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2000之Pushover分析教学内容
SAP2000之Pushover分析
SAP2000之Pushover分析Pushover分析:基本概念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方法。
静力非线性分析是结构分析模型在一个沿结构高度为某种规定分布形式且逐渐增加的侧向力或侧向位移作用下,直至结构模型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结构倾覆为止。
控制点一般指建筑物顶层的形心位置;目标位移为建筑物在设计地震力作用下的最大变形。
Pushover方法的早期形式是“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基于能量原理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将实际结构的多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反应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来表达,初衷是建立一种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方法。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种将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反应谱相结合、进行图解的快捷计算方法,它的结果具有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
正因为如此,随着90年代以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Dia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DBSD)和基于性能(功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等概念的提出和广为接受,使这种方法作为实现DBSD和PBSD的重要工具,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这种方法本身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计算结构的能力曲线(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构的目标位移及结果的评价。
第一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是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采用的结构模型和加载方式;第二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确定结构在预定地震水平下的反应,目前可分为以A TC-40为代表的CSM和以FEMA356为代表的NSP (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非线性静力方法),CSM的表现形式是对弹性反应谱进行修正,而NSP则直接利用各种系数对弹性反应谱的计算位移值进行调整。
两者在理论上是一致的。
sap2000入门学习
sap2000入门.学习1、局部坐标系在sap2000中点、线、面等单元都有局部坐标系,且用了三种颜色(红、蓝、白)来表示其局部坐标。
但我不明白这三种颜色究竟谁代表了axial 1、axial 2、axial 3?答:(a)红色----1轴、白色----2轴、蓝色----3轴。
king.zk(b)局部坐标系的规定如下:1轴为轴向,从i点到j点。
当杆件为水平时,2轴的方向与整体坐标系的z轴正向一致;而当杆件为竖直时,2轴方向与整体坐标系X轴正向一致,3轴为右手螺旋规则,依据1、2轴而定。
lijianning2、SAP2000软件在建立模型时,无法考虑箍筋间距和箍筋直径大小,软件仅能就所配置的端面大小给予适当的箍筋量,而在实际工程中是要考虑这些的,涉及到截面剪力强度大小计算等问题。
想问的是,现在很多设计院和研究所已将SAP2000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估,这些结果可靠吗?不知SAP新版本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2005-04-19 答:在实际设计的时候,sap会给出所需要的剪切钢筋面积,这与截面设计时候是否有箍筋没有关系。
至于做抗震评估,如果这里你的抗震评估是指使用pushover方法的话,那么也许可以这么做:混凝土的本构关系采用受限制混凝土的曲线,让它来考虑箍筋的作用,这样将问题转移到定义合理的本构关系上去了。
ocean20003、SAP2000截面设置的梁配筋问题各位大侠:小弟初涉sap,有几个比较初级的问题:(1)在sap2000中,对于梁、柱的配筋,只对纵筋的截面进行定义,而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还存在箍筋配筋的问题。
(2)在sap2000中,对于梁、柱的配筋,只给了一个截面进行定义,而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梁两端和中间段的配筋有时是不一样的,还有柱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大家如何处理的?(3)在进行pushover推覆分析中,要设置塑性铰特性,sap2000给出了默认值,而实际的铰特性小弟认为应该对杆件进行试验,或者用专门的软件来计算,不知大家如何处理?如果用软件来计算,望能告知或者提供上来,不胜感激!(4)sap2000中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用到的地震波,其文件格式是什么?地震波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还是完全按照自己处理的地震波的时间间隔来定?答:(1)、sap2000在采用混凝土设计的时候会计算判断出所需要的纵筋和箍筋的面积,以结果的形式体现出来,定义截面的时候只是一个初始设置。
PUSHER及其在SAP2000中的实现
性能点示意图
需求谱由地震影响 系数曲线转化求得
能力谱由结构的基底剪 力-位移曲线转化求得
二 、PUSH-OVER在SAP2000中的实现
1、建立结构模型(梁、柱用框架单元模拟,墙、板用壳单元模拟); 2、对结构构造施加相应塑性铰; 3、结构弹性阶段的内力分析(及配筋); 4、对结构施加侧向荷载,使结构构件由弹性状态推覆至屈服状态,直 至结构丧失承载力或达到目标位置,从而获得基底剪力-位移曲线; 5、由需求谱及能力谱曲线获得性能点; 6、根据性能点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层间位移角、塑性铰出铰机制 等判断结构的抗震性能。
定义PUSHOVER工况
结构弹性阶段的内力分析(及配筋);
弹性静力分析时 不运行
弹性静力分析结果
恒载弯矩
地震弯矩
结构构件设计
按现行国家规范
运行PUSH-OVER分析,获得基底剪力-位移等曲线
基底剪力—位移曲线
能力谱、需求谱
按《抗规》求解 系数代入 性能点
2 max 2.5C A
量巨大以及地震波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难以为一般设计人员所采用。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既能对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弹性设 计进行校核,也能够确定结构在罕遇地震下潜在的破坏机制,找到最先
破坏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设计者仅对局部薄弱环节进行修复和加强,不
改变整体结构的性能,就能使整体结构达到预定的使用功能。
2、PUSH-OVER原理: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采用一些假定的基础
上求出地震作用需求谱、结构的能力谱和二谱曲线的相交
点,称作性能点,从而求出在相应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受力 与变形状况。(当某构件屈服时,计算中将采用其屈服后 的构件弹塑性刚度以代替弹性状态时的弹性刚度。)
PUSHOVER分析方法全攻略学习教案
第13页/共50页
抗震分析及设计”
第十四页,共50页。
4、操作流程详解-定义主控数据
定 义初始(chū shǐ)荷载
在PUSHOVER 荷载工况中选择(xuǎnzé)考虑初始荷载。 考虑轴力变化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初始荷载
定义收敛条件
适用于所有(suǒyǒu)PUSHOVER荷载工况
设 置 刚 度 折 减率 默认值
Performance Point Demand Spectrum
Amax
Capacity Spectrum
Dmax
Sd
第6页/共50页
第七页,共50页。
3、pushover分析原理
结构性能(xìngnéng)状况判断
性能点
Pushover分析(fēnxī)工况
设定(shè dìnɡ)需求谱
参考阻尼线(图中红色线)
SAP2000程序中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功能.
