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美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渚美玉

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来源。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将中国新石器文化划分为六大考古文化区系,即以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区,以山东为中心的海岱文化区,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文化区,长江下游以太湖为中心的东南文化区,以鄱阳湖到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文化区,以及燕山南北、长城地带的北方文化区。这些新石器文化各具特色、自成体系,对中华文明的形成都有巨大贡献。其中长江流域的文化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力量。

长江下游以太湖为中心地区的良渚文化是一种集大成的文化,对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吸收和综合,它的发展水平超过当时的其他文化。良渚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良渚文化的玉器在同时期的史前文化中,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出类拔萃的,其他文化出土的玉器无法与之媲美。

良渚文化玉器品种较多,可分为礼仪、佩挂、镶嵌穿缀用玉三大类。礼仪玉器为形式众多的玉琮和大小不一的玉璧、玉钺、玉斧和玉杖首;佩挂玉器有典型的成串项链,还有龟佩、鸟佩、鱼佩、玉璜等;镶嵌件是将很多细小的无孔玉粒及一些玉件用粘合等方式装饰在器物上。镶嵌件开我国镶嵌技术之先河,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良渚文化的钻孔技术很发达,有管钻和实心钻两种。琮、玉器等大件玉器孔,多采用管对钻法,中间相接部分常留有台痕。一些小件玉饰上的孔,有的为对穿漏斗状,有的为一面两孔相通牛鼻状,为实心钻。在花纹的雕琢方面,有镂空、浮突和阴刻三种技法。良渚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饰,都是细阴线仔细刻画的,若干阴线间留下的阳面,就构成了面目狰狞的神人兽面图案。此外,良渚玉器的表面一般打磨得很光滑,说明当时已有了较高的抛光技术。

良渚玉器最具代表性的是玉璧和玉琮。良渚文化的墓葬常用玉器随葬,即“玉殓葬”。但墓葬的规模大小不一,墓葬中随葬的玉器也有差别,说明当时已有了贵贱等级之分。如寺镦的第三号墓随葬陶器、玉石器共达120余件,其中玉璧24件、玉琮32件。而上海马桥遗址常见的小墓,有的无随葬品,有的仅随葬一些日常用的陶器、石制工具和饰件。显示社会分层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非常完备的玉器体系。玉琮、玉璧、玉钺等重器,都掌握在特定阶层手中,用以标示特定身份。琮和璧是良渚文化玉器甚至整个良渚文化的代表。其大量用于随葬已成为祭祀中的礼器。璧是一种扁体、原形、中间有孔的玉器。《周礼》将玉璧列为“六器”之一,有“以苍璧礼天”之说。璧的功能有两种解释,一种即是《周礼》所说,认为是礼天之器。瑶山遗址发现的刻符大玉璧,直径达26.2厘米,正面中孔下方刻一三层台阶的方框,方框内刻有展翅飞鸟纹饰。传世良渚大玉璧刻符的主题大多是鸟和太阳,可见璧与“天”确实有关。另一种认为是财富的象征,虽然良渚时期的社会已发生分层,玉璧、玉琮这些大型玉器多出现在大型墓葬之中,但还不能足够证明这就是财富的象征。琮是良渚人最神圣的礼仪重器,按特征可分为三类:镯形琮、弧边短方形琮、方柱形琮。琮的器型演变轨迹

是从圆到方,由单节到多节,从低矮到高大。玉琮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上大下小。对于这一特征所隐含的含义还有待发现。人们对于玉琮的功能与作用自古有许多种解释。《周礼》说:“黄琮礼地,苍璧礼天。”东汉郑玄注:“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说文解字》说琮“大八寸,似车釭”。釭指车轮中心车毂的部位的中孔,以容纳车轴。乾隆皇帝爱收藏古董,他认为琮乃是抬轿子的抬竿头上的装饰品。现代有人认为琮是神灵降临所居的小屋,或是天象观测器,也有人认为是女阴或男根女阴“密合”之象征,还有人认为玉琮是由玉镯发展而来。这么多种说法有些是有道理的,有些是毫无根据的,多是人们的臆断。如认为琮是轿子的抬竿头上的装饰物最是荒谬。我认为琮是由镯发展而来的,这种说法比较合理。正如前面所说,琮可分为镯形、弧边短方形和方柱形。分为这三种类型,其实也就展示了琮由镯发展到方柱形琮的变化过程。镯形琮如吴县张陵山出土,高3.6、外径7.7、孔径6.2厘米,外壁略内凹。余杭瑶山出土,高3.3、外径6.6、孔径5.7厘米,外壁略凸弧。弧边短方形琮如张陵山M4:2,高3.4、外径10、孔径8.2厘米,侧面有略微凸起的四个长方形饰片。方柱形琮如江苏常州武进寺镦遗址出土的一件玉琮,长方形饰片中脊突出,俯视面几乎成正方形。玉琮由短形向长高形发展,如寺镦三号墓出土的一件分十三节,非常地高。在演变的过程中,人们把琮作为了祭祀的礼器,并在祭祀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琮的造型。

良渚文化中的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据研究,良渚玉琮上的兽面纹是商代饕餮纹的最早雏形。良渚时期的“玉殓葬”,为后代所承袭,特别是汉代时,护尸葬玉风行。为祈求尸体不朽而制造的葬玉主要包括玉衣、玉塞、玉琀和玉握四种,其完善、齐备程度是空前绝后的。当然,后代把玉器作为礼器使用的观念逐渐淡化,原有的祭祀礼仪功能已经丧失。良渚玉器虽不能作为中国玉器文化的最早源头,却是影响至深的。良渚的玉器反映了古代先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由玉器承载的精神文化被后代继承和发展。所谓“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敌,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玉的气质和外观总使人联想起一切美好的事物。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变化,中国人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爱玉情节却一直没有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