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价值观与态度
第5部分价值观与态度
28
第5章 價值觀與態度
失調是一種不一致的現象,認知失 調涉及一個人知覺到他的二種或多種態 度之間或是他的態度和行為之間的矛盾。 在這種情況之下,個體會尋求最低失調 的穩定狀態。認知失調的減低會因為 (1)重要性 (2)選擇 (3)報酬
29
19
第5章 價值觀與態度
價值觀與行銷策略 環境分析及行銷研究可幫助行銷者
了解社會上價值觀的改變情形。例如, 如果發現消費者愈來愈重視享樂、有趣 及刺激的東西,則在品牌名稱、顏色及 設計上就要做適度的調整。
20
第5章 價值觀與態度
在廣告方面,廣告文案、廣告訴求以及廣告主角 的選擇,都應反應到消費者的價值觀。
13
第5章 價值觀與態度
目標價值與工具價值 目標價值是所期望的結果狀態,也就是指人
們最後希望過怎樣的生活。 工具價值就是欲達到目標價值所必須具備的
行為以及所採取的行動。 表2 列出了與消費有關的目標及工具價值。
14
表2 與消費有關的目標及工具價值 (Rokeach量表)
15
第5章 價值觀與態度
價值觀清單量表 由Milton Rokeach (1979) 所發展的價
值觀清單量表 (list-of-value scale, 簡 稱LOV) 對於研究消費者的價值觀非常有幫 助。這個價值清單包括:自尊、安全、溫暖 、成就感、自我實現、受到尊重、歸屬感、 有趣/享樂/興奮。研究者曾研究美國消費者 在1976、1986這二年價值觀的改變情形。其 研究結果如表3所示。
第5章 價值觀與態度
態度與行為間關係的測量 早期的研究發現行為和態度是相關的
,也就是人們的態度決定了了行為。
第五章 消费者的态度与价值观
第五章消费者的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节消费者消费态度的类型与相关因素一、消费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个人对待外界对象(包括人、事、物)较为稳固的内在心理倾向。
消费态度是人们对待某一商品(或服务),或从事某项消费活动前的心理倾向性,它影响着消费决策和行为的方向。
消费者态度的构成要素:1.认知因素:构成消费者态度的基石,表现为消费者对有关商品质量、商标、品牌、包装、价格、服务、信誉等的印象看法。
2 .情感因素:构成消费者态度的动力,表现为消费者对有关商品质量、商标、信誉等的喜欢或厌恶,欣赏或反感的各种情绪反应。
3.意向因素:构成消费者态度的准备状态,表现为消费者对有关商品或劳务采取的反应倾向,其中包括表达态度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行动表现。
二、态度的特性1.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形成的。
2.态度具有情绪作用与动机作用。
3.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
4.态度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5.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
三、消费者态度的类型1.积极的态度2.中立的态度3.否定的态度4.消费偏见四、消费者态度的功能1.导向功能导向功能又称适应功能,是指态度能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且能做到趋利避害。
2.识别功能识别功能又称认知功能,是指态度帮助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3.表现功能表现功能是指形成的态度能够表现、表达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价值体系和自我形象的功能。
4.自我防御功能自我防御功能是指形成的态度能够保护个体的现有人格和保持心理健康。
五、影响消费者态度形成的相关因素1.需求与愿望的满足与态度的形成2.知识和信息对态度形成的影响3.个人所属群体对消费态度形成的影响4.个性特点与态度形成5.社会文化因素对消费态度的影响第二节消费者的信念、态度与价值观一、消费者的信念与态度消费者的信念是指消费者鉴定某种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关于事物的属性及其利益的知识,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性。
消费者对事物的不同信念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信念,能够指导消费者积极的态度;偏见也是一种信念,可能阻碍消费者购买行为。
第五章价值观与态度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关于“认知”
认知是个体对环境、他人及自身行为的看法、信念、知识 和态度。 有关行为的认知 有关环境的认知
认知
认知结构由诸多基本的认知元素构成。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结构的状态取决于基本的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 费斯汀格将认知元素间的关系划分为三种: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观点概要:
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
改态度与行为。
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如做了与态度相违背的事,或没 做想做的事,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会产生一种心理紧张,个体会力图解除这种紧张,
以重新恢复平衡。
第五章 价值观与态度
组织行为学课件
第二节 态度及其改变