SAP2000程序中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功能,不仅囊括了土木工程领域几乎所有的分析类型:静力分析、动力分析、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等,最近还发展了在机械行业常用的频域分析,如稳态分析及PSD 分析。
工程师需要做的是将实际结构简化为合理的计算模型。
对于非线性分析,选择不同的求解器、控制方法或者分析参数,计算结果会明显不同,因此工程师需要对非线性分析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并应具备一定的数值计算知识。
下面主要剖析土木工程行业常用的分析工况,并针对工程师遇到的常见问题做必要的解释说明。
1 线性分析与非线性分析在SAP2000中,静力分析与时程分析工况均可根据需要设定为线性或者是非线性分析。
两者的区别见表1。
线性分析与非线性分析的区别表1非线性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P-Δ(大应力)效应:当结构中有较大应力(或内力)时,即使变形很小,以初始的和变形后的几何形态写的平衡方程的差别可能很大;2)大变形效应:当结构经历大变形时,变形前后的平衡方程差别很大,即使应力较小时也是如此;3)材料非线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不是完全的线性,或者是塑性材料;4)人为指定:如指定了拉压限制,结构中包含粘滞阻尼单元或者其他非线性单元等情况。
在定义分析工况时,如果要考虑第1,2种非线性,可在工况定义时设定。
材料非线性在目前SAP2000版本中主要体现为各种形式的塑性铰,如轴力铰、剪力铰、PMM铰等。
铰的力学属性为刚塑性,出现铰意味着框架进入塑性阶段。
带有铰的框架对象的弹性属性来自于框架单元本身的弹性。
SAP2000更高版本将会融入Perfor m系列程序,届时用户可以更加灵活地定义材料非线性。
2 Pushover分析Pushover分析是一种静力非线性分析,用户定义侧向荷载来模拟地震水平作用,且通过不断增大侧向作用,追踪荷载-位移曲线,将这条曲线(能力曲线)与弹塑性反应谱曲线相结合,进行图解,得到一种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的方法,称为Pushover方法。
基于SAP2000的钢框架pushover分析
基于SAP2000的钢框架pushover分析【摘要】pushover属于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是实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重要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pushover分析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及其优缺点,最后利用SAP2000对一榀钢框架进行pushover分析,并对结构的性能进行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pushover方法是目前对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SAP2000;pushover分析;能力谱;需求谱;塑性铰0.引言Pushover方法是近年来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抗震能力评价新方法,既考虑了计算的简便性,避免了以往非线性动力分析的繁琐,又兼顾了构件的弹塑性性能,具有良好的准确性,成为目前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热点。
国内外许多组织将其纳入抗震规范,如美国的ATC-40、欧洲的Eurocodes8规范以及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等。
1.Pushover分析方法1.1 Pushover分析方法原理Pushover分析是通过考虑构件的材料非线性特点,评估构件进入弹塑性状态直至到达极限状态时结构性能的方法。
基于结构行为设计pushover分析,包括形成结构近似需求和能力曲线并确定曲线交点。
需求曲线基于反应谱曲线,能力谱基于pushover分析。
在pushover 分析中,结构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作用下,其抗侧能力不断变化(通常用底部剪力-顶部位移曲线来表征结构刚度与延性的变化,这条曲线可以看成为表征结构抗侧能力的曲线)。
将需求曲线与抗侧能力曲线绘制在一张图表中,如果近似需求曲线与能力曲线有交点,则称此交点为性能点。
利用性能点能够得到结构在用需求曲线表征的地震作用下,结构底部的建立和位移。
用过比较结构在性能点的行为与预先定义的容许准则,判断设计目标是否满足。
Pushover分析的基本工作分为两个部分:建立侧向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荷载-位移曲线图;对结构抗震能力的评估。
1.1.1侧向荷载作用下结构荷载-位移曲线结构承载力曲线的确定步骤如下:(1)结构计算模型的确定;(2)结构构件的实际承载力计算,包括构件截面开裂弯矩和构件实际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对剪力墙尚需计算受剪承载力);(3)构件的弹性、开裂和屈曲后刚度的估计;(4)用pushover分析估计层间侧向刚度和层间位移角;(5)确定结构承载力曲线。
sap2000做pushover的全过程
从建模开始弄起。
选择文件---新项目---选择三维框架,这里我的单位用MM的一套。
这里随便建了一个尺寸。
三维框架类型,这个暂时不知道有什么差别,下面的约束的含义就是如果你勾选了,生成的框架与大地连接的地方就会生成默认的铰接,就是我们说的支座。
只有支座是铰接的,框架中梁柱连接默认为刚接。
我们先改支座约束。
选中底层XY平面下的六个节点,然后指定—节点—约束。
然后选择刚接,确定。
这里澄清一个概念,约束,就是我们以前说的支座。
而束缚,从字面就可以理解为,有东西束缚它,所以就是限制自由度的那种,这个才是我们以前说的约束。
存在的意义在于,sap能直接定义铰接和刚接(默认),但半铰接这种东西就得在铰接的基础上添加束缚来实现。
定义材料。
这里我们定义3种材料。
2种混凝土和1个钢筋。
首先定义C30和HRB335.然后将光标放在C30上,使其变成蓝色,单击添加材料拷贝,这样就复制出一个C30的数据。
将名字改为C30BEAM,还有一个参数(见下图)进行修改即可。
这里修改重量密度的意义在于,这个模型没有考虑楼板,但楼板的重量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将楼板的重量转到梁上,相当于等效替换的作用。
这种方法呢,知道就行,就是给你演示下,有一些文献表明,还存在些问题,恩恩。
慎用。
知道就好。
定义柱截面。
