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题三 第15课 秋声赋 课件(苏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秋声赋》课件(精)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秋声赋》课件(精)
志:一般指思想、志向,当然也包括感情。 体物 :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
初——
忽——
淅沥以萧飒
奔腾而夜惊 波涛之声,风雨骤至
触于物——
鏦鏦铮铮,金铁皆鸣
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 闻号令,但闻人马之声。
细雨 波涛夜惊 狂风暴雨 金属相
惨淡
烟霏云敛 天高日晶
秋声赋
欧阳修
———杜甫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字永叔, 号醉翁, 晚年号六一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刘勰
如果说让自然万物衰老的原因是 秋季、是时光,那么让人衰老的 原因又是什么呢?
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 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 39岁因参与“庆历新政” 被贬滁州; 48岁又因为得罪宦官几 乎被贬同州,40多岁时 就已经白发萧疏了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这主要是讲行文技巧: 一方面是强调文体赋铺陈直叙的写作特点,铺 开来说 另一方面是强调文体赋文辞华丽重视语言的运 用,需要花说柳说才行。 三不尚空谈,要具体描述天地万物的形象,特 别重视形象性。 。
清明 栗冽
萧条
秋气
秋意
砭人肌骨
山川寂寥
烘托
秋声
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 宛然,变态百出。 ——吴楚材
丰草绿褥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夫秋,刑官也……又兵象也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 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 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

苏教版必修四《秋声赋》ppt

苏教版必修四《秋声赋》ppt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 他的身体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
问题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 驳
阅读理解
第二段——绘秋声,议秋气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 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 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慄冽,砭人 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 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 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 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 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 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 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 脱。
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它一旦来临,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 叶。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知识简介
《秋声赋》作于嘉佑四年(1059),欧阳 修时年53岁,这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 一篇名作。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 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欧阳修在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春天辞 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这时的欧阳 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多次贬官,对政治 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 情感伤于怀,正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 期。在《秋声赋》中,作者以“无形”的秋 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 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入 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 呼应
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 A.第1段描写“秋声”运用比喻手法,声色渲染,为我 们营造了一幅令人“悚然”,令人感到“异哉”的动人心魄 的秋声图。 B.本段直接描写了秋声,突出了秋声的苍凉、悲伤,为 下文作了铺垫 。
动词,到达 ______________ ①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 ②其贤不及孔子 动词,比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 . 动词,涉及,牵连 3.及③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_________________ . 动词,推及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________________ . 动词,遭,遇 ⑤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__________________ .
A.本段前半部分是在写秋之状,后半部分在议秋之心, 突出秋心的肃杀。 B.“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 木遭之而叶脱。” 前两句写出了草木在夏季繁茂,生机勃勃 的景象;后两句写草木因秋而凋谢枯败。前后对比,突出了秋 的肃杀。
C.本段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 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其中色、容为实,气、意为虚,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盖夫秋之为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助词,与所字结构组成固定结构 ②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之 代词,指“秋”声 __________________ ③木遭之而叶脱 . ④乃其一气之余烈 助词,的 ______________ .
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就是在这种情绪
驱动下,写出了这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
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 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
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调;文辞上
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 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 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冰心说道:“爱在左,而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
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
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 悲凉。”有了这份纯洁的爱情,这份真挚的友情,再加上一 份浓浓的亲情,一定会使你的生命之树常青,翠绿茂盛。无 论是在灿烂的阳光下,还是在凄冷的风雨中,都可以让你的 生命闪耀出亮丽的光彩,完美你的一生。
一、通假字 忽奔腾而砰湃 .. 二、古今异义 1.草拂之而色变 .. 草木凋零变色 古义:_______________ 2.是谓天地之义气 .. 尊严正义之气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 概或有这种气概和感情
波涛汹涌的声音 澎湃 “砰湃”同“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处 四:_____
5.商,伤也(“也”表判断) 6.夷,戮也(“也”表判断) (二)被动词 草拂之而色变(“拂”即“被拂”) . (三)状语后置句 有动于中(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中有动”) (四)宾语前置句 胡为而来哉(“胡”作介词“为”的宾语,正常语序为“为 胡而来哉”)
(五)定语后置句
在夜里 夜:____________ 在夜里 夜:____________ 像兵器一样 金铁:________________
结果实 实:_____________
刺 砭:_______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 . . 使„„感动 使„„劳累 感:_______________ 劳:_____________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自西南来者”作定语,修饰“声”, 正常语序为“闻有自西南来声”) (六)固定句式 1.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所以„„乃
„„”,固定句式,“用来„„是„„”)
2.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奈何„„”,固 定句式,“为什么„„”)
[内容提要]
这篇赋紧扣秋声之“声”,多角度地描写“秋”的悲切
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 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
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年,又被宦官诬陷。他本来
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 瘁。 本文写于作者53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 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