什么是态度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改变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态度及其改变的启示与思考
三、态度改变理论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 凯尔曼的态度转变与形成三阶段论 墨菲的沟通改变态度理论 预言实现改变态度理论
个体解决认知不协调的途径
改变行为,使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
改变态度,使其符合行为。
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改变不协调的状况。
例:一名HR的认知失调
一个公司的HR专员,他的工作就是走访大学校园,确认合格
的求职者,向他们宣传该公司以及在该公司工作的益处。但
是,如果他自己认为这家公司工作环境很糟糕,而且对大学
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改变不协调的状况。
可能进一步合理化其行,为这种不一致找到一些理由:完美的工作场所 是没有的。所以,他的工作不是对问题正反面都进行宣传,而是只宣传 公司美好的一面。
管理心理学第五章价值观与态度
三、态度的作用
1.态度对人们的判断和选择的影响。 2.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1)对学习本身的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2)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3.态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态度与工作效率的关 系并非如此简单,并非绝对的正相关关系。 4.态度对人的忍耐力和相容度的影响。 (1)态度对人的忍耐力的影响; (2)态度对人的相容度的影响;
2.态度的构成,由以下四个要素组成: (1)认知要素。即对客体、对象的客观描述。(是基于对 认的心理规律的研究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激励人的积极性和 目的的科学) (2)评价要素。即主体依凭其对客体、对象的认识而作 出的相对客观的评价。(我认为有助于改善管理组织绩效) (3)情感要素。即主体根据其对客体、对象的认知、评 价并结合自己的偏好、价值观念而作出的喜欢与厌恶。 (我喜欢) (4)意向要素。即主体凭借对客体的知觉、评价、情感 反应而形成的行为倾向。(我准备学习)
3.态度的四个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1)认知是态度的基础; (2)评价和情感是态度的核心; (3)意向是态度的最终表现形式。
二、态度的特征
1.对象性。这种对象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 是抽象的概念,可以是主体自身,也可以是群体。
2.社会性。这是因为任何人对任何对象的态度 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人不是独立的人,而是 社会的人。
谢谢观赏!!!
第三节 态度的改变及其理论
一、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 二、态度改变理论及应用
一、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
1.主要因素: a:社会环境因素 b:团体因素 c:态度系统特征因素 d:个体人格因素
2.研究发现当态度具有下列任何一个特性时,就 很难发生改变: (1)态度形成于幼小时期; (2)态度反映出个人的价值观; (3)态度能满足多种需要; (4)态度中的认知、情感、意向相互协调,没有 矛盾; (5)某个态度长期保持一致,已转化为信念; (6)态度趋向于极端。
第五章价值观、态度的主要形式
指企业全 部管理决策和行 动都围绕如何获 取最大利润这一 标准来评价企业 经营的好坏。
除了尽可 能的为投资者获 利以外,还非常 注重企业人员的 自身价值的实现。
最大利润 价值观
经营管理 价值观
企业社会互利 价值观
确定企业利 润水平的时候, 把员工、企业、 社会的利益统筹 起来,达到共赢。
企业价值观
(三)职业价值观 13种类型的职业价值观: 利他主义、审美主义、智力刺激、成就动机、自主 独立、社会地位、权力控制、经济报酬、社会交往 、安全稳定、轻松舒适、人际关系、多彩多样
四、价值观与管理
1.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 影响人与人的关系 • 影响个人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影响个人对所面临问题的看法 • 影响行为的道德判断标准 • 影响接受组织目标的程度 • 影响对个人和组织的成功的看法 • 影响对个人目标的选择 • 影响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 2.价值观对组织目标和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3.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积极树立和培植新的价值观。
影响:民族文化、父母行为、教师、朋友以及其他
相似环境因素。个人经历特别是幼年时期的经验有
着重要作用。
另一部分是遗传因素形成的。
价值观体系比较稳定和持久,但并非一成不变
价值观的稳定持久性是由它自身的遗传成分和 获得方式决定的。 有些基本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持久性和 稳定性,对个体的行为长期起着指导作用。 但随着一个人角色、地位、生活水平以及社会 的变化,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会发生变化, 个体价值体系也会随之改变。 对价值观提出疑问的过程 ,可能就是导致价 值观变化的过程,但是也可能强化已经拥有的 价值观。
