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课内文言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合集下载

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全文;(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3)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思想的魅力,理解“大道之行也”的理念;(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大道之行也》;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分析课文结构和思路;4.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儒家思想;2. 运用文言文进行阅读和理解;3. 联系现实生活,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大道之行也》的作者及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3)让学生思考课文中所阐述的儒家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和思路;(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2)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大道之行也》;2. 收集有关儒家思想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并能运用到实际中;3.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思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涵;4. 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深入思考课文中所阐述的儒家思想,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大道之行也》文本;2. 相关注释和译文;3. 儒家思想的相关资料;4.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

《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大道之行也》的文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会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重点:1. 《大道之行也》的文意理解和背诵。

2. 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论证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大道之行也》。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2)讲解文章的论证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思想营养,培养爱国情怀。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大道之行也》。

(2)运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短文。

8. 板书设计《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大道之行也》的文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

在情感教育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爱国情怀。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优秀5篇】《大道之行也》是一篇文言文,那么怎么讲呢?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大道之行也篇一2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2.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以《桃花源记》)导入。

2.《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二、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有关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5篇

有关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5篇

有关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5篇有关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5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下面给大家分享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2、理解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

2、进一步巩固文言文的翻译。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

像孙中山、谭嗣同、康有为等人。

领导人更是提出了与之类似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儒家经典著作,出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

二、教学目标:(一)背诵课文(二)理解意思(三)领悟“大同“社会三、初读课文(一)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选贤与(jǔ)能〕〔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男有分(fè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二)学生自读课文,能够读顺课文(三)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b.“故人不独亲………”“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句和四句,其后一顿;c.“货”“力”两字后一顿,表明观点;d.“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e.“是故”承上作结一顿;f.“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g.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024年《大道之行也》精彩教案设计(通用8篇

2024年《大道之行也》精彩教案设计(通用8篇

2024年《大道之行也》精彩教案设计(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道之行也》,涉及教材的第一章“天下为公”的第二节“大道之行”。

详细内容包括对“大道之行”的内涵解读,探讨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分析古代圣贤的治国理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道之行”的含义,认识到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大道之行”的治国理念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大道之行”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把握“大道之行”的含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进而引出“大道之行”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大道之行”的内涵,分析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举例说明古代圣贤的治国理念。

3. 例题讲解:结合现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大道之行”的理念分析问题,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大道之行”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大道之行内涵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古代圣贤治国理念现代社会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大道之行”的理解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联系实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大道之行”的相关内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同时,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大道之行”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通用8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通用8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单元《大道理》章节,详细内容为《大道之行也》。

文章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道”,即治理国家的理想境界,强调以德治国,以民为本。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大道之行也”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理解。

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语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学习。

3. 课文讲解: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老师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c.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各段大意。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讨论“大道之行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大道之行也》2. 板书内容:a. 作者及背景b. 文章结构c. 重点词汇和句式d.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b.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大道之行也”的理解。

c. 举例说明“大道之行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答案:1. a. 参见教材注释。

b. 示例:我认为“大道之行也”是指国家领导人以德治国,关心民生,实现国家繁荣昌盛。

c. 示例:我国近年来致力于扶贫工作,体现了“大道之行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天下为公”等。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天下为公”的理念。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提炼和推理论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前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大道之行也》,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字典,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相关知识点。

5. 练习与反馈:(1)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论证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天下为公”等。

3.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并能够进行适当的推理和论证。

4. 学生能够感受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天下为公”的理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态度。

(3)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组织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2. 课文解析:(1)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

(2)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3. 语法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如句式、词类活用等。

(2)举例说明课文中的语法现象。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组织背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课文解析:(1)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语法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举例说明课文中的语法现象。

(2)让学生进行语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 完成课后语法练习题。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的理解。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结构,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3. 合作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意义和内涵。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结构。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5.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语音和节奏感。

