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数学“猜想-验证-归纳-运用”课堂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想——验证——归纳——运用”
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黎川二小丁国安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的不少发明和理论也都是由一定的猜想而产生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模式的教学目标:
1、教师方面:引领数学教师理解《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更好地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
呈现方式进行深度思考、重新组合、创造性地用好,达到优化有效,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科学、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数学猜想能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猜想能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三、模式的操作流程:
(一)、知识迁移——有“理”猜想,激活思维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常常与新知之间存在着一层“真空地带”,这正是学生学习新知时在认知和心理上竭力要跨越的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猜测活动就应在这“真空地带”中展开,让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借助旧知产生“正迁移”,先建立猜想,然后从不同角度来验证猜想。
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时,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把若干相同或相似的不同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由旧事物的已知属性去猜想新事物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2、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信息
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提出大胆又有创新的结果假设。
3、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并通过实际去验证。
当然、我们要提高学生“猜想”能力要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给足学生猜想的时空。
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教学方式。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数学猜想是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猜想,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通过猜想,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进行猜想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允许学生出错。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各不相同,但要通过他们的主动参与,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错,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聆听学生的猜想,允许学生有错误,不求全责备,充分鼓励他们的猜想,让学生勇敢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猜想,锻炼他们的思维。
3.引导学生学猜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因此,教师要告诉学生,猜想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立足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数学思考上的合理推测,形成良好的猜想意识,学会合理的猜想。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断一:
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1、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师:我们数学课中经常要与数字打交道,那么在1——9中,你喜欢哪两个数?
生:……
师:(板书:5和6)那么如果老师在5和6中间加一个除号,这样组成一个除法算式,谁能不计算就能很快的写出和这个算式大小相等的除法算式?
生:……
师:你们根据什么很快地写出了这些算式?按这样写下去可以写多少个?(无数个)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谁能说一说商不变的性质?想起来了吗?
(出示商不变的性质)生读一遍。
师:我们知道分数与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把这些除法算式的商写成分数形式……这些分数之间大小有
什么关系?
生:相等。
2、提出猜想:
师: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了变化,而它们的大小却没有变。这可奇怪了,我们知道,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那么请大家按行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的顺序认真观察这组分数,你们大胆的猜想一下,在分数中是不是也有什么规律?如果有的话,应该怎么说呢?(可以把你们的猜想互相说一说)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想,加深理解。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但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有价值,是否合理正确,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细心地验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因为对于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结论的获得,学生不仅必须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实践出真知,如果通过验证,发现猜想是错误的,应立即调整思路,重新分析,只有引导学生把猜想和验证有机结合起来,猜想才具有意义,如果只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知而不答,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让学生自己探索验证,这时最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
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学生把看到的都记下来,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通过提问、参与、建议等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迈向概念的原理,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使用的材料、方法,语言表述以及结论和发现,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和小结
此时的验证猜测活动应具有如下特点:
1、目标性和可探究性。学生在验证猜测活动中,有预定的并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活动方向是明确的,而且学生有能力可以完成,但又有一定可探究性,保证探索活动有一定的效率。
2、能动创造性。学生在验证猜测活动中,本质力量必然会得到最充分的表现。表现在:一是学生将透过客体的外部复杂现象,发现其本质规律,促进对新知的理解;二是学生根据自己对客体的认识,在观念中重构各种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为下一次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断二:
师:我们一起回过来看看这组分数,看看这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么变化的,是不是有这样的规律?
生:扩大2倍……
师:这是从左往右看的,那我们再来从右往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