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交通设施研究

合集下载

轨道交通车站交通设施衔接及周边用地规划探索——以西安市为例

轨道交通车站交通设施衔接及周边用地规划探索——以西安市为例

轨道交通车站交通设施衔接及周边用地规划探索——以西安市为例吕向华【摘要】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通车,车站周边交通设施设置、用地功能组织、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西安市轨道交通已建线路及车站在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优化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设施及车站周边用地的规划策略.以轨道交通4,5,6号线及市域轨道交通临潼线为例,确定车站周边800 m为研究范围,将涉及的88个车站划分为枢纽站、区域中心站、换乘接驳站和一般站.提出交通设施衔接控制导则、车站周边用地优化整合模式、各类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要求,以及车站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等具体策略.%As Xi'an rail transit system in operation, many problems have been gradually emerged i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land use development in the vicinity of station area, and construction fund raising. It is urgent to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rail transit and urban area.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rail transit lines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in Xi'a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lan-ning strategies for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connection and land use development in the vicinity of station ar-ea. Taking rail transit line 4, 5, and 6 as well as metropolitan rail transit Lintong Line as examples, the pa-per groups 88 stations in 800 m surrounding area into four categories:transit terminals, regional central sta-tions, transfer stations and regular stati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for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connection and land use control, land use integr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station area,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t different stations, and intensity of surrounding land use development.【期刊名称】《城市交通》【年(卷),期】2015(013)005【总页数】8页(P51-58)【关键词】轨道交通;车站;交通设施;用地优化;地下空间利用【作者】吕向华【作者单位】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0 引言国务院于2008年5月批复了《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中确定的6条轨道交通线路。

交通设施设计创新分享交通设施行业的设计创新案例和趋势

交通设施设计创新分享交通设施行业的设计创新案例和趋势

交通设施设计创新分享交通设施行业的设计创新案例和趋势交通设施设计的创新案例和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设施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好的交通设施设计能够提高交通效率、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分享一些交通设施设计领域的创新案例和趋势。

一、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创新设计案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作为城市快速交通的重要枢纽,其设计创新对于提升乘客体验和交通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创新设计案例:1.柏林国会大厦地铁站(德国):该地铁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柏林众多历史建筑,站点内部装饰典雅,巧妙地融合了现代和传统元素。

2.新加坡地铁站(新加坡):新加坡的地铁站设计注重通风和自然采光,同时还配备了现代化的设施,如无障碍设施和电子导向系统。

3.纽约时代广场车站(美国):该车站通过优化空间利用、增加出入口等方式,有效缓解了高峰期的交通压力,提高了人员疏散效率。

二、智能交通信号灯创新设计案例交通信号灯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的交通信号灯设计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以下是一些智能交通信号灯创新设计案例:1.无人机监控交通信号灯(荷兰):无人机通过悬浮在交通信号灯上方,及时监控交通情况,并根据实时交通流量智能调整信号灯的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

2.人脸识别智能交通信号灯(中国):该交通信号灯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判断行人的数量和移动方向,并优化信号灯的时间,减少行人等待时间。

3.可视化交通信号灯(日本):这种交通信号灯采用LED显示屏,可以显示定制的动画和图形,提高司机对信号的识别度,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自行车道创新设计案例随着自行车出行的普及,自行车道的设计逐渐受到关注。

以下是一些自行车道创新设计案例:1.智能自行车道(丹麦):这种自行车道配备了感应器和LED灯,可以根据自行车的速度和转向来调整灯光的亮度和颜色,提高夜间骑行的安全性。

2.太阳能自行车道(荷兰):这种自行车道在道路表面嵌入了太阳能板,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为附近的照明系统和路牌提供电力。

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市政设施协同建设时序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市政设施协同建设时序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市政设施协同建设时序研究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串联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加强与沿线市政设施协同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文章就以此为基础对轨道交通建设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沿线市政设施协同建设策略。

关键词:轨道交通;沿线设施;市政设施;协同建设引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不断强大,城市中汽车数量急剧增加,交通问题已经变成严重阻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由于汽车造成的交通拥堵,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城市运转和建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交通问题和环境污染等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城市病。

基于此,各大城市将目光投向了轨道交通,并相继开始建设和规划,对疏导城市交通取得了较大的效果。

1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从建设的必要性角度来说,有着以下意义:首先,串联城市空间。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带动着交通需求的增加,需要借助高效的交通方式,才能够实现对客流的高效转移以及疏导,因此建设轨道交通,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缓解交通压力。

城市拥堵问题,已经成为顽疾,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而建设轨道交通,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另外,带动城市发展。

建设轨道交通,能够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串联城市各区,带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纵观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其建设过程是否顺利,前期工作阶段(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土建工程动工之前的阶段,包括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交通导改和临水临电等)的深度及对影响地铁施工各关键节点的预控质量至关重要。

分析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前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临时交通导改、管线迁改与征地拆迁是导致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缓慢的三大原因。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需较长时间占用紧张的道路资源,会对施工路段及周围路网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施工路段交通组织不到位,将使局部路网乃至整个区域路网的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不平衡,可能导致区域道路交通运行质量下降,给城市正常生产、生活和安全带来较大影响,如何协调好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市政设施的协同建设是地铁建设必须研究的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择与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择与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择与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人们纷纷开始关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选择和优化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交通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选择和优化。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选择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选择有利于疏导城市交通,但线路的选取也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线路的位于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可行性。

通常,线路的建设会重点考虑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带,从而缓解路面交通压力。

其次,线路的建设需要考虑交通流量的需求,特别是高峰期的交通量。

因此,需要将线路建设在主要的人口聚集区域,并且考虑交通流量的分布情况。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还需考虑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通常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即适应未来城市交通流量的增大和城市規劃发展趋势的变化。