(2)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课文背诵,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活动,如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作文或进行相关主题的朗读比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2)理解《大道之行也》的文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3)分析《大道之行也》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大道之行也》;(2)学会如何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境界;(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大道之行也》;(2)理解《大道之行也》的文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3)分析《大道之行也》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3.1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经典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与合作。

3.2 教学策略:(1)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3)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4.1 教学内容:(1)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简介《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及作者;(2)第二课时:朗读与背诵《大道之行也》;(3)第三课时:文意解析与词汇句式学习;(4)第四课时:文学特色与修辞手法分析;(5)第五课时: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4.2 课时安排:(1)第一课时:1课时;(2)第二课时:1课时;(3)第三课时:1课时;(4)第四课时:1课时;(5)第五课时:0.5课时。

五、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1)课堂表现:参与度、回答问题、合作交流等;(2)作业完成情况:词汇积累、练习题、作文等;(3)背诵与默写:《大道之行也》的背诵与默写。

5.2 终结性评价:(1)期末考试:文言文阅读理解与分析;(2)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大道之行也》的学习效果及教学方法的反馈。

六、教学步骤与课堂活动6.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及作者;(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大道之行也》课教案

《大道之行也》课教案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韵味,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为他人着想。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和论证方法的运用。

3. 课文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的传递。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注释。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结构层次。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课堂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

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

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

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

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

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2)关注句子停顿。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三、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大道之行也》的教案

《大道之行也》的教案

《大道之行也》的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介绍《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的出处、作者及意义。

阐述本文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大道的理念。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大道之行也》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对大道理念的认同和追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章:理解大道2.1 大道的含义解释大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如儒家、道家等不同学派对大道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大道作为一种理想社会的追求。

2.2 大道的特点分析大道的特点,如公平、公正、和谐等。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大道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3 大道的实践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大道,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大道的理念。

第三章:大道与人3.1 大道与人伦关系分析大道在家庭、友情、师生等不同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理解大道对于和谐人伦关系的重要性。

3.2 大道与个人修养探讨大道在个人品德修养、道德行为等方面的作用。

引导学生追求道德品质的提升,实践大道。

3.3 大道与社会责任阐述大道对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如忠诚、敬业、奉献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中践行大道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章:大道与社会4.1 大道与政治分析大道在政治领域的体现,如仁政、民本等。

引导学生了解大道对于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

4.2 大道与经济探讨大道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如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等。

引导学生理解大道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4.3 大道与文化分析大道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如包容性、传承创新等。

引导学生认识大道对于文化繁荣的重要性。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大道的理解。

强调大道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5.2 学生心得分享邀请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引导学生将大道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5.3 课程展望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追求大道。

大道之行也教案(通用11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通用11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大道之行也教案(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也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道之行也教案篇1语言运用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大道之行——(2)选贤与能——(3)讲信修睦——(4)不独亲其亲——(5)使老有所终——(6)男有分,女有归(7)不必藏于己(8)谋闭而不兴(9)外户而不闭(10)是谓大同2.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注音。

(1)选贤与能__________通__________,读__________(2)矜、寡、孤、独、废疾者__________通__________,读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写出与加点词词义相同的成语。

(1)选贤与能——(2)货恶其弃于地也——(3)讲信修睦——5.以“人与社会的关系”为话题写一段话。

6.根据情景用下面的词语说一段话(词序可以调整)。

(1)用风、雨、树表达自己在安定、详和的社会中生活时的心情。

(2)用风、雨、树表达自己在生活中受挫折时的心情。

课内精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痰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7.解释加点的词语。

(1)不独子其子——(2)壮有所用——(3)矜、寡、孤、独、废疾者(4)女有归——(5)货恶其弃于地也——(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7)外户而不闭——(8)是谓大同——8.指出文中加点词统领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

(3)掌握课文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如仁爱、公正、诚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举例和论证。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课文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儒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大道之行也》。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案例。

(3)设计好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大道之行也》。

(2)查阅相关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观点和论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作者和背景。