M——金钱(Money)
第5章 态度与价值观
自由(独立,自由选择) 人福利工作)
乐于助人(为他
幸福(满足)
正直(真挚、诚实)
内在和谐(没有内心冲突) 有创造性)
富于想象(勇敢、
成熟的爱(性和精神亲密) 自给自足)
独立(自力更生,
国家的安全(免造攻击) 知识的、善思考的)
知识化(有
快乐(快乐的,闲暇的生活) 辑的(理性的)
合逻
救世(得救的、永恒的生活) (温情的、温柔的)
且他个人根本不能控制; 如果回报足够大,可以补偿不协调的损失,
个体将不会强烈地寻求减小失调。
发展和延伸
不充足理由律 为付出的努力辩解 登门槛效应
对管理的意义
预测员工卷入态度和行为改变的 倾向性。
对员工行为的激励 对员工态度的改变
A-B
关于态度的早期研究工作假设:态度 与行为之间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 人们所持有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所做的 事情。
通常的感觉也表明了这种联系。人们 看的电视节目都是他们说喜欢的节目, 员工都在努力逃避他们认为令人讨厌 的工作。
一致性受到质疑
60年代末期,这种态度与行为之间假设的 关系(A-B)由于对研究文献的回顾而受到 了挑战。
根据对大量调查A-B关系的研究报告的评 价,研究者得出结论:态度与行为之间没 有联系,或者,最多只有很小的联系。
也就是说,个体试图消除态度的分歧并保持 态度与行为协调一致,这样才能表现出理性 和一致性。
当出现不一致时,会产生一种力量使得个体 回到态度与行为重新一致的平衡状态。
要做到这一点,要么改变态度,要么改变行 为,或者为这种差异找一种合适的理由。
认知失调理论
50年代后期,列昂·费斯延格(Leon Festinger)
态度调查的方式
[管理学]第5章_价值观和态度
我觉得忙碌一生,纵然成为世界上最富有 的人,也毫无意义。……价值观,换而言之, 不仅是,而且也应该是最终的检验标准。
——彼得.德鲁克 《21世纪的管理挑战》 5-2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组织行为学
第五章
价值观和态度
• 人们对于职业、工作以及所在组织的思 想和情感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的体验
价值观(持久的影响力) 态度(具体、针对性) 情绪和情感(瞬息万变)
•
价值观的形成往往受到来自家庭、同伴、学校、 宗教机构以及其他群体的影响。 职业伦理(professional ethics) 社会伦理(Societal ethics) 伦理规范(code of ethics)
一套以伦理价值观和关于对错的信念为基础的正式的 规则和标准,当别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利益存在风险的 时候,员工可以使用这套标准进行恰当的决策。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组织行为学
(二)价值观的特点
1、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
内容属性 强度属性 对于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 重的排列次序
2、价值观体系(Value system)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 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5-7
组织行为学
(三)著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5-3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组织行为学
第五章
价值观和态度
一、价值观与态度
二、工作满意度 三、组织承诺
5-4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组织行为学
一、价值观与态度
(一)价值观的概念 (二)价值观的特点 (三)部分著名企业的价值观 (四)价值观的类别 (五)与OB有密切关系的两种价值观 (六)工作态度 (七)工作情绪 (八)价值观、态度、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价值观与态度
态度对价值观的塑造:态度是个人或群体对事物 的感觉和看法,它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价 值判断,从而影响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
价值观与态度的相互影响:价值观和态度之间存 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其态 度,而态度也会影响其价值观
价值观与态度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价值观 2 态度 3 价值观与态度的关系
价值观
定义与重要性
价值观定义:人们对事物价值 的评价标准和取向
价值观重要性:影响个人行为、 决策和态度
价值观形成因素:家庭、教育、 社会环境等
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塑造个人品格、影响人际关系、 决定职业发展等
价值观对企业的影响
塑造企业文化: 价值观是企业 文化的核心, 影响企业的氛 围和员工的行
为
指导决策:价 值观决定企业 的决策方向, 影响企业的战 略和业务选择
增强凝聚力: 共同的价值观 能够凝聚员工, 提高团队合作
和执行力
塑造品牌形象: 企业的价值观 影响消费者对 品牌的认知和 评价,影响市
场竞争力
价值观的分类
个人价值观:个人对自我、他人 和世界的看法和评价