这意味着线路的建设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筑物的规划。

同时,建设者也应该考虑到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例如城市公交系统或者城市地铁系统,在线路的建设上尽可能节省成本。

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优化是为了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质量,这意味着考虑到车辆的运行速度、载客率和地铁之间协调等因素进行整体规划。

具体来讲,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化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车辆的拥堵和延误曾经,很多人在地铁里垂头阔步追求车厢空间,读书,听音乐,但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不断,车厢的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减少车辆拥堵和延误不仅能方便乘客,还能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

这需要对轨道的停靠、速度、停车时间等进行调整。

例如,加速缩短停车时间,增加运行速度等等。

2.提高运行的效率为了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更高,应该优化轨道的配置和长度,同时合理安排停车站点。

通常,高流量和中心区域的停车站点应该设置在较长的轨道上,而低流量和闲散区域的停车站点应该设置在较小的轨道上。

基于TOD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研究

基于TOD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研究
二、TOD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
2.1变“交通枢纽”为“城市结点”,强调用地功能的混合
(1)降低长途客运站用地的面积,增加社会停车场用地,将公交、出租车设施紧凑布局于站点周围并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减小交通设施用地面积所占比例;(2)适当弱化轻轨站点作为交通枢纽的功能,强调居住、商业服务、办公等用地功能在轻轨站点核心区域的混合配置;(3)轨道交通作为公交客运线路对商贸批发业的带动有限,且商贸批发带来大量货流,对片区城市环境不利。要将原规划中商贸批发这种传统“火车站经济”形式从核心区中置换出来,以零售商业、办公服务等用地功能予以替代;(4)鼓励片区内土地功能的混合使用,达到轻轨站点区域紧凑布局的目的,同时混合使用的土地开发模式对“城市结点活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5)轨道交通站点区域是人流大量转换的集散区,有大量的酒店服务需求。但经验证明对乘坐城际轨道往返的人群,质优价廉的经济性酒店(汽车旅馆)是最受旅客欢迎的酒店形式。因此,在原规划确定星级酒店项目用地的同时,新规划注意结合便捷的交通设施布置经济型酒店用地;(6)轨道站点核心区内鼓励发展以商务公寓为主的居住建筑业态,为未来第三产业发展后转化为办公功能建筑留有余地。
基于TOD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研究
摘要:TOD模式是以快速交通为导向,促使中心城区部分功能向郊区转移的城市发展模式。TOD模式主要通过交通系统与城市中心区的快速连接来缩短交通时间,吸引中心城市的部分功能转移到郊区,达到分散城市中心区居住功能的目的。
关键词:TOD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应用TOD模式指导城市规划与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能取得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双赢”的效果。如何把握城市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契机,将TOD理念坚定不移地贯穿于整个城市轨道建设当中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分类及用地控制研究——以芜湖轨道1、2号线为例

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分类及用地控制研究——以芜湖轨道1、2号线为例

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分类及用地控制研究——以芜湖轨道1、2号线为例摘要: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分类及用地控制研究是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施用地控制的必要支持和有效延伸,有助于提高线网的可操作性,起到稳定线网的目的。

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一个专项研究内容,是要在线网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稳定线网层次和核心构架,稳定线路走向和站点分布,根据不同分类,使得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得到有效控制,以确保工程的可实施性。

继而有效引导轨道沿线土地的开发,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旧城更新和土地置换的步伐,推进新城的快速发展;保证轨道交通的运行的安全和顺畅;促进轨道交通经营和沿线土地开发的双赢。

一、研究背景2003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文)明确指出,所有拟建设城轨交通项目的城市,应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明确远期发展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

根据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建设部组织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条件,芜湖市初步设想是在2020年建设两条轨道交通,即1号线、2号线。

根据国内外各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的经验来看,轨道交通的建设势必对沿线的用地,甚至是城市的发展方向及空间结构都将会有巨大的影响。

同时,从城市运营角度,也是希望通过城市规划控制并改变沿线用地属性和用途,增强土地集约利用率,导致土地收益提高,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对土地开发的推动作用。

二、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开发经验借鉴2.1 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开发经验借鉴—东京东京自1927年建成第一条地铁以来,至今已建成10条线路,总长218.9公里,141个车站,年运送乘客26.24亿人次。

地铁给东京带来的益处不仅在于缓解了交通压力,还在于它带动了沿线居民区及商业区的快速发展,日本学者称之为“据点效应”,即城市以地铁的快速交通系统为轴,以车站为据点,当地铁在某一车站地区的路网密度越高、线路交织越多,城市的土地、空间资源利用强度也越高、人流量越大,据点效应也越明显,如池袋、新宿和涉谷等车站都形成了地区的“据点”。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导则1 总则1.1 编写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目标,推进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调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多层次、多维度的空间规划,统筹设施空间的规划设计,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环境高品质和多元利益协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导则》。

1.2 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布局,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由追求规模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站点周边各类设施空间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构建安全、高效、绿色、智慧、共享的设施空间,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体验,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1.3 设施空间本《导则》聚焦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交通衔接空间、车站附属空间、集散驻留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市政公用空间等五类设施空间,关注人的出行全流程体验,对各类设施空间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引导,确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空间与周边城市空间的三维立体对接关系,提升空间规划设计的协同化、精细化、高效化、品质化,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各类设施空间共谋、共建、共治、共享。

1.4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工程设计等。

铁路、城际铁路等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可参照使用。

1.5 使用方法各城市可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使用本《导则》。

本《导则》没有规定的,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2.1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 指为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提供始发、换乘和到达的场所。

2.2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地区 surrounding area of urban rail station征求意见稿指距离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中心约300-500m ,与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紧密关联的地区。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轨道交通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线网不完善、设施老化、安全隐患等。

为此,有必要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 线网不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仍然较为局限,线网的密度和覆盖范围有限。