(2)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资料。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教师举例说明儒家思想在课文中的体现。

4.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展示自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知识掌握: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思维能力: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4. 创新能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

语文文学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设计

语文文学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设计

语文文学精选《大道之行也》教案优秀范文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大道之行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2. 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和写作特点。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思想观点和价值观。

4.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文学特色,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5.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翻译。

2. 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思想观点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二、教学手段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 视频: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拓展阅读。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安排一、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熟读课文,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思想观点和价值观。

5.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文学特色,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通用8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通用8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通用8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篇1一、预习检测:1、正字音选贤与能〔〕睦〔〕鳏〔〕恶〔〕矜〔原读jīn,在文中读〕幼有所长〔〕男有分〔〕二、学习目的:知识与才能: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设想,把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重视诵读,进步朗读和背诵才能,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三、自主学习,互助探究: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3、重点掌握的词语:选贤与能:矜、寡、孤、独、有分:-废疾者:货恶其弃于地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兴:4、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5、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的?6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四、展示训练,评价推进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

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反思提升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消费的根底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的。

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六、达标测试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xxx2、解释以下句子中的字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废疾者〔废疾:〕女有归〔归:〕谋闭而不兴〔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大同〔同:〕故外户而不闭〔闭:〕3、写出以下句子的通假字及其意义。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是〔〕家经典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2)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天下为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2)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和停顿。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 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大道之行也》教案4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4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4篇《大道之行也》教案篇1一.预习检测:1.正字音选贤与能()睦()鳏()恶()矜(原读jīn,在文中读)幼有所长()男有分()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重视诵读,提升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三.自主学习,互助探究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3.重点掌握的词语:选贤与能:矜、寡、孤、独、有分:-废疾者:货恶其弃于地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兴:4.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5.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6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四.展示训练,评价推进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

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反思提升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很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六.达标测试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废疾者(废疾:)女有归(归:)谋闭而不兴(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大同(同:)故外户而不闭(闭:)3.写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及其意义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大道之行也》选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

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复习预习
复习:
回顾之前所了解的有关于《礼记》的相关知识,尝试分析这两则古文的写作特色与语言特点。

预习:阅读《大道之行也》,借助工具书,给生难字注音,结合注释或其他的资料,分析作者写作该文的意图。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背景资料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家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礼记》亦称《小戴记》或《小戴札记》,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西汉戴圣编纂。

作者简介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有一些作品是一些文人雅士寄孔子之名发表的,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

文言知识
①古今异义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宽阔的路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古义:造反。

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

贼古义: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

作古义:兴起。

今义:作为。

故外户而不闭:古义:门。

今义:窗。

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②通假字
〔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③词类活用
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年青人。

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状语,从外面。

选贤与能(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选贤与能(能)形容词作名词,能干的人。

④一词多义
修——讲信修睦:学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

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天下为公:是。

能——选贤与能:能人能以径寸之木:能够。

分——男有分职业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

归——女有归:女子出嫁归来见天子:回。

知识点4
阅读鉴赏
1.课文感悟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全文的总括句,那现实社会个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做对比,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结论鼓舞人心。

2.写作特点:
本文语言气势很盛,一气贯注,具有慑服人心的力量。

四、例题精析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例题1】
【题干】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答案】“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里要明白,“大道”和“大同”都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例题2】
【题干】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运用。

【例题3】
【题干】《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答案】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解析】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五、课堂运用
【基础】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2、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
【答案】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
【解析】注意对词语解释的积累和运用。

2、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答案】⑴与,通“举”⑵矜,通“鰥”
【解析】注意对文章中通假字的里积累和理解。

【巩固】
翻译下列句子
1、翻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答案】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

【解析】将语句翻译通顺,理解故:因此。

2、翻译“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答案】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解析】注意对文言文中字词的解释。

藏:私藏
【拔高】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析】注意对文言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2、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
①②③
【答案】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课程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

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