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委托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委托课题的一般研究方法探讨
现在很多专业的老师、博士们都在给地方政府做委托课题,这也算是一件很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式。地方政府咨询和企业咨询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这种课题一般被称为“横向课题”。我们的专业与此密切相关,这些年做了很多类似的课题,主要就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空间规划的相关课题,自己有些感想,写出来和同行们讨论讨论。不谈专业知识,纯讨论方法。
1、委托课题的学术价值
在高校里面,虽然大家都在做横向课题。但从“价值观”上来看,很多人心里还是觉得做横向课题属于“不务正业”、“揽私活”。国外的高校一般是没有这种横向课题可做的,研究项目都是比较严肃的资助型研究,跟“纵向课题”比较接近。
不过,横向课题也有它的优点。个人觉得有两点,
第一是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广泛接触大量第一手信息。
纵向课题的调研往往比较困难,因为地方政府没有利益在里面,他们没动力来帮助研究者提供各种信息。横向课题地方政府自己掏钱,搞出来的成果就是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调研上往往会给予大力支持。所以,每一个横向课题,都是研究地方政府实际情况的一个好机会,接触到很多公开渠道接触不到或者很难获得的信息,也是一次和地方政府官员们畅所欲言的好机会。
第二是横向课题的条条框框比较少,是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想法的好机会。
这第二条是一把双刃剑。由于门槛比较低、开题审查几乎没有,最后的审查也不严格,有些人就喜欢胡搞,整一些没用的材料堆积,说一些空洞无物的废话,把钱拿到手就算了事。这是很糟糕的。我在做课题的过程中,也经常听到地方政府官员的这种抱怨。
这种态度是一定要不得的。不要说学术态度,就是做人的基本态度也不能这样。拿了人家的钱,能力如何先不说,起码要认真办事,尽自己最大所能替人家解决实际问题。
有了这种态度,由于没有很多规范性的限制,比如文献综述、数学模型、参考文献……这些东西。可以放开了想、放开了写作、放开了说想法提意见。很多新的东西就可以在这中间被发现。
课题结束以后,这些新材料、新思想可以好好综合综合,再来以符合学术规范的方式加以提炼,写成学术文章发表。所以,横向课题做好了,对研究地方政府问题的学者来说,是一个学术创新的好机会。
2.做课题的基本态度
我认识一位在研究区域和城市方面比较德高望重的老师,他的做法我很赞同:
不管钱多钱少,委托者来头大小,关键看这个课题有没有新意,以此来判断值不值得做。
因为他名气大,找他做课题的应接不暇。省级课题都接不过来,地市级就更不用说了。但省市级的课题,往往会被他拒绝,反而一些西部小县城的跑来找到他,他却很乐意接。因为这些偏僻的地方的问题,正是被深入研究得比较少,他自己也很感兴趣的方向。
有一次我们跟西部某个市做了一个课题,对方很满意。做完之后不久,那个市的市长调到旁边一个市当书记了,回头又来找我们再做一个该市的经济发展研究。我们最后就没有做,因为那两个市情况比较接近,而且研究的内容、委托方的要求都差不多,没有什么新东西,所以干脆不做。
我自己主持做课题的时候,也一直坚持跟团队里面的人说:不管委托方怎么要求,我们首先是努力帮人家解决问题,但如果要求比较低,自己也不要马虎大意,心里坚持一个标准:你负责的这一摊,把它研究好了,将来课题结束了以后,这个部分经过整理可以弄成一篇文章在比较好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不管什么课题,都朝着这个方向做,这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由于地方委托课题有可能有保密的要求,因此发论文必须经过委托方同意并审核。但我们要朝这个标准努力,这是不变的。
这个要求,就是高校做课题,跟咨询公司做课题最大的区别。不能搞流水线作业。
3、调研前的准备
课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调研。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坐在学校里面查资料、查数据,不可能搞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出来。实地调查是核心。
实地调研之前,团队成员必须做好充分的细致的准备。
调研花费很大,五六个人去五六天,吃住路费就是很多钱,而且关键是时间紧、任务重,五六天要跑很多部门,逐一访谈,要做调查问卷,有时候还要挨个区县乡镇的去跑。一般主要的调研只有一次机会,地方政府也只提供一次配合,后来补充调研的就只能一两个人去具体了解一些个别信息。
所以,调研之前,有几个事情必须先做扎实。
第一、相关资料的搜集
一般会分配给团队里面的每个人,各自负责搜集某一部分的资料。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搜集资料的人自己不认真看,以完成数量任务为原则,送上来一大堆。看起来很多,但大部分是未经筛选的垃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做法是:要求每个搜集资料的人必须先自己看,先筛选,把一些没用的垃圾文章筛掉。交上来给大家看的材料,搜集者必须自己写一两句话,简要说明这份材料有何价值,为什么值得看?如果全文有一部分属于垃圾,有一部分还有点新意,那就说明哪个部分值得看。
第二、向委托方要资料,把能要到的都先要过来
最好不要到了地方上再要,因为调研时间紧张,能在调研之前要到的最好先要到。拿过来先看,这样对调研的时候问问题也有好处。
第三、资料的分发研读
要做到所有资料人手一份。全部复印分发。电子版的资料最好也打印出来。现在高校里面打字复印很便宜,双面复印每面才几分钱一页,每人两千页的材料,五六个人算下来也就不到1000块钱。看起来很多,但如果只有一份,能省下来几百块钱,可彼此之间借阅很麻烦。一般人都没有积极性去借来借去,最后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只看自己手里有的那些东西。
如果调研之前不能充分阅读吸收各种资料,对调研成果、整个课题最后的成果质量都影响极大。所以这个“冤枉钱”一点也不浪费,花的很值。
第四、资料研读的考核
由于现在大家都很忙,不管老师学生,手里总有一大堆事而在做,上课、考试、出国、出书……所以如果在有些方面能偷懒就偷懒,这是人之常情。
个人自己的事务如何处理我不管,只要参与课题就得把这个课题做好。所以文献研读不能作为一般的任务,发下去就完了。还得有必要的考核机制。
这种考核一般分两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