这里呢,我选的是配筋用于设计,我个人的理解是如果你选择了这个,筋应该是按我们输入的计算。
如果选择检查,应该是sap给你算完筋,跟你填的这个仅仅进行比对,如果不满足,用的应该还是sap的筋,恩。
这里有个小技巧。
我这里定义了一根600MM2的筋(基本跟直径28的筋面积差不多,它是614吧,好像)只需要把钢筋直径改成1,面积改成600,即可。
这么改的意义在于有些简化计算可以用到。
定义梁截面。
没什么说的,红框处该是多少填多少,为左右真实面积。
如果框架比较简单,可以先框选后定义。
这里我框选了4根梁,然后指定---框架----框架截面,选择之前定义好的相对应的截面就可以了。
SAP2000建模和分析过程
SAP2000建模与分析过程在家一边做论文,一边把SAP2000建模与分析过程整理了下1、轴网:a:文件---新模型---轴网。
笛卡尔坐标可以定义立方体矩形,柱面坐标可以定义立方体弧形。
添加局部坐标系:单击鼠标右键---编辑轴网数据---添加新系统(原点位置:0、0、0;在快速绘制,第一个网格位置中可以输入局部坐标相对于总坐标得位置;不可以在一个视窗中同时显示整体坐标、局部坐标,可以通过屏幕右下方得选择区切换。
b:文件---导入:CAD文件、EXCEL等。
注:cad中定义不能使用0图层定义新得图层;在导入时,cad得铅垂方向与世界坐标wcs 中X、Y、Z、轴得哪一个轴对应,相应得选择对应得轴(全局上方向),也可以在cad中进行旋转操作,也可以通过施加重力方向得荷载校核; 结构导入模型时偏离整体坐标原点太远,可以在cad中将模型移到通用坐标系WCS原点,或在sap2000中进行模型整体移动;cad中采用得就是浮动坐标,导入sap2000后会出现极少得位差,可在“交互数据编辑功能”里修改;cad中得曲线杆件不能导入sap2000中,可以利用cad得二次开发技术将圆弧、椭圆等线段修改成直线线段;由cad导入得线段必须为直线,不能为多段线。
c:程序自带得已定义属性得三维“框架”。
1、1:修改轴网:转化为一般轴线:即可完成对整体坐标与局部坐标中轴线得编辑、修改。
编辑数据---修改显示系统----粘合到轴网线:某楼层层高不一样时,可在-修改显示系统修改z轴坐标,构件会随着轴网一起移动。
、2.定义材料:定义---材料(有快速添加材料与添加新材料)。
快速添加材料就是程序已经定义好了得,可以定义钢与混凝土,当“快速添加材料”中没有要定义得材料时,则需要自己手动在“添加新材料”中定义。
3、定义截面:框架单元:用来模拟梁、柱、斜撑、桁架、网架等。
面截面: Shell(壳)、plane(平面)、Asolid(轴对称实体)Shell: 膜(仅具有平面内刚度,一般用于定义楼板单元,起传递荷载得作用);壳(具有平面内以及平面外刚度,一般用于定义墙单元,当h/L<1/10时为薄壳,忽略剪切变形) 板(仅具有平面外刚度,仅存在平面外变形,一般用来模拟薄梁或地基梁)4:绘制模型:一般就是定义好某种截面后再绘制该截面。
SAP2000之Pushover分析
Pushover分析:基本概念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方法。
静力非线性分析是结构分析模型在一个沿结构高度为某种规定分布形式且逐渐增加的侧向力或侧向位移作用下,直至结构模型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结构倾覆为止。
控制点一般指建筑物顶层的形心位置;目标位移为建筑物在设计地震力作用下的最大变形。
Pushover方法的早期形式是“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基于能量原理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将实际结构的多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反应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来表达,初衷是建立一种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方法。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种将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反应谱相结合、进行图解的快捷计算方法,它的结果具有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
正因为如此,随着90年代以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Dia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DBSD)和基于性能(功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等概念的提出和广为接受,使这种方法作为实现DBSD和PBSD的重要工具,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这种方法本身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计算结构的能力曲线(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构的目标位移及结果的评价。
第一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是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采用的结构模型和加载方式;第二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确定结构在预定地震水平下的反应,目前可分为以ATC-40为代表的CSM和以FEMA356为代表的NSP (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非线性静力方法),CSM的表现形式是对弹性反应谱进行修正,而NSP则直接利用各种系数对弹性反应谱的计算位移值进行调整。
两者在理论上是一致的。
在一些文献中将第一方面的内容称为Pushover,不包括计算目标位移和结果评价的内容。
SAP2000建模和分析过程教学内容
SAP2000建模和分析过程教学内容SAP2000建模和分析过程在家一边做论文,一边把SAP2000建模和分析过程整理了下1.轴网:a:文件---新模型---轴网。
笛卡尔坐标可以定义立方体矩形,柱面坐标可以定义立方体弧形。
添加局部坐标系:单击鼠标右键---编辑轴网数据---添加新系统(原点位置:0、0、0;在快速绘制,第一个网格位置中可以输入局部坐标相对于总坐标的位置;不可以在一个视窗中同时显示整体坐标、局部坐标,可以通过屏幕右下方的选择区切换。
b:文件---导入:CAD文件、EXCEL等。
注:cad中定义不能使用0图层定义新的图层;在导入时,cad的铅垂方向和世界坐标wcs 中X、Y、Z、轴的哪一个轴对应,相应的选择对应的轴(全局上方向),也可以在cad中进行旋转操作,也可以通过施加重力方向的荷载校核;结构导入模型时偏离整体坐标原点太远,可以在cad中将模型移到通用坐标系WCS原点,或在sap2000中进行模型整体移动;cad 中采用的是浮动坐标,导入sap2000后会出现极少的位差,可在“交互数据编辑功能”里修改;cad中的曲线杆件不能导入sap2000中,可以利用cad的二次开发技术将圆弧、椭圆等线段修改成直线线段;由cad导入的线段必须为直线,不能为多段线。