组织价值观:组织内部共同遵循 的价值观和理念,如企业愿景、 使命、核心价值观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价值观:社会群体共同认可 的价值观存在,如追求民主、自 由、平等的美好生活等
国家价值观:一个国家或民族共 同认可的价值观存在,如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
法和行为
正确的价值观 有助于形成积 极、健康的态 度,促进个人 和社会的进步
第5章 价值观与态度PPT课件
二、价值观和个体行为
(一)个体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指引其决策和行动 (二)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影响对个人目标的选择; 2、影响个人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3、种影情响况个下人个对体所价面值临观问与题行的为看间法的;联系增强: 14、、被影提响醒行时为,的倾道向德按判价断值标观准行;事; 25、、在影有响理接由受的组时织候目,标按的价程值度观;行事; 36、、容影易响执对行个价人值和观组的织情成境功中的,看按法价;值观行事。 7、影响人与人的关系; 8、影响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
(二)态度的结构
1、认知。个体对某种事物或对象的看法、 评价以及带有评价意义的笼统叙述。
2、情感。个体由认知而产生的对定势作用,行为的准备状态。
认知 情感 意向
(基础)
(调节)
(最终结果)
——态度的核心:价值观
二、态度的特点与功能
(一)特点 (1)社会性 (2)个体性(双向性 ) (3)稳定性 (4)内隐性 (二)功能(指导、控制、激励、调节) (1)决定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与选择 (2)对人的忍耐力和相容度的影响 (3)态度对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4)态度对矛盾和冲突的调节功能
第五章 学习目标
1、理解价值观、价值观体系的概念; 2、熟悉施瓦茨价值观模型; 3、掌握态度概念及结构; 4、掌握态度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5、熟悉态度改变途径; 6、了解工作满意度含义及影响因素; 7、掌握情绪的含义及维度; 8、熟悉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第五章 价值观与态度
第5章_价值观和态度
的价值观。 拥有内在工作价值观的员工往往希望得到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能够在 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并且能从中体会到责任感和自主性。 对于具有内在工作价值观的员工来说,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对他们 来说最为重要。(例如:马云、巴菲特、吴仪等)
观(Ethical Values)价值观
工作价值观
伦理价值观
内在工作 价值观
外在工作 价值观
效益主义 价值观
道德权利 价值观
公正 价值观
5-9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组织行为学 第一节 价值观与态度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二、价值观的类型
(一)工作价值观(work values)
工作价值观是一个人关于应该在工作中追求什么以及应该
如何行为的个人信念。
人们期望从工作中得到的东西:
自我成就和自尊、社会认可、舒适愉快的生活
人们认为应该在工作如何行为:
雄心壮志、服从命令、尊重他人、自我控制
Q:为什么工作价值观对于理解和管理组织行为很重要?
因为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在工作中以及通过工作究竟想要得
到什么。
5 - 10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组织行为学 第一节 价值观与态度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一、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values)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比 较稳定的、持久的社会信念和价值系统。
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反映出个体关于正确与错误、 好与坏、可取和不可取的看法与观念。
是一个人关于应该在人生中追求什么以及应该如何行动的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态度的结构与特点
一、什么是态度(attitude) ? (一)定义 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 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理解? 1、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 2、态度有一定的对象。 3、态度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情感色彩。 4、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二)态度的结构 二、态度的特点与功能
思
考
1、魏亮为什么想不通? 2、如果你是系主任,如何提高系里教师 的工作满意度?