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只能连接市中心和部分城市周边区域,无法覆盖整个城市,更无法连接不同城市之间。

这导致了城市交通出行的不便和效率低下。

2. 设施老化我国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其中的轨道线路、车辆和设备等已经呈现出老化现象。

设施老化不仅影响了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也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对市民的出行安全构成威胁。

3. 安全隐患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速度较快,而且通常是地下或高架运行,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会十分严重。

而一些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着信号设备不完善、车辆维修不到位等问题,安全隐患较大,需要及时解决。

二、发展对策1. 完善线网规划,加快建设进度针对轨道交通线网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城市规划部门与交通部门携手合作,设计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扩建和改造。

尤其是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线路,可以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建设,以解决城市之间出行不便的问题。

2. 加强设施更新,改善运营条件对于轨道交通设施老化的问题,应当加大投入,对老旧轨道线路、车辆和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还需要加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3.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应急准备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安全隐患,需要从源头上加强轨道交通设备和车辆的质量安全检查,加强事故预防措施和紧急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

4. 引入新技术,提高运行效率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效率,可以积极引入新技术,如智能调度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优化线路的运行布局和车辆的运行方式,以提高运行效率,缩短乘客等待时间,优化出行体验。

基于POI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设施分析——以上海地铁10号线为例

基于POI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设施分析——以上海地铁10号线为例

基于POI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服务设施分析——以上海地铁10号线为例叶锺楠1,2(1.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2.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2)摘要:以网络地图POI数据为基础,借助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对上海地铁10号线沿线各站周边的城市服务设施布局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揭示了设施多元化水平与范围半径的关系,不同类别设施对站点的依赖度,以及站点所在区位对周边设施布局的影响特点,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与设施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轨道交通站点,POI, 服务设施,上海地铁10号线Rearch on Urban Facilities around Metro Stations Based on POI Data——The Case of Shanghai Metro Line 10YE Zhongnan1,2(1.Tongji University, 上海 200092;2.East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上海 200002)Abstract:Taking POI data from network map as data base and using R as an analytical tool, this paper performed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urban facilities around Shanghai Metro station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ility diversity and range radius, the difference of dependence on stations between facilities and the impact on facility diversity from location of stations. The result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to urban planners on land use and facilities distribution around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s.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 POI, Facility, Shanghai Metro Line 10在现代大都市中,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往往不仅仅是公共交通集散的场所,更是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集聚场所,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区域,而充足、多元的各类服务供给则是站点地区持续活力的重要支撑。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导则一、前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轨道交通站点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边地区的设施规划和设计对提升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套实用可行的导则,以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的发展和建设。

二、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规划原则1.便利性原则: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应以提高人们的出行便利和增加居民生活服务功能为出发点,合理布局公共交通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医疗设施、文化设施等,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2.公共空间原则: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规划应以打造公共空间为目标,注重创造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环境,提供休闲娱乐、集会交流的场所,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和社交活动的开展。

3.综合配套原则: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规划应注重配套设施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公共设施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配套服务体系,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需求。

4.景观环境原则: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规划应注重环境美化和景观塑造,通过绿化、广场、雕塑等手段打造美丽宜人、人文自然相融合的景观空间,提升区域形象和居民居住环境质量。

三、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要素1.交通设施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交通设施规划应考虑站点出入口、步行道路、自行车道、交通广场等,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确保交通便利性和安全性。

2.商业服务设施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应考虑商业中心、购物中心、超市、餐饮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购物和生活需求。

3.医疗设施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医疗设施规划应考虑医院、诊所、药房等,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4.教育设施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教育设施规划应考虑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在保证居民教育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长,交通拥堵成为了许多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大运量、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作为其建设和运营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益。

因此,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目标是构建一个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轨道交通网络,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出行效率通过合理规划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减少乘客的出行时间和换乘次数,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缓解交通拥堵分担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减少机动车出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3、促进城市发展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促进城市新区的开发和旧城的改造,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4、保护环境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城市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城市交通、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2、前瞻性原则充分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交通需求,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够适应城市长期发展的需要。

3、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节点等进行深入分析和优化,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以人为本原则充分考虑乘客的出行需求和心理感受,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服务。

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影响因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模式决定了居民的出行分布和流向,从而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和站点布局。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维护管理体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维护管理体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维护管理体系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城市交通、提高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维护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一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主要原因包括设施的复杂性、运行的高度集成性和紧凑性、对安全和服务的高要求等。

因此,建立完整、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维护管理体系,成为了目前轨道交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1.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管理的难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维护管理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施复杂度高: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高度系统化和集成化的系统,它包括列车、信号、供电、通信、车站等多个部分,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因此,设施维护管理难度大。

(2)安全要求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设施和运营都对安全有极高的要求。

一旦发生故障,会对旅客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服务要求高:尽管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工具中最具竞争优势的一种,但它的服务需求却可能超过其他任何传统的公共交通工具。

与此同时,车站和乘客等方面的服务质量要求也十分高。

2.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就目前轨道交通设施的维护管理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1)维护机制不完善: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维护机制相对落后,大多数轨道交通运营公司还停留在维修式的管理阶段,缺乏现代设施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工具。

(2)设施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一再提高,但实际上,轨道交通设施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等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设施管理和维护,还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二、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需要建立完整、高效的管理体系。

1.设施维护管理体系组成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维护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通过对轨道交通设施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为后续的设施维护和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全面的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施选址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施选址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施选址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迅速集聚于城市中,城市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大。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逐渐成为解决交通难题的首选。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设施选址涉及众多因素,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

本文将就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和设施选址展开研究。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是确保城市交通系统畅通有序的关键环节。

在规划之初,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包括人口分布、出行量预测、交通网络现状等。

这些数据将为规划者提供决策支持,帮助确定线路的走向和站点设置。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区域发展规划、道路交通状况和地形地貌等。