c:程序自带的已定义属性的三维“框架”。
1.1:修改轴网:转化为一般轴线:即可完成对整体坐标与局部坐标中轴线的编辑、修改。
编辑数据---修改显示系统----粘合到轴网线:某楼层层高不一样时,可在-修改显示系统修改z轴坐标,构件会随着轴网一起移动。
.2.定义材料:定义---材料(有快速添加材料和添加新材料)。
快速添加材料是程序已经定义好了的,可以定义钢和混凝土,当“快速添加材料”中没有要定义的材料时,则需要自己手动在“添加新材料”中定义。
3.定义截面:框架单元:用来模拟梁、柱、斜撑、桁架、网架等。
面截面:Shell(壳)、plane(平面)、Asolid(轴对称实体)Shell: 膜(仅具有平面内刚度,一般用于定义楼板单元,起传递荷载的作用);壳(具有平面内以及平面外刚度,一般用于定义墙单元,当h/L<1/10时为薄壳,忽略剪切变形)板(仅具有平面外刚度,仅存在平面外变形,一般用来模拟薄梁或地基梁)4:绘制模型:一般是定义好某种截面后再绘制该截面。
sap2000弹塑性分析方法
SAP2000弹塑性分析方法运用总结结构的抗震设计一般可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一种是增加结构的截面和刚度来“抗震”,此时如果要使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保持弹性状态,结构需要具有如右图所示的承载能力,此时结构的设计截面会变得非常不经济;第二种方法是容许结构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并保证结构不发生倒塌的"耐"震设计(或叫延性设计);第三种方法是通过一些装置地震响应比较(如阻尼器、隔振装置等)来吸收能量的"减"震或"隔"震设计。
当结构和结构构件具有一定的延性时,大震作用下部分构件会发生屈服,此时结构的周期会变长,结构周期的变长反过来减小了地震引起的惯性力,即塑性铰的出现吸收了部分地震能量,从而避免了结构的倒塌。
对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价以往多从强度入手,但结构在发生屈服后仍具有一定的耗能和变形能力,因此用能够反映结构延性和耗能能力的变形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应更为合适。
通过动力弹塑性分析我们不仅要了解结构发生屈服和倒塌时的地震作用的大小,同时也要了解结构的变形能力(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延性系数等)、构件的变形能力、铰出现顺序等,从而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目标。
目的:1) 评价建筑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根据主要构件的塑性破坏情况和整体变形情况,确认结构是否满足性能目标的要求。
2) 研究超限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包括罕遇地震下的最大层间位移;3)根据以上分析结果,针对结构薄弱部位和薄弱构件提高相应的加强措施。
弹塑性分析两种方法:1、静力弹塑性方法push-over2、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第1.0.1条中规定了三水准设防目标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规》5.5.2条中分别规定了"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和"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的结构。
基于SAP2000的平面单层框架结构弹塑性分析
基于SAP2000的平面单层框架结构弹塑性分析摘要:本文基于SAP2000软件,对一常规的单层平面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分别使用静力弹塑性方法和动力弹塑性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对静力分析所得的基底剪力-位移曲线和动力分析所得的顶点位移的时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这两种方法对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的区别与优缺点。
关键词:SAP2000;静力弹塑性;动力弹塑性中图分类号:我国的结构设计规范目前采用多阶段抗震设计,具体措施是3水准设防(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大部分普通结构设计采用小震计算,少部分复杂结构进行中震和大震性能化抗震设计。
结构在进入中震和大震的阶段后,部分会进入弹塑性,因此传统的线弹性分析模型不再适用。
目前基于纤维模型、分层壳模型等微观精细化模型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SAP2000、Perform-3D等商用软件能够较好地解决非线性结构弹塑性分析问题。
本文基于SAP2000平台,对一常规的单层平面框架结构采用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方法进行分析,对比静力分析生成的基底剪力-位移曲线和动力分析得到的时程分析曲线,总结这两种方法的特征、区别和优缺点,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1静力弹塑性分析基本原理和应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法(下文简称NSF,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方法是采用一定的结构分析模型进行推覆分析(Pushover Analysis),在分析结果基础上结合抗震性能需求(如需求谱、目标位移等),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
基本假定如下:(1)仅能考虑结构第一振型的影响,忽略高阶振型的影响。
(2)结构沿高度方向的变形可使用形状向量表示,且在地震作用的全过程,形状向量保持不变。
(3)楼板的平面内刚度无限大,不考虑楼板的平面外刚度,楼板在平面内仅发生刚体位移。
分析基本思路如下:(1)建立弹塑性模型,确定侧向推覆力的形式,得到顶点位移—侧向力曲线。
(2)选择用于评估的地震水准(中国规范、ATC40)。
SAP2000程序中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功能.