C.作者巧妙地利用“听”的过程写秋声,由“初”到
“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近而远、由大到小、凭虚
而来的撞击物体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
猛烈。
D.本段结尾处通过童子之口点题,“明河”使人联想到 七夕,暗点秋夜。 解析:C项,应是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 的撞击物体的动态过程。
人称代词,指人,可译为“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百忧感其心 . 指示代词,那些 ②忧其智之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其 副词,表可能 ③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_________________ . 代词,它 ④其触于物也 ____________ .
答案:C
二、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描写秋天的一组是( ①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缛而争茂 ④草拂之而色变 ②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⑤夷则为七月之律 B.①②④ )
③丰草绿
A.①②③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③为夏季景象,⑤为音乐的说明。 答案:B
3.下列对第 2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是 ( )
①悚然而听之 . 7.而②木遭之而叶脱 . ③忽奔腾而砰湃 .
连词,表修饰 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承接 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并列 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欧阳子方夜读书 . (2)如波涛夜惊 . (3)金铁皆鸣 .. 2.名词作动词 (1)春生秋实 . (2)砭人肌骨 .
手法是由实入虚,虚实结合。
D.本段作者没有直接写秋之声,而运用这么多的笔墨来 写秋之状,属于离题。 解析:D项,不是离题。理由如下:第一,为写秋声作一 个铺垫, 使写秋声的笔触不至于太突兀;第二,烘托手法,
使“秋之声”更为形象而有声势。
答案:D
三、阅读课文第 3、4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下列对这一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 一项是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人生道路是一条曲线,坑坑洼洼,曲曲折折。它上 面,既留有得意者的欢欣,也淌过失败者的泪水;既有顺利 者的喜悦,又有受挫者的苦恼。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的
幸运儿,也许有,但却少得可怜。而且,正由于人生像条曲
线,生命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当一个人,走完了自己的坎 坷旅程而蓦然回首时,他定会为自己留下的曲折而执著的印 迹而欣慰,对大千世界报以满意的一瞥„„人生的曲线,鼓 人信心,给人希望,激人奋进,展示了人类奋斗的力量和力
使„„动摇 摇:_______________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丰草绿缛而争茂 . 2.欲与草木而争荣 .
生长得丰茂 茂:______________
生长得繁茂 荣:______________
(四)数词的活用 数词作名词 四无人声 .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秋声也(“也”表判断)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乃”表判断) 3.是谓天地之义气(直接表判断) 4.夫秋,刑官也(“也”表判断)
肃杀,讨论了秋声性质,揭示了社会“百忧”、人生“万事” 对人类身心的莫大伤害。在对“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 所不能”的否定中,表达出一种“自足自安”的人生态度。
[结构概览]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童子视] 波涛夜惊 描写秋声风雨骤至异哉 正面 金铁皆鸣 衔枚疾走 秋声赋烘托秋声秋之为状:色、容、气、意 肃杀为心 侧面 秋之为心 物盛当杀 百忧万事,必摇其精 感慨抒情 人非金石,勿与争荣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 [童子睡] [收]
①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 ②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 4.中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 ④而日中时远也 ⑤才能不及中人 .
名词,内心 _____________ 名词,里,内 ______________ 形容词,半,一半 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中午 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一般的 ________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 ①如助余之叹息 . ②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 1.如 ③其如土石何 .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动词,如同,好像 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到……去 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把……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及,比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之美。
作家陈建功说:“只要星星还在天空闪烁,我们就不必 害怕生活的坎坷。”的确,既然人生是一条曲线,我们畏头 缩颈又有何用?倒不如昂起头来,大步前进!
一代文宗——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庐陵(今属江西)
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四岁丧父,家境贫寒
晨读新 课启航
片段背诵 资料助读
识记知识必备 探究 文本 研读
专 题 三
第 15 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