对于新兴的开发区域,规划者应根据区域的发展前景和人口需求,合理规划轨道交通线路,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益。

对于老旧城区,要充分考虑现有交通状况,避免对城市环境和道路交通造成过大的影响。

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选址城市轨道交通设施选址是保证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

在选址之前,需要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包括地质勘探、地形测量、环境评估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合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设施选址,以便顺利建设和运营轨道交通。

设施选址要以市民的出行需求为依据,尽量提供便捷的换乘条件和舒适的出行体验。

同时,需要考虑设施的接入性,确保轨道交通站点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选址还要考虑周边的土地使用情况,避免对现有建筑、公共设施等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设施选址过程中,还需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选择合适的选址可以最小化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在交通系统建设完成后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生态、环保和经济效益。

三、综合考虑与未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和设施选址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并基于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预测。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新兴区域的开发,交通需求会不断变化,规划和选址也应快速响应。

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探讨殷伟琪

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探讨殷伟琪

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探讨殷伟琪发布时间:2021-10-14T07:38:11.214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6期作者:殷伟琪[导读]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日益完善,与此同时城市土地环境以及能源的资源的短缺也促使着对于交通轨道系统建设与城市协调发展互动关系的思考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日益完善,与此同时城市土地环境以及能源的资源的短缺也促使着对于交通轨道系统建设与城市协调发展互动关系的思考。

本文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探讨分析TOD交通发展模式中站点周边城市空间及用地性质的最优化设计,以实现空间的集约利用。

关键词:TOD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一、TOD模式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城市空间尺度随快速城市化的进程迅速膨胀,人们日常出行范围日益扩大,对交通的需求急剧增长。

面对着当下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上升的现实,诸多城市都着力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并期望借助轨道交通的建设充分利用其对城市空间的积极引导,实现轨道贯线城市功能与交通功能的合体化发展。

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的发展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在站点周边步行可达性适度的范围内,整合城市功能,将土地进行高密度混合使用开发,提升城市效率。

实现公共交通支撑,促进绿色出行,引导城市发展,提升站点片区空间环境品质。

因而,开展TOD导向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片区的相关研究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整合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一种客观的互动反馈关系交通与土地利用不断相互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格局发生演变。

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两者都和谐发展推动城市快速发展,两者若有一个不能跟上步伐,城市发展便会受影响停滞不前。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研究——以天津地铁一号线为例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研究——以天津地铁一号线为例
城 城 市 市 集 边 约 农
界 业
大 珀 怍 拗 铡旨

放林 收业 业
地的合理功能和开发强度进行研究。
区 位 理 论 示 意 图
虽 【 城 市 规 划 】
表 1 日本 东 京地 铁 站点 开发 容 积 率 区 位 地 名 站 位周 边 土 地 用 途 容 积 率
居住 区 内轨 道 交 通 站 点 周 边 以 居住 用 地 为
级 中心 营 口道
小 白楼 商业金融 、居住 、办公及 娱乐 西北角
二 级 中 心
2 . 8 0 1 . 4 9
1 . 8 2
商业 、酒店 、居住及医院
商业 、办 公 及 居 住
西 南 角
下瓦房 三级中心 南楼 西横堤
虽城市规划李志平周欣荣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研究以天津地铁一号线为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迅速增长期城市一理论基础化进程突飞猛进居民生活水平与消费能力一区位理论均有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居民交通出行需区位是一个综合概念是自然地理区位求et益增长对交通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轨道交通以其高效率舒适经济生态环保等特点正在发展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的骨干交通方式对城市居民出行城市空间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等都带来了较大影响
虽 【 城 市 规 划 】
李志平 周欣荣
轨道 交通 站点周 边用地开发研 究
以天津 地铁 一号线为例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正 处 在 迅 速 增 长 期 ,城 市
化 进 程 突 飞 猛 进 ,居 民生 活 水 平 与 消 费 能 力