SAP2000程序中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功能,不仅囊括了土木工程领域几乎所有的分析类型:静力分析、动力分析、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等,最近还发展了在机械行业常用的频域分析,如稳态分析及PSD 分析。
工程师需要做的是将实际结构简化为合理的计算模型。
对于非线性分析,选择不同的求解器、控制方法或者分析参数,计算结果会明显不同,因此工程师需要对非线性分析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并应具备一定的数值计算知识。
下面主要剖析土木工程行业常用的分析工况,并针对工程师遇到的常见问题做必要的解释说明。
1 线性分析与非线性分析在SAP2000中,静力分析与时程分析工况均可根据需要设定为线性或者是非线性分析。
两者的区别见表1。
线性分析与非线性分析的区别表1非线性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P-Δ(大应力)效应:当结构中有较大应力(或内力)时,即使变形很小,以初始的和变形后的几何形态写的平衡方程的差别可能很大;2)大变形效应:当结构经历大变形时,变形前后的平衡方程差别很大,即使应力较小时也是如此;3)材料非线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不是完全的线性,或者是塑性材料;4)人为指定:如指定了拉压限制,结构中包含粘滞阻尼单元或者其他非线性单元等情况。
在定义分析工况时,如果要考虑第1,2种非线性,可在工况定义时设定。
材料非线性在目前SAP2000版本中主要体现为各种形式的塑性铰,如轴力铰、剪力铰、PMM铰等。
铰的力学属性为刚塑性,出现铰意味着框架进入塑性阶段。
带有铰的框架对象的弹性属性来自于框架单元本身的弹性。
SAP2000更高版本将会融入Perfor m系列程序,届时用户可以更加灵活地定义材料非线性。
2 Pushover分析Pushover分析是一种静力非线性分析,用户定义侧向荷载来模拟地震水平作用,且通过不断增大侧向作用,追踪荷载-位移曲线,将这条曲线(能力曲线)与弹塑性反应谱曲线相结合,进行图解,得到一种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的方法,称为Pushover方法。
PUSHOVER方法
PUSHOVER方法PUSHOVER方法(PUSHOVER method)是一种简单、经济、直观且有效的方法,用于对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初步评估。
它是结构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预制结构、短周期结构和轻型结构等。
PUSHOVER方法基于弹塑性分析原理,通过分析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非线性行为,直观地展示结构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变形和受力情况。
在PUSHOVER方法中,结构被简化为一维弹塑性模型,并进行单方向的静力分析。
结构的非线性行为通过增量形式的弹塑性模型来表示,荷载由小到大逐步增加,直至结构达到破坏。
1.确定结构模型:首先,需要将结构转化为一维、双向的框架模型,包括主要的水平和垂直支撑、梁和柱等。
通常,无溶接链接使用简化的接头,而有溶接链接使用精确的模型。
2.选择地震荷载曲线:根据结构所在地区的地震参数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地震荷载曲线。
常用的荷载曲线包括线性弹性荷载、等效静力荷载和增量动力荷载等。
3.设定分析参数:确定分析所需的参数,如荷载递增步长、分析区间和结构材料的损伤模型等。
4.进行弹塑性分析:根据设定的荷载递增步长,以及结构的初始状态,进行弹塑性分析。
在每个荷载步骤中,根据结构的初始刚度和荷载作用,计算结构的变形、内力和屈服状态。
5.绘制PUSHOVER曲线:根据分析结果,绘制PUSHOVER曲线。
PUSHOVER曲线是结构侧向位移与结构侧向剪力的函数关系图。
它直观地展示了结构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响应。
通过PUSHOVER曲线,结构工程师可以评估结构的强度储备和抗震性能,并确定结构在不同限额位移水平下的塌陷载荷。
这对于设计抗震设防和结构强度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PUSHOVER方法的优点在于其简单性、经济性和直观性。
相对于复杂的动力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合理的结果。
另外,PUSHOVER方法还可以用于实际结构的性能评估和性能矫正,使结构工程师可以方便地进行结构设计和优化。
怎样用SAP2000进行屈曲分析
2、从非线性静力Pushover分析可得到几种类型的输出:
(1)、可绘制在指定控制点的基底剪力对位移曲线。
(2)、可以ADRS格式绘制在指定控制点的基底剪力对位移曲线,其竖轴为反应谱加速度,水平轴为反应谱位移。需求谱可在此点叠加。
(3)、对于Pushover的每一步,在逐步的基础上,可图形查看铰形成的顺序,彩色显示铰的状态。
(4)、对于Pushover的每一步,在逐步的基础上,可图形查看构件内力。
(5)、沿Pushover曲线的每一点的表格化的基底剪力对位移值,在某些铰属性的力-位移曲线特定的点处铰的数目,可在屏幕查看、打印或保存至一个文件。
(6)、能力谱的表格值(ADRS能力和需求曲线),有效周期和有效阻尼可在屏幕查看、析
分类:SAP2000
2007.4.22 15:23作者:燃烧的烟灰|评论:0|阅读:842
请问怎样用SAP2000进行屈曲分析?第一类稳定和第二类稳定怎么考虑?还有模态数根据什么确定?
