谓怪病的原因,一直到4月9号黄洋的师兄孙某收到了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里面说注意一种名叫N-二甲基亚硝胺的化学药物,收到短信后孙某马上将情况告诉校方,随后警方介入调查,N-二甲基亚硝胺是一种毒性很轻的化学药剂,能通过呼吸口腔摄入引起肝肾损伤并致死,因黄洋的室友林某正在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因此4月12号警方将犯罪嫌
疑人锁定为黄洋的室友林某,并将其带走调查。

4月19号上海警方以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批捕林某。

林某是广东汕头人,三年前从中山大学考入复旦和黄洋住在同一寝室,林某主修影像医学专业,成绩优异连年获得奖学金,有人说林某性格有些古怪,但也有人认为他性格开朗。

据警方调查林某使用的N-二甲基亚硝胺是他从学校的实验室带回的,那么为何这种剧毒物质能够被他轻易地从实验室中带回呢?
对于剧毒化学品,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剧毒化学品的数量、流向,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的丢失或者被盗。

并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这里还查阅到了黄洋和林某所在的复旦大学关于《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定》,其中提到剧毒化学品在各个环节要严格落实“双人管理、双人收发、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

显然复旦大学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实行这项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发现在网络上可以轻易的买到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据了解,我国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危险化学品,任何个人不得购买剧毒化学品,显然网上这些经营剧毒化学品的公司都是违法经营,而这样的现象已经持续多年,并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近年来光是校园投毒案就已经发生了多起,1995年清华大学女生朱令被投毒,导致终生残疾;后再1997年和2007年北京大学喝中国矿业大学在也分别发生了投毒案,这三起投毒案所使用的毒品都是重金属铊,其中清华投毒案的毒品来源至今不明;北京大学投毒毒品来源于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投毒案的毒品来自于网上。

除了呼吁危险品管理之外,一些天之骄子因为一些琐事就能做出如此极端的举动,到底原因何在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相比知识的教育,社会适应教育更加重要,而让人痛心的是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社会适应教育不够,甚至是严重缺乏,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