பைடு நூலகம்
理 论 基 础
( 一 ) 区 位 理 论
均 有 显 著 提 高 ,与 此 同时 ,居 民 交 通 出行 需 求 E t 益 增 长 ,对 交 通 效 率 的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交通设计指引与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交通设计指引与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交通设计指引与应用王明莉摘㊀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分析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系统建设情况,对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安防集成平台建设给出合理性意见㊂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交通设计指引;应用一㊁引言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是由交通设施㊁公共服务设施㊁绿化景观和周边建筑等诸多元素共同构成,他们除了交通出行属性,还具备驻留交往㊁承载城市情感的功能㊂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时期,加强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地区的规划和设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所需的重要途径㊂然而,长期以来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和交通设施缺乏统筹规划和一体化设计,导致轨道站点出现交通秩序混乱㊁客流换乘低效等问题㊂二㊁轨道交通项目设计管理特征分析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模大㊁战线长㊁技术复杂㊁受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多㊁内外协调广,其特征如下:①设计支撑性文件及专题论证报告多㊁审批时间长㊂经初步统计,设计支撑性文件及专题论证报告达50多项,包括基本农田的用地评价报告㊁涉及敏感点的环评报告以及涉及重点文物㊁名木古树等的专题报告,因支撑性文件及专题论证报告多,因此造成编制审批时间长达6 12个月;②设计接口复杂㊁界面划分难㊂城市轨道与城市规划项目之间,城市轨道与机场㊁铁路㊁公路枢纽同期建设之间,城市轨道与地块TOD同步开发之间,城市轨道与轨道在建㊁开通项目之间,以及城市轨道各系统㊁各专业之间的技术问题和接口问题,这些均需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协调和解决;③设计协调单位多㊁任务重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设计工作不仅需与发改㊁规划㊁建设㊁国土㊁消防㊁人防㊁水务㊁环保㊁城管㊁交管㊁电力等多个部门及区县(市)政府进行协调,还需与沿线小区㊁高速路㊁高架桥㊁铁路㊁电力管㊁雨污管㊁燃气管等产权单位协调,此外还需统筹业主㊁设计㊁监理或咨询单位之间,以及业主单位内部各部门(设计㊁前期㊁工程㊁运营口)之间的协调;④设计时间长,不稳定因素多㊂从设计招投标进场到轨道交通项目开通运营,服务时间达4 5a,建设期间因国家规范标准发生变化㊁设计边界条件改变㊁施工现场条件变化㊁不可抗力产生㊁设计缺陷等各种主客观因素需进行设计变更和现场服务㊂三㊁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交通设计指引与应用(一)做好轨道交通与TOD协同设计TOD城市发展模式的核心是满足公共交通的便利,其目的是尽可能缩短乘客的出行时间,以及打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空间㊂轨道交通设计属城市系统和TOD设计中的大系统,轨道交通设计单位应抛弃以往轨道交通设计独立于其他城市设计的理念,建立轨道交通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共同协调思维㊂在设计中应尽量与地块同步设计㊁同步实施,不具备同步设计的项目,应做好设计方案协调,预留接口条件,确保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与周边建筑及人行设施有良好的衔接㊂轨道车站尽量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利用平台㊁天桥及隧道,实现人车分离㊁无缝衔接,做好轨道车站出入口与周边建筑㊁公交㊁出租车㊁小汽车停车场的便捷换乘设计,提高轨道交通出行效率㊂(二)城市轨道交通安防集成平台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防集成平台的监控和管理宜采用三级制,即线网中心级㊁线路中心级和站点级㊂安防集成平台的主要监控对象是与安防防范有关的内容㊂为了满足三级监控和管理的需求,安防集成平台采用三级管理㊁三级控制的分层分布式结构㊂三级管理分别是线网中心级管理㊁线路中心级管理和车站站点级管理,三级控制分别是线路中心级控制㊁站点级控制和现场级控制㊂其中现场级控制是指接入安防集成平台的各子系统的就地控制,现场级子系统的功能不属于安防集成平台设计范围,由各相关接入系统完成,接入系统应满足安防集成平台的总体结构㊁接口和协议的要求㊂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情况,建议将线网中心级安防集成平台设置在线网指挥中心,监控范围包括所有车站㊁区间㊁车辆基地㊁运营控制中心场所㊁变电所㊂若城市轨道建设线路较少,尚未设置线网指挥中心,可考虑先设置线路中心级和站点级安防集成平台,预留与线网级安防集成平台的接口,待条件允许时再设置线网级安防集成平台㊂(三)重视设计风险管理,减少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提高设计人员安全意识,严格设计安全交底措施,建立完善的设计安全管理制度㊂有效识别重大风险源,并将安全预评价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穿越铁路㊁高速公路㊁不良地质条件区域及深大基坑出现的重大安全隐患点等问题纳入设计时期,切实抓好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风险管理,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㊂(四)数字化协同设计与传统设计对比分析传统设计中由建筑专业作为牵头向各个下游专业进行提资,各个专业经过本专业设计调整后,再返提给建筑专业,这个过程极其烦琐复杂㊂特别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因下游专业很多,如,结构㊁暖通㊁给排水㊁动照㊁弱电专业等,造成设计周期加长,项目进度缓慢,容易出现 差㊁错㊁漏㊁碰 的情况㊂BIM协同设计中各个专业可以实时协同其他专业的模型,提高了沟通效率㊂在BIM协同设计中建筑专业可以避免经常出现的一些疏漏或错误,比如车站设计中常见的楼梯和结构底㊁中板净空高度问题㊂传统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确认平面图㊁剖面图及大样图等多张视图的一致性后,才能量㊀㊀㊀(下转第172页)接地体数量,改变土壤电阻值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㊂如果水厂配电有专用变压器,水厂配电一律采用TN-S接地保护,接零保护配电实行三相五线制(三根相线加一根地线一根零线)㊂水厂同一电路配电系统中严禁同时存在接零保护和接地保护两种保护接地装置㊂(三)市政防雷接地问题的解决首先,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物遭遇雷击的频率,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需要选择防雷接地施工工艺㊂其次,注重设计环节所涉及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以这种方式来确保参与设计的所有人员都可持证上岗㊂值得注意的是,共用同一个接地体的前提是同一台电气设备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㊂在上述情况下,需确保该装置的接地电阻符合2种接地形式的要求㊂存在于电力变压器内的中性点所连接的接地装置,其电阻数值最大取值为4欧姆,重复接地装置,其电阻最大取值为10欧姆㊂保护零线使用重复接地形式的前提是总(分)配电箱距电源的变压器的距离最低值为50米㊂断接片子可在接地线引出地面时就安装完毕,这样便于监测人员获取监测数据㊂安装的接地装置需连接的导体数量最小取值为2根,其长度最低取值为2.5米,其水平方向的埋深最浅距离需达到60厘米㊂在具体的实际施工中,尽管都按照上述操作标准进行防雷接地施工,仍然有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因而在施工中若发现具体问题,需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辅助施工㊂阻抗接地㊁等电位联结是整个电气设计中的关键点,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为电气设计的施工提供一层安全的保障㊂同时,为了避免市政建设项目的防雷接地施工出现偏差,需要反复琢磨设计图纸并对所有施工环节进行校验㊂四㊁结语由于市政用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在市政工程中,电气设计已成为一项复杂且涉及面较广的工作,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以相关规范为主要依据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制订操作性较强的设计方案,避免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提高项目整体的设计质量,提升市政项目的整体品质㊂参考文献:[1]李连宏,张超.市政电气设计中与接地有关的若干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7(41):109-110.[2]殷文权.市政电气设计中接地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7(16):100-101.[3]史艳玲.浅析市政电气设计中与接地有关的几个问题[J].低碳世界,2015(36):4-5.[4]李模林.关于市政电气设计中与接地有关的几个问题[J].科技视界,2014(21):99.作者简介:张修雅,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㊂(上接第142页)取净空高度,BIM协同设计可以免去各个视图确认的过程,直接定位就可以确定㊂传统的机电设计中,机电各专业设计的内容数量多,功能复杂,设计周期短,实际工程中容易与结构梁及机电本身的位置发生冲突,有时甚至需要反复进行管线综合,常常会引起工程返工㊁延期,从而影响美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㊂而在BIM协同设计中设备模型和建筑模型可以在同一个文件中表达,各阶段有程度不同的管综工作,由大到小㊁由粗到细进行综合设计,合理排布管线,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显著缩短了设计和施工周期㊂通过BIM模型便于施工单位对复杂区域和重点区域设计要点的理解㊂设计完成后,BIM模型移交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利用BIM模型进行深化设计,有效减轻施工单位的工作量㊂(五)建立交通衔接设施规划标准交通衔接设施规模测算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㊂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㊁轨道交通线网和建设规划等各项影响因素,确定轨道交通站点类型及配置衔接设施㊂定量分析以预测目标年轨道交通车站的地面集散客流㊁全日和高峰小时各出入口分向客流等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或参照现有所属地区和周边开发功能类似车站的交通衔接特征确定各类衔接方式分担比例,从而推算各类衔接设施规模㊂四㊁结语通过数字化协同设计的四个流程,将大量设计工作前置,改变了传统线性设计的模式,破除了专业间的沟通壁垒,提前暴露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了由设计流程原因引起的返工和设计变更㊂设计环境配置实现了各层级工作环境的网络托管㊁统一管理㊁自动推送㊁实时同步,满足了各个层次的设计和管理需求,设计环境具备可复用性㊁可拓展性,能够满足不同地域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定制化的需求㊂数字化协同设计以过程控制为抓手,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设计中经常出现的碰撞㊁图纸不一致等问题,提高了设计质量,还解决了传统设计中提资不及时㊁会签烦琐等问题,提高了设计效率㊂参考文献:[1]韩德志,张弘弢,华福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2]董福文.基于BIM的地铁工程多专业协同设计流程再造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7.[3]卢永炜.BIM技术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设计管理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7):141-142.[4]张鑫,郭晓强,周延凯.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协同管理平台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2):202-204.[5]王臣.BIM技术在地铁暖通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9(16):222-224.作者简介:王明莉,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㊂。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并非所有轨道交通设施在设计上都能够符合人性化的要求,这给乘客的出行体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首先,人性化设计应该关注人们日常出行的需求和舒适感。