sap2000入门学习
sap2000入门.学习1、局部坐标系在sap2000中点、线、面等单元都有局部坐标系,且用了三种颜色(红、蓝、白)来表示其局部坐标。
但我不明白这三种颜色究竟谁代表了axial 1、axial 2、axial 3?答:(a)红色----1轴、白色----2轴、蓝色----3轴。
king.zk(b)局部坐标系的规定如下:1轴为轴向,从i点到j点。
当杆件为水平时,2轴的方向与整体坐标系的z轴正向一致;而当杆件为竖直时,2轴方向与整体坐标系X轴正向一致,3轴为右手螺旋规则,依据1、2轴而定。
lijianning2、SAP2000软件在建立模型时,无法考虑箍筋间距和箍筋直径大小,软件仅能就所配置的端面大小给予适当的箍筋量,而在实际工程中是要考虑这些的,涉及到截面剪力强度大小计算等问题。
想问的是,现在很多设计院和研究所已将SAP2000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估,这些结果可靠吗?不知SAP新版本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2005-04-19 答:在实际设计的时候,sap会给出所需要的剪切钢筋面积,这与截面设计时候是否有箍筋没有关系。
至于做抗震评估,如果这里你的抗震评估是指使用pushover方法的话,那么也许可以这么做:混凝土的本构关系采用受限制混凝土的曲线,让它来考虑箍筋的作用,这样将问题转移到定义合理的本构关系上去了。
ocean20003、SAP2000截面设置的梁配筋问题各位大侠:小弟初涉sap,有几个比较初级的问题:(1)在sap2000中,对于梁、柱的配筋,只对纵筋的截面进行定义,而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还存在箍筋配筋的问题。
(2)在sap2000中,对于梁、柱的配筋,只给了一个截面进行定义,而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梁两端和中间段的配筋有时是不一样的,还有柱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大家如何处理的?(3)在进行pushover推覆分析中,要设置塑性铰特性,sap2000给出了默认值,而实际的铰特性小弟认为应该对杆件进行试验,或者用专门的软件来计算,不知大家如何处理?如果用软件来计算,望能告知或者提供上来,不胜感激!(4)sap2000中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用到的地震波,其文件格式是什么?地震波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还是完全按照自己处理的地震波的时间间隔来定?答:(1)、sap2000在采用混凝土设计的时候会计算判断出所需要的纵筋和箍筋的面积,以结果的形式体现出来,定义截面的时候只是一个初始设置。
SAP2000之Pushover分析
Pushover分析:基本概念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方法。
静力非线性分析是结构分析模型在一个沿结构高度为某种规定分布形式且逐渐增加的侧向力或侧向位移作用下,直至结构模型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结构倾覆为止。
控制点一般指建筑物顶层的形心位置;目标位移为建筑物在设计地震力作用下的最大变形。
Pushover方法的早期形式是“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基于能量原理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将实际结构的多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反应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来表达,初衷是建立一种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方法。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种将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反应谱相结合、进行图解的快捷计算方法,它的结果具有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
正因为如此,随着90年代以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Dia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DBSD)和基于性能(功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等概念的提出和广为接受,使这种方法作为实现DBSD和PBSD的重要工具,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这种方法本身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计算结构的能力曲线(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构的目标位移及结果的评价。
第一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是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采用的结构模型和加载方式;第二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确定结构在预定地震水平下的反应,目前可分为以ATC-40为代表的CSM和以FEMA356为代表的NSP (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非线性静力方法),CSM的表现形式是对弹性反应谱进行修正,而NSP则直接利用各种系数对弹性反应谱的计算位移值进行调整。
两者在理论上是一致的。
在一些文献中将第一方面的内容称为Pushover,不包括计算目标位移和结果评价的内容。
pushover分析例子
某简单框架结构的Pushover分析 ——操作步骤及说明编者单位:土木与交通学院学 历:硕士研究生专 业: 结构工程研究方向: 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抗震分析QQ号码:511086646江苏·南京2010-11-5一、计算模型将要分析的模型如下图所示,柱子的间距X 方向为5m ,Y 方向为4m ,层高为3m 。
梁: ,C30混凝土,四个角点上个配置的HRB335纵筋。
m m 5.02.0×2500m 柱:,C30混凝土,四个角点上个配置的HRB335纵筋。
m m 4.03.0×2600m图1结构计算的三维模型和平面模型二、详细操作步骤1.建立模型(1)在SAP2000中选择“新建模型”按钮(ctrl+N ),弹出“新模型”窗口,点击“三维框架”按钮。
此时注意将单位修改为“N.mm,C ”(建立模型之前要设置单位,在以后操作中要以该步骤设置的单位为基准)(2)输入框架的层数、榀数、间距等信息,点击“确定”按钮。
图3输入结构的尺寸等信息(3)自动生成的框架为铰接,需要修改为刚接。
选择所有的支座→指定→节点→约束,约束所有支座的转动。
图4约束支座的所有位移(4)定义新材料。
定义-材料,在弹出的窗口中,增加C30混凝土和HRB335钢筋。