第四节 情绪及其管理
一、情绪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 是人们对认知对象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 为、的综合反应。 (二)特征 (1)生理:血压、心率; 1、短暂体验; (2)心理:思维速度和清晰度; 2、指向客体; (3)行为:表情、手势等。 3、综合反应。 二、情绪的维度 三、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二)态度的结构
1、认知。个体对某种事物或对象的看法、 评价以及带有评价意义的笼统叙述。 2、情感。个体由认知而产生的对态度对 象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 3、意向。定势作用,行为的准备状态。 认知 情感 意向
(基础) (调节) (最终结果)
——态度的核心:价值观
二、态度的特点与功能
(一)特点 (1)社会性 (2)个体性(双向性 ) (3)稳定性 (4)内隐性 (二)功能(指导、控制、激励、调节) (1)决定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与选择 (2)对人的忍耐力和相容度的影响 (3)态度对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4)态度对矛盾和冲突的调节功能
第五章 价值观与态度 第一节 价值观及其应用
第二节 态度的结构与特点
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第四(一)价值观概念 (二)价值观属性 (三)价值观体系 二、价值观和个人行为 三、价值观有关理论及管理应用 (一)罗克奇的价值观模型 (二)施瓦茨价值观模型
(一)罗克奇的价值观模型(1973年) 1、终极价值观(terminal values) : 三种情况下个体价值观与行为间的联系增强: 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 1、被提醒时,倾向按价值观行事; 这是个体愿意用生命去实现的目标。 2、在有理由的时候,按价值观行事; 2、工具价值观 (instrumental values): 3、容易执行价值观的情境中,按价值观行事。 实现终极价值观偏爱的行为方式或手段。 (二)施瓦茨价值观模型(90年代) 2极维度(每一维度包含两个相反的价值观): 1、对为变化的开放态度和保守态度; 2、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
四、工作满意度
(一)定义 个体因工作或工作经历的赞赏而产生的快乐或 积极的情感状态。 (二)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1、明尼苏达满意问卷; 2、孙健敏等观点。 (三)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 (四)案例分析:他为何不满意?
1、明尼苏达满意问卷 (MSQ)
(1)能力发挥 (3)主动性 (5)权力 (7)报酬 (9)创造力 (11)道德准则 (13)责任 (15)社会服务 (17)人际关系 (19)多样性 (2)成就 (4)自我发展 (6)政策及实施 (8)同事 (10)独立性 (12)承认 (14)安全 (16)社会地位 (18)管理技术 (20)工作条件
(三)情绪智力 感知和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
他人(社交能力) 社交意识 同情 组织意识 服务 关系管理 自我管理 有灵感的领导 情绪的自我管理 影响力 透明度 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发展他人 适应性 情绪的 变革催化剂 成就 控制 冲突管理 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 主动 建立关系 乐观 团队工作与合作 自己(个人能力) 自我意识 情绪的 情绪自我意识 感知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识别 准确的自我评估 自信
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
cymcxyc@
第五章 学习目标
1、理解价值观、价值观体系的概念; 2、熟悉施瓦茨价值观模型; 3、掌握态度概念及结构; 4、掌握态度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5、熟悉态度改变途径; 6、了解工作满意度含义及影响因素; 7、掌握情绪的含义及维度; 8、熟悉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2、孙健敏等观点
——所有制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满意度关系
的调节作用,孙健敏等,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 (1)高绩效工作系统量表。由3个子量表组成: 授权、团队合作和培训。 (2)员工满意度量表。工作描述指数量表(JDI)。 其中9个条目测量对同事的满意度, 9个条目测量上司满意度, 11个条目测量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
第五章 价值观与态度
第一节 价值观及其应用 第二节 态度的结构与特点 1、基本概念:价值观、价值观体系、态度、 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情绪、工作满意度、情绪劳动、情绪失调、 第四节 情绪及其管理 情绪智力; 一、情绪的概念及特征 2、施瓦茨价值观模型; 二、情绪的维度 3、态度的结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4、态度改变途径; (一)情绪劳动 5、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二)情绪失调 6、情绪管理。 (三)情绪智力 (四)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
二、价值观和个体行为
(一)个体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指引其决策和行动 (二)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影响对个人目标的选择; 2、影响个人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种情况下个体价值观与行为间的联系增强: 3、影响个人对所面临问题的看法; 1 4、被提醒时,倾向按价值观行事; 、影响行为的道德判断标准; 2 5、在有理由的时候,按价值观行事; 、影响接受组织目标的程度; 3 6、容易执行价值观的情境中,按价值观行事。 、影响对个人和组织成功的看法; 7、影响人与人的关系; 8、影响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
早间主主播
讨论:女主翁贝基通过何种方式逐步 改变男主播的态度?