乘客在进站、候车和乘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如排队、拥挤、等待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合理规划站点布局。

站点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周边区域的交通情况和人群流量。

在高峰期,乘客数量急剧增加,需要有足够的出入口和通道来保证人流的迅速流动。

此外,还可以设置电子屏幕或信息发布系统,及时提供有用信息,方便乘客选择乘车线路和出行方式。

第二,优化车辆布局。

车厢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乘客的舒适感。

座位的布置要合理,保证乘客间的空间充足。

此外,需要设置扶手、安全带等设施,方便乘客稳定站立或坐下。

车厢内的空气流通也需要得到重视,保持车厢空气清新。

第三,提供便利的候车条件。

候车区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乘客的需求,例如提供座椅、遮阳设施和自动售票机等。

为了方便乘客获取有关信息,可以在候车区设置显示屏或信息牌,提供有关列车到站时间和车次信息。

此外,还可以在候车区设置充电站等设施,满足乘客的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

其次,人性化设计还应注重特殊人群的需求。

现代城市中,存在许多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

为了保障这些人群出行的便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设置便捷的无障碍通道。

为了满足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可以设计无障碍通道,如无障碍电梯和斜坡等。

此外,为了方便盲人乘客的出行,可以在地铁口设置导向标识,提供盲文信息。

第二,设置贴心的便利设施。

老年人和儿童是相对弱势的群体,他们在乘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关注。

为了方便老年人乘车,可以在车厢内设置扶手和座位,保证他们的安全和舒适。

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区域配套设施规划

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区域配套设施规划

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区域配套设施规划摘要:在确定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的基础上,指出轨道交通站点建设需与城市空间、周边环境及已有交通网络相协调;以火车站枢纽铁路旅客车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及布局;总结并研究火车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关系和换乘特征,重点研究公交车场和出租车场的各类规划布局形式,阐述火车站综合枢纽的个体交通的规划,为火车站综合枢纽城市内部的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布置形式以及换乘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设施;换乘衔接;规划布局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轨道交通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首选的交通方式。

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中是包含国铁、城际、城市轨道交通多种交通方式构成的巨型系统。

其交通功能复杂,各种车流、各种人流、人流及车流之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冲突。

在综合客运枢纽的系统最优原则的指导下,为保证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和各种人流的高效换乘,需合理布局枢纽汇集的多种交通方式所需的场站设施,各种交通设施的建设应统一规划建设,保证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和枢纽的一体化运行。

1 火车站综合枢纽中的交通设施分类1、城市对外交通的配套设施。

火车站综合枢纽的对外交通设施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长途客运车站和旅游大巴停车场。

长途客运车站为火车站集散提供一定的服务,主要解决城市与周边乡镇地区的联系。

旅游大巴是通过联系城市周边的旅游景点而设置的,在旅游城市须规划足够的旅游巴士停车场,同时需要考虑在旅游高峰期间的应急措施。

2、城市内部交通的配套设施。

城市内部交通的配套设施是为解决铁路车站与城市内部交通的换乘而形成的交通配套设施。

该类交通设施属于综合交通枢纽布局的重点内容。

其主要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公交场站、出租车场及上落客区、社会车场及上落客区等。