(在定义C30混凝土和HRB335钢筋的材料属性时,可以按照我国规范输入相关参数,比如弹性模量、密度、屈服强度,也可以应用程序默认参数,在以后建立其它材料时在修改参数,该步骤只是为了添加两个材料名称,便于后面建模)此处省略具体操作过程。
图5增加材料定义(5)在C30混凝土的基础上建立新材料类型C30BEAM。
将混凝土的密度改为5000,相当于把楼板的重量折算到梁里面去。
最后点击“确定”。
图6定义梁材料参数(6)定义柱截面。
定义→截面属性→框架截面,输入柱子的名称为COLUMN ,材料为C30、截面尺寸。
点击“配筋混凝土”设置配筋。
(7)定义钢筋的材料属性HRB335,每个柱子四角各有一个钢筋,定义新的钢筋截面名称为“600m2”面积为600m 2。
SAP2000中的Pushover分析基于FEMA356和ATC
SAP2000中的Pushover分析基于FEMA356和ATC-40。
FEMA-356(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是美国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对于钢结构、钢筋混凝泥土结构、砌体结构及木结构建筑物以其性能表现为基准(Performance-Based)的抗震评估方法,其前身为FEMA273。
它主要目的是为建筑物抗震及加固提供一套分析方法和标准,依照不同的地震等级与不同的建筑物性能表现等级(Building Performance Level)而制定出不同的修复目标(Rehabilitation Objectives)。
地震大小等级是指建筑物在使用年限中可能遇到的地震灾害,建筑物性能等级则代表建筑物遭受地震作用后可维持的功能,共分4级:正常使用(Operational)、可立即使用(Immediately Occupancy)、生命安全(Life Safety)、建筑物不倒塌(Collapse Prevention)。
为达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原则,FEMA356制定了基本的安全指标(Basic Safety Objective),规定了不同地震等级下建筑物需达到的生命安全(Life Safety)等级或建筑物不倒塌的等级。
对一般结构提出4种方法来评估结构是否可达到所需求的抗震性能,这4种方法分别为静力线性(LSP),动力线性(LDP),静力非线性(NSP),动力非线性(NDP)。
ATC-40(Applied Technology Council,1996)为一学术报告,它针对Pushover分析方法给出一整套详细说明及范例。
FEMA-440(Improvement of Nonlinear Static Seismic Analysis Procedures)是ATC-55(ATC-40的最新报告)项目技术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A P2000之P u s h o v e r分析SAP2000之Pushover分析Pushover分析:基本概念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方法。
静力非线性分析是结构分析模型在一个沿结构高度为某种规定分布形式且逐渐增加的侧向力或侧向位移作用下,直至结构模型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结构倾覆为止。
控制点一般指建筑物顶层的形心位置;目标位移为建筑物在设计地震力作用下的最大变形。
Pushover方法的早期形式是“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基于能量原理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将实际结构的多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反应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来表达,初衷是建立一种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方法。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种将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反应谱相结合、进行图解的快捷计算方法,它的结果具有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
正因为如此,随着90年代以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Dia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DBSD)和基于性能(功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等概念的提出和广为接受,使这种方法作为实现DBSD和PBSD的重要工具,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这种方法本身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计算结构的能力曲线(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构的目标位移及结果的评价。
第一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是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采用的结构模型和加载方式;第二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确定结构在预定地震水平下的反应,目前可分为以ATC-40为代表的CSM和以FEMA356为代表的NSP(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非线性静力方法),CSM的表现形式是对弹性反应谱进行修正,而NSP则直接利用各种系数对弹性反应谱的计算位移值进行调整。
两者在理论上是一致的。
在一些文献中将第一方面的内容称为Pushover,不包括计算目标位移和结果评价的内容。
本文中,将两方面的内容统称为“Pushover分析”。
基于结构行为设计使用Pushover分析包括形成结构近似需求和能力曲线并确定曲线交点。
需求曲线基于反应谱曲线,能力谱基于Pushover分析。
在Pushover分析中,结构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作用下,其抗侧能力不断变化(通常用底部剪力-顶部位移曲线来表征结构刚度与延性的变化,这条曲线我们可以看成为表征结构抗侧能力的曲线)。
将需求曲线与抗侧能力曲线绘制在一张图表中,如果近似需求曲线与能力曲线的有交点,则称此交点为性能点。
利用性能点能够得到结构在用需求曲线表征的地震作用下结构底部剪力和位移。
通过比较结构在性能点的行为与预先定义的容许准则,判断设计目标是否满足。
在结构产生侧向位移的过程中,结构构件的内力和变形可以计算出来,观察其全过程的变化,判别结构和构件的破坏状态,Pushover分析比一般线性抗震分析提供更为有用的设计信息。
在大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塑性工作状态,目前的承载力设计方法,不能有效估计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工作性能。