(二)态度改变的途径
1、丰富知识,扩大信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改变形成态度的事实依据。 利用群体规范的约束力、强制力, 3、劝导说服改变。 或用一定行政手段、经律和法律 利用个体对群体归属感倾向,通过改变其参照群体 晓知以礼、明之以害、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手段,迫使其了解劝导者发出的 的规范和风气或切断其所属群体(旧群体)对他的 劝导信息,从而改变其态度。 4、满足其合理需要。 影响,促成其认同新参照群体,从而改变态度。 5、参与改变。引导其积极参与各项有益活动, 在实践中改变其态度。 6、规范改变。 7、环境影响力的改变。
(一)罗克奇的价值观模型
※相同职业或类型的人价值观相似
(二)施瓦茨价值观模型
( )自我提升:人体多大程度受个人利益驱动。 11 、对为变化的开放态度和保守态度; 1)成就:追求个人成功; (1)开放态度:对创新方法的追求程度。包括 2)权力:对他人的撑控; 1)自我定向:有创造性、独立思考; 3)享乐主义:追求个体的快感和满足。 2)刺激:兴奋和挑战。 (2)自我超越:对提高人类和自然福祉的渴求。 (2)保守态度:维持现状的渴望程度。包括: 1)仁爱:关心他人生活; 1)服从性:依附社会规则和期望; 2)普世性:对人类和自然的关心。 2)安全:安全和稳定; 3)传统:温和与维持现状。 施瓦茨价值观训练 2、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
服从
同化
内化
(相对稳定阶段)
(易 改 变 阶 段)
三、态度改变理论与途径
1、海德的P-O-X模型; (一)态度改变理论 2、纽科姆的A-B-X模型; 1、认知均衡理论 3、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个体心理上有维持态度系统平衡一致的需要。 2、信息传播理论 态度改变应强调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研究个体对 信息的注意、理解与接受等因素。 3、心理抗拒理论和心理免疫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把心理抗拒现象及其 抗拒效果作为一种态度进行研究。 (二)态度改变途径
所有制类型 高绩效 工作系统 员工满意度
(三)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
1、工作本身; 2、公平的报酬; 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4、融洽的同事关系; 5、个性与工作的匹配。 研究认为,当人格与职业相匹配时, 产生最高的满意度和最低的流动率。
(四)案例分析:他为何不满意?
魏亮是大学讲师,负责工商管理的教 学工作。去年他是全校的先进教师。他 热爱教学,仔细研究教法,但在研究与著 述方面业绩平平 , 没有多大起色。今年 系里来了一批年轻的硕士、博士生 , 改 变了教师队伍的结构。这些人的特点是 学历高、基础好、知识面广 , 但并不象 魏老师那样认真仔细地教学。
讨 论
你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 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 5、人格完整(自我意识确定和良好社会化)
(北大胡佩诚)
(四)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胡佩诚)
1、培养幽默感; 2、增加正面生活体验; 心态积极自信,善于发现自己成功面。 (作文“我很富有……”) 3、适当抒泄; 寻找适当对象把困难、心中郁闷讲出来。 4、善于从光明面看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一)需要的影响 (二)知识的影响 (三)团体的影响 (四)个人性格的影响 (五)行为的影响 (六)其它(如个人创伤或戏剧性的经验) 二、态度的形成过程 三、态度改变理论及途径 四、工作满意度
二、态度的形成过程(凯尔曼1958)
(一)服从阶段 为获得奖酬或免受惩罚,按照社会要求、集体 的规范或别人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 (二)同化阶段 个体自觉自愿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逐渐和他人 或团体相接近的过程。 (三)内化阶段 情感认同的与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融为一体。
课后作业要求
1、用统一的作业纸做。
(林大信笺纸)
2、按班级学号排序。 3、考试前统一收。
第一次课后作业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方法; 2、简介四种人性假设及其管理策略; 3、简介个性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简介气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5、简介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6、简介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7、知觉概念及其过程; 8、社会知觉概念、分类和三要素; 9、简介态度及其改变途径; 10、谈谈工作中的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