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⑴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基本历史事实

⑵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

2. 过程与方法:

⑴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以及阅读地图的方法。

⑵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⑶活动探究:讨论、列举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北平和平解放意义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及珍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

⑵通过分析课本材料,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认识到人心的向背决定历史的发展,进而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教学难点对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的分析。

一、导入新课

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并用课件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

1. 蒋介石1946年6月发动内战,第一年,双方攻守情况为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2. 随着战争形势发展,攻守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板书课题)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首先让学生归纳战略大决战的背景(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二百多万,国民党军队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

(二)情境创设:播放《三大战役》视频

(三)自主探究:

1、出示幻灯片《三大战役战略决战统计表》(布置学生阅读92——95页全课内容,列举出三大战役的简要情况,同桌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第一排自学辽沈战役,第二排自学淮海战役,第三、四排自学平津战役)

2 、教师出示幻灯片,并根据93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学生一起归纳三大战役经过,填全表格,自学相关战役的小组与教师共同填表,另外两组补充完整,教师板书提纲。

3、处理平津战役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情感1渗透)(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

4 、通过对三次战役意义的整合,引导学生归纳出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四)互动探究

阅读94页“动脑筋”相关材料和问题,以及92页小字材料,让学生讨论回答: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人民群众的支持[直接参军、组织民兵、踊跃支前等];2、国民党官兵士气低落。)(渗透情感教育2)

三、巩固小结

1. 根据板书与[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知识线索。

四、课上习题

当堂练习

一、单选

1.人民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时机成熟的标志是()

A.大别山等根据地的开辟

B.国民党军队集中兵力,防守重要地区

C.土地改革全面完成

D.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2.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首攻地点是()

A.长春 B沈阳 C锦州 D黑山

3.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人民战争路线是正确的

B.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发展

D.人民群众是淮海战役的主力军

4.1949年初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天津 B张家口 C北平 D长春

5.三大战役中,参加两大战役作战的人民解放军是()

A.华北人民解放军 B华东人民解放军

C 东北人民解放军 D中原人民解放军

6.下列对三大战役历史作用的评介,不正确的是()

A.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使东北、华北、华东人民解放区连成一片

C.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D.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二、材料分析

材料:解放军攻入沈阳后,一群国民党官兵在街上找到解放军,连忙说:“我们投降,蒋介石再也管不着我们了。” 国民党重炮团军官,将18门重炮交给解放军,并说:“美国送给蒋介石的36门最大的炮,那18门让你们在辽西给缴了,这18门也请你们验收。”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你从上述材料中获得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五、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

《志鸿优化设计》第72——73页[同步测控]以“一、单项选择”1、3、5、7、题(必答题);“二、综合发展” 12、13(必答题);

2、4、6、“二、综合发展”11(选答题)。

《战略大决战》效果分析

这节课,我感觉整体效果不错。

教学中,教师努力贯彻新课标,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注意引导和保护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经过的学习与训练,师生密切配合,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演历史小品、办历史小报、充当小老师等教学活动都能很好地完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能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但是,随着其他学科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减少。如何留住学习的热情,成了教师备课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如果历史课堂既能让学生

觉得生动有趣,学得轻松,又能让他们学到知识,学到智慧,受到历史的启迪,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这种教学效果,也正是教师在每节课的设计中应努力达到的。

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八课,课文由两个子目构成:一是“三大战役”,即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战机,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第二子目重点介绍1 “百万雄师过大江”及南京国民政权的覆灭和南京的解放。本课涉及的战役较多,如何结合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自觉运用地图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是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本课涉及四场战役,内容多,素材多,如何对大量资料进行整合是备课时首要思考的问题。其次,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处理这四场战役,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又一个难题。第三,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关注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历史知识学习的结果,也是教学设计应注意的。

导入部分,视频引入,,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对“三大战役”的部分教学,教师作出如下设计:课前先分工,教师负责解决的知识点是“辽沈战役”,女生组负责“淮海战役”,男生组负责“平津战役”。学生在经过初步的资料收集、整理以后,提出方案,女生决定做小报,男生决定表演小品。女生的小报办得比较顺利,三四人一个小组,两三天就完成任务,后来学生又通过讨论评出很多奖项,作为对自己成果的鼓励。学生学习成果的汇报,在整个分组办报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合作的意识加强,体现了新课标师“关注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过程”的精神。男生组的小品表演遇到一些困难,他们先观看电影《大决战》,熟悉平津战役的过程,然后编写剧本,但剧本的第一稿语言不简练,情节拖沓,主题也不集中。后来教师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注意突出两个问题,一是平津战役的战术特点,二是北平的和平解放,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让人很满意,而且通过小品排练、表演,创设了情境,内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百万雄师过大江”部分,通过观看视频材料,感受人民解放军渡江的场面;读1949年4月30号《新华日报》在南京的创刊号,既让学生有走进历史的感觉,也让学生从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中获得了信息,解决了问题。设计的活动比较多,利用多种形式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