Pushover分析可以估计结构和构件的非线性变形,结果比承载力设计更接近实际。
Pushover分析相对于非线性时程分析,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分析结果,减少分析结果的偶然性,同时可以大大节省分析时间和工作量。
Pushover分析方法一般过程Pushover分析是基于性能设计的有力工具。
基于性能的设计可以使工程师更深入的理解和控制不同荷载水平下的结构行为。
SAP2000的非线性版本提供了Pushover分析功能。
进行Pushover分析的一般过程如下。
下面列出了Pushover 分析的一般步骤,注意,其中某些步骤是由SAP2000自动完成的。
1)建立结构和构件的计算模型。
2)定义框架铰属性并指定其给框架/索单元。
3)定义钢或混凝土设计可能需要的任意荷载工况和静力与动力分析工况,特别是使用默认铰时。
4)运行设计需要的分析。
5)若任何混凝土铰属性是基于程序计算的默认值时,必须进行混凝土设计,这样确定配筋。
6)若任何钢铰基于程序对于自动选择框架界面计算的默认值,必须进行钢设计且接受程序选择的截面。
7)定义Pushover分析所需的荷载工况,包括:重力荷载和其他可能在施加横向地震荷载前作用在结构的荷载。
可能在前面对于设计已经定义了这些荷载工况。
用来推结构的横向荷载。
若准备使用加速度荷载或模态荷载,不需要任何新的荷载工况,虽然模态荷载需要定义一个模态分析工况。
8)定义Pushover分析使用的非线性静力分析工况,包括:一系列的一个或多个使用荷载控制的从零开始施加重力和其他固定荷载的工况。
这些工况包括阶段施工和几何非线性。
从此系列开始并施加横向Pushover荷载的一个或多个Pushover工况。
这些荷载应使用位移控制。
被监测的位移通常位于结构的顶部,将用来绘制Pushover曲线。
9)运行Pushover分析工况。
10)审阅Pushover结果:绘制Pushover曲线、显示铰状态的变形形状、力和弯矩图形,且打印或显示需要的结果。
11)按需要修改模型并重复。
应考虑几种不同的横向Pushover工况来代表可能在动力加载时发生的不同顺序的响应,这是很重要的。
特别地,应在X和Y两个方向推结构,且可能在两者间有角度。
对于非对称结构,在正和负方向推结构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当在一给定的方向推结构时,可考虑水平荷载在竖向的不同分布,如在此方向的第一和第二模态。
Pushover工况的定义点击定义>分析工况命令,选择分析工况类型为Static、分析类型为非线性。
如下图所示1.荷载施加控制 Pushover 分析一般需要多个分析工况。
一个典型的Pushover 分析可能由3个工况构成:第一个将施加重力荷载给结构,第二个和第三个可施加不同的横向荷载。
Pushover 工况可以从零初始条件开始,或从前一个Pushover工况结束处的结果开始。
例如,重力工况从零初始条件开始,而两个横向工况的每一个从重力工况的结束处开始。
因为Pushover分析是非线性的,所以将其分析结果和其它线性或非线性分析叠加是不合理的。
当按规范要求比较Pushover的结果时,需要在Pushover工况内施加所有适当的设计荷载组合。
这可能需要多种不同的Pushover工况来考虑所有规范规定的设计规范荷载组合。
当进行Pushover 分析时,必须在结构上施加代表惯性力的分布静荷载。
一般地,将荷载定义为下面一个或多个的比例组合:1)自定义的静荷载工况或组合。
2)作用于任意的整体X、Y、Z方向的均匀加速度。
在每一节点的力和分配给节点的质量成比例,且作用在指定的方向。
3)从指定特征类型或RITZ类型振型的振型荷载。
在每一节点的力和振型位移,振型角频率平方,及分配给节点的质量成比例。
力作用于振型位移方向。
对其他类型的分布形式,可以定义OTHER类型的静力荷载工况,分布为侧向分布的均匀或倒三角形分布,然后使用此静力荷载工况作为侧向荷载的分布。
比例系数在位移控制情况下只表示相对比例,不代表荷载的绝对数值。
2.分析控制参数点击对应施加荷载、结果保存、非线性参数对应的修改/显示按钮可以对Pushover 分析的其他控制参数进行设置。
在Pushover分析中,荷载与指定的荷载样式成比例的施加给结构。
指定荷载样式的初始乘数为零。
随着Pushover 分析的进行,此乘数逐步增加,直至到达指定的 Pushover 结尾,或在某些情况直至结构不能承受附加的荷载。
可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控制Pushover分析中施加在结构上的荷载:荷载控制和位移控制。
每一个Pushover工况可使用力控制或位移控制。
选择一般依赖于荷载的物理性质和期望的结构行为。
在力控制时,需施加一定的荷载样式。
使用此种荷载控制方法可以简单地将当前力的增量施加给结构。
例如,假定当前施加给结构的力为150kN。
在力控制时,SAP2000可简单的施加此荷载的50kN的增量于结构。
在已知期望的荷载水平(如重力荷载),且结构可以承受此荷载时,应该使用力控制。
若结构因材料屈服或失效,或几何不稳定而不能承受指定荷载,Pushover分析将停止。
当位移控制时,将施加荷载直至在监控点的位移等于预先指定的位移。
使用此种控制方法时,SAP2000先计算需要产生此位移增量的力增量,并施加此力增量至结构。
例如,假定结构监控点的当前位移为3cm。
进行位移控制时,SAP2000可简单地添加1cm的增量至此位移,来得到4cm的总位移。
然后SAP2000估计得到此位移所需的力,并施加此力于结构。
因为在此荷载增加过程中可能发生结构的屈服或失效,SAP2000可进行试算和迭代来找到产生期望位移增量的荷载。
若结构不稳定,则荷载增量可能为负。
当寻求指定的位移(如在地震荷载中),所施加的荷载预先未知,或当结构期望失去强度或失稳时,应使用位移控制。
虽然随着结构承载力的变化,所施加荷载可以增加或减少,预先存在的荷载(如重力)不会改变。
若结构失去重力承载力,Pushover分析在到达目标位移前将停止。
耦合位移通常是在一个给定的指定荷载下,对结构中最敏感位移的测量。
它是结构中所有位移自由度的一个加权总和:每个位移分量乘以在那个自由度上施加的荷载,并对结果求和(所施加荷载作的功)。
若选择使用共轭位移来进行荷载控制,其将被使用来决定是否荷载应被增加或减少。
所指定的监控位移将用来设置位移目标,即结构应移动多远。
推荐使用耦合位移,即勾选使用耦合位移选项,对分析的收敛有帮助。
在监测位移区域中的监测一行上,定义要监测的点及其自由度位移分量。
应选择一个对荷载(即荷载样式中定义的荷载)敏感的监测位移。
例如,当荷载作用在方向UY上的时候,通常不应该监测自由度UX。
同样不应监测靠近约束的节点。
如果可能,监测位移在分析过程中最好是单调增加的。
保存分析结果时,仅保存正位移增量表示SAP2000将不保存位移增量为负时的分析结果。
材料非线性参数区域显示材料非线性属性,主要用于非线性时程及收缩徐变。
将在后面章节介绍。
几何非线性参数。
选中无选项时,不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效应。
选择P-△选项时,将运行P-△迭代,可部分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效应,计算耗时比第一项多。
当结构不是很柔时,建议使用该选项。
大位移选项用于出现明显变形的较柔的结构(如索结构),以及屈曲分析。
对于一般的结构,建议使用P-△选项。
建议首先运行分析而不以P-△进行(选择无选项),随后增加几何非线性效应。
当选择P-△和大变形选项时,按照变形后的几何形状建立平衡方程,最为精确,计算耗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