轨道交通作为大城市居民未来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轨道与铁路的换乘量将随着轨道网的完善逐步增加,并可能成为铁路集散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公交场站是现阶段各大城市铁路集散最重要的交通方式,承载着旅客接驳的主要任务。

居住型地铁站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研究 郭陈浩

居住型地铁站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研究 郭陈浩

居住型地铁站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研究郭陈浩摘要:随着地铁轨道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大规模兴建,成都地铁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

站点的新建与公共交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居住型地铁站点成为地铁站点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站点结合周边商业设施的配建研究,目前在我国地铁实践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针对越来越多乘地铁出行的上班族,从他们的需求角度出发,配建的商业设施缺乏人文关怀,多数上班族人群在使用站点周边商业设施时不够方便。

关键词:居住型地铁站点;商业设施;特征引言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迅速,当地铁站点植入老城区一个个不同居住形态的片区时,当新区即将规划出新的地铁站点时,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居住型地铁站点对人们出行的影响,以及人们出行时对交通效率和生活效益的追求。

对居住型地铁站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而言,我国在该领域的设计和实施处于起步的阶段,直接移植国外的一些现有模式,与我国特有的国情和城市建设规律不符合,探寻适合我国人们出行需求的设计方法和策略势在必行。

一、轨道交通站点的分类目前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分类,主要包括节点导向型与场所导向型两类。

从车站的交通功能考虑,节点导向的分类包括一般车站、换乘站、大型换乘枢纽站等;从站点周边用地功能,以及站点在城市中的作用角度出发,功能导向的分类包括枢纽型、居住型、中心型。

轨道交通站点不仅是交通体系中的一部分,更不能独立于城市片区运作之外,它与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城市功能配建、土地利用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从城市规划角度考虑,站点地区土地幵发与轨道交通建设交互影响,功能导向的分类方式在考虑站点周边地区建设方面有着较大的科学性。

