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书画同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书画同源”
作者:陈雪红导师:孟萌副教授
(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广东,潮州,521041)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纵观中国传统书画的历史,不难发现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但同源,而且同流,书法和绘画始终是珠联璧合的。我国古代许多书画家,也对书法和绘画有着“书画同源”一说。但此“源”为何?本文将引古及今对“书画同源”,作一浅谈。
关键词:中国书法,绘画,渊源,笔法,意趣
Abstract: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with 5,000 years of civilization, looking back at the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t is obvious that the two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not only origin, but also with the flow,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s always throughout the perfect match. Our country ancient times many painter-calligraphers, also has “th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omology” to the calligraphy and the painting a saying. However, the "source"? This article will direct ancient and now is right “th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omology”, does one discussed shallowly.
Key words:Chinese calligraphy,painting,relationship,writing,Interest
我国书法、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历来就有“书画同源”之说。历代文人画家对书法、绘画艺术就有这样的论述:“书画异名而同体”、“工画者多善书”、“书画用笔同法”,这些论述均认为书法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探究中国书画艺术,不难发现,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关系十
分密切,中国绘画艺术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要求一脉相承。
唐寅云:“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转腕灵妙耳。世之善书者多善画,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1]他认为,书法与绘画两者意境相通,彼此关联,世上擅长书法的人大多也擅长绘画。因此在我国的书画史上,许多文人,都是身兼两职,既是画家,又是书法家。古有顾恺之、赵孟頫等,今有黄宾虹、齐白石等,总之举不胜举。
“书画同源”有何相“同”?其“源”又是什么?本文就两者的历史渊源、用笔、写法、意境等几个方面作一论述。
1.书画同源的历史渊源
据神话记载,上古伏羲氏时,龙马跃出黄河,身负河图;神龟浮出洛水,背呈洛书。于是画与书同时出现了。最早的八卦既是文字,也是绘画,它们都是为了揭示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关系。早在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其图案与文字符号就是一种结合,是用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完成的。
战国时期的《楚帛书》(图1),书与画已相互结合。唐代张彦远第一个从理论上提出“书画同源”。到了文人画兴起的元代,已明确提出了“以书画画、书画相通”的艺术观点。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在题《枯木竹石图》中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以诗词书法入画,是文人画笔墨技巧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中国画在形式美方面的重要开拓。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图2),是其“以书入画”的代表作品。画面中疏林之竹、点叶树、枯枝,甚至石根之小草,则都用中锋勾、撇、点,竹乃矮枝新篁,用浓墨向上撇叶,笔力凝重。草
则自下向上弧曲掠去,秀而遒劲。三株枯枝,皆呈鹿角状,但线条圆曲坚挺,犹存北宋遗韵。左边一株点叶树,枝干倔曲,用笔顿挫转折,叶则用中锋直点。明代王贞云:“画竹,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2]
等等都证实了中国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互为连理,枝干相通的特质。
2.用笔同源
书法、绘画艺术所使用工具及材料是中国特有的毛笔、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的特点与性能,使得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均讲究用笔,如何使用毛笔、掌握用笔既是文人书法训练的基础,也是绘画入门的基本功。用笔,主要包括执笔和运笔,即古人常说的“执使”一语。张绅曰:“执笔之法,谓之‘执使’者,‘执’谓之执笔,‘使’谓运用”[3]。看起来简单的用笔,实质上是贯穿阴阳之下的刚柔,动静、虚实等辨证关系。用笔讲究笔力、骨力,要笔端如有金刚杵;同时又不可一味使用蛮力,而能绵里裹针、流转不滞。按照孙过庭的比喻是既能“顿之则山安”,又能“导之则泉注”。刚柔相济,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化工夫为自然,乃最高境界。陈奕禧云:“或出或收,或伸或缩,须操纵自得,则进乎道矣!”[4]就笔力的稳重来说,就有这种传说,王献之学书时,王羲之从后乘其不注意夺笔而不脱,于是赞叹他日后必定能成大器。
图1 楚帛书图2 秀石疏林图
唐代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需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5]张彦远特别强调笔力的刚劲,他对“画圣”吴道子作品在线条表现与用笔的评价极高:“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数仞之画,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巨状诡怪,肤脉连结.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其圆光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6]
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不仅要讲究用笔还要讲究笔力,笔力即用笔的力度,讲究其力透纸背、如锥划沙、屋漏痕、折钗股等等。笔力不仅要流畅,它还要与稳重两者相辅相成。没有骨力的运笔,虽流利却浮滑、浅薄;而强力不动,易入呆板凝带。董其昌曾这样地论述两者的一致性:“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起得,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今人只是笔作主宰,未尝运笔。”[7]
信笔是信手由笔,笔不受自己控制,其实是描字,画字;而提得起笔,笔力贯串腕、指直至笔端,所以要动则动,要止则止,这些都由书画家自己控制。著名的山水画大师郭熙云:“笔与墨,人之浅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纵,又焉得成绝妙也哉!此亦非难,近取诸书法正与此类也。故说者谓王右军喜鹅,意在取其转项如人之执法转腕以结字,此正与论画用笔同。故世之人,多谓善书者往往善画,盖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8] 历代的文人、画家不仅从各个角度论述了书画的用笔关系,同时也在他们留下的大量的书画精品之中得以见证。
3.书法、画法同源
从画史中,可以证明人物画和山水画存在着书法画法一致的情形,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