例如,中心型站点地区可以成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对商业和办公等有着高度的集中;居住型站点地区主要以城市的居住区为主,对居住功能和居住片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影响明显;枢纽型站点地区更多起到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转换节点作用,以交通功能为主,是多种交通方式的转化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尖沙咀地区是香港九龙主要的游客区和购物 区 。尖沙咀站是香港地铁系统中最繁忙的车站 ,高 峰时期人流可达 4 万人次/ h 。尖沙咀站每日人流已 增至大约 26 万人次 ,成为香港地铁系统中人流最大 的车站 。人民广场站点地区是上海的文化 、经济 、政 治中心 ,每天在此观光购物的游客不少于 100 万人 ,
目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建设已经进入 了快速发展时期 。据报道 , 到 2015 年 , 我国的城市 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 1 700 k m , 建成后将大大提高 我国大城市特别是北京 、上海等城市的公共交通占 用率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所承担比例 的上升 ,其对人流和城市活动的高聚性越来越明显 。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廊地区 , 尤其是城市轨道交 通站点所在地区 (以下简为站点地区) , 自发聚集了 各种各样的城市活动 。站点地区也逐渐成为新型的 城市公共空间 ,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竞争的焦点 。
然而 ,由于站点地区自发形成的城市活动具有一 定的盲目性 ,同时缺乏特定的规划设计和城市管理手
·14 ·
1 站点地区的特殊性
1. 1 站点地区的双重属性 站点地区既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节点 ,兼具城
市公共空间的功能 ,因此其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特 殊性和复杂性 。作为交通节点 ,站点地区将汇集大 量的客流 ,为公共空间的塑造创造了条件 。作为一 个交通节点 ,站点具有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 ,站点是 轨道网络中各条线路的汇集点 ,实现了网络内部之 间的交通转换 ;其次 ,站点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联系 城市其他公交系统的唯一途径 ,是城市轨道交通网 与外部交通联系的通道 ;再次 ,站点是列车与乘客交 流的地点 ,由于城市轨道车辆在运行的时候全封闭 , 站点就成为了乘客与轨道车辆联系的唯一途径通 道 ,因此站点作为人与车相互联系的节点 。
段 ,使得站点地区的开发建设较乱 ,出现了很多问题 , 不利于站点地区公共空间作用的发挥 ,同时也影响了 站点地区城市土地价值的提升 。如何有序合理地规 划 、建设站点地区 ,充分利用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 先天优势 ,提升城市活力和土地价值 , 这已成为城市 轨道交通、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多专业 、多学科交叉 的新课题 。如何利用站点地区这一特殊的城市公共 空间 ,有序合理地规划和建设 ,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
图 1 尖沙咀站点地区公共交通停靠点示意图
人民广场地区有地铁和公共汽车 2 种公共交通 方式 (除出租车外) 可以到达 。3 条地铁线路的换乘 通过三角形地下换乘大厅 ,为 3 线换乘带来了极大的 便利性 ;站点地区有多个公共汽车停靠站 ,主要位于 西藏中路上 ;所有的道路公交首末站均布置在广场南 面的武胜路上 ,距离站点 500 m 范围外 (见图 2) 。 3. 3 站点地区的联系性分析
典型的公交社区模式是半径长度为不等距离的 多用途混合地 ,以公交车站为门户 ,公共广场及商业 服务设施围绕车站布置 ,形成社区中心 。在公交社 区的发展模式下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常常发展 成为社区的中心 ,集交通换乘 、生活服务 、娱乐等功 能为一体 。由于公交社区发展要求事先有完善的地 区开发计划 ,使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建设和社 区建设同步发展 ,以更好地营造社区的活力 。 2. 2 综合交通枢纽模式
车站综合体的发展 ,使很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成 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功能区域 ,结合周围其他设施功 能的配合 ,逐渐成为城市综合体 。这种车站综合体的 形式在香港的地铁站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 :将交通换 乘场地、停车场地 ,以及居住 、商业 、公共开放空间等 功能放在同一个建筑综合体内 ,极大地节约了城市用 地 ,方便了站点内各功能的联系 ,同时对站点周边地 区的影响较少 ,提高了站点周边土地的使用效率 。
站点地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 ,各种城市设施和 城市活动在这里高度集中 。有的站点本来就位于城 市中心地区或者社区中心 ,如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人 民广场站和南京西路站等 。这些站点具有作为城市 公共空间的先天条件 ;有的站点位于城市郊区 ,站点 地区可以作为未来郊区社区的中心 ,如上海城市轨 道交通的莲花路站 、七宝站等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 站点 ,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上班 、上学 、休闲 、购 物等紧密联系 ,从而使站点地区具有了城市公共空 间和场所的意义 。规划建设好站点地区 ,对于提升 社区活力 ,增强其地方特色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为 各种城市开发活动创造了机会 。
3 上海和香港站点地区建设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了香港的尖沙咀站和上海的人民广场 站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这两个站点均位于两个大城 市的城市中心 ,站点地区的建设和开发较早 、也较完 善 ,因此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在研究的技术手段 上 ,本文将对距离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500 m 范围作 为“站点地区”,从该站点地区内交通接驳设施的分 布 、城市道路和步行系统的分布等进行深入研究 。 3. 1 案例介绍
3) 已建成的站点地区存在着轨道交通与其他 交通方式衔接的问题 。如 :缺乏安全的停车设施 、远 离道路公交站点等 ;站点地区的换乘和接驳设施的 便捷性与站点地区其他开发活动之间的矛盾未能得 到妥善处理 。
4) 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矛盾突出 。站点地区 交通和客流高度集中 ,各种交通方式相互抢占道路 、 广场等 ,客流也汇集在道路和广场地区 ,使得交通混 乱 ,不利于客流的疏散和安全性 。
联系性是指站点地区各种城市活动之间或者与
2010 年
城市其他地区的空间关联性 。本研究将从道路系 统 、步行系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的布置 等三个方面对站点地区进行分析 。
图 2 人民广场站点地区公交站点布局图
3. 3. 1 尖沙咀站 1) 尖沙咀站点地区的过境道路和地区性道路
分布较为均匀 (见图 3) ,有利于过境交通的及时疏 散以及步行 、商业等活动的连续 。
将各种交通方式进行联合运行是大城市的发展 趋势之一 。站点地区是城市中综合交通运输发挥作 用最明显的区域 。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不 仅与市内各种公共交通 、私人交通保持着便捷的联 系 ,同时还起着联系对外交通的作用 (包括铁路 、航 空等) ,综合交通枢纽应运而生 。综合交通枢纽的发 展使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界限模糊 ,站点在城市内 外部联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带 动点 ,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城市的空间延伸 。 2. 3 车站综合体模式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 ,而大城市又 迫切需要解决交通问题 ,因此在短时间内城市轨道交 通的建设就进入了高潮时期。投资大、建设速度快 , 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方面城市站点地区的建设速 度跟不上交通网络的建设速度 ;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 通站点周边区域的开发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模式 ,使 得站点地区的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 。目前上海市轨 道交通站点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
第 2 期
百家论坛
站点地区作为交通节点和城市公共空间 ,均对其 规划建设提出了要求 。两种性质相辅相成 ,存在着对 立统一的关系 。提高站点的交通功能 ,可以改善地区 的可达性 ,为站点地区的某些开发活动提供可观的客 流 ,从而为创造城市公共空间提供机会 ;然而 ,如站点 地区拥有轨道交通、出租车 、公共汽车、小汽车等 ,虽 然可达性提高了 ,但如果处理不好这些机动交通方式 与步行的关系 ,则容易使站点地区交通混乱 ,不利于 行人的安全 ,也不利于公共空间的塑造。 1. 2 站点地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2 国内外现有站点地区建设模式分析
从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的修建到现在 ,已经有一 个多世纪的历程 ,很多发达国家或地区早已经形成 了比较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同时对于城市轨 道交通网络的建设也有了完善的建设管理模式 。总 体来看 ,目前国外站点地区的建设模式有以下几种 。 2. 1 公交社区模式
On Transport Facilites in Urban Rail Transit Node Areas L i Ti ngti ng , Zha ng Gua nze ng Abstract Thr ough a nalyzi ng t he nat ure of rail t ra nsit node areas , t his p ap e r st udies t he const ruction models all ove r t he w or d wit h a comp a ris on of t ra nsit node a reas betwee n Tsi m Sha Tsui St ation ( Hongkong ) a nd Peop le Square St ation (Sha nghai) , discusses t he relations hips a mong p ublic sp ace , t ra nsp ort f acilities a nd p e dest ria n syste ms . A t t he e nd , t his p ap er p r op oses a numbe r of recom me ndations f or t he s ha2 p i ng of p ublic sp ace at rail t ra nsit nodes . Key words ur ba n mass t ra nsit ; node a reas ; t ra nsp ort f acil2 ities First2author’s address Ha ngz hou U r ba n Pla n ni ng & Design I nstit ute ,310012 , Ha ngz hou , Chi na
城市轨道交通研 究
2010 年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交通设施研究
李婷婷 张冠增
(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10012 ,杭州 ∥第一作者 ,助理工程师)
摘 要 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性质出发 ,分析了国内 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建设开发模式及其公共空间的 特点 。选取香港尖沙咀和上海人民广场的站点地区作为案 例 ,进行比较研究 ,分析其公共空间的质量同交通设施和步 行系统的关系 ,并针对站点地区交通和步行系统的设置提出 了一些建议 。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 站点地区 ; 交通设施 中图分类号 U 231 +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